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味书香为题目的演讲稿一等奖
品香,与书为伴老、同学们:上午好
今天话的题目是《品味 与书为伴》 同学们,如果我问你“书是什么味道
” 你会怎样回答呢
你可能会想:书怎么会有味道,如果有味道,也是苦的,因为学海无涯苦作舟。
可世界上有一个民族的孩子相信,书是甜的。
在每一个犹太人家里,当小孩稍微懂事时,母亲就会翻开《圣经》,滴上一点蜂蜜,然后让孩子去吻《圣经》上的蜂蜜。
于是孩子便知道:书是甜的。
因为犹太人从小喜欢读书,才涌现出弗洛尹德、爱因斯坦、居里夫人等杰出人物,而犹太民族也被全世界公认为智商最高的民族。
我们知道, 4月23日是一个特别的日子,是 “世界读书日”。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海伦凯勒曾说:“一本书像一艘船,带领我们从狭隘的地方,驶向生活无限广阔的海洋。
”为了响应“世界读书日”的号召,让同学们了解读书的重要性,读到更多更好的书,现向全校同学发起以下倡议: 一、爱读书、勤读书
把读书作为自己的追求目标,丰富学识,陶冶情操,促进自己的全面发展。
从爱书开始,培养读书的兴趣,养成爱护书、爱读书的好习惯。
每天抽出一点时间,用书本充实头脑,以书籍洗涤灵魂,让书香溢满校园。
二、读好书、善读书
我们要有选择地读书,和好书为友,与知识同行。
在读好书中体味人生,感悟生命;在读好书中陶冶情操,健全人格;在读好书中提高品位,拓宽视野;在读好书中明理强智,成长成才。
古人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我们倡议传阅经典,分享智慧,广泛开展读书交流活动,以文会友,互帮互学,共同进步。
每天记录些许心情笔记,每周背诵几篇经典诗词,每月读几本经典名著,将读书与思考相结合、与写作相结合、与实际生活相结合。
三、享受阅读,终身为伴。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读书是一种享受,也是一种快乐。
让我们在读书中吸纳先进的思想和科学知识;在读书中弘扬优秀的文化精神;在读书中实践与创新;在浓浓的书香中丰富知识;让读书为我们进步与成功奠定基础,为开拓与拼搏注入活力。
老师们、同学们,书香润泽校园,阅读丰富人生。
值此春意盎然之际,让我们携手阅读,与书为伴,用书籍点亮人生,让书香溢满校园
书香润泽心灵,阅读丰富人生 的作文600字
书可以陶操;书可以使人变得聪书是人类人类进步的阶梯;书可以提作水平,开阔我视野。
一本好书,蕴含着丰富的知识和美好的情感。
阅读一本好书,就是跨越时间和空间。
莎士比亚说:“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
”像我这样对阅读如饥似渴的少年,它的功用更是不言而喻。
阅读使我得到了报偿。
从小学三年级开始,我的作文便常常得到老师的好评。
阅读也大大扩展了我的想象力。
我又很多知心的朋友,其中,书也是一位令我敬佩的朋友。
每当旭日初升,我总会捧着它,爱不释手;每当夜幕降临,我又捧着它,入神地看着,看着……没有丝毫的分心,没有丝毫的厌倦,整个人完全被那书中的精彩内容所吸引,完全的入了神。
周围的一切都似乎已经完全消失,已不存在。
书,将我带入了神奇的大自然,让我尽情的享受这那宁静柔美的绿色世界,在这儿,草是绿的,绿的那样美丽;花是红的,红的那样可爱。
书,将我带入了那美丽的深海之中,让我和那美丽多姿的鱼儿,千奇百状的贝,和那水母,海星等一些叫不出名字的海生物一起做那有趣的环海旅行。
波光粼粼的水面,在阳光的照射下,闪闪发光,折射出五彩的颜色。
书,将我带入了奇妙的科学世界,我觉得自己乘坐这高科技潜艇在海中荡漾,乘坐着宇宙飞船在浩瀚的宇宙中遨游。
书,将我引入了一个充满知识,充满情趣的神世界,让我领略了大自然的奇妙,海洋的美妙;让我了解到了科学技术的高超,浩瀚的宇宙的奥妙……书就像一股强劲的动力,激励着我不断地去开掘,不断地探索…… 书,的确可以带给我们很多很多……
以“书香伴我成长”为主题写一篇作文。
书香伴我成长 悠悠地, 飘出醉人的馨香, 萦绕在我的心底, 挥之不去, 那是书香, 一缕一缕, 编织着成长的脚步…… ——题记 难忘,与书香相伴的每一秒每一分,有过会心的微笑,有过感伤的泪水。
就让我聆听书籍带来的快乐,嗅出那一缕缕沁人心脾的清香。
相识 大概是三四岁的时候吧,妈妈给我买来了《鞠萍姐姐系列故事》。
于是,在妈妈生动的讲故事中,我第一次与书相识了,从此以后,我会时常用手捧着一本漫画,虽然不认识上面的字,但也很认真的看图画。
后来,我上了学,认识了一些字,终于能自己看书了,妈妈又给我买来《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一千零一夜》、《伊索寓言》等书籍。
我终于能自己一人在书海里遨游了
我兴奋的抱起书,用稚嫩的手抚摸着页面,还能嗅到一股淡淡的墨香。
我一字一顿的读着书,完全沉浸在生动的故事情节里,我看到了灰姑娘善良,丑小鸭的执著,小克劳斯的聪明…… 书香,给我一个多彩的童年。
相知 四年级的时候,我渐渐的接触了名著,品味更多的精神食粮。
读《红楼梦》我体会到了黛玉“红绡香断”凄惨,读《水浒传》我感受到了梁山一百单八将的豪迈,读《西游记》我佩服孙悟空的忠诚,读《三国演义》我懂得了“合久必分,分久必合”。
从《鲁宾逊漂流记》我了解到了一个荒岛余生的奇迹;从《老人与海》我看到了一位富有不折不挠的精神的老人;从《莎士比亚喜剧集》中,我感受到了艺术的魅力…… 我也喜欢诗词歌赋。
我佩服《唐诗三百首》中李白“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的丰富想象力;《历代绝句精华鉴赏》中南唐后主李煜的“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让我愁绪满怀…… 书香,给了我一个韵味十足的青春。
携手 回首读书的日子,充实,多彩,快乐。
一路走来,书香一直跟随我左右,抚摸书中的脉络,品味文章的内涵,那行云流水的语句,雨花缤纷的意境让我着迷,倾刻间唤醒了我沉睡的心灵,像花瓣绽放在春阳中一般,我愿和书籍相伴,与书香相随,携手共同描绘美丽的画卷
一缕缕沁人心脾的清香,将会永远伴随我左右,让书香伴我成长
好书伴我成长作文500字 原创
好书伴我成长“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这都是大家知道的最常见的名言了。
书能带我们遨游知识的海洋;书能帮我们得到知识,书读多了,你就不会看着骆驼说马肿——少见多怪。
冰心说:“好读书,好读书,读好书。
” 对于每一本好书,我都将它们视为珍宝,看作挚友。
在每个寂静的夜,与书促膝长谈。
一回,我在家看书,忘了吃饭的时间;还有一次,我五点钟起来看书,为了不被父母发现,我蹑手蹑脚地跑进书房,津津有味地看起了书,那时还是寒东腊月,刺骨的寒风冷得我瑟瑟发抖,但为了看书,我豁出去了,顶着寒风继续看……日复一日,我就这样在一片书香中体味着作品的精髓,艰深的文字不再是理解的障碍,读书对于 我来说更多的是一种需要, 而不是一种负担。
书就好比是我的食物,没有书,我就像吸了毒似的,浑身不自在。
我看书常常废寝忘食,大人是,我却借书浇愁,闷闷不乐的时候,我就看书,因为只有书才能带给我快乐。
现在我对书情有独钟,看得如迷,大家都觉得我走火入魔了,但我觉得多读书并不是什么坏事,只有多读书,你才能了解大千世界,知识才能独占鳌头,学习才能名列前茅,如果你知识少了,就会少见多怪,别人知道的东西,你就不知道,成为一个“菜鸟“。
读书是积累,知识的大书不愧是人类的良师益友,是它为我们敞开了知识的大门,学无止境,只有多学习,多看书,才能才高八斗,知识渊博,让我们为中华之崛起读书吧
2、人生就像一本书,它记载着我童年快乐的时光,少年奋发的精神。
蓦然回首,书本已经伴我走进了小学毕业阶段。
儿时,翻开那五颜六色的童话书,就令人想起美人鱼的善良,坏皇后的恶毒,唐老鸭的幽默…… 小学,我踏进校门,就喜欢上了,书中尽情的体现了,的机智勇敢、唐僧的菩萨心肠、的悠闲懒惰、沙僧的忠厚老实,无一不表达的淋漓尽致。
慢慢的,我又喜欢上了和,中的、、张飞三大将领在战场上把生死置之度外的兄弟之情真的使人叹为观止。
中的一百零八位好汉聚在梁山上那种豪放的心情也一样感染者我。
后来,我又读了,正因为书中的语句优美绝伦,故事情节扑朔迷离,才让我如痴如醉地沉浸在故事中。
看来,曹雪芹这部著作不愧为“文学之最”,它不仅编写了深启后世的经典,也为我纺织了一个文学梦。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滴水石穿,非一日之功”。
正如杜甫所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孔子手不释卷,才有了“纬编三绝”的故事,中国才有了这位大名鼎鼎的教育家和思想家。
鲁迅正是用别人休息的时间加紧学习,才有了中华新文化运动的先锋。
从读书中,我明白了,要像读好书,靠的是顽强的毅力、执着的热情,希望好书伴我一生
3、一本书,就像一块绚丽夺目的宝石,发出耀眼的光芒;又像一位无声的老师,教导着我们该怎样去做我们该做的事……记得我小时候时,一点也不爱看书,只要一听到那些大文豪的名字,我就觉得头昏脑胀,连听都不想听。
以前,妈妈只要一给我买回书,我都是只看看书上的那些插图之类的,很少会认认真真、仔仔细细的把那本书看完。
直到后来有一次,我变了……那一次,当我做完作业时,觉得又没有什么玩的,闲的没事干,就顺手把雨果写的那本《悲惨世界》拿过来读了一会儿。
当我把这本书的其中一章读完了后,心中无比激动,似乎有一股很伤心又很怜悯的心情涌上心头。
这是我在那写书中从未读到过的。
它让我懂得了很多东西和知识;让我在不知不觉中似乎品味了世间的所有酸甜苦辣;让我变得比以往懂事多了……从此之后,我只要一做完作业都会停下来,坐在沙发上,静静地看一些名着之类的书。
古人曾经说过“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
这句话仔细去想想还是有道理的。
书就像是一个深渊,没有尽头“读到老,学到老”大家不会不明白吧。
朋友们,请听我最诚心的劝告:只有我们先去试着读读那些好书,那些宝石般闪耀的书才会进入我们的“储存库”里。
所以,大家都要坚持每天读一本书喔
书是引领大家来到知识海洋的帆船,我爱读书,相信这个时候的你也和我一样爱上这奇异般的书了吧
4、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这句话是高尔基的至理名言,它时该鞭策我做一个学富五车的人,书就像是空气,每一个人都离开不了它。
书就是历史的记忆,不管在哪一个时代,哪一时,哪一刻,就算历经过苍海桑田,但它还是在我们的脑海中,永远不会被抹灭。
书,是打开知识宝库的金钥匙。
每一本好书都像一位启蒙老师,指引着我前进的方向.书让我懂得了什么叫真情,什么叫坚强,什么样的友情,叫做海枯石烂。
是书让我在困难面前做一个永远不会失败的强者,书给了我一种强大的力量,让我勇敢直前,坚持不懈。
书是一个无边无际的大海,蕴含着无穷的宝藏,读好书,好书读,书读好,知识的海洋一望无垠,而我们学到的知识只是几颗不起眼的小沙子,但我相信,只要我们通过努力,小沙子也会被磨炼成珍珠。
丑小鸭也会变成天鹅的
书是神圣的,它充满了无限的乐趣,从幼儿园到现在,我接触过很多本书,也可以说我生活中的一部分是书给的,在书中,我伴着明威的脚步去陪伴老人钓鱼,在风雨中去搏击强敌,陪着高尔基去回忆他痛苦中又交织着甜蜜的童年.跟着冰心去追回那故去的往事,那盏在暗夜中的小橘灯......书让我的理想中不断成长进步.一本本好书伴我度过了十几个春夏秋冬,一本本好书伴随着我迎接灿烂的明天,啊!书---我的知己,我的生命!你伴我成长啊!
书香校园征文1000字求原创
学习力行,感受传统文化经典 弟子规总序开篇是这样教育我们的: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
泛爱众,而亲仁。
有余力,则学文。
它从人之根本出发,教育我们要从这几个方面对自身进行德行的塑造。
首孝悌,就是说做人首先要心中有爱,要孝敬父母。
一个人如果连对他有养育之恩的父母都不能尊敬的话,那么他就丧失了做人的根本,对长辈、对领导、对同事、对兄长、对朋友就更谈不上发自内心的尊重,他所做的事情也就很难得到认同。
次谨信,告诉我们做人要谨慎,要讲信用,也就是要诚信为本。
小到一个人、大到一个企业,如果不能诚实待人,那么他依靠什么立足社会呢
泛爱众,而亲仁。
有余力,则学文。
意思是和大众交往时要平等仁和,要时常亲近有仁德的人,向他们学习,以上这些事是学习的根本,非做不可。
如果做了还有余遐,还要学习一些其它方面的知识充实自己。
这是教育我们如何待人处事、如何学习,要经常学习别人的长处,来弥补自己的缺点,从各个方面来约束自己,提高自身的素质和修养。
学习了,就是要把圣人教诲贯彻到生活中,落实到一言一行中。
学习,我想不仅是一个提高的过程,更是一个思想升华的过程。
爱周围的人,爱这个世界。
只有这样,这个社会才会变成和谐的社会。
学了《弟子规》之后我明白了不少道理,面对它我有一种相见恨晚的感觉,其中的 “入则孝” 、“出则悌” 、“谨” 、“信” 、“泛爱众” 、“亲仁” 、“余力学文”组成了一个完整的道德系统,其核心是做人的“道” 和“德” ,就是通常说的“道德” 。
在学习《弟子规》的同时我也反复拜读了老师的这一宝书,越读越感到它的确是人生智慧处世宝典。
蔡老师的“道”是超越时空的大自然运行法则。
“德”是教导人类如何顺从大自然的法则,不违背做人的原则。
其精髓是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这五伦关系。
它教我们如何修身,按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次第,不修身就不可能齐家、治国、平天下。
中国是具有五千年灿烂文化的文明古国,知恩图报,尊老爱幼,待人诚恳……这些优良的传统从古至今都为人所熟知,翻开《弟子规》一读,就仿佛置身于文明当中,置身于做人的伦理大道当中。
百善孝为先。
行孝是为人子的本分,但我往往注重以大行而实孝,却不曾注重细小。
而《弟子规》恰恰就告诉我们行孝必须从细小入手,要做到孝心常在,而非一时之念想。
“恩欲报,怨欲忘,抱怨短,报恩长。
”这些足以让我心悦诚服,古人云:“受人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
” 《弟子规》让我们知道感恩。
感恩给我们生命的人、感恩给我们知识的人、感恩给我们衣食的人、感恩给我们住所的人、感恩曾经批评过我们的人。
将别人的爱永记于心,把别人的美德汲取。
完善自己,感动别人。
读了《弟子规》之后,我才发现,以前自己习以为常或自己认为对的言行,原来都这样或那样地存在着不足。
在古代《弟子规》是做人的准则,在当代仍然影响着更多的人,教育我们如何做人。
人生中重要的不是生命的表象,而是生命的本质。
人生百态,最重要的就是品行,欲做事,先做人。
文明健康的品行和高尚的道德情操才是真正的自我归宿,是照耀心灵永恒的阳光
我在细细品读《弟子规》的同时,也带走了我心灵上的尘埃。
我想起了谁曾经说过这样的话 若你: 播下思想的种子,便收获文字; 播下文字的种子,便收获行为; 播下行为的种子,便收获习惯; 播下习惯的种子,便收获人格; 播下人格的种子,便收获命运。
学习了《弟子规》,被它所蕴藏的深厚内涵而打动,由于自己的无知,错误地理解了很多圣贤的教诲,我甚至叛逆地将一些传统文化看成封建糟粕。
以前,我从来没有真正感到过“我们是骄傲的中华儿女”。
觉得那是一句空口号。
而此时我才明白中华民族绵延数千年的真正原因;中华民族让世界人民喜爱的真正原因:因为我们有很深厚的文化底蕴
有着优良的文化传统
造就了一代代贤良的中华儿女
我们是“礼仪之邦”。
讲究礼仪、广结朋友、谦虚仁慈......千年的文化造就了中华儿女那么多优秀的品德。
可是为什么有报道:在有用汉语写的“请勿大声喧哗”;在厕所中也要写上“请便后冲厕”;在美国的珍珠港,垃圾筒上赫然写着“请把垃圾丢在此”......我们中华民族的道德水平已经下降到了最低点
这也让我想起了“事件”,为什么一位头脑聪明,曾经在全国竞赛中获奖的大学生会对曾经讥笑他的室友下此毒手
其中有一位室友因为曾经主动帮助盛过一回饭而幸免遇难。
这引起了社会上对于青少年道德问题的广泛讨论与关注。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既然认识到在现代的家庭教育中缺少中华传统文化教育这一方面,就应该从我们现在的学校教育做起,弥补上。
以便让我们培养的学生在走上社会后,不会因为道德的欠缺而遭受挫折和失败。
《弟子规》是根据编写的。
其中的是做人的根本。
就像大树,只有根扎得牢,树才会长得茂盛。
做人,只有将最基本的道德建立起来,一个拥有谦虚恭敬仁慈博爱的心的人,才会在今后的生活、工作中立于不败之地。
就像画画,让没有绘画基础的孩子发挥想象创作是不会创作出一幅优秀的作品的。
不懂得做人的基本道理,凭着自己的意愿任意胡为,那他不会被别人接受,他的人生不会快乐。
我也没有接受过正规传统文化教育,在学习了弟子规后,我就觉得自己有责任和义务在正确理解古老地中华文化的基础上将这块文化瑰宝传承下去。
真心希望我们每位教育工作者能够认识到这一点,从我们班级教育的一点一滴做起,帮助每一位学生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
算起来,真正意义上接触传统文化已经有一年的时间了。
其实,这么算也不见得正确,因为生活在中国大地上的每一个人都随时受到传统文化的影响。
毕竟,文化是一个连续的传递过程。
就好比我的一位语文老师讲的“无论世家子弟还是,无论略识文字还是一字不识,他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无不显现儒家文化的教养”。
这句话,我是感受越来越深。
一种思想理念在中华大地上延续了几千年,这里的人民哪里还可能不会受到影响呢
虽然传统文化在近代屡遭浩劫,她还是在中国大地上有很强的生命力。
在我看来,《弟子规》包含了《孝经》《礼》等传统思想,特别是在行动方面做了规范。
所谓弟子规的规,也就是规范的意思。
本来这本书是作为儿童启蒙读物的,大约和《三字经》的效用差不多。
可是,我们现在的人,普遍缺乏这种教育,所以现在学习这本经典也是恰当的。
特别是当今,社会伦理失纲,人心不古,有志之士呼吁重新定位我们的教育,突出人本思想,突出人文关怀,创建和谐社会,和谐世界,学习经典也就显得尤其必要。
学习的过程就是一个认同的过程,而对自身产生影响则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
例如,我们学习《弟子规》,背诵下来应该是很容易的事情,但是真正对一个人产生有益的影响,那就需要时间了。
一个人处世必定有一些原则,在他们潜意识中受到这些原则的制约。
学习了《弟子规》,就是要把圣人教诲贯彻到生活中,落实到一言一行中。
学习《弟子规》,我想不仅是一个提高个人修养的过程,更是一个思想升华的过程。
对一个人的成长来说,是十分必要的。
爱周围的人,爱这个世界。
只有这样,这个社会才变成和谐的社会,这个世界才变成和谐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