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演讲稿:新时代新征程我与改革开放
让老百姓更多地分享经济发展的成果 十七大报告提出:“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 人民共享”,充分阐述了“让老百姓更多地分享经济发展的成果” 的思路,是我们党“以人为本”执政理念的具体体现。
突出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首提“创造条件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让老百姓拥有更多的财富。
“创造条件”是指多拓展渠道、多提供机会;“更多”意味着覆盖面更广;“群众”就是咱老百姓;“拥有”就是合理合法拥有;“财产性收入”是指家庭拥有的动产(如银行存款、有价证券等)、不动产(如房屋、车辆、土地、收藏品等)所获得的收入,它包括出让财产使用权所获得的利息、租金、专利收入等,财产营运所获得的红利收入、财产增值收益等。
整句话连在一起的意思就是“让老百姓的财富保值增值,让老百姓拥有更多的财富。
报告的这个新说法,意味着老百姓的收入不光来自工资,国家 还将创造条件增加百姓的多元化收入,有利于增加百姓财富,能使大多数人成为中等收入者。
这也正暗合了报告提出的‘中等收入者占多数’的新要求。
十七大提出“财产性收入”,意义在哪里
其一,让群众拥有资本收入对于当下中国发展的重要主题——和谐社会有着特别的意义。
在追求和谐的过程中,贫富分化是一只拦路虎。
如果贫富分化严重到一定程度,贫穷的群体改变生活的能力会变得越来越弱。
如果他们只是通过简单的劳动,而不能参与社会财富分配的其他方式,那么他们可能会一直处于不利的地位。
而且,如果通过劳动所得的收入不能转化为资本并升值,那么他们与投资人相比,财富的差距会越拉越大。
国家的责任之一就是要使国民在物质生活上逐步接近理想的状态,从而让他们在物质享受上得到更多的幸福感。
这不仅需要促进国家社会总财富的增加,更要促使百姓在相互的对比中获得幸福感和满足感。
因此,国家看重居民投资事务,创造条件让百姓参与到经济发展当中,让百姓成为各项经济活动的主体之一,让他们除了劳动报酬以外,还有机会得到经济事务总成果的分享,无疑是遏制贫富分化的途径之一。
其二,要“创造条件”,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十七大提出的这个“创造条件”,涵盖了多方面的重要内容。
有专家指出,这首先需要创造良好的政策条件,包括制定相应的政策,来保证收入可以转化为财产,同时规定通过财产获得收入,只要正当,就应该得到保护。
其次,国家要创造良好的市场条件,包括市场的公平交易机制、抗风险机制、价格形成机制等;此外,完善相关市场的监管也是应当创造的重要条件,对投资者进行相应的风险教育,也是“创造条件”的重要内容。
因此,我们可以预言,国家势必要建立更加完善的法律保护体系,让老百姓能够安全、放心、明白地拥有财产和赚取财产性收入。
可以想象,随着国家在各个投资领域都努力创造条件,让百姓更方便地介入,那将是一个多赢的结局——从这种意义上来说,不断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也会从中受益。
其三,从总体上看,鼓励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有利于让更多的人成为中等收入者。
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这是我国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增加城乡居民收入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
这一思路,与十七大报告提出的“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基本形成,中等收入者占多数,绝对贫困现象基本消除”可谓一脉相承。
而在整个宏观经济的良性运行上,让更多的人拥有财产性收入也有明显的意义。
当人们普遍都有一定的财产性收入时,也意味着整个经济的消费结构处于比较合理的阶段。
像中国这样的大国,拉动经济增长最关键的还是要靠内需,而中等收入阶层的存在是拉动消费的重要力量。
相反,如果贫富差距过大,国家人均GDP的增长主要反映在高收入者收入的增加上,要拉动消费谈何容易
要通过消费拉动经济又谈何容易
可见,十七大报告提出“创造条件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也是着眼于中国经济发展的健康与均衡。
(背景资料显示,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得到快速发展,老百姓也积累了越来越多的财富,当前居民储蓄在15万亿元左右。
而随着股市等金融市场的繁荣,百姓投资理财热情高涨,到今年10月初,沪深两市投资者开户数超过1.2亿户;基金资产净值总计已超过3万亿元,基金投资账户数超过9000万个。
) 二、首提2020年人均GDP比2000年翻两番----走共同富裕道路。
十七大报告中提出,实现人均国内生产总值(GDP)到2020年比2000年翻两番。
这是首次在党代会报告中正式使用这种提法。
5年前的十六大报告提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主要目标是,国内生产总值到2020年力争比2000年翻两番。
当时,没有使用“人均”一词。
“一个很小的问题,乘以13亿,都会变成一个大问题;一个很大的总量,除以13亿,都会变成一个小数目。
”这是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履职之初曾表述过的感受。
中国人口较多,单纯以经济总量来衡量,可以表明中国国力的增强,但是人均GDP更能反映居民在经济发展中分享的成果,反映的是国民的富裕程度和生活水平。
在综合国力提高的同时,人均GDP提高,发展水平和富裕程度的提高,这是以人为本的体现。
新目标充分体现出党将发展成果惠及人民群众的战略部署,表明我们党对小康社会的认识有了深化和拓展,更加符合时代潮流,更加顺应民意。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00年中国人均GDP为7078元,按当年汇率折算为约856美元。
如果2020年实现翻两番,那么到时候人均GDP应该达到3500美元左右。
这一目标的提出是建立在坚实基础上的,实现这一目标很有把握。
从2003年到2006年,中国经济已经连续4年保持了10%以上的快速增长。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从2000年到2006年,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已上升到16084元,按可比价格计算,2006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已相当于2000年的1.69倍,人均GDP已经超过2000美元。
按翻两番的要求计算,到2006年已经实现了42.3%。
也就是说,我们用了六年的时间,已经完成了20年时间所要完成目标的四成多的目标任务。
按此测算,在2007年到2020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年平均增长5.4%,即可实现2020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两番的目标。
专家们认为,未来几年,中国人口增长速度趋缓,人均GDP的基数不会增加太多,这有助于翻两番目标的实现。
三、首提“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收入分配模式日趋成熟 从人们所熟悉的“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到十六大报告的“初次分配注重效率、再分配注重公平”,再到十七大报告中 “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
针对分配领域的新提法,不仅表明了党中央对分配制度的深入思考和探索,更反映了党对收入分配公平的关注,体现了对低收入群体的政策倾斜和关心。
尤其是报告所提出的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关系的指导原则,是解决收入差距逐步拉大问题的政策要点和着力点,也是对党的十六大所提出的“初次分配注重效率,再分配注重公平”的分配原则的进一步完善和调整,具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
我国收入分配改革不断深入,收入分配模式日趋成熟。
1、收入分配制度的改革 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是确立新型国民收入分配关系、处理国民收入分配矛盾新的基本原则。
国民收入由居民收入、企业(或集体)收入和国家收入三部分构成。
过去,当三者之间的收入分配发生矛盾的时候,由于经济发展水平、经济发展指导思想和经济体制等方面的原因,往往按“确保国家、留足集体(或企业),最后是个人”的原则进行处理。
虽然在一定的经济发展阶段,按这一原则协调三方面的利益关系有必要、也是不得已的,但经过近30年的改革开放和年均9%以上高速经济增长,中国的经济总量已经发生了显著变化,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已经具备了物质和体制基础。
2、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更好地处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近30年的改革开放,收入分配领域的市场调节机制作用正在逐步加强。
但是在现实中,资本、土地、技术等生产要素形成市场分配机制相对容易,而劳动报酬实现完全的市场调节则相对复杂。
目前我国初次分配存在很大问题,比如说,在一次分配里,企业拿了大头,国家也拿了大头,真正的劳动者拿得相对来说比较少,在比如说,一些企业的利润非常高,这些企业拿了利润后,就不知道该去干什么了。
国有企业不分红,本来是国家的投资,国家给了各种各样的优惠条件赚来的钱,有些是资源赚来的钱,没有分红,也就没有进入公平分配。
虽然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是初次分配的原则,但受劳动力市场的供给过剩和长期以来工资收入水平偏低因素的影响,初次分配仍然存在着资本所得不断提高、劳动所得持续下降的趋势。
劳动收益的流失,是初次分配不公的最突出表现,也是造成社会矛盾加大的重要因素。
初次分配不公的突出表现有:由于城乡一体的劳动力市场尚未建立所造成的劳动力流动受阻和就业不充分而引起的分配不公;由于不合理的行业垄断所形成的企业之间市场竞争环境失衡所导致的分配不公;由于企业之间的生产经营条件的差别而产生的分配不公;企业内部资本所有者、经营管理者和劳动者之间的分配不公平;经济社会发展失衡、城乡发展失衡、地区发展失衡、利益分配格局失衡、公共财政资源配置失衡等等。
这些问题的存在,说明现阶段我国迫切需要确立公平、正义、共享的价值观,并以此为标准来评估和纠正现实制度安排与政策措施中的疏漏。
迫切需要通过深化社会分配体制改革、加大履行对收入分配的调节职能,使低收入者获得扶助,使高收入者得到调节,以避免因收入差距过大以及少数垄断性行业收入过高的现象愈演愈烈。
迫切需要强化城乡公民平等参与分配,并调整经济政策与公共资源配置等措施,去构建改善民生的长效机制,以给全国人民一个稳定乐观的心理预期。
这也正是党的十七大报告反复强调公平的收入分配原则,加速缩小收入差距的主旨所在。
如果这个问题没有加以重视,很容易陷入像南美等许多“福利国家”的陷阱里。
要成为“福利国家”,第一,就得高税收,高税收后,企业等各方面的动力就不大;第二,需要高福利推动高税收。
而这样做后,就进入恶性循环,许多国家的发展道路已证明此路不通。
东亚的许多国家,在经济高速增长时,并没有出现非常严重的收入分配问题,如日本、韩国、中国台湾省。
在很长的高速经济发展过程中,不必然伴随严重的收入分配问题。
社会分配格局确实必须改变了。
第一,改变国家居民收入比例,控制居民收入在GDP分配比例持续下降的局面。
第二,要改变资本分配能力比较强,劳动能力非配比较弱的局面。
第三,居民收入中工资性、创业经营性、投资财产性这些收入要完善起来,不能光靠工资性的,农民不能仅局限于种地收入。
第四,要控制垄断企业的工资收入,要限制这些企业的工资增长速度,发挥集体在工资谈判中的作用,保障农民工拥有和单位谈判,形成工资的制衡力量。
第五,对广大低收入人群进行财政转移支付。
第六,利用税收调节高收入的,包括所得税、房产税,遗产税、赠予税,税种要全。
第七,发展慈善事业。
第八,要鼓励创业,扩大中等收入的人群,减少因失业而贫困的人群,这样整个基尼系数才能下降。
3、扭转收入差距扩大的趋势,让普通劳动者更多分享经济增长的成果 近年来,我国居民收入平均水平快速增长,但收入差距也不断拉大,成为影响经济和社会稳定发展的因素。
居民收入差距形成的原因有很多,也很复杂,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部分居民尤其是低收入人群的收入结构比较单一,并且主要通过初次分配的形式来获得。
而劳动报酬存在水平偏低、增长幅度偏小的情况。
因此,“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比如逐步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建立企业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等)不仅能直接增加劳动报酬,也能缓解收入分配领域政府转移支付的压力,进而扭转收入差距扩大的趋势。
改革开放演讲稿
腾飞的中国,对于悠悠的历史长河,是个那么短暂而渺小的瞬间。
然而对于我们这个从贫穷到富裕,从落后到先进,从腐败到和谐的国家来说,无疑是一个蜕变,是一个值得深思和铭记的过程。
经济的发展回想100多年前中国这块贫瘠的土地,由于经济落后、科技不精、制度腐败,被外国人侮辱性地称为“东亚病夫”。
直到中国射击运动员许海峰在第23届奥运会上一举夺得金牌,改写了中国历史上金牌零的记录,继而经过中国人民这几年同心同德的不懈努力,终于换来了2008年夏季奥运会的举办权,为历史翻开了崭新的一页。
万众瞩目的终于拉开了序幕,由一万多名运动员组成的205支参赛队伍汇聚在北京。
16天的比赛转眼即逝,但却留给了人们成功的喜悦、破纪录的激情和痛失金牌的懊悔。
16天的比赛,让我们真真实实地感受到了奥运所带来的亢奋和激情。
每年,总是有许多国家争先恐后地递交奥运会举办权的申请书,难道他们只是想博得世界的喝彩吗
不,不是的。
一个国家、一座城市能够举办一次奥运会,便是那儿经济发展繁荣昌盛的标志,也是把自己国家展示给世界的一张名片。
08奥运,不仅成功举办,而且给中国的旅游事业带来了一笔可观的收入,推动了经济发展的同时,我国也正一步一步地更加富强起来。
科技的进步2008年9月25日21时10分,随着一声“点火”口令,承载着神舟七号载人飞船和三名航天员的火箭,在震天的轰鸣声中腾空而起,飞向茫茫太空,在夜色中划出一道耀眼的轨迹。
近几年来我国的科技技术不断进步,此次飞船发射也是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的第109次升空,是继1996年10月以来我国火箭发射连续第67次获得成功。
这是历史性的突破,也是中国人民攀登世界科技高峰的又一伟大壮举。
9月28日傍晚,神舟七号飞船经过制动飞行阶段、自由滑行阶段、再入大气层阶段和着陆阶段后顺利着陆,出色地完成了这个神圣而光荣的使命,也把我国的科技技术发展推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向世界各国人民展示了我国不俗的科技力量,又在史册里为我国航天事业添上光辉的一笔。
教育的创新从全日制教育到九年义务教育,从传统师生关系到新型师生关系,我国教育事业在不断地发展、不断地改革,又迈向一个新的阶段。
07年秋季,国务院颁布了“免除城镇中小学生学杂费”的新条例。
新条例的实施,不仅推动了我国教育事业的顺利发展,而且从农村到城镇,圆了多少贫困子弟的上学梦。
青少年一代是,是祖国的未来,也是祖国新一代的接班人。
在更多教育改革创新后,必定将涌现出一批批新新人士,为我国的未来出谋划策,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在改革开放以前,学生把老师看做权威,而学生更多的是扮演者“遵从者”的角色。
这种现象,不仅影响了师生的交往,而且造成了师生间的隔阂。
改革开放后的今天,在新型师生关系建立的基础上,师生本着民主平等的原则,响应着“亦师亦友”的口号,互相学习、互相尊重、教学相长,课后师生间无话不谈,学生们和老师也就共同组成了学校生活的共同体,让校园生活充满生机、充满韵味
30年来,从农村到城市的建设,从农民到市民的发展、从农田到工厂的创新,我们见证着改革春风吹过的神州大地。
让我们用洁美的环境、灿烂的笑脸、谦和的语言、优雅的举止和热烈的掌声去为改革开放喝彩,共同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续把改革开放伟大事业推向前进。
新起点、新征程、新环境的作文
改革开放30周年的演讲稿 忆改革开放,现中华雄威 1949年新中国的成立使祖国母亲彻底摆脱了被压迫的境地,中国这头东方睡狮开始慢慢觉醒,但却步履维艰,直到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全面实行改革开放的新决策;从此改革开放的春风使中华大地再次焕发了活力,中华民族终于踏上了民族复兴的伟大征程
30年的征程,中华民族以崭新的姿态重新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30年的沧桑巨变,30年的光辉历程,铸就了一个民族近百年的梦想
改革开放的30年,是中国经济迅速蓬勃的30年
幢幢高楼拔地而起,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1978年到2006年间,中国经济总量迅速扩张,国内生产总值从3645亿元增长至21,0871亿元,增长近60倍
中国的经济成就不仅写在了中国历史之上,也在世界历史上刻下了辉煌的一页,过去25年全球脱贫所得成就中,近70%的成就归功于中国
改革开放的30年,是中国社会和谐稳定的30年
自粉碎“四人帮”以后,中华民族犹如钢铁长城一般坚不可摧
97年香港回归,99年澳门回归;1998年面对南方历史罕见的特大洪水,2003年面对让人闻风丧胆的非典疫情,2008年面对十几个省份百年不遇的冰雪灾害,中华儿女众志成城,手挽手将一个个磨难阻击在脚下
改革开放的30年,是教育事业稳步发展的30年
1983年,同志提出,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对世界,面对未来
高考制度恢复之初,全国有570万人参加高考,却仅录取27万名;而到2007年,全国普通高校招生报名人数达到1010万,录取新生达567万名
伴随着教育规模的发展,更有越来越多的中华儿女在世界高精尖人才中占据着日益重要的位置
改革开放的30年是中国航天事业不断创新的30年
从1979年远程火箭发射试验成功,到2003年“神五”升天,首次载人航天飞行成功,再到2005年神舟六号载人航天卫星顺利返回,中国航天人在摸索中让祖国一跃成为航天科技强国
2008年,我国首颗探月卫星“嫦娥一号”发射升空,炎黄子孙的千年奔月梦成为了现实
改革开放的30年,也是我国体育事业蒸蒸日上的30年
1984年许海峰摘得中国奥运首枚金牌,自此之后,中华体育健儿奋勇争先:2000年悉尼奥运,中国代表团收获28枚金牌,取得了金牌榜和奖牌榜均名列第三的佳绩;04年雅典,中国军团更是将金牌总数扩增到32枚,位列金牌榜第2位
而今年,在108天之后,奥运大幕将在中华大地上拉开,我们将成为奥运的主人
我们坚信,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上,必将出现一个又一个辉煌的30年
中华民族的崛起,必将让世界为我们自豪
改革开放30年演讲稿
辉煌的30年 1949新中国的成立使祖国母亲彻底摆脱了被压迫的境地,中国这头东方睡狮开始慢慢觉醒,但却步履维艰,直到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全面实行改革开放的新决策;从此改革开放的春风使中华大地再次焕发了活力,中华民族终于踏上了民族复兴的伟大征程
30年的征程,中华民族以崭新的姿态重新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30年的沧桑巨变,30年的光辉历程,铸就了一个民族近百年的梦想
改革开放的30年,是中国经济迅速蓬勃的30年
幢幢高楼拔地而起,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不断增强,国际地位不断提高,世界上任何一个重大事项不能没有中国的参与,我国越来越在国际舞台上发挥重要作用。
改革开放的30年,是中国社会和谐稳定的30年
中华民族犹如钢铁长城一般坚不可摧
97年香港回归,99年澳门回归;1998年面对南方历史罕见的特大洪水,2003年面对让人闻风丧胆的非典疫情,2008年面对十几个省份百年不遇的冰雪灾害,以及四川大地震,中华儿女众志成城,手挽手将一个个磨难踩在脚下。
改革开放的 30年,我们国家在进步,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听爸爸妈妈讲,他们小的时候,生活非常困难,吃饭用粮票,买布用布票, 很多商品都凭票供应,有时为买生活用品需排很长时间的队,吃的是玉米面,只能在逢年过节时才能吃上大米和肉,只能在过年时才能穿上新衣裳。
对此,我们现在的生活真是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们衣食无忧,每天的生活都像是在过节一样,我们可以在计算机上学习查找资料,可以在计算机上玩游戏,享受网络世界带给我们的快乐,这都是改革开放带来的幸福生活。
改革开放的30年是中国航天事业不断创新的30年
2008年,神舟七号载人航天卫星,是我国首颗探月卫星“嫦娥一号”发射升空,宇行员出舱,而且顺利返回;炎黄子孙的千年奔月梦成为了现实
中国航天人在摸索中让祖国一跃成为航天科技强国
改革开放的30年,也是我国体育事业蒸蒸日上的30年
而今年2008年,在北京奥运会上我们的体育健儿更是一举夺得51枚金牌,100枚奖牌位具金牌榜第一的骄人成绩。
改革开放的30年,是辉煌的30年。
我们一定要好好学习,掌握科学技术知识,努力把自己造就成祖国有用之材,将来用我们的双手建设伟大的祖国,把我们的祖国建设更加强大,更加美好。
我们坚信,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上,必将出现一个又一个辉煌的30年
改革开放三十年演讲稿
我演讲的题目是:丰碑 三十年前赤县天,改革征程话艰辛。
忽如一夜春风劲,万户千村笑开颜。
妙手描绘美蓝图,全民谱写小康篇。
浪潮席卷神州地,万里江山锦绣春。
开放国门万象新,大潮铺卷奏强音,春天故事南巡谱,此曲于今处处闻。
30年前,十年动乱之后的祖国满目疮痍,在探索中曲折前行。
就在这关键的时刻,是我们伟大的党又一次在危急中挽救了祖国。
1978年12月18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胜利召开,同志为我们指引了前进的方向,全党工作重心实现了向经济建设的伟大转移。
中国,即将乘着改革开放的东风 破浪 启航。
30年,弹指一挥间。
许多我们曾经熟悉的、离不开的事物就向东流的河水一样,一件一件离我们远去。
小翻领、中山装;粮票、布票、油票;黑白电视机、脚踏式缝纫机……还记得父亲发黄的作文本上第一篇命题作文就是《开镰》,可能有的同志不明白,其实讲的就是收割。
闭上眼睛,我还能清晰地记起小时候收稻子,和伙伴们一起拾稻穗的情景。
30年来,许多我们想都想不到的新鲜事物像大年初一的客人一样,一股脑儿的涌入我们的生活。
大家可能都记得,传呼机、手机、电脑,拖拉机、摩托车、小汽车,一居室、两居室、三居室,真好象一夜之间冒出来似的。
30年,是改革开放的30年,是我们伟大的党带领全国人民奋力拼搏的30年,是我们每个人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30年,是我们伟大的祖国母亲崛起腾飞的30年,是中国社会和谐稳定的30年
自粉碎“四人帮”以后,中华民族犹如钢铁长城一般坚不可摧
97年香港回归,99年澳门回归;1998年面对南方历史罕见的特大洪水,2003年面对让人闻风丧胆的非典疫情,2008年面对十几个省份百年不遇的冰雪灾害,中华儿女众志成城,手挽手将一个个磨难阻击在脚下
改革开放的 30年,是教育事业稳步发展的30年
1983年,同志提出,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对世界,面对未来
高考制度恢复之初,全国有570万人参加高考,却仅录取27万名;而到2007年,全国普通高校招生报名人数达到1010万,录取新生达567万名
伴随着教育规模的发展,更有越来越多的中华儿女在世界高精尖人才中占据着日益重要的位置
改革开放的30年是中国航天事业不断创新的30年
从1979年远程火箭发射试验成功,到2003年“神五”升天,首次载人航天飞行成功,再到2005年神舟六号载人航天卫星顺利返回,中国航天人在摸索中让祖国一跃成为航天科技强国
2008年,我国首颗探月卫星“嫦娥一号”发射升空,炎黄子孙的千年奔月梦成为了现实
改革开放的30年,也是我国体育事业蒸蒸日上的30年
1984年许海峰摘得中国奥运首枚金牌,自此之后,中华体育健儿奋勇争先:2000年悉尼奥运,中国代表团收获28枚金牌,取得了金牌榜和奖牌榜均名列第三的佳绩;04年雅典,中国军团更是将金牌总数扩增到32枚,位列金牌榜第2位
而今年,奥运大幕在中华大地上拉开,我们成了奥运的主人
51块金牌,更是高居金牌榜首位,成了真正的体育强国
我们这一代人,是沐浴着改革的春风来到这个美丽的世界的。
我们不曾经历苦难和战争,我们还有些许张扬和稚嫩。
但是,我们每个人身上,都流淌着祖辈们英雄的鲜血,都矗立着一根中华的脊梁
我们永远不会忘记我的今天的幸福生活因何而来,做为一名人民教师的我,肩负着为祖国培养人才的重任。
让我用工作岗位上的实际行动来奉献我的青春,为国家的全面建设尽一份力,向党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
改革30周年演讲稿
忆改革开放,现中华雄威 1949年新中国的成立使祖国母亲彻底摆脱了被压迫的境地,中国这头东方睡狮开始慢慢觉醒,但却步履维艰,直到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全面实行改革开放的新决策;从此改革开放的春风使中华大地再次焕发了活力,中华民族终于踏上了民族复兴的伟大征程
30年的征程,中华民族以崭新的姿态重新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30年的沧桑巨变,30年的光辉历程,铸就了一个民族近百年的梦想
改革开放的30年,是中国经济迅速蓬勃的30年
幢幢高楼拔地而起,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1978年到2006年间,中国经济总量迅速扩张,国内生产总值从3645亿元增长至21,0871亿元,增长近60倍
中国的经济成就不仅写在了中国历史之上,也在世界历史上刻下了辉煌的一页,过去25年全球脱贫所得成就中,近70%的成就归功于中国
改革开放的30年,是中国社会和谐稳定的30年
自粉碎“四人帮”以后,中华民族犹如钢铁长城一般坚不可摧
97年香港回归,99年澳门回归;1998年面对南方历史罕见的特大洪水,2003年面对让人闻风丧胆的非典疫情,2008年面对十几个省份百年不遇的冰雪灾害,中华儿女众志成城,手挽手将一个个磨难阻击在脚下
改革开放的 30年,是教育事业稳步发展的30年
1983年,同志提出,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对世界,面对未来
高考制度恢复之初,全国有570万人参加高考,却仅录取27万名;而到2007年,全国普通高校招生报名人数达到1010万,录取新生达567万名
伴随着教育规模的发展,更有越来越多的中华儿女在世界高精尖人才中占据着日益重要的位置
改革开放的30年是中国航天事业不断创新的30年
从1979年远程火箭发射试验成功,到2003年“神五”升天,首次载人航天飞行成功,再到2005年神舟六号载人航天卫星顺利返回,中国航天人在摸索中让祖国一跃成为航天科技强国
2008年,我国首颗探月卫星“嫦娥一号”发射升空,炎黄子孙的千年奔月梦成为了现实
改革开放的30年,也是我国体育事业蒸蒸日上的30年
1984年许海峰摘得中国奥运首枚金牌,自此之后,中华体育健儿奋勇争先:2000年悉尼奥运,中国代表团收获28枚金牌,取得了金牌榜和奖牌榜均名列第三的佳绩;04年雅典,中国军团更是将金牌总数扩增到32枚,位列金牌榜第2位
而今年,在108天之后,奥运大幕将在中华大地上拉开,我们将成为奥运的主人
我们坚信,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上,必将出现一个又一个辉煌的30年
中华民族的崛起,必将让世界为我们自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