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八祝贺词
腊八节祝福语大全: 1、腊八节,我用开心豆,快乐丝,幸福蜜,健康片,如意块,吉祥条,财富团,珍爱汤,八大食材,用友情温火精心煲制,为你献上最真诚的万事如意腊八快乐粥!祝你吃个饱,吃个好!说个妙! 2、腊八节,来口粥,八宝奇效在后头:让你身体倍加好,让你心情格外妙,让你平安活到老,让你福星当头照,让你好事总不少,让你事业节节高,让你爱情粘如胶,让你生活质量高!腊八节快乐哈! 3、以节日为楔机,以祝福为观点,坚持字字传情的原则,恪守愿你幸福的准则,落实友情长久的制度,特此贯彻衷心文件:祝你天天好舒心,月月好顺心,年年好开心!腊八节快乐! 4、腊八送礼啦,送你钱财高八斗,送你快乐通七窍,送你好运到六方,送你学识装五车,送你开心过四季,送你兴旺达三江,送你幸福满两仪,送你祝福一箩筐,最后发条短息提醒你及时查收。
5、为你将开心洗米,快乐泡果,烦恼去皮,忧伤去核,平安精炼,在腊八这天用财富当锅煮,健康当火炖,熬好盛满祝福的粥,一口喝下去的人就会永远幸福。
6、天寒地冻身体冷,腊八热粥送上手。
吉祥如意放里头,万事顺利无忧愁。
平安健康碗里有,身体健康病溜走。
快乐幸福不可丢,夫妻恩爱到白头。
祝腊八节快乐无忧! 7、红红辣粥吉祥照,五谷杂粮来汇报。
快乐大豆张嘴笑,喜乐红豆唧唧叫。
搅一勺鲜香味飘,吃一碗病魔全逃。
身体康鬼魅勿扰,腊八粥益身都晓。
腊八节吉祥! 8、腊八节到要喝粥,五谷杂粮样样有。
红豆红枣补血气,豆类坚果营养丰。
栗子莲子可保健,小米黑米能量足。
腊八粥送来健康绕,生活幸福无尽头。
祝腊八节快乐!
运动会动员大会主持词
各位裁判员、运动员、老师们、同学们: 上午好
金秋十月,硕果累累。
健儿凯旋、神七巡天、举国欢庆。
值此金秋时节,我们又迎来了xx中学2008年秋季田径运动会。
在此,我谨代表大会组委会对这次运动会的如期举行表示热烈的祝贺
向筹备组织这次运动会各项工作付出艰辛努力的工作人员表示衷心的感谢
向刻苦训练、积极备战的所有参赛运动员表示亲切的问候。
我们知道,教育的本质是培养人的精神,提高人的知识、技能水平。
素质教育是一种完善性、超越性的教育。
在过去的一年里,我校各项工作包括体育艺术教育工作开展顺利,齐头并进,成绩显著。
尤其是体育运动又得到新的发展。
学校在努力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发展学生智力,抓好教育教学质量的同时,始终把加强体育运动、增强学生体质纳入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中,学校体育教学特色鲜明,成绩斐然。
2008年体育高考专业课成绩突出。
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全体一中人共同努力的结果,值得我们共同的骄傲与自豪
老师们,同学们,本次运动会是我校历次秋运会比赛规模最大的一次体育盛会,也是对我校体育教学工作的一次大检测,更是对我校师生精神风貌和综合素质的大检阅。
本次运动会共设62个竞赛项目,1000人次的运动员将争夺120枚金牌。
50个班集体将争夺3个团体冠军奖、3个精神文明班集体荣誉称号。
参赛人数、金牌数量居我校历次运动会之冠。
因而组织工作纷繁复杂,安全工作责任重大。
为了本次运动会的成功,我希望大家能在运动场上充分展示我校团结奋进、蓬勃向上的精神风貌,讲文明、讲礼貌、讲卫生、讲秩序、讲纪律;也希望全体运动员努力进取、奋勇拼搏,尊重裁判、尊重对手;希望所有裁判员严守规则、公正裁判,希望全体工作人员忠于职守、热情服务、保障安全;希望师生观众团结友爱、文明守纪。
老师们、同学们、运动员们,让我们大力弘扬“更高、更快、更强”的奥林匹克精神,顽强拼搏、奋勇争先,做到胜不骄、败不馁,赛出水平,赛出风格,为班级争光,为学校争光
最后,预祝本次运动会取得圆满的成功
保险公司早会的主持词
保险公司早会主持示范:尊敬的 ××经理×老师、优秀的伙伴:大家好
(早会纪律可多问几声好) **伴随着新一轮太阳的升起(根据实际的天气情况而定),我们又迎来了崭新的一天,预祝大家有一份好心情,有一份好收获。
很高兴今天的早会由我来为大家主持,我是来自××部的×××。
在早会开好之前,请允许我提醒大家:将我们的手机调到关闭或震动状态,早会期间不允许随意走动,有吸烟习惯的伙伴请暂时忍耐一下,我们的早会大概需要1个小时(或1个半小时)的时间。
谢谢大家的配合(深鞠躬)。
**俗话说,“生命的活力,健康的体魄来自于愉悦的运动”,首先进入我们早会第一项 ——《动感时刻》,《最炫民族风》(…..或其它),掌声有请×位优秀的部经理(主管、或开单伙伴、或典范)带领大家做晨操,恭请大家全体起立。
(结束后),请坐,感谢几位伙伴为大家带领晨操。
**寿险行业遵循“剩者为王”的理念,成功从每天的出勤开始。
下面掌声有请尊敬的××老师为大家做《敬业时间》。
**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寿险营销员更应该走在信息的前沿,下面有请优秀的××同仁给大家带来一则《信息播报》,掌声有请。
这则信息带给我们大家的启示是:。
。
。
。
,再一次响起热烈的掌声感谢××同仁。
**小故事,大启示,在座的有一位“故事大王”,让我们用掌声请出××同仁,(结束后点评)相信这则小故事给大家带来很大的启示。
(或,我们身边随时随地都发生着意外,有请××同仁给大家带来她身边的《保险故事》,(结束后点评)发生在别人身上是新闻,发生在自己身上就是悲剧,这些故事让我们感受到肩上担负重任。
) **我们不但要辛勤的工作,更要开心的生活。
今天的《开心一刻》是谁带给大家呢
让我们用热烈的掌声请出神秘人物。
笑一笑十年少,今天的开心一刻让我们都年轻了很多。
**谁英雄谁好汉,业绩榜上比比看。
经过大家一天的辛勤拜访,又有很多同仁成功开单,看一下我们的《业绩播报》。
(公布业绩)**成功不是随随便便,背后都付出很多艰辛,让我们聆听成功者的经验,掌声有请××为大家做《典范分享》。
每天学习一点点是进步的开始,每天进步一点点是成功的开始,每天成功一点点是卓越的开始,接下来友情优秀的***给我们带来今天的精彩专题《***》 掌声感谢*****计划我们的工作,工作我们的计划,下面是我们的《财富时间》,请大家拿出我们的工作日志及财富宝典,写下我们今天要拜访的客户。
没有写完的同仁请在二次早会继续填写。
时刻把握公司步骤,了解公司信息,掌声有请尊敬的××经理做《政令宣导》。
恭请大家全体起立,将我们的右手放在心脏跳动的地方,怀着一颗感恩的心齐声《颂读公司司训》,“敬畏梦想。
。
。
。
”或者是统一的激励口号
礼毕,请坐,一次早会到此结束,请各部召开二次早会。
客户答谢会宣传标语
客户答谢会横幅标语【篇一:公司新年客户答谢会活动策划方案】活动主题:牵手、飞翔、提升、欢聚、共话、共赢(结合主题的内容,制作标语一副)主办单位:重庆xx新型装饰材料有限公司活动时间:2011年1月4日四、活动目的:1、借新春即将到来之际,重庆xx新型装饰材料有限公司以答谢会为交流平台与客户展开良好的沟通与了解,加强与客户间的合作关系,以利于今后进一步业务的联系与合作。
2.、进一步增强重庆xx新型装饰材料有限公司的品牌效应和影响力;提升客户满意度和社会公信度。
3、通过活动提升企业文化的深度和企业宣传的力度,从而提高企业内部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4.通过活动真诚答谢广大客户及相关领导;同时促进与南川区领导的工作衔接,为南川新公司未来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五、活动地点及交通工具明细:地点:重庆上邦戴斯酒店交通工具:内部人员公司自备车辆、来宾自备车辆、特别用车临时安排。
六、参加人员:1、客户100人左右2、公司领导和服务人员20人左右3、友情赞助、表演人员和现场工作人员4、人员到位时间:市内客户1月4日14:00签到,市外客户1月3日到公司会合。
七、组织领导及分工1、活动总负责人:董事长\\\/姚总2、合作单位负责人:3、服务组组长:八、活动流程及内容:(一)前期准备工作1、主持词()2、领导致词(董事长致词)(可加来宾领导讲话)3、请柬、礼物(100余份)、请柬词(见附1)、活动流程卡(见附2)。
4、企业宣传片制
跪求河南民间风俗主题班会流程设计和主持词
中华民族,五千年的传而如今,已无人重阳节,节等传统节日,同学们都地准备圣诞礼物。
我们,龙的传人,炎黄子孙,华夏儿女,是否该重新拾起那些“压箱底”的传统了呢
中华民族,五千年的传统,而如今,已无人问津重阳节,腊八节等传统节日,同学们都早早地准备圣诞礼物。
我们,龙的传人,炎黄子孙,华夏儿女,是否该重新拾起那些“压箱底”的传统了呢
(如果同学们有反应,说①,没反应,说②)①:好,为了帮助同学们早日达成目标,我们来召开今天的班会
主题是了解传统节日,弘扬传统文化。
:②没关系,相信在召开这次班会之后,班里一定会掀起一阵“回归传统”的热潮
主题是:了解传统节日,弘扬传统文化。
你自己从中挑一些觉得比较符合你们主题的,再组织一下语言,应该就可以了
一年中的12 个月中,每个月都有什么节日
1月1日元旦(New Year's Day) 2月2日世界湿地日(World Wetlands Day) 2月14日情人节(Valentine's Day) 3月3日全国爱耳日 3月5日青年志愿者服务日 3月8日国际妇女节(International Women' Day) 3月9日保护母亲河日 3月12日中国植树节(China Arbor Day) 3月14日白色情人节(White Day) 3月14日国际警察日(International Policemen' Day) 3月15日世界消费者权益日(World Consumer Right Day) 3月21日世界森林日(World Forest Day) 3月21日世界睡眠日(World Sleep Day) 3月22日世界水日(World Water Day) 3月23日世界气象日(World Meteorological Day) 3月24日世界防治结核病日(World Tuberculosis Day) 4月1日愚人节(April Fools' Day) 4月5日清明节(Tomb-sweeping Day) 4月7日世界卫生日(World Health Day) 4月22日世界地球日(World Earth Day) 4月26日世界知识产权日(World Intellectual Property Day) 5月1日国际劳动节(International Labour Day) 5月3日世界哮喘日(World Asthma Day) 5月4日中国青年节(Chinese Youth Day) 5月8日世界红十字日(World Red-Cross Day) 5月12日国际护士节(International Nurse Day) 5月15日国际家庭日(International Family Day) 5月17日世界电信日(World Telecommunications Day) 5月20日全国学生营养日 5月23日国际牛奶日(International Milk Day) 5月31日 世界无烟日(World No-Smoking Day) 6月1日 国际儿童节(International Children's Day) 6月5日世界环境日(International Environment Day) 6月6日全国爱眼日 6月17日世界防治荒漠化和干旱日(World Day to combat desertification) 6月23日国际奥林匹克日(International Olympic Day) 6月25日全国土地日 6月26日国际禁毒日(International Day Against Drug Abuse and Illicit Trafficking) 7月1日中国共产党诞生日(Anniversary of the Founding of the Chinese Communist Party) 7月1日国际建筑日(International Architecture Day) 7月7日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日 7月11日世界人口日(World Population Day) 8月1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节(Army Day) 8月12日国际青年节(International Youth Day) 9月8日国际扫盲日(International Anti-illiteracy Day) 9月10日中国教师节(Teacher's Day) 9月16日中国脑健康日 9月16日国际臭氧层保护日(International Day for the Preservation of the Ozone Layer) 9月20日全国爱牙日 9月21日世界停火日(World Cease-fire Day) 9月27日世界旅游日(World Tourism Day) 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庆节(National Day) 10月1日国际音乐日(International Music Day) 10月1日国际老年人日(International Day of Older Persons) 10月4日世界动物日(World Animal Day) 10月5日世界教师日(World Teachers' Day)(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确立) 10月8日全国高血压日 10月9日世界邮政日(World Post Day) 10月10日世界精神卫生日(World Mental Health Day) 10月14日世界标准日(World Standards Day) 10月15日国际盲人节(International Day of the Blind) 10月15日世界农村妇女日(World Rural Women's Day) 10月16日世界粮食日(World Food Day) 10月17日国际消除贫困日(International Day for the Eradication of Poverty) 10月24日联合国日(United Nations Day) 10月24日世界发展新闻日(World Development Information Day) 10月28日中国男性健康日 10月29日国际生物多样性日(International Biodiversity Day) 10月31日万圣节(Halloween) 11月8日中国记者节 11月9日消防宣传日 11月14日世界糖尿病日(World Diabetes Day) 11月17日国际大学生节 11月25日国际消除对妇女的暴力日(International Day For the elimination of Violence against Women) 12月1日世界爱滋病日(World AIDS Day) 12月3日世界残疾人日(World Disabled Day) 12月4日全国法制宣传日 12月9日世界足球日(World Football Day) 12月25日圣诞节(Christmas Day) 12月29日国际生物多样性日(International Biological Diversity Day) 1月最后一个星期日国际麻风节 3月最后一个完整周的星期一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日 春分月圆后的第一个星期日复活节(Easter Monday)(有可能是3月22-4月25日间的任一天) 5月第二个星期日母亲节(Mother's Day) 5月第三个星期日全国助残日 6月第三个星期日父亲节(Father's Day) 9月第三个星期二国际和平日(International Peace Day) 9月第三个星期六全国国防教育日 9月第四个星期日国际聋人节(International Day of the Deaf) 10月的第一个星期一世界住房日(World Habitat Day) 10月的第二个星斯一加拿大感恩节(Thanksgiving Day) 10月第二个星期三国际减轻自然灾害日(International Day for Natural Disaster Reduction) 10月第二个星期四世界爱眼日(World Sight Day) 11月最后一个星期四美国感恩节(Thanksgiving Day) 农历节日 农历正月初一春节(the Spring Festival) 农历正月十五元宵节(Lantern Festival) 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the Dragon-Boat Festival) 农历七月初七乞巧节(中国情人节)(Double-Seventh Day) 农历八月十五中秋节(the Mid-Autumn Festival) 农历九月初九重阳节(the Double Ninth Festival) 农历腊月初八腊八节(the laba Rice Porridge Festival)
八月十七曰是什么节日
辛亥革命以前,中直采用阴历(亦称夏历、农历、)。
民国以来虽然采用了阳历(亦历),但按千百年传统下来的风俗,人们仍然习惯按阴历过时令节年,随着时代变迁,有些节年风俗淡化了,消失了,有的则相传至今。
这些节年主要有:春节、上元、填仓、龙抬头、清明、端午、六月六 、七夕、中元节、中秋节、重阳节、寒衣节、历书、冬至。
春节按传统,我国每年阴历正月初元旦为年禧,通称春节。
这是全民性的盛大传统节日。
春节期间,按习俗,一般有祭神,求祥祈福;互相祝拜,走访亲友;游览先坛庙迹,进行娱乐,改善生活等活动。
具体内容有腊八、扫房、祭灶、年前的市肆、除夕、元旦、祭财神、开市、人日、顺星等。
腊八 腊八,即旧历十二月初八日,是汉族传统节日。
唐·张守节《史记正义》中说:十二月腊日也……猎禽兽以岁终祭先祖,因立此日也。
汉代以冬至后第三个戊日为腊日,南北朝时始改为十二月初八日为腊八节,古时的春节实际上从这一天就开始了。
民谣说:老太太别心烦,过了腊八就是年。
腊八粥,喝几天
哩哩啦啦二十三……在佛教徒中称腊八为成道节。
民间有熬粥供佛、馈送亲友邻居、自食,以及有来泡腊八蒜的风俗习惯。
古代把春节大扫除称为扫年,起源于古代人民驱除病疫的一种宗教仪式。
后来逐渐演变为年终的卫生大扫除了。
据宋·吴自牧《梦梁录》记载:十二月尽……不论大小家,俱洒扫门闾,去尘秽,净庭户……以祈新岁之安。
老北京的童谣说: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日…… 扫房以后,全家就要开始筹办年货,请香蜡纸码、供品,写对联、剪窗花、买挂钱、年画、鞭炮……准备过年了。
灶神,俗称灶王爷。
据《准南子》说,黄帝、炎帝作灶神,职司人间善恶。
清末明初以来,北京市面传有所谓善书,其中有灶王爷说:灶王留下一卷经,念与善男信女听。
我神姓张名自国,玉皇封我掌厨中。
来到人间查善恶,未从做事我先清。
民间盛传:灶王爷本姓张,一碗凉水三炷香。
认为灶王爷是玉帝派往人间监督善恶之神,每年腊月二十四日都要去朝奏玉帝,报告所住之户的善恶言行,所以当二十三晚上给他送行时,就用江米或麦芽做成的糖来粘住他的嘴,意为塞满口,使上天不得多言也(《中华全国风俗志》),或贴上一副对联,要求灶王爷上天言好事,以便下界保平安。
祭灶是旧历到来的信号,老北京人称过小年。
童谣传:糖瓜祭灶,新年祭灶,新年来到,丫头要花,小子要炮…… 年前的市肆 从头年的腊月十五日起街上便普遍进入春节的节日状态。
《京都风俗志》记载:市中卖年货者,棋布星罗。
如案几笔墨,人从作书,则卖春联者,五色新鲜,千张弦目,则卖画副则以及芦棚鳞次,摊架相依,则佛花供品,杯盆杵臼。
凡祭神日用之物,堆积满道,各处皆然。
点缀渲染节日气氛的行当五花八门,丰富多彩。
各画棚子售年画;对子摊写卖联对、横批、门心、抱柱、斗方、春条、佛对;买挂钱的,卖元宝的,卖供花的,卖绒花、绢花的,卖松木枝、芝麻秸的,卖灯笼的,卖关东糖的,卖杂拌儿的,卖花炮的,……一应俱全。
除夕 旧历腊月三十日为除夕,俗称大年三十,人们送旧迎新的主要活动都集中在这一天进行,春节达到高潮,最为隆重、热闹。
为了点缀点景,烘托纳福迎新的气氛,家家户户都要贴春联、门心、请条,用红纸写上天增岁月人增寿,春满乾坤福满门、又是一年芳草绿,依然十里杏花红、物华天宝,人杰地灵、抬头见喜、全院生辉、槽头兴旺、宜入新年,福在眼前,合家欢乐,人口平安、招财进宝、黄金万两等喜庆、吉利话。
还要贴门神,贴挂钱等。
)过去老北京90%的人家常年供有佛龛或神像,到年禧,要在佛龛神像前上供,供品有蜜供、套饼、面鲜、水果、百果、花糕、年糕年饭、素饺子或馒头等蒸食、素炒菜等。
家宅六神,如灶王、财神、土地等都要上供、烧香。
因灶王爷腊月二十三日焚化升天去了,这一天要请一张新的灶王爷像贴上,以便常年奉祀保平安。
年禧是还有祭祖的风俗习惯,以体现百善孝为先的传统美德。
除夕晚上举行家宴。
老北京小年禧饭菜吃喝,主食、菜肴都有传统的固定套子。
主食以水饺为主。
除夕晚饭家人要齐,所谓团圆饭。
菜饭尽可能丰富些,预示来年丰衣足食,席间要多说彼此祝愿的话,充满欢乐气氛,这顿饭可以慢慢吃,有的一直吃到深夜,接下来守岁。
按传统习惯,饭后至夜间接神、拜年之前不能就寝,要守岁至次日凌晨,表示年老的人在辞旧岁之际有珍惜光阴的意思,年轻的有为祝老辈正年益寿的意思。
凡是父母健在的人,都必须守岁。
接下来就是举行接神和团拜活动。
进入子时(夜十二点后)即可接神,由家中最老辈主持,按《宪书》上说明的元旦之日的喜神、财神、福神,以及阳贵、阴贵诸神的方位,主持人举香率众到院里向各方位依次叩首,表示接神,完成接神一套礼节程序后,全家进行团拜,首先给老祖宗磕头拜年,然后长辈们坐在堂上(或炕上)接受小子辈们的拜年,行头叩首礼,说些祝愿的吉祥话,长辈们照例要给未成龄的小辈们一些压岁钱。
元旦 正月初一日为元旦,亲友、同事中的官客(男人)互相拜年。
堂客(妇女)要等到正月初六才能外出拜年。
清代,官员们元旦互相拜年,是一种不成文的礼节,又是逢迎上司、联络同事的机会。
为减少往来途劳,兴行团拜。
清·艺兰生《侧帽馀谭》说:京师于岁首,例行团拜,以联年谊,以孰乡情,诚善举也,每岁由值年书红订客,饮食宴会,作竟日欢。
民国以后,机关、团体的团拜更为盛行。
民间的互相拜年范围很广,形式多样,如走亲戚,初一必须到岳父、母家拜年,其他近亲则不限前后;对同事、朋友礼节性的拜访,对人家欠情的作感谢性的拜访,对左邻右舍平时常有交往的作串门式的抱拳说恭喜发财等。
祭财神 财神是多阶层普遍信奉的神灵。
正月处二早晨,老北京住户和商号都要祭财神。
开市从初一到初五,街上的铺户都上起护窗板和一些绘有《水泊梁山》、《桃园三结义》、《精忠报国》等连环画的窗帘,表示过年休息。
过了破五(正月初五日),年禧就基本上过去了,一些店铺就举送神礼,放鞭炮,在热烈的祝愿气氛中打开护窗门,露出事先贴好的开市大吉,万事亨通的红对联,开始正式营业了。
人日旧历正月初七日称人日、人胜节,或曰七元。
这个古老的节日至少有两千年以上的历史。
道教认为,天地先生鸡、次狗、次猪、次羊、次马,始生人。
汉人东方朔的《占书》中说:岁正月一日占鸡,二日占狗,三日占猪,四日占羊,五日占牛,六日占马,七日占人,八日占谷。
认为正月初七如果天气晴朗,则谓吉祥,主一年出入顺利,人口平安,若阴晦则兆灾患。
清代,北京人正月初七日有测阴晴的活动,人日这一天要吃春饼(一种双层的荷叶饼)卷盒子菜(酱肘子、小肚等熟肉菜),并且剪饼于庚院,叫熏天。
但此俗流传范围越来越小,清末明初已不多见了。
顺星 顺星也叫祭星。
正月初八晚上,人们无论是否去庙里进香祀星君(即顺星),等天上星斗出齐后,各家都要举行一个顺星的祭祀仪式。
祭星时,要在案头、灶台、门坎、锅台等处各放一盏金灯(黄灯花)并点燃,叫散灯花儿,有避除不祥之意。
祭星结束后,全家聚在一起吃一顿元宵。
*上元 正月十五闹元宵,正月十五闹花灯,旧历正月十五日应是民间传统的上元节,也叫:元宵节、灯节。
早在两千多年以前的汉朝时就开始以正月十五应为元宵节。
《史记》乐书云:汉家常以正月上元祭祀太一甘泉,以昏时夜祀,致明而终。
到了唐朝,崇尚老.庄,奉道教为国教,为祝贺道教的上元赐福天官紫微大帝在正月十五的诞辰而举行祝节活动,元宵节又添上了道教色彩,成为佛、道两教特色的节日,活动有张灯、放焰火、吃元宵等固定形式。
张灯、观灯是元宵节日活动的一项主要内容。
正月十三日为上灯;十四日为试灯;十五日为正灯;十七日罢灯。
明代有所谓灯市,那时东城灯市口是灯与市合一的,清代将灯与市分开,但仍习惯叫灯市,实际上是灯会,属娱乐性质。
那时,元宵夜市肆很讲究张灯,各家铺户争奇斗胜挂出大小、高矮、方圆形式不一的花灯,有纱绢、玻璃、羊角的种种差别,上面有绘人物的如《列国》、《三国》、《水浒》、《西游》、《封神》、《聊斋》等;有绘花卉,兰、菊、梅、桂、萱、竹、牡丹、芍药的;有绘禽兽,胫鸾凤龙虎,以及马、牛、猫、犬、虫、蟹鱼虾的,颜色鲜艳多异,形态逼真,品种繁多。
从正月十三上灯开始,市面上就开始售多种不同形式的走马灯。
《燕京岁时记》载:走马灯者,剪纸为轮,以烛嘘之;则车驰马骤,团团不休,灯灭则顿止矣。
从这天起,小孩们成群结队提着灯笼四处游耍,无不欢天喜地。
上元之夜,万家空巷,纷纷上街观灯,肘足相挨都不觉,布衣尘污贵人貂。
(《都门竹枝词》)形容当时观灯之盛。
放焰火也是上元夜活动的一项主要内容。
清·谢文翘《都门新年词》中说:通宵爆竹一声声,烟火由来盛帝京,宝炬银花喧夜半,六街歌管乐升平。
上元节的灯市历来有猜谜的活动,俗称打灯虎。
这项活动很吸引人,猜灯谜可以使人增加知识,锻炼思维敏捷,活跃节日气氛。
清人赵骏烈的《燕京灯市竹枝词》中说:灯谜巧幻胜天工,不惜奇珍与酒红。
多数才人争夺彩,夸长竞短走胡同。
说明当时灯市打灯虎的引人入胜热烈气氛。
上元节应节的食品是元宵,这一天家家户户都要吃元宵。
《燕京岁时记》云:市卖食品,干鲜俱备,而以元宵为大宗。
亦所以点缀节景耳。
至今,北京人仍然保留着正月十五吃元宵的风俗习惯。
填仓 老北京俗传正月二十三日为小填仓,二十五日为大填仓。
清代,京师多大粮商米贩这时都要祭祀仓神,市民要买些米面、煤炭来充实自家的生活储备。
清·《帝京岁时纪胜》栽:当此新正节过,仓廪为虚,应复置而实之,故名其日曰填仓。
其实,真正的填仓活动是在农村。
郊区农民流传谚语说填仓,填仓,小米干饭杂面汤,平时农民生活很苦,填仓节时吃顿小米干饭杂面汤就算不错了。
正月二十五黎明,农村家家户户在院里或打谷场上用筛过的炊灰撒出一个个大小不等的圆圈,象征粮囤的意思。
龙抬头旧历二月初二龙抬头。
名人刘侗的《帝京景物略》中说:二月二日曰,龙抬头、煎元旦祭余饼,熏床炕,曰,熏虫儿;谓引龙,虫不出也。
俗话说龙不抬头天不下雨,龙是祥瑞之物,和风化雨的主宰。
春雨贵如油,人们祈望龙抬头兴云作雨,滋润万物。
同时,二月二正是惊蛰前后,百虫蠢动,疫病易生,人们祈望龙抬头出来镇住毒虫。
当年老北京人有二月二,照房梁,蝎子、蜈蚣没处藏的说法。
人们出于对龙抬头出来兴云化雨并威镇百虫的祈望,二月二这天就尽量用龙来称呼食物和各种活动。
如吃饼叫吃龙皮,吃小饺叫吃龙耳,吃面条叫吃龙须,吃米饭叫吃龙子。
儿童这天剃头叫剃龙头,妇女这天不做针线活计,说为避免伤了龙眼。
清明 清明是旧历的一个重要节气。
清明扫墓祭祖的风俗由来已久。
秦以前已经有扫墓的风俗,但不一定在清明之际,清明扫墓从唐朝开始盛行起来。
《清通礼》云:岁,寒食及霜降节,拜扫圹茔,届期素服诣墓,具酒馔及芟剪草木之器,周胝封树,剪除荆草,故称扫墓。
明《帝京景物略》载:三月清明日,男女扫墓,担提尊楹,轿马后挂楮锭,粲粲然满道也。
清明扫墓这个风俗习惯相传至今。
旧时,北京人清明扫墓祭扫仪式并不在清明当天,而是在临近清明的单日举行。
因家庭经济等条件不同,祭扫方式也多有区别。
去郊区扫墓,有的祭毕就地围坐聚餐引酒,有的放起风筝,有的用柳条编成罗圈状戴在头上,说清明不戴柳,来生变黄狗,既是扫墓又是春游,既寄对先人的哀思,又尽自己春之游兴。
端午旧历五月五日为端午节,老北京人习惯俗称为五月节。
端午节又称端阳节,端、初同义,五、午相通,按地支顺推算,五月为午月,故初五日作端午,又因午时为阳辰,端阳。
端阳节始于春秋战国时代,起源于江南,由来有多种说法,民间流传最广,最有影响的说法是纪念伟大爱国诗人楚大夫屈原。
宋代为表彰屈原的精忠,追封他为忠烈公,正式将五月五日端午节赋予纪念屈原的意义。
抗日战争时又定五月五日为诗人节。
端午节时,在南方讲究举行龙舟竞渡,在北京明清两代则讲究熙游避灾。
初五日上午,群入天坛避毒,天坛是祈年圣地、各胜,既仰仗天之神力避毒,又可游乐;过午,有的到鱼池或高粱桥、满井、草桥、积水潭等处饮醵熙游。
端午应节食品是粽子,一般是小枣粽子,蘸白糖吃。
时令鲜品是樱桃、桑椹。
糕点铺卖一种用模子刻出蛇、蜈蚣、蝎子、蜘蛛和蟾蜍图案的桃酥式的圆糕点,叫五毒饼。
人们以这些时鲜和应节糕点用来上供或互相送礼。
北京人俗谓善正月,恶五月。
因五月气候温热,易生病毒瘟疫,故用天师符和钟馗像来镇宅、驱避邪祟。
清人柴桑《燕京记》云:(端午)前数日,肆间用黄纸盖朱印,或绘天师、钟馗像,或五毒之形,人购而粘门上,以逐祟恶。
从五月初一起,各家还将菖蒲、艾草插在门的两旁,一曰蒲剑,一曰艾虎,也为辟邪驱瘟。
为辟邪,京城端午时,人们还纷纷买蒲鞋穿上过节。
端午节还有扔灾一说。
节前,手巧的妇女以五彩绫罗制成小虎、葫芦、樱桃、桑椹、瓜豆、葱、蒜形状,用彩线串起来,五月初一那天系于小儿的钗头或背上、胸前;小姑娘还用硬纸条叠成菱形粽子,缠上五彩丝线,戴在身上,通称葫芦、续命缕。
到了五月初五午时之后摘下来,连同贴在门楣上的剪纸葫芦揭下来,一起仍到门外,叫扔灾。
节日期间,人们还要饮黄酒,在小孩头上用雄黄画一王字,有的还用雄黄涂小孩的耳鼻孔,说是夏日能避蜈蚣等毒虫钻到耳鼻孔中去。
六月六 旧历六月初六本不为节,因时值盛暑物医霉烂损坏,因此,老北京上至皇室,下至黎民都有晾晒、洗浴活动的习惯。
六月六这一天如天气晴朗,皇宫晾辇舆、仪仗、典籍,庙宇举晾经会,老百姓晾衣物、洗澡、洗发。
民间相传,这一天晾衣衣不蛀,晒书书不蠹,家畜洗澡不生虱子,猫狗等家畜都要赶到河里洗个澡。
前清光绪十年(1884年)以前,銮仪卫驯象所,历年都在这天设仪仗,以鼓乐前导,将象群赶到宣武门外西牐水滨去洗澡,观者如潮,颇为壮观。
郊区农民在六月六前后大都注意观察庄稼长势,说六月六,看谷秀。
有的还把这一天称作虫王节,在田间、庭院焚者致祭,祈望防止虫灾,保丰收。
七夕 旧历七月初七的夜晚,俗称七夕。
相传是天上牛郎织女星一年一度过银河相会的时刻。
旧时,民间有乞巧的习俗,称乞巧节。
织女心灵手巧,曾在凡间把织布、绣花的技巧传授给妇女们,妇女们在七月七日晚上凡人相约,在庭院或花园里焚香拜银河、拜双星,默默祈祷自己的心愿,希望自己幸运,也心灵手巧起来,少女希望自己长的更美丽或嫁个如意郎君;少妇们则希望早生贵子或得到丈夫、公婆的宠爱。
早年,梨园(戏剧界)每值七夕,要演《鹊桥会》或昆曲《长生殿》,《天河配》等应景戏。
中元节 旧历七月十五日为中元节,与正月十五日的上元节和十月十五日的下元节同为古老传统节日。
中元节是道教节日。
道教认为,三元是三官的别称。
上元节又称上元天官节,是上元赐福天官紫微大帝诞辰;中元节又称中元地官节,是中元赦罪地官清虚大地诞辰;下元节又称下元水官节,是下员解厄水官洞阴大地诞辰。
道教《太上三官经》云:天官赐福,地官赦罪,水官解厄,一切众生皆是天、地、水官统摄。
中元节时,道教宫观如地安门火神庙、西便门外白云观为了祈祷风调雨顺、国泰民安照例举办祈福吉祥道场。
佛教徒在这一天要举行盛大的盂兰盆会,也叫盂兰盆斋、盂兰盆供。
盂兰盆会唐代即已盛行,晚清年间,北京有八百四十多座寺庙,有条件的,如广济寺、法源寺、拈花寺、广化寺、嘉兴寺、长椿寺等都举办规模不同的盂兰盆会和中元法会。
民国以来,北海公园、中山公园音乐堂等处历年此时都有追悼阵亡将士法会。
用番(喇嘛)、道(道士)、禅(和尚)三台经,供着一个海陆空军阵亡将士的牌位,进行公祭。
中元节期间,老北京还有举行制法船、放荷灯、莲花灯、祭祖、唱应景戏等活动。
中秋节 旧历八月十五日为中秋节,又称中秋节,团圆节,俗称八月节。
旧历八月十五日正值三秋之中,故名中秋。
《周礼》曰:中春昼,鼓击士鼓吹豳雅以迎暑;中秋夜迎寒亦如云。
据说中秋节在两汉时已具雏形,至唐代已兴登台观月、泛舟赏月、饮酒对月等活动。
北宋太宗年间正式定八月十五为中秋节。
节日里有祭月、拜月、赏月、吃月饼的风俗,明清以来的京师,此风一直沿袭不衰。
中秋多种果子成熟上市,有的老北京人直接称它是果子节。
中秋节有家家户户吃月饼的传统习惯。
节前,京城各大糕点铺都应时出售中秋月饼,以自来红和自来白为主,品种繁多。
中秋节吃月饼,作为节日礼品互增亲友的习俗相传至今。
重阳节 旧历九月初九日,俗称重九。
古人认为九是阳数,所以这天又叫重阳节。
远在三国时期,重阳的名称已经出现,魏晋以来,重阳节已成为中国人很重视的一个节日。
古时,重阳节活动很丰富,有登高、赏菊、饮菊花酒、插茱萸等。
明代皇宫自九月初一起吃花糕,九月九日重阳,皇帝亲自到万寿山登高。
民间百姓也争相效仿,每逢重阳,人们便带上酒具、茶具到香山或灵显宫,报国寺的高阁上饮宴坐乐。
清代,北城居民多到真觉寺五塔金刚宝座台上登高。
南城居民多到左安门内法藏寺弥陀塔去登高。
此外,游人较多的是阜成门外钓鱼台。
由于重阳节之后,天气渐冷,树木花草凋零在即,所以人们称此举为辞青。
登高,辞青时,照例都要野餐,主要是以松枝,松塔烧起火来,围坐一起吃烤肉,饮白酒、菊花酒助兴。
文人墨客有即兴吟诗作词者。
民国以后,这种风俗逐渐淡薄,至三、四十年代,只留下老人们的传说,民间并无实际活动。
重阳前后,民间仅留下了吃烤羊肉,涮羊肉和吃花糕的风俗。
寒衣节旧历十月初一日为寒衣节,亦称冥阴节,是一年中的三大鬼节之一。
老北京人照例要给亡故的祖先送寒衣。
清末明初,北京人大多沿袭旧俗,在十月初一以前就要到南纸点买寒衣纸。
它是一种彩色蜡花纸,粉红色的印上白色图案,白色的印上青莲色的图案,黄色的印上红色图案,也有素色的,总之,只是象征性的东西。
一般都裁成布匹形状的长条,也有剪成衣裤状的,也有不剪,直接装在包有纸钱、冥钞的包裹里焚火。
历书 旧时,十月初一日钦天监颁历。
《燕京岁时记》载:十月颁历以后,大小书肆出售宪书,衢巷之间也有负箱唱卖者。
皇历即宪书,亦称通书。
清末明初,市面上贩卖所谓大本新皇历,上面印着《大清光绪全序通书》、《中华民国全序通书》。
通书日历以外的部分谓之序,有的序多于正文。
甚至将《三字经》、《百家姓》、《千子文》、《朱子治家格言》统统附上。
民国以后,有当代伟人像,文明结婚仪式图等。
日历部分的表头上有火车表(仅站名顺序)和诸神、佛圣诞日期表。
日历以阴历为单位。
人们买来这本通书后,首先用朱笔在封面上写上:灯下无忌,夜观大吉。
这种通书一直发行到1949年。
冬至 冬至(阳历十二月二十一日或二十二日),为进九之始,古人认为到了冬至,白昼一天比一天长,阳气上升,是个吉日。
因此值得庆贺。
明、清两代皇帝均有祭天大典,谓之冬至郊天。
宫内有百观向皇帝呈递贺表的仪式,而且还要互相投刺祝贺,旧像元旦一样。
但民间并不以冬至为节,不过有些应时应景的活动。
冬至之日,京师个大道观有盛大法会。
道士唪经、上表,庆贺元始天尊诞辰。
道教认为,元始天尊象征混沌未分,道气未显得第一大世纪。
古民间有吃馄饨的习俗。
实际上,馄饨与混沌谐音。
古民间将吃馄饨引伸为,打破混沌,开辟天地。
冬至民间有贴绘九九消寒图的习俗。
消寒图是记载进九以后天气阴晴的,以卜来年丰欠。
----------1月1日 元旦New Year's Day ·2月12日 林肯诞辰 Lincoln's Birthday ·2月14日 圣瓦伦丁节---“情人节” · 2月18日 华盛顿诞辰 Washington's Birthday ·3月17日 圣帕特里克节 Saint Patrick's Day ·4月1日 愚人节 Fool's Day · 4月…日 复活节 Easter(一般指春分月圆后第一个星期日) · 5月…日 植树节(5月份的第二个星期五) · 5月…日 母亲节 Mother's Day(五月的第二个星期日) · 5月26日 阵亡将士纪念日 Memorial Day · 6月14日 美国国旗制定纪念日 · 6月…日 父亲节 Father's Day(六月的第三个星期日) · 7月4日 美国独立日 Independence Day ·9月1日 劳动节 labor Day · 10月12日 哥伦布日 Columbus Day · 1O月…日 退伍军人节(10月的第四个星期一) ·10月31日 万圣节 Halloween · 11月11日 第一次世界大战休战纪念日 · 11月27日 感恩节 Thanksgiving Day ·每年11月的最后一个星期四是感恩节。
12月25日 圣诞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