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的开场白和结束语
女生形象大赛主持稿主持人A:丹妮、B:维灏、C、浩男有请晚会主持人张丹妮、齐浩男、李维灏A: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B:亲爱的老师们,同学们,大家------合:晚上好
B:从暗淡到闪亮,你就是华工的最亮之星。
欢迎大家来到华南理工大学第八届男女生交流节闭幕式暨第九届女生形象大赛的决赛现场,我们是今天晚上的主持人A:我是主持人张丹妮C:我是主持人齐浩男B:我是主持人李维灏C:首先,请允许我为大家介绍莅临晚会现场的领导和嘉宾,他们分别是欢迎您们
A:另外,在此特别感谢某某品牌对本次活动的大力支持。
C:在比赛正式开始之前,掌声有请XXXA:让我们再次掌声感谢XXX的倾心演出和选手们的精彩亮相。
B:金秋十月已经悄然离去,陪伴我们这将近一个月的男女生交流节也将落下帷幕。
A:我相信,是那一把把浪漫的涂鸦雨伞,那一个个精致的手工蜡烛,还有上星期一个个在灯光下摇曳着的舞影,都将成为我们日后的一个不能割舍的美好回忆。
C:所以,就在今晚,我们将给它画上一个完满的句号。
A:在这灯光与花香汇成的海洋,我们展示绰约的风采。
B:在这歌声与欢笑交织的圣地,我们舞动激情的青春。
C:在这永恒与温馨筑成的星光之中,我们唱响时代的旋律。
A:我们踩着悠扬的旋律,舞动,高歌,放飞青春美丽的梦想。
B:我们带着心中的希冀,蜕变,绽放,撰写青春璀璨的篇章
C:下面,我宣布,华南理工大学第九届女生形象大赛合:现在开始
A:首先,请允许我简单
民生这个词的由来
“民生”一词最早出现在《左传·宣公十二年》,所谓“民生在勤,勤则不匮。
”这里的“民”,就是百姓的意思。
而《辞海》中对于“民生”的解释是“人民的生计”,是一个带有人本思想和人文关怀的词语,话语语境中显然渗透着一种大众情怀。
“在现代社会中,民生和民主、民权相互倚重,而民生之本,也由原来的生产、生活资料,上升为生活形态、文化模式、市民精神等既有物质需求也有精神特征的整体样态。
”
求服务类节目主持词
生活服务类节目主持词【篇一:生活服务类节目】生活服务类节目《玩转周末》节目策划一、节目名称:玩转周末二、主持人:青春有活力,对吃喝玩乐有独特见解的女主持人三、节目时长:40分钟四、节目播出频率及播出时段:每周五21:00~21:40五、节目定位:本节目时一档为人们提供周末休闲娱乐去处的生活服务类节目,每周五播出可及时为观众提供周末节假日游玩的咨讯,主要由“周末食刻”、“每周一景”、“爱上街”三大板块组成。
本节目的重点就是要为经过一周紧张工作后的人们提供资讯,在周末可得到更轻松的休闲,既不能让游玩成为增加劳累的负担,也不能让人们花费很多资金,也就是让人们轻松、消除疲劳、极少消费的度周末。
六、节目受众:主体受众:上班族边缘受众:需要放松想要放松的群体七、节目宗旨:服务于受众,提供更好、跟全面的过周末的资讯八、节目构思:九、节目可行性分析:上班族普遍是指通常在城市里的工作者,每周都有有固定上下班时间,但因为工作忙、没有足够时间来休闲,又或者是有休闲的空余时间但又没有想去、能方便去的地方,最终就导致这类上班族索性就宅在家里消磨时间,度过平淡的周末,或者埋头工作,放弃休闲时间,这样一来无论从身体还是心情都造成不好的影响。
我们这档节目就是通过电视平台,以最便捷最直观的方式为上班族的周末提供可行的休闲方案。
十、编导理念:【篇二:服务类节目主持人的语言特点与要求】服务类节目主持人的语
感恩的心歌词谁写的
真实作者的背景是什么样子的
具体情况
这首歌词
据说来自 “中国平安保险公司” 原成都分公司(西区)的一个普通职员。
创作背景:她最深爱的老公身患绝症,在离开人世后。
带着各种心情(。
。
。
。
。
。
)写的一首词,并发表在当时成都平安保险公司的内部刊物上。
貌似后来上了《平安行销》(也是好像是内部刊物)、后来平安公司总部--(深圳)在聋哑小朋友的一个事情上牵头,并以次词 谱了曲 并加了手语。
然后就进入了公众视线。
不为炒作。
不为出名。
我只是突然很怀念我那个同事。
新闻传播学毕业论文可以选择的题目
提供一些新闻传播学毕业论文的选题,供参考。
1、新闻真实与新闻本性2、从“感动中国年度人物”发布会看新闻传播的审美化3、无产阶级党报的优良传统4、新闻特写研究5、深度报道研究6、新闻叙事研究7、网络新闻研究8、电视声画面研究 9、电视艺术研究10、电视诗歌散文创作研究11、“超级女生”的广告效应研究12、试论新闻语言的修辞技巧13、试论电视节目主持人的语言素质14、试析谈话节目的语言特点15、试论媒体语言的“雅”与“俗”16、电视新闻语言研究17、电视广告语言研究18、记者的修养19、论都市报的舆论监督作用20、论报纸的新闻策划21、论都市报的发展趋势22、新闻评论:媒体的旗帜和灵魂23、新闻娱乐化现象探析24、媒体报道的大学生形象分析25、网络“暴力”初探26、重大新闻事件的新闻摄影27、浅析电视“选秀”节目28、论网络环境下受众的分化与“博客”网站的兴起29、论“受众意识”在新闻采编业务中的体现30、论“民生新闻”报道中“煽情”的艺术31、论网络时代传统媒体的应对之策32、论公益性新闻策划33、新闻节目主持人的素质34、主持人的形象塑造35、当代网络言论文风浅析36、真人秀节目形态特征面面观37、电视体育新闻现场报道研究 38、当代中国奥运新闻传播的主要话语问题39、电视讲坛节目的传播学审视40、试论新闻敏感与新闻工作责任感关系41、论新闻报道失实42、人物访谈成功因素探析43、舆论引导和新闻报道的关系44、新闻标题的信息含量及审美特征45、新闻自由与社会责任的关系46、从“选秀节目”看电视竞争性复制策略47、报纸要强化品牌意识48、媒体在“华南虎照片事件”中的角色意识49、名牌电视栏目的品牌维护50、重大突发事件中的网络新闻报道51、论中国电视娱乐节目的困境与出路52、电视体育节目的人文精神53、传播学层面的思考:《超级女生》热播解析及反思54、从“芙蓉姐姐”现象看网络传播效果55、现代电视传媒的品牌策略56、 谈谈互联网媒体时代的新闻的时效性57、 如何从根本上保证新闻真实58、 试论新闻敏感与新闻工作责任感的关系59、 漫谈记者修养的现实意义60、 采访对象访前心理分析61、 深入采访中如何抓特点62、 浅谈新闻导语写作63、 重视新闻背景的交待64、 消息中的现场描写65、典型报导--舆论的风向标66、短新闻是信息时代的主角67、穆青人物通讯特色研究68、论报纸的组合报道69、新闻标题特色研究 70、现场短新闻的现场感71、关于弱势群体报道的多元思考72、报纸品牌个性塑造73、短评的特点和写作74、浅说中国广播事业的发展及影响75、国际广播和国际电视对当今全球的影响76、编辑思想与报纸版面77、编辑的自身建设和修养78、谈谈稿件修改的基本功79、版面的语言与受众心理80、地方企业报的发展趋势81、论突发性新闻照片的社会价值82、摄影记者的业务素质83、新闻照片的社会功能84、广播电视受众的视听心理分析85、电视记者的创作思维 86、论后网络时代新闻舆论引导的偏差87、广播电视报的生存现状与发展趋势 88、论人文关怀在我国当代经济新闻报道中的体现 89、新时期新闻文体改革研究 90、博客:传统的颠覆还是传统的延续
--从传播学意义上看博客与传统媒体的关系 91、网络言论的传播与管理92、论新闻专业大学生的知识结构93、论新闻专业大学生的能力培养94、因特网与现代传媒格局95、论因特网的传播特点96、新闻摄影的社会功能之我见97、互联网对现代汉语实用性的冲击98、互联网媒体时代的网络语言的特点初探99、互联网对传统的人际交往模式的负面影响100、互联网对传统的人际交往模式的正面影响101、网络媒体公信力的构建102、论广告策划在广告活动中的地位和作用103、 广告创意理论研究104、 广告诉求理论研究105、 广告对消费观念的影响106、 和谐与冲突——广告传播中的社会问题研究107、 论广告对构建和谐社会的作用108、 论违法广告对社会造成的危害109、 论我国广告法规的体系与监管模式110、 我国广告业发展趋势111、 从创意视角分析中国广告与世界广告的差距112、 优秀广告作品的创意给我们带来的启示113、 如何看待名人广告114、 论房产广告的文化诉求115、 报刊广告文案创作116、 中国儿童广告的发展趋势117、 广告中的女性形象118、 网络广告受众的消费心理分析119、 试论广告创意技巧120、 试论广告写作的方法与技巧121、突发公共事件与媒体报道122、《百家讲坛》——从精英文化到大众文化的嬗变123、从《艺术人生》看人生的艺术124、试论电视剧的叙事策略——从韩剧的细节设置分析125、试论电视公益广告的人文视角126、关于电视直播节目中“出错”现象的思考127、论民生新闻中的“新闻平衡”128、探析《百家讲坛》兴起原因及启示129、谈《鲁豫有约》与《艺术人生》的异同及启示130、民生新闻的公信力考证131、论新闻访谈的原生态132、从《奋斗》看中国青春偶像剧的新形式133、一个“纸包子” 引起的思考-------试论中国电视新闻的行为规范与职业道德134、浅析民生新闻在现代化社会中的价值与意义135、《新闻调查》中的采访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