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蕾莎修女的英文简介
特蕾莎修女,(Mother Teresa of Calcutta),1910年8月27日—1997年9月5日,又称作德兰修女、特里莎修女、泰瑞莎修女),是世界著名的天主教慈善工作者,主要替印度加尔各答的穷人服务。
因其一生致力于解除贫困,而于1979年得到诺贝尔和平奖。
并被教皇约翰·保罗二世在2003年10月列入了天主教宣福名单Beatification,特蕾莎修女的名称也变为真福特雷莎修女(Blessed Teresa)Mother Teresa (August 26, 1910 – September 5, 1997), born Agnesë Gonxhe Bojaxhiu (IPA: [\\\/agnɛs gɔnˈʤa bɔˈjadʒju\\\/]), was an Albanian Roman Catholic nun with Indian citizenship who founded the Missionaries of Charity in Kolkata (Calcutta), India in 1950. For over 45 years she ministered to the poor, sick, orphaned, and dying, while guiding the Missionaries of Charity's expansion, first throughout India and then in other countries.By the 1970s she was internationally famed as a humanitarian and advocate for the poor and helpless, due in part to a documentary, and book, Something Beautiful for God by Malcolm Muggeridge. She won the Nobel Peace Prize in 1979 and India's highest civilian honour, the Bharat Ratna, in 1980 for her humanitarian work. Mother Teresa's Missionaries of Charity continued to expand, and at the time of her death it was operating 610 missions in 123 countries, including hospices and homes for people with HIV\\\/AIDS, leprosy and tuberculosis, soup kitchens, children's and family counseling programs, orphanages, and schools.She has been praised by many individuals, governments and organizations; however, she has also faced a diverse range of criticism. These include objections by various individuals, including Christopher Hitchens, Michael Parenti, Aroup Chatterjee, Vishva Hindu Parishad, against the proselytizing focus of her work; this included baptisms of the dying, a strong anti-abortion stance, and a belief in the spiritual goodness of poverty. Several medical journals also criticised the standard of medical care in her hospices and concerns were raised about the opaque nature in which donated money was spent.Following her death she was beatified by Pope John Paul II and given the title Blessed Teresa of Calcutta.
关于爱因斯坦的演讲稿,急求
口才训练手册张海翔教你练口才目录成功口才训练宣言3情景实战公众演讲口才训练课程介绍4范文详细解析7自我介绍词7生日贺词14婚礼致词15官方社交祝酒词19凭吊词20答谢词21辩论比赛主持词22动员令23总结发言稿24产品展示会上的解说词25产品推广酒会祝酒词26学员主持词27竞聘班长演讲28诗词朗诵练习29囚歌29致橡树30生活是多么广阔何其芳31虞美人李煜32满江红岳飞32水调歌头33卜算子 咏梅33我的“自白”书34陋室铭刘禹锡34木兰诗35行路难36念奴娇*赤壁怀古36将进酒李白37雨霖铃柳永37沁园春·雪38沁园春·长沙 38再别康桥徐志摩39不管怎样德兰修女40朗诵范文41海燕高尔基41友谊42时间43天堂与地狱44假如今天是我生命中的最后一天45坚持不懈,直到成功46我要笑遍世界47今天我要加倍重视自己的价值48我现在就付诸行动49我有一个梦想50肢体语言的运用53相声小品评书训练54评书练习54快板56“奇文”共赏——韩复榘的“演讲”59相声——左撇子60相声顺情说好62国学经典65《三字经》6
求《南丁格尔传》读后感一篇,1000字左右
谁把变成了美丽的天使 ——读《南丁格》有感 夜深人静,一个提灯的的妇人轻声细语地从每个病房匆匆走过。
无论那些勇敢的伤员醒着还是睡着,无论他们是面带笑容,还是痛苦地呻吟。
她都向每一个病号投去天使般的微笑。
她就是19世纪一位伟大的女性,为生命而战的女性——佛罗伦斯·南丁格尔。
南丁格尔生于英国一贵族家庭,那时,护士被称为一种卑微、贫穷的职业。
然而,她并没有因为身份的差异,而放弃自己的追求。
家人的极力反对丝毫没有动摇这一位少女的决心。
她为了自己的理想只身奔赴到了战场。
在730个日日夜夜里,她给予了病人们心灵的慰藉,甚至让病人们忘乎疼痛。
南丁格尔对病人披肝沥胆,她与死神对抗着,争夺着死神无权抹杀的生命,她在忙碌着,她使伤员们在这冷酷无情的战场中,看到了一团温暖的火焰。
南丁格尔平易近人,她走到哪里,哪里便有了欢笑,然而她对任何没有善意的排斥的目光置之不理。
谁又能不说,她是上帝派来拯救生命的天使?天使在有限的生命中一直完成着儿时救死扶伤的诺言。
也许,这正是常人难以想像的事。
正当南丁格尔沉沉睡去时,她仍孑然一生。
当南丁格尔奋力拯救素不相识的病人时,一颗纯洁的爱心促使着她这样做,这无疑是心灵净化的最高境界。
这位卓越的女性理应受到人们的尊重。
对万物的爱心铸就了伟大的南丁格尔。
读完这本天使的传记,我不禁感慨万千… 人们都说:“护士是人类健康的守护神,是不幸者的天使,能将痛苦化为欢乐,能够为患者带来幸福。
”这是爱与奉献精神集中的体现, 也是护士职业道德的集中体现 。
然而在改革开放的今天爱与奉献似乎是被别人淡忘的字眼,越来越多的人看重的只是物质追求。
我们的工作常常被人看不起得不到起码的尊重和理解。
但也有好多人羡慕地称我们是“白衣天使”时时刻刻给病人以欢乐。
记得有一位患者语重心长地说:“看上去你们的工作轻松愉快可做起来真不容易啊!多少年了,这句话我一直没有忘记,它暖暖的、香香的,象一朵小花开在我的心窝。
春华秋实,寒暑易节,我真诚地感谢,感谢那些平平常常而又难能可贵的理解 。
我会和那些为护理工作兢兢业业奋斗的人们一样,去爱自己的岗位自己的工作,用爱心和奉献 精神编织人类生命的花环。
天使的队伍里有两鬓染霜的老同志,三十多个春秋过去了,她们默默无闻、任劳任怨;在我们中间也有刚刚告别卫校满怀热情走上临床一线的新同行,她们愿将自己的青春与病人的痛苦联系在一起,每天穿梭在圣洁的长廊里奔走于患者的病床间。
有时我们焦急的象一团炽热 的火焰,有时又轻盈的似一朵白云。
我就是我,一名普通的护士,战斗在生与死的防线上怀着深沉的爱去拼搏。
那爱比慈的爱更博大,比热恋的情怀更宽广炽热 … 我深深地知道,硝烟弥漫的战场高举爆破筒呼喊为了祖国前进!的不是我,轰轰烈烈的社会主义建设中,开山劈河的行列里找不到我。
但是我更知道,哪种“战场”也不开我!作为一名普通的护士,我是平凡的,可这平凡一量注入了伟大,就如同细胞和肌体一样无法分割。
请看这样一个数字,我们国家有十三亿人口,而护士只有一百万,十三亿和一百万是多么悬殊的两个数字。
正是我们辛勤的劳动换来了十三亿人口的健康;正是我们精心的护理使百分之八十五的患者康复,重返那叱咤风云、大展宏图的岗位。
万万千千的岗位又意味着什么?它意味着四化建设的条条基石;意味着民族的繁荣昌盛 ;意味着子孙后代的幸福和快乐。
这就是我人生最大的追求,最大的快乐。
假如我们的事业是常春的松柏,我应是那纤细的一叶松针,假如把人们把医院比作生命之树,我就是那枝头上一片最小的绿叶。
我也有常人的苦恼,有人说:干护士这行全家跟着“遭罪”。
我也暗暗的计算过一年有三分之一的时间伴着星星和月亮在患者身边渡过。
我是母亲的女儿,丈夫的妻子,也是女儿的母亲。
我也想过不算苛求的正常生活,每当我听孩子说:“今晚妈妈又要加班了”那嫩声嫩气的话语;每当我摸摸孩子滚烫的小手,亲亲她发烧的面颊含泪离去;每当我看到丈夫那双抚摸孩子的笨拙的大手,一丝苦味就悄然掠过心头。
这时我没有了“单身贵族”的潇洒自在,没有了恋爱时的花前月下,多的只是一份牵挂。
夜幕降临盍家团聚我却奔走在病房,想到这个患者该打针了、那个患者该服药了、这个患者今天刚做完手术要注意 观察、那个患者病情又有反复要特别留意、我心里怎么还能容得下个人的忧思遐想。
不,不用领导吩咐,不用别人督促,我一步也离不开我的病人。
我也有常人的忧虑。
深夜了所有的人都熟睡了,当我宁坐片刻的时候,一种对家庭的歉意也曾悄悄爬上心头;没满周岁的女儿不能象别的孩子那样,每个夜晚都依偎在母亲的臂弯里轻松地进入那温柔甜蜜的梦乡;老母亲为了抚育儿女们长大已经是银丝缕缕两鬓秋霜,多少个除夕之夜当一群儿女在她膝前相聚时却唯独少了我一个,不能含笑守在她的身旁;丈夫不需要妻子的陪伴吗?需要的。
只有琴瑟和谐才能奏出家庭那和美的乐章。
节假日公园里五彩人流,女儿搀扶着老母,妻子挽恋着丈夫、母亲嬉戏着孩子……这一切我也都需要啊!就象他们需要我一样。
然而,当我听到病房传来均匀的呼吸,看到那甜甜的安睡;当我送走一批批康复的患者,从一张张微笑的脸庞,一次次诚恳的谢语中找到了自己的价值。
我的心就如春阳绿湖漾起一 道涟漪。
那一道道涟漪溶汇了母亲的爱、女儿的爱、融成了一种执着的伟大的泉流。
我很渺小甚至微不足到,但我会让枯木逢春、让竭泉再涌、让生命在得苏中闪光。
是啊!当繁花盛开的春天,也许有人会赞美花的馥郁瑰丽枝干的挺拔,树荫的浓密,但谁又会提到那一片片默默无闻的绿叶呢?不,我没有怨,也没有惋惜,我依然含着谦然的微笑坚守在那平凡的岗位上。
这是我们-----“白衣天使”的职责啊!当“非典”疫情肆虐的时候,我们医护人员冲在最前线,不顾自己的生命安危………患者的需要就是我们坚强的信念。
保护生命促进健康造福于人民是我们永远的骄傲。
爱与奉献是“白衣天使”永恒的主题,也正是爱与奉献把我们护士变成了美丽的天使。
“爱在左,同情在右”——啊!南丁格尔的精神永不朽,您是我们学习的榜样!我会用自己的爱心和奉献向世人展示当代护士的风采!
谁有mother teresa的中英对照简介
Mother Teresa Mother Teresa Religious Figure \\\/ Humanitarian Born: 27 August 1910 Died: 5 September 1997 Birthplace: Skopje, Macedonia Best known as: Humanitarian nun of Calcutta, called The Saint of the Gutters Name at birth: Agnes Gonxha Bojaxhiu Mother Teresa grew famous for humbly ministering to lepers, the homeless and the poorest of the poor in the slums of Calcutta. In 1928 Agnes Gonxha Bojaxhiu joined the Sisters of Our Lady of Lareto, a Catholic order that did charity work in India. She took the name Sister Teresa and for 17 years taught school in the country. In 1950 she founded the Missionaries of Charity, a new order devoted to helping the sick and poor; the order grew to include branches in more than 100 cities around the world, and Mother Teresa became a worldwide symbol of charity, meeting with Princess Diana and many other public figures. In 1979 Mother Teresa was awarded the Nobel Prize for Peace, and in 1985 she was awarded the Medal of Freedom from the United States. Extra credit: She was beatified by Pope John Paul II on 19 October 2003, placing her one step from sainthood in the Catholic faith; after beatification she became known as the Blessed Mother Teresa of Kolkata... Though her parents were ethnic Albanians, Mother Teresa was born in what is now Macedonia and what was then part of the Ottoman Empire. Some sources give her date of birth as August 26th, not August 27th. 特蕾莎,(Mother Teresa of Calcutta,1910年8月27日—1997年9月5日,又称做德兰修泰瑞莎修女),她于1910年出生于的(南斯拉夫东南部城市,马其顿首都)。
她是家中三个孩子中最小的,在他十多岁,成为一名当地(称作Sodality的)联宜会的成员,在Jesuit priest的影响下,她成为一名传教士。
在17岁时,她加入天主教的修女。
她参加一个组织(the Sisters of Loretto),该组织在印度做传教活动。
她加入该组织后,(跟随Saint Thérèse of Lisieux)改名为Teresa。
父亲是;年轻时学习宗教,热爱众人;她在成为修女,1929年前往印度,在那里教了许多年的地理;她一生关爱穷人,1979年获;1997年逝世,享年87岁印度著名的慈善家,印度天主教仁爱传教会创始人,在世界范围内建立了一个庞大的慈善机构网,赢得了的广泛尊敬。
Born Agnes Gonxha Bojaxhiu on August 26, 1910, in Skopje, Macedonia, in the former Yugoslavia, she was the youngest of three children. In her teens, Agnes became a member of a youth group in her local pairsh called Sodality. Through her involvement with their activities guided by a Jesuit priest, Agnes became interested in missionaries. At age 17, she responded to her first call of a vocation as a Catholic missionary nun. She joined an Irish order, the Sisters of Loretto, a community known for their missionary work in India. When she took her vows as a Sister of Loretto, she chose the name Teresa after Saint Thérèse of Lisieux.Her father was a builder.When she was young,Mother Teresa studied religion and loved everyone.She became a nunin Irealand and left for India in 1929.She taught Geography for many years in India.She spent her life caring for the poor.Mother Teresa was awarded the Noble Peace Prize in 1979.She died in 1997 when she was 87.
尊重他人,爱护自己的1500文稿
爱因斯坦是德裔美国物理学家(拥有瑞籍),思想家及哲学家,犹太人,现理开创者和奠基人,相对论——“质能关系”的提出者,“决定论量子力学诠释”的捍卫者(振动的粒子)——不掷骰子的上帝。
1999年12月26日,爱因斯坦被美国《时代周刊》评选为“世纪伟人”。
世界第一奖获得者爱因斯坦全名为阿尔伯特·爱因斯坦。
世界十大杰出物理学家,现代物理学的开创者、集大成者和奠基人,同时也是一位著名的思想家和哲学家。
爱因斯坦1900年毕业于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入瑞士国籍。
爱因斯坦的照片(20张)1905年获苏黎世大学哲学博士学位。
曾在伯尔尼专利局任职,在苏黎世工业大学、布拉格德意志担任大学教授。
1913年返德国,任柏林威廉皇帝物理研究所所长和柏林洪堡大学教授,并当选为普鲁士科学院院士。
1933年因受纳粹政权迫害,迁居美国,任普林斯顿高级研究所教授,从事理论物理研究,1940年入美国国籍。
有一句熟悉的格言是:“任何事都是相对的。
”但爱因斯坦的理论不是这一哲学式陈词滥调的重复,而更是一种精确的用数学表述的方法。
此方法中,科学的度量是相对的。
显而易见,对于时间和空间的主观感受依赖于观测者本身。
和尚,道士,尼姑,修女,区别是什么?
而我为什么要做志愿者,我没有那么复杂地想过,其实付出和分享才是快乐的源泉。
第一次比较深刻地了解到志愿者和义工的概念,是偶然知道印度德兰修女的事迹与其创办的慈善机构。
她有一句话让我印象很深刻:You see, in the final analysis, it is between you and God; It is never between you and them anyway. 它的中文意思是:你看,说到底,它是你和上帝之间的事,而决不是你和他人之间的事。
这里的上帝我喜欢以灵魂代替,就是自己和自己灵魂的事。
这句话很好地解释了我为什么要做志愿者的原因。
做志愿者不是我和其他人的事,更不是我和一切物质得失的事,而是做志愿者让我勇敢的面对了自己的灵魂,每个人都有这样一个灵魂,它代表着这个世界的大爱,代表着人之为人的本性。
说到底,做志愿者的动机,是内心灵魂的呐喊,因为我们内心深处的灵魂,都渴望友爱,渴望和平,渴望和谐。
1971年,联合国志愿人员组织正式成立,它的宗旨是动员具有献身精神并有一技之长的志愿人员,帮助发展中国家尽快实现其发展目标。
1985年,第40届联大确定从1986年起,每年12月5日为“国际志愿人员日”。
1994年12月5日,由共青团中央等单位发起的中国青年志愿者协会在北京成立。
中国志愿者也从此在全国各地展开了活动。
1985年12月5日,第40届联合国代表大会通过40/212号决议,从1986年起每年的12月5日定为国际志愿者日(IVD),亦称“国际义工日”。
志愿者(即“义工”),是指利用业余时间,不为任何报酬参与社会服务的人。
如今已有包括中国在内的100多个国家在这一天集中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国际志愿者日作为国际志愿服务活动的重要标志已经深入人心。
目前全世界志愿者数量已经达到3至5亿人,工作时间每年累计超过150亿小时。
现代国际志愿者活动始于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各国志愿者开展了义务服务活动,在重建家园、发展经济和促进社会文明进步等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为此,1985年第40届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确定每年12月5日为“国际志愿人员日”。
许多国家及政府都在这天举办各种活动,大力宣传、赞扬和倡导志愿者(义工)为社会义务服务的重要作用与奉献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