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贪污犯的演讲稿
各位尊敬的领导及同志们: 大家好! 我是来自xx管理所的一名员工,这天我要演讲的题目是《坚持廉洁自律共铸国企辉煌》。
“廉洁”二字值千金。
古往今来,有多少务实为民的清官廉吏为千千万万百姓所传颂。
一代清官包公、于谦、海瑞的故事热映荧屏,久演不衰;人民的好公仆焦裕禄、牛玉儒、任长霞的事迹家喻户晓,震撼人心。
是的,无论社会怎样发展,廉洁自律永远是时代的要求,勤政廉政永远是人民的企盼。
这天,在党的领导下,我们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蓬勃发展,人民过着幸福的新生活。
但是,我们不能忘记,如果没有先辈们抛头颅、洒热血的牺牲,就没有此刻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新中国;如果没有建设者们艰苦卓绝的探索和大公无私的奉献,就没有今日坚固的共和国大厦。
我们更不能忘记,完美的明天需要我们共同去描绘,光辉的未来需要我们共同去开创。
作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接班人,我们就应始终持续廉洁自律,坚决抵制一切腐败现象。
陈希同、马向东等国家官员的贪污腐败,让我们憎恨和愤怒,一些以前对国家和人民有过贡献的领导干部,他们的堕落,更让我们叹惜:他们位高权重,到底缺的是什么其实,古往今来贪腐者从不缺钱,缺的是自重、自省、自警、自励;缺的是浩然正气;缺的是廉、耻之心。
前车之覆,后车之鉴。
目前,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人民生活水平还不够富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还需要我们为之拼搏。
因此,奢靡、奢侈、奢华之风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道路上的巨大障碍,都是实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科学发展的严重阻力。
我们党历来高度重视反腐倡廉工作,个性是在革命、建设、改革和发展的重大历史关头,更是高度自觉地把反腐倡廉工作摆在十分重要的位置。
近年来,中央纪委等部门联合印发了《国有企业领导人员廉洁从业若干规定》等文件,为我们企业营造了一个遵纪守法、廉洁自律的良好氛围。
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实践证明,要始终持续廉洁自律,我们每个人,个性是领导干部,就务必从细微之处严格要求自己,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以铜为镜,能够正衣冠;以古为镜,能够知兴替;以人为镜,能够明得失”。
如果我们以“廉”为镜,那么我们就能在思想上筑起拒腐防变的万里长城。
现在不是要征集 我的中国梦 演讲稿吗
我想写反腐反贪污的行不行
最好别选这个题材,有点灰色的味道,可以刀走偏锋啊,联系一下自己的理想,把个人梦和中国梦联系起来。
急需一个五分钟左右关于廉政的演讲稿,要求以身边的他,用第三人称的方式讲述发生在自己身边的的廉政事迹
尊敬的各位老亲爱的同学们:大家 今天,我演讲的是:校园盛开花。
古往今来,有多少清正廉洁、务实为民的清官廉吏受到百姓的崇敬与爱戴,他们的形象深入人心,他们的故事久久传颂。
君不见,一代清吏包公、于廉、海瑞的故事热映荧屏,久演不衰;人民公仆孔繁森、牛玉儒、任长霞的事迹震撼人心,影响甚广。
是的,无论历史如何变迁,无论时代怎样发展,廉洁清正永远是时代的呼唤,勤政廉政永远是人民的期盼。
今天我谈的“廉政”,不是社会中吃喝玩乐的扼杀.不是贪污受贿的严惩,是校园里文明校风的廉政,也许有的同学认为这只是一种社会风气,与我们小学生有什么关系;其实不然,校园处处有廉政,廉政之花怎样才能永久的盛开在校园呢?我们班就有这么一个真实的故事。
有几位同学,因为没有完成作业被留了下来。
老师让小组长监督,其中的一位同学从口袋里拿出1元钱,来买通小组长,小组长自然也收下,把老师的信任根本不当一回事。
如此“以权谋利”的为官之道,在一位小学生身上出现,这难道不值得我们心痛、深思吗
我们生活在美丽的校园中,学校的腾飞与发展,离不开老师的辛勤工作,更离不开我们学生的刻苦学习。
在生活中,我们要像周总理那样艰苦朴素。
在学习上,我们要像张海迪那样拼搏进取。
说到这我不能不提到我们的的老师。
“一支粉笔,两袖清风,三尺讲台,四季晴雨。
”正是我们园丁的真实写照。
你看,从校长书记到班主任,从各科任课老师到后勤管理人员,他们无不是淡泊名利,清正廉洁,乐于奉献。
对比社会上的腐败要案,对比生活中的贪官污吏,我们的老师总是那样甘于清贫,默默无闻,言传身教,是我们每位学生做人的榜样。
“少年兴则国兴,少年强则国强。
”我们肩负着民族和国家的未来,我们的责任任重而道远,我们要“学习、学习、再学习”,用成绩回报老师辛勤的耕耘,用所学知识为社会创造财富。
作为学生究竟如何清廉呢
我想:日常生活中,我们要认真花费父母给我们的每一分零花钱,不要铺张,更不要奢侈;不要攀比,更不要所谓的名牌,要充实自我,踏实做好每一件事,不要乱扔杂物,更不要损坏公务,不要乱涂乱画,更不要折花损树。
时时要有俭朴的意识,处处要有美化的环境。
这就是我们尽本分能够做到的。
亲爱的同学们,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
让我们去小恶而从善,积小善而成大德,只有这样廉政之花,才会在我们的校园开花、结果。
《廉洁,从身边做起》演讲稿开头怎么写
、廉洁、守法、铭记。
2、廉洁自律,为民服务,从我做起。
3、廉洁自律,勤政为民。
4、廉洁自勤政敬业。
5、廉洁自律,恪尽职守。
6、廉洁自律,警钟长鸣。
7、廉洁自爱,洁己心正。
8、廉洁源于自律,堕落始于贪婪。
9、廉洁养正气,奉献修大成。
10、廉洁是阳光道,腐败是独木桥。
11、廉洁是福根,自律是福芽。
12、廉洁乃干部之魂,勤政是公仆之本。
13、廉洁奉公围为官之通,诚实守信做人之本。
14、廉洁奉公是立身之本。
15、廉洁奉公百姓赞,贪得无厌留骂名。
16、廉洁奉公,敬业自律。
17、廉洁二字牢记心中。
18、廉洁促发展,腐败至国衰。
19、廉洁从税人尊敬,贪污受贿法无情。
20、廉洁出威信,腐败伤民心。
21、廉洁吃亏一阵子,自律安全一辈子。
22、廉而洁,一身正气;勤而俭,两袖清风。
23、廉不言贫,勤不言苦。
24、莲,因洁而尊;人,因廉而正。
25、立志言为本,修身行乃先。
26、力能胜贫,谨能胜祸。
27、理想信念不动摇,拒腐防变根扎牢。
28、乐自清中出,烦从贪里来。
跪求一篇检察院新进人员的演讲稿,很急,请各位大侠帮帮忙啊
秉公执法身家事 廉洁自律方显情 尊敬的各位领导、评委、同志们: 我是一名刚走出大学校园,走上检察战线的新兵,入院的第一天,科里的师傅就对我说:你选择了这个职业,穿上了这身制服,也就选择了挺身而出,在关键时刻的退缩将给你留下永久的耻辱。
听了这句话,我的心里充满一种昂扬的激情和神圣的责任感,多么朴实的话语,多么充满富有人情味的关怀,这是一个老检察官的人生体验,这是一位老检察官对新干检的殷切期望.他的一生写满忠诚,他的一生就是一种信念。
曾有朋友对我说:哎哟,你们当检察官的真神气,吃的是国家饭,抓的是贪污犯。
听了这话,我总是付之一笑。
战友们,其实我们都明白,如果你选择了从检之路,就只能选择一种与众不同的生活方式:那将是属于形形色色没完没了的案件,那将是属于厚厚薄薄短短长长的案卷,那将是属于长城和橄榄枝构成的神圣的检徽。
说白了,就是一句话:因为忠于党、忠于人民,那么你注定要用生命去填写一份拼搏与奋斗的人生画卷。
马克思说过:“一个人的人生价值,应该看他为社会贡献了什么,而不应当看他取得什么。
”当人生的旅途匆匆向前迈进的时候,我们不禁会扪心自问:“我将拥有一个怎样的人生
” 温家宝总理曾引用两句诗,“民不畏吾严而畏吾廉,民不畏吾威而畏吾公”,这句廉洁奉公的诗句如果运用到检察工作中来,恰恰就是“秉公执法,廉洁自律”。
既然,我们选择了检察官这个职业,就应该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就意味着任何时候,都要把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严格、公正、文明监督,就是要不断地铸造“秉公执法、廉洁自律”的神圣的检察精神……。
而这一切,正是时代对我们的呼唤;这一切,正是我们实践“八荣八耻”所必须遵循的信条。
同志们,过去我们歌颂无数的中华英雄,为了祖国的解放和人民的幸福付出了鲜血和生命;今天,在和平岁月的平凡岗位上,我们又以满腔的热情歌颂牛玉儒、任长霞这样的英雄。
正是有了执政为民的崇高理想,才有了焦裕禄、孔繁森这样党的好干部;正是有了从检为民的坚强信念,才涌现出了王书田、孟红伟这样的英雄模范。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的阵阵春雨,使我们生发出无尽的力量,使我们更加懂得了党和人民对我们的殷切期望。
“秉公执法、廉洁自律”这八个字就应该是我们人民检察官的追求,就应该成为我们当代检察干警的风采。
二十八年前,人民给荒废已久的检察事业重新点燃了生命之火;二十八年来检察人在逆境中劈荆斩棘;二十八年后检察人清正廉明的形象,秉公执法的铁律照亮了庄严地检徽。
因此,我们更应该牢牢记住我们的检察事业之所以有发展壮大的今天,正是因为我们无时无刻不敢忘记我们的安身立命之本,那就是“秉公执法,廉洁自律” 虽然我们只是一名普普通通的人民检察官,犹如满天繁星、默默闪烁,犹如沧海一粟、静静流淌,但我们选择了检察官这个职业,就选择了忠诚,就选择了无悔。
那么战友们,让我们用自己的智慧和汗水再展检徽的风采,坚持依法治国,执法为民,公平正义,服务大局,党的领导为内容的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秉公执法、廉洁自律”,以饱满的热情和昂扬的斗志迎接新的挑战。
廉政演讲比赛演讲稿(共8篇)
篇一:企业“廉业”演讲比赛演讲洁从业,员工业的希望是的,无论历史如何变无论时代怎样发展,廉洁永远是时代的呼唤,廉洁永远是人民的期盼。
作为新时代的我们,廉洁自律,廉洁从业应该是每个人必须要具备的一种职业道德。
古人曾以“勿以恶小而为之,祸患常积于忽微”来律己,这说明守好自己的道德情操和品质是非常重要的。
廉洁从业、遵守职业道德,是我们的做人之本,是我们给自己的人生定位。
在流芳百世和遗臭万年之间,也许我们不一定能流芳百世,但也不应该遗臭万年。
廉洁从业,可以让企业有一个更加稳定更加持续的发展,能让我们深深热爱的矿山事业有一个更好更和谐的发展氛围。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高度重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价值观。
简单朴实的24个字,却寓意深刻,凝练着深厚的民族文化精髓。
个人做人的准则,是我们每个矿山职工都应具有的价值取向,是我们廉洁从业的行为规范。
古人云:“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我们高峰公司,岗位众多,工作环境纷繁复杂,特别是一些特殊业务岗位,要接触方方面面的人,各种名和利的诱惑在所难免。
是贪污腐化、堕落蜕变呢,还是经受住考验,以国家,企业,员工的利益为重呢
我想,恪己修身,方能沉着应对,廉洁从业,方可出淤泥而不染。
我们要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按规办事。
经验告诫我们,人生绝不可能风平浪静,波澜与曲折无可避免,只有不断汲取养分
求“功不可以补过”的演讲稿
我们说功不可以补过,一是儒学提倡仁,但仁也有其精华和糟粕.我们在学习的过程中应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功可以补过就是其中的糟粕.它不仅与现实生活格格不入,束缚思想,而且会阻碍历史的发展,社会的进步.成为一块绊脚石.假设你在前进的途中遇到一块绊脚石,你是抱着它走呢 还是扔掉呢 二是仁有许多外观手段,但功可以补过却会使我们犯妇人之仁.会使我们事非不分,功过不明.如果功可以补过,岂不是林彪,胡长青之流可以无罪释放了吗 只要是对社会有贡献的人,都可以随心所欲,那这个世界岂不成了一团糟.所以我们应该功过分明,客观看待功与过,只有这样,才能促进社会的发展. 三是功再大,过再小.都难以改变过存在的事实.前功也好,后功也好,也都无法否认过的存在.秦始皇统一了中国,成为中国第一个皇帝,他多么伟大,可历史仍把他称为暴君. 毛主席带领中国人民建立新中国,他非常伟大,可历史仍称他是功大于过的. 在现实生活中,你的言语曾伤害过你的朋友,虽然你道歉了,他也表示原谅了,但你伤害过他,这个事实仍然存在,仍会在他的心里留下阴影. 四是改过有很多方式.清醒地认识过,从根本上避免过的重犯,才是正确的处理方法.但这决不是对过的补偿.改决不是补.如果改是补,那么犯人的劳改为什么不叫劳补呢. 1 功不可以补过之二辩驳论 谢谢主席,大家好
先来看看您方的逻辑,您方一直强调只要有那么一个功可以补过,您方观点就是成立的,而我方却要列举出所有的不可能,一个都不能少,说不全就是不成立。
这公平吗
既然如此,我们姑且退一步,就勉为其难,来一个一个地看。
首先,此时的功不可以补彼时的过。
秦始皇焚书坑儒、严刑峻法、骄奢淫逸,致使民不聊生,然而他在前半生兴三军、灭六国,使元元黎民得免于战乱;书同文、车同轨,使封建社会走向和谐;修长城、抗匈奴,使天下百姓共享太平;可谓创千秋之业,立百代之功,如果功可以补过,是不是他说其实不是一个暴君呢
再退一步说,我们不看这些无法代替的过好不好,就看在同一件事上的过,就可以补了吗
什么叫做一失足成千古恨,什么叫做只是当时已惘然呢
马家爵入狱之后,何尝没有痛苦流涕,何尝不想痛改前非,然而即使他做再大的补救,死者的亡灵如何告慰,家属的悲怆如何抚平,社会的恐慌如何消减,而他自己的罪行如何得到免除,他的良心又如何得到安宁呢
我们再来退一步好不好,不看这些无法挽回的过,就看可以挽回的过,这个过就可以用功来补了吗
我们承认,有些过是可以弥补的,但是弥补这个过的是叫做补救行为呢,还是叫做功呢
我打破了邻居家的花瓶,是不是我陪了应该陪的花瓶,就算是好人好事,邻居还要给我发奖状呢
肇事司机把伤员送到医院,是不是他救了自己撞的人,就算是见义勇为,受害者还要给他送锦旗呢
可见,功是功,补救行为是补救行为,根本就是两回事。
一个人有功,值得肯定,但是有了过,当然还得去施行补救行为才能补过。
而如果没有补救行为,即使立再大的功,也是于事无补啊。
相反的,任何一个有是非之心、羞耻之念的人,都会在犯了错误之后去补救,这本是份内之事,怎么能说是功呢
如果把立功当作是补过,是不是叫做是非不分
如果把补过当作是立功,是不是叫做善恶不明
以上我方已经清楚地论证只有补救行为才能补过,而您方的立论充其量只是证明有些过是可以补的,至于功与补过的关系却闭口不谈。
我方已经一退再退,退无可退,到底功可不可以补过,相信在座各位自有公论。
谢谢。
功不可以补过,就是说功是功,过是过,要分二论之 否则,功过可以相抵的话,开国那十大元帅,功劳何其大,恐怕建国后杀上十几二十几个人也应该没事吧,也不应该受到法律制裁吧,功过可抵嘛,那社会岂不是要乱套了嘛 需要补充的是,这个辩题讨论的时空限度上,应该是当今的法制民主社会,而不是封建专制社会,个人认为这样对楼主是有利的 不可以补过`!````` 错过了就不可以从来,功和过是两码是只是我们这群叼人混在一起讲. 正所谓的一次不终百次不容,就是这样. 如果说功可以补上过那么我杀一个人再救一个,我就能补上我的罪,我自由了``` 有这个可能吗,很显然没有.如果你说功可以补过,那么你就去杀一个人,再就一个人,看法庭判你死罪不??? 功过要分明啊小过可补,大过不可赦啊 不可以补过`!````` 错过了就不可以从来,功和过是两码是只是我们这群叼人混在一起讲. 正所谓的一次不终百次不容,就是这样. 如果说功可以补上过那么我杀一个人再救一个,我就能补上我的罪,我自由了``` 有这个可能吗,很显然没有.如果你说功可以补过,那么你就去杀一个人,再就一个人,看法庭判你死罪不??? 过失杀人是不是过
那过失杀人是不是需要你去补 如果对方问你,你故意把一个人杀了,这个过怎么补
用多大的功补
你怎么回答
说过:一个人,功不盖过,过不掩功. 对于这些文章我们应该联系实际,要学会转空子,这是辩论的一大技巧。
我一再坚定 功不可以补过你有了过然后你又立个功那不叫功补过而是补救你的错功是功补救是补救这是两个概念 举个例子:刘青山,张子善两个人算是对中国人民有功的人,而且在战争年代也经受住了种种考验,但建国后就成了贪污犯,他们的功是不是可以补过
不可以,因为人民对他们的功劳已经给予了足够的肯定,并给予了他们崇高的荣誉,使他们能够当上市委书记、地委书记。
换句话说,他们的功劳已经得到了相应的回报,如果再有过的话,那就应另当别论,而不应该与他们以前的功劳联系起来。
我刚才想了一下,我觉得最难的有两点:对方可能会强调一些不能弥补的事物.如杀死人,人死不能复生,一些具有特别价值的事物被破坏,无法弥补.如你在旅游时由于疏忽不小心把所有的胶卷都暴光了,怎么弥补?(是不是想得太窄了?) 还有一点就是什么样的行为才能称做功?道歉的话,赎罪的行为算功吗? 时间不能倒流,任何事情都不可能回到以前的样子,那究竟怎么样才算做补呢? 功不可以补过 功是功,过是过,都是一种客观存在的事实.秦始皇统一中国,这是功,几千年的沧桑都不变.秦始皇焚书坑儒,这是过,同样几千年之后,它仍就未被弥补掉.从古至今,事情只要发生了,存在了,就永注史册,不会改变了. 衣服的品牌不是衣服,明星的人气不是明星,同样,过的影响也不是过.一个人犯了法,对社会起了负面的影响,但后来又做了许多 好事,被数次赋予人民的楷模称号,对社会又产生了积极的作用.可见,过的影响可以随功的效益而消除,但犯法那个事实,就不会被消除了.另外,补不是改,补是就以前存在的尚能补救的事物进行弥补,而改则是改掉以前的缺点或习惯,避免今后再发生.倘若补是改的话,那么为什么劳改不叫劳补呢 功和过都是客关存在的事实,不会改变,会变的只是功的效益及过的影响.如果功能补过,是否一个人可以用荣誉作护身符,肆无忌惮的犯罪,如果功能补过,是否《左传》应该考查,《史记》应该改写呢 如果功能补过,是否这个世界上只存在功或只存在过呢 所以我认为,功不可以补过.
老师让我写一篇关于诚信的演讲稿,大概五分钟这样子。
我身边的诚信故事早在古时们的祖先就教导我们做,如《孔子家语说到“轻千乘之国,而重一言之信”,《淮南子》中也说到“言而必有信,期而必当,天下之高行也”,而在现阶段又再次提出这个口号是否意味着什么呢
是老调重弹,还是我们精神文明建设的进一步深化
说到这里,我想起了历史上有两个很具有对比性的故事:一个是商鞅变法的故事。
说的是春秋战国时,秦国的商鞅在秦孝公的支持下主持变法。
当时处于战争频繁、人心惶惶之际,为了树立威信,推进改革,商鞅下令在都城南门外立一根三丈长的木头,并当众许下诺言:谁能把这根木头搬到北门,赏金十两。
围观的人不相信如此轻而易举的事能得到如此高的赏赐,结果没人肯出手一试。
于是,商鞅将赏金提高到50金。
重赏之下必有勇夫,终于有人站起将木头扛到了北门。
商鞅立即赏了他五十金。
商鞅这一举动,在百姓心中树立起了威信,而商鞅接下来的变法就很快在秦国推广开了。
新法使秦国渐渐强盛,最终统一了中国。
另外一个故事是烽火戏诸侯。
说的是周幽王有个宠妃叫褒姒,为博取她的一笑,周幽王下令在都城附近20多座烽火台上点起烽火——烽火是边关报警的信号,只有在外敌入侵需召诸侯来救援的时候才能点燃。
结果诸侯们见到烽火,率领兵将们匆匆赶到,弄明白这是君王为博妻一笑的花招后又愤然离去。
褒姒看到平日威仪赫赫的诸侯们手足无措的样子,终于开心一笑。
五年后,酉夷太戎大举攻周,幽王烽火再燃而诸侯未到——谁也不愿再上第二次当了。
结果幽王被逼自刎而褒姒也被俘虏。
在同样的一个地方,一个是“立木取信”,一诺千金;一个是帝王无信,戏玩“狼来了”的游戏。
结果前者变法成功,国强势壮;后者自取其辱,身死国亡。
可见,“信”对一个国家的兴衰存亡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历史在前进,社会在发展,现在我们又重申“诚信”二字,是否有这个必要性呢
近几年来,新闻媒体经常报道一些高级官员利用职务之便贪污受贿,一些企业拖欠工人工资,一些商家以假充好损害消费者权益等等,类似事件时有发生。
虽然现在生活富裕了,但人们之间的诚信度却在不断的流失。
回顾历史,展望未来,看看四周形势,好象上面我所讲到的失信事情离我们太远,和我们的生活有点脱离,没有实质性的感受。
在此,我提倡发扬“诚信”优良传统,从我开始,从孩子开始,从各行各业的百姓开始,从每一位官员开始,让我们一起努力,共同创造一个“诚信社会”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