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经典的演讲稿
尊敬的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我今天演讲的题目是《传承国学经典》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历史的滚滚长河,民族的浩瀚星空,人生的坎坷历程,无不浸透着中华文化的精神。
于是,千百年中国傲立于东方,历史长河金鲤化龙,浩瀚的广宇群星灿然,炎黄挺起五岳的脊梁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是杜甫吟唱的盛唐清韵;“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是辛稼轩呐喊的两宋悲歌;“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
”是谭嗣同面对民族衰微的浩然肝胆 神州大地上,国学文化传承千年。
何为国学
是司马迁熟悉华夏文明,留下了传承民族魂魄的《史记》
是李时珍涉足千山万水,遍尝百草,用自己的亲身体验造福于后人的《本草纲目》
还是纪晓岚精通经、史、子、集整理出浩瀚的《四库全书》
何为国学
不就是经那得起时间洗炼而沉淀下来的,能够在千百年后还能给人以深刻启示,让人从中获益的精神财富、文化积淀吗
国学经典是中国的瑰宝,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传承国脉的精神纽带,是炎黄子孙奋斗不息,富国强兵的力量源泉
它犹如一束光芒润泽着一代又一代华夏儿女
还记得精忠报国的岳飞,力抗金兵,保家卫国,即使皇帝昏庸,奸臣当道,却依然诵出“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的民族气概
还记得一代枭雄曹操,东临碣石,酾酒临江,即使岁月染白了他的须发,仍旧高唱“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的壮怀好歌
还记得乱世漂泊的李清照,将国家之恨纺成染柳烟浓,吹梅笛怨的哀愁,纵然帘卷西风,瘦比黄花,仍旧吟出“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的豪言壮语
那或铿锵或柔美的词章,溅落在历史的长河里,激起遥远的绝响
国学的经典,华夏的辉煌,成就了伟人的不朽,缔造了民族的昌盛。
国学文化,是华夏民族的灵魂,是炎黄子孙的精神脊梁
让我们一起诵读国学经典,传承中华文化,肩起民族复兴的伟业,让中国这条龙腾飞在世界东方
小学生 品读国学经典 演讲稿300字左右
儒家文化融合百家而为国学,中国文化海纳百川而成经典。
《唐诗》,《宋词》,《三字经》,《弟子规》,《增广贤文》,《论语》,《菜根潭》„„这些都是国学,这些都是中华文化的精髓。
国学就像一杯茶,淡雅幽香,茶是要品的,国学是要读的,读懂了,自然就理解了。
国学是先人用尽一生而总结的道理,那是对人生的品读,那里有人世的沧桑,有历史的痕迹,有生命的真谛,那些都是中国的骄傲,那些沉积着一个伟大的名族不变的精魂,国学把我们带到一个新的境界,使我们修身养性,教会我们如何做真人,教会我们分清美丑,明辨是非。
国学使我们从圣人和智者的叮咛中品位人生的真谛,从一件小事,从一句话,从一个动作,从一个事物中,我们都能感悟到崇高的境界和高尚的情怀。
国学经典总是引领我们不断领悟到生命的意义,端正青少年正确的人生态度。
国学,需要我们用一辈子去体会,而国学中的精华,一生也学不完。
《论语》使我们修身养性,德行人生。
《论语》花了相当篇幅直截了当的阐明君子和小人的不同点,如“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孔子一生都主张“仁”,“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教会我们如何做仁人。
《论语》的真谛,就是要告诉大家,怎样才能攀上人生的高峰,怎样才能体会到人生的意义,怎样才是真正地对人有“仁爱”之心,怎样才能过上我们心灵所需要的那种快乐生活。
“《菜根谭》囊括了5000年中国处世智慧的奇书。
”这是世人对它的评价。
“云中世界,静里乾坤;冷静观人,理智处世;水滴石穿,瓜熟蒂落。
”人生就是这样,要能够在普通的生活中找寻到快乐的因子,要能够在荣誉面前保持警醒,在挫折面前学会坚持。
《菜根谭》,它充满了哲理的味道,充满了富于通变的处世哲学,充满了无穷趣味。
我觉得《菜根谭》它真的看懂了这复杂的社会,教会了我怎样面对生活,面对人生。
要有例子的“国学经典”伴我成长演讲稿400字
我们中华民族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有许多灿烂的文化历史和传统美德,文明是其中之一。
任何一个文明社会、任何一个文明民族,人们总是十分注重文明礼貌。
因为礼貌是人类社会得以促进人际交往更加和谐的道德规范之一,是架起与他人和睦相处的桥梁。
共文明是社会意识的一种体现,而公共文明建立在个人的道德修用水平之上。
一个人要有良好的公共文明必须先从自身做起,从身边做起。
所以鲁迅先生说:“中国欲存争于天下,其首在立人,人立而后凡事举。
”“立人”的意思便是要完善人的思想和文明修养。
进中学将近一年了,我明白了,文明是一种与人沟通的最好工具,文明要做到与人文明交往,语言文明,行为文明。
在家是个文明的孩子,在校是个文明的学生,在社会是个文明的好公民。
在学校中,随处可见的塑料袋,饮料瓶等这些破坏环境的垃圾,而丢弃的人就缺少文明,主动与同学打招呼是文明,愿意帮助别人是文明,不说脏话是文明,不打人,不违反纪律是文明。
我相信,文明就像一盏灯,灯亮一些,我们的身边的黑暗就会少一些。
我相信,每一个人的心灵都像是一扇窗,窗户打开光亮就会进来。
我相信,“文明就在我们身边”,离我们很近很近。
近得触手可及。
我相信,只要我们每人迈出文明的一小步,社会将迈出文明的一大步。
文明是一种力量,好像奥运火炬手传递一样,经过没人的手中,都能汇聚、释放所有人的热情。
做文明人就要从身边的事做起,从自己做起,这样就能使我们的社会更加文明,更加美丽或如果你失去了今天,你不算失败,因为明天会再来。
如果你失去了金钱,你不算失败,因为人生的价值不在钱袋。
如果你失去了文明,你是彻彻底底的失败,因为你已经失去了做人的真谛。
文明涵盖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
它的主要作用,一是追求个人道德完善,一是维护公众利益、公共秩序。
说到文明美德,我想到了一个故事。
有一次,列宁同志下楼,在楼梯狭窄的过道上,正碰见一个女工端着一盆水上楼。
那女工一看是列宁,就要退回去给让路。
列宁阻止她说:“不必这样,你端着东西已走了半截,而我现在空手,请你先过去吧
”他把“请”字说得很响亮,很亲切。
然后自己紧靠着墙,让女工上楼了,他才下楼。
这不也是良好文明礼仪的体现么
这里我不想过多地举伟人的例子,因为这很容易令大家产生一种错觉:认为文明礼仪只是伟人、名人才具备,那么我们将无需为自己或多或少的不文明言行而愧疚;或者认为即使践行了文明的要求,也并不因之成为伟人、名人。
我们不但要有讲道德的大人物,我们更需要一群有道德的民众。
一个社会的公共文明水平,可以折射出一个社会一个国家的文明程度,一个人如果不遵守社会文明,小的会影响自身形象,大的会影响国家声誉。
在清朝的时候,大臣李鸿章出使俄国,在一公开场合,恶习发作,随地吐了一口痰,被外国记者大加渲染、嘲弄,丢尽了中国人的脸。
这是一个不遵守社会文明的历史教训。
公共文明是社会意识的一种体现,而公共文明又建立在个人的道德修养水平之上。
试想一下,如果有人不注重自身的文明修养,他会有良好的公共文明吗
不会
个人文明礼仪是根、是本。
人要有良好的公共文明必须先从自身做起,从身边做起。
所以鲁迅先生说:“中国欲存争于天下,其首在立人,人立而后凡事举。
”“立人”的意思便是要完善人的思想和文明修养,人的文明修养并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靠后天不断完善的。
要完善个人修养,首先要致力于读书求学,完善自身的认知水平;认知到达一定水平,就有了明辨是非的能力;有了分辨是非善恶的能力,就要端正自身的心态,不违背自己的良知,努力使自己的一言一行都符合道德的标准,自己的修养便得到完善。
这就是古人所说的: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
完善个人道德修养,便有了推进社会公共文明的基础。
而一个社会的文明氛围对他的民众亦有莫大的影响。
为什么这么讲呢
相信有的同学去过欧洲或日本,就很有亲身体会。
大的不说,只看看过马路这样的小事。
只要亮起红灯,纵使马路上一辆车都没有,外国人绝不会过马路。
他们认为这是必须遵守的公共文明。
试问,在如此的氛围中,有谁会肆无忌惮的闯红灯呢
这就是社会氛围的力量所在。
但再想一想,如果我们不是从自身做起,这社会氛围又从何而来呢
我们从小接受文明礼仪的教育,很多同学都可以滔滔不绝地大谈文明礼仪。
可是看见校园中随处丢弃的饭盒,饮料瓶,听着某些同学口中吐出的脏话,怎能不教人痛心疾首呢
难道我们都是“语言的巨人,行动的矮人”么
明代大学者王守仁说“知是行的主意,行是知的功夫;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知和行是一个本体、一个功夫。
知而不行,只是未知。
”我们接受文明礼仪的教育,自己却吝于履行、甚至反其道而行之,这跟从来没有接受社会教育有什么区别
所以我们要实践社会文明,就要从这“知行合一”上下功夫、从自己的坐言起行上下功夫,就要告别不文明的行为
五年级国学演讲稿400字
让经典的种子开出文明和谐之花是民族智慧的结晶, 在历史传承上具有永久的生命力.只要传统与现代结合,人文与科技同步,必将在新时代展现其独特的影响力.子曰:“,己欲达而达人。
”说的是自己立身修德、通达事理,也要让别人同样而为之。
当前的社会,重智力而轻道德,重个体而轻团体.中华民族传统经典文化中包含的民族智慧和人生哲理,没有得到很好的传承和利用。
经典的缺失就如同沙漠中的旅者久违甘霖,大海上的船舶迷失航向。
在彷徨与苦闷中,我开始了精神支柱的探寻之旅。
的曲径通幽处,正带着宁静安详的微笑讲学于绿荫深处,高声吟咏:“贤哉,回也
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
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
。
” 闻之,我领悟到和谐是一种平和与宁静;在落英缤纷的,带着悠然自得的神情对我说:“阡陌交通,鸡犬相闻;黄发垂髫,怡然自乐。
”,原来和谐可以是生活悠闲,与自然友好相处;在人声鼎沸的竹溪与孟轲邂逅,他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和谐是一种关怀与友爱; 竹林深处茅屋一间,的挥着羽扇,抚着瑶琴,说“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我明白了,和谐其实还是一种宽广博大的生活态度。
;一路南下,汨罗江边,屈原在江风中对天长叹。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在这饱含无奈与坚定的叹息声中,他以自己的死昭示天下:永不停息的追求也是一种和谐。
与先贤交流可以益智,与经典为伴可以清心。
只要我们怀着一颗宽广、博大、平常之心,就一定能发现,只要不被名利所缚,文明和谐就在我们平凡的生活中。
因为苍鹰自由翱翔不是为了炫耀自己的羽翼,而是为了搏击长空;舟楫穿越风雨不是为了夸耀自己的樯桅,而只为乘风破浪。
其实,你我也一样,只要拥有一颗平常心,就一定会找到属于自己的星座。
“上善若水。
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朋友们,为自己寻觅一个拥有文明和谐之美的桃花源吧。
愿你播下精选的种子,收获精美的花朵,阅读经典之书,享受精致生活。
然后躺在清风送爽的绿色大地上,仰望那无边无限的蔚蓝屏障,聆听那动人心弦的国学经典传唱,它会让你置身于另一个世界——一个充满文明和谐的人间天堂。
让经典的种子在中华民族大家园里开出文明和谐之花
谢谢大家
中国文化经典演讲稿
查伟人演讲的内容整理吧
“书香伴我行”的演讲稿
书香伴我成长悠悠地,飘出醉人的馨香,萦绕在我的心底,挥之不去,那是书香,一缕一缕,编织着成长的脚步…… ——题记 难忘,与书香相伴的每一秒每一分,有过会心的微笑,有过感伤的泪水。
就让我聆听书籍带来的快乐,嗅出那一缕缕沁人心脾的清香。
相识 大概是三四岁的时候吧,妈妈给我买来了《鞠萍姐姐系列故事》。
于是,在妈妈生动的讲故事中,我第一次与书相识了,从此以后,我会时常用手捧着一本漫画,虽然不认识上面的字,但也很认真的看图画。
后来,我上了学,认识了一些字,终于能自己看书了,妈妈又给我买来《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一千零一夜》、《伊索寓言》等书籍。
我终于能自己一人在书海里遨游了
我兴奋的抱起书,用稚嫩的手抚摸着页面,还能嗅到一股淡淡的墨香。
我一字一顿的读着书,完全沉浸在生动的故事情节里,我看到了灰姑娘善良,丑小鸭的执著,小克劳斯的聪明…… 书香,给我一个多彩的童年。
相知 四年级的时候,我渐渐的接触了名著,品味更多的精神食粮。
读《红楼梦》我体会到了黛玉“红绡香断”凄惨,读《水浒传》我感受到了梁山一百单八将的豪迈,读《西游记》我佩服孙悟空的忠诚,读《三国演义》我懂得了“合久必分,分久必合”。
从《鲁宾逊漂流记》我了解到了一个荒岛余生的奇迹;从《老人与海》我看到了一位富有不折不挠的精神的老人;从《莎士比亚喜剧集》中,我感受到了艺术的魅力…… 我也喜欢诗词歌赋。
我佩服《唐诗三百首》中李白“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的丰富想象力;《历代绝句精华鉴赏》中南唐后主李煜的“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让我愁绪满怀…… 书香,给了我一个韵味十足的青春。
携手 回首读书的日子,充实,多彩,快乐。
一路走来,书香一直跟随我左右,抚摸书中的脉络,品味文章的内涵,那行云流水的语句,雨花缤纷的意境让我着迷,倾刻间唤醒了我沉睡的心灵,像花瓣绽放在春阳中一般,我愿和书籍相伴,与书香相随,携手共同描绘美丽的画卷
一缕缕沁人心脾的清香,将会永远伴随我左右,让书香伴我成长。
《扬传统文化,做美德少年》演讲稿300一500字
亲爱的老师、同学们: 大家好。
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扬传统文化,做美德少年》。
祖国是远航的巨轮,载着我们驶向光明的彼岸。
学校是和谐的家园,每个人享受着幸福和温暖。
“好好学习,天天向上;虚心好学,刻苦钻研”,是每个学生的座右铭。
“团结友爱,互相帮助;帮助别人,快乐自己”,是每个少年时刻不忘的誓言。
这不觉让我想起了孔融让梨的故事。
孔融小时候聪明好学,才思敏捷,大家都夸他是奇童。
4岁时,他已能背诵许多诗赋,并且懂得礼节。
一天,父亲买了一些梨子,特地拣了一个最大的梨子给孔融。
孔融摇摇头,却另拣了一个最小的梨子。
他说:“我年纪小,应该吃小的梨,你那个梨就给哥哥吧。
”父亲听后十分惊喜,又问:那弟弟也比你小啊?孔融说弟弟比我小,我也应该让给他。
''从此,孔融让梨的故事,很快传遍了曲阜,并且一直流传下来,成了一个给予比接受更快乐的美德少年。
今天,我校开展争当“美德少年”主题活动,我想,这不仅是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还是对每一个少先队员的鞭策与鼓励。
争当“美德少年”应该从我做起,从我们身边的点点滴滴做起。
以前,我看到地板上有废纸,总是熟视无睹。
现在,我会毫不犹豫捡起来,扔进垃圾桶。
我想这就是变化,这就是作为美德少年应具备的品质。
以前,在学习上,我总是马马虎虎,现在我对自己严格要求,认真写好每一个字,思考每一个问题,完成每一次作业。
以前,在家里洗衣服,整理房间都是妈妈的专利,现在不同了,我的衣服我自已洗,房间自已打扫。
因为我开始懂得感恩,开始懂得美德的意义。
香九龄,能温席,这是我们都知道的故事。
黄香九岁的时候,母亲早故,黄香跟他的父亲相依为命。
家里很穷,根本用不起铺褥。
黄香对父亲非常的孝顺。
怎么孝顺呢
炎炎夏日,他怕父亲睡不着,就用扇子把父亲睡的席子和枕头扇凉了,伺候父亲安寝。
在寒冬腊月,天寒地冻时,黄香就自己先睡下,用体温去温暖席子,温暖枕头,让父亲能够舒适入睡。
一个九岁的孩子就能做到如此的德高,我又怎能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呢
大家都知道:少年兴则国兴,少年强则国强。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是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作为一名少先队员,作为一名美德少年,我要当热爱祖国、理想远大的少年;我要当勤奋学习、追求上进的少年;我要当品德优良、团结友爱的好少年;我要当体魄强健、活泼开朗的好少年。
“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
让我们铭记中华美德,让美相随,德相伴,以爱心、恒心、信心托起自己,一起争当美德少年
让校园溢满书香,让人生变得精彩演讲稿
尊敬的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我是安定六(5)班的程诗颖,今天国旗下讲话的主题是:书香校园,书香班级。
高尔基说过,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莎士比亚曾说过,书籍是全人类的营养品,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象没有了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象鸟儿没有了翅膀。
可见,书籍对于我们来说,何其重要。
一个人的成长,离不开书籍;一个人的自我完善,离不开书籍;民族的振兴,国家的强盛,同样离不开书籍。
中华民族有着古老而悠久的历史,光辉而灿烂的文化,我们看到长城的雄伟,故宫的博大,兵马俑的浩荡。
同时,我们不能忘记虎门的硝烟,圆明园的火光以及被日本帝国主义践踏过的国土。
12岁的周恩来高呼: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今天,中华民族已经屹立在世界民族之林了,可是我们任重而道远,我们要为国家的富强而读书,要为民族的腾飞而读书。
鲁迅小时候在江南水师学堂读书,由于成绩优异,学校奖给他一枚金质奖章,他立刻把奖章拿到街头卖了,然后买了几本书和一串红辣椒。
每当夜里读书,寒气难当时,他便摘下一个红辣椒,放进嘴里咀嚼,辣得满头大汗,用这种方法驱寒坚持读书。
鲁迅先生的勤苦读书,使他成为我国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毛主席青年时期就曾整天呆在图书馆,坐在宣嚣的马路旁看书,书籍使他不断的接受新思想的洗礼,从而让他带领全中国人民走上谋求解放的道路。
这些名人的事例告诉我们:成功之路无不是以书籍为奠基。
如今学校为了让我们能够多读书,多汲取知识,创建“书香校园、书香班级”。
从我们每间教室小小的读书角,扩展到创意地利用窗台做成书架,增加我们班级的藏书空间,在我们的学习区,游玩区随处都可以看到一些孩子捧着书,津津有味地看着,读着,笑着,沉浸在书的海洋中。
一次大课间后,老师问班上的孩子你们是要在操场自由活动还是回教室看书,百分之九十的同学要求回教室看书,当老师同意他们的要求之后,他们那高兴的欢呼声让我难以忘怀。
于是我想,如果我们一直保持这样的读书热情,如果更多的同学加入热爱读书的行列,那么我们学校为同学们所营造的这么一个“书香校园、书香班级”也就更加名副其实了。
同样我们也要把学校浓厚的读书气氛蔓延到每个家庭,班级和学校的读书资源都可以履行手续带回家看,使得我们不仅在学校能够沁润在书香中,回到家中也能和爸爸妈妈一起看书,读书,分享书中的乐趣。
让书香沁润我们的家,让我们的家庭弥漫在书声和书香中,我们将会有更加和谐的家庭,更加和谐的亲子关系。
同学们,爱护书吧,珍惜你们所看到的每一本书,让书中的快乐传递给更多的同学
让我们一起拥抱书籍,拥有这世界上最宝贵的精神财富。
让我们沿着前人的足迹,学习他们的精神,学习他们创造的瑰宝,好好学习,细细读书。
让我们共同努力,多读书,让这“书香”更浓郁,飘荡得更远吧
我的讲话完毕,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