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益用语
深化认识,加强领导。
法制宣传教育是实施依法治国方略的基础性工作,是推进社 会主义法治国 家建设的重要保证,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和 谐社会的具体实践。
社会稳定、社会进步、经济发展都离不开良好的法治环境作保障,特别是市场经济,对法治的要求越来越高。
只有全体公民都知法、守法、依法办事,并善于运用法律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社会才能稳定,经济才能有序发生,社会各项事业才能纳入法治轨道。
因此,各级党 组 织和领导要从建设社 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极端重要性,增强责任感,确保普法教育真正列入本单位工作目标之中和其他工作一并落实,一并考核。
明确职责、齐抓共管。
首先要明确市依法治市领 导小组办公室是党 委、政 府在开展普法依法治市工作的指导、协调机构,而且是政 府编制内的常设机构,不是市司法局的内设股室。
依法治理办公室拥有对普法依法治理工作的组织、指导、协调、督查、考核等职能和权限。
依法治理办公室要切实履行职责,真正在全民普法中发挥组织指导和协调保障作用。
法制宣传教育是全党的任务,必须在党委的领导下,协调各方力量共同努力,形成“党 委领导、人大监督、政 府实施、全社会参与”的普法工作格局。
党 委宣传部门、政 府司法行政部门担负着普法的主管职责,责无旁贷。
政府各部门、各单位要积极参与,发挥自身优势,树立“大普法”观念,只有这样,才能发动一切力量开展普法工作,才能把普法依法治理工作引向深入。
完善制度、强化考核。
“六五”普法要在考核评估上下功夫,建立一种权威性的长效考核机制。
由依法治理办公室制定出切实可行的考核内容标准和办法,对考核取得优秀等级的进行表彰奖励;对考核不合格单位实行“一票否决”,对连续两年考核不合格的单位,对其主要负责人实行免职;个人在年度考核中不合格的,取消评先评优资格。
建立领 导干部法律知识任职考试制度。
按照任命权限,由任命机关组织,对考试不合格的暂缓任命,对经两次补考不合格的不予任命或不再提请任命,以激励和督促各单位及其主要领导认真履行职责,重视普法依法治理工作,使普法依法治理工作始终充满生机和活力。
建立个人学法档案制度。
将个人年度学法考试、考试结果列入个人绩效档案,作为干部年度工作考核、任免、晋升、奖惩的依据之一。
强化队伍、抓好落实。
做好普法工作,关键靠人、靠队伍。
一是要配齐、配强一支专职普法青年队伍。
这支队伍主要来源于全市乡镇从事普法依法治理工作的人员和村级干部,这些人应当挑选政治素质好、专业水平高、业务能力强、热爱普法的工作人员;二是组建一支以律师、法律工作者、从事法律教学和法律工作为主体的普法讲师团。
三是建立一支由退休老干部、老教师、老村干部和有一定威望的老同志组成的义务普法志愿者队伍。
鼓励、引导和组织三支队伍积极开展工作,充分发挥他们在法制宣传教育中的中坚作用,以骨干普法带全民学法。
抓好重点、紧贴实际。
公职人员的普法教育,已经形成制度,有较高的法律素养、依法行政、依法决策、依法办事已成为全体公职人员的行为标准。
“六五”普法在重点对象上,应由公职人员向村民、居民、进城务工人员、青少年和刑 满释放人员方面转移,在普法内容上,突出维护社会稳定,普及依法行使权益,依法维护权益,依法履行法定义务的宣传教育。
在普法形式上,举办各类法制学习班,发放法制学习资料,开展经常性的法律咨询,把法律交给广大公民、人人争做法律“明白人”。
落实经费、保障运行。
开展普法依法治市工作,经费问题至关重要。
普法经费要按上级的精神列入每年市财政预算,专项划拨,专项专用,切实落实到位。
不要把普法专项经费与司法局办公经费混在一起,普法专项经费是用于全市普法工作,是全体普法对象的经费;司法局的办公经费是司法局工作人员工作经费,两项经费有严格的区别。
司法局工作人员不多,所拨付的办公经费也相应有限。
更不能把普法经费名义上列入财政预算,敷衍上级检查,而实际并未真正拨付。
没有经费保障,普法依法治理工作就无法正常运转。
创新形式,营造氛围。
以农村法制宣传月,青少年法制宣传周,“12.4”法制宣传日等活动为载体,继续运用宣传车,法律咨询,发放法制宣传资料,创办法制宣传栏,悬挂法制横幅标语等传统方式营造法制宣传氛围。
广泛运用广播、电视,政府内刊,信息网站等传媒,加大公益性法制宣传教育。
电视台,政 府信息网站要开辟法制宣传教育专题栏目,建成多层次,宽领域,全方位的法制宣传教育阵地。
在休闲公园,车站,码头,集贸市场等人员集中的繁华地段,设置法制宣传栏或者法制宣传公益广告牌,使全体公民出门见法,抬头见法,时时刻刻把法律装在心中。
8法治实践、普治结合。
普法教育坚持与法治实践相结合,抓重点、治难点、重实效。
以“法治县(市区)”建设为平台,加大三个创建活动的力度。
一是以“四民主、两公开”为重点的“民主法治示范(社区)”创建活动;二是以规范行政执法行为为重点的“依法办事示范窗口单位”的创建活动;三是以依法办事为重点的“依法决策示范领导班子”创建活动参考文献:2014年六 五普 法试 题及标 准答 案
参加社会公益活动的意义是什么
保护地球、珍惜资源不要让最后一滴水成为我们的眼泪,不要让最后一片绿洲变成沙漠,保护地球,珍惜资源,就是保护我们的孩子以及我们的未来保护地球资源和生物多样性,造福子孙后代。
善待地球——保护地球从节约资源做起人人为环保、环保为人人人人关心环境质量 人人参与环境保护珍惜资源 永续利用保护环境光荣 污染环境可耻依靠科技进步 促进环境保护提高环境意识 保护美好家园合理利用资源 保护生态平衡 促进经济持续发展保护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保护环境山河美 持续发展事业兴别让可爱的生灵在我们这一代人手中消失发展经济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环境保护是一项基本国策建设项目必须依法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合理利用自然资源 防止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尊崇自然、敬畏生命尊天重地、敬天爱人判天地之美、析万物之理环境保护,人人有责。
为了地球上的生命-拯救我们的海洋。
保护蓝天碧水。
建设美丽的边疆,爱护我们的家园。
环境保护从我身边做起。
保护环境,造福人民。
保护环境就是保护我们自己。
保护水环境,节约水资源。
树立大环境意识,保护生态环境。
欣赏荒野、回归自然青山清我目、流水静我耳山中何所有
岑上多白云水光山色与人亲,说不尽,无穷好自然不可改良、生活可以选择 选择绿色生活、健康适度消费只有一个地球、人类应该同舟共济人类善待自然、就是善待自己地球能满足人类的需要、但满足不了人类的贪婪幸福生活不只在于丰衣足食,也在于碧水蓝天。
追求绿色时尚、走向绿色文明
“普法依法治理工作”是什么意思
二00八年全国普法依理工作要点党的十七大,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弘扬法治精神,形成自觉学法守法用法的社会氛围。
这就为法制宣育工作指明了方向,提出了新的任务和更高的要求。
2008年是五五普法治理承上启下的重要一年,做好2008年的普法依法治理工作,对于学习贯彻十七大精神,全面落实五五普法规划,具有重要的意义。
2008年普法依法治理工作的指导思想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落实全国政法工作会议精神,全面落实五五普法规划和决议,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扎实推进依法治理,大力加强公民意识教育,弘扬法治精神,为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作出新的贡献。
一、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全面落实五五普法规划 1、把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作为法制宣传教育工作首要政治任务抓好抓实。
要按照十七大对普法工作的要求,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把十七大精神落实在普法依法治理的各方面、全过程。
2、切实加强宪法和重点法律法规宣传。
突出学习宣传宪法,牢固树立宪法意识,维护宪法权威。
紧紧围绕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促进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广泛宣传有关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发展以及与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深入宣传有关劳动、就业、社会保障等相关法律法规,积极宣传新颁布法律法规。
宣传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加强公民意识教育,弘扬法治精神,努力推进社会主义法律文化建设。
3、认真开展五五普法中期检查,推进五五普法规划和全国人大常委会决议的全面落实。
积极开展调查研究,总结五五普法以来的成绩和经验,找出问题,制定措施,及时改进。
各地各部门要做好五五普法中期自查和互查工作。
邀请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参加督促检查。
二、抓好重点对象普法,促进全民普法深入开展 4、以提高依法执政意识为重点,推进领导干部的法制宣传教育。
认真落实中组部、中宣部、司法部、全国普法办《关于进一步加强领导干部学法用法,提高依法执政能力的意见》,丰富领导干部学法内容,坚持领导干部法制讲座,理论中心组学法,党校、行政学院培训学法等制度,重在提高领导干部依法执政的能力;继续推进干部任职前法律知识考试制度,完善考试内容和形式;探索领导干部学法网校等方便、实效的法制教育方式。
5、以提高依法办事能力为重点,加强公务员的法制宣传教育。
指导各系统组织开展专业法学习培训,进一步落实公务员学法考试考核制度,规范行业执法程序和行为,服务行政体制改革,推进依法行政和法治政府建设。
6、以增强引导性、参与性和趣味性为重点,加强青少年法制宣传教育。
认真落实《中小学法制教育指导纲要》,坚持发挥学校法制教育主阵地作用,完善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青少年学生法制教育体系,充分发挥兼职法制副校长和青少年法制教育基地的作用;适应青少年特点加强网络法制宣传,开展青少年网络法律知识竞赛活动;增强青少年法制教育的参与度,举办全国大中学生学法用法演讲赛。
7、以推进依法诚信经营为重点,加强企业经营管理人员的法制宣传教育。
全面落实中宣部、国资委、司法部、全国普法办《关于加强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学法用法工作的若干意见》,促进企业规范化管理,提升企业参与市场竞争的能力;提高企业经营管理人员与职工的权利义务意识,构建和谐劳务关系。
8、以农村两委干部和农民工为重点,加强农民法制宣传教育。
落实好中宣部、司法部、民政部、农业部、全国普法办《关于加强农民学法用法工作的意见》,加强农村两委干部的培训,提高民主管理、依法管理农村事务的能力;明确职责,抓好农民工输出地、输入地法制教育,提高农民工自觉守法、依法维权能力;积极为农民工提供法律帮助,切实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
三、狠抓法律六进活动,把法制宣传落实到基层 9、大力推动法律六进活动。
抓好中宣部、司法部、全国普法办《关于开展法律六进活动的通知》的贯彻落实,指导、督促各地结合实际制定法律六进活动配套意见和推进方案;指导各地建立和完善法律六进活动工作机制和工作制度。
10、总结推广典型经验。
指导地方和部门开展观摩、交流、评比活动,培养和树立先进典型,推广各地和基层单位法律六进活动新形式新方法,以典型示范带动法律六进活动的深入开展。
11、重点推进法律进乡村、进社区活动。
加强农村法制宣传阵地四个一建设和法律进社区六个一建设;继续向农村、社区尤其是西部地区农村赠送实用法律资料,充实法律图书角;扶持农民夜校、社区法制学校工作;开展农村、社区法制宣传教育与公益性法律服务有机结合试点。
12、各部门、各行业要积极参与,在法律六进活动中充分发挥职能作用。
四、深化依法治理,积极推进国家各项工作法治化进程 13、继续推进依法治省(区、市)、部门行业依法治理和基层依法治理工作,推进国家各项工作的法治化。
14、重点抓好法治城市、法治县(市、区)创建活动。
各地要结合实际,制定具体措施,扎实推进;及时总结推广经验,培养典型,推动创建活动积极稳妥开展。
15、着力深化基层依法治理。
紧密结合法律进乡村、法律进社区,积极开展民主法治村、民主法治社区、依法行政示范单位、诚信守法企业等创建活动。
五、着力法律文化建设,大力弘扬法治精神 16、坚持法制宣传教育与法律文化研究相结合。
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法律文化研讨交流活动,适时组织法制宣传教育与培育法律文化研讨会。
17、坚持法制宣传教育与法律文化建设相结合。
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法律文化活动,充分发挥城市、乡村公共文化场所如图书馆、文化场馆的作用,开展经常性法律文化活动,促进社区、校园、企业、村镇等基层单位的法律文化建设,鼓励、支持、引导农村、社区、单位群众性法律文化活动。
18、坚持法制宣传教育与丰富法制文艺活动相结合。
开展法制文艺作品调演、会演活动,适时召开法制文艺工作座谈会,促进法制文艺的繁荣发展。
19、坚持法律文化建设与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相结合。
在社会主义文化大繁荣大发展中培育法律文化,在培育法律文化过程中丰富社会主义文化的内涵。
鼓励、支持专业、业余团体、组织和个人创作更多优秀的法制文艺作品;策划引导创作法制宣传教育系列栏目剧。
六、注重创新方式方法,扩大法制宣传教育覆盖面 20、丰富传统宣传手段,创新丰富法制宣传形式。
改进传统宣传方式,增强针对性、实用性和群众的参与性,从数量和质量上实现突破;加大宣传栏、电子显示屏等的设立和维护,开展城市移动电视、公交移动电视等动态法制宣传。
21、切实加大大众传媒法制宣传力度。
丰富节目内容,创新宣传形式,增加法制节目、栏目,进一步发挥法制公益广告、法制讲堂、法制故事和法制电视连续剧等的作用;整合法制宣传资源,继续与中央电视台合作办好今日说法、法制编辑部等栏目。
22、创新和丰富网络法制宣传。
落实《司法部、国务院新闻办、全国普法办关于加强互联网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的意见》,积极开展论坛、知识问答、知识竞赛、博客等网上法制宣传活动。
开办领导干部、青少年等网上法制学校。
开展百家网站法律知识竞赛、全国法制动漫作品征集活动等。
继续办好中国普法网。
23、做好各种专项法制宣传教育。
利用三八妇女节、3·15消费者权益保护日、4·26世界知识产权日、六一儿童节、6·26国际禁毒日及重要法律法规颁布实施纪念日、节日等,开展知识产权、道路交通安全、保护妇女儿童、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等集中的专项法制宣传教育;会同有关部门组织开展全国县(市)、乡(镇)、村级干部国土资源法律知识宣传教育培训。
24、扎实开展以人文奥运、法治同行为主题的奥运法制宣传教育,继续做好奥运法制宣传万里行活动。
25、继续组织好12·4全国法制宣传日宣传活动。
26、充分利用2008年奥运会、迎接2010年上海世界博览会等大型国际活动在我国举办的契机,有针对性地开展对外法制宣传。
七、加强队伍建设,最广泛地动员和组织社会力量参与法制宣传教育 27、发挥专职法制宣传教育工作者的主导作用。
组织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工作者培训工作研讨交流,提高队伍的政治思想素质、业务指导能力、组织协调能力。
28、进一步加强各级普法讲师团的工作。
组织讲师团成员开展法治建设专题理论研究,为地方和部门领导干部开办法制讲座,参与重大的法律咨询、法律服务活动,参与大众传媒的法制宣传工作;组织各地讲师团工作交流研讨。
29、积极倡导和推进法制宣传志愿者活动。
指导各地组织和建立法制宣传教育志愿者队伍,多渠道开展培训;组织志愿者面向基层社区、农村开展形式多样的法制宣传活动;组织法制宣传志愿者开展工作经验交流,提高志愿者宣传水平。
30、充分发挥法制新闻工作者的作用。
与有关部门联合,加强指导,组织法制新闻工作者围绕中心开展法制新闻宣传。
发挥好中华全国法制新闻协会作用,组织法制新闻业务研讨交流活动。
八、提升工作指导水平,实现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的新发展 31、加强法制宣传教育工作调研和理论研究。
深入基层开展调查研究,把握法制宣传教育发展规律,创新法制宣传教育理论,指导工作实践。
开展法制宣传教育立法调研工作。
32、加强规范化、制度化建设。
在已制定几个规范性文件基础上,着重研究建立、完善和落实法制宣传教育考核评估、检查督促、工作激励等制度。
33、推进工作协调发展。
加强区域交流与合作,取长补短,互相促进。
加大对中西部地区法制宣传教育的指导支持,促进贫困地区群众平等享受基本社会公共服务资源。
34、加强工作总结和表彰。
组织年度工作和专项活动督导、评比、表彰工作;充分发挥普法依法治理联系点作用,加强联系点工作的指导和交流。
35、继续加大法制宣传教育工作新闻宣传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