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温革命岁月,把历史的声音留在心里”读了这句话,你的感受是什么?
不知道你有没有觉得,时间似乎过得越来越快了。
早晨起床开启一天的忙碌,凌晨将至躺下疲惫的身躯,想想这一天,忙忙碌碌,却又不知道到底忙了些什么。
有时候是为了吃饭而工作,有时候是为了工作而睡觉,一天一天这样重复着,在相似的轨道上运转着自己的生活,经历喜怒悲欢,感受酸甜苦辣。
好像年初才刚过去不久,转眼就已经到了年末,一天一天,一月一月,一年一年,组成了我们的一辈子。
缅怀革命烈士,弘扬革命精神 演讲稿(400字)
热 爱 读 书 同学们
在祖国和平的蓝天下,在我们美丽的校园中,我们比先辈拥有了更优越的学习条件,能心无旁骛,日以继夜地遨游学海,向书山攀登。
我们成了新一代读书人,志存高远,只争朝夕,我们要在学好课本知识后,博览群书,在书中读李白的潇洒,读苏轼的豪放,思索鲁迅的冷峻深邃,感味冰心的意切情长。
历经苦难的高尔基说:“书籍使我变成了一个幸福的人。
”我们又何尝不是呢
读书带给我们最隽永的乐趣,最恒久的动力;读书带给我们心灵的和平,精神的慰籍。
朋友可能离去,书却是最忠诚的伙伴,时光不断流逝,阅读却让我们永葆青春
不仅如此,读书使我们逐步建立起和古今中外伟大作家之间的交流,依他们的指引,历史的大门为我们洞开,未来为我们展现理想的蓝图。
有人说:“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博彩,足以长才”使人开茅塞,除鄙见,得新知,养性灵。
因为书中有着广阔的世界,书中有着永世不朽的精神,虽然沧海桑田,物换星移,但书籍永远是新的。
所以,热爱读书吧
像饥饿的人扑到面包上那样,热爱读书,阅读撼人心弦的高贵作品,亲灸伟大性灵的教化,吸收超越生老病死的智慧精华,让目光投向更广阔的时空,让心灵沟通过去和未来,已知和未知。
世纪老人冰心说过:“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
”这是一句至理名言。
读一本好书,可以使心灵充实,使之明辨是非,使人有爱心和文明行为、礼仪规范;而读一本坏书,则使人心胸狭窄,使人不知羞耻,使人自私残暴。
有这样一个故事,俄国的罗蒙诺索夫小的时候,最希望得到一本书,他是渔民的儿子。
白天,他跟父亲打鱼,晚上,躲在板棚里看书。
有一天,罗蒙诺索夫和父亲在海上打鱼,忽然,一阵狂风,大海掀起了巨浪,船上的帆篷被吹落了,情况十分紧急。
他不顾一切,沿着摇晃的桅杆爬上去,很快把吹落的帆篷扎结实了,渔船恢复了平稳。
狂风过去后,父亲把他拉到身边,笑眯眯地说:“孩子,我要奖赏你的勇敢,给你买件鹿皮上衣,好吗
”罗蒙诺索夫摇摇头。
“那你要什么呢
”“我要买一本书,爸爸,其它我什么都不要。
”“难道一件鹿皮上衣还比不上一本书
”“爸爸,我想要一本好书,什么知识都有的书。
比方,天上的星星为什么会掉下来,为什么黑夜过去就是黎明……”,父亲和水手们听了,都惊奇得睁圆了眼睛。
长大后,罗蒙诺索夫成了俄国著名的科学家、诗人、语言学家和历史学家。
他的科学研究范围很广,涉及自然科学的许多领域。
在科学研究的同时,他又进行文学创造和语言学、历史学研究,给后人留下了很多有价值的作品。
听了这一个故事,亲爱的同学们你一定会从中有所感悟、有所启迪吧。
在新的世纪中,愿同学们都来与好书作伴:文学的、艺术的、知识的、科技的、思想的、生活的……只要是好书,就开卷有益;只有博览群书,才能使我们的知识渊博;只有与书作伴,思想才不贫穷、不孤独,身心才能得到陶冶,生活才能充满情趣。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同学们,让我们畅饮这“源头活水”,攀登这人类进步的阶梯,成为知识的富翁,精神的巨人,成为祖国21世纪的高素质的建设者。
56
红色岁月里的故事 演讲稿800字
红色经典,不灭的精神曾几何时,波涛汹涌的大渡河畔,响起了红军“嗒嗒”的马蹄声;曾几何时,冰封雪盖的夹金山上,驻扎着红军长征的营地;曾几何时,峰峰如剑,直入云霄的娄山关前,流传着红军可歌可泣的故事
从岷山到草地,从瑞金到湘江,从遵义到延安,二万五千里的长途跋涉,红军保存了有生力量,完成了一次重大的战略性转移,剑锋直指日寇,血染华北,挽救民族于危亡。
在茫茫的沼泽地,多少红军将士相继倒下、却义无反顾,他们的信念从不曾动摇;枪林弹雨中,多少革命前辈扎紧伤口重赴疆场,勇往直前,他们的灵魂永存。
他们是英雄,是路标,他们是丰碑
我不能不被他们所感动和震撼。
万里长征路,是人类超越自身极限的经典。
其中的血雨腥风、艰苦卓绝是和平年代的学子难以想象的。
险恶的环境,粮食的短缺,后有追兵,前途漫漫。
每一条都足以让人恐惧和绝望。
红军从艰难险阻中一步步走来,走向了光明和胜利。
而长征留给后人的,是一笔无法估量的财富。
它蕴藏着一种精神,一种人类永恒追求的:“坚忍不拔”的精神。
把目光投向自己,我们的人生不也像一次长征吗
我们是即将携笔从戎的国防生,无数次,我问自己,为什么选择军人这个职业
无数次,我肯定了自己:这是为了理想和信念,为了人生的历练。
选择军旅,红色的肩章意味着我们比普通大学生更多了一份责任与光荣;投身国防,我们任重而道远。
赋予我们力量和勇气的,是长征精神。
它涵盖了很多层面:面对学习和工作中的困难,首先要战胜的是自己,战胜自己的惰性,战胜自己的恐惧,挑战自我极限。
面对家庭,朋友,同学间的矛盾,我想:更应该从大局出发,以诚信为本,协调人际关系,舍弃小我,成就大我。
面对事业、成就、前途上的迷惑,必须坚韧顽强、勇于开拓,不达目的誓不退缩。
正是这种精神,鼓舞了一代代中国革命者前赴后继,换来了中华民族的解放,迎来改革开放的春风,与时俱进、昂首阔步掀开了历史的崭新篇章。
七十年的风雨,七十年的追求,七十年的缅怀,七十年的奋斗。
祖国已发生沧桑巨变,足以告慰先烈英灵。
红军都是钢铁汉,千锤百炼不怕难。
雪山低头迎远客,草毯泥毡扎营盘。
风雨侵衣骨更硬,野菜充饥志越坚。
官兵一致同甘苦,革命理想高于天。
万里长征,红色的经典,那英勇的足迹,深深镌刻在人类追求解放的史册中,为红军的后人们永远铭记和传承;那革命的英雄主义精神,始终激励中国人民走向一个无人能够预言的辉煌未来。
重温革命岁月好词20个
好词:1、回响,2、硝烟弥漫,3无畏,4、暴风骤雨,5、翅膀,6、庄严,7、连通,8、曲折,9、气势磅礴,10、发奋,11、激励,12、愉悦,13、坚定,14、高挂,15、华丽,16、显赫,17、扬威,18、风采,19、辉煌,20、振奋人心,
“重温革命岁月,把历史的声音留在心里”读了这句话,你的感受是什么?
不懂得历史,也就不懂得现在。
“讲革命故事”的演讲稿
对革命先辈的敬仰 在21世纪的今天,我们能坐在这宽敞明亮的教室里学习,也许你觉得很平常;在和家人们坐在一起吃饭、说说笑笑,也许你觉得很平常。
可是,你知道吗
这些平常的生活是先辈们用自己的生命换来的。
1840年以后,由于帝国主义的入侵,中国人民就没过上平静的日子,为了改变命运,中国人民浴血奋斗了一百多年,最终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建立了崭新的国家,走上了社会主义的道路。
新中国的成立,凝聚了先辈们的艰辛的探索,无数英烈为之付出了生命。
革命先辈们不屈不挠、坚韧不屈的英雄气概,就如《囚歌》中的一句话,“我渴望自由,但我深深地知道——人的身躯怎能从狗洞子里爬出
”让我看到了革命先辈们在敌人的威逼、利诱、严刑拷打下毫不屈服的高大形象。
革命先辈们视死如归,永不屈服的精神,难道不足以让人敬仰吗
为了后人的生活能平静、幸福,他们抛头颅、洒热血的精神,难道不足以让人敬仰的吗
我们一定要继承革命先烈的精神志向,不辜负老一辈对后人的期望,时刻准备着,为实现祖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贡献自己的青春,为壮丽的共产主义的事业而奋斗,让未来的祖国更加强大、美好。
缅怀先烈 继承遗志 加区一小 五年四班 李佳妍 当我戴上鲜艳的红领巾的那一刻,老师就严肃地对我说:“红领巾是五星红旗的一角,是无数先烈用鲜血染红的。
”今天是清明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
借扫墓之机,回顾过去,重温历史, 我去过南京大屠杀纪念馆,雨花台烈士陵园,那森森白骨触目惊心,侵略者的暴行惨绝人寰,反动派对革命者的酷行令人发指。
但我也看到了那些英雄在敌人面前的顽强不屈的精神
我们家喻户晓的赵尚志,杨靖宇,刘胡兰……还有更多的不为人知的无名英雄.他们为了国家,为了人民,为了信念而献身了。
赵一曼,一个看上去清雅、秀气却刚毅的女子。
凶残的日本人不断地用鞭子抽打她受伤的伤口。
在她的十指里钉竹签,拔出后还用烧红的铁签去扎,用热辣椒水和凉汽油交替往她的喉管和鼻孔里灌,用烙铁直接烙烫她的身体,甚至用类似凌迟的活剐——剥她的肋骨。
这让我不寒而栗,令我发抖。
在她被执行死刑时已是骨头外露,身体已多处炭化。
一个女子,如何承受
而她做到了,为了持守的信念,为了持守的尊严。
他们的鲜血和生命换来了新中国的成立,他们的死挽回了我们民族的新生我们不能忘记那些屈辱和抗争的历史,更不能忘记那些逝去的先烈 我们是幸运的,生活在一个和平安定的年代。
我们的国家正日益强大,越发受世人瞩目。
我们是祖国的未来,我们要珍惜这美好的生活,努力学习,掌握更多的知识,建设祖国。
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我们要继承革命先辈的光荣传统。
记住历史,好好学习用我们的知识去创造未来。
缅怀革命先烈 做一个有道德人 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地区加格达奇第一小学五年二班 侯星宇 读着叶挺的《囚歌》、陈毅的《梅岭三章》、刘伯坚的《带镣行》......心情非常沉重, 又是一个让人怀念的日子,外面下着雨,有道是“清明时节雨纷纷”,这让我想起你们——共和国英雄: “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的谭嗣同;“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的秋瑾;生的伟大,死的光荣的刘胡兰;舍身炸碉堡的董存瑞,堵枪眼的黄继光,守纪律的邱少云等等,“青山绿水长留生前浩气,苍松翠柏堪慰逝后英灵”。
历史的长河记载了多少英雄的事迹,有多少人为了保卫祖国和家乡献出了宝贵的生命,你们走了,但的事迹会幻化成永不磨灭的丰碑高高矗立在我们后人的心中,你们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我献上这一束鲜花,表达我对你们无比的崇敬
” 今天早晨,我们学校组织大家进入中华文明网“网上祭先烈”的活动,就是希望同学们在瞻仰烈士的同时,汲取革命先烈可亲、可信、可敬、可学的感人事迹,从而使自己成长为具有高尚思想品质和良好道德修养的接班人。
此时此刻,我们悼念无数为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而英勇捐躯的英雄;品读革命先烈的信仰、坚贞、崇高和不朽;铭记源远流长的不屈的民族精神。
作为一名小学生,我们应该踏踏实实地为自己积极而幸福的人生作准备,勇敢地为将来服务和奉献社会蓄积力量,就是我们无悔的选择。
让我们把爱国爱民族的高尚情怀融入到爱校爱集体的具体行动中来,让小事洗礼我们的灵魂,让英烈见证我们的成长。
追往惜今,诉不尽我们对先烈的无限怀念,念不完我们对明天无限的憧憬,我们信心百倍,壮志豪情。
作为新时代的小学生, 我们一定要长怀感恩之心,坚定理想信念,树立远大抱负;勤奋学习、刻苦钻研,积极探索,勇于实践,全面提高综合素质;自觉遵纪守法,树立正确的荣辱观,模范践行公民道德规范,完善人格品行,努力把自己锻造成国家的栋梁和民族的脊梁,我发誓:要好好珍惜现在的生活,保护环境,乐于助人,勤奋好学,把祖国建设得更强大,做一个有道德的人
我的水平就只有这些了,拜托加我分吧
牢记红色记忆演讲稿
急
急
急
建国之后,中国所取得的每个建设成就,无不是在艰难的条件下搞起来的,中国人民争气,省吃俭用,牺牲了几辈人的财富换来了今天的成就,没有他们的辛苦和基础,就没有我们今天的辉煌。
在建国初期,为了向其他国家求的资源和建设经验,我们含屈忍辱。
在没有资金,技术的条件下,我们硬是把一系列的建设事业搞起来了,靠的是争一口气。
靠的是智慧,国家以后作出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的方针政策也不是没有依据的,是我们在国际斗争和经济发展的实践的中得出深刻认识。
综观中国每个事业的起步,无不是从看似最原始的方式。
想求得别人的帮助,却往往要被人家附加上苛刻的条件。
所以我们应该珍惜我们今天所取得每一个成果,富裕了不忘本,致富要思源。
生活好了不忘记艰苦奋斗。
身在福中要知福。
现在的很多人没有见到过老一辈曾经受过的苦,不知道生活的艰辛,不知道成果来之不易,盲目夸大自己的要求,脱离社会现实的追求。
。
看不到历史发展的事实。
2 今天,《伟大壮举光辉历程——纪念中国工农胜利70周年》大型展览今天在正式开展。
447件长征文物,以及数以万计的图片、绘画、雕塑、资料,带领人们走进时光隧道,重温长征历史。
一组名为的雕塑吸引了很多参观者的目光。
雕塑源于真实的历史:1936年2月,兵站部吴部长率部翻越党岭山时,发现有许多冻僵的战友遗体被埋在雪里。
有一只胳膊伸出雪堆,拳头紧握。
他们掰开这只手一看,里面是党证和一块银元。
党证上写着:“,中共正式党员,1933年入党。
” “一般人没有经历过这样的苦难埃”90岁的刘月生老人特别感慨。
70多年前他是政治部的青年干事,别人的长征走了两年,他所在的部队走了两年零两个月。
据统计,各路出发时共20多万人,途中扩红数万人,长征结束时保存约5.7万人。
很多年轻人不能理解在如此艰苦与惨烈的环境中,红军战士为什么还能坚持到最后。
“在那样的岁月里,不知道哪天我们就会献身。
对军人来说,这就算尽到责任了,苦和累根本不在考虑的范围内。
”刘月生老人说。
88岁的老人站在长征文物面前久久不肯离开。
皮斗笠,竹灯笼,马灯,绑腿……这些物件把她带回到70年前的岁月,她是长征中幸存至今的女兵之一。
“这些我都太熟悉了
我现在还在用绑腿。
”今昔对比,老人感慨地说:“现在的条件太好了
我们几十年连个照片都没有照过。
” 没有照片的不止是老人一人。
展览中有个橱窗展示的是在长征中牺牲的军职以上的领导干部。
12人中只有8张照片,还能让参观者目睹英烈的风采。
很多人留给历史的只是一个名字,更多的人甚至连名字都没有留下。
73岁的于劲1949年参加革命。
他没有经历过长征,但是他工作后接触的人很多都是长征的亲历者。
在日常工作中,他经常接触这些老战士,并为他们的精神所感动。
“他们不计地位,不计较得失,在中央机要处打扫卫生的甚至是1941年前的老八路。
他们就是鲜活的的体现埃” 1984年,出生在军人世家,爷爷、爸爸、叔叔都是军人。
如今他自己是一名海军士官。
他对长征的第一个印象来自爷爷。
他记得很清楚,小时候一次吃饭,他没有吃完。
平素慈祥的爷爷那天却勃然大怒:这样浪费,你知道长征有多艰苦吗
长大以后,从电影,从书籍,从展览中知道了长征。
长征这个名词逐渐具体成很多鲜活的人和事。
如今也是一名军人的他为自己的前辈自豪,更珍惜这身军装的来之不易。
“我们要珍惜来之不易的生活。
”说。
经历过长征艰苦的刘月生老人珍惜的不止是生活。
他语重心长地说:“青年人没有经历过长征,不知道长征有多苦。
国家的希望在年轻人身上。
你们应该继承长征的光荣传统,要为国家、为人民多考虑。
离开国家和人民,个人将一事无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