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一句话经典语录网
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当前位置:一句话经典语录 > 演讲稿 > 家乡五年来的变化演讲稿

家乡五年来的变化演讲稿

时间:2019-12-25 09:18

家乡的变化演讲稿

我的在十堰党的大以来,党的春风吹进了我的家乡,唤醒了家乡的人从此,我的的家乡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首先说路,以前是泥泞小路,一踩裤子上喷的尽是泥。

现在,是用水泥铺成的柏油马路,现在的柏油马路可以六辆大卡车并排行驶;听说在紧急时刻还能起降飞机呢

而且以前只有一条主杆线—人民路,现在又增加了火箭路、朝阳路等几条主 杆线。

关天人民路还有一条政策:7:00—晚19:00不允许卡车在人民路上行驶,以免路面受损。

我们坐在车上十分舒服,车子再也不像以前那样“活蹦乱跳”了。

再说说这里的河—百二河。

以前这里很不卫生,人们把垃圾倒在百二河附近,使百二河发出一阵阵嗅味,让人难以忍受,有些身体不好的,从这路过,病情更加严重了。

现在就不同了,到处都是环保标语,还有许多清洁工在扫地,水不但没有嗅味了,而且人们还在百二河附近种上了许多垂柳,像一位春天的使者,热情地伸出修长的手臂,焕发出勃勃生机;它的枝条细长下垂,直觉泻而下,像少女柔软的披发,又像一条绿色的瀑布,优美而不失气势。

从这儿路过的人再也不用捂着鼻子了,夏天,人们还可以在垂柳下面乘凉,真是天更蓝了水更清了。

以前十堰是一个全市不到30万人的山区小镇,现在是一座城区就有50万人的中型城市,十堰市综合经济实力显著增强,社会生产力进一步解放,人民生活进一步迈向小康。

当前,十堰正在临着东风日产合资合作、南水北调工程建设开发等一系列新的发展机遇。

东风日产合资合作,将使十堰的汽车制造能力和技术水平发生质的飞越,实现汽车产业发展的历史性跨越,十堰将成为名副其实的世界级“卡车制造中心”。

南水北调工程建设,为推进水资源开发、库区建设、环境保护、结构调整、移民建镇,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

我爱我的家乡,我全心全意地爱着我的家乡

将来,等我学好本领后,用更先进的科学技术来创造我的家乡,使我的家乡变得更加兴旺发达、美丽可爱

指导教师:李俊 家乡的变化 四川省达州市 通川区第七小学 五年级一班 唐岑雨 我的家乡是达州,虽然那里没有什么名胜古迹,也不能与其它大城市相提并论,可是近年来,达州真的在不断地变化,越变越美丽,越变越繁荣、昌盛。

以前我们达州大街上的地板总是坑坑洼洼的,一到了晚上,就黑漆漆的,什么也看不见,老人们走在街上,经常会因为不小心踩到有坑的地方摔倒了,而且因为路面坑坑洼洼的,下了雨过后,坑里面就会有许多的积水,你如果走在路边,一辆车子开过来,坑里的积水会溅得你满身都是,让你变成名副其实的落汤鸡。

现在经过多次的整修,路面已经变成平坦的了。

以前我们达州简直是出了名的垃圾城市,人们随手就乱丢垃圾,一点儿也不爱护环境。

垃圾桶就摆在人们的面前,可是人们仍然乱扔果皮纸屑,饭盒随地乱丢,真是有眼无珠

可是现在不同了,人们十分爱护环境,不像以前那样随手把垃圾扔在地上了。

如果偶尔有人随手把垃圾扔在地上,会有人主动走出来对乱扔垃圾的人说:“请你不要随手把垃圾扔在地上,这样会破坏环境的。

”而随便乱扔垃圾的人也会羞愧地把垃圾捡起来放进垃圾箱里。

几年不见,达州真是让人刮目相看。

我祝愿家乡人民与时俱进,开拓进取,讲文明、有礼貌,把达州建设得更加灿烂辉煌

指导教师:杜聪 家乡的变化 广东省惠阳 广东省惠阳区淡水镇土湖小学 六(3)班 雅倩 改革意味着飞跃,开放预示着富强,沐浴着改革的春风,只不过短短的几年时光,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我的家乡也奇迹般地改变着。

昔日,我的家乡只不过是一个小村庄。

道路全部是泥路,坑坑洼洼的,残留在我脑海里的家乡,到处都是平房,所见的平房屈指可数,而且大多数都是瓦屋,刮风下雨时,严重的倒屋,轻则水会进屋。

屋前的道路冷冷清清,没工厂,没商店,更不要说路灯了。

一条街道简直是封闭的。

在当年,拥有一辆自行车代步,已经成为了人们追求的目的。

人们那时穿的衣服都有补丁,以前有一句话说: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

连鞋子也是靠自己那双灵巧的手做出来的,有草鞋、有布鞋…… 在改革开放的浪潮中,我的家乡居然变成了一个小城市。

繁荣而昌盛,美丽而可爱。

从前低矮、破旧的老屋早已被新颖别致的高楼大厦取代了。

当年泥泞的古道已不见踪影了。

宽阔的高速公路纵横交错,四通八达。

在平整、宽阔的柏油马路上,车辆穿梭来往、川流息。

道路两旁绿树成荫,人来人往。

以前的瓦房现在变成了豪华的住宅,放眼望去,看到的是一栋栋一排排拔地而起的崭新的高楼大厦。

儿童乐园充满着欢乐声,彩灯喷泉装点得像仙境一样。

只要你任意走进一个家庭,家用电器一应俱全,如电视机、电冰箱、空调、电话等也得到了普及,不少人家还有手机、私家轿车呢,许多家庭还购置了电脑,用以浏览、查询资料和从事文化娱乐活动,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方便和无穷的乐趣。

商场、农贸市场的商品琳琅满目,应有尽有。

真是一年一个新面貌,一年一个新气象啊

家乡的变化 演讲稿 是锦州的变化……

不知道你要的是大学生用的,还是中小学生用的。

  如果是大学生用的,给你转一篇一个记者的文章。

写的也一般。

如果给我1个小时时间,我能改的很好。

但对于一般情况,自己动手改一改就可以了。

  近几年,锦州市居民整体经济状况是解放60周年最为富有的时期。

归纳起来,近年来,锦州市居民生活的巨大变化。

主要表现有以下八大方面:  吃——从勉强糊口到讲究质量  解放初期,锦州市城市居民生活贫困,多为解决糊口问题而奔波。

1978年以前生活上基本上是“粗粮淡菜”,“半斤肉、三两油、票证几十种,主食窝窝头”是那个年代的生动写照。

进入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锦州市居民“吃饭”问题已彻底得到解决。

1998年,锦州市城市居民人均食品支出1582.08元,比1981年人均227.81元增长5.9倍,到2007年,城市居民副食消费占食品消费的比重已达到85%,副食消费水平的上升表明了居民的营养状况在得到基本保证的同时又有明显的改善。

过去那种清贫的生活已成为中老年人头脑中久远的记忆。

过去市内饭店很少,现如今各色风味餐馆、饭店、酒楼林立,普通百姓上饭店就餐也很平常。

据统计,2007年锦州市居民在外用餐占全部食品消费比重已达15%,在外用餐人均支出600元。

较1984年大幅提高。

近几年,“恩格尔系数”降下来,其是指居民食品消费支出占全部生活消费支出比重,其系数越低,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们的生活质量越好。

据调查,多年来,锦州市城市居民花在“食”上的钱一直占总消费的一半以上,其中1984年达58%。

进入上世纪90年代后,这一比重不断下降,2007年达到45%,较1984年低12.6个百分点。

“恩格尔系数”明显下降是一个意义非凡的变化,其标志着锦州市城乡居民生活质量已确实发生了“质”的飞跃。

  穿——从粗布衣服到名优新特  解放初期,锦州市民一般穿平纹粗布衣服,穿自家做的纳底布鞋。

到60年代,由于收入低,人们很少买成衣,居民大多买布自己做衣服穿,孩子多的家庭,常常是一件衣服老大穿完老二穿,缝缝缝补补老三、老四接着穿,过年做件新衣裳是件非常高兴的事儿,服装款式、品种、色泽依然单调。

到上世纪70年代穿件“的确良”就觉得很美了。

到1985年锦州市人均衣着消费支出115.73元,比1980年增长30%。

据统计,2007年,锦州市城市居民人均用于衣着方面支出896.6元,占全部生活消费支出比重达10%以上,总的来看,如今锦州市的服装市场处处是一派繁华景象,服装面料、品种、品牌多得令人眼花缭乱。

其充分反映出居民早已走出过去的穿衣“困境”,取而代之的是一季多衣、名特优新,绚丽多彩,时尚舒适,居民衣着消费已由过去单纯为了防寒、取暖向着美化生活方面发展。

  用——从简陋低级到时尚高档  解放初期,居民消费集中体现在食品类,寻常百姓家没什么值钱的家当,木柜、饭桌、家织布被子、大灶铁锅、风匣、炕席,维持最低生活需要,对用品类需求简单,支出也很少,60年代是手表、自行车、缝纫机、收音机四大件,到80年代,1981年锦州城市居民平均每百户拥有黑白电视机仅仅0.5台。

到了2007年底,大众家电全面普及,平均每百户城镇居民家庭拥有彩电119台,冰箱100台,洗衣机95台。

高档家电日益增加,每百户城镇居民家庭空调拥有量为22台,电脑拥有量为38台,拥有两台及以上彩电的家庭已占16%。

交通通讯工具发展迅猛。

城镇居民家庭每百户拥有固定电话已达92部,同时移动电话已基本普及,每百户拥有114部。

私家车在前几年是绝大多数人都不敢想的事,目前则已悄悄地向我们驶来。

每百户拥有汽车3台。

快捷、卫生的家电日益丰富。

城镇居民家庭中饮水机、消毒柜、微波炉每百户拥有量分别为28台、3台和37台。

文娱用品数量增加明显。

2007年末,每百户城镇居民家庭拥有照相机31台、摄像机6台、组合音响23套。

还有如金银首饰,过去是富裕的标志,目前则相当普遍。

  住——从低矮平房到舒适安居  解放初期市民绝大多数住平房和棚户房,狭窄、低矮、潮湿,无房户、拥挤户、不方便户占很大比重,在整个市区,比较像样的住宅楼房屈指可数。

直至1981年,人均居住面积仅为3.88平方米。

1998年末,人均居住面积仅为7.88平方米,近几年,为进一步提高居民的住房质量,锦州市集中资金重点加强对旧城区的改造,使许多居民从原来简陋的平房乃至“地震棚”中搬进了新式住房。

  2007年城市居民用于购房支出为人均1347.24元,比2006年增长4.2倍。

人均居住类消费支出为962.99元,比2006增长10.7%。

人们改善居住条件的同时,装潢新居或者对现有住房再装修的家庭增多,2007年居民家庭用于住房装潢的支出为人均50.22元。

目前,绝大多数居民,居住条件进一步改善。

房子越来越宽敞,2007年城镇居民建筑面积为23.76平方米。

其中,住房面积在40平方米以下的家庭占5.5%,40-50平方米的家庭占23.5%,50-60平方米的家庭占30.5%,60-70平方米的家庭占14%。

有10%的家庭住房面积超过100平方米。

从住宅类型看,住二居室住房的家庭比例最高,占全部户数的82.5%,住三居室的家庭占8%,住四居室的占2.5%。

其中相当多的家庭已拥有二套甚至三套住房,据不完全统计,居民有超过90%的家庭喜迁过新居,其中有相当一些家庭是多次“乔迁”。

2007年末,市区城镇居民家庭自有房的比重已达87%,其中,居住商品房的家庭比例达到19%,居住房改房的家庭比例为68%。

  行——从交通不便到四通八达  解放初期锦州还没有一辆公共汽车,人们出远门只能乘马车、三轮车或步行,肩挑人推,无可奈何。

近几年来,锦州市加大投资力度,着力解决交通通讯落后面貌,到目前,全市现代立体交通通讯网络已初步形成。

随着城市公共交通的日益发展以及交通工具的逐年更新,骑自行车的人越来越少。

城市公交车、大巴、出租车和各种各样的私家车开始驶入我们的视线,每个市民都会惊叹“行”的变化速度。

  据对200个调查户进行调查表明,2007年末,每百户拥有汽车3辆,摩托车15辆,助力车13辆。

居民人均用于交通和通讯的消费为721.53元,比2006年增长11.7%,比1981年增长58倍。

  乐——从简单封闭到丰富多彩  过去,听听收音机,到电影院看场电影是那时人们仅有的娱乐节目,但因时常停电往往还无法如愿。

现在许许多多普通居民生活走向富裕的同时,居民对生活环境的要求,对文化生活方面的追求越来越强烈,精神面貌乃至整体素质也是越来越好。

这基本反映了人们消费欲望由低级向高级的发展过程。

  据统计,反映居民精神文化生活变化的特征主要有以下方面:首先是文化娱乐用品拥有量迅速增加。

其中普及最快的是电视机和收录机,VCD、影碟机等也是快速步入居民家庭,其他如录像机、照相机及各种体育器材、健身器材等也有明显幅度的增长,使广大居民的视野进一步得到开阔。

其次是休闲娱乐形式多种多样,丰富多彩。

第三是用于精神文化方面的支出大幅度增长。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文化体育设施的不断完善,居民在满足物质生活的同时,更加注重精神文化生活。

目前旅游休闲、健身和假日活动消费已成为文教娱乐消费中新的消费热点。

资料显示,2007年,城镇居民文化娱乐服务人均支出135.19元,是2003年的2.6倍。

其中,健身活动支出增长最快,2007年人均为10.97元,是2003年的2倍(2003年人均仅为5.28元);参观游览支出(21.69元)比2003年(9.12元)增长2倍;人均团体旅游支出48.05元,比2003年(5.28元)增长近9倍;其他文娱活动支出增长46.7%,文娱用品修理服务费增长20.0%。

其足以说明,居民昔日那种封闭的生活方式已被彻底打破。

  财——从捉襟见肘到富裕大方  随着国民经济快速发展,投资渠道的拓宽,百姓财富的增加,居民投资意识、投资能力越来越强,对投资品的需求越来越旺盛,城镇居民财产性收入在这几年增速非常快。

据国家统计局锦州调查队对200户城镇居民的调查资料显示:2002年、2003年、2004年、2005年、2006年、2007年年人均财产性收入分别为32.28元、38.16元、33.55元、44.38元、80.35元、174.77元,呈逐年增长态势。

2007年比2006年增长1.2倍,2002年至2007年五年间财产性收入增长了4.4倍,平均每年增长34.6%,可见居民财产性收入增长的潜力很大。

随着收入水平的大幅度提高,锦州市居民家庭的金融资产增加明显,昔日那种“入不敷出”、“捉襟见肘”的“寒酸相”日渐减少, “敢于随意消费”、“能够随意消费”的家庭大有人在。

“舒舒服服享受生活的每一天”,已成为他们新的、但却是实实在在的追求。

据统计,2007年人均消费支出8872.32元,比1981年人均430.2元增长21倍。

在最近几年里,锦州市拥有十万元家产的家庭相当普遍,拥有百万元家产的家庭也是一般水平,而拥有数百万甚至上千万元家产的家庭也占有相当比例。

  保——从“基本养老”到“全面覆盖  据调查,目前,锦州市社会保障、保险网络已遍布全市,以劳动保障、民政扶助及商业保险等为主组成的“网络”已网罗了全市千家万户,居民的后顾之忧已初步得到缓解和解除。

据不完全统计,早在1998年,锦州市已全部建立了社会保障网络,到2003年企业离退休人员养老金全部实现社会化发放,社会化发放率和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率达到100%;医疗保险面继续扩大,最低生活保障工作已基本实现了“应保尽保”。

其中全市近100%的居民家庭已经参加了各类养老保险、财产保险及人身保险等,保险品种多,保险范围广,居民的社会保障水平空前提高。

锦州市200户城市居民家庭,2007年人均个人交纳的养老基金302.71元,比2002年增长35%;个人交纳的住房公积金、医疗基金和失业基金分别为254.46元、92.92元和16.81元,分别增长29%、38倍和1.5倍。

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人均养老金或离退休金由2002年的1059.6元增加到2007年的3614.11元。

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为老百姓解除了后顾之忧。

城镇居民的生活安全度和社会稳定性都得到了进一步提高。

记者王忠政

家乡的变化,贵州黎平的,演讲稿形式,能帮忙提供一下思路吗

不清楚你们是什么场合的演讲啊。

但是总的来说,大同小异。

建议用总分总的形式、首先,写家乡变化大,日新月异等;分论点写几个方面:经济,教育,交通,通讯,人们的生活方式,这几个方面写,最后再写一段总结性的话。

希望能为你的演讲提供思路,加油,演讲需要镇定,有气场,不要紧张,加油。

求英语演讲稿一篇~ 主题是关于南昌近几年的变化,发展,歌颂自己对南昌家乡的热爱,大概3分钟左右~谢谢

青春,本身就是两个闪光的字眼。

而对我,仿佛有种曾经的意味。

时光飞逝,而今的自己已经三十有八,年近不惑。

如果说青春可以延长,那么我就称之为“不惑的青春”。

我多么希望,能让这不惑的青春在家乡建设中闪光。

  “科尔沁草原的大沁塔拉,洮南是我美丽的家。

上千年的历史,上千年的文化,她养育了我的祖先还有我的爸和妈,清凌凌的洮儿河水,浇灌了我的童年,绿油油的草原牛羊肥马儿欢……”每每听到或者哼起这首歌的时候,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就会油然而生。

家乡是生我养我的母亲,家乡是我的根;家乡维系着哺育我教导我的亲情,家乡是我的魂;家乡寄托着我无限的情思,家乡伴随着我成长的感动。

  眼下,我们洮南上下正在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落实到行动上就是要建设富裕文明和谐的新洮南。

让家乡又好又快发展,这是我们大家的心愿;让家乡和谐进步,这是我们共同的理想。

家乡的兴旺,匹夫有责;家乡的未来,等待我们去开创。

如果家乡是一株繁茂的参天大树,那么我们就是片片叶子,给家乡增添着一丝丝新绿;如果家乡是一条奔腾的大河,那么我们就是朵朵浪花,为家乡的奔涌向前推波助澜;如果家乡是一轮光芒四射的太阳,那么我们就是缕缕阳光,共同支撑起家乡的灿烂与辉煌。

  时代的发展为我们提供了广阔的舞台,科学发展观为我们引领了全新的创业之路。

发展家乡经济,繁荣古城文明,就应该从身边做起,从眼下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

古人云“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

”建设家乡,就要我们立足于小事,努力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业绩,把每一件每一桩简单的事情、平凡的事情、具体的事情做好。

即使我们成就不了轰轰烈烈的伟业,即使我们创造不出惊天动地的发明,即使我们成为不了家喻户晓的英雄,但是我们一定要做个对社会有用的人——我们有善良的心灵,为家乡真诚地思索;我们有勤劳的双手,为家乡倾情地奉献;我们有满腔的热情,为家乡无私地付出。

  路,只有不断地向前延伸,才会绽放出美丽的风景;人,只有不停地向前探索,才能创造出耀眼的辉煌。

青春无悔,无悔青春。

我们践行科学发展观,就是要谱写青春无悔曲。

我由衷地想到:家乡的和谐发展,家乡的富裕文明,从我们每个自身做起,都要脚踏实地地搞好三方面建设:首先,建设好自己。

建设自己就是完善自己、充实自己,用知识武装头脑,用能力开创未来;因为有你的存在,别人能感觉到温暖;因为有你的存在,社会能认知到安全;其次,要建设好家庭。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俗话说:家和万事兴,只有小家的和睦才有大家的和谐,因为稳定、安全恰恰是社会和谐的最强音;第三,就是建设好事业。

将自己对人生的追求,默默书写在平凡的岗位上,在飞扬的青春里,忘我地工作,志存高远,乐于奉献,让人生收获快乐与希望。

让家乡的建设史上,默默记住我们平凡的履历;让古城的文明路上,深深留下我们坚实的足迹。

  山川有情织锦绣,大爱无言起丰碑;  建设家乡展宏图,青春奉献誓无悔。

  风劲海阔,正当扬帆破浪,  任重道远,更须跃马扬鞭。

  家乡的建设是一条漫漫的征途,家乡的科学发展是一项永久的事业。

我始终坚信:没有比脚更长的路,没有比人更高的山。

心若在,梦就在。

只要双脚还在,就要不停地去闯荡,去跋涉;只要山在那里,就要勇敢地去攀登,去跨越。

古希腊力学家阿基米德说:给我一个支点,我能撬动整个地球;我要说:给我一个舞台,我会还你十二分精彩。

热爱家乡,我们义不容辞;建设家乡,我们责无旁贷。

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建设富裕文明和谐的新洮南,就要从我做起,从我们做起,从现在做起,从平凡的岗位上做起。

同志们,朋友们,让我们每个人都行动起来,身体力行,让每一天都留下完美,让每一年都留下辉煌,让我们的青春在家乡建设中熠熠闪光。

  谢谢大家

  ·····采纳哦

我的梦之最美梨都演讲稿,三到五分钟,家乡是砀山的,

我爱我的家乡,因为它在土地肥沃,土特产丰富的农业大省,黑龙江省.它在黑龙江省的东北部美丽富饶的密山市,随着时代的变化,原来荒无人烟的北大荒,变成如今的红红火火的北大仓,交通科技发达的现代化地区,还有全国农业基地和农垦集团.听姥姥讲在她们小的时候,衣食住行都和如今有天地之差,她们家长手巧的穿的是手工制作的布鞋,家长不会制作的她们夏天穿草鞋,冬天只好托别人给缝一双鞋,而现在到商店的鞋却是琳琅满目,高中低档什么样都有.吃的与现在更上无与伦比,再那个时候大多都在生产队干活吃饭,早上吃玉米粥,中午和晚上都吃大楂子和大饼子,大饼子就是我们所说的玉米面饼,哪吃的上白面大米呀!一年生产队只给发七八斤白面饼,平时都舍不得吃,只在过年四时用这些面包饺子,小孩更别说了,连吃块糖都不容易,现在小孩什么吃的都有.那时由于营养不良人都很愿意得病,由于医疗设备差,重感冒都会死忘,如今连癌症都可以化疗了.那时人们住的是草房,冬天十分冷,如今都住上了冬暖夏凉的砖房,楼房,还有别墅.如今的高科技随处可见,连种田都是机械化了.以前的农村连自行车都没有,如今的农村客车一天就十几趟,摩托车和四轮车家家都有,还有私人轿车.过去交通不便利通讯业也不发达,有点事情很不方便,现在只要一个电话几分钟就可以完成.电话家家都有,手机也几乎人人有,.过去的黑白电视现在也要是数码的了.还有,电脑也正在步入家庭,农民也可以在电脑上查阅资料了.我的家乡从荒凉的北大荒,到新中国刚刚成立的生产队,再到如今,经历了坎坎坷坷,家乡的巨变是朴实的勇敢的人们用一滴血一滴汗创造出来的.我生活在社会主义明媚的阳光下.感到无比的幸福,我要好好学习,为建设美丽的家乡贡献自己的力量,回报生我养我的这片土地.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联系xxxxxxxx.com

Copyright©2020 一句话经典语录 www.yiyyy.com 版权所有

友情链接

心理测试 图片大全 壁纸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