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一篇“医学人文在我身边践行”为主题的演讲稿
饮酒的危害 生活中,经常饮用的酒有啤酒、葡萄酒及白酒。
各种酒的来,酿造工艺及含量即酒精度数各不相同。
酒精度数通常是指酒中所含乙醇量的百分比(按容量计)如北京啤酒含乙醇5.4%,葡萄酒含乙醇约11-16%,通常称11-16度,白酒含乙醇38-60%,其中含乙醇38%的又称为低度白酒。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的第七条是“如饮酒应限量”,并有一段文字说明过量饮酒的害处。
少量饮低度酒并不一定有害,但过量饮酒甚至酗酒肯定是有百害而无一益。
那么究竟可以饮什么酒?又如何限制饮酒的量呢? 流行病学研究中的大量数据提示,如果每天饮酒量不超过24克乙醇,即相当于540毫升啤酒,200毫升果酒,60毫升40度的白酒则危险性降低。
长期饮酒可以导致体内多种营养素缺乏。
酒是纯热能食物之一。
在体内可分解产生能量。
但不含任何营养素,过量饮酒第一减少了其它含有多种重要营养素(如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食物的摄入.其次,可使食欲下降,摄入食物减少,以及长期过量饮酒损伤肠黏膜,影响肠对营养素的吸收,以上都可导致多种营养素缺乏。
酒中乙醇对肌体的组织器官有直接毒害作用,对乙醇最敏感的器官是肝脏。
连续过量饮酒能损伤肝细胞,干扰肝脏的正常代谢,进而可致酒精性肝炎及肝硬化。
过量饮酒影响脂肪代谢。
乙醇减慢脂肪酸氧化,可能有利于膳食脂质的储存,肝脏脂肪合成增多,使血清中甘油三酯含量增高,发生甘油三酯血症的可能性增大。
此外人群流行病学研究表明长期过量饮酒会增加高血压,脑卒中危险。
酗酒还可引发暴力事故等,对个人健康及社会治安都有害。
最近人们常常谈到果酒的有益作用。
法国有一项报告发现某些饮酒地区的冠心病较其它地区少。
但是,心脏病危险性的减少不能全都归因于红酒中的某些成分,因为在法国红酒消费量高的地区,蔬菜和水果的消费量也多,而蔬菜和水果的抗氧化能力较高。
这些资料表明是饮果酒者的生活方式(如吸烟较少,蔬菜,水果消费量高等)导致了心血管病的危险性减少。
爱护身体,不吃零食发言稿
适度的锻炼、充足睡眠、按时用餐、控制体重、不吸烟、远离毒品等被称为健康生活方式。
大学生的自我健康生活方式更为重要,但现在的大学生体质健康下降,主要是因为:缺少适度的体育锻炼、缺少锻炼伙伴、缺乏运动器材、课余时间少,运动场管收费等又是制约学生参与课外体育锻炼的关键因素。
为了加强大学生的健康,我们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1、合理安排膳食 合理安排膳食包括健康的饮食和良好的饮食习惯两大方面。
健康的饮食是指膳食中应该富有人体必需的营养,同时还要避免或减少摄入不利于健康的成分。
良好的饮食习惯包括按时进餐、坚持吃早餐、睡前不饱食、咀嚼充分、吃饭不分心、保持良好的进食心情和气氛等。
成年人每天的食谱应该包括以下4类食物: 第一类为五谷类。
每人每天根据活动量和消化能力的不同大约需要250~600克(5~12两)。
重体力劳动需要的量可能更大。
粮食的品种应该多样,提倡多吃粗粮、杂粮,因为粗、杂粮比精细的粮食更有营养。
第二类为蔬菜水果类。
蔬菜水果含有丰富的维生素、矿物质和纤维素,对健康非常重要。
一个成人每天至少应该吃500克(1斤)的新鲜蔬菜及水果。
第三类为蛋白质类。
豆腐、豆类、各种肉类、家禽、水产及蛋类含有丰富的蛋白质。
成人每天进食200~300克(4~6两)为宜;奶类(牛奶、羊奶、马奶、奶酪等)也是很好的营养饮品,每天饮250~500毫升为宜。
第四类为油、盐、糖等。
烹调应该以植物油为主,尽量少吃或不吃动物油,每人每天不超过20克(两瓷汤勺)植物油,不超过10克盐,尽量少吃糖。
2、坚持适当运动 生命需要运动,过少和过量运动都不利于健康。
个人可根据自己身体状况和环境选择适当的运动种类。
运动形式并不重要,重要的是量力而行,循序渐进,持之以恒。
最简单的运动是快步走,每天快步走路3公里,或做其他运动30分钟以上。
每周至少运动5次。
运动的强度以运动时的心率达到170减去年龄这个数为宜。
3、不吸烟少喝酒 吸烟有百害而无一利,烟雾中含有有害物质600多种,其中苯并芘等致癌物质就有40多种。
形象地说,吸烟等于慢性煤气中毒。
按照有关专家的研究结果,一个人每天吸烟的支数乘以吸烟史年龄,如果大于400支/年,那么他就是患肺癌的高危对象。
为此,年轻人不应吸烟,已有一定“烟龄”的人应该少吸烟,最好要尽早戒烟。
酒能活血化淤,扩张血管,适量饮酒有益健康。
但如果有人在得了肝炎后饮酒,那么他患肝癌的可能性就比平常人高2倍,过量饮酒还会引起肝硬化、脂肪肝。
正确的方法应该是适量饮酒。
4、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个人卫生问题也是影响人体健康的重要因素。
个人卫生习惯不良,容易引发口腔癌等。
要树立科学的疾病观,平时加强体格检查,特别是属于癌症高危对象更应定期进行防癌检查,早发现早治疗; 健康是一种躯体上、精神上和社会上的完满状态,而不仅仅是没有病痛和虚弱。
躯体健康是指躯体结构和功能的完好,精神健康是指心理健康、情绪健康和道德健康,一个人要达到真正意义上的完全健康,就必须提高智能与体能,努力适应工作环境;必须经常自省自律,规范道德与行为,努力适应社会环境;必须拥有坚强的意志,善于克服困难,努力适应生活环境。
如何三分治七分养
调和情志 远离悲秋 进入秋天之后,从“天人相应”来看,肺属金,与秋气相应,肺主气司呼吸,在志为忧。
肺气虚者对秋天气候的变化敏感,尤其是一些中老年人目睹秋风冷雨,花木凋零,万物萧条的深秋景况,常在心中引起悲秋、凄凉、垂暮之感,易产生抑郁情绪。
编辑推荐:老人秋季养生首先要培养乐观的情绪。
不妨静想收获累累的愉悦,保持神态安宁,收神敛气。
宋代养生家陈直说过:“秋时凄风惨雨,老人多动伤感,若颜色不乐,便须多方诱说,使役其心神,则忘其秋思。
”可见,秋季注重调摄精神为养生之要务。
正像《素问·四气调神大论》说的:“使志安宁,以缓秋刑。
收敛神气,使秋气平。
无外其志,使肺气清。
此秋气之应,养收之道也”。
因此,对中老年人来说,应有“心无其心,百病不生”健心哲理,养成不以物喜,不为己悲,乐观开朗,宽容豁达,淡泊宁静的性格,收神敛气,保持内心宁静,可减缓秋季肃杀之气对精神的影响,方可适应秋季容平的特征。
所以,中老年人要结伴去野外山乡,登高远眺,饱览大自然秋花烂漫、红叶胜火等胜景,一切忧郁、惆怅顿然若失,愉悦和谐的情绪焕发出青春般的活力。
秋冻有节 和用强身 我国自古以来流传的“春捂秋冻,不生杂病”的谚语,符合秋天“薄衣御寒”的养生之道。
但对“秋冻”要有正确的理解,科学领悟其中真髓。
小编插语:晚秋气候变化较大,早晚温差增加,特别是秋冬交接之时,常有强冷空气侵袭,以致气温骤降,此时若再一味强求“秋冻”,就会适得其反。
请看--[秋冻有讲究] 自“立秋”节气以后,气温日趋下降,昼夜温差逐渐增大,寒露过后,北方冷空气会不断入侵,出现“一场秋雨一场寒”。
防病保健的角度出发,循序渐进地练习“秋冻”,加强御寒锻炼,可增强心肺功能,提高机体适应自然气候变化的抗寒能力,有利于预防呼吸道感染性疾病的发生。
如果到了深秋时节,遇天气骤变,气温明显下降,阴雨霏霏,仍是薄衣单裤,极易受到寒冷的刺激,导致机体免疫力下降,引发感冒等病,特别是患有慢性支气管炎、哮喘、慢阻肺、心脑血管病、糖尿病等病的中老年人,若不注意天气变化,防寒保暖,一旦受凉感冒,极易导致旧病复发。
寒冷刺激可致体表血管弹性降低,周围阻力增加,使交感神经兴奋,肾上腺皮质激素分泌增加而引起小动脉收缩、血压升高,易发生脑血管破裂出血。
寒冷刺激还能使血液纤维蛋白浓度上升,血液黏稠度增加,导致血栓形成,危及生命和健康。
因此,要顺应秋天的气候变化,适时地增减衣服,做到“秋冻”有节,与气候变化相和谐,方为明智之举。
编辑推荐:初秋暑未消 秋冻有讲究饮食调和 润肺防燥 过了“秋分”之后,由于雨水逐渐少,空气中的湿度小,秋燥便成了中秋到晚秋的主要气候。
秋季又是肺金当令之时,稍有疏忽保健,易被秋燥耗伤津液,引发口干舌燥、咽喉疼痛、肺热咳嗽等症。
因此,秋日宜吃清热生津、养阴润肺的食物。
如泥鳅、鲥鱼、白鸭肉、芝麻、核桃、百合、糯米、蜂蜜、牛奶、花生、鲜山药、白木耳、广柑、白果、梨、红枣、莲子、甘蔗等清补柔润之品,可起到滋阴润肺养血的作用。
对中老年胃弱的人,早餐宜食粥,有利于和中益胃生津。
《医学入门》中指出:“盖晨起食粥,推陈出新,利膈养胃,生津液,令人一日清爽,所补不小。
”如百合红枣糯米粥滋阴养胃,百合莲子粥润肺益肾,三色粥清热养肺,百合杏仁粥祛痰止咳,鲜生地汁粥凉血润燥,扁豆粥健脾和中,生姜粥御寒止呕,胡桃粥润肌防燥,松仁粥润肺益肠,菊花粥明目养神,茶粥化痰消食,燕窝粥养肺止嗽,山药粥健脾固肠,甘菊枸杞粥滋补肝肾…… 各人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选择不同的粥食用,方可使脏腑阴阳气血和谐,达到滋补身体之目的。
编辑支招:金秋欲解燥 梨子百合最奇妙 秋季巧治燥咳食疗方 靓汤水去秋燥健身锻炼 动静和谐 金秋时节,天高气爽,是全民开展各种健身运动的好时期。
面对诸多的锻炼项目,应因人而异来选择,如老年人可散步、慢跑、练五禽戏、打太极拳、做健身操、八段锦、自我按摩等; 中青年人可跑步、打球、爬山、洗冷水浴、游泳等。
在进行“动功”锻炼的同时,可配合“静功”,如六字诀默念呼气练功法、内气功、意守功等,动静结合和谐,动则强身,静则养神,可达到心身康泰之功效。
需注意的是,喜爱耐寒锻炼的人,从秋天开始,与天气变化相应相和,循序渐进,持之以恒,才能增强机体对多变气候的适应能力和抵抗力。
注重预防 和而安康 秋天是肠道传染病,疟疾、乙脑等病的多发季节,也常引起许多旧病,如胃病、老慢支、哮喘等病的复发。
患有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的中老年人,在晚秋季节若疏忽防范,则会加重病情,甚至发生高血压危象、急性心肌梗塞、脑卒中而祸及生命。
END注意事项一是注重饮食卫生,不喝生水,不吃腐败变质和被细菌污染的食物。
老胃病患者更要注重膳食调摄,和中养胃,做到饮食有节,温软淡素;禁食生冷,不暴饮暴食,戒除烟酒。
二是搞好环境卫生,清除蚊虫孳生地,并采取措施防止蚊虫叮咬;对儿童要按时接种乙脑疫苗,对接触乙脑的人员和易感人群,也要及时注射乙脑疫苗,以增强免疫力。
三是天气骤变时要防伤风感冒,对老慢支、哮喘患者可起到防复发的作用, 四是对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人进行干预治疗,将血压、血脂、血糖等指标控制在理想范围,保持和谐平衡,可有效地防止并发症,提高生活质量,安度金秋。
垃圾食品对小学生有哪些危害
1.油炸食品:此类食品热量高,含有的油脂和氧化物质,经常进食易导致肥胖;是导致高血脂症和冠心病的最危险食品。
在油炸过程中,往往产生大量的致癌物质。
2.罐头类食品:不论是水果类罐头,还是肉类罐头,其中的营养素都遭到大量的破坏,特别是各类维生素几乎被破坏殆尽。
3.腌制食品:在腌制过程中,需要大量放盐,这会导致此类食物钠盐含量超标,造成常常进食腌制食品者肾脏的负担加重,发生高血压的风险增高。
还有,食品在腌制过程中可产生大量的致癌物质亚硝胺,导致鼻咽癌等恶性肿瘤的发病风险增高。
4.加工的肉类食品(火腿肠等):这类食物含有一定量的亚硝酸盐,故可能有导致癌症的潜在风险。
此外,由于添加防腐剂、增色剂和保色剂等,造成人体肝脏负担加重。
5.肥肉和动物内脏类食物:虽然含有一定量的优质蛋白、维生素和矿物质,但肥肉和动物内脏类食物所含有的大量饱和脂肪和胆固醇,已经被确定为导致心脏病最重要的两类膳食因素。
现已明确,长期大量进食动物内脏类食物可大幅度地增高患心血管疾病和恶性肿瘤(如结肠癌、乳腺癌)的发生风险。
6.奶油制品:常吃奶油类制品可导致体重增加,甚至出现血糖和血脂升高。
7.方便面:属于高盐、高脂、低维生素、低矿物质一类食物。
一方面,因盐分含量高增加了肾负荷,会升高血压;另一方面,含有一定的人造脂肪(反式脂肪酸),对心血管有相当大的负面影响。
加之含有防腐剂和香精,可能对肝脏等有潜在的不利影响。
8.烧烤类食品:含有强致癌物质三苯四丙吡。
9.冷冻甜点:包括冰淇淋、雪糕等。
这类食品有三大问题:因含有较高的奶油,易导致肥胖;因高糖,可降低食欲;还可能因为温度低而刺激胃肠道。
10.果脯、话梅和蜜饯类食物:含有亚硝酸盐,在人体内可结合胺形成潜在的致癌物质亚硝酸胺;含有香精等添加剂可能损害肝脏等脏器;含有较高盐分可能导致血压升高和肾脏负担加重。
水与健康
一、水与健康 (1)是生命之源,世最早的生命就是诞生于,在成人的组水的比重约占 70% ,中年人的组织中水的比重约占 60% ,老年的组织中水的比重占 50% ,其中血液里的占 90% ,脑组织里占 85% ,肌肉里占 75% ,骨骼里占 50% ,而新生儿体内的水可高达 80%-90% 。
如果人体中水的比重低于 50% ,人的生命就会受到危险。
水对人的健康来说很重要,但是现在我国的水质受到严重的污染。
中国科学院 1996 年发布的国情研究报告指出:中国 532 条河流的污染状况进行的调查表明,已有 436 条河流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
中国湖泊达到富营养水平的已超过 63.6% 。
在中国人口密集的地区、湖泊、水库已经全部受到了污染。
由于水质的污染,污水已成为人类健康的隐形杀手,世界卫生组织( WHO )调查显示: * 全世界 80% 的疾病是由于饮用水被污染造成的; * 全世界 50% 儿童的死亡是由于饮用水被污染造成的; * 全世界每年有 2500 万儿童,死于饮用被污染的水引发的疾病; * 全世界 12 亿人因饮用被污染的水而患上多种疾病。
* 总之,水是生命之源,健康是人生一切的基础,热爱生活,关注健康
(2)、水环境污染知识简介 研究表明,水中的污染物通常可分为三大类:生物性、物理性和化学性污染物。
1. 生物性污染物包括细菌、寄生虫和病毒。
有关致病细菌和寄生虫已有较好的灭杀方法。
但对致病病毒的研究尚不够充分,也没有公认的病毒灭杀要求标准。
人类由粪便排出的病毒达 100 种以上,它们经过不同的途径污染水源。
通过常规的净化与消毒处理,脊髓灰质炎病毒、柯萨奇病毒、轮状病毒、甲型肝炎病毒等能够部分存活。
随着水环境污染状况的恶化,水体中原有的病毒亦可能发生变化,并出现新的病毒。
2. 物理性污染物包括悬浮物、热污染和放射性污染。
主要是自来水厂站到民用、公用水龙头几公里长、常年锈蚀、微生物大量滋生的铁质水管线、阀门掉落的锈渣儿等,在各种大中小型电热水器、暖瓶、茶杯以及我们的身体中常年大量悬浮和沉积污染。
放射性污染危害最大, 一般存在于局部地区。
3. 化学性污染物包括有机和无机化合物。
随着分析技术的发展,至今从源水中检出的化学性污染物已达 2500 种以上。
目前应该高度关注的主要有: ( 1 )介水传染病,由水中生活性污染物造成。
饮用不洁水或食用被水污染的食物可引起伤寒、霍乱、细菌性痢疾、阿米巴痢疾、甲型肝炎等传染性疾病。
此外,人们在不洁水中活动,水中病原体亦可经皮肤、黏膜侵入机体,如血吸虫病、钩端螺旋体病等。
( 2 )致突变、致癌和致畸作用。
水体中常见的致突变污染物如氯代甲烷、丙烯腈等,可引起生物体遗传物质发生突然的、可遗传的效应;石棉、砷、镍、铬等无机物和亚硝胺、苯胺等有机污染物作用于机体可诱发肿瘤的形成;甲基汞、五氯酚钠等致畸污染物可通过妊娠中的母体干扰正常胎儿发育过程,使胎儿发育异常而出现先天性畸形,也可直接作用于生殖细胞,影响生殖机能和出生缺陷。
( 3 )水环境内分泌干扰物质的危害。
某些化学性污染物如邻苯二甲酸二丁酯、对硫磷、合成除虫菊酯等可干扰机体内一些激素合成、代谢或作用,从而影响机体的正常生理、代谢、生殖、生育等功能。
不洁的饮用水对个体造成的严重伤害如下: 超标的重金属和杂质:各种怪病和肿瘤 大肠杆菌:肠胃炎、腹泻、泌尿系统感染、胆囊炎等 沙门氏菌:伤寒、副伤寒等 志贺氏菌:细菌性痢疾等 溶血性链球菌:溶血性黄胆病通过水传播的流行病仍有发生。
(3)人类社会的饮水革命 第一次革命: 19 世纪初到 20 世纪 60 年代,除去原水中的浊度和消灭水中传染源为目的,混凝沉淀 ---- 砂滤 ---- 投氯 ---- 消毒 普通纯水技术 第二次革命:20 世纪 60 年代,非污染源的污染造成了难以或不能生物降解的有机物。
通过氯化消毒会产生有机卤化物毒性更大。
除去浊度和病原菌;除去多种多样的有机、无机微量污染物称为深度净化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