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一句话经典语录网
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当前位置:一句话经典语录 > 主持词 > 开办讲话主持词

开办讲话主持词

时间:2014-03-24 21:36

知识竞赛主持人开场白和结束语

开: 女:又是“小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的,我们迎来了又一届识竞赛。

男:是啊,时光总是飞逝那么快,才在转瞬之间,我们又迎来一个个属于我们的知识竞赛。

男女合: 知识改变命运;知识改变生活;知识改变性格。

知识就是力量,让我们一起荡起知识的双桨,遨游在知识的海洋

现在,让我们以热烈的掌声,欢迎我校领导XXX作开场演讲

” 女:参加本次知识竞赛的选手共有500多名,他们将要以他们的智慧,在舞台上跳出最美丽的舞蹈;在书卷上书写最辉煌的篇章;在赛场上摘下最夺目的金牌

男:现在,我宣布,我校第X届知识竞赛,正式开始

“结束:男;经过了选手们的激烈角逐,比赛终于落下帷幕

下面我宣布,获得本次知识竞赛三等奖的选手以及班级:。

获得的二等奖的选手以及班级。

让我们按捺住激动无比的心,获得本次知识竞赛一等奖的选手机器班级是。

女;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知识的海洋总是无穷无尽,知识的山脉总是绵延不断,知识的天空总是无边无际。

让我们用勤奋的汗水浇灌成功的花朵,让我们用辛勤的双手耕种未来的土地,让我们一起探索,一起创新,相信未来的天会更蓝,未来的草会更绿,未来的我们会更加的才华横溢

男女:我宣布,本次知识比赛圆满结束,在这里,我们真诚的感谢各位选手的积极参与,和各位老师含辛茹苦的教导

让我们一起牵起双手,去创更美好的明天

电影节策划书要怎么写啊

1983年(第一届)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节目单  主持人:王景愚 刘晓庆 姜昆 马季  总导演:黄一鹤 邓在军  1、赵忠祥致开幕辞  2、主持人介绍到场嘉宾  3、相声大师侯宝林讲话  4、主持人代表所在行业向全国人民拜年  5、歌曲:  演员:李谷一  6、主持人介绍到场演员  7、猜谜:(1)“从上至下,广为团结”(打一字)  8、相声: 演员:马季 赵炎  9、相声:、 演员:马季 赵炎  10、诗朗诵: 演员:林丽芳(中国台湾)  11、黄梅戏: 演员:索宝立、牟玄甫  12、歌曲: 演员:索宝立、牟玄甫  13、歌伴舞: 演员:斯琴高娃 胡松华  14、歌曲: 演员:胡松华  15、歌曲: 演员:胡松华  16、小品:《逛厂甸》 演员:斯琴高娃 严顺开  17、舞蹈:《节日》 演员:赵青 徐川  18、猜谜:(2)“年终算总帐”(打一句唐诗)  19、喜剧小品:《吃鸡》 演员:王景愚 姜昆  20、京剧表演 演员:尹宏伟(第一位参加春晚的儿童演员)  21、京剧:《坐寨盗马》 演员:袁世海  22、相声:《错走了这一步》 演员:姜昆 李文华  23、相声:《对口词》 演员:姜昆 李文华  24、相声:《战士之歌》 演员:姜昆 李文华  25、猜谜:(3)“制定人口政策”(打一成语)  26、魔术表演:彩扇争艳 演员:姚金芬  27、杂技表演 演出:上海杂技团  27A 相声(暂缺名称,一共为两段)表演者:侯耀文和石富宽,时间长度为30分钟.  28、京剧:《空城计》 演员:马长礼  29、歌曲:《牧羊曲》 演员:郑绪岚  30、歌曲:《大海啊,故乡》 演员:郑绪岚  31、歌曲:《太阳岛上》 演员:郑绪岚  32、京剧:《霸王别姬》 演员:李维康  33、录象:《火烧圆明园》花絮  34、录象:电影《垂帘听政》片段  35、歌曲:《红花》 演员:刘晓庆  36、歌曲:《盼红军》 演员:刘晓庆  37、喜剧小品:《弹钢琴》 演员:严顺开  38、猜谜:(4)“镜子里面照着人”(打一字)  39、喜剧小品:《阿Q的独白》 演员:严顺开  40、相声录象:《戏剧杂谈》 演员:侯宝林 郭全宝  41、猜谜:(5)“晚会”(打一字)  42、歌曲联唱 1、《春之歌》 2、《问声祖国好》 3、《一根竹竿》 4、《年轻的朋友》、  5、《知音》 6、《乡恋》 演员:李谷一  43、歌曲对唱《刘三姐》 演员:李谷一 袁世海 姜昆  44、京剧对唱:《牛皋招亲》 演员:李谷一 袁世海  45、电影《武林志》片花  46、武术表演 演员:葛春燕 郝志华 王杰 李霞 王建军 于绍文  47、魔术表演:《吉庆有余》 演员:秦鸣晓  48、主持人慰问直播现场后台工作人员  1983年春晚金曲《乡恋》  歌曲:乡恋  歌手:李谷一  你的身影,你的歌声,  永远印在我的心中。

  昨天虽已消失,  分别难相逢,  怎能忘记你的一片深情。

  昨天虽已消失,  分别难相逢,  怎能忘记你的一片深情。

  我的情爱,我的美梦,  永远留在你的怀中。

  明天就要来临,  却难得和你相逢,  只有风儿送去我的一片深情。

  明天就要来临,  却难得和你相逢,  只有风儿送去我的深情。

  《乡恋》视频地址:     马季简介     《走错了这一步》视频地址:     《牧羊曲》视频地址:

我国近代的教育发展史

一、五四新文化运动推动下的教育改革 (一)恢复民国初年的教育宗旨,废除读经科,提倡民主科学的新教育 袁世凯倒台后,范源濂为教育总长,他表示要切实实行元年所发表的教育方针。

1916年9月,教育部撤销1915年颁布的“教育纲要”。

10月,教育部颁布《高等小学校令施行细则》,删去了“读经”及有关内容。

1917年5月,宪法审议会否决了将孔教定为国教的提案,并撤销了1913年宪法草案中所定“国民教育以孔子之道为修身大本”的条文。

学校的教学开始加强科学教育,重视实验作业,增加了实用和职业的教学内容,民国初年所制定的教育方针在一定程度上得到实现。

(二)确立男女平等教育权 新文化运动在反对旧礼教、旧道德的同时,积极地宣传男女平等、个性解放等思想,主张男女有平等受文化教育的权利,主张男女同学。

按1912年所定学制,只规定初等小学可以男女同学,到1915年,袁世凯公布《国民学校今》中,只准许小学一二年级内男女合班上课,三年级以上,男女生只可同校,不得同班。

新文化运动兴起以后,由于民主主义思想的影响,逐步解决男女教育平权的问题。

1917年10月,全国教育会联合会第三届会议,向教育部提出推广女子教育的议案,要求增设女子高等小学、女子中学等。

1918年6月,教育部通过各省区酌量地方情形,分别办理全国教育会联合会“请推广女子教育案”。

1920年暑假,蔡元培主持的北京大学,首次招收女生,南京高等师范学校也开始招收女生。

1921年以后,各大学都招收女生,实行男女同学。

中学实行男女同学虽然较为迟缓,但一些比较进步的中学如广东的省立中学、北京高等师范学校附属中学,也实行了男女兼收,甚至同班的办法。

这些措施,尽管距真正的男女平等教育还有相当的距离,但已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两千多年以来男女教育不平等的状况,是中国教育发展史上一件有重大意义的事件。

(三)学校教学采用国语和白话文 新文化运动,提倡用白话文代替文言文,提倡国民文学、写实文学、社会文学等新文学,出现了不少优秀作品,为学校教育提供了许多国语教材和课外读物。

于是,教育界人士强烈要求学校教学采用国语和白话文。

1917年10月全国教育会联合会年会议决《推行注音字母以期语言统一案》,要求教育部速定国语标准,并设法将注音字母推行各省区,以为将来小学改国语之预备。

1918年11月,教育部正式公布注音字母。

当时,在北京,蔡元培等创办的孔德学校自编了国语读本,江苏省自行通过“各学校用国语教授案”,开始用国语教材。

中华书局出版的《新式教科书》,也用了一些白话文。

在这种形势下,教育部于1920年明令公布,小学一二年级国文改为语体文,并规定至1922年止,凡旧时所编的文言教科书一律废止,改为语体文。

中学各科教科书,随之逐渐用语体文改编,高等学校的讲义,也采用了语体文。

这样,大、中、小学文言文教材逐渐地被淘汰。

这是中国教育史上一件重大的改革。

(四)大学的改制 蔡元培1917年接任北京大学校长后,即着手对北京大学进行改革。

他提出囊括大典、网罗众家、思想自由、兼容并收的办学方针;聘请陈独秀、李大钊、鲁迅、李四光等著名学者到校任课;改革预科,调整专业,将学门制改为学系制度;将年级制改为选科制,实行学分制;改革学校管理体制,设评议会,实行民主管理;筹设研究所,组织各种研究会,鼓励科学研究;首先招收女生,实行男女同学;采用白话文讲义,帮助学生办刊物,成立各种学会等。

这些改革,使北京大学思想活跃,气象一新。

北京大学的改制,引起全国高等学校的反响,有些做法当时即在北京专门以上学校校长会议上议决照办。

以后,各大学也逐渐按北京大学的制度办理。

(五)各种教育思潮的涌现和各种教育团体的建立 在五四新文化运动民主与科学旗帜鼓动下,教育界思想也十分活跃,涌现了平民教育、工读教育、职业教育、实用主义教育等多种进步教育思想,建立起不少教育团体。

主要有1915年在美国建立,1918年迁回国内的“中国科学社”,1915年由各省教育联合会及特别行政区教育会代表组成的“全国教育会联合会”,1917年由国内教育、实业界知名人士发起成立的“中华职业教育社”,1921年冬由实际教育调查所、新教育共进所、新教育编辑所合并成立的“中华教育改进社”,1923年成立的“中华平民教育促进会”等。

这些教育团体从不同的方面开展教育改革运动,对1922年学制改革。

对当时学校教育的发展影响很大。

二、本世纪二三十年代的教学改革实验 (一)试行智力测验和教育测验 智力测验和教育测验分别是用以测量学生的智力水平和学习能力、学习成绩的方法。

起源欧美,五四时期被介绍到中国。

1918年江苏省立师范附小主任俞子夷编《毛笔书法测验》,为中国编制测验之始。

1920年廖世承、陈鹤琴在南京高等师范学校用智力测验考试报考学生。

1922年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教育心理教授麦柯尔来华,与东南大学及北京各大学师生合作编了智力与教育测验约30种。

后陆志韦又订正法国比纳—西蒙量表,共包括65个测验。

同时国内各地举行智力测验与教育测验实验。

1923年中华教育改进社在社内设立“施行教育心理测验讲习会”。

1928年中华职业教育社设测验部,江西省教育厅设江西儿童智力测验局并在南昌、九江及各地举行测验,1931年6月“中国测验学会”成立,并发行“测验杂志”,但因“经费支细,致工作未能如期完成”[1]。

后来有关这方面的活动,除师范院校设有“教育测验与统计”课外,在30年代就已经消沉下去了。

(二)推行设计教学法和实验道尔顿制 设计教学法和道尔顿制都是作为以儿童为中心的新教学法介绍进来的。

设计教学法为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师范教育哲学系主任克伯屈等人所创,1917年输入中国。

1921年全国教育会联合会曾议决过“推行小学设计教学法案”。

1927年中华教育改进社邀请设计教学法的中心人物克伯屈访华,在上海、北京等地讲演并大力介绍设计教学法。

一时这种教学法颇为风行。

当时设计教学法实验主要采用不分科的“作业中心的大单元教学”和分科的“设计式的各科教学法”两种形式进行。

道尔顿制为美国教育家柏克赫斯特在美国道尔顿市道尔顿中学所创,从1922年起中国开始介绍道尔顿制。

最早实验道尔顿制的是上海吴湖中学,以东南大学附中等校的实验最著名。

据统计,到1925年全国实验此法的中小学有57所。

1925年柏克赫斯特来华讲学,扩大了道尔顿制的影响。

1931年美国教育家华虚朋来华,介绍文纳特卡制,这是一种道尔顿制和设计教学法混合的教学制度,曾在当时陈鹤琴主持下的工部局小学试行,对某些学校的教学有过一定影响。

(三)改教授法为教学法 清末以来关于学校教学方法的问题,一直称为“教授法”。

陶行知首先在南京高等师范提出改教授法为教学法。

陶行知认为先生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在教学生学。

教的法子必须根据学的法子。

教师应该一面教一面学,并不是贩来些知识,就可以终身卖不尽的。

陶行知这个观点后来发展成为基于杜威的教学观点而提出的“教学做合一”。

但是当时他提出的这个问题是一个带普遍性的同题,作为教学规律和科学概念“教学法”比“教授法”更能反映教学过程的实质,所以为教育界所接受,此后,均将教授法改称期“教学法”。

此外,这时一些学开展对各科教学法的研究。

1927年各省市有专设实施小学者,明确规定其任务为实验新的教学方法。

不过这些实验都比较零碎,成果不大。

三、本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乡村教育运动 (一)中华职业教育社的农村改进实验区 最早提出划区实验农村教育的是中华职业教育社。

1925年8月黄炎培曾提出一个“山西划区试办乡村职业教育计划”,随之职教社又提出“试验农村改进计划”。

目的是:“期以教育之力,改进农村一般生活,以立全社会革新之基。

”在列举的2I项事业中,第一是“研究改良农事,推行试验有效之农作方法”。

第二“研究增进工艺效能”。

第三“推行义务教育,凡学今儿童,不论男女设法使之就学”。

第四“对年长失学者,施以平民教育”等[2]。

并于1926年7月以沪宁线上昆山的徐公桥为第一试办区域。

办法是在徐公桥成立乡村改进会,下分总务、建设、农艺、教育、卫生、娱乐、宣传7部,试验期6年。

1928年开始试验,主要工作为:建立农艺试验场,设立农具农产品陈列室,散发改良种子,组织信用合作社,借低利贷给农民,建立公共诊疗所等;教育方面,建立4所公立小学,2所私立小学,2个流动教室,开办夜校(教材用《农民千字课》,加授农民常识、公民常识、乡村信条),以及建立阅书室,立格言牌,举行露天识字、讲演等。

于1934年试验完毕交地方办理。

此外,中华职业教育社还在镇江黄墟、吴县善人桥、沪郊等地办理过农村改进实验区。

为了培养从事农村改造工作的人材,职教社在徐公桥办了讲习所。

1933年秋在沪西清河泾创办农村服务专修科,在浙江余姚县诸家桥办了“浙江诸家桥农村改进试验学校”。

中华职业教育社想通过农村改进的办法来解决中国农村问题,当然是改良主义的幻想。

不过职业教育社的农村改进区把发展生产,发展农村经济放在首位,采取“富政教合一”的方针,这是它的独特之处。

(二)陶行知创办的乡村师范和山海工学团 1926年陶行知为中华教育改进社起草《改造全国乡村教育宣言书》,提出:“我们的新使命,是要征集一百万个同志,创设一百万所学校,改造一百万个乡村”,“合起来造成中华民国的伟大的新生命”[3]。

为了实现这个理想,陶行知在1927年创办了晓庄中心小学、南京试验乡村师范学校,1929年3月改名晓庄学校。

1932年陶行知草拟了《乡村工学团试验初步计划说明书》,提出工学团要把工场、学校、社会打成一片;实施六大训练,即:普通的军事训练、生产训练、科学训练、识字训练、民权训练和生活训练。

同年,他在上海与宝山之间筹办了山海工学团。

山海工学团包括青年工学团(青年夜校后改为共和茶园)、儿童工学团(儿童识字班)、妇女工学团、棉花工学团、养鱼工学团和山海木工场等。

儿童工学团采取小先生制,还把失学儿童组织起来,采取大的教小的,会的教不会的办法,叫自动工学团。

学习内容主要是陶行知编的《老少通千字课》。

此外工学团还修路、筑鱼池的堤,办红庙信用兼营合作社。

1937年,由于抗日战争,试验停止。

陶行知所提倡和实验的乡村教育,虽然提出了六大训练,但实际上他的着重点在于普及识字教育。

晓庄师范是有影响的学校,自此全国各省开始创办乡村师范。

(三)中华平民教育促进总会的定县试验区 1926年10月“平教会”选择河北定县翟城村作试验区。

1930年“平教会”总会成立县实验区,并系统地提出其乡村教育观点。

针对中国农村的问题是农民的“愚、穷、弱、私”,主张实施文艺、生计、卫生、公民四大教育,采取学校式、社会式和家庭式三大方式。

1932年晏阳初替蒋介石拟定了《县政改革方案》。

1933年河北省政府将定县作为县政建设实验区,设县政建设研究院于定县。

“平教会”实验部主任亦即县政建设研究院的实验部主任兼定县县长。

“平教会”还在湖南、四川、广西等地开展过平教实验,取得不少成效。

(四)梁漱溟的“乡村建设” 梁漱溟认为中国社会自古以来不存在阶级和阶级对立,只是一个“伦理本位,职业分途”的社会,伦理关系是人的“天然基本关系”,乡村是伦理社会的基础,从而提出了改造社会要从乡村着手的“乡治”主张。

这就是梁漱溟“乡村建设”的出发点。

办法就是由“乡村运动者”,通过政教合一的途径,用乡农学校去实行对农民的精神陶冶、自卫训练和生产知识等的教育。

1929年由河南省政府决定,在河南辉县创办“河南村治学院”,由梁漱溟任教务长,设农村组织训;练和农村师范两部,培养基层政权人员和乡村教育人员。

1931年在山东省政府支持下在山东邹平办乡村建设研究院,培养乡村服务人员和实施乡村建设的试验区。

1933年3月山东省政府划邹平、荷泽两县为县政建设实验区,兼乡村建设实验区。

山东乡村建设研究院就与两县政权合而为一了。

由县政府下办学公文,在各区组织乡农学校校董会,开办乡村学校。

乡农学校分初高二级,对象包括青少年儿童、成人、老年人和妇女。

内容主要为两类:一类是各乡农学校共同课程,如识字、音乐和精神讲话等;二类是因地因校制宜设置的课程,如自卫组织、自卫训练以及有关生产技术等。

(五)邰爽秋的“民生本位教育实验” 邰爽秋是“民生本位教育”的倡行者。

针对中国当时贫穷愚昧状况,他主张“救国先救穷,教民先教富”,把发展人民生计、改进人民生活作为民生教育的出发点、中心和归宿。

从1933年开始,邰爽秋及“念二运动促进会”、“中国民生教育学会”先后在沪西农村、重庆巴县农村等地开展民生本位教育实验十几年。

基本做法是:以“沪西农村念二社”和巴县“中国民生建设实验院”为实验机关;以全体工农民众为教育对象;以发展民生的经济活动为经,以文字、公民、休闲、自卫、救国等教育活动为纬;实行“经济分团”、“混合教育”、“就地施教”、“全年施教”等教育组织制度;采用互教互学、自教自学、巡回教学和综合教学等方式方法;坚持知识技能并重,读书做工兼顾,提高工农民众文化素质,培养农村建设实用人才。

民生本位教育实验适应了当时中国农村经济、文化、教育状况及其发展需要,效果显著。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联系xxxxxxxx.com

Copyright©2020 一句话经典语录 www.yiyyy.com 版权所有

友情链接

心理测试 图片大全 壁纸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