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写篇600多字的发言稿,主题是牵手同学情,文明礼仪我先行
“礼仪”一词由来已久,“礼”的原意有敬意表尊敬、 崇敬”,多用于对他人的尊重,是在社会生活中形成的为大家希望共同遵守的礼节。
“仪”是“礼”的形式,它包括礼节、 仪式以及仪容、举止。
“礼”“仪”合起来就是表达崇敬。
我们在小学生中开展礼仪教育就是引导学生以审美的方式大胆地追求个人的美:恰如其分的仪表、落落大方的形体姿态,文明礼貌的言谈举止,在激发学生爱美兴趣的同时,使礼仪成为学生的行为习惯。
一学期的礼仪教学使我深刻地感受到,在学生良好的礼仪行为的形成过程中,知是基础,行是关键。
在学生理解礼仪常识之后教师要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及时帮助学生理解这一行为的具体做法,让学生既学礼仪,知礼仪,又用礼仪。
一、课内激趣,学礼仪。
情感教育是向学生进行教育的基础。
我们在开展文明礼仪教育的同时,必须遵循学生教育规律的特点,善于挖掘情感教育的资源,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
这学期按照学校礼仪方案的要求,结合本班的实际,我以丰富多彩的主题活动,礼仪知识竞赛,礼仪评比、颁奖等作为活动的形式,让学生在实践中进步,在进步中再实践。
上学期初,结合教师节,我班以“给我的老师一份真情”为主题展开了轰轰烈烈的尊师、敬师活动,活动中,同学们把自己画的图画;做的小饰物、礼品制作成敬师卡送给老师;有的还情真意切的给老师写信,用这些自己完成的“作品”表达真心真意,表达对老师的爱。
这次活动有效地密切了师生的感情。
另外在本学期的“礼仪活动专月”中,我以“家庭餐饮”为主题,走进学生的家庭,拍下真实的镜头,开展了与学生生活联系最密切的礼仪活动,活动中有知识问答、小品、相声、快板等多种有趣形式,让同学们在活泼、形象的表演中领悟深奥的道理,在欢声笑语中懂得怎样文明就餐。
课后,还设计了礼仪问卷调查:学生自评、同学互评、家长评价、老师简评。
活动过程中,家长一致反映,孩子的变化让他们吃惊:一个个都像小绅士、小淑女一样,吃饭时斯文、优雅
学期结束前我班召开礼仪落后生才教会,对落后生进行转化辅导工作,并评选出礼仪活动优秀小组和“礼仪小明星”。
二、家庭熏陶,知礼仪。
礼仪的教育工作需要家长很好的支持、配合。
在学生的主题活动、班会活动、礼仪知识竞赛、礼仪规范表演等活动中,我尽可能邀请部分家长参加,在本学期,我班召开了教师、家长、学生三结合的“礼仪教育你我他”座谈会,邀请了学生家长和孩子一起进行了一次有关礼仪教育的座谈会。
会上气氛活跃,其中一位学生家长向我们提到了一个很好的问题教育是双向的,老师、家长在要求学生做好的同时,希望学校的老师和作为家长的我们也要做好
”有些家长现身说法,谈谈孩子在家的表现,自己的教育措施;学生则谈谈家长、老师的教导,自己的体会……通过多方的交流活动,对比别人的做法,自己的做法,与会的人都有所收获,有所启发。
许多家长表示很乐意参加这样的活动,认为这是教育孩子的很好机会,同是也给自己上了在别的地方无法获得的教育知识课。
孩子们在家长和老师的寄语下,更加充满自信,为礼仪翻开了崭新的一页。
三、课外延导,用礼仪。
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说过:“在学生的思想和行为中间,有一条小小的鸿沟,需要用实践把这条沟填满。
”可见,学生良好的礼仪只有在不断的实践中才能逐渐形成。
这就需要教师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来实现礼仪教育的“后延”,给学生架设一条道德认识转化的桥梁。
在学校的礼仪认知和行为,只限于师辈和平辈;在家庭中的礼仪认知和行为只限于亲人、熟客;一旦面对陌生的、老的、小的,他该怎样做
因此,我们要强化学生社会情感的体验,从意识培养到行为实现,把学生从小范围带到大范围,从熟悉的环境到陌生的空间,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
对的、错的对学生来说都要有一份很好的认识。
为了养成学生礼仪行为,我带领学生走出校园,与“手拉手”学校共办一些活动,让学生与外校学生在活动中进行比较,看到自己的优缺点;定期让学生自发组织一支义务队,帮助社区进行环境卫生的清理,花草树木的调查……在组织学生外出的活动过程中,学生的行为举止得到充分的发挥,并及时受到老师、同学的指导。
例如上公交车时要给老人、不方便的人让座;帮助有困难的人;进入公园大门应守秩序,不争先恐后……这样,在实践中使礼仪教育做到课内外、家庭、社会互相结合,互相渗透,互相补充,互相促进,促使学生知行统一,拥有良好的礼仪风范。
实践证明,文明礼仪教育对提高学生的文明道德修养、人文素质修养,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所以,作为教育者,在孩子们五彩的童年里,为了孩子美好的明天,必定要:文明礼仪我先行;必定是:一分耕耘,一份收获;一树文明,一树“礼”花。
告别陋习 与文明牵手 演讲稿 速求
告别陋习与文明牵手——十分钟队会大家好
生活在校园中的我们既是校园文化的享受者,也是校园文化的缔造者。
这里的校园文化不仅是指我们学校举办的各项活动,它也包括我们的行为习惯,既然还包括行为习惯,所以我们就需要学会分辨好与坏,那么今天我们的十分钟队会的主题就是:“告别陋习与文明牵手”。
四五班十分钟队会现在开始前段时间,汤老师已经让我们填写了小手牵大手,大家找陋习卡片,相信大家已经仔细观察过周围的不文明现象,那么接下来,我想请各位同学踊跃发言,谈谈校园中的不文明现象:(3分钟)大家说的非常好,让我们来看下生活中常见的陋习吧
相信这些陋习在我们自己的身上或则身边人身上也有。
既然知道了缺点,我们就应该设法阻止和改正,真正做到与文明牵手,那么作为少先队员我们应该怎么做呢,应该做到哪些行为规范呢
请大家看屏幕:我们要做到以下几点:1、按时上课、不迟到早退、保证上课纪律2、在教室文明学习,杜绝大声喧哗,等不文明现象的发生。
3、注意公共卫生,不要随地吐痰,乱扔垃圾,随意践踏草坪。
最后一点我们要以校为家,爱护公共设施,不损坏公物当然仅仅是做到是没用的,我们还要养成好习惯,比如:你在公共汽车上,不小心踩了别人的脚,请先说声“对不起”;别人帮你做了事,要对别人道一声“谢谢”;在校内外,见到老师要热情打招呼问好;吃饭时,要把最舒适的座位让给长者,等等,这些都是讲文明礼貌的起码要求,有了这些习惯,才算具备了文明人的基本素质。
但这些习惯不是天生就有的,需要逐渐养成。
所以我们要养成良好的文明习惯。
马克思有这样一句名言:“良好的习惯是一辆舒适的四驾马车,坐上它,你就跑得更快。
”相信我们也如此,如果每个人都能告别陋习,与文明牵手,并养成良好的习惯,那么我们的班级、学校和社区将是另外一番新景象。
大家都知道世博会马上要在我们家门口举办了,因此我们每一个少先队员,都将是上海浦东的小主人,我们应当以主人翁态度,从自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日常生活做起、从平凡小事做起,身体力行,弘扬正气,带头破除不文明行为,并养成文明的好习惯,以实际行动迎接世博会的到来
谢谢大家
牵手你我 共创文明校园的发言稿
牵手文明 建设和谐校园尊敬的各位老师、评委、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牵手文明,建设和谐校园》。
有一种美,令人惊艳,令人回味,令人追求,这是一种可以吸引目光的美,它——光彩夺目。
有一种美,飘逸在浮云之上,深埋在古垒之下,这是一种可以吸引灵魂的美,它——深藏不露。
它,就是文明之美。
如果没有文明的真诚扶持,小小的人儿何以能顶天立地
如果没有文明的热心呵护,小小的家国何以能繁荣昌盛
没有“忧以他人,乐以他人”的胸襟,怎能有社会的和谐、进步与发展
文明涵盖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的各种关系。
这里我不想列举伟人的例子,因为这很容易使大家产生一种错觉:认为文明只是伟人、名人才具备,那么我们将无需为自己或多或少的不文明言行而愧疚。
所以先给大家举一个日常生活中的小例子,那就是学会问好。
问好也是一门艺术,比如,早晨你的同学正在打扫卫生,也许一句简单的早上好,会让他在一天中感到轻松、快乐。
赠人玫瑰,手有余香,何乐而不为呢
在我们的校园内、楼梯上总能见到与我们美丽的校园极不和谐的纸屑,有的同学认为:反正有值日的同学打扫,扔了又何妨;有的同学在教室里、走廊上追逐打闹,走路推推搡搡;还有部分同学相互之间讲脏话、粗话,甚至还有个别同学故意损坏学校的公共财物。
同学们,为了我们美丽的校园,请伸出你的双手,制止这些不文明的陋习吧
文明——其实很简单
它——就在我们身边
文明是一张纸的厚度,文明是一份心的期待,文明是饱含善良的问候,文明是充满温情的双手
一颦一笑总关情,一言一行显品行
在不经意间,我们传播热情、尊重、友谊和关爱,这——就是文明
带给别人一个微笑,别人给你快乐无限;送给别人一丝温暖,别人给你灿烂心情;带给别人一片真诚,别人送你深深思念;送给别人一丝谦让,别人给你敬重万千
同学们,我们播下一个行为,便会收获一个习惯;播下一个习惯,便会收获一个品格;播下一个品格,便会收获一种命运。
今天,我们养成良好习惯,明天,好的习惯就会成就我们。
让我们从现在做起,从自己做起,从点点滴滴的小事做起,养成良好的文明习惯,做文明学生。
管住我们的口,不随地吐痰;管住我们的手,不乱扔垃圾;管住我们的脚,不践踏花草。
我们坚信,在学校领导的关心支持下,在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开发区中学必将迎来一个阳光灿烂的明天,必将建设成一个文明和谐、蓬勃向上、全市一流的美丽校园
谢谢大家
讲普通话 做文明人演讲稿450字(请生动一些,我是一个五年级的学生) 好的、五分钟之内回答的有更高悬赏
记得有人说过:“人,一撇一捺,写起来容易做起来难。
我们要经常性地思考,我在做什么,我做得怎样,我要成为怎样的人。
”做怎样的人,每个人会有自己的答案,但在每一个答案的背后都有一个基点,那就是做人首先要做一个有教养的文明人。
人无德不立,国无德不兴。
由此可知,行为品德无论对个人还是对整个国家、整个民族都是何等的重要。
一个高素质、有教养的现代文明人,必须有良好的文明礼仪。
文明是什么
文明是路上相遇时的微笑,是同学有难时的热情帮助,是平时与人相处时的亲切,是见到师长时的问好,是不小心撞到对方时的一声“对不起”,是自觉将垃圾放入垃圾箱的举动,是看到有人随地吐痰时的主动制止等等。
文明是一种品质,是一种修养,是一种受人尊敬并被大家广泛推崇的行为。
有的同学认为,现代社会讲个人自由,懂不懂文明礼仪没关系,只要学习好、有真本事就行了。
的确,现代社会尊重个人的选择,自由度大了,然而,这并不意味着,现代社会对人的文明礼仪降低了要求。
恰恰相反,现代社会对人的文明礼仪要求更高了,因为文明礼仪是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
我们只要留心一下周围人物,注意一下大众传媒,就不难发现,凡是事业有成的人他们都十分注重文明礼仪。
事实上,越是懂文明礼仪的人,越能获得自由发展的广阔天地,因为他是受人们欢迎的人。
相反,如果缺乏教养,不懂文明礼仪,人们采取不欢迎的态度,又怎么能发展事业,立足社会
做文明之人,就要会用文明语,做文明事。
再简单地讲就是要懂礼貌,明事理。
中国素有“礼仪之邦”之称,礼貌待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生活在幸福时代的我们,如果不能继承和发扬这种优良传统,就不能真正做一个快乐的人。
“良言入耳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这句俗话大家要记住。
文明礼貌是最容易做到的事,同时也是生活里最重要的事,它比最高的智慧,比一切的学问都重要。
礼貌经常可以替代最珍贵的感情。
同学之间也离不开礼仪,它就像润滑油,使粗糙的摩擦消失,如果有矛盾,应该多进行自我反省,互相理解、宽容待人。
那么,怎样才能成为有教养的人呢
让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努力吧。
首先,注重个人的仪容仪表、仪态举止、谈吐、着装等。
从仪容仪表说,要求整洁干净:脸、脖颈、手都应洗得干干净净;头发按时理、经常洗;指甲经常剪;注意口腔卫生,不当众嚼口香糖;经常洗澡、换衣服,消除身体异味。
家校共牵手 创卫一起走的演讲稿怎么写
城市是我家,创卫靠大家”,创卫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越来越多的人正在加入创卫的队伍中来,正因为大家的行动,我们的校园才更加美丽,我们的城市才更有魅力
作为一名少先队员,理当成为这次创卫活动中的一份子,乘着创国卫的东风前行。
人人从我做起,“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养成讲文明,讲卫生,讲公德的习惯。
整洁的校园,宽阔的马路,清洁的街道,怡人的风光,崭新的祁阳,这一切都是“创卫”的结晶,它背后凝聚着每一个人的汗水和努力。
如果创建国家卫生城市是沙漠,我们的共同努力就是绿洲;如果创建国家卫生城市是一滴水,我们的共同努力就是一片海;如果创建国家卫生城市是一朵花,我们的共同努力就是一座花园。
演讲稿《做新时代的文明青年》
如果你是一滴水,你是否滋润了一寸土地
如果你是一线阳光,你是否照亮了一分黑暗
如果你是一颗粮食,你是否哺育了有用的生命
如果你是一颗最小的螺丝钉,你是否永远坚守着你生活的岗位…… 每一次想起雷锋,就想起这一段话。
有多少人在回首往事的时候, 为自己碌碌无为而悔恨,为曾经虚度年华而悲哀。
有多少人能像雷锋一样,永远的那么富有爱心,永远的那么真诚善良,永远像一颗小小的螺丝钉。
今日的世界由于经济的高速发展表现出更为开阔的空间,然而,我们曾经火热的心灵却开始变得冷漠,有些本不该变的东西也在变:亲情冷了,同居一楼,邻里相见不相识;友谊馊了,与人方便与己方便,成了互相利用的通行证。
曾经,我们几十年来所景仰、崇拜和学习的榜样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人认为是傻子。
然而,无论时空如何变化,那些决定人类向前发展的基本要素没有变,那些人类任何时候都在追求的美好事物没有变。
尽管在我们的身边,雷锋精神被越来越多的人们所淡忘,然而,在世界的更多地方,雷锋被不同肤色的人们所景仰,所学习。
雷锋精神以超越时空的力量成为人类最宝贵的精神财富。
一个美国商人如此说道:雷锋精神是人类应该有的,应把雷锋精神弘扬到全世界。
要学习雷锋 对待事业的态度,学习雷锋刻苦学习的钉子精神,学习雷锋关心人、爱护人、支持人、理解人的品质。
一个日本企业家这样感叹:“雷锋仅20多岁就做了那么多的好事,成为伟大的英雄,对人类是有贡献的。
学雷锋无国界之分,把雷锋精神引进我们公司,运用到生产实践中去,会改变员工的精神面貌,产生巨大的效果。
” 西方人和我们一样,给予雷锋最高的表彰:“雷锋精神与上帝共存。
” 四十多年了,雷锋的名字曾经是激励我们几代人成长的路标,四十多年了,古老而年轻的中国正在蓬勃的发展,然而,雷锋的名字却随着我们生活的美好而渐渐远离了我们。
有人置疑,有人嘲笑,有人批判,然而,无论我们经历多少变化和困惑,他的名字应该永远刻在我们的心头,他的精神应该是我们工作和生活中永远的指南。
因为,一个人要获得成功与幸福,不能缺少雷锋精神,一个公司要想成功,不能缺少雷锋式的好员工。
无论我们从事什么工作,都不能缺少雷锋精神。
再平凡的岗位都可以做出不平凡的贡献,只要你的人生观是正确的,你的工作就会有不尽的原动力。
取得成功最重要的不是我们的能力大小,而是一个人的道德品质。
任何时候,雷锋身上助人为乐、爱岗敬业、积极进取、勤俭节约的品质都是我们不断学习的要素。
雷锋精神是不受时空限定的,无论现代科技怎样发达,无论人们的生存方式怎样改变,雷锋对世界和他人真诚的爱心永远是人间渴求的那种温暖,像阳光一样成为人类永恒的需要。
在工作上,我们需要雷锋精神,我们应该像雷锋那样爱岗敬业、刻苦钻研、勤俭节约,把工作当成自己的职责,做一个有利于公司,有利于团队的人。
只有这样,公司才能得到发展,我们自己的能力才能得以更大的发挥。
在生活中,我们需要雷锋精神,只有我们自己发扬助人为乐的精神,与人为善,我们才能得到别人的帮助和尊敬,才能在互动的真诚中感到真正的快乐。
一个时刻只看到自己利益的人是很难体会到生活中的快乐的,真正的快乐只有一种,那就是为他人而付出,这样做你将获得生命最高的荣誉。
一个公司要发展,也不能缺少雷锋精神。
今天,一切的成功都必须通过合作来实现,如果我们没有为他人服务的思想,没有助人为乐的精神,只看到自己的利益,是难以获得成功的。
一个企业,如果所有的员工都只做自己分内的事情,不团结互助,这样的企业是没有竞争力的。
所有的企业都在努力寻找雷锋式的员工,因为这样的员工不仅会把自己分内的事情做的最好,还会额外做许多。
他们面对任何困难都不会寻找借口,而会自动自发、尽职尽责的完成任务。
通常,企业的领导会给这样的人委以重任。
如果你想在公司里获得成功,就必须成为这样的人。
同样,一个国家,一个政府,任何时候都不能缺少雷锋精神。
只有发扬雷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政府才能真正赢得民心。
几乎整个人类文明的发展都依赖于这种人的努力,他们时刻想的不是自己的利益,而是所有民众的利益。
每一个国家都在寻找自己的“雷锋”,每一支军队都在寻找自己的“雷锋”。
雷锋精神所能影响的远不止一个人,一个企业,一个国家。
今日,雷锋精神已经成为全人类努力学习和实践的精神,每一个民族和国家都在寻找和培养更多的雷锋,因为我们整个人类文明的发展都将因为有更多这样的人而变的更加美好。
今日的中国是一个大谈变化和西方商业精神的时代,从“奶酪”到“致加西亚的信”的流行,西方的商业文化对我们经济的影响似乎已经超过了传统的儒家文化。
在很多人谈到一个叫“罗文”的士兵如何敬业、服从、努力把信送给加西亚的时候,在人们费劲心计号召员工努力学习“罗文”精神的时候,大多数的人似乎忘记了我们身边一个更好的榜样,这是“雷锋”的悲哀,更是我们的悲哀。
应该来说,“雷锋”要比“罗文”伟大的多,也要实在的多。
因为,我们需要的不是一种奴隶式的付出,更应该是一种对世界和他人的爱,为社会服务,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这些年来,对很多人来说,感兴趣的不是我们自己是否在学雷锋,而是外国人在学雷锋,感兴趣的是西点军校是否有雷锋塑像,而不是我们的身边有多少雷锋。
但是,不管怎样,英雄是不应该被遗忘的,雷锋精神是不应该被遗忘的。
一个没有英雄的民族,是一个悲哀的民族;然而一个有英雄却不知尊重、不知珍惜的民族,则是一个可怜的民族。
雷锋是我们这片古老的土地孕育的一位平民英雄。
雷锋从来不会离开我们,而我们却曾经几度远离了雷锋。
是的,几十年来,我们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们再也不要穿带补丁的衣服了,再也不要忍受饥饿了,再也不要像雷锋那样经历那么多苦难了。
但是,我们不应该忘记他。
任何时候,他还应该是我们的榜样,何时候我们都需要雷锋精神。
我们应该理解他、尊敬他。
无论我们的生活多么丰富多彩,我们永远也不能缺乏雷锋身上那种对他人和世界的关怀与爱。
雷锋应该永远属于中国,雷锋精神应该是我们每个中国人应该有的精神,无论你从事哪个行业,哪种工作。
因为只有这样我们才有能力超越自己、超越他人。
我们的国家才能进步,我们的生活才能更美好
求“雅言传承文明,经典浸润人生”为主题的演讲稿,不要抄袭的,尽快给我回答,急用
尊敬的各位领导、评委、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
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阅读一部智慧的经典》。
天地间有这样一部大气大成的经典:它以人类千年的文明为书页,以自然永恒的真理为书脊,以人与自然复杂的统一为线装订成册。
翻开第一章,标题是几个力透纸背的朱红篆字:阅读开启智慧之门。
从悬梁刺股到囊萤映雪,从韦编三绝到凿壁偷光……正是凭着阅读这双翅膀,我们的思想才能穿过仁爱非攻的诸子百家,最后停落在中山先生那“天下为公”的博爱上;正是凭着阅读这双翅膀,我们的心灵才能飞过“关关睢鸠”的《诗经》,最后停靠在曹雪芹那“花落人亡两不知”的《红楼梦》里。
慢慢合上这一章,我意识到:正是凭着阅读经典,文明得以传递,智慧得以传扬,自我得以成长
再翻开第二章的封页,几个黑色正楷字凝重而醒目:小心阅读伤害智慧。
读书愈多,或整天沉浸读书的人,虽然可借以休养精神,但他的思维能力必将渐次丧失。
” 我猛然警觉:不错,阅读经典可以将读者的思维点亮,也可以将读者的智慧埋葬
继续翻到下一章,绿色的格调洋溢着清新的气息,封页上用行书题写着:阅读仍需行胜于言。
下面是一串脚印伸向远方。
此章显义:“阅万卷书,读万里路”。
阅读不仅是读书,阅读,只有挣脱出书本的禁锢,与人生、与社会、与自然结缘,方能和智慧真正地牵手。
老师们,同学们,同胞们,合上这一部旷世经典,我不禁想起了孙中山先生的一句话:“我一天不读书,便不能生活。
”阅读,应成为我们生活的一部分;阅读,应是丰富我们精神文化生活的;阅读,应是加深我们对民族文化、对中华文化的理解的,让我们一起细细品读经典吧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