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国旗下讲话的一篇演讲稿,主题为:《热爱生命,关注健康》800字左右
亲爱的同学们 生命是人世间最宝贵的东西,金钱买不到,珠宝换不回。
生命只有一次,不能再生,也不会重来。
同学们,你们的生命之花才刚刚开始绽放,你们是家庭兴盛的寄托,是中华民族发展的希望;你们将来既有传承后代的重任,又有赡养父母的义务。
因此,你们得爱惜生命,保重生命,为自己、为父母、为祖国好好地活着。
生命对于每个人来说都只有一次,没有了生命,一切都要免谈。
因此我们都要牢固树立“珍爱生命,安全第一”的意识,建设我们的平安校园,使同学们都能健康成长。
校园安全涉及到我们生活和学习方面的安全隐患有20种之多,其中包括交通事故、食物中毒、火灾火险、溺水、体育运动损伤等等。
这些都在时刻威胁着青少年学生的健康成长。
据统计,我国每年大约有1.6万名中小学生非正常死亡,中小学生因安全事故、食物中毒、溺水等死亡的,平均每天有40多人,也就是说每天将有一个班的学生在“消失”。
所以我们不但要有安全意识,更要有防范意识和防范措施。
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我们应注意以下几点: 1、注意课间活动安全。
同学们上下楼梯要有序,切不可急步上下,要养成上下楼梯靠右行走的良好习惯,防止校园拥挤踩踏事故。
在雨天,我们的教学楼和办公楼的楼道、楼梯都会很滑,请全体同学在行走时务必轻脚慢步。
大家课间要注意文明休息,不能追打吵闹。
2、要注意交通安全。
我们一定要严格遵守交通规则,不带人骑车,不闯红灯,过马路要走人行横道,要主动避让机动车辆。
要养成不在校内骑自行车的习惯。
3、注意饮食安全。
不要购买“三无”食品;我们不应该在校门口和街头流动摊点购买零食,防止食物中毒。
要学会保护自己,照顾自己,注意不要暴饮暴食,尽量少食用生冷的食品。
4、要注意运动安全。
上体育课和课外活动前要作好准备活动,运动时要注意不要剧烈碰撞,以免撞伤或摔伤。
5、要注意上网安全。
网络是一个很好的学习工具,我们可以利用它搜集资料,拓宽视野。
但是网络也有很多危害,如果上网浏览不健康的网页,或毫无节制地沉溺于虚拟空间,就会影响我们的身心健康。
6、同学们对自己的所作所为也要有安全意识。
在同学间遇到矛盾时,一定要冷静、理智,切忌用拳头代替说理,给自己和同学带来不良的后果。
与人冲突时要谨记:退一步海阔天空。
老师们,同学们,人的生命只有一次。
一次碰撞、一次摔跤都可能给人的脆弱的生命造成难以想象的危害。
所以要保护自己的生命安全,需要大家遵守最起码、最简单的规则和秩序。
让我们切记:人命关天,安全第一
让我们共同努力,创建和谐校园、平安校园
这篇演讲稿来自网页本人认为比较好,所以推荐给你,祝你成功
求一篇关于“珍爱生命,远离香烟”主题的升国旗演讲稿,要有流程。
演讲内容要短,不超过5分钟就行。
尊敬的老师们、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早上好
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珍爱生命,远离香烟。
每年的5月31日,是世界卫生组织发起的世界无烟日。
相信每一个人都知道,烟草的危害是当今世界最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是人类健康所面临的最大的危险因素。
目前全球烟民的总量已突破13亿人,每年因吸烟致死近500万人。
为此,1987年11月,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建议将1988年的4月7日定为第一个世界无烟日,以后固定为每年的5月31日.开展这项活动,目的在于警醒世人吸烟有害健康,呼吁人们放弃烟草,为人类自己创造一个健康的生存环境.我们中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也是21世纪社会主义建设的主力军。
我们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状况,不仅是当前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体现,而且对我国未来的社会面貌、民族精神有着决定性的影响。
而中学生吸烟作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备受人们的关注。
那么烟草究竟有多大危害呢
据研究,一支香烟里含的尼古丁可毒死一只老鼠,而约一包香烟中的尼古丁能毒死一头牛.每天吸一包香烟,相当于吸入了50-70毫克尼古丁,如果一次性地服用了这些量,人足以被置于死地.除尼古丁外,点燃香烟时产生的约5000种化合物,都是导致癌症的元凶. 世界卫生组织在今年发表的一项声明中指出:“如今烟草已经成为全球的第二大危害。
吸烟所产生的破坏比非典和海啸还要严重。
如果维持当前的趋势不变,到2020年,每年将有1000万人因吸烟而过早去世。
” 既然烟草有如此可怕的危害,为什么有众多的人吸烟呢
分析其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烟草中所含的尼古丁令人上瘾,使人对它产生依赖,不容易戒掉;另一个原因是大多数人还没有把吸烟看成是一个丑陋的,既害人又害己的恶习.相反,认为这是一件很有派头,很潇洒的事情.因此,吸烟的人群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人们对它的依赖也越来越强.然而,烟草商们说:我们生产的烟是给那些没有知识的人、年轻的人和愚蠢的人吸的.所以请“珍爱生命,远离香烟”
初三早晨国旗下讲话稿子 珍爱生命,与安全同行——冬季安全知识
生命源于偶然,更是奇迹,就如同飞火流萤一般,短暂而美丽。
人们歌颂生命,因为生命之美好;人们热爱生命,因为生命之珍贵。
每一个生命都是天地之魂,万物的精华,只有鲜活的生命,才能在阔远的宇宙空间施展才华、实现抱负;只有健康的生命才能承担起所有的责任、为社会造福。
然而,你可曾想过如此美妙的生命会在你的一时疏忽中瞬间消失,那些用鲜血写成的教训,使我们感悟到生命的宝贵,安全的重要。
安全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都是重要的,如果你疏忽了安全,哪怕只是小小的一个意念,也许就能让美好的生命处于危险之中。
在学校内,像各种骨折、碰伤、擦伤、割伤伤害事故也时有发生,如果同学们注意自身的防范,一些伤害完全可以避免。
在课间不追逐打闹、不快速奔跑就不会发生碰伤和擦伤,不带尖锐的刀、剪到校就不会发生割伤的事件。
在游戏区活动时,要量力而行,不要攀爬高处,万一跌落,如果用手撑地就极易发生手腕部骨折。
在上体育课时,要有秩序的按教师的要求去做,不能推打争抢,做到文明礼让,如果每个同学都能意识到安全的重要性,伤害事故就会大大减少。
生命是棵树,安全是沃土。
同学们,我们应该好好珍惜我们生命中的每一天,在生活中注意安全,使自己平安健康地成长。
让我们每一个人永远平安、快乐
让我们时刻牢记:珍爱生命与安全同行
《珍爱生命 安全出行》演讲稿
“保护生命,平安出行” 生命像一根透明的丝线,一端系着昨天的眼泪和欢笑,另一端又迎接着明天的希望与成功。
站在两端之间,我们才知道“生命”是多么的珍贵,但它又是多么的脆弱,需要我们时时珍惜! 提到出行安全,很难不让人想到交通安全。
在日常生活中,交通安全总是围绕在我们身边。
只要我们一出行,便要跟交通安全打上了交道。
行走时的一次走神,过马路时的一次侥幸,开车时的一次违章,这仅仅是一次小小的疏忽,但这一切都会使一个生命转瞬即逝。
我曾经看过一则报道:“全国每六分钟就会有一人死于车轮底下”。
这绝对不是危言耸听。
惨痛的事实再一次给我们敲响了警钟:“保护生命,安全出行。
” 现代交通的发达虽然给人们带来了无尽的便利,但同时也增加了许多安全隐患。
交通事故就像一个隐形的杀手,潜伏在马路上等待着违章违规的人出现。
因此,我们要“保护生命,安全出行。
” 我们的生命只有一次人,最宝贵的是生命,惨痛的悲剧告诉我们一定要遵守交通法规,真正做到“保护生命,安全出行。
” 同学们,为了你的健康,为了不让爸爸妈妈操心请接受我的忠告:在上学、放学的路上,一定要注意过往车辆,过马路靠右行。
外出时,要跟家人打招呼,去郊游时,要跟大人的陪同下进行。
不能不经过家长的同意就到小河里玩耍。
生命是如此珍贵,需要我们时时珍惜。
要遵守交通法规,只有我们安全的出行才能营造出良好的交通运行环境。
我们一定要“保护生命,平安出行。
”
珍爱生命安全第一-演讲稿
“保护生命,平安出行” 生命像一根透明的丝线,一端系着昨天的眼泪和欢笑,另一端又迎接着明天的希望与成功。
站在两端之间,我们才知道“生命”是多么的珍贵,但它又是多么的脆弱,需要我们时时珍惜! 提到出行安全,很难不让人想到交通安全。
在日常生活中,交通安全总是围绕在我们身边。
只要我们一出行,便要跟交通安全打上了交道。
行走时的一次走神,过马路时的一次侥幸,开车时的一次违章,这仅仅是一次小小的疏忽,但这一切都会使一个生命转瞬即逝。
我曾经看过一则报道:“全国每六分钟就会有一人死于车轮底下”。
这绝对不是危言耸听。
惨痛的事实再一次给我们敲响了警钟:“保护生命,安全出行。
” 现代交通的发达虽然给人们带来了无尽的便利,但同时也增加了许多安全隐患。
交通事故就像一个隐形的杀手,潜伏在马路上等待着违章违规的人出现。
因此,我们要“保护生命,安全出行。
” 我们的生命只有一次人,最宝贵的是生命,惨痛的悲剧告诉我们一定要遵守交通法规,真正做到“保护生命,安全出行。
” 同学们,为了你的健康,为了不让爸爸妈妈操心请接受我的忠告:在上学、放学的路上,一定要注意过往车辆,过马路靠右行。
外出时,要跟家人打招呼,去郊游时,要跟大人的陪同下进行。
不能不经过家长的同意就到小河里玩耍。
生命是如此珍贵,需要我们时时珍惜。
要遵守交通法规,只有我们安全的出行才能营造出良好的交通运行环境。
我们一定要“保护生命,平安出行。
”
有没有关于“拒绝毒品.珍爱生命”的演讲稿
青少年应拒绝第一口毒品程峰各位领导,各位专家,上午好
今天上午很高兴有此机会与各位同仁一起研讨禁毒和艾滋病防治问题。
首先感谢高士其基金会的邀请,感谢基金会为我们提供此次交流机会。
我今天要讲的题目是:“青少年应拒绝第一口毒品”。
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四组数据:数据之一:国家禁毒委员会公布,截至2004年,我国累计登记在册的吸毒者114万人(有些已经死亡,有些已经戒毒),实际情况可能还要严重。
中国现有吸毒人员79.1万,其中,35岁以下青少年占70%。
数据之二:根据中国疾病预防与控制中心报道,截至2004年底,估计艾滋病病毒感染者84万人。
在我国目前报告的艾滋病感染者中,约10%是19岁以下的青少年,20到39岁的感染者占81%,其中吸毒者占62%。
数据三:广西某地的一次调查结果,比较社区和戒毒所内吸毒者的社会人口学特征。
结果显示:社区中吸毒者14-19岁占43%,戒毒所中14-19岁占6%。
数据之四:最近的调查数据更让人不安,60%被调查的青少年不能正确说出艾滋病的基本常识;21%不知道如何预防。
而在上海市青少年吸毒者中,在不知道毒品危害的情况下吸毒成瘾的占82%。
这组数据说明什么问题
1.毒品和艾滋病这两个恶魔有太多的相似之处,并相互促进。
目前我国的艾滋病感染仍然以静脉注射为主,占62%,严重影响人类的健康甚至发展。
2.这两个恶魔严重影响我国人口构成中最为重要的一部分人,劳动和生产力最强大的人群(20-40岁)的人群。
35岁以下吸毒者占70%,40岁以下的艾滋病感染占81%。
3.青少年开始吸毒的年龄小,广西某地调查社区中吸毒者14-19岁占43%,全国报告艾滋病中19岁以下艾滋病感染率10%。
4.青少年的对毒品和艾滋病知识知道很少。
即使在上海这样教育普及极高的大城市, 82%青少年吸毒者在不知道毒品危害的情况下吸毒成瘾,60%被调查的青少年不能正确说出艾滋病的基本常识;21%不知道如何预防。
所有这些事实说明,青少年的戒毒和艾滋病防治教育工作刻不容缓。
在此呼吁“加强青少年的教育,帮助他们认识毒品的危害,把住拒绝毒品这道防线,切记毒品不可尝试,坚决不吸第一口毒品。
”同时,社会应关注青少年禁毒和艾滋病防治教育,特别是农村地区、失学少年(校外青少年)。
同伴或环境的压力往往是青少年陷入某些不良行为的重要因素。
例如,如果周围的同学、朋友吸烟,尽管有些青少年可以把吸烟的危害讲得头头是道,他们仍旧会加入到吸烟的队伍中,因为他们经不住朋友的规劝,或者他们怕自己和别人不一样,怕别人说自己没有男子汉气。
“屈从同伴压力”同样会使青少年在面对毒品时顶不住压力或诱惑,很多吸毒者都是吸烟者原因之一可能就在于这两种行为有很多共同的特点。
所以,青少年朋友要想拒绝毒品,首先要向给你递烟的朋友坚定地说“不”,要学会抵制不良同伴影响。
我们来看一个例子,一个工作很有成绩的小伙子在他的日记中写道“依稀记得是在一个炎热夏季的晚上,我和朋友们在一起聚会,在谈到当今世上什么最时尚这个问题时,大家纷纷发表自己的见解,有个大款摸样的朋友打断了大家的争论,他从口袋里掏出一小包白色的粉末,神秘地告诉大家“这是白粉,当今世上最时尚的东西,只有少数大款和有身份的人才吸得起”,说完,便当着大家的面吸起了白粉并要大家尝试。
有人说魔鬼和天使之间的选择就在那一念之间,可是,我就是在那一刻,选择了魔鬼,从那个时候开始,毒品这个恶魔就牢牢附在我的身上,我渐渐感到在很多事上力不从心,辛辛苦苦挣来的钱急剧消逝,我已变为一具行尸走肉,没有灵魂的躯壳,一次一次在与生死之间徘徊。
青少年朋友必须要牢记的是,要预防艾滋病最要紧的是对第一口毒品说“不”,社会、学校应加强对青少年实施禁毒和艾滋病防治的教育,帮助他们认识毒品的危害,像戒烟宣传一样宣传毒品的危害,不要认为毒品离我们很远而忽视他们。
珍爱生命拒绝吸烟的演讲稿急急哦
人生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属于我们只有一次。
让珍爱生命成为一种使命,让拒绝香烟的行为成为一种习惯。
同学们,为了一片明亮的蓝天,为了一个洁净的空间,为了人类生活的共同愿望:爱惜生命、健康长寿。
我们不仅自己拒绝香烟、远离香烟,还要劝告家人、亲朋好友远离香烟、珍爱生命。
同学们,让我们一起携起手来,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拒绝香烟,远离伤害。
珍爱自然,和谐发展 的国旗下讲话 演讲稿
尊敬的各位老师、同学们:大家好
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珍爱自然,和谐发展”。
曾经看到这么一个广告,说得是在一个拍卖会上,人们争先恐后地竞拍世上最后一滴水。
也许看似无稽之谈,却越发引人思考。
我们人类源于大自然,是大自然的有机组成部分,是世间万物生态链条中的一环,是生命之网中的一个节点。
大自然中的万物构成了地球互相联系的生命之网。
一旦生态链条断裂了,生命之网支离破碎了,人类将无法生存,万物唇齿相依,息息相关。
在新的世纪中,我们要倡导尊重自然,爱护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环境伦理精神和高尚理念。
作为学生我们虽以不同的身份生活在这个社会上,但对社会也承担着不可推卸的责任。
这其中对于环境的保护尤为重要。
一个学生在校时间占绝大部分,学校作为学生汲取知识的殿堂,干净,舒适的学习环境需要学生来共同维护。
口号喊得再响也无济于事,身体力行才是关键。
思想决定行动,行动创造未来。
我们要有感于大自然的神圣,从大自然的转变为大自然的好朋友,在潜移默化中增添人与大自然和谐共处的新篇章,以使人类的思想上升到新的认识,行为更具成熟、理性,精神更加高尚、完美谢谢大家,我的演讲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