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一句话经典语录网
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当前位置:一句话经典语录 > 口号 > 传承五四精神口号

传承五四精神口号

时间:2019-05-19 23:33

传承五四精神,范文

1919年5月4日,在古都北京爆发了一场轰轰烈烈的反帝爱国群众运动,革命浪潮迅速席卷全国,各界民众同仇敌忾,共同奏起一曲 浩气长存的时代壮歌。

是年初,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战胜国在巴黎近郊的凡尔赛宫召开了战后和平会议。

会上,中国代表最初提出的取消列强某些特权 的七项希望条件及废除二十一条不平等条约的要求均被无理否决,最后和会竟将原德国在山东攫取的一切权益转由日本接管。

消息传入国内,激起全国人民的强烈抗议。

5月4日下午,北大等十几所学校3000余名学生聚集天安门广场,喊出了外争国权, 内惩国贼,废除二十一条,誓死力争,还我青岛等口号。

游行队伍到东交民巷使馆区请愿未果,就前往赵家楼胡同曹汝霖的 住宅。

曹汝霖、章宗祥、陆宗舆是北洋政府与日本具体交涉的亲日派官僚。

当时,曹已吓得躲了起来,愤怒的学生就将在曹宅的章 宗祥痛打一顿,并放火焚烧了曹宅。

这时,大批军警赶到,当场逮捕了32名学生。

在广大学生针锋相对的斗争下,在各界的强烈声 援下,被捕学生很快被释放了,但运动的目的并未实现。

5月19日,北京大中学校2.5万多人举行总罢课,并进行大规模的爱国运动 。

6月3、4、5日,更多的学生走向街头,抗议军阀政府的倒行逆施,800多名学生被捕入狱,当局甚至用北大校舍作临时监狱来关押 学生。

骇人听闻的六三大拘捕激起全国各地更强烈的反抗。

大江南北、长城内外,群起响应,正义凛然、不畏强暴的爱国斗争从星星 之火,渐成燎原之势。

据统计,全国有20多个省区,100多个大中城市卷入到这场如火如荼的洪流之中,尤以上海爆发的六三运动规 模最大。

6月5日,上海工人自动举行罢工,支援学生的反帝爱国斗争。

以日商内外棉第三、四、五纱厂工人带头,全市六七万工人 罢工。

同时,上海商人也举行了罢市。

一些地方的工人、商人积极响应,推动了斗争的发展。

迅猛扩大的斗争形势给反动当局以极 大压力。

6月7日,北京政府被迫释放被捕学生。

6月10日,下令撤销了曹、章、陆的职务。

但是,6月17日,北京政府又电令中国代 表,同意在和约上签字。

为此,又引发了新的一轮抗争,拒绝和约签字的呼声如潮,全国各地发往巴黎抗议签字的电报就达7000余 份,中国代表终于没有出席和约签字仪式。

卖国贼被罢黜,和约被拒签,这场反帝爱国运动取得了初步的胜利。

它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彻底的不妥协的反对帝国主义和封 建势力的伟大斗争。

五四运动也是一次高扬民主与科学旗帜的思想启蒙运动,其持续的时间更长,影响也更深广。

以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第二年改名为《新青年》)为标志,新文化运动开始兴起。

1917年,陈独秀到北大 任教,编辑部也迁往北京。

蔡元培、李大钊、胡适、鲁迅等都积极参与到运动之中来,特别是采用白话文后,每期杂志的发行量从 1000余份激增到一万五六千份,影响迅速扩大。

新文化运动其基本的口号是德先生和赛先生,即民主和科学,要拥护那德先生 ,便不得不反对孔教、礼法、贞节、旧伦理、旧政治;要拥护那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旧艺术,旧宗教;要拥护德先生又要拥护赛 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国粹和旧文学。

这股追求民主、追求真理的思想解放潮流有力地动摇了封建正统思想的统治地位,使大批知识 分子特别是青年学生接受了一次深刻的思想洗礼,为后来爆发的群众爱国运动作了充分的思想、舆论准备;五四爱国运动,则又极 大地推动了新文化运动向纵深发展,为其开拓了新的空间,注入了新的活力。

五四之后一年内,全国各地新创办的鼓吹新思潮的 期刊达400余种,新成立的进步社团达三四百个,尤其是马克思主义得到广泛传播。

五四爱国运动中,中国工人阶级开始以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

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由此开始深入工人群 众,促进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为中国共产党的建立从组织上和思想上作了准备。

从这个意义上讲,五四运动以中 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起点而载入史册。

五四运动是新文化运动的继续和发展,也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的结束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1919年5月4日,北京三所高校的 3000多名学生代表冲破军警阻挠,要求拒绝在巴黎和会上签字,承办交通总长曹汝霖、货币局总裁陆宗舆、驻日公使章宗祥。

这次 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和工人运动的结合,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在思想上、干部上准备了条件, 为二十世纪中国历史的发展开辟了新的道路。

五四运动的最大成果,就是中国人民选择了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并没有束缚人们的思想,相反,正是学习和运用了马克思主义 ,中国人民的思想才在更广阔的范围和更深刻的程度上获得了解放。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和它在同中国实际结合中的不断发展 ,成为五四以来科学、民主精神的主流。

正文: 五四运动的背景: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日本借口对德宣战,攻占青岛和胶济铁路全线,控制了山东省,夺去德国在山东强占的各种权益。

1918年大战结束,德国战败。

1919年1月18日,战胜国在巴黎召开“和平会议”。

北京政府和广州军政府联合组成中国代表团,以战 胜国身分参加和会,提出取消列强在华的各项特权,取消日本帝国主义与袁世凯订立的二十一条不平等条约,归还大战期间日本从 德国手中夺去的山东各项权利等要求。

巴黎和会在帝国主义列强操纵下,不但拒绝中国的要求,而且在对德和约上,明文规定把德 国在山东的特权,全部转让给日本。

北京政府竟准备在“和约”上签字,从而激起了中国人民的强烈反对。

五四运动的作用: 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和工人运动的结合,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在思想上、干部上准备了条 件,为二十世纪中国历史的发展开辟了新的道路。

早在十九世纪末,中国人就在学习西方的过程中,开始接触到马克思学说,但那 只是一些零星的介绍。

直到五四运动之前,先进的中国人使用的思想武器还主要是西方资产阶级的进化论、天赋人权说等。

他们所 向往和追求的大都还是西方文明。

五四运动使人们受到了一次生动的教育,西方列强的弱肉强食,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迫使人们 不得不对自己的追求作出新的反省。

此时,《新青年》公开发表宣言,宣称“我们相信世界上的军国主义和金力主义(按:指帝国 主义和资本主义),已经造了无穷罪恶,现在是应该抛弃的了”。

此后,有不少报刊对社会主义思潮和马克思学说给予前所未有的 关注,马克思主义的经典著作也被陆续翻译出版。

经过反复的研究、比较和鉴别,先进的中国人才在五四运动以后最终选择了马克 思主义作为救国救民的理论武器,并在这一思想指导下创立了中国共产党。

“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目就焕然一新了 。

” 五四运动使中国先进知识分子找到了一条与工农群众相结合的成长道路。

鸦片战争以来,中国的知识分子在救亡图存、振兴中华的 斗争中扮演了一个非常重要的角色。

但是,他们也有一个致命弱点,即脱离广大的工农群众,未能真正认识到蕴藏在群众之中的创 造历史、扭转乾坤的伟大力量。

这也是造成旧民主主义革命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

五四运动使先进的知识分子领略到了劳动群众的 威力,开始放弃了“英雄创造历史”的唯心史观,逐渐转变了立场。

于是,他们提出了“到民间去”的口号,脱下长衫,走出书斋 ,深入到工农中去。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知识青年走上了与实践相结合、与工农大众相结合的道路,使自己在中国革命中所具 有的“先锋的和桥梁的作用”得以充分发挥。

正因为如此,1939年5月4日,同志特别号召全国的知识青年,必须牢牢把握与 工农大众相结合的方向。

这对于今天的青年来说,仍是有现实意义的。

五四爱国运动促进了中国人民新的觉醒。

先进青年更加清楚地看到国家命运,岌岌可危,更加感到腐败黑暗的社会现状难于忍受, 他们以救国救民、改造社会为己任,积极探索拯救中国的道路。

五四运动后,各地青年纷纷成立社团,传播新思想的刊物有如雨后 春笋大量涌现。

仅五四运动后的一年中,就出现400多种。

在各种学说竞起争呜的形势下,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得到广泛传播。

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 五四运动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的结束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中国革命从此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 ,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于1949年12月正式宣布以5月4日为中国青年节。

五四运动也是新文化运动的继续和发展。

1915年陈独秀创办《青年杂志》,次年改称《新青年》,举起“民主”和“科学”两面旗 帜,猛烈抨击封建主义旧文化,提倡新文化。

随后,还提倡白话文代替文言文,并在“文学革命”的口号下,提倡新文学。

1917年 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在中国人民中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中国的先进分子开始用无产阶级的宇宙观作为观察国家命运的工 具。

1918年11月李大钊发表的《庶民的胜利》、《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等文,代表了中国先进分子的新觉醒。

新文化运动不仅为 五四爱国运动作了思想准备,同时随着这次运动而更加深入发展,使社会主义思潮逐渐代替资产阶级思潮而成为运动的主流,并在 思想上和干部上为中国共产党的建立作了准备。

由于巴黎和会打破了人们对帝国主义列强的幻想,由于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影响逐渐扩大,在五四运动后的中国思想界中,有 相当一部分人逐渐怀疑以至否定资产阶级共和国的道路,而向往社会主义,认为“社会主义是现时和将来的人类共同的思想”。

五 四运动后,《新中国》、《每周评论》、《晨报副刊》、《国民》等刊物开始刊登文章宣传马克思主义。

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 知识分子编辑刊物,撰写文章,组织社团,初步接触工人群众,研究和宣传马克思主义。

经过比较,鉴别、争辩,马克思主义以其 缜密的科学性和革命精神赢得日益增多的先进分子的信仰,中国一代青年马克思主义者逐步成长起来。

新文化运动发展成为以传播 马克思主义为中心的思想运动。

五四新文化运动的最大成果,就是中国人民选择了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并没有束缚人们的思想 ,相反,正是学习和运用了马克思主义,中国人民的思想才在更广阔的范围和更深刻的程度上获得了解放。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 播和它在同中国实际结合中的不断发展,成为五四以来科学、民主精神的主流。

五四运动是中国革命史上划时代的事件,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到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

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 传播及其与工人运动相结合,从而在思想上和干部上为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准备了条件。

结束语: 五四运动表现中国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已经发展到了一个新阶段。

在中国的民主革命运动中,知识分子是首先觉悟的成 分。

由于那个时期新的社会力量的生长和发展,使中国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出现一个壮大了的阵营,这就是中国的工人 阶级、学生群众和新兴的民族资产阶级所组成的阵营。

而在“五四”时期,英勇地出现于运动先头的则有数十万的学生。

这是五四

求篇 传承五四精神,坚定制度自信征文1000字左右

五四,让青春飞扬  有人说,青春是一首歌,回荡着欢快、美妙的旋律。

有人说青春是一幅画,饱含着瑰丽、浪漫的色彩。

我说,青春是一团火,燃烧着奋斗的激情,诠释着人生的价值。

  1919年的5月4日,为了驱逐黑暗、争取光明,为了祖国的独立和富强,一群意气风发的青年用热血和生命谱写了一曲最壮丽的青春之歌,绘就了一幅最宏伟的青春图画。

如今,“五四”运动已作为光辉的一页载入了中华民族的史册。

然而,“五四”绝不仅仅是一个历史事件,它更是一种精神,一种伟大的“五四”精神。

在这种精神里,有着青年人实现自身价值的梦想和信念,有着青年人关注国家命运的责任和使命,有着青年人振兴民族大业的赤胆与忠心。

  今天,我们的祖国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振兴中华的责任,已落在我们青年人的肩上,“五四”的火炬,已传到了我们这一代的手中。

“五四”的精神,需要我们发扬光大。

可是要弘扬“五四”精神,就必须思考一个问题。

我们应该拥有一个怎样的青春?怎样的人生?是在浑浑噩噩中虚度光阴,还是在拼搏奋斗中向上进取?  “五四运动”告诉我们,青年人要有正义感、更要有责任感:“五四精神”昭示我们,青年人要有爱国心,更要有进取心。

我们的青春应该是飞扬的,我们的人生应该是激情的。

因此,弘扬“五四精神”不应只停留在口号上,更要体现在实际行动上:在生活中,要注意行为规范,着装得体,展示青年人朝气蓬勃的精神风貌。

在学习上,要刻苦钻研,勇于拼搏,彰显青年人“舍我其谁”的豪情壮志。

  有人说,19世纪是英国人的世纪,20世纪是美国人的世纪,而21世纪,是我们中国人的世纪。

梁启超在《少年中国说》中曾这样说过:“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

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

”21世纪是一个充满竞争和挑战的世纪,是一个机遇与成功并存的世纪。

在这样一个写满希望的时代里,我们怎样做才能真正让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雄于地球呢?对,做个有价值的人,而有价值的人生应该拥有:无怨无悔的昨天,丰硕盈实的今天,充满希望的明天。

  作为新时代的中学生,弘扬“五四”精神,就要刻苦学习、勤奋钻研,用丰富的知识武装自己的头脑,用高尚的道德素养规范自己的言行,用努力奋斗和顽强拼搏的态度实现人生的价值,虽然我们可能没有像周总理那样“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豪情壮志,但在我们每个人都心里,都不容置疑的镌刻着作为中国人的骄傲和自豪。

青年朋友们,人的一生只能拥有一次青春,希望你们能用实际行动来证明自身的价值,希望你们能把仅有的一次青春奉献给我们挚爱的的祖国。

  同学们,让我们拿出行动来,用激情,唱响人生最壮美的青春之歌。

用青春,绘就人生最瑰丽的生命画卷!充实的人生,因为青春奋斗而更加美好。

闪光的人生,因为青春拼搏而更加绚丽!

五四精神弘扬与传承的主要路径有哪些

五四精神内涵为“爱国、进步、民主、科学”。

1、爱国主义是五四精神的源泉。

五四运动要解决的是民族危亡的问题

五四运动口号

1、高擎五四爱国旗帜,勇担发展重任

2、高举五四火炬,争当发展先锋

3、弘扬五四精神,奉献火热青春

4、传承五四精神,共促社会和谐

5、凝聚青春力量,服务科学发展

6、高举团旗跟党走,立足岗位献青春

7、围绕大局,服务青年,为科学发展增光添彩

8、让团徽在岗位上闪光,让青春在奉献中升华

9、解放思想、创新创业,用辉煌的青春业绩向祖国献礼

10、弘扬五四爱国精神,展示青年风采

弘扬五四精神的论文,2500字

1919年5月4日爆发的那场北京学生反帝爱国运动,其革命浪潮迅速席卷全国,在全国范围内展开了伟大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

这次运动是在新文化运动背景下所爆发的学生爱国主义运动,在中国的革命史上有着举大的意义。

它是一次追求民主、追求真理的思想解放潮流,极大地推动了科学思潮在中国的传播,为后来的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奠定了基础。

它又是一次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彻底的不妥协的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的伟大斗争,唤醒了中华民族的觉醒,直接促进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在中国的开展,五四伟大的爱国精神直接影响了我们一代又一代人。

那么在今天,正是五四运动发生的86周年之际,这场运动已经离我们这一代人很久远了。

重提五四爱国运动,发扬五四精神对于我们当代大学生还是有着重大的意义的。

那场以大学生为主的轰轰烈烈的爱国运动,他们怎样来用青春的热血和生命来实践着自己对国家的爱。

那么时值今天,当代的大学生远离了国家和民族苦难的日子,远离了社会动荡不安的局面,生活在一个无忧无虑的生活背景下。

爱国好像对于今天的我们已经留于一种形式,一个口号了,“爱国热血青年”在今天已经被看作一个贬义词了。

那么我们今天来重新怀念五四运动,发扬五四精神,用自己的切实行动来发扬爱国主义精神,无疑有着巨大的社会意义的。

也许有人会说五四运动离我们已经太久远了,那是一个时代的精神,已经过时了,对于我们也没有很大的现实意义了。

这种认识是很不正确的,笔者认为五四精神不仅没有过时。

反而正是我们新的时代的所需,我们很有必要重新认识我们的意识形态,有必要在新的形式下重新认识爱国主义精神。

是的,如何认识爱国主义怎样用我们自己的切实行动来实践爱国主义,对于当代的大学生是有着巨大的意义的。

在我们的生活中,发扬爱国主义不是非要我们做出一番轰轰烈烈的爱国行动,而是从我们身边的小事做起。

在学校里,你努力掌握科学知识,成为社会的有用人才,到祖国和人民最需要你的地方去。

就像现在的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积极响应党和国家的号召,他们所唱响的新时代的青春之歌就是一种很好的爱国行动。

我们走向社会,遵守社会的各种规章制度,做一个遵纪守法的良好的公民,也是一种爱国主义行动。

在我们的身边,做一些我们力所能及的事情努力地去帮助别人,积极地去实践各种有益的社会公益活动,也是一种爱国主义行动。

其实,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我们去发扬爱国主义精神还是有着各种各样的形式。

无须做一些什么轰轰烈烈的大事情,而将我们的身边的小事切切实实地做好,就是一种很好的爱国主义形式。

在今天我们怀念五四运动,重提五四精神,在新的时代背景下还是有着巨大的社会意义的,让我们重新去认识爱国主义精神,重新去审视我们的意识形态。

爱国主义不是一句口号,不是一种形式,而是一种实实在在的行动。

五四精神是一面旗帜,五四精神永远不会过时,在新的时代它有新的内容。

我们怀念五四精神,我们发扬五四精神。

五四爱国运动的口号是什么·它在历史上有什么意义

五四运动也是新文化运动的继续和发展。

1915年陈独秀创办《青年杂志》,次年改称《新青年》,举起“民主”和“科学”两面旗帜,猛烈抨击封建主义旧文化,提倡新文化。

随后,还提倡白话文代替文言文,并在“文学革命”的口号下,提倡新文学。

  “五四精神,即‘爱国、进步、民主、科学’ 。

1919年5月4日中国爆发了以一批先进青年知识分子为先锋、广大人民群众参加的彻底反帝反封建的伟大爱国革命运动——五四运动。

五四运动也是一场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和新文化运动。

这场运动成为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

五四运动树立了一座推动中国历史进步的丰碑。

五四运动也孕育了 “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伟大精神。

其核心是爱国主义。

”(摘自《中国文明网》)  “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五四精神产生于中华儿女救亡图存的革命时期。

经历了八十九年的时代巨变,中国已经处于改革开放的新时期,五四精神有没有落后于社会发展的潮流,有没有必要改写呢?  武汉理工大学亓飞:“有必要,可在其原有的基础上加以丰富和发展,使其更好地适应现在的社会情况,如可以赋予其文明、进取等时代精神。

当然新时代也要强调责任。

但发展不是摈弃,五四精神的优秀思想精髓应该继续传承下去。

”  中国海洋大学张晨老师:“为什么要改写呢

时代虽然在改变,但总是会有一些永恒的价值追求贯穿于整个历史。

五四精神在我看来就是进步青年的基本价值观。

爱国、进步、民主、科学,这四个看似简单的词汇其实是对所有进步青年共有的价值体系的浓缩和概括。

”  改写,是对优秀文化的丰富和发展;坚守,是对永恒价值的不懈追求。

但无论是改写还是坚守,“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五四精神始终是“五四青年”留给我们的不朽精神财富。

  弘扬五四精神——新时代,新意义

  “五四青年”慷慨激昂地呐喊着,将“爱国、进步、民主、科学”这四个看似简单平常的词语组合在一起,他们像是四道古老的河床,承载着现代中国滚滚流淌的历史长河,每一个时代都是一次填充,每一次填充都留下深刻的印记。

历史长河不会减速停留,五四精神的河床不会淤塞消亡,它会在每次冲刷中愈加深沉而厚重。

“五四精神在每个时代都被赋予了当时的时代意义,在不同的时代都会散发出独特的光芒,也吸引着无数代青年追求进步和真理,科学和民主。

这四个简单的词汇包涵了太多的实践意义……”中国海洋大学张晨老师感慨道。

  爱国与进步,五四精神的基础和源泉。

爱国已融入每一个中华儿女的血液,不竭地流淌。

每一个中华儿女,在任何时候、任何历史条件、任何社会背景下,都不会忘记。

而忘记进步,就意味着落后。

民主与科学,五四精神的核心与动力。

民主,是大到国家小到家庭的任何一个组织机构和谐发展的必备条件。

没有民主就没有生机和活力。

科学,则是发展的不竭动力。

  那在我们这个时代,五四精神又承载了什么呢

上海交通大学吴迪分析道:“爱国已由当时的反帝、反封建,为民族独立、国家解放而献身转变为为祖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祖国统一、民族团结贡献力量;进步是思想与时俱进,摈弃腐朽、落后思想;民主建设重在增强公民的主人翁意识,关心国事,提高参与政治的热情;对科学的发展在相当长的时期内仍应给予高度重视,增强对空间、资源的开发意识,同时,完善各项制度和法律。

”  传承五四精神——做些什么

  八十九年前的中国学生用他们的爱国行动创造了“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五四精神,这笔宝贵的精神财富经由代代青年相传至今。

作为当代青年,我们大学生能为传承五四精神做些什么

“我们当代大学生能做的也是该做的就是以身作则,用实际行动将这一精神传播给更多的人。

” 中国海洋大学董月峰这样认为。

  我们具体可以做些什么呢

中国海洋大学闵锐武老师谈到:“作为大学生,我们首先要做好的是要学好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知识,正如培根所说,‘ 知识就是力量’,有了知识才有改变世界的力量。

再者,要怀有一颗爱国之心,以主人翁的态度积极参与小到学校大到国家的建设进程中,并为此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在这一过程中,我们要注意的是切忌‘假、大、空’,多做实事,从身边小事做起,比如与我们密切相关的环保事业。

五四精神不是空洞虚无的,它的传承就蕴藏在生活点滴小事中,我们做到了做好了就是传承了。

”  五四精神的核心是爱国主义。

爱国是一个太大的话题,一个人对祖国的热爱是一种非常浓烈的情感。

或许很多人会觉得这种爱在平时很难显现出来,作为大学生,我们怎样做才是真正的爱国

“其实怀着崇高的理想,从小事做起,一步一步去实现,在不断完善自己的过程中也一点一滴地为祖国进步做贡献,就是一种最简朴也最容易实现的爱国情怀。

”中国海洋大学张晨老师说。

  谈到爱国,中国海洋大学闵锐武老师情绪激昂:“真正让祖国发展强大起来才是真正的爱国。

青年,是一个容易冲动的群体,一个缺乏理智的年龄段。

冲动虽然能显示出爱国之情的强烈,但它的效果怎么样呢

盲目的冲动不但起不到什么积极效果,反而极易被不法分子利用,要知道当前中国什么最重要

办好奥运会

真正的爱国是让祖国发展强大起来。

近代史上的洋务派发起的洋务运动被评为真正的爱国运动,因为这一运动主张发展经济,‘师夷长技以自强、求富’,是真正的强大祖国。

”  中国海洋大学刘斌对爱国有一番自己的见解:“爱国离我们并不遥远,爱国应从小事做起。

爱国不是口号,爱国需要实际行动。

作为大学生,我们最重要的是要把自己的事情做好,这才是真正的爱国。

如我们要关心国家大事,时刻关注我们祖国的发展;如支持民族工业,节约水电等资源;如提高自身素质,维护国家形象等。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联系xxxxxxxx.com

Copyright©2020 一句话经典语录 www.yiyyy.com 版权所有

友情链接

心理测试 图片大全 壁纸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