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黄蓝早教中心让多少家长失望了
我的孩子也在红上,真的很差劲,说:1、六七八月份子上早晨半的探索课,不开空调,热的满头大汗,关键教室没有任何窗户不透气,六七八月份应该是比较热的,担心自己的孩子上课过程中中暑,就跟园所负责人反应,结果人家的回答是目前为止还没有中暑的。
作为园所负责人这么回答,合理吗
最后不了了之。
2、2周岁我孩子开始上萌宝口才秀,明天上课今天通知我明天交198元,乱收费先不说,这些额外收费的课是不是应该家长在报课的时候跟家长介绍一下
询问相关负责人,相关负责人不但解决不了问题,反而怪我们当时不咨询顾问,而是直接去会计那缴费。
明显的推卸责任,从两次沟通中发现红黄蓝的管理很差劲,从员工到负责人能看出他们说话漏洞百般。
云南玉溪人,孩子1岁刚会走,送红黄蓝亲子园学上早教早不早
可以啊,宝宝是10个月上得课,现在也上了1年了,时间过得真快哈哈~孩子在玩儿中发展潜力,很不错的。
红黄蓝亲子园在早教圈中有什么特点啊
我觉得还可以吧,我家孩子在里面上来着,老师都比较亲和,那次去上课去的早了,看到老师跪在地上擦地垫呢。
大家觉得东莞长安镇亲子园选择红黄蓝可以吗
可以啊,我 当时也是 看 了 好多早 教 机 构 , 最 后 选 定 的 红 黄 蓝
红黄蓝早教怎么样
现在大大小小的早教机构如雨后春笋,宣传形式眼花缭乱、师资力量参差不齐,教材五花八门,给家长在选择早教机构上造成困扰。
家长应该慎重考量一下几点:1.环境设施:一般早教环境设施都比较“高大上”,家长豪华休息室、咖啡机、电脑、娱乐区等等,但是孩子尤其是婴幼儿需要一个什么样的环境
首先应该是安全、卫生、可靠的。
比如中心的视觉设计是否有童趣、硬件设施是否无毒可靠、器械设施是否科学安全等等。
2.师资力量:很多挂着外资品牌的机构,老师并不是这个专业领域毕业的,而往往只有从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的老师才能更懂得孩子的心理、富有爱心和耐心。
有的老师是非专业类的某某大学毕业,有的机构甚至鼓吹老师的英语口语,但这些老师未必懂得孩子的每一个阶段出现的敏感期,b不知道如何给孩子更合理的课程设置和专业引导,也不能帮助家长解决家庭教育中遇到的困惑。
3.课程设置:宝宝每个年龄段的能力发展是不同的,因此各阶段早教课程的侧重点也会有所不同。
举例而言,如果是0-2.5岁的宝宝,课程会侧重动作思维的发展,着重培养感知运动、音乐及口语表达、社交运动;如果的2.5-3岁的宝宝,课程会针对入园适应的相关问题,着重培养精细动作、语音表达、情绪调试、习惯规则等;如果是3-6岁的宝宝,课程会针对科学认知、语言发展和人际交往,着重培养学习能力、语言能力、社会交往、行为习惯等能力发展,为幼升小做准备。
因此,家长在选择早教中心的时候要考察课程设置是否科学分龄,每个阶段的课程侧重点应遵循儿童的能力发展有所不同。
4.办学资质:早教中心是否有合格的办学许可证
早教中心建立的年数与口碑如何
是否出现过加盟商停业跑路的情况
这些综合要素都需要家长慎重把控。
红黄蓝的亲子园招生话术技巧
NO.1 能让孩子开怀大笑的游戏,都是好游戏第一点做为一个简单明了的评判标准,可以让爸爸们陪伴孩子的过程变得更轻松。
所以,我的首要建议是父母们平日多观察孩子。
若某件事能把孩子逗得咯咯笑,那就应该再来一次,这件事包括一个有趣的语气词,爸爸妈妈的某次口误,大人某个笨笨的动作,简单的追逐,转圈圈、举高高、以及经典的捉迷藏、老鹰捉小鸡游戏,等等。
如此一而再,再而三地去陪孩子做这个游戏。
你若去观察孩子的笑点在哪里,简单地跟随孩子,就能发现更多适合你和孩子之间独有的亲子游戏。
比如,一位微信上的朋友就曾经这样跟我分享过:罗老师,我是从你那篇用绘本给孩子立规矩的文章开始,陪孩子阅读绘本的。
已经坚持了有三个多月了。
体验挺深的。
他现在已经养成看书的习惯了,而且常常跟我做这么一个游戏:要我把书里的某句话、某些词倒过来念,然后他在一边乐到不行。
昨天家里来朋友,他跟人聊天,朋友开始去考他,不考不知道,一考发现他竟然认识了不少字呢。
亲子阅读实在太神奇了
亲子阅读的魅力的确如此。
不过,我还要提醒的是,这位妈妈本身也是爱读书的人。
她陪孩子阅读的过程是非常放松的,会尊重孩子的意愿,允许孩子自己挑选一部分“垃圾”书,譬如简单的动画片的复制版本等。
这样的尊重换来孩子阅读过程中的愉悦和满足,孩子的笑声就是证明。
要记住,所有的笑都很棒,我们可以拿来去判断你带孩子所做的游戏,他们是否发自内心喜欢。
NO.2 孩子抗拒你的时候,恰是你最该要关注孩子的时候第二种情况常常会让爸爸们受挫,内心里会想:你不想跟我玩儿,拉倒,我还乐得清静呢。
爸爸们不知道的是:遇见孩子闹情绪,直接说一些“伤人”的话,比如“你是个大坏蛋
”“我讨厌你
”“走开
”“我不想跟你玩
”“你不要来管我
”,再或者只是踢打你等,这些都是很鲜明的暗号:表面上看是不要我们去管他们,但是实际上却是迫切需要大人的关注和陪伴。
即使一个说话很早、语言发展很好的孩子,他们也常常会弄不懂自己内心到底在发生着什么。
所以,一个失落的孩子不会乖乖地走到你面前,说:陪陪我的,抱抱我也行。
他们可以会通过具有攻击性的言论、行为、或者逃避等方式去表达出来。
所以,这种情况下,爸爸们首先要接纳孩子,多给孩子关注和陪伴。
比如只是放下工作\\\/手机\\\/电脑,注视孩子,安静地坐在他身边,面对他们的某一个行为举动发出轻轻的赞叹。
NO.3允许孩子说脏话,允许孩子制定不公平的游戏规则第三种情况常常会发生在游戏过程中。
一些比较喜欢较真的爸爸们,会为了孩子触犯了某个游戏规则而变得严肃,不肯让步。
并且他们会认为,如果让步了,游戏失去了规矩,孩子是不是也会变得没有规矩
最后的结果当然是,孩子哭,爸爸一脸黑线。
如果妈妈再来两句批评,爸爸参与育儿的积极性就会大大减弱。
规则不可能是一蹴而就的,也不可能因为一个不公平的游戏就坍塌掉。
我们需要思考的是:游戏里的“脏话”、“不公平的规则”对孩子意味着什么呢
脏话是一种被禁止的东西,对孩子而言是禁区,说出脏话会让孩子感受到力量,这有助于孩子们去排解日常生活中可能积累下的挫败感。
这个时候,最好的做法不是通过批评压制的方式把这个“脏话”堵回去,而是通过冷静的接受淡化处理。
不公平的游戏规则对孩子来说有着同样的心理意义。
希望大人在游戏里让着自己的孩子,一定是在别处感受过面对强大的力量时那种渺小、无助的感觉。
他们不喜欢这种感觉,但却被它困扰着,所以游戏、难得的亲子互动时间都会成为孩子的补偿通道。
譬如一位妈妈这样跟我表达过自己的困惑:罗老师,我给我家小宝讲过一个故事,故事梗概大约是:哥哥总是喜欢欺负弟弟,他爱打人,不招父母和大人们喜欢。
他通过计策把原本属于弟弟的玩具骗走,再后来是把弟弟的财产骗走。
这个哥哥最后当然受到自己应有的惩罚。
可是,当我问我家小宝他喜欢谁的时候,他总是说喜欢哥哥,要做哥哥。
隔两天再问仍然是同样的答案。
这样子会有问题吗
后来一沟通我了解到,这个案例中的小孩,属于偏于安静的小男孩,在幼儿园里常有被霸道的大孩子欺负的情况。
孩子在外头体验了很多自己的无助感。
他希望自己变得更强大。
所以他会更加愿意做故事里面那个更主动、更有行动力、敢于打人的家伙,至于这种喜欢在道德层面上是否能被他人接受,对孩子没分别——他们对道德还没什么概念。
所以,如果你家孩子在游戏中表达出这样的迹象,请爸爸们不要太严厉。
你的温和接纳、智慧退让,会给孩子带去莫大的安慰和力量。
NO.4 与其把孩子交给电子屏幕上的暴力打斗,不如你也加入其中,陪孩子“打一架”吧
大致看一下,几乎所有的动画片里都得要有一个喜洋洋,一个灰太狼。
其中的一方总是绝对的好,另外一方总是绝对的坏。
这其实和孩子们的认知非常匹配的,因为直到青春期之前,孩子们眼里的世界,仍然是黑白分明的。
如今,我们几乎没办法让孩子真正远离电子屏幕,很难找到一个3岁之前没看过电视和动画片的孩子。
我曾在小区里亲眼看到两个操着不同口音的孩子,半天没法交流,后来因为一句喜羊羊里面的台词,一下子找到了共鸣。
很多父母曾经问我,孩子太暴力怎么办
喜欢模仿动画片里的角色打架。
针对这些父母们的担忧,我最想说的是:要么陪孩子一起都不看电视。
如果做不到,那也千万不要单独把孩子交给电视。
与其让他们被动画片里头的暴力情节牵着走,不如你陪孩子“打一架”吧。
真的“打架”吗
别担心,其实大人若能放下身段参与到孩子的打斗游戏中来,对孩子来说就已经是一种保护。
尤其对男孩子来说,他们需要学会和攻击性的游戏共处。
你若不陪着他,甚至是禁止他的能量宣泄,那么他一定要到别处去寻找机会。
而且,你的参与能够获得孩子的接纳和信任,下一步,就可以由你去主导游戏了。
可以这样定制一些规矩,比如不允许打头、脸。
力度不能太大,不能咬人,总之要注意控制等。
慢慢的,你还可以加入更多元素,拓展游戏的内容,而非单纯的“暴力对峙”,比如把一个暴力游戏,变成一个合作、照料的温暖故事。
整个游戏中,你的情感和身体都与孩子在一起,这就能缓解孩子的积压情绪。
游戏间歇,利用游戏中的亲密度回升,父母可以借机去抱抱孩子,这样可以极大地增进亲子关系。
有研究表明,常和父亲打闹的孩子,更容易和别人相处。
红黄蓝和美吉姆哪个好
红黄蓝要更适合中国孩子吧,学习体系更全面,既开阔眼界,孩子又能适应以后的学习生活。
红黄蓝早教班交了钱,孩子上了五天,不退费怎么办?
报名要谨慎。
交钱之前各种讲座家访情的不得,我们买了188节课时,付钱师就爱理不理了,体能区滑梯这边问题儿童(性格比较暴虐,他家长又呵呵不管)打小朋友,把木马拖上滑梯碾撞小朋友,把木马从滑梯上砸下来,我说一句马上来打我打家长砸东西,老师在两米开外做销售也不理会,等那孩子高声尖叫全场追着打人,所有人都吓到了老师才过来。
我的腿被这孩子撞破了,回家洗澡才发现小朋友全身明显淤青,(目测八九处淤青)都可以去医院验伤。
不想再来了微信给老师说要退课。
园长答应了。
过来办理时先晾你一个小时,老师各种推脱不让你找人,又怕你走了去找消协,然后老师来做工作:墙上有行为规范告示你们家长自理;都是对方孩子及家长的错,老师没责任,让你转托班。
我不为所动坚持要退费,老师马上破口大骂,各种辱骂,叫嚣:什么没见过你这样的家长啊,你怎么就这么偏激啊,我一个老师又不是来受气的啊,你凭什么说我们老师啊种种。
最后退费也是打折扣,园方始终未对监管不得力导致孩子受伤道歉(都是各种打擦边球找理由),骂人耍泼的老师也没道歉,交费的单子及合同也没让我看一眼都是老师嘴说(因为上了一年多了合同早找不到了,金额也记得模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