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皂剧是什么意思
肥皂剧源于西方,现在一般指的是家庭妇女一边做家务,一边心不在焉地收看的罗里罗嗦讲述家长里短的长篇连续剧。
它作为西方社会大众文化的重要内容,早已经引起了越来越多研究者的兴趣。
因最初常在播放过程中插播肥皂等生活用品广告,故称“肥皂剧”。
在英美等西方发达国家,每周都会有固定的播出时间给几部持续几年甚至数十年的肥皂剧(《老友记》(friends), (《欲望城市》(sex&city)), (《加冕街》)(coronation street))等等, 欣赏的观众层次也由最先的家庭主妇扩充到 “雅皮士”(西方城市职业阶层中的年轻人士) 阶层。
对比中国社会的电视剧文化,西方肥皂剧有其独特的界定与自身特点。
广义上看,英美等国家都将所有剧种分为三大类, soap opera (肥皂剧),sitcom (情境喜剧),和 drama (电视剧)。
国内许多人认为国内风靡一时的《我爱我家》、《编辑部的故事》都可以拉入肥皂剧的范畴, 但按照西方电视剧分类, 严格上讲他们还是仅仅被定义为情境喜剧 (sitcom), 因为两部戏各集之间的故事关联不紧,往往可以独立成章, 而且最后一集都被安排了完美结局.而西方肥皂剧的特点则是偏向连续剧 (serial),通常各集之间的故事都有关联,而且很会“拖戏”,有时候几个星期不看,剧情居然还接得上.几乎所有的肥皂剧都没有传统意义上的结局或者叫做 “开放式结局(open ending)”, 即使有也是一种不稳定状态下的暂时平衡, 往往一对矛盾的解决意味着新矛盾的开端。
即使像《欲望城市》这样有着明显的 “完结篇”,制片方也会有意地留有 “活口”:比格对凯莉表白时的用语是“我要的就是你”,而不是求婚时最常用的“嫁给我好吗”,这样比格和凯莉的关系就可以瞬息万变。
如果到时候拍续集,无论人物关系发生怎样的变化, 剧情立即就可以自圆其说。
肥皂剧在西方社会被学术界和舆论曾一度被认为是低级的电视节目,是社会层次和文化层次不高的观众群体的一种简易消遣形式。
甚至在英国有社会学学者指出, 肥皂剧有明显的助长人类不良习惯的倾向。
表面上看,与新闻和纪录片相比,肥皂剧确实缺少具有时效性和重要性的信息量,它包含的与社会技术进步和文化进步有关的东西也不多,不像纪录片那样博大精深也不像新闻评论节目那样针砭时弊。
除此之外,肥皂剧从电视节目制作手段和节目质量的角度衡量似乎也是难称精品,大部分肥皂剧的演员是节目播出之后才有了名气.。
摄制技术上几乎没有其它的特别之处:缺少大幅移动镜头(衡量高质量商业节目的标准),没有费时费事的场面调度与安排。
有些早期的肥皂剧,从现在摄制和表演水平的眼光看,甚至是质量低劣的。
如英国早期的肥皂剧《十字路口》(crossroad)。
然而, 仔细品味许多学术争论之后会发现 “肥皂剧助长不好的倾向” 这个主张还是停留在直觉的层次,很少有学理上的证据。
批评者指责通俗文化的品质低劣,制片人都是商业化的俗人,受众则是没有审美标准、在文化上受压抑的一群人,并讽刺这些守在电视前观看肥皂剧的人为“沙发马铃薯”(couch potato)。
事实上,如果品味文化的美学标准及其评论内容根深到只能由少数人所享有, 那这种审美标准和价值取向也无非是 “曲高和寡”, 难以达到电视在消费时代的社会功能要求。
其实,肥皂剧的社会影响是远远超乎人们想象的。
早在上世纪80年代,美国著名反映石油富豪家族内部矛盾的王朝肥皂剧《豪门恩怨》(Dallas)在各洲市上映时就达到了万人空巷的轰动效果。
高潮戏暗杀小杰(JR Ewing)的凶手揭晓一集播出前,全美社会都为「谁杀了小杰」而议论纷纷;节目播出之后,达拉斯警方居然还在通讯联系中,还煞有介事地呼叫各分局围捕真凶,这在美国一时被传为趣谈。
(二) 时过境迁, 经过数十年发展的肥皂剧早已被时代赋予了新的精神与意义, 今年3月底,在英美两国热播了长达6年之久的HBO电视台连续剧《欲望城市》(Sex &The City),终于在播出了完结篇,为这部载入史册的肥皂剧壮举画上了完美的句号。
据美国媒体披露,当《欲望城市》最后一集播出时,全美国共有1060万观众坐在电视机前捧场,创下了美国电视史上第二高收视纪录(名列第一的则是NBC电视台的游戏节目《谁将成为百万富翁》)。
近日,CNN的拉里·金访谈节目对莎拉进行了一小时的专访。
在节目录制过程中,明艳动人的莎拉吸引了拉里的全部注意力。
一个电视演员能得到拉里(著名节目主持人)如此“礼遇”,在CNN历史上堪称罕见,这足以说明《欲望城市》在美国观众心目中的地位是不可替代的。
许多纽约和伦敦的顶级名牌商店,更是打着头牌主角“凯莉”的旗号,卖掉了许多价格昂贵的时尚品。
剧中的四个性感女主角着装各有风格,片中的所有造型都出自纽约顶级造型师和服装师之手。
她们的穿着形象同时代表了都市女性的四种主要分类:凯莉是时尚,夏绿蒂是淑雅,米兰达是职业,莎曼沙是成熟。
对于许多女性观众而言,喜欢《欲望城市》的另一个原因就是可以从凯莉的装扮上知道“最近曼哈顿在流行什么”。
一部以都市成熟女性感情生活为题材的电视剧,能连续六年大红大紫,并能捧得一大堆金球奖和艾美奖,在美国电视史上还并不多见。
根据尼尔森收视调查公司的统计,《欲望城市》最后一季的平均收视率,几乎能和1998年刚刚出炉时持平,它是HBO电视台过去几十年来最叫座的连续剧。
该剧和NBC电视台的电视连续剧《老友记》(播出长达十年)堪称美国电视的“常青树”,而最近这两个剧集同时落幕,也引发了美国女性“今后晚上干什么”的感慨。
因为在美国,男人永远都会有没完没了的棒球、橄榄球或篮球赛可看,而女性的主要娱乐就是看肥皂剧。
自打1998年6月,《欲望城市》首度与观众见面,由于剧中女性敢于“大胆讨论关于男性的一切以及她们对于男性的渴望”,而立即在美国成为一种人人关注的文化现象。
无论是20年前还是20年后, 肥皂剧的主要观众都是女性群体, 特别在发达国家。
英国泰晤士报的一项统计显示, 对比这两部间隔20年之久的《豪门恩怨》与《欲望城市》,超过百分之七十的收看者均为女性。
有趣的是,即使一些肥皂剧目拥有少数的男性观众, 这些男性关注的焦点似乎也背离肥皂剧的中心剧情, 他们更多关注的是《豪门恩怨》中的”商战”,富豪家庭的男性权利和富足生活方式, 《欲望城市》里露骨的 “色情”对白和少量的三级镜头。
而这些关注往往背离了肥皂剧的真正主题和社会意义。
当代社会中, 肥皂剧在女性群体中的高收视率为女权主义诠释提供了一个广阔的社会基础。
美国女权主义强调政治, 现实主义和经验主义, 因此聚焦妇女个人经验的肥皂剧便提供了大量的原材料和素材,以供女权主义观点来分析与评价。
这也成为女权主义者用来唤醒并 “提高女性危机意识”, 攻击男性至上主义和父权主义和最有力武器。
部分主流学术思想似乎总是歪曲肥皂剧的真实意识, 他们简单的把肥皂剧看成是男性至少主义和家长作风的简单体现,他们认为观众仅仅是情节与情感的被动接受者, 而忽略了妇女观众作为受众主体与电视节目的主动理解与互动。
“提高意识”就是提高人的认识(awareness),看清先前很少注意或完全忽视的男性统治的事实,把先前只在无意识层次所知觉和理解的东西推进意识层里。
“提高意识”被女权主义者视为女权运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关键作用是使妇女将个人经验与政治含义联系起来。
无论是作品中的女性是 “抗争” (《欲望城市》)还是 “妥协” (《豪门恩怨》), 只要其包含女性的人文关怀, 都是可以起到 “提高意识”的社会功效。
《豪门恩怨》中的三位女主角每人都说过一句经典的台词:艾里: “无论失去多少, 家庭必须保持完整”。
苏.艾里:“如果你的婚姻破裂了, 你要么试着接受其他男人要么就愤世嫉俗”。
帕玛拉: “如果失去了孩子,那么你就不可能快乐” 。
这三句看似再简单不过的台词, 正好代表了80年代王朝肥皂剧中传统女性的核心意识形态____ “被动的, 完全的服从男权主义与家长制度”。
这就是为什么部分西方学者误认为《豪门恩怨》将妇女思想引向了低层次, 在他们认为, 女权主义作品应该是充溢着抗争与实际行动。
纵观两剧,无论是20年前《豪门恩怨》的逆来顺受还是今天的《欲望城市》的放荡不羁, 它们对私人领域的有效拆解都是原始女权主义的姿态。
肥皂剧最本质的特征是公开曝光隐私,如果我们将家庭和私人领域当作女性压抑自我世界的首要场所,那么肥皂剧角色生存的背景所具有的公开、公有特质,恰好满足了女性群体对这一压抑的宣泄与缓解。
肥皂剧热衷于交谈,并以交谈作为肥皂剧情节行进的主要手段。
在角色的交谈中, 隐私无可立足,没有“私人”领域, 各个独立个体之间的私人屏障常常被冲破。
对私人体验和情感进行公开曝光便是肥皂剧的规则动力。
在肥皂剧的叙事中,习惯抹杀单个角色的隐私方式,即向其他角色披露各种琐碎的隐秘信息,这种披露可以通过表演直接表现,也可以通过人物之间对话间接体现:情人身份的确认、深藏的感情和见解的本质、过去经验或未来计划的真相等等。
《欲望城市》中, 四名女主角以朋友的关系,会在公共场所相互公开所有隐私,甚至是性爱的细节,正是新时期肥皂剧公开个人隐私特点的最有力体现。
事实上, 《豪门恩怨》中的妇女形象,虽然被赋予了 “传统” “逆来顺受”、 “反对解放”等符号, 但妇女观众还是不应该被视为被动接受的牺牲品。
即使是文化层次不高的观众,对电视节目的理解也是主动的、分析的、比较的和有选择的,而不是完全地被动接受。
这就是为什么“警匪片”会被主流社会理解成正义战胜邪恶,而不会是展示罪犯的悲剧。
“妇女观看肥皂剧,是为了逃离无聊空虚和现实”的观点,歪曲了肥皂剧对于妇女社会群体的意义。
(三) 从电视节目界定的角度上去看, 肥皂剧无非是娱乐节目的一种。
媒体消费主义观点认为, 女性观众喜爱类似《豪门恩怨》和《欲望城市》一类的肥皂剧目,就是为了获取愉悦。
然而“愉悦”的意义又是很难定义的,特别是在将本已很复杂的观众理解为女权主义的观点。
愉悦可以来源于妇女观众对剧中人物日常生活细节的认同。
如《欲望城市》中熟悉的纽约曼哈顿街景, 无数的购物与聚会, 酒店与咖啡。
愉悦也可以来源于女性观众对剧中角色情感经历与生活经验的理解。
当代社会离婚率的逐年上升和单身女性群体阶层的形成,都为这一理解提供了很好的受众基础。
面对《豪门恩怨》中女性的悲惨遭遇和《欲望城市》中的放荡不羁, 越来越多的都市女性已经可以把 “愉悦”建立在与剧中人物类似的遭遇上了。
愉悦更可以建立在观后的群体话题中。
社会学调查显示, 妇女习惯把自己的痛苦与苦难视为个人的不幸,但若在同伴中互叙苦楚与凄凉,这些痛苦与苦难就可能落入一种模式,虽有不同却折射出妇女生活的共同特征。
这样,妇女就会认识到个人的不幸绝不仅仅是个人的问题了,而可能是社会问题,因而也是政治问题。
因此,“提高意识”实为女权主义者将批评直接挂钩于政治的表现。
其实, 欣赏肥皂剧的女性很大一部分还是家庭妇女或者中年妇女, 对于这些人来说, 欣赏《豪门恩怨》与《欲望城市》的愉悦在于,目睹剧情中高层次社会群体的情感与矛度纠葛,了解中产阶级的礼仪限制与情欲放纵。
正如一位美国普通中年妇女说的那样:“幸好我们不是那样的家庭,我可是不会像她们那样”。
在过去的六年里,《欲望城市》的播出给西方世界带来了无数的女性人文关怀。
且不提其自身作为娱乐节目为亿万女性观众带来的饭后消遣,单是剧中女主角对性和爱的不同理解和亲身实践,也让许多同龄女性大开眼界。
如果用一句话来表现《欲望城市》的整体内容,那便是: “四个活色生香的曼哈顿白领女人,在都市物质生活的狂流中毫不掩饰的攫取自我”。
《欲望城市》唤醒了无数都市女性如涨潮般汹涌、如退潮般湮没的欲望, 它单刀直入,光鲜时髦,生猛无比。
从传统的观点看,这四个女人都是不折不扣的“坏女人”,绝对的“物质女孩”,工作上追逐名利, 包里塞满避孕套,换男友如同换床单般家常便饭,心无旁骛的享受着肉体和心灵的单身自由。
然而在物欲横流的表皮下面,四个女人的感情却是纤细脆弱的:Carrie的深爱Mr.Big;Charlotte追求美好婚姻的愿望;Miranda对相貌和忠诚的疑虑,即使是最淫荡的沙沙,她在面对自己日益松弛的皮肤时,却悄然泪下。
极度的物欲享受对应着内心的失落和挫败,这也许就是《欲望城市》对女权主义的辨证诠释。
对于这个时代的大多女性而言,绝对开放的物质生活与肉体享乐并不能被认同,四个剧中人有浪荡的形骸和常人无法想象的享乐生活,内心却极容易受到伤害。
这种状态既满足了女性观众仰视的窥看欲望,又恰到好处的提高了普通女性的心理防范与约束意识。
一方面,女性们需要看到生活中出现不了的虚构元素,是为幻想;另一方面,女性则需要看到虚构人物拥有和自己同样的弱点,是为心理平衡。
《欲望城市》的主要情节均是围绕人物的男女关系变化上拓展的, 这反映在女权主义上的深层意义则是男女在择偶心态方面发生着的巨变。
五光十色的曼哈顿,代表着商品经济与市场经济的集聚地, 这意味着包括恋爱在内的一切事务都有 “市场”和 “供求关系”。
市场经济给人们带来了无限生机,但同时也给女性的生存空间带来了极大的挑战。
社会的竞争和压力,使得越来越多的女性希望通过婚姻来缓解生存压力,所以女孩择偶的年龄越来越低已成为一种趋势; 而把婚姻更看成是一种责任的男士则会把精力更多放在创业上,结婚的年龄越拖越晚,甚至不婚。
这样的矛盾,在 “欲望城市”一类的美国等经济发达国家的大都市,早已屡见不鲜,甚至演变成一种社会现象。
即使是一些已经事业有成的男士,他们对婚姻的态度也是不紧不慢,因为他们有年龄的优势(如凯莉后来的伴侣----一位事业有成的俄罗斯画家)。
随着社会的变化,以前只有通过家庭才能得到的一切,现在即使不通过婚姻也能得到。
一方着急,一方不急,就这样,长期以来形成的男追女的恋爱定律已被彻底打破,女性在恋爱中的地位也自然随之变化。
男士主动, 男士买单的定律也已被打破。
《欲望城市》中的男性择偶取向已经更偏向于成熟理智,善解人意的女孩。
这从另一个侧面告诫所有矜持的女性, 即便遇上了能令自己心动的男士,也会因为被动的心态而使幸福在不经意间悄悄从手中滑走。
《欲望城市》让我们看到了当代都市单身女人的生活,她们什么都做,但从不绝望。
其实无论是男性还是女性,曼哈顿的这些社会名流不过是在追逐一种理想的两性关系。
如果这种两性关系可以由传统的男性掌控变成女性掌控, 那么女权主义便落地生根了。
谈及女权主义意识中的两性关系处理, 不能不提及《欲望城市》中的米兰达-----一个事业成功而又“缺少母爱”的律师事务所合伙人。
她和男友史蒂夫分手后却发现自己怀孕了,没有母爱的她决定独自生下这个孩子。
史蒂夫知道她的决定后,向她求婚,却遭到毅然拒绝,米兰达知道他们之间现在已经没有爱情,她只是平静的和史蒂夫分配着照顾孩子的时间。
一个女人,敢于一个人面对所有的难题,而不需要男人的施舍, 这里面所需要的勇气和胆识不言而喻。
的确,今天的女性似乎太需要一种能够 “独立地做出适合自己的选择”的能力, 可以说是《欲望城市》给陷于情感漩涡中的女性点燃了一盏明灯。
不论从哪个角度看,《欲望城市》的结局都充满了女权主义的理想色彩。
女性问题专栏作家凯莉最终决定抛弃俄罗斯画家而与老情人比格旧情复燃;从乳癌病魔中康复的豪放女萨曼莎得到了男模特的真爱;夏洛特终于从中国领养了一个她梦寐以求的女孩;而米兰达则从琐碎的家庭生活中体会到自己新的价值。
对比昔日的《豪门恩怨》, 《欲望城市》则更为直接,更为具体地表现了女权思想抗争命运,争取独立的女性人文关怀. 它用更为直接有效的方式表现了 “提高女权意识”的观点, 用理想的结局告诫妇女们 “勇敢做出自己的选择”。
对比国内电视剧的情节,大部分的剧作中人物关系的处理很多都严重倾向于男权, 无论是武侠帝王,还是刑警精英, 多数制造矛盾的三角恋情和戏剧化矛盾冲突总是令女性角色处于被挑选和被选择的劣势地位。
如果按照严格的定义, 肥皂剧在国内的电视媒体市场似乎还是个空缺. 尽管国内许多情景剧的姿态和形式都酷似肥皂剧, 但是多数都因为没有像西方肥皂剧那样富裕女权主义的深刻意义而失去了大批的女性观众,当然这与东西方文化和欣赏水平的差异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这里我们不去讨论肥皂剧中饱含女权主义观点的是非对错)。
但是, 当国内的观众与电视剧制作人都沉迷于大量的公安题材和古装连续剧的时候, 是否也可以考虑从肥皂剧的批量生产中找到女性观众的市场与卖点呢?
哪里的书店
呵呵,如果实在找不到就用电子翻译软件翻译已有的中文版啊,有道 桌面词典好用啊,一段一段的翻译 然后自己改改就可以的啊,呵呵。
。
。
布鲁塞尔的旅游
其实没有那么复杂的。
。
。
文理学院是在主校区,不过分校园比如Mount vernon campus也会有经济学的课。
我是双修经济学和国际事物,还有minor music. 个人觉得这两个专业在华盛顿学还是不错的。
因为我们旁边五分钟就是世界银行,然后走路十五分钟就能到白宫,政治气氛很浓。
经常会有名人来学校做讲座,也会收到学校发的无数关于实习和工作的邮件。
交通比较方便,地铁站就在主校区旁边,还有公车。
主校区距离Georgetown也很近,有购物的地方。
主校区是city campus,校园没有一个特定的界限,就像身处繁华市区一样。
不过距离主校区二十分钟的mount vernon campus很好,很静谧,是一个世外桃源哈哈。
就是早上去主校区上课比较麻烦,要坐校车。
两个校园上的教学质量没有差别,有些教授会在两个校园同时授课。
很多人都是住在mount vernon campus 在主校区上课。
欧洲旅游
这是我给另一个想去欧洲朋友的回复,他问人文、自然景观好的国家,相信同样的回答会对你有帮助。
首选法国 原因一、法国人文风景保存完整,特别是西部卢瓦尔河谷流域城堡群是法国传统文化保留最完整的区域,世界文化遗产。
图尔、布洛瓦、索米尔等城市的各个角落都记录这这个传统而保守民族的点点滴滴,处处彰显着其千百年来的辉煌。
原因二、与荷兰、德国等国家不同,法国在两次世界大战,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几乎没有受到毁灭性的打击,因此历史古迹保护非常完整,所有的经典都被很好的维持了其原貌。
不像我们,除了地名是真的,剩下都是假的。
原因三、法国所处的位置在亚欧大陆最西端,毗邻大西洋和地中海,可以很方便的到达周边很多风情各异的国家:伊比利半岛的海洋文化、亚平宁半岛的地中海文化、斯堪的纳维亚半岛的维京文化……上行可以看到高耸的阿尔卑斯山白雪,下行能沐浴到蓝色海岸的阳光。
开车行驶在米约大桥有一种上天堂的感觉,座欧洲之星穿越英法海底隧道有一种下地狱的感觉……。
写了这么多,有点儿累 如果更喜欢人文多一点就去意大利。
佛罗伦萨 圣母之花大教堂,文艺复兴的发源地,整个老城区都是碎砖铺路,几百年了,没变过。
就是个时空隧道。
记着,一定带个日历,不然你会觉得自己回到了六百年前…… 威尼斯 浪漫与辉煌的结合,欧洲客厅——圣马可广场。
鸽子很多,消化很好,很多屎,身上都是。
玻璃器皿别买了,made in italia还不如made in china呢。
买个面具吧,挺有纪念意义的。
别信什么叹息桥下拥吻能终生相守,叹息桥的由来是死刑犯处决前路过此桥会发出叹息声,您觉得在这儿拥吻,吉利么。
三、更喜欢自然景观的就去费森,走浪漫之路,看看睡美人和白雪公主的故居——新天鹅堡。
走浪漫之路,奔萨尔斯堡,拜访一下莫扎特住的粮食街。
喜欢汽车的男士就绕道去趟慕尼黑看看宝马是怎么造的,或者在牛X一下,杀奔斯图加特,看看卡尔本茨、迈巴赫和费迪南德 波尔舍的老家。
特别推荐取道维也纳去趟布拉格。
我老婆就是看欧普手机广告说要去的。
去看看什么叫罗马式,什么叫哥特式,什么叫拜占庭式,什么叫洛可可式,什么叫巴洛克式。
不写了,原创太累,胃疼。
欧洲的心脏,不仅是音乐之都,还被称为艺术之都,还是一个以产葡萄酒闻名的国家。
很喜欢奥地利的田园风光,总觉得那是一种温馨是一种与世无争的美。
在那里可以报一个3小时左右的团,导游开车带到旧城区,一边开一边讲解SALZBURG的历史溯源与人文景观,沿途有路过莫扎特的故居,他的出生地,音乐大学,老剧院,以及一些其他的人文景观。
SALZBURG曾经是一个独立的城市,不属于任何国家,由一位主教掌管;它也曾经被并入德国的版图,但是后来终究是成为了奥匈帝国的一部分。
后来奥匈帝国分开了,奥地利与匈牙利各自为家,SALZBURG从此牢牢的成为了奥地利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维也纳的工艺品很漂亮,施华洛世奇就是产自于奥地利,不过我觉得奥地利当地的手工水晶制品更加的漂亮,而且很多都是真正的天然水晶,而不是人造的有机玻璃。
路过一家商店,买了一对蓝绿相间的水晶耳环与一条粉红色的水晶项链,价钱也不是很贵。
当然,那些镶金镶钻的更漂亮,价钱自然也是非常的漂亮。
然后路过一家店,里面卖着很漂亮的帽子与音乐盒,很想买,只可惜关门了,唉,真是遗憾~所以我决定在EBAY上搜搜,没准能买到 我现在就在西欧。
给你几点建议,希望对你有用。
1.不知道你几月份来欧洲,如果夏天,建议在西欧或者北欧,空气凉爽。
如果五月份到九月份来欧洲,可以游览下卢森堡、瑞士、奥地利,风景非常漂亮。
2.西欧、北欧的小城市、小镇都很清静,很惬意。
3.欧洲虽然整体来说比国内治安整体好一些,但是欧洲大城市的治安不必国内好多少。
在机场、火车站,注意财产安全,大城市小偷很多。
像巴黎、柏林、布鲁塞尔,晚上尽量不要一两个人单独外出。
而且像巴黎这样的城市,当地人比较厌恶外地人。
4.四月份是欧洲复活节,如果想凑凑热闹,可以看看科隆狂欢节还有那里的科隆大教堂。
5.意大利、希腊的治安在欧洲臭名昭著,如果跟你结伴旅游的人数三人以下,不推荐去。
位置:位于东半球的西北部,亚洲的西面。
北临北冰洋,西濒大西洋,南隔地中海与非洲相望,东以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大高加索山脉、博斯普鲁斯海峡、达达尼尔海峡同亚洲分界,西北隔格陵兰海、丹麦海峡与北美洲相对。
范围:大陆东至极地乌拉尔山脉(东经66°10′,北纬67°46′),南至马罗基角(西经5°36′,北纬36°00′),西至罗卡角(西经9°31′,北纬38°47′),北至诺尔辰角(东经27°42′,北纬71°08′)。
面积:1016万平方千米,约占世界陆地总面积的6.8%,仅大于大洋洲,是世界第六大洲。
地理区域:欧洲有44个国家和地区。
在地理上习惯分为南欧、西欧、中欧、北欧和东欧五个地区。
南欧指阿尔卑斯山以南的巴尔干半岛、亚平宁半岛、伊比利亚半岛和附近岛屿,包括南斯拉夫、克罗地亚、斯洛文尼亚、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马其顿、罗马尼亚、保加利亚、阿尔巴尼亚、希腊、意大利、梵蒂冈、圣马力诺、马耳他、西班牙、葡萄牙和安道尔。
西欧狭义上指欧洲西部濒大西洋地区和附近岛屿,包括英国、爱尔兰、荷兰、比利时、卢森堡、法国和摩纳哥。
中欧指波罗的海以南、阿尔卑斯山脉以北的欧洲中部地区。
包括波兰、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德国、奥地利、瑞士、列支敦士登。
北欧指欧洲北部的日德兰半岛、斯堪的纳维亚半岛一带。
包括冰岛、法罗群岛(丹)、丹麦、挪威、瑞典和芬兰。
东欧指欧洲东部地区,在地理上指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白俄罗斯、乌克兰、摩尔多瓦和俄罗斯西部。
居民:人口 7.28亿,约占世界总人口的12.5%,是人口密度最大的一洲。
人口分布相对均匀。
绝大多数国家人口密度为50人\\\/平方千米,仅北欧地区相对稀疏。
民族:欧洲绝大部分居民是白种人(欧罗巴人种),在各大洲中,种族构成相对比较单一。
全洲大约有70个民族,绝大多数民族的人口均达到一定数量,小民族和小部落较为少见。
多数国家的民族构成也较单一。
民族构成较复杂的国家有俄罗斯、瑞士等。
语言:欧洲各国语种很多,主要语言有英语、俄语、法语、德语、意大利语、西班牙语等。
宗教:居民多信奉天主教和基督教。
自然环境 海岸线大陆海岸线长37 900万千米,是世界上海岸线最曲折的一个洲。
多半岛、岛屿和港湾。
半岛和岛屿的总面积约占全洲面积的1\\\/3(其中半岛面积约240万平方千米,约占全洲面积的24%;岛屿面积约75万平方千米,约占全洲总面积的7%)。
此外还有许多深入大陆的内海和海湾。
地形:欧洲地形总特点是以平原为主,冰川地貌分布较广,高山峻岭汇集南部,海拔200米以上的高原、丘陵和山地约占全洲面积的40%,其中海拔在500,000米的仅占15%,海拔2 000米以上的高山仅占约2%;海拔200米以下的平原约占全洲面积的60%。
全洲平均海拔300米,是平均海拔最低的一洲。
欧洲平原西起大西洋岸,东至乌拉尔山,绵延数千里,形成横贯欧洲的大平原。
阿尔卑斯山脉横亘南部,是欧洲最大的山脉。
东南部大高加索山脉的主峰厄尔布鲁士山,海拔5642米,为欧洲最高峰。
欧洲北部斯堪的纳维亚山脉地势比较平缓,沿岸多深入内陆、两岸陡峭的峡湾。
里海北部沿岸低地在海平面以下28米,为全洲最低点。
气候:欧洲绝大部分地区气候具有温和湿润的特征。
大陆南北跨纬度35°,包括附属岛屿也只有47°,除北部沿海及北冰洋中的岛屿属寒带、南欧沿海地区属亚热带外,几乎全部都在温带。
是世界上温带海洋性气候分布面积最广的一洲。
欧洲西部各地方距海洋均不超过700千米,而东部距海洋最远的地方可达1600千米,因此欧洲从西向东由海洋性气候过渡到大陆性气候。
又由于平原辽阔,从浩瀚的大西洋吹来的湿润西风能无阻地深入内陆,湿润的空气调节了气温,北大西洋暖流使整个西欧及北欧西部沿海地区更为温暖。
最冷月广大地区在0?16℃之间;最热月平均气温多在8?4℃之间。
降水量的多少及其分布情况是由于距大西洋的远近和盛行风向的不同而有差别。
靠近大西洋的向风坡,年平均降水量达1 000毫米以上,广大的低山、丘陵、高原和平原地区,年平均降水量在500? 000毫米之间,南欧三大半岛的南部属亚热带地中海式冬季降水区,冬季降水约占全年降水的30?0%。
水系:欧洲河网比较稠密,多短小而水量丰沛的河流,不少河流之间有运河连接。
外流区域约占80.5%,其中流入大西洋的河流(包括流入地中海、黑海和波罗的海)流域面积约占全洲面积的68%;流入北冰洋的约占12.5%;内流区域约占19.5%,大多注入里海。
主要河流是伏尔加河、多瑙河、乌拉尔河、第聂伯河、顿河、莱茵河、罗讷河、泰晤士河等。
欧洲落差最大的瀑布是挪威的奥尔默利瀑布,落差563米。
欧洲湖泊众多,且是一个多小湖群的大陆,但分布很不均匀,主要分布在北部和阿尔卑斯山地区。
欧洲湖泊多为冰川作用形成。
阿尔卑斯山麓分布着许多较大的冰碛湖和构造湖,山地河流多流经湖泊。
自然资源 矿物欧洲的地质勘探进行较早,大部分地区已勘查。
目前,石油的探明储量约124亿吨;天然气探明储量约37万亿立方米(多集中在原苏联,其次在荷兰、英国和德国);硬煤探明储量4.7万亿吨(乌克兰的顿巴斯、波兰和捷克之间的西里西亚、德国的鲁尔和萨尔、法国的洛林和北部煤田、英国的英格兰中部等皆有世界著名的大煤田);钾盐储量约640亿吨(多集中在原苏联、德国);铁矿储量3 400亿吨(主要集中在原苏联、法国、瑞典、英国和德国);铜矿金属储量约7 100万吨(其中50%以上集中在原苏联,其次分布在波兰);铬矿储量约3.5亿吨。
褐煤、铅、锌、汞、硫磺也较丰富。
阿尔巴尼亚盛产沥青,世界驰名。
森林与草原:欧洲森林面积达8.74亿公顷,约占世界森林总面积的23%,其中以原苏联森林面积最广大。
草原面积约占世界草原总面积15%。
水利:可开发的水力资源估计年可发电量为18 000亿度,约占世界可开发水力资源的18%。
海洋渔业:欧洲沿海渔场面积约占世界沿海渔场总面积的32%。
盛产鲭、鳀、鳕、鲑、鳗、沙丁鱼和金枪鱼等。
著名渔场有挪威海、北海、巴伦支海、波罗的海、比斯开湾等。
欧洲捕鱼量约占世界30%,捕鱼量最多的国家为俄罗斯和挪威,其次为西班牙、丹麦、英国和冰岛等。
地理区域:在地理上习惯分为南欧、西欧、中欧、北欧和东欧五个地区。
南欧:指阿尔卑斯山脉以南的巴尔干半岛、亚平宁半岛、伊比利亚半岛和附近岛屿。
南面和东面临大西洋的属海地中海和黑海,西濒大西洋。
包括斯洛文尼亚、克罗地亚、南斯拉夫、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马其顿、罗马尼亚、保加利亚、阿尔巴尼亚、希腊、土耳其的一部分、意大利、梵蒂冈、圣马力诺、马耳他、西班牙、安道尔和葡萄牙。
面积166万多平方千米。
南欧三大半岛多山,平原面积甚小。
地处大西洋-地中海-印度洋沿岸火山带,多火山,地震频繁。
大部分地区属亚热带地中海式气候。
河流短小,大多注入地中海。
主要矿物有石油、天然沥青、煤、铬、汞、铅、锌、铜等。
南欧是油橄榄、葡萄、茴香、欧洲栓皮栎等栽培植物原产地。
农作物以小麦、玉米、烟草为主。
盛产柑橘、葡萄、油橄榄、柠檬和栓皮等。
牧羊业较发达,西班牙是世界著名的细毛绵羊美利奴羊的原产地。
西欧:狭义上指欧洲西部濒临大西洋的地区和附近岛屿,包括英国、爱尔兰、荷兰、比利时、卢森堡、法国和摩纳哥。
面积93万多平方千米。
通常也把欧洲资本主义国家叫西欧。
狭义上的西欧地形主要为平原和高原,山地面积较小。
地处西风带内,绝大部分地区属海洋性温带阔叶林气候,雨量丰沛、稳定,多雾。
河流多注入大西洋。
主要矿物有煤、铁、石油、天然气、钾盐等。
农作物以小麦、大麦、燕麦、马铃薯、甜菜为主。
盛产葡萄和苹果。
渔业和养畜业均较发达。
比利时和法国所产阿尔登马,英国所产巴克夏猪、约克夏猪、大白猪、爱尔夏牛、纯血种马,荷兰所产荷兰牛等优良畜种世界闻名。
中欧:指波罗的海以南,阿尔卑斯山脉以北的欧洲中部地区。
中欧所包括的国家有波兰、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德国、奥地利、瑞士、列支敦士登。
面积101万多平方千米。
南部为高大的阿尔卑斯山脉及其支脉喀尔巴阡山脉等所盘踞,山地中多陷落盆地;北部为平原,受第四纪冰川作用,多冰川地形和湖泊。
地处海洋性温带阔叶林气候向大陆性温带阔叶林气候过渡的地带。
除欧洲第二大河多瑙河向东流经南部山区注入黑海外,大部分河流向北流入波罗的海和北海。
主要矿物有褐煤、硬煤、钾盐、铅、锌、铜、铀、菱镁矿、铝土矿和硫磺等。
农作物以小麦、大麦、黑麦、马铃薯和甜菜为主,还产温带水果。
养畜业较发达,瑞士的西门达尔牛、萨能山羊、吐根堡山羊等优良畜种世界闻名。
北欧:指日德兰半岛、斯堪的纳维亚半岛一带。
包括冰岛、法罗群岛(丹)、丹麦、挪威、瑞典和芬兰。
面积132万多平方千米。
境内多高原、丘陵、湖泊,第四纪冰川期全为冰川覆盖,故多冰川地形和峡湾海岸。
斯堪的纳维亚半岛面积约80万平方千米,挪威海岸陡峭曲折,多岛屿和峡湾。
斯堪的纳维亚山脉纵贯半岛,长约1500千米,宽约400-600千米,西坡陡峭,东坡平缓,为一古老的台状山地,个别地区有冰川覆盖,挪威境内格利特峰海拔2470米,为半岛的最高点。
冰岛上多火山和温泉。
北欧绝大部分地区属温带针叶林气候;仅大西洋沿岸地区因受北大西洋暖流影响,气候较温和,属温带阔叶林气候。
河短流急,水力资源丰富。
主要矿物有铁、铅、锌、铜等。
森林广布。
农作物以小麦、黑麦、燕麦、马铃薯、甜菜为主。
养畜业较发达。
鱼产丰富,西面沿海是世界三大渔场之一。
捕鱼量约占世界捕鱼总量的9%左右。
东欧:指欧洲东部地区,在地理上指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白俄罗斯、乌克兰、摩尔多瓦和俄罗斯欧洲部分,地形以平均海拔170米的东欧平原为主体。
东部边缘有乌拉尔山脉,平原上多丘陵和冰川地形,北部湖泊众多,东南部草原和沙漠面积较广。
北部沿海地区属寒带苔原气候,往南过渡到温带草原气候,东南部属温带沙漠气候。
欧洲第一大河伏尔加河向东南注入里海。
主要矿物有石油、煤、铁、锰、磷酸盐等。
盛产小麦、马铃薯、甜菜、向日葵。
养畜业较发达,苏维埃重挽马、奥尔洛夫快步马、顿河马均为马的优良品种
法国片《逃之夭夭》女主角谁演的
苏菲索 英文名:Sophie Marceau Nickname:Flatfoosie 生日:1966年1117日 身173cm 出生地:巴黎 主要影视作品: 2001年《卢浮魅影》(“Belphegor, Phantom of the Louvre”) 2000年《忠贞》(“La Fidelity”) 1999年《末日危机》(“The World Is Not Enough”) 1999年《仲夏夜之梦》(“A Midsummer Night's Dream”) 1999年《失与得》(“Lost and Found”) 1997年《心火》(“Firelight”) 1997年《路易十四的情妇》(“Marquise”) 1997年《安娜-卡列尼娜》(“Anna Karenina”) 1995年《电影生活》(“Making a Film for Me Is to Live”) 1995年《L'Aube a l'envers》 1995年《云上的日子》(“Par-dela' les nuages”) 1995年《勇敢的心》(“Braveheart”) 1994年《豪情玫瑰》(“La Fille de D'Artagnan”) 1993年《芳芳》(“Fanfan”) 1991年《蓝色乐章》(“La Note bleue”) 1991年《情书战场》(“Pour Sacha”) 1990年《来自巴黎的女孩》(“Pacific Palisades”) 1989年《我的夜晚比你的白天更美》(“Mes nuits sont plus belles que vos jours”) 1988年《雪琳娘》(“Chouans”) 1988年《中学生》(“The Student”) 1988年《心动的感觉》(“L'etudiante”) 1986年《Descente aux enfers》 1985年《狂野的爱》(“L' Amour braque”) 1985年《警察》(“Police”) 1984年《最后一次接触》(“Joyeuses Paques”) 1984年《萨卡纳要塞》(“Fort Saganne”) 1982年《再一次接触》(“La Boum 2”) 1980年《第一次接触》(“La Boum”) 哈哈...我的更全吧
楼主,向你讨杯茶喝.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