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庐陵文化的作文500字
吉安,古时又称庐陵。
庐陵历来重视教育兴盛,人多儒雅,序庠相望。
作者1397人,其中江西174人,居全国第二。
历代状元占全省近三分之一,“隔河两宰相”、“一门六进士”、“五里三状元”等至今仍传为佳话。
庐陵文化在中华民族文化的史册中,具有相当重要的历史地位,在一定历史时期,成为民族先进文化的代表,有时甚至左右文化潮流的前进方向。
、、解缙、、胡铨、杨邦义、李时勉、刘球等是庐陵先贤中的杰出代表。
文献之邦\\\/庐陵文化村落吉安从秦汉起称庐陵,至唐才称吉州,元以后改为吉安。
人们称庐陵文化,是因庐陵之名最早,时间也相对较长,从秦汉至唐达800年,而习惯又往往成自然。
何况、这些历史上重量级的人物在诗文中均以庐陵人自许。
所谓庐陵文化,主要是指读书人多,文教设施多,建功立德者多,发表著述多,达官闻人多。
也就是状元进士多,宰相尚书多,学者专家多,忠臣义士多,文章诗词多,书院学堂多,形成一个庞大的群体,不仅人气旺,而且文风盛,特别是忠烈多,并且延续千年不衰,尤以宋明两朝为最。
庐陵文化内涵可谓博大精深,其精神却是刚正义烈,是古代江西地区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也占有相当的地位和比重,并为宋元明清四朝文化的中坚。
在江西,它与饶州、抚州文化并驾齐驱;在中国,它与苏州、杭州文化相互媲美。
庐陵自古称为“文献之邦”,或“文章节义之邦”,确非虚言。
先有“地灵”,才有“人杰”。
庐陵文化和经济的繁荣,得力于“母亲河”赣江航道的开通。
在古代,河流是交通运输的主要载体。
自从开通了大庾岭交通线后,赣江成为北方通往岭南惟一的一条航路,不仅是“官道”,也是民运的要道。
许许多多的儒士雅客,也在这条河上航行,写下脍炙人口的诗文。
到了明初,吉安府督朱政对城池进行了大规模的整修和扩建,不管是学宫书院,还是游览纪念场所,都以庐陵先贤的事迹来教育感化后人,学宫书馆里的乡贤祠、名宦祠、进士堂、科第题名碑之类就是起这样的作用。
如庐陵历史上著名的“五忠一节”、胡铨、杨邦又、周必大、和等庐陵知名人士,便是供奉纪念的对象。
对庐陵籍的杰出人物都会建祠堂纪念。
如“六一”(欧阳修)祠、胡忠简(胡铨)祠、周益国公(周必大)祠、文山(文天祥)祠等。
除此以外,还对历代到庐陵任职者中爱民的州官、县官,也立祠以表纪念。
如、江万里、王阳明等都建有祠堂祭祀。
这些文化设施,增加了吉州城崇尚气节和儒雅之风的文化氛围,使庐陵历代状元有16名,占全省的近三分之一。
历代进士3000多人。
“隔河两宰相”、“一门六进士”、“百步两尚书”、“五里三状元”、“十里九布政”、“九子十知州”、“父子探花状元”、“叔侄榜眼探花”的描述,至今传为佳话。
庐陵文化村落在江西众多古村落群中,更具典型意义的要数“庐陵古村群”。
现保存较好的文化古村有湴塘村、唐贤坊村、塘边村、卢家洲村、大江村、燕坊村、渼陂古村、钓源村等,每个村落都庐陵文化的一个小缩影,都出过大才子大学士。
其中大江村是南宋欧阳氏聚居地,一直文风鼎盛,300多年间,有21人名列进士榜,创造了“父子进士、朝天八龙、鸣阳三凤、兄弟尚书、三世宪台”的人文盛况……链接:渼陂古村渼陂古村位于江西省吉安市东南部富水河畔,始建于南宋初年,距今800 余年,村民都姓梁。
宋元时期,梁氏按古代宗法制度修建祠堂、制定族规,形成了一套尊祖敬宗,强化族权的宗法制度。
到了明朝中期,为适应时局的发展,村民开始从事商贸活动,到清朝时期,他们在附近一带已经形成了雄厚的经济实力,具有相当大的影响。
渼陂村的祠堂最宏伟的当然是梁氏宗祠————永慕堂。
这幢建筑最早建于宋代,后来经过多次重建,至今依然显得古朴雅致,雄伟壮丽。
祠堂飞檐高挑,是二层三进的砖木结构,高大的斗拱依然有着当年的气势。
祠堂里,每根柱子上都写着蕴意深远的对联,深浓的文化蕴味从中流露出来。
渼陂村明清时期的古建筑保存完好的有367栋,还有红四军的军部,‘二.七’会议会址,旧居和曾山的旧居。
有一条古街。
这个村子也是人杰地灵,先后出了三位共和国的将军:梁兴初、梁必业和梁仁芥。
1930年元月初,、朱德率领红四军由闽西挥师赣西,一路上连克乐安、宁都、于都、永丰等地,势如破竹,使当时的苏区出现了“赣水那边红一角”的大好革命形势。
2月6日,各路精英齐聚渼陂古村村中心的一栋民房内,村道及门口均派驻哨兵把守。
红四军前委代表、熊寿祺、宋裕和;赣西特委刘士奇、曾山、刘和谦、许伯年、胡品;六军军委代表黄公略、王如痴、刘士奇(兼六军政委)、姚起华;苏维埃党团代表李文林、省委巡视员江汉波等50多人出席会议。
渼陂古村联席会议还组织了主席团,、刘士奇、曾山被推举为主席团成员,由他们组织和领导了这次为期三天的会议。
代表红四军前委根据“中央、通告”60号精神及党委在闽西的经验作了的报告,报告重申了“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伟大真理,指出中国革命的高潮就要到来,并提出了“一年争取江西首先胜利”的战略目标。
会议由2月6日一直开到2月9日。
会议结束后,曾山在永慕堂组织了一场文艺演出。
因这次会议正值纪念“二·七”大罢工27周年之际召开,故史称“二·七”会议。
得力于的指导,“二·七”会议统一了赣西南党内思想,解决了党内争执,统一了思想和行动而且建立了统一的服务机构。
对整个江西的运动起了关键性转折作用,为粉碎敌人的大规模“围剿”创造了重要条件。
会议结束后,赣西南各路党组织和苏维埃政府坚决贯彻“二·七”会议土地政策,土地很快按人口平均分配,整个赣西南苏区出现了“收拾金瓯一片,分田分地真忙”的动人景象,广大群众支持和拥护共产党的领导和的热情空前高涨。
从此井冈山凌斗争历史结束,湘赣边界的革命斗争进入了永新为中心的革命根据地的新时期。
千年古村渼陂也因这次著名会议而永载史册,蜚声海内外。
据考证:一词,作于1930年2月9日,地点就是青原区文陂乡渼陂古村,词的的结尾写道:“命令昨颁,十万工农下吉安”其中“命令昨颁”就是指1930年2月8日“二·七”会议作出的攻打吉安的命令。
被誉为庐陵文化第一村的渼陂古村,虽历经岁月沧桑,但仍保留众多精美绝伦的门楣石刻、雕塑、雕屏等,蕴藏着丰富的文化底蕴。
由于渼陂有如此宏大的建筑群、浓郁的文化风情,吸引了众多导演的目光,《山重水复》、《闪闪的红星》、《井冈山》等电影的很多镜头都在该村录制。
因此,有人说渼陂村成了“电影村”。
庐陵书院\\\/白鹭洲书院自唐至清,全国书院有七八千所,江西近千所,而庐陵书院有200余所,而且不少书院办成了学校,至今仍然书声琅琅,白鹭洲中学就是其中之一,其前身就是当年著名的白鹭洲书院。
民间聚徒讲学的书院始于唐代。
唐代庐陵兴建的书院有4所,即皇寮、登东、匡山、光禄书院。
唐开元年间,吉州通判刘庆霖在其治所创建了篁寮书院,开吉州书院讲学之先河。
山间学士,纷纷仿效,于是,山乡闾巷大办书院,名流学者讲学其中。
自宋至清,庐陵大兴理学,布衣野老也来参会。
一时序庠相望,弦诵相闻,山间茅屋也闻琅琅书声,人谓“茅屋底下出公卿”。
宋代,庐陵建书院40所左右,其中白鹭洲、新兴、盘窝、云岗、云龙和清节书院比较著名,主要传习理学,大都为程朱理学传人所主持。
其中影响最大的是江万里创办的白鹭洲书院。
据欧阳守道《白鹭洲书院山长厅》记载:“书院初建之岁,其时山长未有人,江万里亲为诸生讲课,载色载笑,从容水竹间。
”白鹭洲书院的创始人江万里,江西都昌县人,官至宰相。
元兵南下进占江西,他在鄱阳家居,坚贞不屈,投水自尽,是历史上有名的忠贞节烈之士。
书院的第一任山长(即校长)欧阳守道,是江西宋代知名的学者。
在“庐陵硕儒”欧阳守道的管理下,白鹭洲书院很快成为江西一流,全国有名的“高等学府”。
文天祥、刘辰翁、邓光荐皆出其门。
在一篇祭文中,文天祥高度评价了欧阳守道对教育的贡献,“先生之心,其真如赤子,先生之德,其慈如父母”,“天子以为贤,缙绅以为善类,海内以为名儒,而学者以为师”。
从隋至清,科举考中进士的多少,往往成为衡量一个地方文风是否昌盛,文化是否发达,人才是否众多,声望是否显扬的重要标志。
庐陵地区考取的进士近3000名,而文化发达的苏州只1771人,一个州府而言,是全国最多的。
明代有两届科考,前三名都是吉安府人,“双连冠”在全国绝无仅有,考取状元16名,名列全国前茅。
隋唐以后,官员多从举人、进士中任命,正宰相江西共28人,其中吉安就有8人,还有副宰相9人和众多的尚书、巡抚。
宝祐四年(1256年),金榜601名进士,其中吉州占44名,且大多数为白鹭洲书院学生,几乎占全国录取人数的群体十分之一,为全国之最。
21岁的书院学生文天祥独占鳌头,宋理宗亲书“白鹭洲书院”匾额以示褒奖,书院名闻遐迩,成为与白鹿洞、鹅湖齐名的江西三大书院之一。
知庐陵爱家乡演讲稿
各位老师、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为大家演讲的题目是《庐陵,我可爱的家乡》。
在江西中西部,赣江中游,有一方方正正的板块,她以丘陵山地为主、平原水面为次,号称“七山半水两分田,半分道路和庄园”。
她就是我的家乡-----吉安,古称庐陵,元初改名吉安,“国泰民安”之意。
一直以来,我对家乡不甚了解,最近吉安市教育局为了推进素质教育,弘扬庐陵文化,编写了《庐陵文化》地方教材。
书一发下来,我如饥似渴地畅游于庐陵文化中,感受庐陵文化的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光彩夺目。
庐陵是一块美丽富饶的吉祥之地。
沉浸在《庐陵文化》读本中,我饱览着中国革命摇篮井冈山上黄洋界的云雾,省内第一高峰,巍峨的武功山上的奇景,佛教圣地青原山中雄伟的大殿,素有江西小海南之称的汤湖那如诗如画的风光;领略着安福孔庙、吉州窑、青原区渼陂和钓源、一峰塔等古代建筑艺术;观赏着文山步行街、社上水库、井冈山华能发电厂、井冈山大学的新姿新貌;品尝着安福火腿的美味、新干红桔的甜蜜、遂川狗牯脑茶的清香、横江葡萄直透心脾的甘甜……
急求一篇关于庐陵文化知识方面的演讲稿。
谢谢
位于江西省中心城区北端,是一个展示吉安、反映庐陵、为市民提供休闲娱乐的大型公园,总面积约4000余亩。
公园从2000年开始策划,2009年8月正式动工建设,并于2011年9月15日建成开园,同年被评为“江西省十大新旅游景区”。
2012年获批为。
江西三色文化作文300
江西三色文化 红色,是赣鄱文化的近现代特质。
江西是一片红土地,不仅孕育了千万赣鄱人民,也孕育了独具历史底蕴的赣鄱红色文化。
上世纪初,中国人民在在追求当家作主的历史进程中,赣鄱大地为中国红色革命点燃了星星之火,而燎原燃烧的不仅仅有中国革命的伟大征程,还有不屈不挠、前仆后继的革命精神。
百年历史之中,中国共产党正是启程于江西,领导了中国人民取得了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伟大胜利,铺就了中国特色的革命之路、建设之路、改革开放之路。
如今,红色文化已经成为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在革命斗争和社会实践中形成的极具中国特色的先进文化,其在塑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心聚力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读懂红色文化,才能感知“江西精神”和“江西力量”,才能感知和表现红色赣鄱文化的近现代特质之美。
绿色,是赣鄱文化的当代气质。
江西山、水自然资源丰富、环境优美:境内的庐山、三清山、井冈山、龙虎山世界知名,武功山、明月山、大觉山等各具特色;境内的鄱阳湖是中国最大的淡水湖,也是国际重要湿地、世界候鸟越冬的天堂;高达64%的森林覆盖率让青山绿水的江西“风光独好”。
十八大以来,中国已经把生态文明建设提到了全新的高度,而江西省也明确了“发展升级、小康提速、绿色崛起、实干兴赣”的施政纲领。
在全新 的发展战略指引之下,江西已经全面开启建成中部地区绿色崛起先行区、大湖流域生态保护与科学开发典范区、生态文明体制机制创新区的发展步伐,并走出了一条具有江西特色的生态文明建设之路。
只有读懂江西的绿色文化,才能感知江西绿色崛起的文明密码,才能感受赣鄱文化的当代气质。
古色,是赣鄱文化的古韵内涵。
江西素有“吴头楚尾,粤户闽庭”之称,悠久的江西历史,名人辈出,赣鄱古文化更是璀璨如花。
傩文化、陶瓷文化、茶文化、书院文化、民居文化、戏剧文化、民俗文化以及区域色彩浓厚的豫章文化、客家文化、庐陵文化、临川文化等等,不仅构成了具有独特魅力的赣鄱古文化,也使之成为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
佛教文化、道教圣地的辉煌成就更是让禅宗文化的“五家七宗”的“三家五宗”源于江西,成为古今中外不可多得的宗教文化胜地。
对于我们,只有将艺术创作融于江西地方特点、历史传统的大视野下,才能感知江西古色文化的博大精深,才能感受江西古色文化的魅力无穷
谁有反映中华儿女报效祖国为国争光的资料
最佳答案“祖国在我心中” 演讲稿 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我的祖国是我第二位伟大的母亲。
她一步步走来,饱经沧桑,印证了一段段历史,那一个个爱国将士为国捐躯,时刻激励着我们奋勇向前;她拥有着灿烂的文化,仓颉创造的那一个个方块字中蕴藏着多少奥妙,那优美的音韵是世间最美妙的艺术;她拥有着美丽的大好河山,巍峨峻拔的珠穆朗玛峰、如同南国少女的桂林、雄伟壮丽的泰山使她更加秀丽
祖国母亲有多少优秀的儿女---董存瑞、郑成功、邓嫁先、杨力伟这些伟大的名字都深深地刻在我们心中,他们的事迹,令人肃然起敬;他们的精神永远鼓舞着我们奋发向上。
如今,祖国母亲圆了百年的梦想,奥运健儿们创造的一个个辉煌,让祖国母亲更加骄傲和自豪
祖国的历史是坎坷不平的,在历史的长河中,她拥有的不只是灿烂和辉煌,也有一些不可磨灭的阴影。
南京大屠杀、火烧圆明园….这都是我们一辈子都不能忘记的耻辱,让我们铭记这些,以史为鉴。
今天,我们要翻开历史新的一页,走出阴影,迎接新的挑战。
当举国上下迎接着2008年北京奥运会时,我们燃烧,我们沸腾,这也是因为祖国在我们心中
当萨玛兰琪在申奥主席台上喊出“中国”的名字时,我仿佛听到了全国人民的心都在呐喊,都在沸腾,这是因为祖国在我们心中
中国,这位钢铁般的巨人终于在黑暗的压迫下重新站了起来
一座座高楼大厦拔地而起,路边的绿化带变成了花的海洋;水立方、鸟巢这些高科技场馆给她带上了一顶皇冠;墙上的小广告失踪了,取而代之的是一面面嫩绿色的树墙。
祖国母亲日新月异,默默无闻的人们也在为祖国的发展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同学们,祖国在我们心中,和谐家园在我们心中,我们就应该为之而付出努力。
让我们努力学习,用自己的双手创造辉煌,来报答祖国母亲
我坚信祖国的未来会更加灿烂辉煌
祖国在我心中演讲稿 同学们: 跨过历史长河,穿越祖国的光辉,让我们来到历史耻辱的一页。
鸦片,一种毒药能有多大的威力
威力小吗
不。
它能使一个国家灭亡
多少人为了它倾家荡产。
又有多少人为了销毁它不顾一切
可下场呢
林则徐接受了这沉重的任务,完成了虎门硝烟。
这使中国人们的志气大长,也大灭了帝国主义的威风。
可无耻小人把一些罪名压在林则徐的身上,软弱无能的清政府把林则徐调走了。
历史的耻辱,印在了中国的身上。
人们却翻过了耻辱的一页,谱写了光辉灿烂的一面,让东方雄师从噩梦中醒来。
万里长城,他的身影烙在了中国身上。
他是世界上最长的古代防御工事,他是中国人们的心血,是他们用汗水凝成的世界之最
清藏高原,年轻而高大的他,为我们增添了不少光荣的历史。
长江、黄河像两条金丝带为她作修饰;黄山、泰山像两个忠实的士兵,时刻保护着她。
跃过历史,来到时代的广场。
现在,我们可以毫不犹豫地说出:“我是中国人
”。
你是否每天早上在升旗仪式上认真地高唱国歌
你是否尊重五星红旗,在她高高升起的那一刻,你是否认真地对待了这一刻
你是否因为自己是中国人而感到自豪呢
这些问题你能凭着良心说出:“是
”吗
作为一个占世界人口四分之一的国家的公民,我感到无比骄傲,无比自豪。
让我们高声向国旗宣誓:“我爱祖国
”。
《祖国在我心中》演讲稿 同学们: 在我的心中,有一个和母亲一样重的名字,那就是我的祖国。
。
我的祖国有灿烂的传统文化;有壮丽的大好河山;有悠久的历史;有繁荣的经济……这一切的一切,都让我深深地爱着她
她是一位俊俏的小姑娘。
长江是她值得骄傲的腰带;黄河是她漂亮的围巾;巍峨峻拔的珠穆朗玛峰是为她撑起的一把巨伞;深深的雅鲁藏布大峡谷,是她最得意的一条发卡。
台湾和海南把她打扮得那么富饶、美丽;上海是她最美的一颗宝石,香港则是她头上的一朵紫荆花。
万里长城是她座下的一条巨龙,为她保驾护航。
这就是我的祖国,一个拥有960万平方公里的祖国,一个拥有锦绣山川的我的祖国。
她是一位饱经沧桑的老人。
在她的记忆里,有春秋战国时的纷争,也有秦始皇一统六国;有汉武帝抗击匈奴,也有张骞出使西域;有唐太宗的“贞观之治”,也有玄奘历尽磨难的西天取经;有成吉思汗统一蒙古,也有忽必烈统一中国,扩大国土面积;有康熙抗击沙俄,也有英国发动鸦片战争;有八国联军火烧圆明园,也有西方列强瓜分中国;有前无古人更是后无来者的长征,也有经过八年抗日和两年内乱的新中国成立。
这就是我的祖国,一个历史悠久的礼仪之邦,一个有荣有辱的我的祖国。
有一个日子一直在我的脑海中,永远不能忘怀,这个伟大的日子,宣告了中国载人航天技术的发达。
2005年10月20日,我国第二驾载人航天飞机——“神舟”六号发射成功。
宇航员聂海胜、费俊龙驾驶飞船在太空中行驶一周后,安全着陆,使中国成为了第三个成功发射载人飞船且回收成功的国家。
我们的祖国正在飞速发展中,我们也要为祖国贡献一份力量。
江西省吉安市庐陵文化的800字作文
立足“文化庐陵、山水吉安”推进城镇化建设 吉安在推进新型城镇化过程中,立足“文化庐陵、山水吉安”的发展定位,在加大生态建设的同时,十分重视文化的镌刻。
对旧城改造不搞简单的大拆大建,而是注重把历史的东西、有文化价值的遗迹保留下来,按照“修旧如旧”、“建新如旧”的原则,对白鹭洲书院进行修缮保护,启动了吉州窑遗址公园建设,大力度推进吉安最老的危房区、最破的棚户区、最多困难群众的集聚区、市民最有记忆的老街区——仓口棚户区改造工程,打造一条老字号品牌店集聚的庐陵特色古街区,努力留下城市发展的历史足迹。
在城镇规划建设中,注重历史风貌和特色文化的保存与再现,城市建筑注重传承“青砖黛瓦马头墙、飞檐翘角坡屋顶”的庐陵风格。
基于此,在庐陵文化生态园建设了体现地方文化特色的“一县一景”景观群,将螺子山上的文塔古迹修葺一新,并专门建设了庐陵民俗园,再现“庐陵人家”的风情韵味。
启动建设后河“金腰带”绿廊工程,在大手笔绿化的同时融入庐陵文化元素,打造“后河十景”为代表的有着深刻文化印记的城市精品。
庐陵文化元素融入美丽乡村建设 如何保护和延续庐陵农村的美好家园,吉安各级政府在推进美丽乡村建设中,创造性地总结出“八不”、“八多”的建设原则。
“八不”即不推山、不填塘、不砍树、不等靠要、不占用农田建房、不沿马路搞建设、村庄不搞宽马路、民居门前屋后不搞过度硬化。
“八多”,即多依山就势、多因地制宜、多搞庐陵风格的坡屋顶、多搞庭院绿地、多搞村庄绿化、多发展产业、多保留古迹、多发动群众。
积极开展对古村落的保护与开发。
不断加大投资力度,改善保护状况,“十一五”期间全市共投入古村落保护维修经费约9312万元,组织实施了165处的文物维修工程,其中约70%为古村落、古民居维修项目。
注重政府引导,将庐陵文化元素融入村镇总体规划、村庄建设规划中。
同时,在建立科学的保护机制的基础上,充分调动村民保护古村落、坚守自己家园的积极性。
比如,将“庐陵文化第一村”渼陂古村打造成为国家4A级景区,年接待游客65万人次,带动村民人均增收1000元以上。
目前,全市共有这样的国家历史文化名镇名村5个,省级历史文化名镇名村13个,特色历史文化名村12个。
让文化植根于广大人民群众中 一个城市没有精神就没有凝聚力,为了留住吉安城市文化的“根”与“魂”,吉安在广泛组织社会参与和各界充分酝酿的基础上,隆重推出了既传承庐陵优秀文化精髓、又体现新时代新吉安发展最强音的“吉安城市精神”——“崇文、正气、开放、图强”。
“崇文”代表吉安人精神的形象气质,是吉安深厚人文底蕴和悠久历史文化的体现与传承,又与当今倡导科教兴市、文化立市一脉相承;“正气”代表吉安人精神的品格内涵,历经庐陵正气和井冈山精神的浸润,体现了新一代吉安人一腔正气、胸怀天下、忧国忧民、正义正直、不屈不挠,经受挫折依旧勇往直前;“开放”代表吉安人精神的胆魄与胸襟,体现了处于全球化今天的吉安人应有的自信豁达的态度、雍容大气的气魄、天下一家的胸怀;“图强”代表吉安人精神的目标追求,寄托着对未来发展的热切期盼,展示了吉安昂然奋进的身姿,更凝结了吉安人顽强拼搏、永不言败的雄心壮志。
吉安城市精神出炉以后,进一步激发了吉安市民建设家乡的激情和主人翁精神。
吉安市采茶歌舞剧院演员及井冈山大学附属艺术学校师生共同打造了一台大型情景主题歌舞剧《记忆庐陵》,以舞台艺术的表现形式,运用本土音乐融合现代元素,配以情景舞蹈的表现手法,以强烈的艺术张力和浓郁的人文情怀,艺术地演绎和再现庐陵文章节义,传承庐陵风骨正气,唤起了人们内心深处的庐陵记忆。
山西名人故事
1,武则天(公元624年-公元705年),名武曌,并州文水(今山西文水县东)人。
十四岁入宫后为唐太宗的才人,唐太宗赐号“武媚”,唐高宗时初为昭仪,后为皇后,尊号为天后,唐高宗死后,一直以皇太后的身份临朝称制,武则天认为自己好像日、月一样崇高,凌挂于天空之上,所以改名为“曌”。
67岁时自立为皇帝,定洛阳为都,改称神都,建立武周王朝,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正统的女皇帝,也是即位年龄最大、寿命最长的皇帝之一。
2、卫青(
—公元前106年),字仲卿,河东平阳(今山西临汾市)人。
西汉时期名将,汉武帝第二任皇后卫子夫的弟弟,汉武帝在位时官至大司马大将军,封长平侯。
卫青的首次出征是奇袭龙城,揭开汉匈战争反败为胜的序幕,曾七战七捷,收复河朔、河套地区,击破单于,为北部疆域的开拓做出重大贡献。
卫青善于以战养战,用兵敢于深入 ,为将号令严明,对将士爱护有恩,对同僚大度有礼,位极人臣而不立私威。
3、霍去病(公元前140年—公元前117年),河东平阳(今山西临汾西南)人,西汉名将、军事家,是皇后卫子夫、名将卫青的外甥,官至大司马骠骑将军,封冠军侯。
善骑射,用兵灵活,注重方略,不拘古法,勇猛果断,善于长途奔袭、快速突袭和大迂回、大穿插作战。
在两次河西之战中大破匈奴,在漠北之战中,霍去病又一次击退匈奴至今天的蒙古境内,是汉朝进击匈奴最远的一次。
4、王昌龄 (公元698—公元 757),字少伯,河东晋阳(今山西太原)人,唐代著名边塞诗人,被后人誉为“七绝圣手”。
他早年贫苦,主要依靠农耕维持生活,三十岁左右进士及第。
最初担任秘书省校书郎,后来被贬到岭南。
开元末年返回长安,安史之乱时,被刺史闾丘晓所杀害。
其诗以七绝见长,尤以登第之前赴西北边塞所作边塞诗最著,有“诗家夫子王江宁”之誉。
王昌龄诗绪密而思清,与高适、王之涣齐名,时谓王江宁。
5、王维(701年-761年,一说699年—761年),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
唐朝著名诗人、画家,字摩诘,号摩诘居士。
出身河东王氏,开元十九年(731年),王维状元及第。
历官右拾遗、监察御史、河西节度使。
唐玄宗天宝年间,王维拜吏部郎中、给事中。
安禄山攻陷长安时,王维被迫受伪职。
长安收复后,被责授太子中允。
唐肃宗乾元年间任尚书右丞,故世称“王右丞”。
王维参禅悟理,学庄信道,精通诗、书、画、音乐等,以诗名盛于开元、天宝间,尤长五言,多咏山水田园,与孟浩然合称“王孟”,有“诗佛”之称。
书画特臻其妙,后人推其为南宗山水画之祖。
6、狄仁杰(公元630年-公元700年),字怀英,并州太原(今山西太原)人,唐代武周时期政治家。
狄仁杰早年以明经及第,历任汴州判佐、豫州刺史、复州刺史、洛州司马等职,以不畏权贵著称。
天授二年九月,狄仁杰升任宰相,担任地官侍郎、同平章事,但在相位仅四个月便被来俊臣诬陷谋反,夺职下狱,平反后贬为彭泽县令。
他在契丹之乱时被起复,并于神功元年再次拜相,担任鸾台侍郎、同平章事,进拜纳言。
后犯颜直谏,力劝武则天复立庐陵王李显为太子,使得唐朝社稷得以延续。
久视元年,狄仁杰进拜内史,于同年九月病逝,追赠文昌右相,谥号文惠。
唐朝复辟后,追赠司空、梁国公。
7、关羽(
-公元220年),本字长生,后改字云长,河东郡解县(今山西运城)人,东汉末年名将,早期跟随刘备辗转各地,曾被曹操生擒,于白马坡斩杀袁绍大将颜良。
赤壁之战后,刘备助东吴周瑜攻打南郡曹仁,别遣关羽绝北道,阻挡曹操援军,曹仁退走后,关羽被刘备任命为襄阳太守。
刘备入益州,关羽留守荆州。
建安二十四年,关羽围襄樊,曹操派于禁前来增援,关羽擒获于禁,斩杀庞德,威震华夏,曹操曾想迁都以避其锐。
后曹操派徐晃前来增援,东吴吕蒙又偷袭荆州,关羽腹背受敌,兵败被杀。
8、荀子(约公元前313年-公元前238年),名况,字卿,战国末期赵国(今山西)人。
著名思想家、文学家、政治家,时人尊称“荀卿”。
西汉时因避汉宣帝刘询讳,因“荀”与“孙”二字古音相通,故又称孙卿。
曾经三次出任齐国稷下学宫的祭酒,后为楚兰陵令。
荀子对儒家思想有所发展,在人性问题上,提倡性恶论,主张人性有恶,否认天赋的道德观念,强调后天环境和教育对人的影响。
其学说常被后人拿来跟孟子的‘性善论’比较,荀子对重新整理儒家典籍也有相当显著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