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屈原的演讲稿
浪漫的悲剧 没有易水送别的豪情,没有乌江自刎的悲壮,却是一声惊天地泣鬼神的“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造就了一代圣人,也留下了那风骚万种。
回想当年,辅佐怀王。
议国事,出号令,应诸侯,忠肝义胆,义薄云天。
有卧龙的智谋,魏征的直言。
却不想,君王无道,官场浑浊,空感叹:世间险,人情恶,欲笺心事,独语斜阑
冥冥之中早也注定,君无用武之地,英雄终归末路。
“诚既勇兮又以武,终刚强兮不可凌”,铁血男儿,铮铮傲骨。
生亦何欢,死亦何惧,但为君故,可抛头颅。
然而官场的尔虞我诈,世俗的道貌岸然,冷却了你一腔热血。
人生最大的痛苦莫过于梦醒后的屈公无路可走
三朝元老被放逐,满腹冤屈更与何人说
月光皎洁洒银鬓,眉宇深锁吟《九歌》。
屈公才调更无论,外修内美胜世人:绽放出浪漫主义的奇葩,文采风流;引出传世之《离骚》,光华万丈
感动于你“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执着;倾倒于你“扈江离与辟芷兮,忍秋兰以为佩”的完美;折服于你“身既死兮神以灵,子魂魄兮为鬼雄”的坚毅
滔滔历史长河,留下了你不灭的精神,永恒的身影。
屈公虽无关羽之勇猛善战,却有他的忠肝义胆 ;虽无陶潜的恨世嫉俗,却有他的高洁傲岸。
然而你痛苦终结了曾经辉煌的一生。
曾知否
没有挫折的人生不一定是壮美的人生,而沉醉于梦的痛苦而不能自拔的人生,注定了屈公悲剧的一生
从左使到囚徒,从郢城到汨罗,屈公之心,为君而发,为国而搏,为天下而奔
却终绝笔《怀沙》,魂归汨罗,不为人杰为鬼雄
悲哉,风雨一生
痛哉,多情一生
壮哉,九死未悔的一生
纪念屈原的演讲稿
浪漫的悲剧 没有易水送别的豪情,没有乌江自刎的悲壮,却是一声惊天地泣鬼神的“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造就了一代圣人,也留下了那风骚万种。
回想当年,辅佐怀王。
议国事,出号令,应诸侯,忠肝义胆,义薄云天。
有卧龙的智谋,魏征的直言。
却不想,君王无道,官场浑浊,空感叹:世间险,人情恶,欲笺心事,独语斜阑
冥冥之中早也注定,君无用武之地,英雄终归末路。
“诚既勇兮又以武,终刚强兮不可凌”,铁血男儿,铮铮傲骨。
生亦何欢,死亦何惧,但为君故,可抛头颅。
然而官场的尔虞我诈,世俗的道貌岸然,冷却了你一腔热血。
人生最大的痛苦莫过于梦醒后的屈公无路可走
三朝元老被放逐,满腹冤屈更与何人说
月光皎洁洒银鬓,眉宇深锁吟《九歌》。
屈公才调更无论,外修内美胜世人:绽放出浪漫主义的奇葩,文采风流;引出传世之《离骚》,光华万丈
感动于你“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执着;倾倒于你“扈江离与辟芷兮,忍秋兰以为佩”的完美;折服于你“身既死兮神以灵,子魂魄兮为鬼雄”的坚毅
滔滔历史长河,留下了你不灭的精神,永恒的身影。
屈公虽无关羽之勇猛善战,却有他的忠肝义胆 ;虽无陶潜的恨世嫉俗,却有他的高洁傲岸。
然而你痛苦终结了曾经辉煌的一生。
曾知否
没有挫折的人生不一定是壮美的人生,而沉醉于梦的痛苦而不能自拔的人生,注定了屈公悲剧的一生
从左使到囚徒,从郢城到汨罗,屈公之心,为君而发,为国而搏,为天下而奔
却终绝笔《怀沙》,魂归汨罗,不为人杰为鬼雄
悲哉,风雨一生
痛哉,多情一生
壮哉,九死未悔的一生
欢度端午怀念屈原演讲稿
浪漫的悲剧老人灰色的眼角淌下苍桑的泪水,敢问苍天,苍天无情;敢问土地,土地无言,只有那向东的江水,急湍着波涛,做出了如歌如诉的回音,于是老人决定选择用江水的清冷来洗去尘土的污蚀。
这是、屈原的人生。
幼时我们竟然不知道幼童的快乐节日竟会建立在一个爱国诗人的血肉灵魂所不能承受的痛苦上,我曾经以为屈原是脆弱的,把沉痛的伤口留给后人,自己用轻松的方式,拂袖而去,这是一种逃避。
如今,已不像曾经那样主观坚持,而把事情看得更客观些。
让我读懂了不一样的屈原,我总相信冥冥之中,他已经预想到了自己的结局,正如那句“余既不难夫离别合,伤灵修之数化”屈原对国家爱已超乎生死,是一种信仰,死对于他而言,只是放逐自己对人世的失望无奈,屈原的死又何尝不是在为世人偿还,偿还那些谗言不正的,虚伪贪婪的人所欠下的罪行,以自己高尚的的灵魂去救赎。
他的死唤醒了一批人,又震撼了了另一批人,即使是秦国也会为屈原的人格而屈服,那是超脱世俗、权贵的。
那些排挤,嫉妒他的人们定会在内心觉得不安,楚怀王定会为失此良臣而懊悔。
屈原以悲壮的形式离开,世人以无尽真挚的心去缅怀。
屈原是由远见的,拥有般的,可惜,每朝有每朝的腐朽,每代有每代的阻碍,那些挡在楚国兴盛途上的奸险小人实实在摧毁自己,屈原觉得悲哀了,他把他的爱、恨全交献给了的创作,说到,如今无人不知屈原,认为的创作为以后的戏剧作了基奠。
比起被世人久闻的,我犹记得我读时候,是以一种惆怅的心情,这是屈原一生最后的诗文,我想它并不能称为是冰冷的绝命诗,它是由温度的,是诗人灼热的心,是诗人灵魂的升华,它让看他的人心灵震撼,我开始想象他身旁的景物,初夏闲散的热气,低靡的鸟鸣,滔滔冗长的湘江水,一切是那样平静,而他却用一首来解释此刻他所看见的一切,在记录全文之后接着说明:“于是怀石遂自,投汨罗以死。
”并且在东方朔解释了“怀沙”的用意说:“赴湘沅之流澌兮,恐逐波而复东,怀沙砾而沈兮,不忍见君之蔽壅。
”由此可知,怀沙是怀石自沉的意思,这又为他的死凭添了难以形容的悲壮。
屈原如同开在山峰高洁的雪莲,即使是那样美好却又不为世人所取用,他活在阴暗的苍穹下,他和那个社会的分歧是无法拼凑得了的,人在自己一切希望破灭了的时候,只有以死来明志,他的自杀是可以被世人所理解的,这是一场必然,换句话说只有死才能留下自己对国家的忠诚,这是封建制度造成的悲剧。
总之,这样写道:“屈原词赋悬日月”。
每年的端午节时,终会让我记起这样的屈原,每当品尝粽子的时候,也总会觉得里头一定裹着一个又一个故事,屈原告诉我们要连他的生命一起活着。
那个投河的老人,化成一缕纯净的风,吹往永远有太阳的国度。
没有的豪情,没有乌江自刎的悲壮,却是一声惊天地泣鬼神的“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造就了一代圣人,也留下了那风骚万种。
回想当年,辅佐怀王。
议国事,出号令,应诸侯,忠肝义胆,义薄云天。
有卧龙的智谋,魏征的直言。
却不想,君王无道,官场浑浊,空感叹:世间险,人情恶,欲笺心事,独语斜阑
冥冥之中早也注定,君无用武之地,英雄终归末路。
“诚既勇兮又以武,终刚强兮不可凌”,铁血男儿,铮铮傲骨。
生亦何欢,死亦何惧,但为君故,可抛头颅。
然而官场的尔虞我诈,世俗的道貌岸然,冷却了你一腔热血。
人生最大的痛苦莫过于梦醒后的屈公无路可走
三朝元老被放逐,满腹冤屈更与何人说
月光皎洁洒银鬓,眉宇深锁吟《九歌》。
屈公才调更无论,外修内美胜世人:绽放出浪漫主义的奇葩,文采风流;引出传世之《离骚》,光华万丈
感动于你“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执着;倾倒于你“扈江离与辟芷兮,忍秋兰以为佩”的完美;折服于你“身既死兮神以灵,子魂魄兮为鬼雄”的坚毅
滔滔历史长河,留下了你不灭的精神,永恒的身影。
屈公虽无关羽之勇猛善战,却有他的忠肝义胆 ;虽无陶潜的恨世嫉俗,却有他的高洁傲岸。
然而你痛苦终结了曾经辉煌的一生。
曾知否
没有挫折的人生不一定是壮美的人生,而沉醉于梦的痛苦而不能自拔的人生,注定了屈公悲剧的一生
从左使到囚徒,从郢城到汨罗,屈公之心,为君而发,为国而搏,为天下而奔
却终绝笔《怀沙》,魂归汨罗,不为人杰为鬼雄
悲哉,风雨一生
痛哉,多情一生
壮哉,九死未悔的一生
推荐几篇关于中华古诗词的演讲稿
------分隔线----------------------------赞美屈原作文 【第一篇】:端午品屈原——赞美屈原的600字 自屈原投江以后,他一直被人们所怀念,我也不例外。
人们为了纪念这位伟大的人物,将屈原投江的日子——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定为端午节。
在每年的端午节,人们都要佩戴花花线、荷包,喝雄黄酒,还要吃粽子和赛龙舟,这种习俗已经连续了两千年之久,这在中国是绝无仅有的。
屈原以自己强烈的爱国之心和嫉恶如仇、洁身自好的高风亮节,赢得了后人对他的永世敬仰
我很敬佩屈原。
屈原,生于战国时期,楚国人,有一段时间深得楚怀王的赏识。
楚怀王对他言听计从,百依百顺。
而屈原此时就有了一个实施美政的:上有一位举贤任能的君主,下有一群竭智尽忠的臣子,国家就能富国强兵,而且屈原认为他一定能实现他的政治理想。
看到这里,我不禁敬佩他远大的志向和无比耿直的性格。
然而好景不长,不久便遭到了上官大夫的嫉妒,从而在楚怀王面前造谣,说屈原的坏话,令楚怀王渐渐疏远了屈原。
屈原绝望了,流落江湖。
但是他依然关心着楚国的一切。
当楚怀王决定与齐国绝交时,屈原不顾自己已经没有了官职,穷困潦倒,毅然决定亲自去齐国说明,但是,齐国已经没有人相信他了,他无功而返,伤透了心。
后来,楚怀王又放走了秦国人质张仪,更令屈原悲愤不已,不顾自己的处境,径直去宫里参见楚怀王。
但是,做出来的事又怎能收回去
屈原又一次失望了。
楚怀王死后,顷襄王把屈原彻底流放了。
可怜的三闾大夫,身形憔悴,面容枯槁,然而还是一片赤诚,把整个的心思放在了对国家的挽救上。
可是事情并不像他所希望的方向去发展。
结果是,不久秦国便挥兵南下,攻破了郢都,屈原看到楚国已经无可救药了,在绝望和悲愤之下,高声呼喊着:“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投进汨罗江,自尽了。
这更令我悲伤不已,感动不已。
悲伤的是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就这样去世了。
感动的是因为屈原一颗火热的爱国心
但是,正因为这样,让我认为屈原并不应该死。
如果他听了渔夫的劝告,能够忍着巨大的痛苦,不再那么锋芒毕露遭人嫉恨,楚国也有重建的可能的。
但是,傲骨铮铮的屈原终究是忍受不了内心的痛苦,投江自尽,让楚国再无回天之日。
我同情屈原,我敬仰屈原,我歌颂屈原,又一个端午节来临之际,我不由得深深感叹:屈原之死,悲哉
壮哉
惜哉
真可谓是: 竞渡深悲千载冤, 忠魂一去讵能还。
国亡身殒今何有, 只留离骚在世间。
【第二篇】:端午时节忆屈原——赞美屈原的600字 又是一年端午到。
包粽子、赛龙舟、饮黄酒……中国各地都在以大致相同的方式纪念这个传统节日。
但直到现在,对于端午节的起源民间有着不同说法:楚人纪念屈原,越人纪念勾践,吴人纪念伍子胥和曹娥……最被普遍接受的一种说法是“纪念屈原”说。
公元前278年农历五月初五,流放汨罗江畔的爱国诗人屈原闻讯楚都被攻陷后,悲愤交加,自沉汨罗江。
沿岸百姓纷纷引舟抢救,并抛洒食物防止鱼虾伤了屈原的遗体。
此后每年的这一天,当地群众都要举行这样的活动,表达对他的怀念之情。
从此,划龙舟、包粽子成为端午习俗的主要内容,这一习俗也逐渐被人称为端午节的来由。
满怀爱国主义精神和其“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执着追求真理的理想主义精神及忧患精神的屈原是一位跨越时空、体现中华民族精神的典范。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
一个民族,没有伟大的精神和高尚的品格,不可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屈原在执著追求人生的永恒、价值、理想的时候,时刻关注着国家的兴衰。
然而,屈原的下场却是个悲剧。
假如忧国忧民的屈原身在今天,看到今天的中国是如此强大,看到中国人民正在为奥运加油,看到全国各族人民万众一心,众志成城抗震救灾,屈原还有时间去投江吗
今天的我们是何其幸运,身为中国人,我们既继承了屈原的“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执着追求真理的光荣传统,我们又与四川的小朋友们共同地流着泪,分担着他们失去亲人的痛苦。
今天的我们更懂得了珍惜,爱老师、爱家人、爱身边的朋友
今年的端午节对于每一个中国人都是一个不寻常的日子,我们切身体会到自强不息、艰苦奋斗的意义。
今天,我们赞美屈原的爱国主义,弘扬屈原精神,但我们不会忧虑,因为我们相信明天的中国将会更加强大、更加繁荣富强
【第三篇】:又到端午——忆屈原 粽叶飘香,又到端午。
关于端午的种种传说,又再现脑海。
望向湖畔,忆起楚国一代伟人屈原。
“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关于屈原,连他是哪朝人自己都不大清楚,唯一能够明白的,就是屈原不忍看自己的国家灭亡,投至泊罗江。
上历史课,说屈原大无畏,拥有大胆质疑的理性精神,屡次劝说楚王莫信秦。
可提议不被认可,反遭迫害,流放人间,直至江中,以示清白。
相传屈原投江前遇一渔夫,渔夫惊讶:“子非三闾大夫也
”可想当时屈原苦笑,浅浅摇头。
遇问之为何落得如此田地时,无奈道:“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是以见放。
”渔夫反问:“何不与世推移
”屈原不从,大叹:“安能以皓皓之白,而以蒙世俗之尘埃乎
”至此稍觉屈原似乎太过自负,而且暗想屈原也傻,为何不看大局之势而行,非得自寻死路
留得青山不怕没柴,日后再细想怎样挽局不好吗
关于疑问,自看前人评价屈大夫,至王逸叹:“膺忠贞之质,体清洁之性,直如石砥,颜如丹青;进不隐其谋,退不顾其命,此诚绝世之行,俊彦之英也
”方才明那一片冰心在玉壶的苦心。
“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
五月初五,泊罗江畔一声水响,既而化为宁静。
已明白屈原的志向,投江乃示忠心,明清白,便想明为何其宁为玉碎,不为瓦全。
但一直不见尸体,于是后人为寄哀思,于此日荡舟之上,投掷米团,免遭鱼虾攻其身。
细想屈原投江时,又是怎样一种情怀
是心中大释
还是含悔而死
想到渔夫走时的莞尔笑歌环绕江前,便明屈原带上清白而去,留下淡然而离。
他笑叹今朝,笑看释怀。
不与多言,只以《离骚》献世: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可惜未将真理求出,自先奔赴湘江,留下离骚,让世人明孰是孰非。
屈原的故事,在历史长河中不过红尘一瞬,两千多年的岁月也是转眼即逝。
尽管大江东去,暮往朝来,那众人皆醉我独醒,不允世俗尘埃染皓皓之白的屈原,终将留予世人心中,一代又一代地看其释怀一切,淡然一切。
粽叶飘香,又到端午。
端午之际,屈原仍在。
沧浪之水,或清或浊,难以明确。
只能遂去,不再复言。
【第四篇】:纪念屈原——赞美屈原的作文600字 战国时代楚秦争夺霸权,诗人屈原位列右大夫,很受楚王器重。
后来,屈原的主张遭到上官大夫靳尚为首的守旧派的反对,他们不断在楚怀王的面前诋毁屈原,楚怀王渐渐疏远了屈原。
有着远大抱负的屈原倍感痛心,他怀着难以抑制的忧郁悲愤,写出了《离骚》、《天向》等不朽诗篇。
公无前229年,秦国攻占了楚国八座城池,接着又派使臣请楚怀王去秦国议和。
屈原看破了秦王的阴谋,冒死进宫陈述利害,楚怀王不但不听,反而将屈原逐出郢都。
楚怀王如期赴会,一到秦国就被囚禁起来,楚怀王悔恨交加,忧郁成疾,三年后客死于秦国。
楚顷襄王即位不久,秦王又派兵攻打楚国,顷襄王仓惶撤离京城,秦兵攻占郢都。
屈原在流放途中,接连听到楚怀王客死和郢都攻破的噩耗后,万念俱灰,仰天长叹一声,投入了滚滚激流的汩罗江。
江上的渔夫和岸上的百姓听说屈原大夫投江自尽,都纷纷来到江上奋力打捞屈原的尸体,同时拿来了粽子、鸡蛋投入江中。
有些郎中还把雄黄酒倒入江中,以便药昏蛟龙水兽使屈原大夫尸体免遭伤害。
从此,每年五月初的屈原投江殉难日,楚国人民都到江上划龙舟,投粽子,以此来纪念伟大的爱国诗人,端午节的风俗就这样流传下来。
端午亦称端五,是我国最大的传统节日之一。
“端”的意思和“初”相同,称“端五”也就如称“初五”;端五的“五”字又与“午”相通,按地支顺序推算,五月正是“午”月。
又因午时为“阳辰”,所以端五也叫“端阳”。
五月五日,月、日都是五,故称重五,也称重午。
此外,端午还有许多别称,如:夏节、浴兰节、女儿节,天中节、地腊、诗人节等等。
端午节的别称之多,间接说明了端午节俗起源的歧出。
事实也正是这样的。
关于端午节的来源,时至今日至少有四、五种说法,诸如:纪念屈原说;吴越民族图腾祭说;起于三代夏至节说;恶月恶日驱避说,等等。
迄今为止,影响最广的端午起源的观点是纪念屈原说。
在民俗文化领域,我国民众把端午节的龙舟竞渡和吃粽子都与屈原联系起来。
俗说屈原投江以后,当地人民伤其死,便驾舟奋力营救,因有竞渡风俗;又说人们常放食品到水中致祭屈原,但多为蛟龙所食,后因屈原的提示才用楝树叶包饭,外缠彩丝,做成后来的粽子样。
【第五篇】:又到端午又祭屈原——赞美屈原的作文600字 初夏像一个调皮的小男孩,说笑就笑,说哭就哭。
刚才还是艳阳满天,火红的太阳如同一个巨大的火球一般,刺辣辣地照着大地,热得奔走的人儿臭汗淋漓,不一会儿,天空中飘过几片乌云,空气闷热,转眼“哗哗哗”下起了雨。
雨不见得很大,但是很密,飘飘扬扬。
哦,端午踏着舞步轻快地来了。
走过乡村,每家每户忙碌着,欢声笑语。
一阵水汽从锅里漫开,那种醇醇的香味儿扑鼻而来。
嗯,清香、诱人,那是粽香,浓浓的糯米味裹着淡淡的粽叶儿的清香。
来到城镇,蓄满水的河道上,有节奏的哨声、鼓声、呐喊声,响成一片,十几条龙舟荡漾在碧波里。
龙舟上,十几个青壮汉子,挥舞着手中的浆,喊着号声,奋力向前进发。
众所皆知,端午的由来,起源于一位伟大的诗人——屈原。
屈原是中国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之一,也是我国已知最早的著名诗人和伟大的政治家。
屈原早年受楚怀王信任,任左徒、三闾大夫,常与怀王商议国事,参与法律的制定,主张彰明法度,举贤任能,改革政治,联齐抗秦。
同时主持外交事务。
主张楚国与齐国联合,共同抗衡秦国。
在屈原努力下,楚国国力有所增强。
但由于自身性格耿直加之他人谗言与排挤,屈原逐渐被楚怀王疏远。
前305年,屈原反对楚怀王与秦国订立黄棘之盟,但是楚国还是彻底投入了秦的怀抱。
使得屈原亦被楚怀王逐出郢都,流落到汉北。
流放期间,屈原感到心中郁闷,开始文学创作,在作品中洋溢着对楚地楚风的眷恋和为民报国的热情。
其作品文字华丽,想象奇特,比喻新奇,内涵深刻,成为中国文学的起源之一,写下了忧国忧民的《离骚》、《天问》、《九歌》等不朽诗篇,独具风貌,影响深远(因而,端午节也称诗人节)。
公元前278年,秦军攻破楚国京都。
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国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终不忍舍弃自己的祖国,于五月五日,在写下了绝笔作《怀沙》之后,抱石投汨罗江身死,以自己的生命谱写了一曲壮丽的爱国主义乐章。
传说屈原死后,楚国百姓哀痛异常,纷纷涌到汨罗江边去凭吊屈原。
渔夫们划起船只,在江上来回打捞他的真身。
有位渔夫拿出为屈原准备的饭团、鸡蛋等食物,“扑通、扑通”地丢进江里,说是让鱼龙虾蟹吃饱了,就不会去咬屈大夫的身体了。
人们见后纷纷仿效。
一位老医师则拿来一坛雄黄酒倒进江里,说是要药晕蛟龙水兽,以免伤害屈大夫。
后来为怕饭团为蛟龙所食,人们想出用楝树叶包饭,外缠彩丝,发展成粽子。
以后,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划龙舟、吃粽子、喝雄黄酒的风俗;以此来纪念爱国诗人屈原。
虽说有些神化,但一位诗人,能够被人们近两千三百年一直祭奠,他的诗句“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千百年来一直为人们所传诵,着实令人敬仰。
又到端午,又闻粽香,又见龙舟,又祭屈原。
【第六篇】:我心目中的屈原——赞美屈原的作文200字 我心目中的屈原很有文采,是个精忠报国的救国忠臣。
那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让人隐隐敬佩啊
我心目中的屈原说:“固时俗之工巧兮。
”说明了他是个顺其自然的人。
我心目中的屈原伏清以死直兮。
我心目中的屈原让楚国强大起来,是出以公心为国的大臣,而不是为了私人利益,抛弃国家的坏人。
我心目中的屈原把六国联合起来,可以和虎狼之师的秦国一战,而不是以前每个国家看见就敢打的小国。
我心目中的屈原为了找到楚怀王,复兴国家的任务费劲了千辛万苦。
我心目中的屈原被众女嫉妒之余之峨眉兮,宁溘死以流亡兮。
屈心而抑志兮,忍尤而攘诟。
我心目中的屈原就是这样。
【第七篇】:屈原——赞美屈原的作文650字 屈原他是一个坚强不屈的人,令死也不要自己屈服。
在《屈原》全剧中,第一幕的时候如果没有秦国丞相张仪和楚怀王的宠姬南后这一阴恶的插曲,“漫步橘林”的美好也许会一直长久下去。
而从这一幕屈原教育宋玉如何做一个好人,一个正直不阿的人也可以感受到他人品的高尚,而这也为第三幕的结局做下了一个铺垫。
第二幕,朝廷的阴险与争纷使屈原免职。
从这也可看出屈原不是一个很有谋略的人。
谋略用在好人之手不叫奸诈。
一个人如果真心报效国家,在遇见危害国家利益的奸诈小人时,所用的不应是“天真”,一味的等待又无可奈何。
他没用智谋反击,使他们离开这个“平台”中,而不再受此威胁。
因为即使小人一次失败,难免不会再犯。
必竟江山易改,本性难移。
第三幕,因为靳尚等人的诬陷,几乎所有人都不相信了他,从这里也看出这些人的不明事理。
其实也不应该这样说吧
是朝廷奸臣太多,屈原即使反抗,也会失败。
但从这一点也可以说屈原太清高,如果他肯舍下自己的清高和奸臣关系拉扰却不做谋害国家利益的事,这也不是“出淤泥而不染”么
在第四幕,屈原的坚贞不屈直得感叹,宁为玉碎不为瓦全值得赞赏。
但是,这明知徒劳却毅然反抗,他是莽撞,也可以说是做最后垂死的争扎,但楚怀王却并不信任他。
但此时也为楚怀王令可信其奸人之道也不信忠臣之言的结局做铺垫。
最后结局悲惨结束:死了婵娟,做了逃犯。
这就是屈原忠心换来的结局,无数的酸心和无奈。
一个人又怎么敌得过这满朝廷奸臣的那被利益贪昏头脑的君王呢
【第八篇】: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 作文400字 司马迁的《史记:屈原贾生列传》是记载屈原生平最早最完整的文献。
这篇传记通过对屈原一生事迹的描述,歌颂了屈原热爱祖国,不同流合污,至死不屈的高尚品质,同时也赞扬了屈原在文学上的伟大成就。
他“博文志强,明于治乱,娴于辞令”,曾经得到楚怀王的信任,24岁任次于宰相的官职:“左徒”,在朝廷内,参与国事,起草法令。
宣布法令。
接待外交宾客,他主张改革内政,任用贤才,东联齐国,西抗强秦,但是,由于小人离间,楚怀王听信了上官大夫的诽谤,不但疏远了屈原,而且转而亲秦,使屈原的联齐政策终告失败,光明正大,正直无私的屈原,诚信而被怀疑,忠诚而被诽谤,怀着满腔义愤,写出了《离骚》这部伟大着作,他的志向高洁,所以文中多用芳草比喻,他的行为正直,所以能出淤泥而不染。
最后,他作了一篇《怀沙赋》,怀中抱石,投汨罗江自杀,屈原的自杀,表现他对楚国热爱,表现他洁身自好的志趣,同时也表现他对楚国朝廷抗议到底。
屈原是我国两千多年前的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也是一位杰出政治家,思想家,他为了祖国和人民的利益,自始自终与亲秦派作不懈的斗争。
1953年,屈原被列为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世界和平会号召全世界人民都纪念他。
摘自广东高考网,谢谢。
《树师德,正师风,强师能,铸师魂》的演讲稿怎么写
《树师德,正师风,强师能,铸师魂》的演讲稿怎么写
敬的领导、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今天,我很荣幸,能在这飘扬的五星红旗下,代表我们六X班这个团结奋进的班集体讲话。
我演讲的题目是——爱国是一种强大的责任。
抬头仰望高高飘扬的五星红旗,映入眼帘的是一抹深沉的血色。
刚刚过去的清明节,是一个怀念故人,激励来者的节日。
当我们在缅怀自己的亲人时,你有没有想到用鲜血染红国旗的共同亲人
我们从小就接受,同学们对革命前辈的认识不会比我少。
当时,危亡的中国因为有了这群甘洒热血者,以身许国的先烈们,才能够重新复活。
他们深深懂得,没有国,哪来的家。
他们带着梦想,带着责任,带着浩然正气奔赴战场。
你有没有想过,如果你就生在那个年代,你是否有勇气担当起这份责任
你是否也会像我们的前辈们那样视死如归
你有没有想过,你现在做的,是否对得起头顶上飘扬的五星红旗
你现在所做的,是否对得起含笑九泉的革命英灵
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中国人的血脉里流淌着无数热血男儿顽强不屈的灵魂。
多少荣辱,多少艰辛;多少奋斗,多少牺牲。
我们的先辈用血汗,用宝贵的生命,铸就了不朽的中华魂,换得华夏河山的阳光灿烂。
是先辈的团结奋斗,是先辈的,才换来了今天的一切。
“我们万众一心,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前进,前进进
”这是祖国的无声召唤,这是祖国的殷切期盼
召唤着我们不断前进
期盼着我们再创辉煌
爱国需要传承。
爱国是一个过程,如所说——“,吾将上下而求索。
” 爱国需要斗志,如所说——我们是那高傲的海燕,渴望暴风雨的到来
今天的我们,无需面对国土的沦丧,无需承受战火的硝烟,但是我们可能要阻挡不期而来的洪水,猝不及防的地震。
我们要发展,我们要富强。
不容置疑,我们肩负着更沉重的责任,我们任重而道远
一生爱国路,无悔又无求
我们需要时刻铭记——爱国是你我的责任
谢谢大家
六X班 XXX
急需一个五分钟左右关于廉政的演讲稿,要求以身边的他,用第三人称的方式讲述发生在自己身边的的廉政事迹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 你们好。
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祖国在我心中》。
你们一定看见过祖国的锦绣河山吧。
那滔滔江水,滚滚黄河,连绵不断的山峰,都属于我们伟大的祖国。
祖国的山川雄奇,祖国的河水秀逸,祖国的胸怀无比广阔。
我们都是炎黄子孙,都是龙的传人。
我们的幸福来自祖国,只有国家富裕强大,才能使我们幸福的生活之花永放光华。
中国的历史告诉我们,没有祖国,就没有家,国家不强盛,就要挨打。
我们最亲的是父母,最爱的是中华。
当侵略者的铁蹄践踏我们美丽山河的时候,每一个有良知的中国人脸上流着泪,心中淌着血。
为了心中神圣不可侵犯的祖国,闻一多拍案而起,横眉冷对暗杀者的手枪,吉鸿昌高挂写有“我是中国人”标语的木牌,走在一片蓝眼睛、黄头发的洋人之中。
张学良,杨虎城将军为了挽救民族危亡,毅然发动了西安事变…… 正是这千千万万的赤子,才撑起了我们民族的脊梁,祖国的希望;正是他们,在自己的“今天”,用满腔的热血,谱写了无愧于时代的《义勇军进行曲》,才使得我们今天的共和国国歌响彻神州,那么气势磅礴,那么雄壮嘹亮耻辱和不幸已经成为过去,中华民族迎来了新的辉煌。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在广大劳动人民的辛勤耕耘下,无论军事、科技、政治、体育,我们都取得了长足的进展,刚刚结束的北京奥运会上,体育健儿们凭借自己的“十年磨剑”,使中国跻身体育强国之列,五星红旗一次次高高飘扬在自己家门口的赛场上,雄浑激昂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让无数的华夏儿女心潮澎湃,热泪盈眶。
看到运动员们夺金后激动的泪水,我想起了收看奥运会的情景:在那个夏天的晚上,弟弟和妈妈坐在电视前收看奥运会的开幕式,看到赛场上颜色各异的各国国旗,妈妈问弟弟:“孩子,你最喜欢那一面国旗。
”六岁的弟弟歪头想了想,说,“五星红旗。
”“为什么
”“因为它的颜色最鲜艳,上面的黄色五角星很好看。
”妈妈没有说话,久久地注视着我,摇了摇头,“不,孩子,因为,你是中国人
” “你,是中国人
”,简简单单的五个字,道尽了多少中华儿女的心声,正是因为有这样一颗中国心,革命先烈抛头颅,洒热血,奥运健儿奋勇拼搏,屡创辉煌,而当时年仅六岁的弟弟看到迎风飘扬的五星红旗也会热血沸腾,壮志激昂。
从那一天开始,在我心里,便加深了这样一条信念:祖国就是妈妈,国家重于小家,长大后用双手把她建设得更强大。
祖国有广阔的疆土,有辉煌的历史,有漫山遍野丰富的宝藏,有三川五岳秀丽的风光。
思想的野马在奔驰,我用我的心描绘着祖国妈妈,她飘散的长发是千百条悠然流贯的河川,她硬朗而峭拔的脊背是连绵不断的山峰,而她明亮的眼睛则是那洞庭的水,西湖的波吧
祖国的天,“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祖国的地,“红雨随心翻作浪,青山着意化为桥”,遥望祖国万里河山,犹如身在诗画间。
祖国是东方的明珠,是亚细亚腾飞的巨龙,是远方地平线上初升的太阳。
祖国在你心中,在我心中,在我们大家的心中。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