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胜吴广起义时候的口号
正确的起义口号是“大楚兴,陈胜王(wang,四声)”。
正是应着这个口号,陈胜建立了“张楚”政权,意即复兴、张大故楚国的意思;也正是这个口号,才将许多人笼络在陈胜麾下,与陈胜、吴广一起斩木为兵、揭竿为旗,揭开了秦末风起云涌的起义斗争的序幕。
后来起义军拥立楚怀王的孙子熊心立楚,建立起反抗秦国的政治中心,也与陈胜起义时的这个口号有关
陈胜吴广起义的口号是王侯将相,宁有种乎还是斩木为兵,揭杆为旗
不是口号的一句是什么
斩木为兵,揭竿为旗,这句是对他们起义时候的描写,而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是陈胜说的
应该是吧……
历史上由于不忍皇帝残暴而揭竿起义的人(详细资料)
“苍天已死,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
黄巾起又巾之乱,黄巾之祸,是东汉晚期的农民,也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宗教形式组织的民变之一,开始于汉灵帝光和七年(公元184年),当时朝廷腐败、宦官外戚争斗不止、边疆战事不断,国势日趋疲弱,又因全国大旱,颗粒不收而赋税不减,走投无路的贫苦农民在巨鹿人张角的号令下,纷纷揭竿而起,他们头扎黄巾,高喊“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的口号,向官僚地主发动了猛烈攻击,并对东汉朝廷的统治产生了巨大的冲击,为平息叛乱,各地拥兵自重,虽最终起义以失败而告终,但军阀割据、东汉名存实亡的局面也不可挽回,最终导致三国局面的形成。
东汉末年政局不稳,外戚专政,宦官专权,对西羌战争持续数十年,花费巨大,徭役兵役繁重。
加之土地兼并现象严重,民不聊生。
加之古代社会,人民皆有宗教信仰,张角趁此机会,以自身的医术结合奇书《太平要术》上的内容,救助人民,又大力宣传“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
张角得到了很多人民的拥护,而当下朝廷,人民则早已失去了信任。
在这种情况下,张角创立太平道,以宗教的方式笼络人心,在贫苦农民中树立了威望,信众多达数十万。
张角利用他在民众中的威望,将青、徐、幽、冀、荆、扬、兖、豫八州的信众分为三十六方;大方万余人,小方六七千人;每方设一渠帅,由他统一指挥,为大规模的起义做好了准备,意图推翻汉朝,并建立由黄巾军统治的的新天下。
揭竿为旗斩木为兵形容的是哪一场起义
揭竿为旗斩木为兵形容的是秦末陈胜、吴广领导的农民起义。
秦二世元年(前209)七月,征发闾左九百人屯戍渔阳,陈胜、吴广为屯长。
陈胜、吴广是贫苦农民。
他们行至大泽乡(今安徽宿县东南),为大雨所阻,不能按期到达。
按照秦法,过期要杀头。
陈胜、吴广便利用 “鱼腹丹书”、“篝火狐鸣”等计策发动戍卒起义,提出 “大楚兴,陈胜王”的口号。
陈胜鼓动戍卒说:“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于是自立为将军,以吴广为都尉,用秦始皇长子扶苏和楚将项燕的名义号召群众起义。
斩木为兵,揭竿为旗,陈胜、吴广砍下树木做武器,高举竹竿当旗帜,天下的百姓象云那样集合拢来,象回声那样应声而起,担着粮食,如影随形紧紧跟着。
此文出处西汉贾谊的《过秦论》:“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山东豪杰并起而亡秦族矣。
”
陈胜吴广揭竿起义在中国历史上的影响是什么
①第一次大规模农民战争,推翻了秦朝,打击了地主阶级,迫使汉朝统治者采取休养生息政策。
②首创精神,树立榜样。
③“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口号对汉初“布衣将相”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