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民副部长在全国汛期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视频会议上的讲话
①永久是指工程档案需永久保存。
②长期是指工程档案的保存期限等于该工程的使用寿命。
③短期是指工程档案保存20年以下。
年度重要活动
第9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于2001年10月在中国上海举行。
中国国家主席江泽民主持会议并发表题为《加强合作,共同迎接新世纪的新挑战》的重要讲话,全面阐述了中国对当前世界和地区经济形势的看法, 以及对推进APEC合作进程的主张。
与会领导人以“新世纪、新挑战:参与、合作,促进共同繁荣”为主题,就当前世界经济形势以及“9·11”事件对经济发展带来的影响、人力资源能力建设和亚太经合组织未来发展方向等问题深入交换意见,达成了广泛的共识。
会议通过并发表了《领导人宣言:迎接新世纪的新挑战》、《上海共识》和《数字亚太经合组织战略》等文件。
与会各成员领导人还利用午餐会就反对恐怖主义问题交换了意见,并发表了《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反恐声明》 。
原因: 新经济和全球化已成为当今世界主要发展趋势之一。
新经济的发展既给各成员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但同时更带来了新的挑战。
由于各成员所具备的资源和条件存在着极大的差别,这使得地区经济发展出现了新的不平衡。
另一方面,随着生产要素流动障碍的消除,经济全球化已不可回避,全球化所带来的不均等的利益格局在APEC各成员之间一时尚难以消除,尤其是在发达成员和发展中成员之间存在的利益分配格局。
因而摆在APEC成员面前的一个艰巨任务就是如何解决新经济和全球化带来的新差距,使得APEC仍能够继续遵循共同发展这一初衷,增强对成员的吸引力和凝聚力。
继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所造成的地区性经济增长衰退之后,今年又出现了世界性经济增长衰退,世界主要经济体增长放缓,多数发展中国家同样也出现增长脚步放慢的局面。
而“九·一一事件”的发生无疑又使整个世界经济形势雪上加霜。
就亚太经合组织本身而言,如何取得下一个十年的辉煌也为众目所待。
在上一个十年里,各成员就组织目标和原则达成基本共识,这对一个多样性的地区而言已实属不易,而在下一个十年中,能否进一步消除分歧,促进亚太地区共同目标的实现,则成为亚太经合组织在新世纪里迫切需要解决的新问题。
此次上海会议则以继往开来、务实为基调,以着重解决地区以及亚太经合组织自身面临的重大挑战为已任,这为亚太地区在新世纪的共同发展开创了一个良好的开端。
成果:共识远多于分歧 今年上海会议会议的主题是“新世纪、新挑战:参与、合作、创造共同繁荣”。
围绕该主题,20个经济体部长和领导人展开了全面而深入的讨论,会后各自通过了《部长联合声明》和《领导人宣言――迎接新世纪的新挑战》。
总的来看,这次会议达成如下共识: 一是积极推进亚太地区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进程,继续加强全球多边贸易体制的建设。
会上,领导人再次肯定了推进贸易投资自由化的主导方向,重申实现茂物目标的决心,这成为新世纪领导人作出的第一个关于贸易投资自由化的政治承诺。
此外,领导人对发动新一轮WTO谈判也表示坚决支持,当然也强调要制定一个平衡、足够广泛且可行的议程,并呼吁发达成员帮助发展中成员提高执行WTO协议的能力。
二是加强人力资源能力建设,共享全球化和新经济的利益。
领导人通过了今年5月在北京召开的人力资源能力建设会议上通过的《北京倡议》,将人力资源能力建设确定为今后和未来合作的核心内容,鼓励各成员开展后续行动并支持建立政府、工商界、学术界三方密切合作的伙伴关系。
同时会议认可了新制定的经济技术合作行动计划,并强调要继续加强经济技术合作与贸易投资自由化互动。
三是继续加强市场力量,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领导人认为有必要加强宏观经济政策对话与合作、强化成员内部诸如公司治理、法律基础设施等方面的能力建设、加强国际金融体系的建设等,以此重振地区经济、促进地区经济的长远发展。
为突出本次会议的主题,领导人还专门通过了针对解决地区目前面临的重大问题的、三个极为重要的附件,即《上海共识》、《数字APEC战略》、《反恐声明》。
《上海共识》旨在进一步推进亚太地区的市场开放进程,共有三个组成部分:拓展亚太经合组织的远景目标;以“探路者”方式,进一步实现茂物目标的战略;于2005年进行全面进展情况的中期评估等。
该共识是自1995年《大阪行动计划》制定以来,首次全面反映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领域出现的新的变化和发展,为亚太经合组织第二个十年的发展提供了远景规划并指明了道路。
《数字APEC战略》旨在利用信息通讯技术,提高经济效率、改善公共服务、提高生活品质,实现亚太地区数字化社会的目标。
该战略有三个支柱:完善市场结构、促进基础设施投资和技术发展、加强人力资源能力建设和弘扬企业家精神,它是为完成去年制定的《新经济行动议程》而制定的具体的行动方案。
在《反恐声明》中,领导人一方面强烈谴责了恐怖主义的行经,另一方面也决心加强反恐合作,并提出了8点具体的合作建议,即通过加强金融、运输、能源、电信、海关、人员流动等领域合作,确保经济与市场活动不受国际恐怖主义的干扰,为地区经济发展提供基本的安全保障。
该声明是迄今为止亚太经合组织通过的第一个非经济领域的《声明》,也是“九·一一事件”发生以来第一份以地区组织名义发表的反恐声明。
意义:提升中国的地区地位 今年会议是亚太经合组织迎来新世纪召开的第一次会议,也是我国第一次举办亚太经合组织会议,更是我国第一次举办如此高级别的会议。
在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召开之前,我国已举办21个与亚太经合组织有关的、不同级别的会议和活动。
为举办好本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我国也作了大量的、充分的准备工作。
此次会议对我国意义重大,最主要的是为我国新世纪的发展创建了一个良好的国际环境,提升了我国在地区事务中的国际地位。
首先,这次会议为我国推进市场开放和改革提供了良好的国际环境,有利于我国经济在新世纪的发展。
中国历来与APEC成员有着重要的经贸利益,中国的十大贸易伙伴中有九是APEC成员,去年中国与APEC成员的贸易额高达3445.5亿美元,占当年中国全部贸易额的72.6%。
中国实际利用外资的73.8%来自APEC成员,达到300.5亿美元。
有着这样大的经济利益关系,中国不积极推动亚太经合组织的进程,不作出应有的贡献是毫无道理的。
同时,我国即将入世,需要得到亚太经合组织的WTO成员广泛的支持,这样既有利于我国顺利入世,也有利于入世后解决矛盾、加深合作。
可以说上海会议为中国在新世纪发展经济、融入世界经济提供了一个强有力的支点。
其次,为我国提供了一个外交平台,有利于我国进一步改善和加强双边和多边关系。
本次会议的成功举办为新世纪中国外交开了一个好头。
在这次会议上,我国领导人与其它成员领导人、特别是与美国、俄罗斯、日本等大国进行的双边会晤,对诸多新、老问题进行的全面磋商,起到增进了解、加深合作的作用,为我国今后开展双边、多边关系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再次,上海会议有助于提升我国在亚太地区中的国际地位。
成功举办上海会议本身就表明我国的经济实力和在处理地区事务上的能力。
首先是更好地展示了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经济成就。
从目前世界经济普遍下滑,而我国经济增长则是“一支独秀”的情况来看,恰好表明我国经济发展所具有的内力和活力。
其次是为推进亚太经合组织的各方面进程,我国尽可能消除分歧,达成有利于共同发展的建议和行动方案,更好地推进亚太经合组织的发展,最后还积极出资推动一些合作项目的开展,有些项目不仅成为亚太经合组织历史上的重要举措,也是中国作为东道主,为亚太经合组织所做的实质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