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益广告有关于环境卫生的、有关于遵守交通规则的,还有哪些方面的? 求各路大哥大姐求答
公益广告主要包括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主题:1、环保类:保护生态、保护动物、保护资源、节能减排、治理污染、能源再生2、健康类:抗疾防病、禁毒戒烟、心理健康、药品安全、环境卫生、科学保健3、安全类:食品安全、交通安全、生产安全、安全用电、防火防盗、抗灾救灾4、公德类:社会和谐、职业道德、和睦家庭、励志人生、扶弱助残、诚实守信、行为规范5、社教类:公民教育、政府职能、法制普及、知识产权、打击犯罪、反腐倡廉、维护权益、思想观念、打假扫黄 此外,还包括对一些国家大事的宣传:北京奥运、广州亚运、上海世博等等更多了解可以登录中国公益广告网:
设计“不要酒后驾车”的公益广告语。
(20字以内)
一、中国公民常见的旅游不文明行为特征 1.国内旅游常见的不文明行为特征 (1)随处抛丢垃圾、废弃物,随地吐痰、擤鼻涕、吐口香糖,污染公共环境; (2)在非吸烟区吸烟,打喷嚏不掩口鼻,危害他人健康; (3)坐公交车、乘电梯、购物、买票、参观、就餐时争抢拥挤、插队加塞,不谦让老幼病残孕; (4)在公共交通工具、宾馆饭店、剧场影院等公共场所高声接打电话、猜拳行令、喧哗吵闹; (5)在景观文物、服务设施上乱刻乱划,踩踏禁行绿地,攀爬摘折花木; (6)不听劝阻喂食、投打动物,危害动物安全; (7)在他人面前打赤膊、袒胸敞怀,在房间外穿睡衣活动,穿着不合时宜; (8)讲黄色段子、宣扬封建迷信、传播胡编乱造的政治笑话,热衷低级趣味; (9)强拉外宾合影,违反规定拍照、录像; (10)吃自助餐时多拿多占,离开宾馆饭店时取走非赠品,贪占小便宜。
2.国外旅游常见的不文明行为特征 (1)随处抛丢垃圾、废弃物,随地吐痰、擤鼻涕、吐口香糖,上厕所不冲水,不讲卫生留脏迹; (2)无视禁烟标志想吸就吸,污染公共空间,危害他人健康; (3)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时争抢拥挤,购物、参观时插队加塞,排队等候时跨越黄线; (4)在车船、飞机、餐厅、宾馆、景点等公共场所高声接打电话、呼朋唤友、猜拳行令、扎堆吵闹; (5)在教堂、寺庙等宗教场所嬉戏、玩笑,不尊重当地居民风俗; (6)大庭广众之下脱去鞋袜、赤膊袒胸,把裤腿卷到膝盖以上、跷“二郎腿”,酒足饭饱后毫不掩饰地剔牙,卧室以外穿睡衣或衣冠不整,有碍观瞻; (7)说话脏字连篇,举止粗鲁专横,遇到纠纷或不顺心的事大发脾气,恶语相向,缺乏基本社交修养; (8)在不打折扣的店铺讨价还价,强行拉外国人拍照、合影; (9)涉足色情场所、参加赌博活动; (10)不消费却长时间占据消费区域,吃自助餐时多拿浪费,离开宾馆饭店时带走非赠品,享受服务后不付小费,贪占小便宜。
二、中国公民出现旅游不文明行为原因分析 三、中国公民旅游不文明行为治理对策 1.加强宣传教育 可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纸、网络等大众传媒揭露不良陋习,弘扬文明行为;充分运用文学、摄影、卡通、漫画等艺术形式,特别是加大公益广告的制作和播放力度,生动活泼地鞭挞不文明行为,促进全体公民的文明素质提高。
2.制订相关规范 针对旅游活动中游客的各种陋习,可由中央文明办和国家旅游局等单位联合制订“中国公民旅游文明行为规范”,并出台专门文件,由国家旅游局具体实施,规范公民旅游文明行为。
3.创造温馨环境 各相关部门可共同创造温馨美好的旅游环境,让游客身在其中感受文明的氛围,使文明旅游成为游客的自觉行动和行为规范。
4.加强监督管理 建立“不文明行为曝光台”,对一些影响大的具有典型代表的不文明行为,可通过电视、广播、报纸、网络等媒体进行曝光。
设立不文明旅游举报热线和信箱,鼓励个人或单位对不文明行为进行举报。
旅行社和景区也要加强对游客的监督管理。
5.推广文明礼仪知识 在全社会广泛开展公民文明礼仪知识的推广和教育。
旅行社应对游客搞好礼仪的示范和引导。
媒体上多刊登、介绍国外风俗习惯的小知识。
6.以活动为载体进行引导教育 定期开展游客问卷调查活动、青年志愿者劝导活动和文明游客评比活动,让当文明游客成为公民的自觉行为。
7.评选文明形象大使,并公开宣传、表彰 旅游管理部门可每年开展评选文明旅游形象大使、文明旅行社、文明导游和文明游客等活动,并进行公开的宣传和表彰。
8.把文明旅游的相关内容深入到中小学课堂 加强对青少年的教育,把文明旅游有关内容加入到中小学生课堂教育及课外教育教材之中。
9.重视事前培训,事后总结 旅行社在组团出游之前,要对游客进行文明旅游行为教育,说明目的地的风俗习惯、礼仪规范、民族禁忌及行为方式,必要时可组织文明旅游考试,签订“文明旅游承诺书”。
在旅游活动中,导游要及时提醒和制止游客的不文明行为。
10.景区设置警示牌或宣传画 旅游景区可设置引人注目的标语牌、宣传画和公益广告,使旅游文明行为潜移默化、深入人心。
旅游景点在印制的门票和导游图上加印提醒游客文明行为的提示语句,使游客一进入景区就开始接受旅游文明教育和提示。
11加强景区文明督查 在旅游景区可建立游客文明行为监督岗和纠察巡逻队,随时随地纠正和制止游客的不文明行为。
12.合理设置便民的卫生设施 景点内各项便民设施如垃圾桶等的设置要合理、科学。
可设计成卡通状、景物状,与景区融为一体,增强其观赏性。
13.倡导文明旅游大讨论、大比武 可在媒体上开辟专栏,组织开展“文明旅游大家谈”大讨论;举办旅游不文明行为摄影和DV大赛;开展“我与文明旅游”征文比赛、演讲等活动。
14.整顿导游队伍,提升导游素质 国家有关部门要对旅游景区的导游词进行抽查把关,整顿导游队伍,提升导游素质,严禁导游无中生有,瞎编、乱编,讲黄色段子和政治笑话。
15.党员干部率先垂范 党员干部、国家公职人员是社会的中坚,同样要在文明旅游方面做出榜样,起到表率作用。
16.制作旅游文明宣传片 可制作一部约10分钟的高质量的旅游文明宣传片,在飞机、列车、汽车、轮船及景区景点滚动播出,让游客随时随地都能接受到文明的教育。
17.从现在做起,从小事做起 文明从学校抓起,从家庭抓起,把道德建设、文明建设作为重要教学内容。
18.编辑出版或发行旅游国(地)概况 由国家组织专业人士编辑出版以国别或地区为单位的“我国公民赴XX国家(地区)知识”的宣传片和小册子,在电视、机场、铁路、景区等公共场所进行播放和发放。
19.建立奖惩制度 对旅游行为中做得好的典型要进行宣传和表彰,并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
对出现不文明行为的旅行社或个人要进行通报批评,对有恶劣影响的要取消旅行社的营业资格。
20.把旅游企业是否重视文明旅游作为年审或考核的重要内容 应国家旅游局组织编写出版新的《(出境)旅游领队工作培训手册》,着重增加文明旅游的内容,并将其列为(出境)旅游领队及旅行社从业人员资格考试的重要内容。
关于节约的节日有哪些啊
10月31日,是联合国确定的“世界勤俭日”。
联合国“世界勤俭日” 救救我们
救救地球
你记得有个联合国“世界勤俭日”吗
10月31日,是联合国确定的“世界勤俭日”。
当众多“××日”成为商机被热炒时,昨天的这个“世界勤俭日”,被许多人有意无意地冷落了。
街头调查的结果 “你知道10月31日是世界勤俭日吗
”上海南京路街头,当记者向路人重复到第45遍这个问题的时候,终于有一位老人点了点头。
100位年龄各异的路人中,“世界勤俭日”的认知率仅有3%。
不得不承认,当国际公认的“奢侈品牌”成为街头风向标,当房产广告鼓吹“豪苑、体验尊贵生活”,当中国社会日益富足,勤俭,这一曾经被普遍推崇的品格,却渐有点陌生。
记者调查发现,中老年人对勤俭的认同度还是很高的。
58岁的诸阿姨一听谈“勤俭”,话匣子就打开了:“现在有些小青年真是浪费,天不热就开空调,睡觉了灯也不关,吃饭喜欢上饭店……”诸阿姨告诉记者,她至今用手绢不用餐巾纸,淘米水还能冲厕所、浇花,小块的肥皂收集起来拧成大块继续用。
她说,经历了“一穷二白”,才体会到一粒米、一滴水、一度电的来之不易。
记者采访的30岁以下白领中,超过一半认为,眼下的生活衣食无忧,没有必要重提“勤俭”。
远离了战乱、饥荒和物资匮乏,白领们喜欢用无数小射灯营造居室气氛,大量消费原木浆造的纸巾,习惯空调营造出的恒温环境……对他们而言,做到“不乱花钱”,已是最大程度的勤俭。
至于在那些上世纪“80年代生人”看来,“勤俭”实在太陌生。
“我能想到的勤俭,就是和父母去高级餐厅吃完饭后,把剩菜打包回家。
”一名16岁的初中生想了良久,这样回答记者。
不少学生甚至将“囊中羞涩”、“弱势群体”这些词语与“勤俭”两字相提并论,认为“上不了台面”。
还有30%的街头调查承认生活不够节省,上千元的高档化妆品,近万元的名牌服装,说买就买。
勤俭,真的不合时宜了
勤俭怎能变成“何苦” 调查中,22岁的孙先生这样问:“你告诉我,勤俭是什么
我奶奶说,勤俭是‘宁可肚子胀,也别占着锅和碗’,却吃坏了自己的肠胃;我妈妈说,勤俭是为了省一块钱等没有空调的公交车,却浪费了大把的时间。
这样的勤俭,何苦
” 当物质告别匮乏,当生活渐渐丰裕,这确实是个问题:勤俭是什么
是否还值得我们恪守
勤俭是什么
传统文化推崇它,那是一种行为,更是一种品德。
《左传》中,鲁庄公命人在庙堂的柱子上涂红漆,在椽子上雕花纹,一国之君有的是钱,可大夫御孙却认为,这都是奢侈而不合礼法的事。
他说了一句话世代流传: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
能否做到勤俭,都是关系生存败亡的大事,不可轻忽。
勤俭是什么
贤哲伟人推崇它,那是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当年周恩来总理的衬衣,无不是多处打过补丁,白领子和袖口换过几次,一件毛巾睡衣本来白底蓝格,也早已磨得失了颜色。
美国石油大王洛克菲勒,将56亿美元捐给社会公益项目,但他从未抽过一支雪茄、喝过一杯香槟,生活抠门得出人意料。
勤俭是什么
现代文明推崇它,那是对有限资源的珍视,对过度消费的抵制。
美国学生的课本历来是重复利用,一本教科书至少会经过8名学生,平均使用寿命为5年。
世界知名企业惠普,在办公室设了“备用箱”,只用过一面的纸张都放在备用箱中,纸的背面再利用。
而全球的“爱普森”任何一家公司里,所有双面用的打印纸再用过之后,还必须用来粘贴各种报销票据。
那些问“勤俭何苦”的人,是否知道这样一组数据:中国人均耕地不到世界人均水平的42%;中国占有的人均淡水资源只及世界人均水平的1\\\/3弱;中国占有的煤、油、天然气人均资源只及世界人均水平的55%、11%、4%;中国占有的人均矿产资源只及世界人均水平的58%;中国森林覆盖率不足14%,人均森林面积只占世界平均水平的11.7%。
对于一个要用占世界不到10%的可耕地资源、养活占世界22%人口的大国来说,勤俭,永远不过时。
不能承受的损耗之重 记者街头随访中遭遇的情景,在许多城市确确实实发生着: 一名25岁的女性,在某专卖店买下一款价值8000元的手提包,作为送给自己的生日礼物。
一名在国有企业担任秘书的上班族,居然养了一辆高档日本轿车……这些一掷千金的人并非百万富翁,他们属于“月光族”。
他们往往月初时风光一时,月末只能靠父母“接济”度日。
那些出国旅游者的高消费,让巴黎香榭丽舍大街上一位见多识广的奢华品店主都“叹为观止”,去年,一个约30人的中国旅游团进了该店,一小时内,竟买走了价值50万美元的商品
难怪法国人头马洋酒公司的洋董事说:“中国人最富,因为我们超过一万元一瓶的极品路易十三,大部分被中国人买走。
”据统计,中国奢侈品市场现在的价值约为20亿美元,占全球总额的3%左右。
有人说:我从不购买奢侈品。
可知道吗
那些便宜的一次性消费品损耗,造成的资源浪费更令人吃惊。
一立方米的木头,只能做2.7万双一次性筷子,仅上海一天就要消耗一次性筷子和饭盒一百万套。
据环保部门统计:一户双职工的三口之家,平均每月消耗50只一次性杯子、100个保鲜袋、36张一次性台布以及6筒卷筒纸。
一个城市,上百万家庭的一次性消费,将使多少森林惨遭砍伐,多少石油被消耗,多少垃圾需要填埋
还有那些日常必需的资源,多少在不经意间流失
最新的装修潮流,是在墙面的暗槽里装一排射灯,通宵照明。
当整个城市都来追逐这种“流行”时,对电力是怎样强大的负荷
社会要进步,国家要发展,这一切都离不开消耗,但这一切,更离不开勤俭。
乘以13亿的分量 “最近我们学校的食堂里天天有半桶多的剩饭,看到这些我们不应该深思吗
我国约有13亿人口,设想一下只要每人节约一粒米,那会给国家带来一笔多大的财富呢
”这是近年来在许多学校开展的一个“13亿粒米有多重”估算实验活动前,老师们通常会说的题前话。
孩子们通过各种测量,都会得出13亿粒米的大致重量。
老师最后会拿出一个米袋,说1亿粒可装满40袋,13亿粒米可装满520袋。
这个惊人的数目,让孩子们因此留下了一个深刻印象:无论是节约还是浪费,对一个十三亿人口的国度来说,都是一件大事。
但近几年来,随着我国相对过剩经济现象的出现,当拉动内需,促进消费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一环得以推进时,有人怀疑“节俭还是不是一种美德”。
广东黄铁苗教授,有专著《节约经济学》面世。
他在接受专访时说,节约是经济的永恒主题。
这是由人的需求的无限性与资源有限性的矛盾决定的。
在地球人口膨胀的今天更是如此。
只要我们对社会经济发展过程进行一番历史考察,就不难发现,人类总是按照节约的原则进行经济活动的。
即无论什么时代的经济发展,人们都自觉或自觉希望以最小的投入(包括时间和财物),实现经济利益的最大化,以满足自身需要。
而且,社会越向前发展,这种要求越明显,越强烈。
在古今中外占主导地位的各种经济理论中,对节约都十分重视。
扩大内需与提倡节俭本质上并不矛盾。
从根本上说,无论生产消费还是生活消费的对象都是资源。
有限的资源只有节俭使用,才能有助于消费的满足。
节俭的反义词是浪费,浪费是指人力、财力、时间用得不当或没有节制,浪费会影响人们的消费。
从古至今,人类伟大的思想家对节俭问题无不肯定和赞扬。
这是因为,一方面节俭可以减少社会财富不必要的耗费,使有限的社会财富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有利于国家的长治久安。
从个人来说,倡导节俭,不妄求财富,则可避免妄求之灾祸。
唐代诗人李商隐说:“历鉴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
”可见,勤俭不仅是一种经济行为,更是一种精神,一种昂扬奋进的精神。
当勤俭成为一种国际性的主题,世界范围的共同思考和追求时,几千年来以勤俭为传统美德的中国人,更是不该也不会在今天把这两个字遗忘。
什么是创文
也最折腾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