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一句话经典语录网
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当前位置:一句话经典语录 > 演讲稿 > 中国古典文学演讲稿2000字

中国古典文学演讲稿2000字

时间:2019-08-21 12:36

急需 祖国在我心中的演讲稿一篇 2000字左右

祖国在我心中 同学们:大家好

雄伟的长城是我们的骄傲,它有2000多年的历史,在宇宙用肉眼看地球,都能看到它。

看到长城,仿佛看到了我们的祖国,长城里藏着中华民族伟大的灵魂,它是最壮观的一项工程。

高耸的山峰、翻滚的长江。

都是我们的大好河山。

正因为如此,2008年奥运会才在北京举行。

人们为了迎接这个神圣的日子,修建了鸟巢、水立方。

,水立方的外观像水的波纹,放眼望去,仿佛置身在海洋中。

频繁的大道创造了鸟巢,这些大道是邓稼先、杨立伟们留给我们的,他们希望我们创造出比他们更好的奇迹。

但是,繁荣的中国背后却还有一个坎坷的祖国,外国军队闯入了我们的国家,卖鸦片骗取中国人的白银。

林则徐为救国家开展销烟运动,却勾起了外国军队的不满,战争爆发了。

很多爱国者忍无可忍,展开了一场救国运动。

在长期的抗击外敌的战争中,涌现出许多英雄人物,赵一曼就是其中一位。

赵一曼从22岁就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任第三军第二团政治委员。

11月间,第二团被日军围困在山上。

团长让赵一曼带部队突围,她却果断的说:“我来掩护,你是团长,你先带队离开

”赵一曼为了掩护部队撤离,身负重伤,昏迷被俘。

日军想尽各种办法逼赵一曼说出共产党的作战计划,但是她只是怒斥敌人:“你们可以让整个村庄变成瓦砾,也可以把人剁成烂泥,可是你们永远消灭不了共产党员的信仰

”敌人知道赵一曼不会透露半点线索,便决定将她杀害。

赵一曼在临刑前夜想起她一直没有照顾、卖给别人的儿子,给他留下一封信。

她高唱《国际歌》,高呼:“打倒日本帝国主义

”视死如归,从容就义,年仅31岁。

爱国者的信念永远打不倒,他们终于换来了新中国的成立。

我们应该热爱自己的祖国,不忘国耻,用自己的双手为国争光

《祖国在我心中》演讲稿 亲爱的同学们: 自从党带领着人民打败了外国侵略者之后,我们的祖国正在飞速发展之中,然而有些外国人还是瞧不起我们,于是,许多爱国志士便都投入了祖国的建设事业中。

邓稼先这个名字大家一定都很熟悉吧

它就是原子弹和氢弹的研究者。

1958年8月,在外国留学的邓稼先谢绝了导师的挽留,怀着一颗滚烫的赤子之心踏上了归途,回到了新中国。

但是,外国已研究出了非常先进的核武器,而在这方面,中国仍旧就是一个空白。

1958年党中央决定研制中国自己的核武器——原子弹。

这时,邓稼先站了出来,他毅然接受了研究原子弹的任务,当时,研究核弹的工作是非常危险的,但邓稼先决定要为国捐躯。

1964年10月16日,随着一声巨大的轰鸣,一朵无比壮美的蘑菇云升上了天空,中国的第一颗原子弹在罗布泊的山空爆炸成功。

1967年6月17日,在罗布泊的上空,中国的第一颗氢弹又成功地爆炸了。

全世界震惊了

喜讯迅速传遍了长城内外,大江南北,这不朽的功绩使中国人扬眉吐气。

看着冉冉上升的国旗,你是否感到从未有过的激动呢

这是我们国家的象征,有多少人为这国旗做出了贡献,在观看升旗仪式的同时,你是否尊重那些在国旗里活着的烈士

那些为国旗做出贡献的人呢

我敢说有些人不是的。

当我们对国旗行注目礼时,有的人在做小动作;当庄严的国歌奏响时,我们嘴里发出的声音却像蚊子似的无病呻吟。

这一切难道是爱国的表现吗

别忘了,亲爱的同学们,那红旗里的眼睛在看着你呢

谁在做小动作

谁在低着头

高高飘扬的红旗全都知道得一清二楚。

别人为升旗仪式是一件小事,它的意义大于一切

我郑重地发出倡议:请你们尊重国旗,尊重那些在国旗里活着的爱国志士吧

同学们: 今天,我要演讲的题目是“祖国在我心中”。

现在,中国的科技发达了,我们人人都过上了幸福的小康生活。

但你们知道吗

50年代的中国是一个很被别人瞧不起的国家,它没有伟大的科学成就,科技也得不到发展。

然而,一些留学知识分子的回国,使中国的命运得到了根本的转折,正是他们,挺直了中国的脊梁。

邓稼先就是这些留学生之一,当时他听说中国的科技状况,放弃了博士学位,决心回国为祖国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因为他知道:自己是中国的儿女,是炎黄的子孙

他回到中国,参加了原子弹的研制工作。

邓稼先不怕困难,经常带领工作人员到前线工作。

他亲自到黄沙满天的戈壁取样本,还冒着被辐射到的危险监制原子弹。

终于,在他和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原子弹试验爆炸成功了

随后,邓稼先又以惊人的速度研制成功了氢弹、东方红卫星。

爷爷提到邓稼先,说:“两弹是他的勋章,中国为他骄傲

” 这些知识分子中,还有很多默默无闻的人废寝忘食地工作在第一线。

他们这么刻苦努力的工作,是为了什么呢

中国有那么美丽的河山,那么悠久的历史,那么灿烂的文化,他们就是为了不让祖国受到外国人的侮辱和嘲笑。

故宫、长城,哪个不是规模宏大、气势辉煌

泰山、黄山,哪个不是风景秀丽、雄伟壮观

造纸、火药,哪个不是我们中国人的骄傲

当鲜红的五星红旗冉冉升起时,我们都会想起那些爱国的知识分子。

正是这句话,成为了他们的动力——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

今天我演讲的主题是祖国在我心中,当你看到五星红旗升起的时候,听到原来我们中国人民被外国侵略者的事情的时候,在得知中国又日新月异的成就的时候,你的心中会不会涌起一股爱国之情呢?我想会的. 1949年10月1日那一天,新中国成立了,中国耻辱的历史永远结束了.再也不会有外国侵略的硝烟,而是中华儿女们崛起的事迹.从“解放”汽车,“东方红”一号的发射成功,原子弹、氢弹爆炸成功,神舟六号载人飞船发射的成功,一至到北京获得了2008年奥运主办权,哪个不是我们中国人的努力奋斗的结果

中华民族这些耀眼的成就,也让我们的祖国重新焕发出光彩;从大兴安岭到西沙群岛,从世界屋脊到东海之波;从故宫到颐和园,从长城到天坛。

这些都是我们祖国大好河山悠久历史的见证,是我们中华儿女的骄傲。

但是我们不能停止不前,永远停留在骄傲之中,我们是发展中国家,祖国要我们去建设。

我们现在好好学习,不都是为了将来去报效祖国吗

我们都爱我们的祖国,祖国一定在我们的心中。

谢谢大家。

同学们好: 今天我向大家演讲的题目是“祖国在我心中”。

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历经沧桑的文明古国。

我国虽然历史悠久,但是在大家的心中有一段忘不掉的经历。

抗日战争、虎门销烟、九.一八、七.七事变多历历在目。

但我国的历史也有光辉璀璨的一面。

是古人发明了汉字。

很久以前,古人并不会写字、记事,有人想出了绳结记事法,但是太麻烦了。

就有一位叫仓颉的人发明了甲骨文。

在我国的文化史上那些诗人、文学家是不可缺少的。

文天祥的《过零丁洋》是千古绝句;孟郊的《游子吟》歌颂了伟大的母亲;李白的《静夜思》表达了他的思乡之情。

还有那些著名的文学家。

司马迁的《史记》被鲁迅称为‘史家绝唱,无韵之离骚’;孙武的《孙子兵法》是古典文化遗产中的瑰宝;孔子写的《礼记》是中国古代一部分重要的典章制度书籍。

我国还有美丽的大好河山。

长城是我国古代人们的一个骄傲,长城全长6330公里,在太空上,用肉眼看是一目了然。

珠穆朗玛峰高达8444.43千米;纳木错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咸水湖,海拔高达4718米;雅鲁藏布大峡谷是世界上第一大峡谷,深6009米...... 让我们把这悲惨的历史铭记在心中,去创造更美好的未来,让祖国更加富强

让我们行动起来吧

同学们: 这次,我要演讲的主题是“祖国在我心中”。

中国有着五千多年悠久的文化、历史和壮丽的河山。

在那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当然不会是一片和谐的美好光景,那片不可磨灭的沉痛阴影也是其中组成的一部分。

罂粟花,一种美丽的植物。

它原本并不邪恶,可它的果实却被英国侵略者利用,制成了那让人丧失自我,为它而倾家荡产的毒药——鸦片。

鸦片,这种毒药不但危害了中华人民的身体健康,使大量资金流入海外,而且成为了中英两国战争的导火索。

在这段混乱的时光中,仍有明星在散发着自身的光芒。

在清政府的指派下,林则徐等人来到了广州调查并解决鸦片问题。

在林则徐的主持下,那年的7月7日,著名的虎门销烟发生了。

在那之后,虽然林则徐为了防卫英军的进攻,加大了武装的力度。

但是,林则徐等人的这一举动被小人指控为有意谋反。

愚昧无知的清政府盲目地听信了这一谎言,拆毁了大炮,将林则徐等人调离了广州。

酿成了鸦片战争的巨大失败。

祖国壮丽的河山现在要有我们来保护

长江、长城、黄山、黄河,我们不能让它们在受到侵犯

那些耳熟能详、流传千古的唐诗、宋词、元曲与中华五千年的灿烂文化将有我们来传承

走出时代的背影,让我们翻开中国历史上的新一页

2004年‘神五’的上天与成功回收;继‘神五’之后,2005年10月7日凌晨3时44分,‘神六’成功着陆。

即将在首都北京举行的第29届奥运会。

这些事例让中国人站在世界的舞台上大声说:“我是中国人

” 让我们牢记祖国曾经蒙受过的屈辱,不忘祖国的光辉历史、灿烂的文化和那壮丽的河山。

大声喊出:“我爱中国

祖国在我心中演讲稿

祖国在我心中(一): 掀开摞摞发黄的历史,在白骨累累的中国近代史上我们看到一个个举着明晃晃钢刀的刽子手,一只只满口 鲜血的吸血蝙蝠,一头啮着血淋淋心肺的豺狼,一群群叼着头颅的鹰犬和一淌淌鲜艳刺目的血

这是民族的耻辱。

让受苦受难,受辱受虐的中国人的血不再白流,是老一辈仁人志士的不懈追求,他们奇迹般地走过了二万五千里长征,经历了八年抗战,迎来新中国的建立…… 历史又翻到今日。

新的仇恨,新的血泪又涌现在我们眼前:1999年5月8日一对新婚不久的中国青年夫妇倒在南斯拉夫的血泊中;2001年4月一位优秀的中国飞行员为了祖国尊严血洒南海上空…… 同学们,我们能无动于衷吗?我们能让鲜血再洒在中国历史的十字架上吗?我们能让闪着寒光的刺刀再刺向中国人吗? 不!决不!血、泪、仇。

我们记住了,永远地记住了。

让我们化作冬雨,将南斯拉夫的血场刷清。

让我们化作精卫,将汹涌的大海填平…… 雪耻复仇,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我们这一代中国青少年责无旁贷

然而,我们许多少年人将自已民族的新仇旧恨忘掉了,将“五四”青年匍匐喋血,在血泪中仍高喊祖国万岁的那一刻忘记,将日本刽子手在南京城中狞笑着举起钢刀的那一刻忘记了……同学们如果我们沉溺在享乐之中将学习荒毁了,将前程荒毁了,将民族兴衰抛置脑后……这是一种毁灭,一种自我毁灭。

鲁迅先生穷其一生智慧,“我以我血荐轩辕”唤醒了刀俎上的中国人,我们的前辈树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理想,以天下安危为已任,前仆后继,建立了新中国。

作为新时代的青年人,我们怎能放任自流,荒毁一生置民族大业于不顾?否则,枉为炎黄子孙

梁启超曾高瞻远瞩地指出:少年强,则国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屹立于世界,则国屹立于世界

自古英雄出少年。

在当今世界的残酷竞争中,中国青少年能否肩负起民族振兴和洗刷国耻的任务,直接关系到中国将来的命运。

我们的老师学识渊博、温文尔雅、谦和真诚、勤奋敬业、任劳任怨。

我们青春焕发、热血沸腾。

摆脱幼稚走向了成熟,不再藏到父母宽大的羽翼下避风躲雨,而是如那高傲的海燕,渴望暴风雨,敢于战斗。

我们虽然无需面对国土的沦丧,无需承受战火硝烟,但是我们可能要阻挡不期而来的洪水,抗击非典,预防禽流感,我们的飞船要上天,我们的足球要获胜,我们要研究转基因,我们要征服沙尘暴,我们要保护环境、维护世界和平……毋容置疑,我们这些祖国未来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肩负重担、义不容辞、任重道远。

为了祖国的繁荣、民族的兴旺,今天的我们用激情点燃希望之火,用青春汗水浇灌成功之花。

勤奋学习、奋力拼搏,是我们初中生活不变的主题。

“三分天注定,七分靠打拼。

”也许会受挫,也许会失败,但是,“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远航的水手告诉我们“风雨中,这点痛算什么,擦干泪,不要问,至少我们还有梦。

” 努力吧

奋斗吧

中国青少年。

为我们开辟民族复兴的新蓝天……!

祖国在我心中演讲稿

祖国在我心中 同学们:大家好

雄伟的长城是我们的骄傲,它有2000多年的历史,在宇宙用肉眼看地球,都能看到它。

看到长城,仿佛看到了我们的祖国,长城里藏着中华民族伟大的灵魂,它是最壮观的一项工程。

高耸的山峰、翻滚的长江。

都是我们的大好河山。

正因为如此,2008年奥运会才在北京举行。

人们为了迎接这个神圣的日子,修建了鸟巢、水立方。

,水立方的外观像水的波纹,放眼望去,仿佛置身在海洋中。

频繁的大道创造了鸟巢,这些大道是邓稼先、杨立伟们留给我们的,他们希望我们创造出比他们更好的奇迹。

但是,繁荣的中国背后却还有一个坎坷的祖国,外国军队闯入了我们的国家,卖鸦片骗取中国人的白银。

林则徐为救国家开展销烟运动,却勾起了外国军队的不满,战争爆发了。

很多爱国者忍无可忍,展开了一场救国运动。

在长期的抗击外敌的战争中,涌现出许多英雄人物,赵一曼就是其中一位。

赵一曼从22岁就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任第三军第二团政治委员。

11月间,第二团被日军围困在山上。

团长让赵一曼带部队突围,她却果断的说:“我来掩护,你是团长,你先带队离开

”赵一曼为了掩护部队撤离,身负重伤,昏迷被俘。

日军想尽各种办法逼赵一曼说出共产党的作战计划,但是她只是怒斥敌人:“你们可以让整个村庄变成瓦砾,也可以把人剁成烂泥,可是你们永远消灭不了共产党员的信仰

”敌人知道赵一曼不会透露半点线索,便决定将她杀害。

赵一曼在临刑前夜想起她一直没有照顾、卖给别人的儿子,给他留下一封信。

她高唱《国际歌》,高呼:“打倒日本帝国主义

”视死如归,从容就义,年仅31岁。

爱国者的信念永远打不倒,他们终于换来了新中国的成立。

我们应该热爱自己的祖国,不忘国耻,用自己的双手为国争光

祖国在我心中 演讲稿

祖国在我心中  敬爱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

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祖国在我心中。

  祖国,是中华人民伟大的母亲,是华夏儿女们心中的根。

  五千年漫漫征程,一路风雨一路行。

  掀开摞摞发黄的历史,在白骨累累的中国近代史上我们看到一个个举着明晃晃钢刀的刽子手,一只只满口鲜血的吸血蝙蝠,一头头啮着血淋淋心肺的豺狼,一群群叼着头颅的鹰犬和一淌淌鲜艳刺目的血

  同学们,当我们见到自己伟大的母亲受到了伤害,我们能无动于衷吗

  不

决不

血、泪、仇。

我们记住了,永远地记住了。

  中华名族前进的道路充满艰辛,但艰辛蕴寓着希望。

如今走向世界的中国,脚步迈得更加坚定、更加铿镪、更加豪迈。

  现在,中华名族是最发达、最强大、最多人口的国家,我们有先进的武器,而对小日本,根本就不用把他们放在眼里

  而且,有好多世界之最在我们的祖国,比如:世界最长的城墙——中国万里长城。

世界最古老的东西贸易通道——丝绸之路。

世界最著名的涌潮——钱唐江潮。

世界含沙量最大的河流——黄河。

世界海拔最高的河流——雅鲁藏布江。

世界高峰最多的山脉——喜马拉雅山脉。

世界最低的盆地——新疆吐鲁番盆地。

世界最大的黄土地貌——中国黄土高原。

世界屋脊——青藏高原。

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等,等等,这都是我们祖国的标志

  更重要的是,香港、澳门的陆续回归,近几年来航天事业的发展,神州飞船的陆续升空,载人航天技术的日趋成熟,经济、军事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青藏铁路、南水北调、西气东输、西电东送,中国加入世贸组织,成功举办2008年奥运会,以及在2000悉尼奥运会,2004年雅典奥运会取得的优异成绩.2008年北京奥运会成绩位居世界榜首等,都是中国走向世界的重点见证

  作为一个中华名族的儿女,你能不感到自豪

能不感到骄傲吗

  祖国的山河无限壮丽,爱国豪情在我们的心中如彩虹般绚丽,永远、永远… …

关于国学经典的演讲稿

好些天没上来了,不好意思。

不知道是大人演讲还是孩子演讲,以及孩子有多大。

下面是一篇小学高年级或者初中一年级的关于《弟子规》的演讲稿:  大家好,我是来自某年某班的某某某,今天由我来为大家演讲。

  珍惜,这个主题,是我第二遍讲了,但这对于我们来说也是很重要的。

为人子,早上要尽量早起,晚上要晚点睡觉,因为人生的岁月很有限,光阴容易消逝,少年人一转眼就是老年人了,所以我们要珍惜现在宝贵的时光。

  讲到这里,大家一定能猜出我今天给大家带来的话语了吧。

没错,就是“朝起早夜眠迟老易至惜此时。

”“在今天和明天之间,有一段很长的时间;趁你还有精神的时候,学习迅速办事。

”这句话是歌德说的。

他说的没错,如果我们不珍惜时光,就浪费了我们生命中的大好时光,所以我们要珍惜时光,让每一分每一秒都有着她的价值。

  最后请大家跟我一起念一遍“朝起早夜眠迟老易至惜此时。

”谢谢大家

  下面一篇是适合大人的:  各位老师、同学大家下午好

  非常有幸,今天能在这个讲台上和大家一起谈谈,我心中的国学。

  所谓国学,从字面上理解,指我国传统的学术文化,包括哲学、历史学、考古学、文学等。

对于我来说,国学一直是以文学的形式扎根在心底,从为萌发的种子,到后来的发芽,抽枝,长叶,终成了一朵在神州大地上翩跹起舞的文学奇葩。

  其实从文字在仓颉手中诞生的那一刻起,文学便注定要以无限的魅力,支撑起一个民族的脊梁。

请留心看看,在斑驳岁月的甲骨上,在风尘历史的竹片里,在绚烂千年的锦帛中,处处记录着文学的美丽容颜。

  国学之根——《诗经》  诗经如彼岸花,即使无法摘取,也一直存活于心。

其中,一句烂熟于耳的“蒹葭苍苍 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写爱情,算是到了某种极致,至今,甚少言语能出其右。

想想在几千年前,便有如此绝妙的语句,单从这一点看,就可看出,国学一词背后,是以深厚的文化为底蕴形成的。

  但诗经并不会因此而同想象中那般疏远而不可亲近,其实它只是民歌。

只不过,在我们渡河的时候,被无声地遗忘在另一个时代,当我们想起,返身去寻找时,它已经没入历史的河流之中。

于是现在大家渐渐习惯于唱“小老鼠,上灯台,偷油吃,下不来。

”而但忘了“硕鼠硕鼠,无食我黍。

”  对于诗经,我们用诗的清雅去寻找,用经的深邃去看待,它也许是我们前世的前世,我们心底曾经响过的声音。

我们曾一起吟诵的歌谣。

  诗经三百,不过是前生无邪的记忆。

  国学之茎——唐诗  汉唐,中国民族五千年里最辉煌的岁月,它遗留下的风韵洒入我们的血液里,像金子一样熠熠生辉。

  唐朝是我国古典诗词发展的全盛时期。

唐诗在所有的古代文学体裁中,兴许是我们最熟悉的。

很小的时候,我们的父母或老师就一字一句教予我们“床前明月、春眠不觉晓。

”但当时也只是学得囫囵吞枣,不求甚解。

殊不知,唐诗也有它的美丽与哀愁。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王维的《山居秋暝》。

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天色已暝,却有皓月当空;群芳已谢,却有青松如盖。

山泉清冽,淙淙流泻于山石之上,清幽明净的自然美,宛若一缕清风,渗入心扉。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李白的《月下独酌》。

月和酒,一直是李白的最爱,可两者都蕴含孤独,不得志,愁闷之意。

前一句“独”,后一句“孤”,李白在尘世中活得无可奈何,唯一可以陪伴左右的,只是影子,单薄且虚妄。

  不同的诗人,会有不同的人生经历,笔下诗句的情感也会迥然不同。

而唐诗,也正因此变的瑰丽多彩。

  国学之枝——宋词  宋词从唐诗发展而来,汲取了《诗经》《楚辞》的营养,一直到现在,仍陶冶着人们的情操。

  柳永、李清照、晏殊用柔婉的文笔,细密的心思,写尽人性感情中委婉哀愁的一面。

《雨霖铃》中的一句“多情自古伤离别”在秋风萧瑟时,柳永将自己的真实情感用文字表达得如此凄婉动人。

而晏殊用“夕阳西下几时回”的慨问道对美好景物的留恋。

反之,苏轼、辛弃疾的气魄便如虹,慷慨的高昂之调用一句“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便能震撼住人心。

  宋词无疑是古代文学皇冠上光辉夺目的一枚巨钻,它是一座芬芳的大花园,有傲骨伫立的梅,有娇艳依人的杜鹃,更不缺大气丰村的牡丹,如此千姿百态,姹紫嫣红的花儿赶趟儿开,怎可能不多彩绚烂呢

  国学之叶——元曲  元曲给我的印象一直以来都是十分独特的,所以它才有资格与唐诗宋词鼎足并举。

  马致远是我最爱的戏曲家之一,也是元代最优秀的散曲家。

他的《天净沙.秋思》或许许多同学都熟知。

一个人,仅用二十八个字,就能把秋意那样清晰地描摹出来,下笔又是那样浅淡。

且“不着一字,尽显风流。

”成就了一种萧瑟、苍凉的马致远意境。

当夕阳西下,马致远还是那个远在天涯的断肠人......  从马致远一人,影射出元代作曲家水平之高超。

一方面,元曲继承了诗词的清丽婉转;一方面,元代社会使读书人位于“八娼九儒十丐”的地位,因而使元曲放射出极为夺目的战斗光彩,透出反抗的情绪。

这些均是元曲用葆其艺术魅力。

  国学之花——文学  我心中的国学,是古代文学这株摄人心魂的美丽花朵。

从清雅的诗经。

到瑰丽的唐诗宋词,缠绵的元曲,无一不诠释华夏五千年的文明。

大家也许都读过中国的四大名著,那就更应能深体会到古代文学的吸引力,且不言水浒红楼的忠义与酸辛,但是三国里曲折的情节,令人惊叹的韬略,就是如此引人入胜。

何等华丽的辞藻,也难以形容其艺术程度之高。

  因此,古代文学无疑是中国国学中犹唯突出的传统学术文化。

它罩着迷离唯美的光环,溢出清淡纯粹的芬芳,却又不失历史沉香的气息,即使在世界上,也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最后,愿我心中的国学能如冲天的火焰,点燃越来越多龙之传人的瞳孔

  谢谢大家。

  以上谨供参考。

关于古诗古韵的演讲稿,要求读完之后,对古诗古文有新的认识和体会,字数不限

第三、有事为证。

说几件事情看看文化的底蕴是如何修炼和怎么转化的。

1、建国之初,进得城来,环境始为安定,条件大为改观,沉湎于书法之中。

有一个经典情节颇能说明他沉湎之深,他从大收藏家张伯驹处借来一个海内孤本,陆机的《平复帖》,说好借一个月,天天有空抓紧临帖,到了第29天,张伯驹竟然径直打电话给,提醒毛说你借我那个贴还有最后一天的时间,等于是给毛一个通牒。

一听很生气,说不是还有一天嘛,你着什么急啊。

由此可见张伯驹和都是性情中人,又都是较真的人。

一个是你借了就得还,哪怕你是皇帝。

一个是我借一个月就是一个月,决不食言,你29天催什么催

其实五、六十年代和郭沫若过从甚密,多半也是诗词唱和、切磋书法。

2、身边的工作人员张贻九主编的《评点圈阅的中国古典诗词》一书,附录了建国后的20多年中,评点圈阅的1662首(篇)诗词曲的目录。

远至上古的逸诗如《击壤歌》、《卿云歌》、《尧戒》等等,近至清末,中经周、秦、汉、晋、唐、宋、元、明,历代名家名作,多有涉及,还有许多一般诗人,甚至称不上诗人的诗作,如唐·杜秋娘的《金缕衣》、7岁女子的《送兄》、太上隐者的《答人》等等。

足以见出阅读视野之广阔,同时又不乏精读者。

比如,毛在谢灵运的《登池上楼》这首诗的每句旁都画了曲线,每句末都画圈或双圈,并写下了100多字知人论诗的评语。

另外,圈阅之后是背诵。

今天在中央党史档案馆里,保存手书的古诗手迹一共是117首,其中书写了两千年以来58个大诗人的重要作品,包括屈原、李白、李贺、李商隐、苏东坡,辛弃疾等等。

这些诗是在什么情况写下的呢

在毛的办公桌旁边有个大书案,工间休息时毛就到这里,作为调剂,拿起毛笔,信笔就写,既是练字,又是默诗。

从屈原的《离骚》到白居易的《长恨歌》、《琵琶行》,像600多个字以上的诗,在中国古典诗词中都算是大作品了。

这时毛已是七十多岁高龄的老人,提起笔来就能默写这么多经典名篇,除了他非凡的记忆天赋,也足可见出他对诗词下的功夫之深。

决非一般的雅好,业余的消遣,而是真正做到了烂熟于心、融会贯通。

(41) 还有一个小诗人的例子,1962年中印边界冲突之际,有一天晚上,毛将中央政治研究室整理的《列宁反对第二国际机会主义的斗争》批给柯庆施,让印发华东局各同志,信手在最后一页写下清代诗人严遂成的《三垂冈》,并指出这是“咏后唐李克用和其儿子后唐庄宗李存勖的诗”—— “英雄立马起沙陀, 奈此朱梁跋扈何。

只手难扶唐社稷, 连城犹拥晋山河。

风云帐下奇儿在, 鼓角灯前老泪多。

萧飒三垂冈下路, 至今仍唱百年歌。

” 当时毛是默写而成,事后工作人员查对,只错了三个字,第四句中的“犹”应为“且”,第七句中的“飒”应为“瑟”,“下”应为“畔”。

是年,70岁。

(42) 再说81岁的,此时已患严重的白内障,但是毛又须臾不可离开书本。

怎么办呢

只有选一“侍读”。

条件是口齿清晰,古文功底好,年纪适中,政治可靠。

时任中央办公厅主任的汪东兴从北大中文系的老师里面选定一个名单,由张玉凤念给毛听,毛听后略作沉吟,说“那就让芦荻来试试吧。

”芦荻,女,时年44岁,并非学界名流。

毛为什么挑中她呢

因为读过中国青年出版社1963年版的由人民大学语文系文学史教研室冯其庸等人选注的《历代文选》,其中《触詟说赵太后》、《别赋》、《滕王阁序》等篇为毛所喜爱,而这些篇目都为芦荻所选注,因此毛记住了芦荻,而此时芦荻又正巧调到了北大中文系,和毛有缘啊。

芦荻第一次去见毛,卧床的毛握着芦荻的手问道:“会背刘禹锡的《西塞山怀古》吗

”不等芦荻回答,便自己背开了: “王浚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

千寻铁锁沈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

人世几回伤往事

山形依旧枕寒流。

从今四海为家日,故垒萧萧芦荻秋。

” 笑问:“你的名字是不是从这首诗里来的

”然后从刘禹锡说起,表示欣赏“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接着又背诵刘禹锡的《陋室铭》、《竹枝词》等等,进而又谈到三国的阮籍、北周的庾信。

最后说:“该你讲了,就讲讲庾信的《枯树赋》吧

”芦荻毫无准备,就凭着记忆背,引起兴味盎然,又谈起江淹的《别赋》及《触詟说赵太后》。

兴奋异常,下床踱步,边踱步边吟诗,走了三圈。

从夜里10点18分到凌晨1点,大夫劝阻不住,谈兴正浓的又谈了两个小时。

当时对芦荻来说,古典诗词、先秦散文均可对付,毛点到哪里她背到哪里。

但《二十四史》就越出了她的专业范围,碰到生僻古字不认识,就停住了,这时毛就催她“念啊,念下去啊。

”芦荻只好如实相告,不认识字,要查字典。

毛立即随口说出那个字,并大笑不已。

芦荻窘迫之中万分惊讶。

(43) 有这种惊讶的远不止芦荻一人。

1975年7月21日,广安门医院眼科大夫唐由之为毛作了左眼白内障手术两小时后,唐轻轻走进毛卧室,毛听到脚步声问是谁,张玉凤说是唐由之大夫。

毛便不禁吟道: “岂有豪情似旧时,花开花落两由之。

何期泪洒江南雨,又为斯民哭健儿。

”随后问道,“乃父是读书人吧

”并要来铅笔和便笺,摸索着将这首诗写在了六张纸上,并签名送给唐作纪念。

(44) 我想问问,今天,我们包括北大在内的中文系年轻的高材生们,有没有几个人敢站起来说,《诗经》、《离骚》、先秦散文,唐诗宋词我随便背,有没有

我表示怀疑。

3、举3个例子,证明创作态度之严谨。

一是慎言。

1959年9月7日,致信胡乔木称,“诗两首(七律·《到韶山》《登庐山》),主题虽好,诗意无多,只有几句较好一些的,例如‘云横九派浮黄鹤’之类。

诗难,不易写,经历者如鱼饮水,冷暖自知,不足为外人道也。

”(45)1965年7月21日,又致信陈毅称,“你叫我改诗,我不能改。

因我对五言律从来没有学习过,也没有发表过一首五言律。

你的大作,大气磅礴。

只是在字面上(形式上)感觉与律诗稍有未合。

因律诗要讲平仄,不讲平仄,即非律诗。

我看你与此道,同我一样,还未入门。

我偶尔写过几首七律,没有一首是我自己满意的。

如同你会写自由诗一样,我则对于长短句的词学稍懂一点,剑英擅七律,董老擅五律,你要学律诗,可向他们请教。

”(46)充分表明了谦虚谨慎的大家风范。

二是慎作。

1965年5月,重上井冈山,颇有感慨,酝酿新作。

其间,邓颖超陪同接见外国妇女代表团,悄悄向毛索诗,说你上了井冈山,必有大作。

4个月之后,即1965年9月25日,抄出《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等,送邓颖超一阅,并附言道:“自从你压迫我写诗以后,没有办法,只得从命,花了两夜未睡,写了两首词。

改了几次,还未改好,现在送上请教。

如有不妥,请予痛改为盼

”(47)附言中说,“你压迫我写诗”,即指邓颖超的索句,因此熬了几个夜,写出初稿,又改了几个月,仍不满意,但还是送给邓颖超们征求意见。

因为当时在党内高层,对毛的诗词是先睹为快。

但毛却从不苟作,慎之又慎。

三是慎改。

前面我谈了最典型的《贺新郎·别友》,改了五十年,此处不赘。

其实类似的例子还有不少。

比如1962年12月26日,过69岁生日的针对国际反华大合唱写下《七律·冬云》,中有“高天滚滚寒流泄”、“热肤挥雨洒江天”之句,反复推敲之后,最终改定为“高天滚滚寒流急”、“热风吹雨洒江天”。

1963年1月8日,写下《满江红·和郭沫若》,原稿中有句云,“欲学鲲鹏无大翼,蚍蜉撼树谈何易”;“革命精神翻四海,工农踊跃抽长戟”;“千万事,从来急。

”反复推敲之后,最终改定为“蚂蚁缘槐夸大国,蚍蜉撼树谈何易”;“四海翻腾云水怒,五洲震荡风雷激”;“多少事,从来急”。

此中例子不胜枚举。

而且还喜欢将新作就教于各方高人。

如前面所说两首七律,就曾在1959年9月7日给胡乔木的同一封信中说,“诗两首,请你送给郭沫若同志一阅,看有什么毛病没有

加以笔削,视为至要。

”13日又给胡乔木一信说,“沫若同志两信都读,给了我启发。

两诗又改了一点字句,请再送陈沫若一观,请他再予审改,以其意见告我为盼。

”(48)这两首七律,是参考了郭沫若、臧克家、梅白等多人的意见,进行了多次修改才最终定稿发表。

如此虚怀若谷、从谏如流,当然是越改越好,越改越精。

4、旁征博引,纵横捭阖,形成了一种独特的话风和文风。

那时的毛有几个特点,一是能熬夜,这是长期形成的习惯,动辄三更半夜召集开会,一开一个通宵,搞得中央高层围绕他的作息时间转;二是好出行,动辄坐上专列出发,沿途召见省、地、县委书记,听汇报,作指示,不少重要观点和思想由此形成;三是善演讲,兴致所致,信马游疆,天马行空,议论风生。

比如1958年春天的成都会议,这是中共党史上一次重要的经济工作会议,开了二十天,都乐此不疲,前后多次讲话。

尤其是1958年3月22日,在他的第四次讲话中,倡导大家敢想敢做敢说,信口讲了这么一大段: “孔子不是二三十岁就搞起来的,耶稣开始有什么学问,释迦牟尼十九岁创佛学,学问是后来慢慢学的。

孙中山年轻时有什么学问

不过高中程度。

马克思开始创立辩证唯物论,年纪也很轻。

马开始著书的时候只有二十岁,写《共产党宣言》不过三十岁左右,学派已经形成。

他所批判的都是当时的一些博学家,如李嘉图、亚当斯密、黑格尔等等,章太炎青年时代写的东西是比较生动活泼的,康有为亦如此,刘师培成名时不过二十岁,死时也才三十岁。

王弼注《老子》时不过十几岁,死时才二十二岁。

颜渊死时是三十三岁。

青年人抓住一个真理就所向披靡,所以老年人是比不过他们的。

梁启超青年时也是所向披靡。

”(49) 这一段一讲,大家就有点懵了。

会议期间,毛还选了一些有关四川的古诗词印发给大家,如李白的《蜀道难》,杜甫的《咏怀古迹五首》,王勃的《杜少府之任蜀州》等等。

要大家读点诗词,长点知识。

毛从古诗词谈到民歌,说:“印了一些诗,尽是老古董,搞点民歌好不好

每人发三五张纸,写写民歌,不能写的找人代写。

限期十天收集,下次会议印一批出来。

”这就有点以己之长比人之短,大家心里都发虚啊

虽然有几个人能写,但绝大多数中央委员是不会写诗的。

毛还从民歌问题讲到中国诗歌发展的出路问题。

认为中国诗的出路,第一条是民歌,第二条是古典。

在这个基础上产生出新诗来。

形式是民族的,内容是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的对立统一。

(50) 毛的这一番宏论,可以说把所有的人都搞定了。

随后,柯庆施、胡乔木、、薄一波、周恩来、彭德怀、刘少奇等先后发言,而且开始偏离了会议主题,纷纷赞扬个人。

以柯庆施的发言最为典型:“我们跟从要达到盲从的程度,我们相信要达到迷信的程度。

”一时成为名言。

会后不久,柯即进了政治局。

最近有资料披露,当时曾经有一个动议,准备用柯庆施取代周恩来。

因为1957年底,柯庆施在上海市委作了一个长篇报告,叫《乘风破浪,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新上海》,文章为毛所激赏,1958年1月25日《人民日报》刊发了这篇全文三万多字长篇报告的第一、四部分。

到1958年南宁会议的时候,毛拿出这张报纸,将周恩来的军说,恩来,你能写出这种文章来吗

周恩来说自己写不出来,然后给中央写了一个检讨书,有辞职的意思。

毛让主持书记处研究,是不是用柯取代周。

后来,以邓为首的书记处成员一致认为没有这个必要,这才没把周换掉。

(51) 当时,除柯之外,其他中央核心领导成员大概作了这么一些表态—— “我们水平比毛主席差一大截,主席的作用不是当不当主席的问题,不是法律上名义上的问题,而是实际上的领袖; 毛主席有的东西我们可以学,有的不可学,像他那样丰富的历史知识、理论知识、革命经验、那么强的记忆力,这不是什么人都能学到的; 我们这些高级干部对毛主席只要做到三好,即:跟好,学好,做好。

” 金冲及主编的《传》里接下来是这么说的:“他们说这些话,态度都是诚恳和严肃的,对毛的信任和钦佩是发自内心的。

”因为这是1958年春天,还没有整彭德怀,党内空气还是比较民主的。

“党中央最重要的领导人如此集中地颂扬个人,开了新中国的先河。

”(52) 如果说,成都会议上的讲话有所准备,那么,随后的例子更说明问题。

成都会议一结束,即乘船走三峡,由党内一支笔、时任《人民日报》的总编辑吴冷西陪同。

几十年后,吴冷西还充满感佩地回忆道: “江峡轮29日晚抵白帝城,已是夜色苍茫,但闻隐隐涛声。

30日早饭后,江峡轮起航进入瞿塘峡,快到巫峡时,毛主席披着睡衣来到驾驶室,一面欣赏三峡风光,一面同船长和领航员谈及有关三峡的神话和传说,还接过望远镜从几个侧面观看神女峰,他对我们说,宋玉在《神女赋》中说‘夫何神女之姣丽兮,含阴阳之渥饰。

被华藻之可好兮,若翡翠之奋翼。

其象无双,其美无极。

毛嫱鄣袂,不足程式。

西施掩面,比之无色。

’其实谁也没有见过神女,但宋玉的浪漫主义描绘,竟为后世骚人墨客无限的题材。

直到快过完西陵峡,毛主席才回到舱内客厅,同田家英和我闲谈。

他从田家英的同乡革命军中马前卒邹容谈起,纵论‘苏报案’中的章太炎章士钊等人,进而论及中国资产阶级民主派也曾经是生气勃勃,勇于革命的壮士。

”(53) 信手拈来,纵论古今,这种领袖你能不服吗

西哲有云:知识就是力量。

毛的力量如何

这其实就是一种文化霸权,文化征服和文化威慑。

因此才有《乌托邦祭》所记录的一幕。

1959年庐山会议后期的一天,上午八点一刻,100多名中央委员本来是一路上聊着天往会场走,进门一看,主席台上正中已经坐了一个人,定睛一看,就是毛主席。

于是,大家立马踮起脚来,轻轻地走进去,慢慢落座。

全部落座以后,毛突然讲话了,说:“同志们,你们今天来得很早,但是我比你们来得更早,我现在还没吃早饭,我想就在这里吃点早饭,大家有没有意见

” 大家有点傻了,不知所措,从来没碰到过这种问题啊。

突然有一个人鼓掌,于是大家都热烈鼓掌。

等鼓完掌以后,毛又说话了:看来大家是没有意见。

然后他对幕侧一招手,上菜。

服务员鱼贯而出,把早点端了上来。

然后,坐在台上,喝着稀饭吃着馒头和100多个中央委员谈笑风生。

你们想想,这是什么场景

(54) 什么叫君临天下

莫此为甚哪

我们看今天的电视剧《汉武大帝》、《康熙王朝》、《雍正王朝》极尽排场之能事,千方百计想突出帝王的所谓威严,但是跟一比,都是小巫见大巫。

毛是不严自威,视中央大员如无物,这就叫鹤立鸡群。

我就想,假若再过若干年之后,我们可以如实地把这样的历史场景和细节拍成电视剧,让后人瞻仰一下,当年的是何等气派,何等威风

还有关于许世友的故事。

前不久我读到杨成武的回忆录,谈1966年冬,他以代总长身份陪视察上海,而毛交代他把许世友秘密弄到上海来。

许世友时任南京军区司令,预感形势不妙,就跑到大别山下的一个军队农场去避风。

当时,张春桥主持上海工作,准备揪斗许世友。

但毛听到这个风声,就是要当着张春桥的面接见许世友,意在告诉张春桥,我是要保许世友的。

许世友也不知去上海干什么,心怀忐忑,心想去上海要出事。

但进了客厅,一下看见了毛。

抢步上前,跪在毛跟前,抱住毛的双腿,号啕大哭。

你们想想,许世友也是一名悍将啊,一生杀人如麻。

但是此刻见到,就像幼儿园的小孩盼家长盼了好多天,终于来接他了。

这对君臣又如父子。

1973年12月21号,已经八十岁的接见中央军委会议人员,有一段话是对许世友说的:许世友同志,你现在看《红楼梦》吗

许说,看,自从上次主席批评我,我全看了一遍。

毛说,要看五遍才有发言权呢。

许说,没看那么多,刚看了一遍,一定坚持看下去。

毛说,他那是把真事隐去,用假语村言写出来,所以有两个人,一名叫甄士隐,一名叫贾雨村。

真事不能讲,就是政治斗争,吊膀子这些是掩盖它的。

中国古代小说写得好的是这一部,最好的一部,创造了好多文学语言。

你就只讲打仗。

许说,主席讲的这个话,确实打中我的要害。

毛说,你这个人以后搞点文学吧‘随陆无武,绛灌无文。

’《汉书》里面有汉高祖和陆贾的传,那里边说的:‘常恨随陆无武,绛灌无文’看得懂吗

许说,大体可以。

毛说,绛是说周勃,周勃厚重少文,你这个人也是,厚重少文。

如果中国出了修正主义,大家要注意啊。

许说,把它消灭,不怕,那有什么关系

毛说,不怕,你就做周勃嘛,你去读《红楼梦》吧。

(55) 大家可以把这个例子和前面说王明的例子作个比较,毛对王明那样的雅人,就来粗的,把他说得狗屎都不如,对许世友这种粗人就来雅的,说要读五遍《红楼梦》才有发言权。

许世友读一遍《红楼梦》,就读得一头雾水,读5遍就更搞不明白怎么回事了。

所以说,毛是文武之道,一张一弛。

第四,有史为证。

我这个“史”是什么意思

就是把毛的诗拿来和别人的诗宏观地概略地比较一下。

怎么比

跟谁比

先纵比,跟中国历代帝王比。

不是有350多个皇帝吗

就跟他们比比看。

按说,一边是无产阶级革命领袖,一边是封建帝王,没有可比性。

但是有一点是具有可比性的,那就是他们的工作岗位,都是一国之君,以一国之君来从事诗歌创作,他们都是业余诗人,这都是可比性。

从何比起呢

有一比是执政时间,在2000多年350多个皇帝中,在位50年以上的太平天子共六人,康熙61年,乾隆60年,周穆王58年,汉武帝54年……乾隆六十大寿的时候曾举行了一个“千叟宴”,有一个赴宴老翁自称141岁,亲身见证了大清的繁荣昌盛,引得龙颜大悦,乾隆当即为他出了个上联;“花甲重逢,更添三七岁月”,纪晓岚跟着出了个下联“古稀双庆,又加一度春秋”。

扯得有点远了。

如果从遵义会议算起,也有41年,如果从建国算起,27年。

执政时间不是最长的,但我们比的是诗词啊。

有史料可查的,帝王级的人物的著名诗文,最早的有刘邦的《大风歌》:“大风起兮云飞扬, 威加海内兮归故乡, 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有项羽的《垓下歌》:“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姬虞姬奈若何

”但都只有孤篇传世,而且到底出自何人手笔也不可考。

然后就是刘彻的《秋风辞》“秋风起兮白云飞, 草木黄落兮雁南归。

兰有秀兮菊有芳, 怀佳人兮不能忘。

泛楼船兮济汾河, 横中流兮扬素波。

箫鼓鸣兮发棹歌, 欢乐极兮哀情多。

少壮几时兮奈老何!”还有那个魏武帝曹操,是个准帝王,前面已经说过了。

然后就是一代词宗李后主,婉约派的大师,我觉得客观地说,就婉约风格而言,是写不过李煜的。

毛的《虞美人·枕上》明显受了李煜的影响。

另有个宋徽宗,开创了“瘦金体”,可以说在书法上和毛打个平手,但人家宋徽宗画画得好啊,你们去看看收藏在故宫博物院里的《听琴图》、《芙蓉锦鸡图》,都堪称经典。

他的工笔人物、工笔花鸟在中国绘画史上是有地位的,达到了大师级水平。

但他的诗词不如。

李煜和赵佶可以说是中国历代帝王中最有艺术才华的两个人,赵比李略输文才,李比赵稍逊丹青。

1100年,南唐李后主为宋太祖赵匡胤所俘,时隔不久,郁郁而终。

200多年后,宋神宗仰慕李煜才华,在生赵佶之前,专门观赏李煜诗画,当夜梦见李煜来见……这个坊间传说意指宋徽宗乃李后主的转世投胎。

这真是一对冤家孽子,有浪漫轻佻的才子情,无经天纬地的君王才。

李、赵之后,附庸风雅、舞文弄墨的虽然不少,什么朱元璋、康、雍、乾,但基本都不入流。

跟毛不是一个档次。

李、赵虽然在单项上比毛胜出,但是有个根本的不可比性,就是李后主和宋徽宗都没有做好本职工作,都是亡国之君。

所以综合比较,毛是冠军。

这是一个比法。

还有一个比法,不跟皇帝比了,比比大诗人怎么样。

就和李白比一首词,《忆秦娥》。

据考证,《忆秦娥》词牌为李白所创,原词是: “箫声咽,秦娥梦断秦楼月。

秦楼月,年年柳色,灞陵伤别。

乐游原上清秋节,咸阳古道音尘绝。

音尘绝,西风残照,汉家陵阙。

”这是一首好词,尤其最后八个字为王国维所激赏,认为“寥寥八字,遂关千古登临之口”。

说的是不错。

我们再看看毛的《忆秦娥·娄山关》:“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

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

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

” 显而易见,毛词夺胎于李词,韵脚一样,风格迥异,一为高古悲慨,一为豪迈沉雄。

毛词最妙处也在后面八个字,据作者说,是在战争中积累了多年的景物观察,一到娄山关这种战争胜利和自然景物的突然遇合,就造成了他自以为颇为成功的这两句话。

如果大家有傍晚登高望远的经验,看群山如浪奔来,在夕阳的晖映下由黛青到钢蓝到绯红再到血红,景象何其壮观。

然后再由此想到缔造的人民军队血战无数,血染山河,从江西到遵义,雄关如铁,都已迈过,但“正入万山圈子里,一山放出一山拦”,即便如此,也还要杀出一条血路,勇往直前。

情景交融,衬托出了这首词的格调之悲凉,气韵之慷慨,意境之阔大,画面之壮美,色彩之艳丽,它的情感、力度,我认为比李白有过之。

不是说的诗歌才华超过李白,而是毛的战争生命体验为李白所未有。

这就造成他们的重要区别,李白是从旁观者的角度来发思古之幽情,而是一个亲历战争的统帅,以笔蘸血,用生命在写诗。

这也是他和中国历史上的绝大多数骚人墨客的最大区别。

我们不能总体上说的诗词达到了李白的水平,但就说这一首,尤其是这个结尾,是超过李白的。

这也是一种比较,我们点到为止。

前面说了纵比,下面我们来说横比。

就是把毛和他同时代人、同事、同僚作比较。

我党我军的元戎朱德、董必武、叶剑英、陈毅、周恩来等都有诗词传世,而且多数人的创作量都远远超过。

也有不少脍炙人口的名篇佳句。

比如周恩来的“大江歌罢棹头东,遂秘群科济世穷,十年面壁图破壁,难酬蹈海亦英雄。

”朱德的“伫马太行侧,十月雪飞白。

战士仍衣单,夜夜杀倭贼!”叶剑英的“老夫喜作黄昏颂,满目青山夕照明”;更有陈毅的《赣南游击词》:“断头今日意如何,创业艰难百战多。

此去泉台招旧部,旌旗十万斩阎罗

”……而毛的诗词就创作量而言不能算高产,目前胡乔木主编的权威版本和海外刘济昆的所谓全编都不过六十余首,我现在搜集到的约近100首,恐怕这就是全部了。

但论艺术成就,毛诗比他的那些同志们恐怕要高出不止一个档次。

至于书法,就更没有可比性了。

恰恰他们又非常具有可比性,一是他们处于同一时代,年龄相仿,文化背景相同。

而且要说青少年时期读书的环境,这些人多是大户人家的子弟,学习条件都胜过。

二是他们青年投身革命,斗争经历和相仿,区别只在于毛是第一责任人,力挽狂澜也罢,日理万机也罢,主要的功绩都归于,这是无可争辩的。

但大家的业余爱好都是诗词和书法,数十年不辍,临了一比,高下立现,不服不行啊

所以,晚年虽然犯了文革等重大错误,但并没有减损多少他的个人魅力。

不少在文革中遭到冲击迫害甚至妻离子散的人物,时过境迁之后,不光没有怨恨之情,甚至仍然对他充满了崇敬和缅怀。

最典型的是罗瑞卿,七年身陷囹圄,双腿残疾,1976年9月在逝世之后,他悲痛不已,坐着轮椅冲破阻力,参加了毛的追悼大会,并拄着拐杖以惊人的毅力站立了一个多小时,表达了他对最后的忠诚和景仰。

(56) 综上所述,以诗词为表征的巨大的文化底蕴形成了一种势能,转化成了他多方面的优势,使他总是胜出一筹,先声夺人,以至于他有意无意地把这种优势作为一种武器和谋略。

这一点在他的晚年体现得尤为充分,比如讲话总是把一些生僻典故信手拈来,而且东一榔头,西一棒子,使人一头雾水,即便是历史学家,也常常需要经过考证,才能找到出处、原意,然后再来揣度毛的本意和动机,造成一种“从来天意高难问”的玄妙感。

从而使人们仰之弥高,惧之日甚。

能设为最佳答案吗

演讲稿 祖国在我心中一些好词

1.60年前的十月一日,历史伟人, 在天安门城楼上向全世界庄严宣告: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 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2.祖国, 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土地, 哪一寸没有深深地烙下华夏后代的足印, 哪一寸不值得炎黄子孙引以为荣? 长江黄河是我们奔腾的血液; 千万座耸入云霄的山脉是我们不屈的盘古; 无际的肥田沃土是我们开阔的胸膛;无边的森林草地是我们乌黑的头发;祖国的每个部分,都嵌在了我们的身上,更深深地嵌在我们的心上。

祖国在我心中 演讲稿(快点给我,老师逼得太紧了

这最近写的,参加比赛。

亲同学,敬爱的老师。

五千年的历史,像一首古老的诗篇,也像一幅长长的画卷,展现着祖国母亲饱经沧桑的脸和那坚强不屈的身躯。

为了祖国的光明和富强,不知有多少革命先烈抛头颅洒热血,使祖国挣脱铁链,获得新生;又有多少爱国志士,与祖国同甘苦共命运。

面对破碎的河山,我们老一辈革命家前赴后继,为祖国的富强和人民的幸福而奋斗。

长征的历史,是坚强无畏的精神谱写伟大胜利的历史。

面对寒冷、饥饿、死亡的威胁,英勇的红军将士斩关夺隘,抢险飞渡,纵横11个省区,翻越18条山脉,趟过24条河流,占领62座城镇,以无所畏惧的英雄气概,铸就了不朽的丰碑。

虽然历史已经成为过去,但那二万五千里的征程,二万五千里的山山水水,无不时时延伸着一种神圣,无不时时向人们诉说着一个个可歌可泣的故事。

人们不会忘记:那波涛汹涌的大渡河,曾经让10万将士全军覆没的大渡河。

22名红军战士,为了给数万红军,为了给中国革命开辟转危为安的道路,冒着枪林弹雨,攀上铁索,义无反顾地向对岸冲去。

他们去了,历史没有留下他们的名字,但那溶进大渡河涛声中的呐喊永远不会消失,那洒在大渡河上的鲜血永远不会干涸。

这些无畏的战士,不仅赢得了一座桥,也赢得了一个时代的胜利。

这一幕幕悲壮的画面,一个个动人的故事,无不昭示着一种伟大的精神。

那是一种信仰,一种力量。

透过这种精神,我们看到的是一代共产党人为了民族和人民的解放勇于献身的忠诚和坦荡。

在这种精神面前,我们所感受到的不仅仅是对于先辈们的崇敬,对于一段历史的缅怀,而是一种沉甸甸的责任和使命的召唤。

60年的峥嵘岁月,有多少感动,有多少梦想,有多少光荣,多少坎坷,铭记在中国人民的心里,写进了共和国的历史画卷。

啊,祖国,伟大的祖国,我的生命凝结在五千年前的他们身上。

这伟大民族诞生的那一刻,便注定了我血液里流淌着的那奔涌的思潮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联系xxxxxxxx.com

Copyright©2020 一句话经典语录 www.yiyyy.com 版权所有

友情链接

心理测试 图片大全 壁纸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