欢迎来到一句话经典语录网
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当前位置:一句话经典语录 > 主持词 > 藏族舞木棉花开主持词

藏族舞木棉花开主持词

时间:2018-01-16 15:25

我女儿五岁了,是学拉丁舞好呢,还是学民族舞呢

建议民族舞

少数民族的风俗

你这种特征族现在很少  汉族104 248万人,国人口的92%。

是中国也是世界人口最多的民族。

遍布全中国。

汉族是我国古代华夏族同其他一些民族同化、融合形成的。

汉代开始称汉族。

汉语属汉藏语系。

汉文字是世界最古老的文字之一。

在中国,有将近四千年的历史。

作为中华民族主体,对世界文明发展有过重大贡献。

历史上出现过许多著称于世的思想家、科学家、文学家;有丰富的文化典籍;有许多重大发现和发明。

在长期的历史进程中,与各兄弟民族发展了政治、经济联系和文化交流,共同缔造了伟大的中华人民共和国。

汉族和各兄弟民族人民共同建立了平等友爱、团结互助的新关系。

现在正共同努力,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纪。

汉族以勤劳智慧著称于世,并具有优秀的文化传统。

受儒、道、佛学思想影响,崇尚仁义忠孝。

重要节日有春节、端午节、重阳节等。

  蒙古族分布在内蒙古(占70.4%)、吉、辽、黑、新、甘、青、宁、冀、豫等省区。

是北方古老的游牧民族,善畜牧、骑射,住蒙古包。

汉文帝时,王昭君与匈奴呼韩邪单于和亲,促进胡汉民族团结,自古引为佳话。

历史上,蒙古族曾出现过军事家、政治家成吉思汗,数学家、天文学家明安图等代表性人物。

宗教信仰藏传佛教喇嘛教。

13世纪初,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其后忽必烈建立元朝。

1947年,蒙古族聚居区内蒙古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成立了内蒙古自治区。

半个多世纪以来,发展民族经济、文化,蒙古族聚居地区工农业迅速发展,草原牧区面貌大为改观,实现定居放牧。

以回鹘文字母为基础的蒙古文已有700多年历史。

每年夏秋之际的那达慕大会是蒙古族传统节日。

  回族860万人。

17.7%回族聚居宁夏,其余大多数散布全国,以甘、豫、冀、青、鲁、滇、皖、新、辽、京、津等省(市)区较多。

1958年在宁夏建立省级宁夏回族自治区。

回族是公元713世纪以后,中亚、波斯、阿拉伯人部分迁居我国西北,与汉、维吾尔、蒙古等族相处过程中形成的民族。

我国古代天文学家扎马鲁丁、思想家李贽、航海家郑和都来自回族。

回族通用汉语言文字。

信仰伊斯兰教。

教历十月一日开斋节与十二月十日的古尔邦节是其两大盛节。

  乌孜别克族1万多人。

新疆占99.9%,散居新疆85%以上市县城镇,部分分布在农牧区。

其余散居在京、甘等省市。

17世纪起陆续从中亚细亚安集延、浩罕等迁入中国形成的民族。

语言属阿尔泰语系突厥语族。

曾用以阿拉伯字母为基础的文字,现通用维吾尔文和哈萨克文。

宗教信仰伊斯兰教。

居住城镇的多经营商业、手工业(丝绸业等),居住乡村的经营农牧业。

妇女善刺绣。

乌孜别克族头戴各式瓜帽,喜喝奶茶。

乌孜别克族舞蹈轻盈,音乐悠扬。

  藏族459万人。

分布在西藏(占全国藏民45.9%)及川(23.7%)、青(19.9%)、甘、滇等省部分地区。

西藏、川西藏族分别自称博巴和康巴。

唐代吐蕃王松赞干布统一西藏地区,并与唐文成公主和亲,成为千余年来藏汉民族团结的佳话。

西藏1959年废除封建农奴制度,1965年成立藏族为主体的西藏自治区。

藏族多从事农牧业。

使用藏文。

宗教多信仰藏传佛教喇嘛教。

藏族文化遗产丰富,藏历新年是藏族传统节日。

藏民习俗喜穿藏袍长靴,饮酥油茶,主食糌粑。

  俄罗斯族1万多人。

新疆占59.8%,主要居住在伊犁、阿勒泰等地。

内蒙古占32.4%,其余分布在黑、辽、京等省市。

18世纪以后陆续从俄国迁来。

俄罗斯族语属印欧语系斯拉夫语族。

使用俄文。

主要从事商业、服务业和园艺、养畜、养蜂业等。

生活习俗、服饰等基本上与独联体俄罗斯民族相同。

多信东正教。

民风勤奋。

不少人在邻邦俄罗斯有亲戚。

  维吾尔族721万人。

全国99.8%的维吾尔族人口聚居在新疆,大多数分布在天山以南的绿洲,其余分布在湘北常德等地。

1955年成立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维吾尔族史称回纥。

语言属阿尔泰语系突厥语族,有以阿拉伯字母为基础的维吾尔文字。

宗教信仰伊斯兰教。

维吾尔是本民族的自称,有联合、协助之意。

新疆维吾尔族有经营农牧业和手工业的悠久传统,擅长植棉和瓜果园艺业。

维吾尔族能歌善舞。

汉唐丝绸之路开通后,吸收外来文化,创造了风格独特的文化艺术,口头文学阿凡提的故事广为流传。

维吾尔族民风热情好客,男女老幼喜戴四楞小花帽。

民族节日有古尔邦(库尔班)节、肉孜节等。

  鄂温克族近3万人。

内蒙古占88.8%,主要聚居区在呼伦贝尔盟的鄂温克族自治旗。

其余分布在黑龙江和北京等省市。

鄂温克族曾有索伦、通古斯等称谓。

鄂温克是本民族自称,为通古斯语大山林中的人们之意。

民族种源与北魏时黑龙江上中游的室韦及唐代贝加尔湖东北林区的鞠部落有渊源关系。

牧区通用蒙古语文,农区通用汉语文。

饲养驯鹿有经验。

宗教信仰萨满教为主,有的残存着对熊的崇拜。

鄂温克人好客,口头文学丰富,民歌悠扬,舞蹈豪放。

  苗族740万人。

贵州占49.8%,主要聚居在黔南、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和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其余分布在湘、滇、川、桂、鄂等省区。

苗族过去因居地、服饰不同而有不同称谓。

新中国依照人民意愿,统称苗族,是古代“南蛮”的后裔。

尊奉始祖蚩尤,为我国古老民族之一。

封建王朝时期有的苗区尚为中央政府管辖不了的“生界”。

苗语属汉藏语系苗瑶语族,多通用汉语汉文。

1956年创制的拉丁拼音苗文字正普及使用。

苗族的刺绣、蜡染、剪纸和首饰制品,绚丽多彩。

苗族的飞歌、芦笙舞享有盛名。

苗族祀奉祖先,崇拜自然。

苗族节日多,主要有十月苗年和纪念民族英雄亚努的四月八。

  德昂族近2万人。

云南占99.3%,主要聚居地在德宏的潞西、临沧的镇康。

唐代“朴子蛮”的后裔。

曾用名崩龙族。

通用傣文、汉文字。

宗教信仰小乘佛教。

主要从事农业,善种茶,有古老茶农的美称。

传统手工艺制作银器。

德昂族嗜饮浓茶。

住宅多竹楼。

有较丰富的口头文学成果。

民族乐器有芒锣、象脚鼓等。

  彝族657万人。

云南占61.7%,其余分布在川、黔等省。

最大的彝族聚居区在云南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楚雄和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

不同地区还有撒尼、阿西等自称。

彝族与隋唐时的乌蛮民族有渊源关系。

原有象形表意的老彝文,1975年确定800多个规范彝字,在凉山州推广使用。

彝族文化绚丽多彩,发现有许多彝文抄本、碑刻、铸铜、医学著作,天文历法、音乐舞蹈、民间文学等都有独特的创造。

彝族过去流行多神崇拜,祭奉祖先,并受道教、佛教影响。

服饰男裹布帕包头,右前方扎英雄结,妇女头复绣花瓦式方帕,外出时男女常穿黑色“擦尔瓦”(似斗篷)。

夏历六月廿四日的火把节为最隆重的传统节日。

  保安族1万多人。

甘肃占97.1%,主要聚居区在积石山保安族东乡族撒拉族自治县。

其余分布在青、新等省区。

是元明时期一批信仰伊斯兰教的蒙古人在青海同仁一带驻军垦牧,设保安营,在同周围回、汉、藏、土各族长期交往逐步形成的一个民族。

通汉语用汉文。

主要从事农业,兼营畜牧业、手工业(冶铁、制作保安腰刀有名)。

习俗受伊斯兰教影响较深。

擅长吹奏丝竹乐,喜唱“花儿”和宴席曲,舞姿刚健。

  壮族1549万人。

是我国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

主要分布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占全国壮族人口的91.3%)及滇、粤等省。

壮族由古代百越民族发展而来。

自称布壮,原汉译为僮,1965年改为强壮的壮。

壮族历史上出现了明代抗倭女英雄瓦氏夫人、太平天国农民革命将领萧朝贵、右江人民革命领导者韦拔群等杰出人物。

1955年创制了拉丁字母为基础的壮文。

壮乡源于秦汉的铜鼓、岩壁画和源于唐宋的壮锦很有名。

壮族民风兴尊老祭祖、热心公益。

民间喜对唱山歌,三月三歌墟远近闻名。

中元节是壮族地区仅次于春节的大节日。

  裕固族1万多人。

甘肃占96.0%,主要聚居区在肃南裕固族自治县。

其余分布在新、青等省区。

是古代河西回鹘后裔同蒙古、汉等族长期相处发展形成的民族。

通用汉语汉文。

宗教信仰萨满教和喇嘛教。

裕固族从事畜牧业有丰富的经验。

擅长织绣、造形艺术。

多民间传说故事。

民歌曲调优美、内容丰富。

  布依族255万人。

贵州占97.3%,主要分布在黔南、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和安顺地区。

其余分布在滇、桂等省区。

布依族旧称仲家,自称布依。

由古代百越民族分支发展形成的。

曾创制新文字。

多通用汉语汉文。

崇拜自然,祀奉祖先。

布依妇女善纺织、蜡染。

布依族口头文学艺术丰富多彩,善歌舞,山歌内容形式多样,常以歌代言。

民族节日六月六是仅次于春节的盛会,相传为纪念布依族起义领袖的节日。

  京族近2万人。

广西占86.9%,主要聚居北部湾内京族三岛上。

其余散布在黔、粤等省。

京族曾被称为越族,1958年按本民族意愿称京族。

京族有本族语言及土俗字,但很早以来就通用汉语文。

主要从事渔业,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宗教信仰多神,崇拜祖先。

京族青年男女喜对歌,舞蹈有跳天灯,民族乐器独弦琴音色悠扬。

  朝鲜族192万人。

吉林省占97.1%,最大的聚居区是延边朝鲜族自治州。

其余分布在黑、辽等省。

是1719世纪中叶起至20世纪初从邻国朝鲜迁居中国的民族。

朝鲜族擅长在寒冷的北方种植水稻,对我国东北水田开发有所贡献。

朝鲜族早在15世纪时就创造了文字,由40个音素字母拼写迭成方块形文字。

朝鲜族语言属阿尔泰语系。

文化教育较发达,人们喜好本民族歌舞及摔跤、荡秋千、压跳板等体育活动。

朝鲜族喜着素白色服装。

特色食品冷面、泡菜。

宗教信仰有基督教和信奉孔孟的儒教。

民风尊老爱幼、讲礼貌、讲卫生。

  塔塔尔族0.5万人。

新疆占99.9%。

塔塔尔族与古代鞑靼人有渊源关系。

曾用过以阿拉伯字母为基础的文字。

但现一般通用维吾尔文或哈萨克文,宗教信仰伊斯兰教。

居住北疆城镇的塔塔尔族多经商,一部分人从事手工业或畜牧业。

宗教信仰伊斯兰教。

民族音乐舞蹈节奏鲜明活泼。

还兴赛马、摔跤、拔河等民族体育活动。

  满族982万人。

辽宁占50.4%,其余分布在冀、黑、吉、内蒙古、京等省市自治区。

17世纪中叶清朝定都北京后大批满族人入关,满汉民族文化融合,和各兄弟民族一道为祖国的统一、经济文化的发展作出了贡献。

出现了康熙帝玄烨、曹雪芹、老舍、程砚秋等杰出人物。

曾有满文,现普遍习用汉文汉语。

满族重视礼节。

曾信奉萨满教、盛行祭祖祭天。

民族体育活动有跳马、滑冰等。

  独龙族0.6万人。

云南占95.3%,主要聚居区在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

其余分布在黔、川、粤等地。

无本民族文字。

主要从事农业,兼事采集、狩猎业。

独龙族人好客、讲信用。

过去有纹面的习俗,相信万物有灵。

民族节日腊月过年,跳牛锅庄舞。

  侗族251万人。

贵州占55.7%,集中分布在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玉屏侗族自治县,其他分布在湘、桂等省区。

1958年曾创制拉丁字母为基础的侗文字。

现在侗族人多能用汉语汉文。

侗族擅营杉木林业。

妇女善织侗锦。

有优良的木结构建筑艺术传统,侗乡风雨桥、鼓楼独具特色。

侗族善歌,尤以演唱悠扬的大歌著名。

侗族民风有敬老爱幼、热心公益的传统。

侗族节日有春节、祭牛节、吃新节等。

民间崇拜祖先,信奉圣母神灵。

  鄂伦春族0.7万人。

主要分布在黑龙江省(占51.9%)、内蒙古的鄂伦春自治旗(占44.5%),其余散布在辽宁等省。

自称鄂伦春,为山岭上的人之意。

他们世世代代居住在大小兴安岭山区,现基本定居,狩猎驯养结合,多种经营。

一般通用汉语汉文。

鄂伦春人纯朴好客。

男女都善骑射。

妇女善刺绣和制作皮制品和桦皮器皿。

男女老少都善歌舞,编唱民歌、仿动物起舞。

  瑶族213万人。

广西占62.2%,集中分布在都安、金秀、巴马、大化、恭城等瑶族自治县,其余分布在湘、滇、粤、黔等省。

是由古代长沙武陵蛮的一部分发展形成的民族。

过去有过山瑶、盘古瑶、茶山瑶等多种称呼。

解放后统称为瑶族。

瑶语属汉藏语系苗瑶语族,另有一些人操汉语或者苗语、侗语、壮语。

瑶族多经营农林业,狩猎业也占有一定地位。

还精于染织、刺绣。

瑶族爱唱歌,节日几乎月月有。

宗教信仰盘瓠,是原始图腾信仰的残余。

  赫哲族0.4万人。

88.2%分布在黑龙江省,其次在吉林省。

大多数人通用汉语汉文。

赫哲族长期在三江平原完达山区从事渔猎生活。

解放后在国家扶持下,民族兴旺起来。

有丰富的口头文学传说故事,普遍喜好音乐、即兴编词歌唱。

  白族159万人。

云南占84.9%,主要聚居大理白族自治州等地。

其余分布在黔、湘等省。

白族自称白尼。

明清以后称民家。

白族历来与汉族经济文化联系密切,普遍使用汉语汉文。

白族擅长农业,并创造了灿烂的白族文化,如大理三塔、剑川石窟、鸡足山佛教建筑群等。

三月街又称观音市,是白族盛大节日和街期,另一个盛大节日是六月“火把节”。

白族的民族音乐、戏曲独具特色。

信仰佛教。

  门巴族0.7万多人。

95.4%聚居在西藏东南部地区。

门巴是藏族对他们的称呼,现也成为门巴族的自称,意为住在门隅的人。

族人大多通晓藏语藏文。

主要从事农业,兼营林业、牧业和狩猎业。

有少量手工业,擅长制作木碗、藤器。

门巴族与藏族长期往来,生活习俗相似,关系密切。

男女都着氆氇长袍,足登软底皮靴。

吃大米饭、辣椒,也吃糌粑,喝酥油茶。

  土家族570万人。

分布在湘、鄂、川、黔等省。

主要聚居区有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和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

土家族自称毕兹卡,是本地人的意思。

绝大部分人通用汉语汉文。

土家人织造技艺较高,与“摆手舞”被称为土家艺术之花。

土家族受汉族影响较深,许多习俗同于汉族。

大端午、六月六等节日都要祭土王。

山歌对于土家人几乎是人人会编会唱。

  珞巴族0.2万多人。

96.8%集中在西藏东南部地区。

其余散布在川、黔、辽等省。

少数人通晓藏语藏文。

主要从事农业,兼狩猎,擅长射箭,竹编工艺精巧。

妇女戴银、铜制耳环手镯。

主食大米饭,也有糌粑。

宗教信仰喇嘛教(藏传佛教)。

  哈尼族125万人。

云南占99.5%。

曾有和尼、哈尼、*尼等不同的自称。

自称哈尼的主要聚居在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

自称*尼的主要聚居在西双版纳和澜沧。

1957年创立了拉丁字母形式的哈尼文字。

哈尼族人善种梯田,有的高达数百级。

常用自己染织的青布制衣,男子以黑或白布裹头,妇女系绣花腰带。

宗教信仰多种自然神。

哈尼历法以农历十月为岁首,过十月节即是过新年。

哈尼人能歌善舞。

  基诺族1.8万人。

99.0%在云南省。

主要聚居在西双版纳景洪市基诺乡。

其余分布在川、湘等省。

基诺族自称基诺,过去汉译为攸乐。

基诺语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

无本民族文字。

基诺族主要从事农业,善于种茶(普洱茶)。

关于基诺族的汉文记载始于18世纪。

传说基诺族是从普洱、墨江甚至更远的地方迁到基诺山区的。

20世纪50年代基诺族尚保留氏族社会的古俗,长老在村社里有崇高威望。

宗教信仰万物有灵,崇拜祖先,尊奉诸葛孔明。

基诺族人喜歌舞,每当节日兴会,长者乘兴高歌,少者随之翩翩起舞。

三月间过年,是基诺族重要节日。

  哈萨克族111万人。

新疆占99.8%,主要聚居区在伊犁哈萨克自治州。

其余分布在甘肃。

哈萨克族是由古代突厥人、契丹人等长期相处发展形成的民族。

语言属阿尔泰语系突厥语族。

原有以阿拉伯字母为基础的文字。

解放后创制并推广使用了以拉丁字母为基础的新文字。

哈萨克族大部分从事畜牧业。

民情耿直好客,有的人信伊斯兰教。

民族体育刁羊、摔跤、骑射、姑娘追等大都为马上功夫。

  土族19万人。

青海占84.8%,主要聚居区在互助土族自治县。

其余分布在甘、滇、黔等省。

旧称青海土人。

该民族的形成发展与古代吐谷浑、蒙古诸族有渊源关系。

语言属阿尔泰语系蒙古语族。

通汉语,用汉文。

土族早期从事牧业,长于养羊,明代以后多经营农牧业。

宗教信仰喇嘛教。

土族擅长歌舞体育,一年多次的花儿会是他们对唱花儿的盛大节日。

  傣族103万人。

云南占98.4%,主要聚居在西双版纳的傣族自治州和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

其余分布在川、粤等省。

关于傣族先民早在汉晋时就有史籍记载。

傣族有本民族语言文字。

傣语属汉藏语系壮侗语族。

原傣文字1954年作了适当改革。

傣族善种水稻和热带作物。

宗教信仰小乘佛教。

妇女传统着装短衣筒裙。

傣家民居竹楼颇具特色。

清明前后的傣历年泼水节是傣族传统节日,祈求五谷丰登、人畜兴旺。

傣族能歌善舞,创造了丰富多彩的文化艺术。

  柯尔克孜族14万人。

新疆占97.9%,主要聚居区在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

其余分布在黑龙江省。

《史记》称属于匈奴的坚昆。

清初称布鲁特(准噶尔语为高山居民之意)。

经营畜牧为主,兼营农业。

柯尔克孜语属阿尔泰语系突厥语族。

原有以阿拉伯字母为基础的文字,解放后设计了以拉丁字母为基础的新文字。

今居南疆者通用维吾尔语文,居北疆者通用哈萨克语文。

宗教信仰伊斯兰教,部分信喇嘛教。

主要从事畜牧业,部分经营农业。

民间文艺丰富多彩,有号称百科全书的史诗《玛纳斯》。

人们好客、重礼节、善歌舞。

柯尔克孜族历法年初的诺劳孜节相当于汉族的春节。

  黎族111万人。

海南省占92.0%,主要聚居区在海南岛中部、西南部各黎族自治县。

其余分布在湖南等省。

黎族是从古代百越人的一支发展而来的,唐时称黎人。

黎族语言属汉藏语系壮侗语族。

1957年曾创制黎文。

许多黎族群众兼说汉语。

黎族对海南省农业开发作出了贡献。

黎族妇女精于以木棉纺织黎锦。

黎寨多同姓聚居,口头文学丰富,人们能歌善舞,黎族民歌曲调优美。

  达斡尔族12万人。

内蒙古占58.7%,主要聚居区在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

其余分布在黑、新等省区。

17世纪中叶曾在黑龙江上英勇抗击沙俄侵略。

相当多的人兼通汉、蒙、维、哈语。

清代多用满文,民国以后普遍使用汉文。

主要从事农业,兼事牧、猎业,妇女善织绣,制作狍皮坎肩。

宗教崇拜自然。

民间口头文学内容丰富,人们喜好歌舞。

节日盛装绸衣套坎肩,着装与清初满族相似。

  僳僳族57万人。

云南占96.9%,僳僳族主要聚居区在滇西北怒江僳僳族自治州。

其余分布在四川。

1957年改制了拉丁字母为基础的新文字。

主要经营农林业。

过去僳僳族信奉自然万物神灵,有的残余民族图腾崇拜。

住房为竹木结构,中置火塘。

僳僳族善歌舞,每年十月“收获节”,狂饮高歌,通宵达旦。

  仫佬族16万人。

广西占98.1%,主要聚居区在桂北罗城仫佬族自治县。

其余分布在黔、湘、粤等省。

多通壮语、汉语和汉文。

主要从事农业,部分人从事采煤业。

妇女精于织造围裙、背带。

人们喜唱山歌和彩调戏。

习俗有本族特点,也有一些近似汉族壮族。

崇信多神,节日较多,民族节日以庆丰收、保平安的“依饭”最隆重。

  畲族63万人。

福建占54.6%,其余分布在浙、赣等省。

多与汉族杂居。

自称山客。

现通用汉语文字。

种植稻茶富有经验。

民间工艺善刺绣、编织。

山歌被称为畲族文化明珠。

畲族节日与汉族大致相同,民族节日三月三祀祖。

畲族宗族祖杖雕刻有龙头,是其图腾信仰的标志。

  羌族20万人。

四川占99.1%,主要聚居区在川西北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

是我国最古老民族之一。

早在三千多年前殷商甲骨文中就有关于羌人的记载。

通用汉文字。

主要从事农牧业,擅长打井和石砌建筑技术。

传统工艺有挑花刺绣、编织等。

羌族人民能歌善舞,伴奏乐器中的竹笛,称羌笛,是我国著名的古乐器之一。

  佤族35万人。

云南占96.9%,西盟、沧源一带阿佤山区是我国佤族主要聚居地区。

1957年设计了拉丁字母形式的文字。

佤族经营农业为主,人们乐歌善舞。

旧日信仰多崇拜山川神灵。

  布朗族8万人。

云南占99.2%,主要分布在勐海县布朗山区。

主要从事农业,擅长种茶(普洱茶)。

宗教信仰小乘佛教。

布朗人喜跳刀舞,青年人喜跳集体舞“圆圈舞”。

口头文学主要有抒情叙事诗。

  高山族约40万人。

台湾省占82.0%,主要分布在台湾中部山区和台东纵谷。

其余分布在福建省沿海城市。

无本族文字。

高山族聚居村社有公有土地。

主要经营农林渔猎业。

善雕塑、制陶、编织等工艺。

民情豪放,善歌舞,有独特的舞乐形式杵杵乐,妇女手持长杵绕石臼舂米,伴以悦耳歌声。

有的还存在蛇动物图腾残余。

  撒拉族9万人。

青海占97.8%,主要聚居区在海东地区的循化撒拉族自治县。

自称撒拉尔,由元代迁入青海的中亚撒马尔罕人与周围藏、回、汉、蒙古等族长期相处发展而成。

通用汉语汉文字。

宗教信仰伊斯兰教。

从事农业,擅长于园艺业。

习俗与附近回族相近。

口头文学丰富多彩,撒拉族山歌花儿受藏族影响,普遍带有颤音,婉转动听。

  拉祜族41万人。

云南占99.4%,主要聚居在滇南澜沧拉祜族自治县等地。

1957年改制了拉丁字母形式的文字。

擅长狩猎,农业以茶、药、剑麻等的种植为主。

传统的芦笙舞,口头文学陀普科(谜语)为群众所喜闻乐见。

民间曾信奉大神,清初起大乘佛教传入并流行。

  毛南族7万人。

广西占98.2%,主要聚居区在桂北环江毛南族自治县。

毛南族自称阿难,意思是这个地方的人。

80年代中期族名用字由毛难改为毛南。

通用汉、壮语和汉文字。

主要从事农业,有饲养菜牛(食用牛)的丰富经验。

擅长雕刻、编织。

热情待客,喜好歌唱。

祭祀神灵、祖先的五月庙节是毛南族特有节日。

  水族35万人。

贵州占93.0%,主要聚居在三都水族自治县。

通用汉文字。

古时有水书,仿汉字反写,又称反书,仅限于宗教活动使用。

水族主要经营农林业。

传统佳酿九阡酒。

水族文化艺术丰富多彩,喜爱铜鼓舞、芦笙舞、大歌、酒歌等歌舞。

妇女喜戴银饰项圈手镯。

水族历法以阴历九月为岁首,阴历十一月的端节是水族最大节日。

  仡佬族44万人。

贵州占98.2%,以黔北道真、务川仡佬族苗族自治县分布较集中。

通用汉语及相处较多的其他民族语,普遍使用汉文。

主要从事农业。

多民间故事、诗歌、谚语,音乐舞蹈优美朴素,“八仙”乐曲富有民族特色。

生活习俗与本地汉族相似。

  东乡族37万人。

甘肃占83.3%,主要聚居于临夏的东乡族自治县。

其余分布在新疆、宁夏等省区。

是由13世纪进入今甘肃临夏东乡地区的蒙古人与周围回、汉人长期共处发展形成的民族。

通用汉语汉文。

宗教信仰伊斯兰教。

以农业为主,兼营畜牧业。

东乡族几乎人人都爱编唱“花儿”,其曲调高亢悠扬。

习俗近似居住西北的回族。

  锡伯族17万人。

锡伯族自称锡伯,为古代鲜卑人后裔。

有本民族文字。

有的通用满、汉、维、哈语。

锡伯族原是游牧民族,后发展农业,兼营畜牧业。

民间文学神话传说丰富,锡伯族能歌善舞。

爱好摔跤、骑射等民族体育活动。

节日与汉、满族大致相同,农历四月十八日是锡伯族人从东北迁往新疆的纪念日,每年都举行庆祝活动。

  纳西族28万人。

云南占95.6%,主要聚居丽江纳西族自治县。

纳西族人早在一千多年前就创造了象形的东巴文字和带音节的哥巴文字,但仅为巫师使用。

1957年又创制了拉丁字母形式的新文字。

当今也通用汉语汉文。

兼营农牧业、手工业务和商业。

宗教信仰有东巴、道、佛、基督教等多种。

纳西族绘画、雕塑、剪纸等技艺较高。

纳西人喜歌舞。

传统节日有正月农具会、七月骡马会等。

  阿昌族近3万人。

云南占99.7%,兼通汉语或傣语,使用汉文。

主要从事农业,擅于种植水稻,打制铁器技艺高。

阿昌族民间口头文学十分丰富,对歌和象脚鼓舞、猴舞广为流行。

工艺美术刺绣、染织、雕刻、银器制作等做工精细。

  景颇族12万人。

云南占99.4%,主要聚居区在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

曾以刻木结绳记事。

近代创用拉丁字母形式的拼音文字。

民风爽朗、朴实,人们能歌善舞,有的是千人以上的集体舞,伴以鼓乐。

过去多信仰万物有灵。

男女着装黑色对襟短上衣,妇女围艳丽的围裙,喜戴银饰物。

  塔吉克族3万多人。

99.9%分布在新疆。

主要聚居区在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

许多塔吉克人兼通维吾尔语和柯尔克孜语,普遍使用维吾尔文。

主要从事畜牧业,兼营农业。

宗教信仰伊斯兰教。

塔吉克族把山鹰看作英雄的象征。

重要节日有春节、古尔邦节等。

  普米族约3万人。

云南占95.3%,主要聚居区在兰坪白族普米族自治县。

1960年根据本民族意愿,统一正名为普米族。

原是青甘川边区的游牧部落,后来农业逐渐占居主要地位,兼营畜牧。

通用汉文。

宗教信仰喇嘛教,崇拜多神,祭祀祖先。

普米族能歌善舞,婚丧喜庆都举行对歌。

普米族大过年即过春节,届时要举行赛马、摔跤等活动。

  怒族近3万人。

云南占98.0%,主要聚居区在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

怒族人大都使用汉文。

主要从事农业,兼行狩猎、采集业。

崇拜自然,基督教、喇嘛教等各有所信。

怒族人喜歌舞,以此表达喜怒哀乐。

服饰特点,妇女耳戴垂肩大铜环,成年男子腰佩砍刀,肩背弓弩。

  49回答者: _不抛弃不放

谁有煽情的古诗古词,越多越好

成都  成都有位于四川盆地西部的岷江中游地段,其平原面积和丘陵、山地面积几乎各占一半。

成都市区位于成都平原东部,自古就有都江堰水利工程的灌溉,因此成为“水旱从人,不知饥馑”的“天府之土”。

  成都是古蜀国文化的重要发源地,创办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所宫办学堂

石室学堂。

在唐宋经济发达、文化繁荣时期,著名诗人李白、杜甫、李商隐等流寓成都,创作了大量吟诵成都风物的诗词歌赋,并留下众多文化遗迹。

  成都气候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多云雾,日照时间短。

民间谚语中的“蜀犬吠日”正是这一气候特征的形象描述。

成都气候的另一个显著特点是空气潮湿,因此,夏天虽然气温不高,却显得闷热;冬天气温平均都在5度以上,但由于阴天多,空气潮,却显得很阴冷。

  景观::天下山水之观在蜀,巴山蜀水,绚丽多姿,自古为文人学士所景仰。

且盆地四周山脉构造各异,景观独特现属重庆市地域,中国最大的河流长江自西向东横切巫山,形成举世闻名的长江三峡,壮丽多姿,被称为中国的山水画廊。

成都是大西南重要的交通枢纽,经济的发达城市繁荣的景象与沿海城市不相上下,比比皆是。

  泸州  泸州市,四川省辖市,位于四川省东南部川渝黔滇结合部。

地理坐标北纬27°39′-29°20′,东经105°08′41〃-106°28′,东西宽121.64千米,南北长181.84千米,幅员12,243平方千米。

  泸州市的旅游资源丰富,名胜古迹众多,主要有泸顺起义总指挥部旧址、忠山、滴乳岩、报恩塔、龙透关、泸州大曲老窖池、玉蟾山、龙脑桥、朱德况场旧姑、笔架山、佛宝风景名胜区、合江县烈士陵园、法王寺、春秋祠、丹山风景名胜区、天台山、红军四渡赤水遗址、红龙湖森林公园、八节洞风景区、黄荆老林、石笋、红军怀念部驻地旧址、护国岩题刻、方山等。

  泸州市属亚热带湿润气候区,南部山区立体气候明显。

气温较高,日照充足,雨量充沛,四季分明,无霜其长,温、光、水同季,季风气候明显,春秋季暖和,夏季炎热,冬季不太冷。

  景观:名胜古迹众多,有宋代建造的江山平远堂,清代建造的奎星阁;有宋代诗人黄庭坚书“滴浮崖”和百子图石刻,有宋代建的报恩塔,市博物馆,朱德在泸业绩陈列馆和纪念刘伯承指挥的泸州起义纪念碑,以及泸州老窖洒厂400年老窖池等景点。

  内江  内江市位于天府之国的东南部,座落在美丽富饶的沱江之滨。

东连重庆,西接成都,南通自贡、宜宾、泸州,北到遂宁、南充,是川东重镇、四川省规划建设的8个大城市之一。

地理位置东经104°15′--105°26′,北纬29°11′--30°2′。

  内江历史悠久。

内江是开发较早的巴蜀腹心城市,东汉建县,曾称汉安、中江,隋文帝时改称内江,至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

1950年设内江专区,1985年改建省辖内江市。

1998年,经国务院批准,内江行政区划进行再次调整至今。

由于历史上盛产蔗糖,制糖业发达,素有甜城之称。

内江文化底蕴深厚。

内江素有大千故里、文化之乡的美誉,是川中文化发达地区之一。

自古以来,人文荟萃、才俊辈出,孔子之师苌弘、西汉辞赋家王褒、东汉教育家董均、宋代理学家陈抟、国画大师张大千、新闻巨子范长江、被孙中山授予四大将军之一的喻培伦大将军等都是内江彪炳史册的杰出代表。

  内江市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

受盆地和本地自然环境的影响,具有气候温和、降雨量丰富、光热充足、无霜期长的特点。

冬暖夏热,雨量适中。

平均气温15℃--28℃。

  景观:圣水寺,安岳摩崖石刻,张大千纪念馆,隆昌古湖风景区,大自然景园,重龙白云山景区,三湖白牛寨景区。

  凉山  凉山彝族自治州位于四川省西南部,占四川省总面积的10.61%,辖1市16县,州府驻地西昌市,海拔1500米,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气候温 和,夜月格外明亮,素有“月城”之雅称,又是闻名中外的航天城。

在凉山,虽然气候条件复杂多样,但无论在什么气候区内,一年四季均可开展旅游活动,且四季如春的旅游气候及旅游城市也不 鲜见。

西昌市中心海拔1518米。

由于海拔高,天高气爽,空气水份含量少,又无污染,空气清新,透明度大,晴日夜空,月光皎洁明亮,故而又有“月城”的美 称。

凉山是全国最大的彝族聚居区,是四川省少数民族最多的地区,其中彝族165.9万人,此外还有藏、回、苗、蒙古、傣、僳僳等十多个世居少数民族。

  凉山是一个资源富集、开发潜力巨大的地区。

最具特色的有四大资源优势:一是极为丰富的农业资源;二是富甲天下的水能资源;三是得天独厚的矿产资源;四是绚丽多彩的旅游资源。

  凉山是四川省十大风景片区之一,全州有10个风景名胜区,63个风景点。

其中邛海和泸山被誉为“川南胜景”,邛海位于西昌城南7公里,是四 川第二大淡水湖,面积31平方公里,即是渔业生产基地,又是旅游、滑水训练场所;濒临邛海的泸山,其状如蛙,《水经注》称之曰:“蛙山,山上古树参天,庙 宇相连,山下湖水湛蓝,渔舟点点,山上山下,浑然一体,是一幅绝妙的胜地”;位于西昌城南30公里处的螺髻山,古时即与峨眉山齐名,山上的古冰川遗迹,清 晰完整,峥嵘壮观,明代旅游家曾有“螺髻山开,峨眉山闭”之赞叹;此外,还有盐源的泸沽湖,雷波的马湖,普格的温泉瀑布,西昌黄联的土林和西溪仙人洞,美 姑的大风顶自然保护区等。

  巴中  巴中市位于四川省盆地东北边缘大巴山南麓,东临达州,南接南充,西抵广元,北与陕西汉中接壤。

  巴中历史悠久,早在原始社会就有人类活动。

东汉永元年间置汉昌县,建安六年改属巴西郡,北魏置巴州。

巴人部族素以英勇善战,能歌善舞而著称。

汉高祖刘邦在南江大坝建牟阳城筑巴峪关,萧何月下追韩信至截贤岭,张飞夜袭巴州智擒严颜。

境内始建于梁魏、盛镌于唐代的南龛、西龛、北龛、水宁寺等地的摩崖造像多达5210余龛、7200余尊,以布局精巧、艺风平实而著称,再现了唐代辉煌的宗教艺术,被国内外专家誉为“巴中盛唐彩雕全国第一”,是全国十大石窟之一。

在这片古老而神奇的土地上,还孕育出宋代天文学家张思训,“世界十大革命性伟人”晏阳初等名人;西晋成王李雄、前蜀开国皇帝王建、唐太子李贤、诗人李白、杜甫等名人学士先后游历巴中,留下不朽名篇佳话。

  巴中地势北高南低,海拔最低208.3米,最高2507米。

属亚热带湿润气候,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光照适宜,无霜260--280天。

年均气温最高17摄氏度。

  景观:诺水河风景区、光雾山风景区、南阳风景区、阴灵山、南龛摩崖造像、红四方面军总指挥部旧址、红四方面总政治部旧址、红四方面军烈士陵园、红军石刻标语等。

  广元  广元,古称利州。

地处四川盆周北部山区、嘉陵江上游、川陕甘三省结合部。

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封建时代杰出的女政治家----武则天的诞生地,是三国历史文化的重要走廊,是川陕革命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

  广元古称利州,已有2300多年的历史。

广元是川陕革命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广元人民对中国革命的胜利作出了巨大的牺牲和贡献。

境内有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处,即中国唯一女皇帝武则天的祀庙皇泽寺和被誉为历代石刻艺术陈列馆的千佛崖摩崖造像,有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7处,即观音崖摩崖造像、鹤鸣观道教石刻造像、觉菀寺唐代壁画、红军石刻标语碑林和柳桥红军标语牌坊等。

有国家级风景区剑门蜀道(广元是中心地带),天下雄关剑门关,三百里程十万树的翠云廊以及千仞绝壁之上的古栈道遗址等,境内还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唐家河、鼓城山森林公园、天中山森林公园等。

  广元属亚热带湿润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雨量充沛,温和湿润。

年均降雨量1600毫米左右,年均气温16.1℃。

  广元,历史悠久,旅游资源十分丰富,全国重点风景名胜区剑门蜀道贯穿全境,并拥有唐家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剑门关国家森林公园,皇泽寺、千佛崖、觉苑寺三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及白龙湖、鼓城山

七里峡、黑石坡、水磨沟、天台山、川北温泉等十多处国家级、省级品味的旅游资源,三国遗址遗迹140多处。

景观:风景旅游区8处.白龙湖、鼓城山----七里峡两处省重点风景名胜区;茶园沟、翠云湖、青林水磨沟、曾家溶洞群、川洞庵、香山等6处市重点旅游景区。

森林公园6处。

  乐山  乐山市位于四川省西南部,界于东经102°15′30-104°15′02,北纬28°28′52-29°56′06之间,北面与眉山市接壤,东面与自贡市毗邻,东南面和西南面分别与宜宾市和凉山彝族自治州相连。

  乐山大佛是峨眉风景区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

由峨眉山向东经峨眉山市31公里即至乐山。

乐山大佛地处四川省乐山县城东,岷江、青衣江、大渡河三江汇合的凌云山上,“佛是一座山,山是一尊佛”,大佛通高71米,头高14.7米,发髻有1021个,耳长6.72米,鼻长5.33米,眼长3.3米,肩宽24米,手的中指长8.3米,脚背宽9米,长11米,可围坐百人以上,迄今它是世界上最大的一座石刻佛像。

凌云山是一个有名风景区,隋唐时佛教兴盛,寺庙盛极一时。

乐山大佛就开凿于唐玄宗开元初年(公元713年),当时,三江汇合在这里,水流直冲凌云山脚,势不可挡,洪水季节水势更猛,往往使过往船只触壁粉碎,凌云寺名僧海通见此甚为不安,他想借助神力灭杀水患,于是发起修造大佛之念。

当时募集的人力、物力、财力远及江淮流域,历时90年才告成功。

  乐山位于东南季风和西南季风影响区域。

东北部平原、丘陵地区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气候温和,无霜期长,雨热同季,雨量充沛,四季分明。

年平均气温16.5℃,春秋两季是去乐山旅游的最佳时节。

  景点:东坡楼 天然睡佛 麻浩崖墓 乌尤山 柿子湾崖墓 乐山汉崖墓博物馆(麻浩崖墓) 佛光湖 白岩山崖墓 白崖三洞 黄丹喀斯特溶洞群 黑熊谷森林公园 彝族悬佛群 诸葛点将台  绵阳  绵阳位于四川盆地西北部,涪江中上游地带。

地理坐标:东经103度45分-105度43分,北纬30度42分-33度03分。

东接南充市,南连遂宁市、西南界德阳市,西靠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北抵甘肃省,东北与广元市为邻。

  绵阳古称涪城、绵州,素有“蜀道咽喉”之称。

川陕公路、宝成铁路均途经这里,是川北地区重要的物资集散地。

绵阳历史悠久,人杰地灵。

自公元前201年汉高祖设置涪县以来。

已有2200多年的历史,为历代州郡治所,兵家必争之地。

有蜀道咽喉、剑门锁钥之称。

古往今来,这里曾孕育出治水英雄大禹、丝绸之母螺祖、唐代大诗人李白、宋代文豪欧阳修、现代作家沙汀、两弹元勋邓稼先、小麦育种专家冯达仕等众多杰出人物。

  绵阳气候宜人,是亚热带湿润气候,年平均降水量826毫米-1417毫米,平均气温14.7摄氏度-17.3摄氏度,  绵阳市旅游资源丰富,有泗洱自然保护区、王朗自然保护区、片口自然保护区、小寨子沟自然保护区、凤凰山森林公园、观雾山森林公园、罗浮山-白水湖风景名胜区、富乐山、窦团山、玉女泉、子云亭、蒋琬墓祠、大禹故里、李白故里、李白纪念馆、太白祠等名胜古迹,有被誉为西部硅谷的科学城。

白马藏族风情富于浓厚的民族气息。

境内有不少国家珍稀保护动物,如大熊猫、小熊猫、金线猴、岩羊、藏羊、毛冠鹿、小灵猫、红腹鸡、猕猴等.  景观:大禹故里景区,云台观风景区,佛爷洞,李白故里景区,白龙宫,海灯武馆,富乐山.  德阳  德阳市位于成都平原东北部,地处东经103°45′-105°15′北纬30°31′-31°42′之间。

南靠成都,北接绵阳,东壤遂宁,西邻阿坝。

  德阳历史攸久,人文景观甚多。

广汉三星堆古蜀文化遗址发掘的青铜人像堪称世界之最;三国遗迹有蜀汉军师庞统祠墓,诸葛双忠祠;纪念辛亥革命七君子杨锐的杨锐纪念馆和志愿军特级英雄黄继光的继光纪念馆也令游人驻足;全国四大年画之一的绵竹年画其精美堪称一绝;德阳孔庙是我国规模宏大,建筑精美的孔庙之一。

这里是四川的主要商品粮基地和食品工业基地。

人道“天下美食在天府,天府美食德阳多”,现有在五十余种精美食品被评为国优、部优、省优产品。

国家名酒剑南春早已饮誉海外。

  德阳市地处中纬度,属亚热带湿润季风区,气候温和,四季分明,降水充沛。

  德阳市丰富的自然生态景观和悠久灿烂的古蜀文化遗址,构成了独具西部特色的自然和人文旅游资源。

德阳市现有风景名胜景观21处,其中省级风景名胜2处,省级森林公园1处。

有“五绝”、“四海”,(五绝指看日出、观云瀑、赏佛光、品圣灯、逛花山;四海指云海、雾海、林海、花海)著称的蓥华山风景区,有集幽、险、奇、秀于一体的九顶山风景区,有集湖光山色为一体,给人心旷神怡之感的继光湖、西眉湖,有以自然、古朴、风光秀丽,空气清新的云湖森林公园,有现代意识与古老文化交融的石刻艺术墙。

景观:三星堆博物馆,奎星阁,三星堆遗址,德阳艺术墙,广汉房湖公园,龙居寺壁画,黄继光烈士纪念馆.  攀枝花  攀枝花市是中国四川省直辖市。

位于中国西南川滇交界部,金沙江与雅砻江汇合处,东经108°08′-102°15′,北纬26°05′-27°21′。

  1965年为开发攀枝花铁矿资源,着手组建城市,初名为攀枝花特区,后正式建市时定名为渡口市,以后又改名攀枝花市。

该市在同纬度地区中是一个独具南亚热带风光的城市,市区内到处生长着高大挺拔的攀枝花树(木棉花树),攀枝花市因此得名。

攀枝花区内山水峡谷、湖泊海子、瀑布跌水、土林温泉、阳光沙滩、珍稀动植物等自然景观种类繁多,历史遗迹、革命遗址、民族风情等人文景观独具特色。

  攀枝花以南亚热带为基带的岛状式立体气候著称。

年平均气温20°C,年平均日照2754小时,无霜期300天以上,夏无酷暑,冬无严寒。

因此,四季都是旅游的 好季节。

  区内以自然山水景观为主,已建立了泸山风景区、邛海-螺髻山风景区、西溪仙一洞、泸沽湖风景区、红格温泉、黑山风景区、龙洞石林、金沙江风景区等旅游区。

海子湖泊风光是区内尤为突出的旅游资源,现建立了以湖泊自然风光为主体的邛海、泸沽湖、马湖等3个著名省级风景区。

在美姑大风顶、攀枝花、西昌螺髻山建立了以保护大熊猫、野牛和苏铁等动植物为主的省级自然保护区。

凉山彝族火把节、红军长征纪念地----彝海、西昌卫星中心、攀枝花钢铁基地等人文景观村中外旅游者都有生较大的吸引力。

被列入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有7处,亦是重要的人文景观资源。

景观:桥梁博物馆、地质景观、苏铁园、大裂谷、龙潭溶洞、龙吟峡、龙肘山顶风光.  雅安  雅安位于四川盆地西缘、成都平原向青藏高原的过渡带,雅安市位于长江上游、四川盆地西缘,地理坐标介于北纬28°51′10〃-30°56′40〃,东经101°56′26〃-103°23′28〃之间,古称雅州。

  雅安是世界知名的大熊猫的故乡,这里是世界上第一只大熊猫的发现地,大熊猫的存量和密度居世界之冠,新中国成立后,雅安地区先后向国家提供大熊猫120只,其中16只作为国礼,馈赠前苏联、美、英、法、日本、朝鲜、新西兰等国家。

国家还在宝兴县建立了自然保护区,使其成为大熊猫、金丝猴、羚羊、白唇鹿等两百多种珍稀野生动物栖息繁衍的乐园。

  气候类型为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南北差异大,年均气温在14.1℃-17.9℃间,降雨多,多数县年降雨1000毫米以上,有雨城、天漏之称。

...  雅安是一片神奇的土地。

这里历史文化悠久,古属“梁州”、“青衣羌国”,为历代郡、道、州、府治所,是古代南方丝绸之地。

境内自然、人文、民俗资源叠加,突出了大熊猫、茶文化、红军文化的自然文化优势,被列为国家、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有17个,是世界第一只大熊猫发现地,是世界茶文化的发源地。

雅安是一片灵秀文明的土地,这里山川秀丽,景韵独特。

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山清水秀,空气清新,山、水、桥、城交相辉映。

全市有2个国家森林公园,6各省级风景名胜区,1个省级森林公园,国家级和省级自然保护区各1个,2个地级风景名胜区。

景观:二郎山风景名胜区、白马泉风景区、贡嘎山风景区、-田湾河花果山旅游度假区.  宜宾  宜宾市位于四川省南部,处于川、滇、黔三省结合部、金沙江、岷江、长江汇流地带。

地跨北纬27°50′-29°16′、东经103°36′-105°20′之间。

  宜宾地处四川盆地南缘,是云、贵、川三省结合部,“负山濒江,雄据地势,东跨泸水,西控嘉阳,北带三荣,南通六诏,舟车络绎,夷獠出没之区,自古称为要害”,是祖国大西南边陲重镇,天府之国的南大门。

宜宾自古交通四通八达。

宜宾列入国家文物图集的文物点就有2704个。

其中古遗址38处,墓葬1411处,古建筑334处,石刻及石窟寺216处,近现代纪念性建筑、重要史迹和其他文物702处。

公布为各级文物保护单位的145处,其中有国家级风景名胜区1个,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3个,省级风景名胜区4个,省级森林公园4个。

有国家级风景名胜区蜀南竹海,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珙县。

  宜宾市气候属中亚带湿润季风气候区的四川“盆南”气候类型,并有南亚热带气候属性。

四季热量丰足,无霜期为347天。

年平均气温17.9℃,全年总降雨量为1169.6毫米。

  景观:宜宾景色怡人。

市内有黄庭坚遗墨处----流杯池、可与青城山的宫观建筑媲美的真武山庙宇群、合江门等等,郊县有蜀南竹海、兴文石林、屏山老君山、夕佳山民族故居、西部大峡谷温泉等游览及游玩胜地。

  自贡  自贡市位于中国四川盆地南站,地理坐标东经104°02′57-105°16′11、北纬28°55’37-29°38′25,海拨240-900米。

  自贡是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

丰富的人文与自然遗存,悠久的历史文化,构成了自贡独特的旅游资源。

自贡依山傍水,环境优美宜人,以“千年盐都”、“恐龙之乡”、“南国灯城”而闻名遐迩。

1986年以来,自贡市先后被确定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和对外开放城市,“自流井----恐龙风景名胜区”被确定为省级风景名胜区。

由于历史上井盐的运销方式和中浅丘陵地形条件,以自流井、贡井为主体的城市布局与起伏的山峦、蜿蜒的河溪交错穿插,形成了融山、水、城为一体的“半城青山半城楼”的山林城市风貌。

  气候属亚热带波澜季风气候区。

年平均气温17.0-18.0,极端最高气温40,常年日照1150-1200小时。

无霜期320-350天。

常年降水量平均1000-1100毫米。

  景观:恐龙、盐史、彩灯被誉为“三绝”,使自贡在海内外成为享有“恐龙之乡”、“千年盐都”、“南国灯城”美誉的旅游城市。

著名的景观还有:荣县大佛、富顺文庙、桫椤谷、双溪风景区、尖山农团风景区等。

川椒、川茶、龙灯狮舞也享誉中外。

  达州  达州市位于四川省东北部,大巴山南麓。

地处北纬30°92’-32°20’,东经103°29’-108.23’之间。

北接陕西安康和湖北十堰,南与广安市接壤,东、东南与重庆市万州区城口县、开县及重庆市梁平县、垫江县相邻,西抵巴中市和南充市,是川渝鄂陕四省。

  达州人民早在“川陕革命根据地”时期,即为中国革命作出过无私奉献,徐向前、李先念、王维舟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这块赤色土地上留下的动人事迹,至今碑于众口。

新中国成立后,老区人民发扬红军精神,艰苦创业,使具有光荣历史的达川地区形成了自己的经济优势和独特的文化风情。

  达州市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类型。

由于地形复杂,区域性气候差异大。

全年平均气温14.7°C-17.6C°之间,无霜期300天左右。

全市雨量充沛,年平均雨量在1076至1270毫米之间。

  旅游资源。

主要有:古文物之珍品——渠县汉阙,现存数占全国四分之一,有集佛、道、基督三大宗教神灵供奉一处的达县真佛山庙宇;有不是三峡而胜似三峡的宣汉樊哙百里峡风光;还有雄浑古朴、幽静清雅的省级达县铁山森林公园和省级大竹铜罗山竹海公园;万源市八台山云海有“川东峨眉”之称,达州市凤凰山公园秀丽精巧. 景观:九龙湖,南江升钟,真佛山,铁山森林公园.  资阳  资阳市位于四川盆地中偏西部,成渝高速公路西段,紧邻成都,与内江、重庆、遂宁、眉山相邻。

幅员面积7962平方公里,城区面积37.5平方公里,总人口488万。

1998年2月经国务院批准调整四川省内江市行政区划设立资阳地区。

2000年7月6日经国务院批准地改市设资阳市,资阳市辖雁江区、安岳县、乐至县,代管县级简阳市,资阳市委、市政府驻雁江区。

  资阳交通优势十分突出,天府第一高速公路—成渝高速公路从我市北郊穿过;成渝铁路、321国道(广州至成都)、319国道(厦门至成都)、318国道(上海至拉萨)亦穿境而过,全市公路通车里程达到了3394公里.  广安  广安市位于四川东部,呈扇形分布于川中丘陵与平行岭谷两大地形区之间,是三峡库区发展的接力带,有“川东门户”之谓。

东、南两部分与重庆市垫江县、长寿县、渝北区、合川市接壤,西部与遂宁市蓬溪县和南充市嘉陵区、高坪区相邻,北部与南充市蓬安县和达州市渠县毗连。

地理座标为北纬30001′-30052′,东经105056′-107019′,东西宽134.5公里,南北长93.6公里,幅员面积6344平方公里,辖广安区、岳池县、武胜县、邻水县,代管代蓥市,共86个乡,87个镇,2886个村,2002年总人口444.3万。

广安属于四川盆地盆底逐步向盆周边过渡地带,整个地势东高西低,其中中西部为丘陵区,东部为平行峡谷低山区,海拔高度从185米到1700多米,以华蓥山主峰高登山1704米为最高。

两大主要河流渠江自北而南纵贯市域中部,嘉陵江自北而南纵贯市域西部。

气候属于中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5.8-17.7oC,年平均降水量1000-1500毫米,全年无霜期310-324天,具有冬温夏热、冬春雨少、夏雨集中、秋雨连绵和风力小等特点。

  遂宁  遂宁市位于四川盆地中部,涪江中游。

介于东经105°03′26〃-106°59′49〃,北纬30°10′50〃-31°10′50〃之间。

东西宽90.3公里,南北长108.9公里,总面积5300平方公里。

东邻重庆、广安、南充,西连成都,南接内江、资阳,北靠德阳、绵阳,与成都、重庆呈等距三角。

历史上,遂宁曾以其深厚的文化底蕴、迷人的灵性山水和发达的农工商贸而成为川中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尤以纺织食品工业闻名,素有“东川巨邑”、“川中重镇”、“小成都”之称。

1985年2月,经国务院批准,设立省辖遂宁市,现辖船山、安居两区和射洪、蓬溪、大英三县。

人口384万。

市城区建成区面积40平方公里,人口43万。

  眉山  眉山市位于成都平原西南部,岷江中游和青衣江下游的扇形地带,成都--乐山黄金走廊中段。

东接内江市,西接雅安市。

岷江和青衣江贯穿境内,两岸以平原和河流冲积平坝为主。

东部龙泉山两翼,西部丹棱、彭山、洪雅境内大部份地区皆为低山丘陵,海拔500—800m部份达800—1500m,中生代红色岩层分布广泛,丹霞地貌发育,生态环境优良,分布着不少风景优美的景区景点和和风光秀丽的湖泊水域。

青衣江以南的西南部(洪雅境内)逐渐过渡到盆周亚高山地貌,海拔最高达3522m(洪雅小凉水井),这里地形深切,山高林密,动、植物种类丰富,保持着原始古朴的自然生态,是生态旅游的理想环境。

区内地质结构独特,自然风光奇秀,著名的瓦屋山国家森林公园为典型代表。

眉山市属四川盆地亚热带湿润秀风气候区,温和湿润,四季可游。

西南部亚高山具有典型的立体气候特征,降雨和冬季降雪量丰富,为度假、避暑和冬季冰雪旅游创造了很好的条件。

  南充  南充市位于四川盆地东北部,嘉陵江中游,介于北纬30°35′——31°51′、东径105°27′——106°58′之间。

南北跨度165公里,东西跨度143公里。

东邻达川市,南连广安市,西与遂宁市、绵阳市接壤,北与广元市、巴中市毗邻。

幅员面积12494平方公里。

辖顺庆、高坪、嘉陵三区和西充、南部、蓬安、营山、仪陇五县,代管省辖阆中市。

南充市是四川著名历史文化名城,全省9大中心城市之一,从古至今一直是川北重镇.全市人口在区域分布上差异较大,与经济发展水平和地貌条件关系密切。

城镇、交通干线、沿江河两岸、平坝地区人口密度较大,高丘、低山地区人口相对较稀。

人口密度最大的是顺庆区,每平方公里为1085人;人口密度最小的是阆中市,每平方公里为452人。

总人口态势是人口分布由北向南密度逐步增大。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联系xxxxxxxx.com

Copyright©2020 一句话经典语录 www.yiyyy.com 版权所有

友情链接

心理测试 图片大全 壁纸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