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白求恩精神,树医德新风”演讲稿
一、树立良好的医德医风,要深刻认识医德医风的重要性,大力弘扬和继承抗震救灾精神医疗卫生事业是造福人民的事业,加强医疗卫生队伍的医德医风建设,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关系到党的卫生工作方针的贯彻落实,关系到千家万户的幸福安康,关系到经济、社会和谐发展和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关系到党和政府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
在中央政治局第35次集体学习会上殷切叮嘱:“要积极推动医德医风建设,深入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使广大医务卫生工作者恪守服务宗旨、增强服务意识、提高服务质量,维护医疗卫生行业的良好形象。
”表明了医德医风建设已经不只是医疗卫生行业的工作,而是上升到全党全国工作大局的一项重要工作,足见医德医风的重要性。
回顾本院近年的发展,除了有高素质的领导层,还得有一支技术优良、职业道德高尚的职工队伍。
正是上下一心坚持不懈的“以病人为中心”,这种良好的医德形成医院强大的精神力量,形成良好的医院风貌。
只要医院职工继续从崇高的道德信念出发,自觉抵制各种不正之风,以病人为中心,医院就能在优胜劣汰竞争中取得生存发展。
良好的医德医风是医疗质量、医疗安全的保证 工作中大量事实证明具有良好医德的医务人员,责任心强、服务态度好,虚心求教,对病人采用的每项治疗措施深思熟虑,治疗效果好,漏诊、误诊少,医疗纠纷少,甚至没有。
反之,医德不良的医务人员责任心不强,服务态度差,敷衍塞责,即使技术水平较高,也常常出现责任性差错和事故,给病人增加痛苦,甚至造成伤残、死亡。
气壮山河的抗震救灾斗争中,广大医务卫生人员谱写了白衣天使团结奋斗、无私奉献、救死扶伤的壮丽诗篇,使白衣天使的称号再次响彻了中国大地。
这种精神正是他们良好的医德医风,高尚的职业操守的写照,我们应该把这种抗震救灾的精神融入到我们日常的工作中来,继往开来,百尺竿头、更进一步,无愧于“白衣天使”美誉。
二、 树立良好的医德医风,要重视思想教育良好的医德医风要牢牢的扎根在每个医务人员中,就必须重视思想教育。
要通过职工大会,院周会、科室、班组会议学习,宣传灌输卫生改革的精神,树立无论改革如何深化,形势怎样变化,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不能变;医务人员救死扶伤的人道主义的道德观念不能变;以病人为中心的思想不能变;医疗质量、医疗安全、诚信第一的位置不能变。
同时要开展先进典型示范教育和医院文化建设。
要利用橱窗、标语、院内刊物、院周会等形式,大力宣传先进典型事迹,以榜样的力量感召人,教育人。
加强医院文化建设,开展经常性的寓教于乐的文艺、体育、专业知识、技术操作等竞赛,既丰富了职工的文化生活,又弘扬了正气,增强了职工之间的沟通和凝集力,增强抵制不正之风的能力。
三、树立良好的医德医风,从小事细节做起从古至今,医生都把“大医精诚”奉为圭臬,然则,现阶段我业务水平虽不能达到“精”,但是应该要做到“以病人为中心”,对病人要有爱心、关心、耐心,从容易忽略的小事做起,把服务做的更细致更实在,坚持服务无小事。
改善服务态度,改善服务用语,尽量避免因言语不当引起的误会,让病人在本院有回到家的感觉,让病人进医院时的愁容满面,到回家时的眉开笑意。
一句不经意的问候,一个真诚的微笑,就可以温暖患者的心房,给他们以战胜疾病的信心,“以病人为中心,想病人之所想,急病人之所急,做病人之所需”,敬业爱岗,取信于患者,没有豪言壮语,只有无私奉献,用温馨的微笑恪守那个神圣的誓言,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缔造人间爱的真谛,而我们的工作,也在平凡中得到了升华
四、 树立良好的医德医风,要遵守卫生医疗行业的“八不准”。
如果医生忽略自身的职业道德和修养,不能严格约束自己,收红包、吃回扣,搞开单提成;乱收费、滥检查,过分使用价格昂贵的药品、耗材;医务人员把医疗服务作为牟利的手段,责任心不强,服务质量不高,漠视患者利益,甚至频发医疗责任事故。
这样的话何谈救死扶伤,何来医德医风何来得到病人的信任。
所以要树立良好的医德医风,就必须遵守卫生医疗行业的“八不准”,以此为准绳,时时“以病人为中心”,坚持抵制不正之风。
总之,从政治和全局的高度,深刻认识加强医德医风建设的极端重要性和紧迫性。
进一步增强责任意识、忧患意识,牢记党和人民的嘱托,恪守全心全意为人民健康服务的宗旨,以对人民满腔热情、对技术精益求精的精神,从自身做起,从现在抓起,树立良好的医德医风,用自己的行动来兑现医院“以病人为中心,想病人之所想,急病人之所急,做病人之所需”的诺言,维护省第二人民医院良好的医疗服务形象。
医德医风主要包括哪些
篇一:20XX年医德医风专项教育活动总结 20XX年感染性疾病科医德医风培训工作总结 按照医院医德医风教育活动的有关要求,为进一步转变工作作风,提高队伍整体素质,提高服务质效,不断优化广大人民群众的就医环境,牢固树立“为民、务实、清廉”的良好形象。
本科室进行了每月一次的医德医风专项教育,改善了就医环境、端正了服务态度、规范了执业行为,现总结如下: 为使医德医风教育有切实的组织保障,科室成立了以王守兵科主任为组长的工作领导小组,每月都要组织全科员工认真学习《医德医风学习资料》及相关法律法规。
尤其是利用“医疗安全月”活动为契机强化了医德教育。
查找问题,结合科室的工作实际制定了切实可行的措施,查找出科室或个人在医德医风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按规定进行严肃处理,使科室的医德医风教育工作始终能沿着正确的轨道建康发展。
我们严格以卫生部的“八不准”为重点,建全制度,强化措施并认真加以解决。
1、在强化服务意识,改善医疗服务态度方面。
大力弘扬“救死扶伤、爱心奉献”精神,以病人为中心,关心和关爱弱势群体和困难群体,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和服务意识,做到热心、耐心、爱心、细心,着装整齐,举止端正,服务用语文明规范。
视病例人如亲人----弘扬医德医风 这二句话是一样意思吗
不一样
求演讲稿一篇:主题(大医精诚 医者仁心)
唐代医学家孙思邈著有《大医精诚》,说:“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先发大慈恻隐之心。
誓愿普求含灵之苦…勿避险希、昼夜、饥渴、疲劳。
一心赴救,无作功夫行迹之心。
如此可为苍生大医。
”对于“如何成为一名好医生”这个困扰医者几千年的问题,孙思邈早在一千多年前就给了我们标准答案——“大医精诚”。
所谓行大医者以解决众生疾苦为大,然而只有具备精诚者,可承大医之名。
“精”于高超的医术,“诚”于高尚的品德。
在漫漫中华几千年的历史上,出现了一代又一代的“名医”,例如:扁鹊救世济人敢于直言,华佗则是广施人道不分贵贱,孙思邈则是为民救世的精诚,李时珍遍尝百草著书济世,而叶天仕却是谦逊好学树医德…自古以来行医者便十分注重道德修养,将“大医精诚”奉为圭臬,更是以实际行动诠释着。
上述的名医均是以德养性,以德养身,德艺双馨的代表。
也正因为他们毕生恪守着这样的信念,才真正成为“历代医学家和百姓景仰的伟大先师”。
贫苦与羞辱多加的中国近代,中华民族被列强推向了生存的边缘,连温饱都已成了问题,何言求医问药。
悲惨万象深深刺痛着每位医者的心。
许多国外和本国的医生放弃优越的生活条件,只身来到这片硝烟弥漫的土地上,用自己的生命谱写着“医魂”
也许纷飞的炮火将他们掩埋,也许汩汩的时光将他们的名字冲淡,但他们有一个共同而不朽的称呼“医生”。
“人命至重,有贵千金,一方济之,德逾与此”。
在一千多年前,孙思邈如是说,而一千年后的今天,千千万万的医者依旧是如是行。
“SARS”带来的白色恐怖,让劫后余生的我们依感心寒。
赞美的言语略显苍白,优美的诗歌变得平淡,风停了,鸟儿也不唱了,河水静悄悄地流着。
原来它们怕惊扰了长眠与此的医魂们。
为了抢救人民的生命,为了毕生的信念,在SARS那样无硝烟的战争中,他们献上了自己年轻而宝贵的生命……医生,担负着“上以疗君亲之族,下以救贫贱之厄”之重任。
古往今来,在社会生活中担任着重要的角色。
而新时代中,我们面临的是更为复杂的现实。
当代科学对某些疾病的局限性和病人的期待之间的矛盾,以及整个社会保障体系和病人要求之间的矛盾,把医生推到了“风口浪尖”,一些医疗纠纷层出不穷。
面对这种情况,我们是勇往直前,还是明哲保身呢
在我们刚刚步入神圣医学殿堂的那一刻,“医学生誓言”早以给了我们回答:“我志愿献身医学,热爱祖国……救死扶伤,不辞辛苦,执着追求……”这亦是当代对“大医精诚”的诠释。
我们曾庄严宣誓,是对历代医魂宣誓,以自己的灵魂起誓,而我们要做的是履行诺言,要铭记的是“性命相托”的重任。
医患关系紧张归结为医疗体制的不完善和医德医风问题,随着医疗体制的不断完善,医德医风建设则成为我们要认真学习、体会的首要工作。
对我而言,刚从大学毕业步入工作岗位,扎实的理论知识还需要实践的锻炼,才可以成为医学的栋梁之才。
但“欲成才,先成人”,从一名医学生成长为一名合格的医生,首先要学习的便是医德,学习如何才称得上是一名好医生
“大医精诚”,“精”于专业,“诚”于品德,这样才是德才兼备的“大医”,而这亦是读完本书后得出的领悟。
医海博大精深亦一时难以参透其中的奥妙,所谓“青衿之岁,高尚兹典,白首之年,未尝释卷。
”前人已做出典范,而我要做的则是效尤先人,力争做到“精诚”二字,尽毕生之力来做到“大医精诚”四个字
我们刚刚步入神圣医学殿堂的那一刻,“医学生誓言”早以给了我们回答:“我志愿献身医学,热爱祖国……救死扶伤,不辞辛苦,执着追求……”这亦是当代对“大医精诚”的诠释。
我们曾庄严宣誓,是对历代医魂宣誓,以自己的灵魂起誓,而我们要做的是履行诺言,要铭记的是“性命相托”的重任。
医患关系紧张归结为医疗体制的不完善和医德医风问题,随着医疗体制的不断完善,医德医风建设则成为我们要认真学习、体会的首要工作
求20个描述医术高超,医德高尚的成语。
医生的职业关乎人们的身体健康、生命安全和益寿延年。
在古今联苑中,有不少赞颂名医之医德、医术的佳联妙对,耐人品赏,久传不衰。
立论活人,当年无愧谥医圣;善书妙说,今日有情颂良方。
这是湖北武当山医圣祠中的一副对联。
此联赞颂东汉的张仲景既是一位造福一方百姓的湖南长沙太守,又是悬壶济世、万民称赞的神医。
志在救人,剂温凉寒暖,而万姓感德;心欲济世,诊沉浮迟数,乃千古扬庥。
这是陕西药王山中药王庙内的一副对联。
通俗易懂的联语,对唐代名医孙思邈的医风、医术、医德给予了高度评价。
一钱罄矣还栽菊;四壁萧然不卖琴。
相传明代安徽休宁县吴士彪,医名振乡里,他仗义疏财,扶贫济困,虽生活清苦,但情怀高雅,曾自撰此联,表现一生行医志向,可见其医德高尚。
著手成春,万家生佛;婆心济世,一路福星。
这是道光皇帝赏赐名医费伯雄的一副御联。
据说清代江苏孟河医派奠基人费伯雄,学养宏深,医术高超,求治者日逾百人。
他曾两次被召入京,为皇太后治疗肺痈和为道光皇帝治疗失音,均获良效。
因此,道光皇帝特撰此联以赞颂之。
但愿人常健;何妨我独贫。
这是清代宁波著名中医范文甫题于其医馆的一副门联。
此联别具一格,以联明志,慷慨大方,济贫扶困不吝钱财,尽力尽职为病人服务,其高尚医德难能可贵。
无独有偶,同是清代,湖南湘乡有一位开中药铺的郎中也在大门上贴过一联,联曰:只要世间人莫病,何愁架上药生尘。
该联的字里行间,无不体现其高尚的医德医风,耐人品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