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迎接新入职员工大会的主持词怎么写
仪式教育活动,是通过举行新战士入伍宣誓暨授衔、士兵离队告别、晋升(授予)警官警衔、升国旗、入党(团)宣誓等仪式,以特定形式场景感染和激励官兵,增强官兵使命感、责任感、荣誉感的教育活动,是部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方法和有效载体。
为规范公安消防部队仪式教育活动,依据《公安消防部队思想政治教育大纲》等规定,结合实际,制定本规定。
一、新战士入伍宣誓暨授衔仪式入伍宣誓是新战士对自己肩负的神圣职责和光荣使命的承诺和保证。
新战士入伍后,必须进行入伍宣誓。
宣誓时间不得迟于入伍后90日,宣誓仪式由新训领导机构组织实施,一般与授衔仪式结合进行。
入伍宣誓誓词是:我宣誓:我保证忠于中国共产党,忠于祖国,忠于人民,忠于法律;服从命令,听从指挥;严守纪律,保守秘密;秉公执法,清正廉洁;恪尽职守,不怕牺牲;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我愿献身于崇高的公安消防事业,为实现自己的誓言而努力奋斗
宣誓人:×××。
举行入伍宣誓暨授衔仪式前,新训组织机构应当组织宣誓人学习和熟悉誓词内容,对其进行部队性质、宗旨、任务、职责使命等教育。
宣誓必须庄重严肃、着装整齐,宣誓地点通常选择在具有教育意义的场所。
宣誓结束后,宣誓人应当在宣誓名册上签名,宣誓名册由新训组织机构首长签名后由新训领导机构司令机部队晋衔仪式发言稿关存档。
新战士入伍宣誓暨授衔仪式通常按照下列程序进行:1.宣布仪式开始,奏唱军歌;2.主持人讲话(简要说明授衔、宣誓的意义,讲解誓词的基本精神);3.宣读授衔命令;4.向新战士代表授衔;5.宣读誓词(宣誓人立正,右手握拳上举,由预先指定的一名宣誓人在队前逐句领读誓词,其他人高声复诵);6.新战士代表发言;7.首长讲话;8.奏唱《三大纪律八项注意》歌,宣布仪式结束。
仪式结束后,一般应组织合影留念。
地方大学生入伍宣誓仪式,参照新战士入伍宣誓仪式组织实施,一般在其被批准转为现役军人后集中组织。
二、士兵离队告别仪式退出现役是士兵人生的重要转折。
支队级单位或大队、中队应在士兵退役前举行离队告别仪式,激励退役士兵珍惜军旅生涯、珍惜战友情谊、珍惜军人荣誉。
士兵离队告别仪式前,支队、大队、中队应当组织形势政策、优良传统、法纪法规等方面内容的学习教育,开展学老兵、赞老兵活动,激励退役士兵站好最后一班岗、搞好传帮带、始终保持军人荣誉,安全离队,文明返乡,在新的岗位上再创佳绩。
士兵离队告别仪式通常按照下列程序进行:1.宣布仪式开始,奏唱国歌;2.宣布退役命令;3.向警徽(队旗)敬礼告别;
保险公司迎接新人的祝福语
恭喜你们加入了这个肩负爱、责任、关怀与承诺的伟大的行业
信念支撑理想,汗水打造成功!激情拓展业务,热忱打动用户
执着热爱 持之以恒笃定信念 迈向成功
军训教官发言稿(急)
教官发言稿 尊敬的领导、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迎着刚刚升起的朝阳,我们又即将拉开新生军训活动的序幕,作为武装部门的普通一兵,我很荣幸地来到贵校与老师、同学们一同训练、学习和生活。
刚刚走出初级中学大门的你们或许对高中的学习方法,对军训还带有一份好奇,甚至还有着很多幻想,更会怀着一颗天真幼稚的心,在自己的脑海中美好的描绘它、构造它。
因此,入学以后,你们的脑海里也许会生成这样一个概念:军训是什么
我们为什么要军训
进入高中时代,对于一名学生而言是思想逐步走向成熟的过程,是建立正确人生观、价值观的起始点。
所以,有人认为中学时代是铸就一个人的“黄金时期”,能力、素质的培养都视它为关键。
在这个人生必经的黄金时段中,给学习创造优良的空间环境则就是必要的客观条件,而这就需要我们每一个人共同努力去创造、去改善。
人都有惰性,更何况对于一名刚刚从初中毕业的学生而言,这就需要有一种东西去约束它、抑制它,那就是纪律,“不以规矩,不成方圆”,纪律以不同的形式存在于社会的每一个角落,并约束着人们的不良行为。
在部队有这样一句话:队列看纪律,内务看养成,这两项也是我们学生军训两个突出的重点。
经过对大家队列、内务和军队优良等一系列的教导和帮带,促使我们每一名学生的思想有所进步,素质、能力有所提高。
军训的时间很短暂,但是经历过的人都对它感到眷恋。
因为军训的过程虽枯燥苦涩,但结果却是宜人芬芳。
因为它指给大家的是积极向上的努力方向,它奠定的是朴素正直的做人基础。
所以,希望同学们好好珍惜军训这短暂的时光,发扬吃苦耐劳、超越自我的奋斗精神,同我们的教官、老师们一起把这次活动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
请大家放心,我们全体教官都会全身心地投入到军训中去,力争将部队的文化、精神和传统传递给每一名入学新生,积极地同各位老师合作,坚决完成训练任务,共同达到我们这次军训的目的。
最后,预祝军训圆满成功
谢谢大家
大将粟裕简介
早期大学是一所历史悠久的学校,是清政府于民国前一年(1911年)用美还的庚子在北京所建立。
最初称为“留美预备学堂”,是第一所用于被政府派送到美国学习的中国青年而建立的预备学校。
毕业生直接进入美国大学三年级留学。
1925年,始创四年制本科教育。
清华大学最初之酝酿,是在前清光绪三十年至三十一年间,中国驻美国公使梁诚,因美国国务卿约翰·海(John Hay)有“美国所收庚子赔款原属过多”之语,一方面分向美国劝请核减,一方面上书清廷请以此款设学育才。
中间虽因发生粤汉铁路废约之关系而生阻,但梁氏努力不懈,卒得美国国会之赞同,将处置赔款全权付与总统。
照条约中国应付美国赔款2444万778元8角1分,经罗斯福总统决定将当时尚未付足之款项1078万5286元1角2分,从1909年1月起退还中国。
为纪念罗斯福总统对清华立校的贡献,清华的西体育馆被命名为“ Roosevelt Memorial Gymnasium 罗斯福纪念体育馆”,并在面墙上铸其雕像。
光绪三十四年(公元1908年)7月11日,美国核减赔款文告由驻华公使柔克义送达中国,中国外务大臣庆亲王答复上述公文说:“体会新近贵国总统希望鼓励我国学生赴美入学校及求高深学问之诚意,并有鉴于以往贵国教育对于我国之成效,大清帝国政府谨诚恳表示此后当按年派送学生到贵国承受教育。
”同日,外务部致美国公使馆函称:“从赔款退还之年起,前四年我国将次第派送一百学生;迨四年终局,我国将有四百学生在美,从第五年起,直至赔款完毕之年,每年至少派送五十名学生。
”并派唐绍仪为特使赴美表示谢意。
民国前三年(宣统元年,公元1909年)美国退还赔款之第一年,外务部与美国驻华公使柔克义商定学生游美细则后,会同学部奏请设立「游美学务处」及附设「肄业馆」。
六月初四日游美学务处奉准设立,派外务部丞参周自齐为总办,主事唐国安及学部郎中范源廉为会办,驻美公使馆参赞容揆为驻美学生监督。
初赁北京东城侯位胡同民房一所为办公处,后又迁入史家胡同。
九月奏准将北京西直门外「清华园」作为游美学务处兴建「肄业馆」馆舍之用。
为清华得名之始。
清华园原系道光帝赐其第五子敦亲王(奕综)之赐园,俗称小五爷园。
敦亲王死后,长子载濂袭爵为王。
庚子之乱,拳匪曾集于园中设坛,事后载濂被削职,赐园为内务府收回。
因外务部在呈奏游美学生办法内,建议在北京城外清旷地方设立肄业馆,中堂那桐等颇表赞同,派员各处觅地,认为清华园比较相宜,即拨作馆址。
面积凡530亩。
择定清华园为肄业馆馆址后,即着手修理及建筑,原希望1910年秋可以使用,不料工人罢工数月,耽误时期。
迨至馆舍相继完成,将肄业馆改称「清华学堂」,于民国前一年(公元 1911年4月29日)四月初一日(校庆日源此)正式开学,在工字厅举行开学仪式。
教师由基督教青年会从美国聘请。
游美学务处亦迁入「工字厅」办公。
首任教务长为胡敦复。
清华学堂成立之初,乃由正副监督三人管理,即是由游美学务处之总办与会办担任。
同年十月,武昌起义开始,学生纷纷请假回家,清华学堂被迫停课。
近代经过辛亥革命,清帝宣统于公元1912年三月三十日退位,中华民国建立。
民国成立之后,将「清华学堂」改名为「清华学校」,于5月1日重行开课,并裁撤「游美学务处」,使之 隶属外交部。
任命唐国安为清华学校第一任校长,周诒春为教务长。
十月,任命周诒春为副校长。
清华学校为将来扩充规模起见,在民国二年春请政府将毗连校西之「近春园」(俗称四爷园,为道光帝赐第四子咸丰帝奕詝之赐园)并入校址。
近春园西隅有「长春园」,旧名水磨村等邻近地亩,亦并入。
清华之有充裕经费,又得景致悠美的园林以为校园,学习环境得天独厚。
非但如此,清华学校对学生的要求较当时之其它学校深具特色。
譬如:希望学生有强健的体魄,所以对于学生体育特别重视。
除平日积极提倡外,当学生毕业前,必须通过最低标准之五项运动(游泳、百码、跳高、跳远、掷铁球),如有任何一项不及格,扣发毕业文凭,取消出洋资格。
值得一提的是,民国二年二月曾派选手参加在菲律宾马尼拉举行之第一届远东运动会,开中国学校参加国际竞技之先河。
另外,学校亦不时请名人学者来校讲演,像民国三年冬,梁启超先生来校演讲,以「君子」为题。
其引述易经中之「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及「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勉励同学,学校遂将「自强不息、厚德载物」采为校训。
民国二年三月初,唐国安校长病逝校内寓邸。
外交部令周诒春继任校长。
周校长任内,因财政比较宽裕,故对外设法扩充留美学额;对内一面增加在校学生数目,一面添置设备与建筑。
而自民国三年起,更间年选派专科女生十名(有时不足额)留美,由公开考试决定。
民国七年1月4日周校长以力微任重,劳顿成疾,恳请辞职,外交部批准。
周诒春辞职以后,清华校长之人选几经更迭。
起先外交部派张煜全为校长。
张因体弱多病,终日与药瓶为伍,学生大为不满。
民国八年元月张煜全校长以学风(上年12月23日学生会开成立大会,张加以干涉,发生风潮,至于罢课。
)理由辞职获准。
外交部继派罗忠诒继任,但同学对罗表示拒绝,致未能到校而请辞;因当时无人被允任为清华校长,故董事会选其主席严鹤龄为代理校长。
同年八月,外交部派金邦正为清华校长;金邦正校长在民国十一年向外交部辞职。
四月,部令派曹云祥为代理校长,10月6日,曹云祥正式署理校长,在任约六年。
曹任内,清华的学术规模有了巨大之突破。
如在民国十四年春成立国学研究所,聘请梁启超、王国维、陈寅恪、赵元任、李济诸先生为导师。
同时,也开始招收大学部学生,分文、理、法三院,并附设研究所。
设立大学部之目的,在于由国内造就国家需要之人才,而不仅是为出国留学作预备。
且考虑到退还庚款有限期,恐日后难以为继。
略带一提,在民国十六年由汪鸾翔(字巩庵)撰词,何林一夫人张慧珍作曲,清华始有中文校歌。
民国十七年曹校长辞职获准。
严鹤龄再度被任命为代理校长,于1月14日到职,四月请辞。
外交部派温应星继任校长,仅二月,因北伐成功,北京政府消亡,温亦离职。
八月,国民政府改「清华学校」为「」,任命孙科为校长,孙不就,改任罗家伦为校长。
罗校长于9月18日就职,对校内组织,多所改易。
当国民政府统一北方时,原属外交部之清华董事会因之消灭,而清华之隶属问题又起,大学院欲收归辖下,但外交部则借口外交关系不肯放手,终由二机关会辖,另由二单位合组一董事会治理。
董事会之存在一直为人所诟病,主要是因为清华之整体发展常因董事会之权限过大而处处受阻。
所以民国十八年4月30日,国民政府行政院议决,将清华基金经整理后,改由「中华教育文化基金董事会」管理。
「清华校务及游美学务基金保管委员会」在南京开会通过上项议决案。
民国十九年5月,清华学生对罗校长有不满表示,罗以学风为理由而辞职。
罗氏离校后,清华校长虚悬达十一月之久,其间校务由校务会议维持。
另一方面,董事会问题因罗校长的努力,终使大学院及外交部合派之董事会撤销,清华遂直隶于教育部。
之后,民国二十年3月17日国民政府任命吴南轩为校长,4月16日就职。
又因与师生不合,而于6月25日离开北平。
教育部在清华师生的压力下,委派翁文灏教授代理校务。
翁文灏于7月起开始代理校务,但于9月中旬即辞去代理兼职,教授会与学生会开会挽留无效。
最后,由于范源濂的极力推荐,中央决定派梅贻琦为校长。
梅贻琦校长终能获得清华师生的充分支持与崇敬,一直续任至1948年底才因战乱随中华民国政府迁台而离开。
梅校长在任期间,为学校建设贡献巨大,确定了其著名学府之地位。
他的办学理念“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而谓也,有大师而谓也。
”的阐述广为推崇。
1955年在台湾新竹复校后,又继任校长,直到1962年5月病逝为止,前后共三十一年之久。
新竹清华校园建有「梅园」以志纪念。
在中国和日本的战争于1937年爆发后,清华大学和其它两所大学(北京大学和南开大学)联合,在昆明建立了西南联合大学。
在战争结束后,清华大学移回北京,并继续运作。
1949年后由接管至今。
台湾新竹的 则于1955年由梅贻琦校长主持,由中华民国政府批准「 在台复校」,并沿用原校名。
从1980年代开始,两校各项交往日渐频繁。
1952年中国高等教育体系仿照苏联社会主义模式进行大规模的院系调整,清华的法学院、文学院、理学院、农学院、航空等院系被迫割离母校而划归北京大学等校,北京大学等校的工学院和相关工学专业划归清华大学,清华大学成为一所多科性的工程技术大学。
这一做法现为多数校友及学术教育界强烈否定。
从1980年代开始,清华开始恢复建设人文及理科科院系。
清华在1966年之1976年间的中象所有院校一样遭到重创。
教学和科研几乎停顿。
在此期间没有招收正式学生直至1977年高考恢复。
此后,清华开始恢复建设并得到政府特别重点扶持。
年表* 1911年 建立“清华学堂”* 1912年 更名为“清华学校”(留美预备学校)* 1925年 设立大学部和国学研究院* 1928年 改建成,有文、法、理3个学院,16个系(其中一个工程系)* 1929年 留美预备部结束,国学研究院停办,第一届本科生毕业* 1930年 设立中国第一个综合性研究生院* 1931年 12月31日,梅贻琦就任国立清华大学校长* 1932年 增设工学院(由土木、机械、电机三系组成) 、法律学系和农业研究所* 1933年 设心理、社会、地理三个研究所* 1934年 在江西南昌设立航空研究所,在湖南长沙成立无线电研究所* 1935年 因不满日军于冀东成立伪政权,爆发由清华学生领导之“一二九”抗日运动* 1936年 停办法律学系* 1937年 南迁长沙与北京大学、南开大学联合组成长沙临时大学* 1938年 长沙临时大学迁到昆明,更名西南联合大学* 1946年 迁回北京清华园复校,有文、法、理、工、农5个学院,26个系* 1952年 经院系调整,失去文、法、理、农学院,保留下建筑、土木、机械、电机四个系* 1958年 增设工程物理、工程力学系,恢复化学工程系* 1966年 文化大革命开始,学校失去正常教学及科研秩序* 1977年 文革结束,全国高等教育招生考试 恢复* 1984年 建立中国国内第一个研究生院,在管理工程系基础上建立经济管理学院,在已有理学科系基础上恢复理学院* 1985年 建立中国国内第一个继续教育学院* 1988年 在建筑系基础上建立建筑学院* 1993年 在已有人文社会科学学科系、所基础上建立人文社会科学学院* 1994年 在已有信息学科系、所基础上建立信息科学技术学院* 1996年 在已有机械类学科系、所基础上建立机械工程学院* 1999年 恢复建立法学院,建立应用技术学院。
原并入,成为* 2000年 在已有土木水利类学科系、所基础上建立土木水利学院,在公共管理系的基础上建立公共管理学院* 2001年 建立医学院,工业工程专业从精密仪器系分离出来建立工业工程系。
* 2002年 在传播系基础上建立新闻与传播学院。
* 2004年 在工程力学系、宇航技术研究中心等基础上建立航天航空学院注:台湾新竹的国立清华大学1955年在台湾新竹地区复建,并沿用原校名。
现状清华大学现致力于建设多学科的综合大学。
至2005年4 月,清华大学有理学院、建筑学院、土木水利学院、机械工程学院、信息科学技术学院、人文社会科学学院、经济管理学院、法学院、美术学院、公共管理学院、应用技术学院、医学院、新闻与传播学院、航天航空学院等13个学院和53个系,41个研究院(所),35个研究中心和175个实验室,其中包括11个中国和14个中国。
清华大学现有教职工7800余人,其中诺贝尔奖获得者一名、中国科学院院士34名、中国工程院院士26名,正高级专业技术职务1200余人。
全国重点学科49个;本科专业58个,第二学士学位专业1个,硕士学位授权点159个,博士学位授权点123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7个。
在校全日制学生27000余名,其中本科生13000余名,硕士生8000余名,博士生4000余名。
有来自46个国家和地区的在校留学生及进修生1300余名,远程教育学员9000余名。
从1980年代中期开始,很多(据统计约为毕业生的20%)清华毕业生都前往美国留学深造。
在美国大学校园、公司、企业及政府部门里,不难找到他们。
因此近年也开始有对此的批评,认为清华的毕业生应该更多地选择留在中国而不是美国。
对高中毕业生来说,清华是中国大陆竞争最激烈学校之一(另一所学校为北大),每年只有中国各省市最优秀的高中毕业生才有机会被清华录取。
精神传统清华的校园文化具有悠久的历史,个性鲜明,丰富多彩,在众多大学中独树一帜。
因其美国渊源,校园文化传统亦受到美国大学校园文化的深重影响。
校训* 校训: 自强不息 厚德载物起源:1914年梁启超先生到清华以“君子”为题做演讲,以“乾”、“坤”二卦的卦辞“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为中心内容激励清华学子发奋图强。
此后,学校即以此八字尊为校训,制定校徽。
1917年修建大礼堂即以巨徽嵌于正额,以壮观瞻。
* 座右铭: 行胜于言起源:该四字来源于1920级毕业纪念物-位于大礼堂前草坪南端的日晷上的中文铭言。
另外,八十年代还出现了严谨 勤奋 求实 创新的学风的说法,但没有如前者那样得到广泛认同。
校歌最早的英文校歌(1916年以前)由美籍教师Miss Kathorine E. Seelye 所做:Tsing Hua College SongO Tsing Hua, fair Tsing Hua, college bright,May we be loyal to the purple and the white.当时的中文译文是:噫清华,嘻清华,吾校岿巍,美哉吾校旗,愿日增汝之光辉。
1923年前后,清华大学重新公开征集校歌,最终采用了汪鸾翔先生用文言文写成的歌词,并由张慧珍女士谱曲。
三段歌词,气势宏伟,涵义深刻。
此后英文校歌由中文校歌取而代之,并沿用至今。
清华大学校歌西山苍苍,东海茫茫,吾校庄严,巍然中央,东西文化,荟萃一堂,大同爰跻,祖国以光。
莘莘学子来远方,莘莘学子来远方,春风化雨乐未央,行健不息须自强。
自强,自强,行健不息须自强
自强,自强,行健不息须自强
左图右史,邺架巍巍,致知穷理,学古探微,新旧合冶,殊途同归,肴核仁义,闻道日肥。
服膺守善心无违,服膺守善心无违,海能就下众水归,学问笃实生光辉。
光辉,光辉,学问笃实生光辉
光辉,光辉,学问笃实生光辉
器识其先,文艺其从;立德立言,无问西东。
孰介绍是,吾校之功,同仁一视,泱泱大风。
水木清华众秀钟,水木清华众秀钟,万悃如一矢以忠,赫赫吾校名无穹。
无穹,无穹,赫赫吾校名无穹。
无穹,无穹,赫赫吾校名无穹。
校庆日四月最后一个星期天为清华校庆日。
校庆日活动通常为校友返校,各实验室开放参观,举行“马约翰运动会”等等。
早年还有开放女生宿舍供男生参观的节目。
校色紫、白。
校花清华大学的校花是紫荆花。
和丁香花(但通常仅指紫荆花)。
把紫荆花视为校花,是由于紫色紫荆花为校旗、校色的颜色一致,丁香花分为紫白二色;其次是由于紫荆在校庆日前后盛开。
清华优胜歌为拉拉队歌,称为Tsinghua Fight Song,即清华战歌,或 Cheer for old Tsing Hua。
歌词为:Cheer for old Tsing Hua,Tsing Hua must win.Fight to the finish,never give in.You do your best, boys,we'll do the rest, boys.Fight for the victory, Rha, Rha, Rha!早年清华与比邻的燕京大学为竞技场宿敌。
在大礼堂放电影前,必有取笑燕京的动画,以壮声势。
校园设施清华校园以南门主路为线分为东区、西区。
西区校园为老校区,以美式的校园布局和众多西洋风格的砖石结构历史建筑为特色。
大礼堂为其中心景观,图书馆、科学馆、清华学堂、西体育馆及新建的理学院、新图书馆等建筑分布其间;原王府庭园「工字厅」、「古月堂」、「水木清华」等古建筑及朱自清先生在中描述的「荷花池」则展示了中国传统的园林风格。
东区则以50年代兴建的苏式主楼为主体,有九十年代开始在主楼前后新建的建筑馆、法学院、经管学院及运动场馆等现代风格的建筑物。
* 校图书馆建筑面积为3.9万平方米,藏书 401.7万册,阅读座位 2604个* 体育馆建筑面积 3.2万平方米。
* 运动场面积 19.6万平方米。
* 游泳池面积 0.4万平方米。
清华人梅贻琦、 梁启超、 王国维、 陈寅恪、 梁实秋、 叶企孙、 吴有训、 吴宓、 朱自清、 曹禺、 钱钟书、茅以升、闻一多、穆旦、胡风、端木蕻良、 杨振宁、 李政道、 华罗庚、 孙立人、 胡锦涛、 朱镕基、胡乔木、乔冠华、吴国桢、 俞国华、赵元任、金岳霖、汤用彤、贺麟、张岱年、 冯友兰、梁思成、周培源、林家翘、周光召、张民觉、李济、夏鼐、吴晗、季羡林、于光远、李健吾、张骏祥、洪深、杨联升、何炳棣、殷海光、王浩、许国璋、王佐良、李赋宁、英若诚、钱端升、萧公权、罗隆基、王铁崖、潘光旦、费孝通、李方桂、王力、陈鹤琴、陈岱孙、高士其、 钱三强、钱伟长、王淦昌、王大珩、赵九章、邓稼先、朱光亚、叶笃正、杨石先、钱思亮、邹承鲁、吴征镒、陈克恢、杨廷宝、候德榜、吴仲华、郑哲敏、顾毓琇、萨本栋、 吴官正、高晓松清华大学(Tsinghua University),中国综合性大学,位于北京市海淀区清华园。
清华大学的前身是清华学堂,始建于1911年,1912年更名为清华学校,1925年设立大学部,开始招收四年制大学生,同年开办研究院(国学门),1928年更名为“国立清华大学”,并于1929年秋开办研究院,各系设研究所。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南迁长沙,与北京大学、南开大学联合办学,组建国立长沙临时大学,1938年迁至昆明,改名为国立西南联合大学。
1946年,清华大学迁回清华园原址复校,设有文、法、理、工、农等5个学院,26个系。
1952年,全国高校院系调整后,清华大学成为一所多科性的工业大学,重点为国家培养工程技术人才,被誉为“工程师的摇篮”。
1978年以来,清华大学进入了一个蓬勃发展的新时期,逐步恢复理科、经济、管理和文科类学科,并成立了研究生院和继续教育学院。
1999年,原并入,成为。
在国家和教育部的大力支持下,经过“211工程”建设和“985计划”的实施,清华大学在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师资队伍建设、科研开发以及整体办学条件方面均跃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目前,清华大学已成为一所设有理、工、文、法、医、经济、管理和艺术等学科的综合性大学。
清华大学现有教职工7800余人,其中中国科学院院士34名、中国工程院院士26名,正高级专业技术职务1100余人。
全国重点学科49个;本科专业58个,硕士学位授权点159个,博士学位授权点123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7个。
在校全日制学生27000余名,其中本科生13000余名,硕士生8600余名,博士生4600余名。
有来自46个国家和地区的在校留学生及进修生1300余名,远程教育学员7500余名。
学校现有11个,国家专业实验室2个,14个、体育总局社会科学研究基地1个、科技部重点实验室1个、教育部网上合作研究中心6个、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3个,教育部网上研究中心6个。
学校藏书400余万册。
学校占地面积400余公顷,建筑面积230余万平方米。
出版物有《清华大学学报》(分自然科学版、英文版、哲学社会科学版)、《世界建筑》、《装饰》、《清华大学教育研究》等。
清华大学治学严谨,有着较高的学术水平和教学质量。
清华大学传承“培养具有为国家社会服务之健全品格的人才”的教育理念,建校至今,共培养了11万余名学生,其中包括一大批中华民族引以为自豪的治学大师、兴业英才和治国栋梁。
他们中有竺可桢、高士其、姜立夫、段学复、张子高、杨石先、叶企荪、周培源、钱三强、王淦昌、邓稼先、梁思成、杨廷宝、钱伟长、吴仲华、洪深、曹禺、金岳霖、王力、陈岱孙、钱钟书、费孝通、吴晗、周光召、林宗棠等。
此外,马寅初、陈寅恪、熊庆来、华罗庚、茅以升、吴有训、钱学森、张光斗等是清华的进修生和资助生,美籍学者杨振宁、李政道、林家翘是清华校友。
在1999年被授予“两弹一星勋章”的23位功勋中,有14位是清华校友。
截至2001年12月底,1537名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院士中,近25%为清华大学校友。
水清木华九十余载,清华大学蕴育着独特的精神魅力。
清华大学的初期发展,虽然渗透着西方文化的影响,但学校植根于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沃土,形成了自己优良的传统和精神。
以国学研究院四大导师王国维、梁启超、陈寅恪、赵元任为代表的清华学者,主张中西兼容、文理渗透、古今贯通,对清华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校训,“行胜于言”的校风,从建校初期就成为清华师生治学与为人的追求,并一代代得以传承。
从“五四”爱国运动、“一二九”抗日救亡运动到反内战争民主的“一二一”学生运动,从施滉、韦杰三到闻一多、朱自清,生动地展现了清华师生的革命精神。
解放后,清华大学坚持党的教育方针,坚持“又红又专”方向,培育“严谨、勤奋、求实、创新”的学风,探索出一条“爱国、成才、奉献”和“为祖国健康地工作五十年”的成才道路。
今天,她更以“拼搏、创新”的精神,迎接新世纪的挑战。
清芬挺秀,华夏增辉。
今天的清华大学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新时代的清华人继承爱国奉献的优良传统,秉承“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校训和“行胜于言”的校风,努力跻身世界一流大学行列,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1911年 建立“清华学堂”后更名为“清华学校”(留美预备学校) 1925年 设立大学部 1928年 改建成国立清华大学,有文、法、理、工4个学院,16个系 1937年 南迁长沙与北京大学、南开大学联合组成长沙临时大学 1938年 长沙临时大学迁到昆明,更名西南联合大学 1946年 迁回北京清华园复校,有文、法、理、工、农5个学院,26个系 1952年 经全国高校院系调整,成为多科性工业大学 1978年 恢复全国高等教育招生考试 1984年 设立国内高校中第一个研究生院 在管理工程系基础上建立经济管理学院 在已有理学科系基础上恢复理学院 1985年 建立国内第一个继续教育学院 1988年 在建筑系基础上建立建筑学院 1993年 在已有人文社会科学学科系、所基础上建立人文社会科学学院 1994年 在已有信息学科系、所基础上建立信息科学技术学院 1996年 在已有机械类学科系、所基础上建立机械工程学院 1999年 恢复建立法学院 原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并入,成为清华大学美术学院 2000年 在已有土木水利类学科系、所基础上建立土木水利学院 在公共管理系的基础上建立公共管理学院 2001年 建立医学院 2002年 在传播系基础上建立新闻与传播学院 2004年 在工程力学系、宇航技术研究中心等基础上建立航天航空学院参考资料:清华大学网站
小学班级特色介绍
在蔚蓝的天空中,一群勇敢的小雏鹰正迎着阳光自由地飞翔。
这群小雏鹰正是我们勒流中心小学三年(2)班的同学。
团结友爱,互帮互助是我们的做人原则;学会学习,学会休闲是我们的班级特色;遇难不退,遇苦不怕,绝不向困难低头是我们的行动口号;“努力学习,超越自我”是我们的班级格言;创建一个具有浓厚学习氛围的和谐集体则是我们的目标。
在过去的一个学期里在各方面都取得了挺好的成绩。
如曾获表扬班级,班级墙报获得好评等。
瞧
生活在我们这个班集体里的同学们来自四面八方,你看我们生活在一起,有多么的快乐
多么的团结友爱
老舍的资料最全版
舒庆春,字舍予,中国现代小说家、文学家、戏剧家。
老舍的一生,总是在忘我地工作,他是文艺界当之无愧的“劳动模范”,发表了大量影响后人的文学作品,获得“人民艺术家”的称号。
中文名: 舒庆春 别名: 老舍 国籍: 中国 民族: 满族(正红旗) 出生地: 北京 出生日期: 1899年 逝世日期: 1966年 职业: 作家 主要成就: 发表了大量影响后人的文学作品 代表作品: 《骆驼祥子》《四世同堂》 目录 创作风格 相关事件 主要著作书集 被录入小学课本 老舍之死迫害至死 北京太平湖 轶事典故 与诺贝尔文学奖 爱情 老舍故居伦敦故居 北京故居 济南故居 老舍名言 人物评论 贴吧相册 创作风格 相关事件 主要著作 书集 被录入小学课本 老舍之死 迫害至死 北京太平湖 轶事典故 与诺贝尔文学奖 爱情 老舍故居 伦敦故居 北京故居 济南故居 老舍名言人物评论贴吧相册 展开 老舍先生 舒庆春1899年2月3日出生在北京西城小羊圈胡同(现名小杨家胡同),满族正红旗人,父亲是一名满族的护军,阵亡在八国联军攻打北京城的巷战中。
老舍出生于北京一个贫苦旗人家庭,一岁半丧父,襁褓之中的老舍,家曾遭八国联军的意大利军人劫掠,还是婴儿的老舍因为一个倒扣在身上的箱子幸免于难。
老舍九岁得人资助始入私塾。
1913年,考入京师第三中学(现北京三中),数月后因经济困难退学。
同年考取公费的北京师范学校。
于1918年毕业。
曾任小学校长(北京东城区方家胡同小学)、中学教员、大学教授(北京大学、山东大学)。
字“舍予”,老舍是他最常用的笔名,另有絜青、絜予、口青等笔名。
因为老舍生于阴历年底,父母为他取名“庆春”,大概含有庆贺春来、前景美好之意。
舒庆春上学后,自己更名为舒舍予,“舍予”是“舒”字的分拆:舍,舍弃;予,我。
含有“舍弃自我”,亦即“忘我”的意思。
“老舍”这一笔名,是他在1926年发表长篇小说《老张的哲学》时首次使用的。
在“舍予”前面添“老”字,而后面去掉“予”字,便成了现今人们熟知的“老舍”。
这个“老”并不表示年龄大,而是含有一贯、永远的意思,合起来就是一贯、永远“忘我”。
他用“老舍”这一笔名发表了大量文学作品,以致不少人只知道“老舍”而不知舒庆春是谁。
“老舍 ”是他最常用的笔名。
老舍的一生,总是在忘我地工作,他是文艺界当之无愧的“劳动模范”。
他自己说:“我终年是在拼命地写,发表也好,不发表也好,我要天天摸一摸笔。
”正因为如此,他勤奋笔耕,创作了《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茶馆》《二马》《龙须沟》等大量文学作品,赢得了“人民艺术家”的崇高赞誉,受到人们的喜爱。
“舍予”“老舍”,就是他一生忘我精神的真实写照。
曾经担任齐鲁大学等名校教授。
一生主要作品有:《猫城记》《老张的哲学》《骆驼祥子》《四世同堂》及未完成的《正红旗下》,话剧《龙须沟》《茶馆》等,还有很多著名的文章,如:《济南的冬天》等被选入小学中学的课文中。
其中《茶馆》极为著名。
五四新文化运动掀起的民主、科学、个性解放的思潮,把他从“兢兢业业办小学,恭恭顺顺 老舍在伦敦大学 侍奉老母,规规矩矩结婚生子”的人生信条中惊醒;文学革命的勃兴,又使他“醉心新文艺”,由此开始生命和事业的新起点。
1922年任南开中学国文教员。
同年发表了第一篇短篇小说《小铃儿》。
1924年赴英国,任伦敦大学东方学院中文讲师。
教学之余,读了大量外国文学作品,并正式开始创作生涯。
陆续发表《老张的哲学》、《赵子曰》和《二马》三部描写市民生活的讽刺长篇小说。
自1925年起,陆续写了3部长篇小说:《老张的哲学》对乌烟瘴气的教育界做了生动的揭露;《赵子曰》的鞭挞锋芒指向以新派自诩其实醉生梦死的青年学生;《二马》的主人公是旅居英国的北京人,讽刺的仍是在封建的小生产的社会土壤里培植出来的“出窝儿老”的畸形心态——都以清脆的北京口语,俏皮的幽默笔墨,渲染北京的民俗风情,通过闭塞守旧、苟且偷安的民族心理的剖析,申述对于祖国命运的忧虑,显示出与众不同的艺术个性和思想视角。
3部作品陆续在《小说月报》上连载后,引起文坛的注目。
1926年老舍加入文学研究会。
1929年夏,绕道欧、亚回国。
在新加坡逗留期间,为当地高涨的民族解放要求所鼓舞,创作反映被压迫民族觉醒的中篇童话《小坡的生日》。
1930年回到中国,任济南齐鲁大学文学院副教授,并编辑《齐鲁月刊》。
1966年老舍被林彪、“四人帮”迫害致死。
1978年6月3日,有关单位在北京八宝山革命烈士公墓为老舍举行了隆重的骨灰安放仪式。
老舍先生原名舒庆春,是父母所起。
因为他出生在阴历腊月二十三那天,离春节只差七天,图吉利,取名“庆春”是庆贺春天到来的意思,到他上中等师范的时候,他为自己起了一个别名,叫“舒舍予”。
这个“字”取得很巧妙,他是把自己的姓拆成两半,成为“舍予”二字。
这两字又有讲,是“舍我”——放弃私心和个人利益的意思,也有奉献自己的含义。
以后他取“舍予”中的头一字,前面加一个“老”字,成为“老舍”,当作自己的笔名。
他正式署名“老舍”,当作自己的笔名。
写作业时要写的 舒庆春,字舍予,中国现代小说家、文学家、戏剧家。
老舍的一生,总是在忘我地工作,他是文艺界当之无愧的“劳动模范”,发表了大量影响后人的文学作品,获得“人民艺术家”的称号。
创作生涯 1918年老舍毕业于北京师范学校。
1924年夏,赴伦敦大学东方学院任华语教员,并从事文学创作。
1926年发表了第一部长篇小说《老张的哲学》在《小说月报》17卷第7号上连载时,署名为“舒庆春”。
但自第8老舍和他的著作(17张)号起连载上的署名改为“老舍”,直一小说全部载完。
这标志着老舍文学创作道路的开端。
接着,又发表了《赵子曰》 《二马》,从而奠定了他在现代文学史上的地位。
老舍就任小学校长的第二年,爆发了五四运动。
他自称只是“看见了五四运动,而没在这个运动里面,……对于这个大运动是个旁观者”(《我怎样写〈赵子曰〉》)。
这确实使他在一段时期里,对于青年学生及其活动,有些隔膜和误解。
但“五四”时期兴起的新的时代潮流,包括文学革命在内,仍然冲击着他的心灵。
本来,军阀政府基层机构的腐败,混迹其间的卫道者们的虚伪,在这个刚刚来自社会底层的年轻人的眼中,无处不是破绽和丑态,难以与他们安然相处。
当“五四”民主科学、个性解放的呼声,把他从“兢兢业业地办小学,恭恭顺顺地侍奉老母,规规矩矩地结婚生子,如是而已”的人生信条中惊醒,他作出了新的抉择。
1922年9月,老舍辞去所有职务,到以开明新派著称的天津南开学校中学部任国文教员,在那里写下了第一篇新文学习作《小铃儿》。
在这以前,还坚决退掉母亲包办的婚约。
次年回到北京,任顾孟余主持的北京教育会的文书,同时在第一中学兼课,业余时间到燕京大学旁听英文。
一度还信仰过基督教。
虽然道路不无曲折,但“五四”推动他进一步挣脱了封建的、世俗的羁绊,去寻求一种比他已经得到的更有意义的生活。
1929年,老舍取道新加坡回国。
在新加坡写了中篇小说《小坡的生日》 ,这是一部儿童文学作品,描写了生活在新加坡的华侨少年与各被压迫民族的小伙伴一起,反对强权奴役的故事,体现了团结奋斗、强国救民的思想境界。
1930-1936年,老舍先后在山东济南齐鲁大学和青岛山东大学任教。
此间,他看到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失败后日 本帝国主义的肆意侵略和国民党反动派的卖国行径,创作了长篇小说《大明湖》 ,为济南人民以及所有蒙受侵略之苦的祖国人民抒发愤慨。
在这部小说里,他第一次描写了共产党人的形象。
此后四年,他先后创作了长篇小说《猫城记》 、 《离婚》 、 《牛天赐传》 。
还出版了包括《黑白李》 《微神》等15部短篇小说在内的短篇小说集《赶集》以及幽默诗文集《老舍幽默诗文集》 。
1936年老舍辞职,从事专业写作。
在青岛工作和生活的这段时期,是他一生中创作的旺盛期之一。
他先后编了两个短篇集《樱海集》《蛤藻集》,收入中短篇小说17篇。
创作了《选民》(后改题为《文博士》)《我这一辈子》《老牛破车》和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长篇杰作《骆驼祥子》。
《骆驼祥子》是以北平一个人力车夫祥子的行踪为线索,向人们展示军阀混战、黑暗统治下的北京底层贫苦市民生活于痛苦深渊中的图景。
从祥子力图通过个人奋斗摆脱悲惨生活命运,最后失败以至于坠落的故事,告诫人们,城市贫农要翻身做主人,单靠个人奋斗是不行的.。
老舍在写作
老舍简介
老舍(1899~1966) 中国作家。
舒庆春,字舍予舍是他最常用名。
满族。
北京人。
出生于城市贫民家庭。
生平和创作 1918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学校,担任过小学校长、郊外北区劝学员等职。
五四新文化运动掀起的民主、科学、个性解放的思潮,把他从“兢兢业业办小学,恭恭顺顺地侍奉老母,规规矩矩地结婚生子”的人生信条中惊醒;文学革命的勃兴,又使他“醉心新文艺”,由此开始生命和事业的新起点。
1924年,老舍赴英国伦敦大学东方学院讲授汉语和中国文学。
自1925年起,陆续写了3部长篇小说:《老张的哲学》对乌烟瘴气的教育界作了生动的揭露;《赵子曰》的鞭挞锋芒指向以新派自诩其实醉生梦死的青年学生;《二马》的主人公是旅居英国的北京人,讽刺的仍是在封建的小生产的社会土壤里培植出来的“出窝儿老”的畸形心态——都以清脆的北京口语,俏皮的幽默笔墨,渲染北京的民俗风情,通过闭塞守旧、苟且偷安的民族心理的剖析,申述对于祖国命运的忧虑,显示出与众不同的艺术个性和思想视角。
3部作品陆续在《小说月报》上连载后,引起文坛的注目。
1926年老舍加入文学研究会。
1929年夏,绕道欧、亚回国。
在新加坡逗留期间,为当地高涨的民族解放要求所鼓舞,创作反映被压迫民族觉醒的中篇童话《小坡的生日》。
1930年7月起,到济南齐鲁大学任教。
1934年秋,改任青岛山东大学教授。
在这两所大学,相继开设文学概论、外国文学史、欧洲文艺思潮、小说作法等课程。
课余继续从事创作。
沿袭原来的艺术取向的,有长篇小说《离婚》和《牛天赐传》等,都写得富有生活情趣和喜剧效果。
比之早期作品,描写从浅露趋向含蓄,相当圆熟地形成他作为幽默作家、北京人情世态的风俗画师、市民社会的表现者和批判者独特的艺术风格。
面对愈来愈严酷的社会现实,创作出现两种新的趋势:一是日益关切国家大事,由此触发写作的灵感,如受到日本侵略者制造的五三惨案的刺激,写了《大明湖》,九一八事变引起他“对国事的失望”,遂有寓言小说《猫城记》的问世;一是更加关怀城市贫民的苦难,以此作为主要描写对象,《月牙儿》叙述母女两代沦为暗娼,《我这一辈子》诉说下级警察的坎坷经历。
在《骆驼祥子》中,以农村来到城市拉车的祥子个人的毁灭,写出一场沉痛的社会悲剧。
把城市底层暗无天日的生活引进现代文学的艺术世界,是老舍的一大建树。
《骆驼祥子》是他个人也是中国现代文学史的重要作品。
他从30年代初起 ,开始写作短篇小说 ,作品收入《赶集》、《樱海集》、《蛤藻集》等。
其中如《柳家大院》、《上任》、《老字号》、《断魂枪》诸篇,绰约多姿,精致完整,是不可多得的佳作。
抗日战争爆发后,1937年11月济南沦陷前夕,只身奔赴武汉。
1938年3月,参加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出任总务部主任。
抗战8年中,对文艺界的团结抗日多有贡献。
他写于抗战时期的作品,也多以直接为民族解放服务为题旨。
战争初起,他热情提倡通俗文艺,写作宣传抗日的鼓词、相声、坠子等小型作品,供艺人演唱。
随后,转向直接向群众宣传的话剧创作 ,连续写剧照了《残雾》、《张自忠》、《国家至上》等10余个剧本,颂扬民族正气、表彰爱国志士,批判不利于团结抗日的社会弊端,在当时起了积极的宣传作用。
自1944年初开始,进入长篇小说《四世同堂》的创作,回到所熟悉的北京市民社会和所擅长的幽默讽刺艺术。
小说刻画深受传统观念束缚的市井平民,在民族生死存亡关头的内心冲突,于苦难中升腾起来的觉醒和抗争,自然也有消极逃匿和无耻堕落。
《四世同堂》是他抗战时期的力作,也是抗战文艺的重要收获 。
1946年3月,老舍应美国国务院邀请赴美讲学。
一年期满后,继续旅居美国,从事创作和将自己的作品译成英文。
新时代的新成就 得知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老舍立即启程回国。
新社会的新气象使他极为振奋,不久就发表以艺人生活为题材的剧作《方珍珠》。
1951年初创作的话剧《龙须沟》上演,获得巨大成功。
剧本通过大杂院几户人家的悲欢离合,写出了历尽沧桑的北京和备尝艰辛的城市贫民正在发生的天翻地覆的变化,是献给新中国的一曲颂歌。
《龙须沟》是老舍创作新的里程碑,他因此获得人民艺术家的荣誉称号。
50~60年代,他在文艺、政治、社会、对外文化交流等方面担任多种职务,但仍然勤奋创作。
作品以话剧为主,有《春华秋实》、《西望长安》、《红大院》、《女店员》等,以刻画北京市民告别旧生活、迎接新时代的精神历程的作品较为成功。
他还写有散文《我热爱新北京》。
自50年代后半期起,老舍在话剧《茶馆》、《义和团》(又名《神拳》)和小说《正红旗下》(未完成)等作品中,转而描绘近代北京的历史风云。
《茶馆》以一座茶馆作为舞台,展开了清末戊戌维新失败、民国初年北洋军阀盘踞时期、国民党政权崩溃前夕3个时代的生活场景和历史动向,写出旧中国的日趋衰微,揭示必须寻找别的出路的真理。
老舍的话剧艺术在这个剧本中有重大突破。
《茶馆》是当代中国话剧舞台最享盛名的保留剧目,继《骆驼祥子》之后,再次为老舍赢得国际声誉。
老舍在40多年的创作生涯中,思想上艺术上不断取得重要进展和突破。
他写作勤奋,孜孜不倦地涉猎文学创作的各个领域,是位多产作家,一生写作了1000多篇(部)作品。
文化大革命初期遭受迫害,于1966年8月24日自溺于北京太平湖。
著作书目: 《老张的哲学》(长篇小说)1928,商务 《赵子曰》(长篇小说)1928,商务 《二马》(长篇小说)1931,商务 《文学概论讲义》(理论)1931,齐鲁大学文学院 《小坡的生日》(长篇小说)1934,生活 《猫城记》(长篇小说)1933,现代 《离婚》(长篇小说)1933、良友 《老舍幽默诗文集》1934,的代 《赶集》(短篇小说集)1934,良友 《樱海集》(短篇小说集)19Z9,人间 《蛤藻集》(短篇小说集)1936,开明 《老牛破车》(创作经验)1937,人间 《三团一》(曲艺集)1938,重庆独立出版公司 《骆驼样子》(长篇小说)1939,人间;修改本,1955,人文 《火车集》(短篇小说集)1939,上杂 《残雾》(话剧)1940,商务 《文博士》(长篇小说,又名《选民》)1940,香港作者书社 《张自忠》(话剧)1941,华中图书公司 《大地龙蛇》(话剧)1941,国民图书出版社 《剑北篇》(诗集)1942,文艺奖金管理委员会出版部 《归去来兮》(话剧)1943,作家书屋 《国家至上》(话剧)与宋之的合著,1943,南方印书馆 《谁先到了重庆》(话剧)1943,重庆联友出版社 《桃李春风》(话剧,又名《金声玉报》)与赵清阁合著,l943,中西书局 《贫血集》(短篇小说集)1944.文聿出版社 《火葬》(长篇小说)1944,晨光 《惶惑》(长篇小说,又名《四世同堂》第1部)1944,良友 《偷生》(长篇小说,又名《四世同堂》第2部)1946,晨光 《东海巴山集》(短篇小说集)1946,新丰出版社 《微神集》(短篇小说集)1947,晨光 《月牙集》(短篇小说集)l948,晨光 《方珍珠》(话剧)1950:晨光 《龙须沟》(话剧)1951,大众 《老舍选集》1951,开明 《春华秋实》(话剧)1953,人文 《老舍短篇小说选》1956,人文 《福星集》(散文集)1958,北京 《茶馆》(话剧)1958,戏剧 《上任》(短篇小说)1958,作家 《四世同堂》(长篇小说,又名《惶惑》、《偷生》、《饥荒》三部曲)上下册,1959,百花;l-3部,四川人民 《正红旗下》(长篇小说),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