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家小院 征集广告词,短信语做宣传,主要经营土菜,野味,野菜,地锅系列和农家饭。
青山绿水,田园风光。
绿色食品,自然醇香。
住农家小院,享田园馨香。
乡风淳朴农家院,山珍野味十里香。
远离水泥堡垒,享受天然风光。
绿色食品健康保证,农家小院无限温馨。
家里的饭店叫农家小院帮忙想一段广告语
喧嚣都市里的休闲驿站
描写农家的句子
1、被柳树环抱的农家小院更使人如醉如痴。
夕阳余晕透过层层枝叶撒在这红砖青瓦的房舍上,给它抹上一层黄灿灿的颜色,烟囱冒出缕缕炊烟。
几只燕子在空中掠过,地上鸡鸭在门前散步觅食,当最后一缕晚霞隐去,放眼望去,整个村庄暮霭缭绕。
万家灯火微微闪烁,忽明忽暗,烘托出美丽而又宁静的夜。
人们都沉浸在这恬静的气氛中。
2、窗子下,是一块大大的田方格子。
临近公路边的是一片茂盛的芒果林子,林子的尽头是一条不大的小溪,可以说是小得可怜,用这条溪的水来灌溉林子,可管用啦
接连着的是一片大大的草地,绿草如茵,特别是夏天的时候更美,美丽的牵牛花开在草地上,引来了美丽的彩蝶,别有一番家乡特有的风味。
草地上靠边的有一座农舍。
每当夜幕降临的时候,黑暗笼罩着田方格子。
农舍开起了灯,那橘红色的灯光就像一双神奇的眼睛。
3、春天,我走进乡村。
乡村里,有些人家在屋后种一些竹。
嫩绿的叶,青翠的竿,一片片,一枝枝,投下绿绿的浓阴。
春雨洒过后,我到那绿绿的竹林走走,看见竹笋成群地钻出来。
偶然,还看到母鸡率领着鸡群在竹林觅食。
4、此时的小村也已成了白雪的世界.白白的屋顶,无暇的地面,没有一丝尘埃,洁白,纯净是这里唯一的主题.置身其中,好象真的来到了一个梦幻的国度.雪地了里,孩子们堆起了两个大大的雪人,戴着草帽,拿着扫帚,守护着这片属于他们的世界.心被净化,思想也变得天真而浪漫。
看着地上浅浅的脚印,不由得浮想联翩:是谁来过这里
是美丽的白雪公主,还是善良的小矮人
在这如梦如幻的夜晚王子和公主在玉树下相依相偎该是怎样幸福……5、黄昏时的小河是那样的安逸,血色的夕阳把河水染得通红,在晚风的抚摸下,河水荡起了无数的涟漪,犹如条条红绸似的轻轻地流动着,几片落叶在水中悠悠地飘向远方。
霞光落在里面,太阳也掉进里面,“扑通,扑通
”几条赤黑的鱼跃向水中,太阳碎了
过了一会儿,太阳又圆了。
6、秋天,我走进乡村。
田野,是乡村农民辛苦耕耘的地方。
现在,瓜果成熟了。
一棵棵小青菜嫩得要滴水儿。
和小青菜挨着的是大冬瓜,大冬瓜身上到处是白灰,像披上了一件白色的铠甲。
还有红得似火的西红柿,像一个个小灯笼挂在树上,我看见直咽口水,真想一口气吃几个。
与瓜果做邻居的是金灿灿的稻谷,微风吹过,它们齐刷刷地向我招手。
构成了一幅和谐、美丽的风景画。
7、生机盎然的春色惹人喜爱,奇花斗艳的夏季固然迷人,果香飘溢的仲伙值得赞美,银装素裹的北国之冬着实壮观,乡村的黄昏。
然而,我却爱乡村的黄昏,不只因为它有醉人的风姿,更因为它充满浓郁的生活气息。
8、最美的还要数乡村的小路。
小路旁种着 许多不知名的野花,红的,黄的,白的,紫的 ,五颜六色,常常引来许多蜜蜂。
小路是用鹅 卵石铺成的,形状千姿百态,美丽极了。
小路 弯弯曲曲地向前沿伸着。
小路的尽头有一个小 湖。
小湖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 流动;小湖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湖底的 沙石;小湖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 暇的翡翠。
9、早晨,踏着露珠的痕迹,迎着朝阳的气息,闻着扑鼻的芬香,听着鸟儿的歌唱,拎着鱼竿,来到清清的小河旁,坐着石凳,学着姜太公和鱼儿嬉欢,心里是那般的坦荡无私,毫无杂念;乘着火辣辣太阳的脚步,再次踏上原来的路,回到乡村大伯家,吃着香喷喷的乡村饭,心里有说不出的舒畅
10、月亮像一颗稀有的珍珠,镶嵌在天上。
月光像一片轻柔的白纱,将村子包围起来,整个村庄都沐浴在这柔和的月光里。
月光在田野里流动,一切都那么安静,似乎整个世界只剩下它那沉稳的心跳和轻轻的脚步。
用啥样一组词来描绘古北水镇夜景
秋天到了,果园里的果子成熟了。
一个个沉甸甸红彤彤的苹果,挂满枝头,放眼望去,就像一颗颗红宝石石。
一串串圆溜溜的葡萄,像一串串紫色的珍珠,闪闪发光。
树叶黄了,落叶落下来就像翩翩起舞的蝴蝶,沉甸甸的稻黄黄的低下了头,弯下了腰.到处充满了丰收的喜悦. 秋天真是一个丰富又多彩的季节啊!
刘书宏简介
刘书宏,网名老蛋,安徽人,素食者,天涯社区天涯杂谈版主。
《祖国啊,我只是摆个小摊》、《关于老妪摔掉门牙的新闻报道》等文章在网络上广为流传。
刘书宏,网名老蛋,安徽人,素食者,天涯社区天涯杂谈版主。
小说《招娣》获得2002年贝塔斯曼全球网络文学大赛中篇小说奖。
出版有《你不就是希望我快乐吗》、《我就是希望你快乐》、《赤色童年》、《盲流》等作品。
创作题材广泛,曾在《京华时报》、《新京报》、《三联生活周刊》、天涯、榕树下等国内知名媒体上发表文章与绘画作品,其中,《祖国啊,我只是摆个小摊》、《关于老妪摔掉门牙的新闻报道》等文章在网络上广为流传。
2009年,刘书宏正式出家。
出家刘书宏出家前写给六岁的儿子的一封信出家后的贤书刘二子:你好
你妈妈带来你的消息,说你读书读的很好,在山里一边读书还能帮着做很多事情,我很高兴,如果没有意外的话,明年我就在北京的龙泉寺剃度出家了。
上一次我和妈妈去看你,那算是在世间的最后一次,你送我下山,你拉着我的手说不愿意走近路,宁可走远路是为了和爸爸在一起的时间多一点。
写这封信的时候,还有一个月你就七岁,虽然暂时可能还理解不了出家这种比较深刻的问题,但是,有些事情我觉得还是可以说清楚的,在你成年后,你读到它,也许会对你有点益处。
有人得知我要出家后,立刻就问,那你的孩子怎么办
作为你的父亲,这是一个很严肃的问题,我的选择和我对父亲的意义的理解有关系,我认为,父亲存在的意义不是给予儿子舒适和富裕的生活,而是,当你想到你的父亲时,你的内心会充满力量,会感受到温暖。
从而拥有克服困难的勇气和能力,以此获得人生真正的乐趣和自由。
出家,是追求真理的道路。
真理,是我暂时借用的一个名词,因为我想你一时还理解不了出家到底是干什么
在你成长的日子里,可能会听到种种的说法。
在这里,我先帮你解释一下,有人会说,你老爸是因为家庭矛盾而选择了出家。
这是不对的,虽然我们的家庭有点矛盾,但没到解决不了的地步,我出家,跟这没关系;还有人会说,你老爸在世间搞不出什么名堂了,所以就出家了,这是不对的,我的出家跟这也没关系;还有人可能会说你老爸是为了逃避,这个说法就更外行了。
当然,还会有更多稀奇古怪的说法。
比如,有人会说,你老爸躲到庙里白吃白住地去享清闲去了。
这些说法都很不靠谱。
我出家是很久以来的选择和考虑。
你是个男孩子,比较喜欢运动,所以,我想用体育运动来做个比喻,我们的社会中,有很多种工作,有的人从事体育运动,他们不断挑战人类体质的极限,为人类探索体能上可能;我选择出家修学,跟这类似,只是我做的工作是挑战心灵的极限,在心灵世界里去追求尽可能地高、尽可能地远的境界。
所以,我想告诉你的是,你老爸出家是去做一个心灵的运动员去了。
从理论上讲,这个心灵的运动员和一个好木匠,一个好铁匠,一个好作家,一个好的钳工、好的掏粪工以及社会上种种为大家服务的职业一样,都有存在的价值和意义,我觉得,心灵的运动员对社会产生的影响更为深远,更有意思。
出家有出家的辛苦,也有出家的乐趣,绝非世间人理解的那样白吃白住,给你写信的时候我已在龙泉寺做了三个月的“净人”了,净人是出家前寺院里的僧团里的一个身份。
这三个月,我有很多的感想,很难在这里都跟你说清楚。
我能告诉你的是,我的选择是经过慎重的思考的,肯定不是盲目和冲动,我是为了获得更大的喜悦和快乐,同时,也为了给更多的人,包括你在内,学习和探索出一条真正的幸福生活的道路,获得快乐的方法。
乃至找到那条传说中了脱生死的道路。
在两千多年以前,伟大的佛陀找到了这条道路,历代祖师大德们印证了这条道路,传承到我们这一代,你老爸愿意付出一些代价追随着祖师的足迹,也走上这条道路。
这条道路到底是什么呢
最后一次你送我下山,你说想多和老爸待一会儿。
即便我们分别都活一百岁,到时候也是要分别,一死两散伙。
生死茫茫,哪里是归宿呢
你老爸可不是稀里糊涂活着的那种人,遇事是要找究竟的,所以,我愿意通过修学获得解脱。
有人会说,你老爸真自私,他自己找解脱去了,让孩子在世间受苦。
这么讲的,也很外行。
爸爸有个生活经验,我们从小要吃苦,小时候吃的苦,长大了都是财富。
我身边很多的有钱人都会花钱让孩子去上各种培训班去吃苦,或者受所谓的挫折教育,但那大多数都是业余的苦,装着苦,不是真的。
真的苦也是相对的,比如你现在经历的,在大山里读书,没有电视,没有报纸,没有很多现代物质享受。
但是,你有真正的好老师,有圣贤教育,有理想,有时间、有条件思考。
虽然你要自己去抱柴烧炕,你要做种种的事情,没有条件洗个舒适的热水澡,没有零食,没有电话,没有游戏机。
上次我山上看你,看到你读书用的破桌子和破凳子,也觉得挺苦的,但是,正是这一切,将是你未来人生中最大的财富。
相信你老爸。
我给你姐姐刘真然写了三本关于快乐成长的书,你也很爱看,其实我也悄悄给你写了一本,写你小时候成长的经历的,内容也是关于快乐的。
这些书里藏着我对快乐人生的理解,我理解的快乐是来自内心的,不仅仅是依赖物质的快乐。
物质的快乐总是那么靠不住,不究竟,这么说,不是说物质不重要,而是人在追求物质快乐丢弃心灵快乐的时候,往往连物质快乐也是追求不到的。
一个拥有心灵快乐的人,物质快乐自然就不在话下。
有人会讲,父亲不在身边,儿子成长总是会有缺憾的。
可是,世界上存在没有缺憾的生活吗
生活就是让我们面对,而不是要求生活一切都给我们让步。
爸爸在寺院里会有各种各样的功课,其中有拜佛的功课,每次拜佛时,爸爸不是祈求一切顺利圆满,而是祈求我们都能够拥有克服困难的心灵力量,能有有勇气能力去面对不圆满的生活。
祈求忏除过往所做的错事,痛改前非,净除罪障。
也许,长大了,有人会问你,你爸爸出家了,他没有为社会做什么贡献,光在寺院里念经拜佛坐禅劳动了。
现在我试着替你回答一下,就在前几天,我在寺院参与接待了一个美国的宗教组织参观考察。
你知道,人类社会所有的经济、政治的冲突,其背后都是意识形态的冲突,东、西方文明的交流中,宗教的交流极为重要。
对世界的现在和未来都有不可估量的影响,那一天,爸爸在寺院的厨房里干活,我用这种方式让西方的文明力量感受到东方中国的热情和爱还有智慧和包容,用这种方式为众生奉献一份自己的力量。
这也不过是一个方式,接待西方的宗教组织有价值,在深山里寂静地修学,实践和体验解脱之路也有价值,都一样。
而且,进行宗教间的东西方交流并不是佛法的目的,真正的目的还有与生死和宇宙人生真相的终极目的。
会有人质疑,在家学佛和出家学佛不是一样吗
这个问题我也抉择过,也没怎么抉择清楚,我极其尊重那些在家修行的行者,但我觉得自己更适合做个僧侣,能够更专心,而且,这条心灵之路走的人越来越少了,我愿意在这条路上增加一个行者。
虽然爸爸的天资很差,但是愿意在实践上、文化上乃至嘴上都接起这个传承。
多年前,有一个乒乓球世界冠军告诉我,有很多人终身苦练乒乓球,可是最终成为世界冠军的人只有那么几个,剩下的人都注定一生默默无闻。
在我看来,所有乒乓球冠军背后的人都很了不起。
所以,不见得爸爸将来就有成就,但我是走在这条路上的人之一。
埋头走,不去想成就不成就的事情。
这个小聪明,你也是可以借鉴的啊,将来你做事情的时候,就这么干,认准了,埋头干,干好当下的每一件事情。
不去管别的。
对于你的未来,爸爸从不担心,爸爸已经试着学会关照当下,而不是期待未来,做好当下的每一件事情,比如当下我在给你写信,我很温暖,很幸福,很快乐。
当下你在读这封信,可能你躺在床上读,可能是靠在摇椅上读,可能边拉屎边读,不管怎样,当下,你也很快乐。
未来的某个当下,我在诵读某部经论,你在背诵圣贤书;或者我在出坡劳作,你在干点什么和文化艺术有关的工作乃至也发心出家等等,做好当下的事,未来就没有什么值得忧虑的。
忧虑未来是因为没有把握当下。
爸爸在世间的公司和一些收藏留给了你的堂兄和母亲,给你和姐姐留下一些我写的书,有的书我自己也找不到了,你们在在网上买或者书店里买吧。
书籍的版税以及影视改编权以及一些剧本都委托给你的母亲处理,还有一些字画作品留给了她,希望这些对你们都没有用。
当然,如果你们在成年后愿意的话,可以在征得你们母亲的同意下,用这些钱干点你们愿意干的事情,或者拿他买个你喜欢的车什么的。
不过,那个东西毕竟是个玩具而已,不要当真。
如果到时候你母亲也用不上,你也用不上,可以把它捐给北京仁爱慈善基金会,账号可以在网上搜到,那个基金会一直承载有爸爸的理想,是接引过爸爸的修学之桥。
出家讲“辞亲割爱”,我对这个词有新的理解和认识,亲是要辞的,爱是割不断的,只是爱的性质变了,变的越来越大,不再是世俗之爱,努力干掉对自我的执着。
杀掉自私,培植智慧,出小家,进大家。
所以,如果有人说,你爸爸不爱你了,所以就出家离开你,不要你了,你就自豪地告诉他,我爸爸是爱我的。
我观察过你小时候,很聪慧,比我要厉害多了,而且自幼就读诵经典。
爱学习,爱思考,所以,还有很多很多的话,都在不言中。
最后,再跟你分享一个重要的人生体验,那就是家常豆腐不放辣椒也很好吃。
也很欢迎你经过抉择之后,也和我一样走上解脱之路。
祝你一直这样聪慧、正直、还有善良......爱你的老爸刘书宏2009-10-22“准净人”的日常生活 龙泉寺那两株千年银杏树,几个月来天天看到刘书宏和他的妻子。
看着他们衣着简朴,神情越来越清冽。
“十一”之后,刘书宏就要成为“净人”,之后不久,就要正式剃度。
如今,他还只是“准净人”,和妻子碰面,还会谈及手里没处理完的“俗事”。
妻子在寺里做义工,每天开着车忙采购。
从7月份开始,刘书宏每天的生活是这样的:每天凌晨4点起床,到5点半,都是早课时间。
最近,早课内容是楞严咒。
6点20分吃罢早饭,到寺里的仁爱慈善基金会学百法明门论。
之后,其他同修去劳动,刘书宏开始写未完的电视剧,下午5点开始上晚课,晚饭后跟着法师上经论,8点参加寺院建设,有时候直到22点过后才休息。
10月底前,他必须完成剧本。
同时也要处理完所有“世间”的事,包括和妻子离婚。
公司这两年已经交给侄子经营,几本书和电视剧的版权交给妻子,不久之后,刘书宏就了无牵挂,完成剃度。
寺里的僧众和俗众都知道他们是夫妻。
他们见过虔心求佛的男人女人,却几乎没见过同时修佛的夫妻。
不过没人惊奇。
没人对他们怎么处理那些千丝万缕的家事好奇,甚至没人好奇他们曾是什么身份,为何到了山上。
没人知道这个和他们看起来没有区别的男子,曾是炙手可热的网络红人、成功商人,有一对可爱的儿女。
2008年11月,北京郊区的凤凰岭十分寒冷,刘书宏租住的农家小院里已经堆了不少柴禾。
跟女儿最亲的小狗宝宝,经常会在柴禾上撒尿。
这些柴禾,最终也没用上多少。
他就是不由自主想砍。
他买了斧子、锯子,每天开着车满山找柴。
为了砍到更多更好的柴,他总是想买更好的工具。
这一天,刘书宏照常开着车上山找柴。
初冬的凤凰岭,很多树木已经落光了叶子,有的却顽强地绿着。
刘书宏从后备箱拿出新买的斧子,满心喜悦,很快就砍了一捆柴。
当他扛着柴禾走向汽车的时候,突然涌上一阵迷惘:这些柴真的用得上吗
自己真的需要它们吗
自己追求的快乐生活,就是现在这样,直到老死在小院吗
刘书宏不大不小算个名人。
老网民,对《我就是传说中的坏老板》、《祖国啊,我不过是摆了个小摊》等名帖不会陌生。
作者老蛋,就是刘书宏的ID。
那个时候的刘书宏,文风犀利幽默,专挑时弊,是一个有精英意识的“愤青”。
他为女儿写书,《你不就是希望我快乐吗》、《我就是希望你快乐》、《我还是希望你快乐》,从女儿呀呀学语到10岁,他细腻地记录女儿成长的点点滴滴,幽默老爸和搞怪女儿的故事风靡一时。
他对女儿进行快乐教育,女儿从不参加学校考试,想玩爸爸去给老师请假,另类教育引起广泛争论。
刘书宏最后一次引起公众关注,是2007年公开抵制电视播放动画片《虹猫蓝兔七侠传》,引发网民热议,甚至导致央视停播该片。
在老蛋蓬勃成长为一个网络红人、自由撰稿人的同时,刘书宏也慢慢成为一个成功老板。
他的般若广告公司,在天津渐渐有了名气,细水长流经营到今天。
2007年春,刘书宏把公司交给侄子打理,自己携妻挈子来到北京。
第二年春天,他在凤凰岭下为孩子们找了间私塾,在山下租了间农家小院住下来。
夫妻俩除了到山上的龙泉寺上早课,“什么都不做”,整日就养花砍柴打发时间。
妻子和孩子们都很喜欢这样的生活,他们像浮士德一样,希望“停留一会吧”。
然而愤青刘书宏,却想要成为一个僧人。
刘书宏萌生出家念头,不是对现实不满,“遁入空门”,而是有更高的精神追求。
1995年,一个朋友去四川色达学习,出发前,和刘书宏见了一面。
这位朋友是个居士,这次去色达,是要受五戒。
刘书宏提出了所有人都会问的问题:你放弃了世间所有的快乐,图什么呢
朋友说,放弃是因为确信有更大的快乐。
25岁的刘书宏莫名震惊。
如今,刘书宏说他体会到了那种快乐,那是一种放大了的快乐,“站在那儿就是快乐的。
”十几年来,刘书宏从来没有断过对“快乐”的追寻。
他戒烟,戒酒,戒荤,读经,接触僧人。
2005年,他成为天津第一个“短期出家”的人,跟着禅寺的一个高僧学习,做了7天的“和尚”。
7天里,他和僧人们一道上早晚课、吃素、干活。
就是那时,他对妻子表达了将来想出家的愿望。
妻子哈哈一笑,“你别开玩笑”。
然而说得多了,她慢慢意识到丈夫并非说笑。
2009年9月,在龙泉寺菜地干活的妻子小董神色平静,“他是迟早要出家的。
当时只想时间能晚些。
”那位领刘书宏入门的朋友,至今仍是个居士。
刘书宏说,每个人的因缘不一样,朋友的因缘是在家,而他,就是出家。
至于为什么非得出家不可,刘书宏笑了,“出家才专业啊
”他说,出家是一个继续学习的过程,有了修为再出来帮助众生,那就是他所追求的“更大的快乐”。
2008年11月的一天,刘书宏正式跟妻子说要退掉租用的小院,搬到山上去住。
妻子不乐意,两人争执起来。
但这个跟着丈夫学佛多年的女人,已经习惯了跟着丈夫走,她妥协了。
女儿刘真然也强烈反对搬家。
她舍不得山下自由自在的生活,舍不得养的那些花,尤其舍不得叫宝宝的小狗。
令人惊讶的是,没几天,宝宝无缘无故不见了。
刘真然一下兴味索然,同意搬家。
当月,一家人退掉了农家小院,处理了汽车,搬到了龙泉寺的居士楼。
妻子和女儿住一楼的女众宿舍部,刘书宏和儿子住男众宿舍,平时刘书宏则跟着僧团学习。
2009年8月,刘书宏去私塾看孩子们。
这是上山以来第二次见孩子。
12岁的刘真然10岁那年从公众视野里消失。
因为父亲的另类教育,因为她的古灵精怪、快乐成长,很早她就是个小小的名人,经常受访、做节目。
按照刘书宏的话说,如果她愿意,她有很多路可以选择。
可是她觉得那些都“没意思”,不如读经来得快乐。
她和7岁的弟弟在一个免费的私塾学习,每天起得很早,只吃两顿饭。
姐弟俩都很习惯。
弟弟刘湛然从5岁开始跟父母上早课,一站一个多小时,不几天经书拿起来就会诵。
刘湛然一直生活在父亲的书外,但父亲对他的关注丝毫不少于姐姐。
2007年刘书宏发起抵丨制“虹猫蓝兔”,最直接的原因就是4岁的小湛然受其影响,整天拿着个长剑嚷嚷“我要杀了你”。
刘书宏“在世间”的最后一次父女见面,他认真和女儿谈了一次,告诉她,爸爸要出家了。
刘真然很平静,说出就出呗。
语调一如“快乐系列”里那个搞怪小女孩。
但刘书宏分明知道,不一样了,眼前的小姑娘,对人生的认识已经超越了不少成人。
采访的时候,小董告诉刘书宏,女儿前几天借同学手机给她发短信,从吃肉说到对生命的认识,让她刮目相看。
告别女儿上山的时候,刘书宏心里掠过一丝不舍。
他把不舍强压了下去。
从7月份开始,他开始作为准净人封闭学习,学习各种戒仪,为剃度做准备。
整个修行的过程也是和自己搏斗的过程,和一切俗念搏斗,包括情欲。
在龙泉寺的栗子园里,因为记者采访,几天未见面的夫妻俩坐到了一起。
从成为准净人开始,刘书宏见妻子就少了,只是吃饭的时候偶尔碰上。
北京的深秋当得起秋高气爽几个字,熟透的栗子不时从树上跌落,发出轻微的碰击声。
两个人神情淡然,跟在山上呆了很久的其他人差不多。
但说话间,仍然能够感受到两人间隐隐的亲昵。
这个21岁嫁给他的女人,如今已经34岁了。
结婚13年,倒有12年跟着他学佛。
“她对我帮助挺大的。
”刘书宏笑,“没有哭天抢地的,这帮助太大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