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尔康菊花茶
市场分析 对于惠尔康的战略选择背景,我们可以从两个方面的分析得出: 一方面,受地方消费者习惯的影响(闽南人怕上火,而牛奶被认识是一种容易引起上火的饮品),福建的鲜奶市场比较狭小,在进入市场四年来,尽管惠尔康乳品的销售量一直在增长,但几乎没有盈利,加之外有蒙牛、光明、伊利等大品牌的压境,内有长富、福农等地方品牌的挤压,使得福建鲜奶市场的争夺日趋残酷。
这样,惠尔康乳制品的生存空间就愈发狭窄了,在乳业市场上的努力不仅难以与大品牌相抗衡,而且还占用惠尔康大量的精力,束缚了其在其他领域的手脚。
于是,对于惠尔康乳业的“抓”还是“放”就成为一个问题被提上了惠尔康的议程。
另一方面,惠尔康自2003年推出其草本系列菊花茶以来,市场表现成绩斐然。
从销售情况来看,2004年较2003年的销量翻了几翻,而从2005年《糖酒快讯》传来的消息表明,2005年将是茶饮料风生水起的一年,所以,有理由相信2005年的茶饮料市场将有更大的发展空间。
但由于04年功能饮料大家都是炒概念,虽然看起来市场潜力很大,却由于市场的不规范,秩序比较混乱,厂家继续推新品投入太大,因此今年纷纷减少了在功能饮料市场的投入力度。
在“王老吉”的“降火”诉求取得爆破性的成功后,今年茶饮料“降火”的趋势非常明显,各大企业纷纷推出凉茶系列,一时间出现了许多以 “清火、降火”为产品诉求的新品,他们之间必然要有一场恶战。
据估计,这个夏天各大品牌的凉茶将决出胜负,出现几个强势的品牌,并淘汰一些品牌。
所以,惠尔康对其草本系列菊花茶加强推广就势成必然。
通过这两方面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几点结论:1、惠尔康鲜奶市场的发展前景不容乐观; 2、维持鲜奶市场的地位消耗了惠尔康大量的精力;3、茶饮料市场前景开阔,且惠尔康在该市场中有一定的基础。
这一切,促成了惠尔康集团的战略转变,放弃鲜奶市场而专注其草本系列菊花茶的推广,随之而来的就是惠尔康一系列锐不可挡的广告攻势。
广告目标的确立 经过前两年的发展,惠尔康菊花茶已经在消费者心目中形成了一定的品牌认知,然而这种认知仅停留在原来的诉求“大家消消火”的层面上,在面临更多的竞争者介入的市场条件下,这种诉求已不再有吸引力。
所以,惠尔康发起新一轮的广告战役,一是要加强惠尔康赖以发展的老客户的品牌认知,并促使其实现原有情感向产品新诉求的转变;二是重塑惠尔康菊花茶的产品形象,实现由“降火”到“清心”的改变,以增强区域市场竞争力并捍卫区域领导品牌的地位。
落实到具体的市场执行上,主要是: 短期目标:通过广告宣传活动有效地赢得目标消费群体的关注,促成销售,提高品牌知名度和偏好度; 中期目标:力争在一定时间内在目标区域中成为行业中的领导品牌,拉开与其他竞品的安全距离; 长期目标:成为菊花茶品类产品国内第一品牌,树立领导品牌形象,并能够对惠尔康的整体品牌形成反辅。
产品策略 一切成功的经验表明,企业能否在市场竞争中胜出,关键还要看其产品是否具有竞争力。
惠尔康菊花茶选用的基本原料是桐乡杭白菊,是天然的草本植物,而杭白菊具有解热的功效,这在今天一片降火 呼声的茶饮料市场上,具有极强的说服力。
惠尔康针对不同的消费者,开发了不同类型的产品,主要分为瓶装(PET)菊花茶和软包装(TP) 菊花茶,并在菊花茶的基础上开发新品,推出银菊茶、雪梨菊花茶、薄荷菊花茶等,对主品牌形成支持。
通过一系列的产品开发活动,扩充了产品线,抢占市场先机,创造满足消费者更多需要的理由,使得惠尔康的产品有机会进入家庭、聚会、餐饮等,以增加产品销售。
消费者分析 1、主目标消费群:20-35岁的白领男女,上班族,学生; 2、次目标消费群:35-45岁的现代企业上班族群; 3、目标消费群特征分析: 经济独立,生活节奏快,追求快速方便的即饮产品,崇尚健康自然的生活概念,略知草本饮料的益处,认真努力,热爱生活,注重健康。
但现实社会的竞争也使得他们常常生活在焦虑、急躁的精神状态中,努力寻求宁静、安逸的心灵境界。
沟通策略 1、创意策略 作为菊花茶第一品牌,惠尔康需要做大品类的蛋糕,并为拓展草本系列打好基础。
而市场上势头凶猛的降火大军,使得惠尔康菊花茶的降火功能变得没有说服力。
不仅如此,降火的概念在被王老吉和泰山仙草蜜强势传播后,已在消费者心目中形成定势,惠尔康再沿用这一诉求,只能是拾人牙慧,难以杀出重围。
因此,如何找到一个特殊的诉求点,成为广告创意的主题。
针对消费群体的心态,创意人员提出了心退火的概念,用静下来,喝口茶的广告语娓娓道来,由身退火到心退火,实现了由生理诉求到心理诉求的飞跃,满足了消费者的心理需要。
(见图一) 2、推广安排 考虑到饮料产品消费的季节性,结合市场销售反馈的情况,惠尔康菊花茶系列产品的消费高峰出现于7、8月之间,而在4、5、6月份之间处于稳定增长的时期,所以将广告活动从四月份开始,延续到九月份,总行程6个月,期间利用各种不同的媒介进行战略上的配合,达到整合传播的效果。
(见图二) 3、媒介选择策略 首先,作为一种快速消费品,要在短期内提升品牌的知名度,必须依靠广告的高暴光度。
因此,惠尔康菊花茶的媒介选择就具有多样性,涵盖了电视、户外、POP等多种媒介。
(见图三) 其次,在媒介的运用上实行组合出击,定点爆破的策略。
组合出击是指以必要的大众媒体(如电视)建立形象,通过户外广告进上市告知,重点丰富售点提示并选择大型超市针对目标群体实施针对性宣传,如店头海报,促销台等。
定点爆破是指在主打市场中选择有代表性和市场潜力大的城市,强势攻破。
如在福建市场上以福建一、四、五套覆盖全省,在福州、厦门、泉州三个主要城市增加投放,作为重点市场的补强;在浙江以宁波、温州等作为重点市场投放进行电视广告的投放。
广告效果证明 惠尔康菊花茶的强势推广使得品牌的形象得以重塑,通过新的产品诉求,进一步取得了消费者的认可。
从销售的情况来看,PET菊花茶保持了较高的增长态势,已成为PET菊花茶系列的支柱产品;TP 250ml菊花茶在福建、浙南地区已经成为领导品牌,并遥遥领先第二品牌。
此次广告活动是惠尔康在实行战略转移之后的一次大手笔,旨在塑造惠尔康菊花茶的新形象,通过新的诉求冲破市场上的“降火”大军的重围,提升品牌的竞争力。
广告运动的初期效果也验证了这一市场策略的科学性。
而这一切都基于惠尔康对市场的准确把握。
这就给我们的一些企业一个启示:在面临市场的选择时,要有所为有所不为,不要患得患失。
将有限的精力花费在没有优势的市场上,只能将企业拖进万劫不复的泥潭;只有结合自身的优势,找准市场的切入口,并针对这一特定市场全力施为,才是企业生存发展的根本之道。
花茶的广告语
远看茶似花近品花是茶
跪求言成旭和王心凌代言的康师傅茉莉花茶茉莉蜜茶的广告词是什么啊
发现生活新味
一 王心凌:一定有这样一个人,等待你的发现
言早不晚,在刚好的时刻出现
王心凌,言:发现生活新味,康师傅清茶。
茉莉蜜茶
版本二 王心凌:一定有这样一个人等待你的发现
《旁边:心凌》 言:不早不晚,在刚好的时刻出现 王心凌:谢谢
言:遇见她的甜蜜浪漫 王心凌:发现清新淡雅 合:发现生活新味,康师傅茉莉清茶,茉莉蜜茶
有一个广告,台词是又不带状态,那个饮料叫什么名
脉动
想一句关于茉莉花茶的广告词
香宾,成功的味道。
可乐,年轻的味道。
咖啡,成熟的味道。
茉莉花茶,自然的味道。
关于茶叶店的广告词
精选上等好茶叶,入口清新不留渣
喝一口让您回味无穷,快来体验吧
一个学生怎样转变对茶的认知的
市场分析 对于惠尔康的战略选择背景,我们可以从两个方面的分析得出: 一方面,受地方消费者习惯的影响(闽南人怕上火,而牛奶被认识是一种容易引起上火的饮品),福建的鲜奶市场比较狭小,在进入市场四年来,尽管惠尔康乳品的销售量一直在增长,但几乎没有盈利,加之外有蒙牛、光明、伊利等大品牌的压境,内有长富、福农等地方品牌的挤压,使得福建鲜奶市场的争夺日趋残酷。
这样,惠尔康乳制品的生存空间就愈发狭窄了,在乳业市场上的努力不仅难以与大品牌相抗衡,而且还占用惠尔康大量的精力,束缚了其在其他领域的手脚。
于是,对于惠尔康乳业的“抓”还是“放”就成为一个问题被提上了惠尔康的议程。
另一方面,惠尔康自2003年推出其草本系列菊花茶以来,市场表现成绩斐然。
从销售情况来看,2004年较2003年的销量翻了几翻,而从2005年《糖酒快讯》传来的消息表明,2005年将是茶饮料风生水起的一年,所以,有理由相信2005年的茶饮料市场将有更大的发展空间。
但由于04年功能饮料大家都是炒概念,虽然看起来市场潜力很大,却由于市场的不规范,秩序比较混乱,厂家继续推新品投入太大,因此今年纷纷减少了在功能饮料市场的投入力度。
在“王老吉”的“降火”诉求取得爆破性的成功后,今年茶饮料“降火”的趋势非常明显,各大企业纷纷推出凉茶系列,一时间出现了许多以 “清火、降火”为产品诉求的新品,他们之间必然要有一场恶战。
据估计,这个夏天各大品牌的凉茶将决出胜负,出现几个强势的品牌,并淘汰一些品牌。
所以,惠尔康对其草本系列菊花茶加强推广就势成必然。
通过这两方面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几点结论:1、惠尔康鲜奶市场的发展前景不容乐观; 2、维持鲜奶市场的地位消耗了惠尔康大量的精力;3、茶饮料市场前景开阔,且惠尔康在该市场中有一定的基础。
这一切,促成了惠尔康集团的战略转变,放弃鲜奶市场而专注其草本系列菊花茶的推广,随之而来的就是惠尔康一系列锐不可挡的广告攻势。
广告目标的确立 经过前两年的发展,惠尔康菊花茶已经在消费者心目中形成了一定的品牌认知,然而这种认知仅停留在原来的诉求“大家消消火”的层面上,在面临更多的竞争者介入的市场条件下,这种诉求已不再有吸引力。
所以,惠尔康发起新一轮的广告战役,一是要加强惠尔康赖以发展的老客户的品牌认知,并促使其实现原有情感向产品新诉求的转变;二是重塑惠尔康菊花茶的产品形象,实现由“降火”到“清心”的改变,以增强区域市场竞争力并捍卫区域领导品牌的地位。
落实到具体的市场执行上,主要是: 短期目标:通过广告宣传活动有效地赢得目标消费群体的关注,促成销售,提高品牌知名度和偏好度; 中期目标:力争在一定时间内在目标区域中成为行业中的领导品牌,拉开与其他竞品的安全距离; 长期目标:成为菊花茶品类产品国内第一品牌,树立领导品牌形象,并能够对惠尔康的整体品牌形成反辅。
产品策略 一切成功的经验表明,企业能否在市场竞争中胜出,关键还要看其产品是否具有竞争力。
惠尔康菊花茶选用的基本原料是桐乡杭白菊,是天然的草本植物,而杭白菊具有解热的功效,这在今天一片降火 呼声的茶饮料市场上,具有极强的说服力。
惠尔康针对不同的消费者,开发了不同类型的产品,主要分为瓶装(PET)菊花茶和软包装(TP) 菊花茶,并在菊花茶的基础上开发新品,推出银菊茶、雪梨菊花茶、薄荷菊花茶等,对主品牌形成支持。
通过一系列的产品开发活动,扩充了产品线,抢占市场先机,创造满足消费者更多需要的理由,使得惠尔康的产品有机会进入家庭、聚会、餐饮等,以增加产品销售。
消费者分析 1、主目标消费群:20-35岁的白领男女,上班族,学生; 2、次目标消费群:35-45岁的现代企业上班族群; 3、目标消费群特征分析: 经济独立,生活节奏快,追求快速方便的即饮产品,崇尚健康自然的生活概念,略知草本饮料的益处,认真努力,热爱生活,注重健康。
但现实社会的竞争也使得他们常常生活在焦虑、急躁的精神状态中,努力寻求宁静、安逸的心灵境界。
沟通策略 1、创意策略 作为菊花茶第一品牌,惠尔康需要做大品类的蛋糕,并为拓展草本系列打好基础。
而市场上势头凶猛的降火大军,使得惠尔康菊花茶的降火功能变得没有说服力。
不仅如此,降火的概念在被王老吉和泰山仙草蜜强势传播后,已在消费者心目中形成定势,惠尔康再沿用这一诉求,只能是拾人牙慧,难以杀出重围。
因此,如何找到一个特殊的诉求点,成为广告创意的主题。
针对消费群体的心态,创意人员提出了心退火的概念,用静下来,喝口茶的广告语娓娓道来,由身退火到心退火,实现了由生理诉求到心理诉求的飞跃,满足了消费者的心理需要。
(见图一) 2、推广安排 考虑到饮料产品消费的季节性,结合市场销售反馈的情况,惠尔康菊花茶系列产品的消费高峰出现于7、8月之间,而在4、5、6月份之间处于稳定增长的时期,所以将广告活动从四月份开始,延续到九月份,总行程6个月,期间利用各种不同的媒介进行战略上的配合,达到整合传播的效果。
(见图二) 3、媒介选择策略 首先,作为一种快速消费品,要在短期内提升品牌的知名度,必须依靠广告的高暴光度。
因此,惠尔康菊花茶的媒介选择就具有多样性,涵盖了电视、户外、POP等多种媒介。
(见图三) 其次,在媒介的运用上实行组合出击,定点爆破的策略。
组合出击是指以必要的大众媒体(如电视)建立形象,通过户外广告进上市告知,重点丰富售点提示并选择大型超市针对目标群体实施针对性宣传,如店头海报,促销台等。
定点爆破是指在主打市场中选择有代表性和市场潜力大的城市,强势攻破。
如在福建市场上以福建一、四、五套覆盖全省,在福州、厦门、泉州三个主要城市增加投放,作为重点市场的补强;在浙江以宁波、温州等作为重点市场投放进行电视广告的投放。
广告效果证明 惠尔康菊花茶的强势推广使得品牌的形象得以重塑,通过新的产品诉求,进一步取得了消费者的认可。
从销售的情况来看,PET菊花茶保持了较高的增长态势,已成为PET菊花茶系列的支柱产品;TP 250ml菊花茶在福建、浙南地区已经成为领导品牌,并遥遥领先第二品牌。
此次广告活动是惠尔康在实行战略转移之后的一次大手笔,旨在塑造惠尔康菊花茶的新形象,通过新的诉求冲破市场上的“降火”大军的重围,提升品牌的竞争力。
广告运动的初期效果也验证了这一市场策略的科学性。
而这一切都基于惠尔康对市场的准确把握。
这就给我们的一些企业一个启示:在面临市场的选择时,要有所为有所不为,不要患得患失。
将有限的精力花费在没有优势的市场上,只能将企业拖进万劫不复的泥潭;只有结合自身的优势,找准市场的切入口,并针对这一特定市场全力施为,才是企业生存发展的根本之道。
希望帮助得到你。
。
。
海之言是什么饮料
方便面:掘到第一桶金 1959年,魏家父亲魏德和在台湾彰化乡村办起了一家小油坊,起名“鼎新”。
这个作坊式的小企业后由魏家的四兄弟和三姐妹继承,维持着中小企业的规模。
1989年,四兄弟中的老幺魏应行身负家人重托,从香港转道来到大陆。
他在各省之间辗转考虑,足迹几乎踏遍全家。
因为家庭企业是油坊,他自然而然地想到,要在大陆开发一种食用油。
当时大陆市场几乎全是散装油,谈不上优质和品牌。
魏应行决心开发“顶好清香油”,创立“来自台湾的食用油”形象。
许多人可能还记得20世纪80年代末中央电视台播出的这条广告。
当时正在大陆热播的台湾电视剧《星星知我心》女主角吴敬娴一句“用顶好清香油,顶有面子”在电视上反复播放,广告语深入人心。
可惜名声虽好,买卖却不好,以大多数老百姓在80年代末的消费水平,还没达到“要面子”的程度。
大家用惯了廉价的散装油,而十几块钱瓶的“清香油”质量虽好,价格却远远超过百姓的心理底线,滞销也就成了自然而然的事了,最后甚至不得不全面回收。
后来康师傅又先后试推“康莱蛋酥卷”和另外一种蓖麻油,两种产品虽然广告都很出色,但同样犯下了高估市场的错误,一直未能获得理想的销售。
至1991年的三年间,魏应行已赔掉了所携来的1.5亿台币的半数以上,几乎要打道回府。
恰好在这时他嗅到了方便面的市场机会。
当年他经常乘坐火车,并食用从台湾带来的方便面。
后来渐渐发现,一同搭车的人们对他的方便面常常十分好奇,经常有人围观甚至询问何处能买到。
康师傅敏锐的捕捉到了这个市场的巨大需求,决定主攻方便面市场。
由于过去在台湾,魏氏四兄弟在方便面这个领域可以说是一片空白,就像幼稚园的学生一半。
因此在推出新产品事便小心翼翼,边做边学。
当时为了了解大陆的口味,便通过试吃的方式来改进佐料配方。
同时在定价方面,发现当时的大陆市场上只能买到两种方便面:一种是进口的“高价面”,在机场饭店等地有售,却因价格偏高而难于推广,另外一价格极其低廉的袋装面,价格虽然低廉,但口味非常的差。
康师傅考虑到消费者的消费能力,最后把售价定在一点九八元。
1991年适逢天津科技开发区招标,康师傅便在区内注册了顶益食品公司,把所有家当押进去,准备投产味道很浓的“康师傅”红烧牛肉面,这是经过详细的市场调查后确定的最适合大陆人的口味。
与此同时,康师傅的广告宣传已全面铺开。
康师傅一改前两次用真人作广告的作法,顶益决定采用一个相对比较易记忆的动画人物,在称呼上,为适合北方人的思维方式,顶益决定用“师傅”这个词以显得较为专业,而姓氏则取用“健康”的“康”字,以塑造“讲究健康美味的健康食品专家”形象。
当时台湾对大陆观众还很有吸引力,为迎合观众心理,这位“康师傅”当是来自台湾
这配合红烧牛肉面口味浓、份量足的特点,广告词则设计为“香喷喷,好吃看的见”。
1991年的电视广告费用相当便宜,在中央电视台的黄金时段插播条广告只需500元人民币,几乎等于不花钱做广告
康师傅决定展开“康师傅”的大规模广告攻势,选在中央电视台台湾电视剧前的黄金时段播出。
当画面非常漂亮的“康师傅”广告一经推出,立刻打响,各地开始纷纷注目“康师傅”,掀起一股抢购狂潮。
老百姓的热情即刻传染给批发商,甚至一度出现了顶益门前排长队,批发商提着一麻袋一麻袋钱要订货的场面。
为应付供不应求的热销局面,顶益不得不投入大量现金至流通领域,同时用提前收来的订金购入国外的先进机器设备,招收培训人员。
1992年,第一碗面出笼。
6个月内,顶益生产线上的工人即从300多人猛增到三四千,将生产线扩大至天津之外的多个城市,“康师傅”畅销全国。
“最重要的是我们抓住了先机,抢到了‘第一品牌’形象,”顶新集团副总裁李家群多年后曾说过,“若是换在今天,任何一个品牌也不可能做到这样。
” 难得的时机和独到的营销策划造就了“康师傅”。
从此,“康师傅”盘踞大陆方便面市场龙头位置达十余年之久。
多样化:拓展事业 自1992年“康师傅”方便面畅销以来,天津顶益的资本总额由初期的800万美元迅速增加到2亿美元,整个资产翻了25倍。
至1995年,年营业额已由当年报0.27亿发展到24.5亿元。
而此时集团的生产规模又供给不足,不得不在各地继续设厂,搭铺生产线。
尽管到1996年,新成立的广州顶益、杭州顶益已分占了华南、华东市场,但天津顶益的营业额还是达到了23亿元。
整个公司的业务几乎处在疯狂发展当中。
企业建立初期,内地生产配套设施尚不完备,康师傅当年就曾着手建立一个生产包装配件的“顶正”公司,除承担内部业务外,还对外承揽业务。
自此公司开始多元化发展。
1996年,顶益开曼公司在香港联交所成功上市,与此相呼应的是,“康师傅”作为一个全国性的品牌,1996年便投入了茶饮料的生产,当时推出的是柠檬茶和菊花茶,1997、1998年,康师傅又相继推出了冰红茶、绿茶和乌龙茶。
随着2000年-2001年茶饮料市场的升温,如今,康师傅已处于中国包装茶饮料市场的领导地位,包装茶的销量及销售额市场占有率已分别达到50.6%和52.3%。
1997年,康师傅的注意力又转移到了物流上。
1998年,康师傅在上海正式成立了第一家乐购生活购物中心,目前已拥有15家营运店,2001年的营收达到了2.25亿美元。
康师傅有关人士表示,目前正积极发展物流业,未来有可能进入便利超商的经营行列。
但由于过去统一在台湾发展7-11曾连续亏损7年,康师傅会谨慎投资便利超市。
另外,康师傅还在1996年并购了德克士炸鸡连锁店,2001年已达到200家。
2002年,德克士正朝着370家餐厅的目标迈进,营业额也要突破13亿元。
面对入世:稳坐钓鱼台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之后,跨国巨头纷至沓来,康师傅是否能安坐钓鱼台
顶益副董事长滕鸿年认为顾客只就记住的前两名品牌来消费。
方便面,消费者会想到康师傅、统一;纯净水,消费者会想到娃哈哈、乐百氏。
对于跨国公司的冲击,以食品来讲全世界设点最多的是日清,全世界方便面生产线最多、销量最大的却是康师傅,在单一国家市场占有率最高的是韩国的农心,这些品牌都已经到中国集合完毕了,还有谁会来
再来就是小的了。
营多方便面在印尼是老大,而在中国,4年前就不做方便面了。
美厨来自新加坡,但去年在其最后的据点北京,也难发现其产品。
但是康师傅也不会放任排名第三、第四的企业扩大市场份额,康师傅虽然是第一品牌,但时刻在想着拉大与第二品牌的差距,又怎么会让第三、第四名来抢走康师傅第一的位子
康师傅在巩固已有市场优势品牌的同时,也会主动与跨国公司较量。
康师傅的德克士炸鸡在未来肯定要挑战麦当劳、肯德基在中国的地位。
目前中国每年有4000亿元的外食市场,麦当劳、肯德基、德克士相加才刚刚达到2.2%,“还有多少商机可以被开发
”顶益副董事长滕鸿年说,“中国的市场实在太诱人了,只要你真用心就有比别人多的机会。
”“同样的随着中国对流通服务方面政策的逐步放宽,象乐购这样的大卖场在国内的许多城市或地区还有巨大的发展空间,如天津塘沽,有35万人口,绝对可以成立4至5家大卖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