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3年为什么没把丹阳划入常州而化了金坛武进
武进不论从当时的地域面积还是经济实力来讲在全国县市级中也是能排得上号的,在江苏及在其周边县级市中更不要说。
常州基本上要靠武进,常州是挂个名而已。
金坛和丹阳是不能和武进比的,原先苏南划分镇江专区和苏州专区时就有这样的口号:镇江赶苏州武进当冲锋(武进当时属镇江专区)
如何评价龚自珍
龚自珍二十七岁为举人。
元年(1821)官,任国史馆校对官。
九年,始成进士。
官至礼部主事。
十九年,弃官南归。
二十一年,于江苏云阳书院猝然去世。
龚自珍初承家学渊源,从文字、训诂入手,后渐涉金石、目录,泛及诗文、地理、经史百家。
受当时崛起的“春秋公羊学”影响甚深。
面对嘉道年间社会危机日益深重,他弃绝考据训诂之学,一意讲求经世之务,一生志存改革。
青年时代所撰、等文,对封建专制的积弊,进行了揭露和抨击。
他的思想为后来等人倡公羊之学以变法图强开了先声。
中年以后,虽然志不得伸,转而学佛,但是“”之志并未消沉。
他支持查禁鸦片,并建议加强军事设施,做好抗击英国侵略者的准备。
龚自珍一生追求“更法”,虽至死未得实现,但在许多方面产生了有益的影响。
在社会观上,他指出社会动乱的根源在于贫富不相齐,要求改革科举制,多方罗致“通经致用”的人才。
在哲学思想上,阐发佛教中天台宗的观点,提出人性“无善无不善”,“善恶皆后起”的一家之谈。
在史学上,发出“尊史”的呼吁,并潜心于西北历史、地理的探讨。
在文学上,则提出“尊情”之说,主张诗与人为一。
他生平诗文甚富,后人辑为。
关于创新的诗句有哪些
肯定是假军队的数量口的基数是密切相关的。
史书中写到:邑无 复行人”。
除了战死亡外,大批中原人民向相对安定的地区迁徙。
三辅、南阳人民多 迁往益州。
徐州一带人民多避乱江东。
江淮之间十余万户皆渡江而东,“江西遂虚,合肥 以南惟有皖城”。
还有不少士大夫甚至渡海远徙交州。
在蜀汉、东吴政权内任职的不少是 黄河流域迁来的士大夫。
此外,还有不少中原人士逃往幽州、辽东,甚至去鲜卑境内。
如 东汉末刘虞为幽州牧,“青徐士庶,避黄巾之难归虞者,百余万口”(《后汉书·刘虞传 》)。
三国鼎立局面稳定后,迁往辽东的往往复归故土,而迁往南方的大多定居下来。
以后魏 蜀吴三家为了充实各自统治区内的实力,利用政治手段强迫人民迁居其统治中心的周围。
如建安末曹操讨张鲁,进入巴东、巴西郡(今川东),劝诱当地人民8万余口迁至邺、洛阳 ;继而曹既平张鲁,迁汉中民数万户以实长安、三辅。
曹丕建都洛阳,徒冀州5万户士家以 实河南。
魏灭蜀后将蜀人3万家迁往洛阳和关中。
东吴孙权在建安年间连续西征盘居在长江 中游的江夏太守黄祖,虏掠男女数万口迁至江东。
刘备入蜀带去了大批荆州人士,以后几 次北伐南征,也迁民于成都平原。
此外,东汉末年,北方乌桓、鲜卑逐渐入居中原,散布 于沿边诸郡。
匈奴入居汾水流域的就有3万余落。
东吴征服山越后,也将越人从山区迁至平 原,总数约有10余万人。
经三国时期屡年战争,人口死亡、逃亡、隐匿的数字是相当高的。
所以据西晋太康初年 (3世纪80年代)的户籍,全国仅246万户,1616万口。
黄河流域仍占56.72%,长江流域占 34%。
黄河流域集中在可、冀2州,约占全国人口的32.12%。
全国郡级人口分布第一位是 河南郡,即曹魏政权首都洛阳的所在地,有11万户,以下依次为与河南郡接界的河内郡、 东吴旧都建业所在地的丹阳郡、今冀南与鲁接界的阳平郡、蜀汉旧都成都所在地的蜀郡, 户数都在5万以上。
可见是由三国时代人口迁移的结果。
而更一步的分析表明:若以亡蜀的人口数计算,当年蜀约九十四万口,魏则有四百四十 三万口,蜀魏的比率大约为百分之二十一。
再以吞吴的人口数计算,吴约二百三十万口, 若假设前述魏蜀人口不变(因史料考证欠缺,略以三国人口零成长为前提),吴魏比为为 百分之五十六。
三国时期总人口约767万,与上述之值并无太大出入。
魏、蜀、吴三国人口比较表 国别 户数(万) 人口数(万) 蜀 28 94 吴 52.3 230 魏 103 443.28 合计 183.3 767.28 魏、蜀、吴三国人口比较表蜀国有28万户,94万人,;吴国有52.3万户,230 万人,,魏国有103万户,443.28万人;三从两点变化得知蜀国每户大约有3. 4口人,;吴国每户大约有4.3口人,魏国每户大约有4.3口人,四通过比较三国人 口统计,得知三国中魏国人口最多,吴国其次,蜀国最少。
三国的政治经济历史,得知魏 国是三国中实力最强的,当然也是人口最多的,在当时三国鼎立的局面下,魏国也是最具 备统一全国的条件。
事实上三国时期各国的常备兵维持一般都不超过人口总数的百分之十,这也是一个基本 的规律,只有蜀国例外,却也相差无几,蜀灭时只有二十三万户,九十四万人,只有兵十 万多一点。
吴灭时约四十余万户,二百三十万人,有兵二十余万。
蜀汉在三国后期军事上比较活跃,但蜀汉发展至后期,人口不足百万。
也就是说要用10 万兵的话,则10个人中要有一个当兵,老幼妇女去掉,只选青壮年,比例要达多少
还要 不要发展生产
历史上(正史)的诸葛北伐,每次都不超过五万人。
此时孙吴有兵23万( 230万人口)。
曹魏有兵50万(443万人口)。
魏蜀实力相差悬殊,正史上诸葛亮六出祁山 的总兵力加起来都没有30万。
最多的一次6万,最少的一次万余。
蜀国人口不过百万,能拖 起10万军队都已经很不容易了。
所以诸葛亮的最大活动兵力不会超过6万。
魏国的西线防御 兵力在20万左右。
(曹真一路近10万,司马懿和张颌领另外10万。
活动兵力在15万左右。
) {个人意见}诸葛的北伐,所谓“统一中原,恢复汉室”实际上已经是个口号而已,其 自己也知道。
真正出兵的目的,在垄。
此时荆州已经失守,按其所谓隆中对的战略意图最 后一丝希望也已消失。
取垄在战略态势上有所改善,不至困向一隅,坐以待毙而已
历史 只相信实力,无论是财力、物立、人力,蜀汉已是远远落后于其他两方,只能寄希望于孙 氏联盟才能得以苟延残喘。
但是无疑,统一的重任他们是没份的。
史书上记载的三国著名大战实际兵力如下: 官渡之战,曹操”兵不满万,伤者十二三”袁绍”众十余万”; 火烧新野,认为曹仁兵力至多8千人(无史书记载)。
赤壁之战,曹操十五六万,孙权五万,刘备一两万.<<三国志>>记载详细。
夷陵之战, 陆逊统率的吴国抗蜀军:兵力5万。
(《资治通鉴》、《三国志吴主传》、 《陆逊传》均有记载);蜀军的总兵力在7.2万左右(不包括赵云军),其中在夷陵地区作 战的有5.9万人。
战败后,刘备退回永安有2.3万兵防守。
六出祁山,每次都不超过五万人。
京杭大运河现在还能全线通航吗
除屈家店至天津段15公里可供小船作季节性通 卫运河底30米,水深约10米,建有四女寺、祝宫屯船可通航100吨级船舶。
由于上游岳城水库蓄水,截走水源,尤当卫运河扩大治理后,航道情况骤然恶化鲁南运河,北起黄河,南至韩庄,长20公里,1968年虽经疏浚整治,但河道严重淤积,水深不足,尚不能通航。
梁山至南旺段长33.8公里,枯水期航道水深0.5米,每年可通航6个月,为季节性航道。
南旺至济宁段长27.1公里,底宽15米,枯水期水深0.5米,每年仅通航6个月,为季节性航道。
济宁至二级坝段长78.1公里,航道顺直,枯水期水深1米以上,底宽50米,可通航100吨级船舶。
中运河 二级坝至大王庙段原来是走韩庄、台儿庄一线。
1958年在江苏省境内新辟南四湖湖西航道及不牢河河段,使河道经徐州市北郊通过,至大王庙与中运河汇合。
大王庙至淮阴段仍循原来河道南下,长163公里。
徐州以下河段,经 分段拓宽,航道一般底宽45~60米,水深3米以上,已可通航500~700吨级以上拖带船队。
是为徐州煤炭南运主要线路。
[15] 里运河 京杭运河 京杭运河 全长169公里,其入江口原在瓜洲,1958年改至六圩入江。
屡经整治,航道底宽一般达70米,水深3米以上,可通航1000吨级拖带船队。
年运货量1500万吨左右。
[15] 徐州蔺家坝—淮阴—扬州邗沟被称作苏北运河,全长404千米,纵跨徐州、邳州、宿迁、淮阴、扬州等11个县市,沟通了微山湖、骆马湖、洪泽湖、高邮湖等水系,是京杭运河上运输最繁忙的河段。
基本建成二级航道,成为京杭运河上等级最高的航道,常年可行驶2000吨级的船舶。
当前有苏、鲁、沪、浙、湘、豫等十多个省市的船舶航行其中,年货运量可达3亿多吨。
徐州段最大通过量已达5500万吨船舶吨位,其中货物通过量达3500万吨。
扬州六圩口—镇江谏壁—常州—南浔,全长224千米,贯穿江苏的扬州、常州、镇江、无锡、苏州等县市,沟通了长江、太湖水系,与上海、浙江等周边地区的省际河流相连。
当前有苏、鲁、皖、沪、湘、鄂、川等13个省市的船舶在该段运河上航行。
截至2010年,航道全部达到四级标准,可通航500吨级船队,年货运量已超过1亿吨,超过江苏境内长江航道的运量,相当于沪宁铁路单线货运量的3倍。
航行船舶的密度超过了德国的莱茵河,是京杭运河上运量最大,密度最高的河段之一,刚建成的谏壁船闸日均船舶通过量已达10万吨以上。
[15] 江南运河 自长江南岸六圩—镇江谏壁口经丹阳、常州、无锡、苏州、平望至杭州。
其中,平望至杭州有3条航线,即东、中、西线,如以东线计算,全长323.8公里,大部分底宽20米,水深2米,一般可通航40~100吨级船舶,年货运量达1600余万吨。
[15] 郗山运河 郗山运河(2张) 浙江段(南浔—杭州),全长120多千米,沟通了太湖水系和钱塘江水系,分为东、中、西三条路线,一般以东线代表运河的位置,河道狭窄、弯曲,终年可通机动船舶。
当前可通行300吨级的船舶.2014年9月,通州、武清、香河三地水务部门已签订战略合作协议,京杭大运河通州—香河—武清段有望实现复航,计划于2017年实现初步通航,2020年正式通航目前情况是 山东段季节性通航 江苏 浙江所有航道都能全年通航
三国时期比较著名的兵种有哪些
1.丹阳兵 这是陶谦的老本,他自己就是丹阳人,作为徐州的老军阀,陶手中虽然没有好的战将,但是握有一支精锐的“丹阳兵”,因此也可以对抗曹操这样的大鳄。
2.陷阵营 陷阵营是一支独特的部队,人数不多,但作战极为勇猛,它的指挥官是吕布手下的大将高顺。
3.白耳兵 白耳兵,是刘备的亲军卫队,刘备既然是个老革(老兵痞的意思),他身边的白耳兵自然也是深经战争的惊涛骇浪。
4.白马义从 沮授为监军,白绍:“瓒好白马,屡乘以破虏,虏呼为‘白马将军’。
故选精锐三千,尽乘白马,号‘白马义从’,以实禁卫也。
” 5.无当飞军 所谓无当飞军,是诸葛亮在征服南中后,利用当地少数民族兵源,建立的蜀汉劲旅,和刘备传统的王牌军——白耳兵,以及西凉马氏军团鼎足而三,一时瑜亮。
6.西凉铁骑--西方技术装备的精锐骑兵。
7.虎豹骑--曹操的“宿卫”8.张辽麾下“八百死士”。
“于是辽夜募敢从之士,得八百人,椎牛飨将士,明日大战。
平旦,辽被甲持朝,先登陷陈,杀数十人,斩二将,大呼自名,冲垒入,至权麾下。
” 还有:曹仁的骁骑,许褚的虎卫,典韦的近卫甲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