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降落伞一样但是可以在空中飞的那东西叫什么
没有大风扇与发动机的叫无动力滑翔伞,而有大风扇的叫动力滑翔伞动力滑翔伞 最高可以飞3000km
下雨天不怕雨淋的是什么
关于NBA不懂的人看那些球员感觉都一样想当年我刚开始看NBA的时候,就觉得奇怪,这个人(加内特,后来才知道的)一天换一个队。
看了上面的回答,是很详细。
可是不懂的人对于那些名字都不知道是谁。
(我都有一些不认识)当年我是因为 乔丹 而喜欢篮球的。
就只知道 乔丹 在 公牛队。
到真正看的时候我都还要问别人,“哪个是乔丹啊
”要了解NBA只要多看就好了~~~新赛季多关注NBA吧,不懂的可以问BF,他应该很乐意告诉你。
(当做调情)当比较出名的要先了解,比如 詹姆斯 科比 霍华德 韦德 姚明(这个一定认识)。
NBA里同姓的很多,詹姆斯 就4、5个,所以那些出名的要去网站上搜一些图来看。
而 身高 体重 什么的不知道也没关系。
只要知道这几个人 很厉害 就OK了。
(上面那些资料我一看那么多就不爱看了)
我们身边经常用的东西什么东西是中国人发明的。
作为一个中国人,我认为你应该感到自豪,不要总是去看到事物的表面, 你只看到飞机大炮,但他们是用什么组成的你有深入探究吗,就拿大炮来说,没有中国的火药术,能发展到现在的子弹,烈性武器吗
再说航母,没有当年的中国指南针,能发展到现在的声纳探测吗
所有东西都是在循序渐进的。
多的不说啦,给你列举点中国发明吧 1、鼓: 传说公元前3500年中国人已有人造的鼓。
公元前3000年,做鼓的方法是用兽皮蒙在框架或容器上。
到公元前1000年,米索不达米亚的苏默人制成了一人高的圆鼓,鼓身还绘有图画。
后来有了小铜鼓和大铜鼓。
15世纪骑兵用的大铜鼓,17世纪时开始为乐团采用。
1692年蒲塞尔为“仙后”所作的配乐中就用上了。
这种鼓现在叫定音鼓,19世纪有了低音大鼓。
鼓声可使节拍鲜明,粗犷有力。
公元前2世纪中国人发明了定音鼓。
2、二进位制: 相传在公元前3000年伏羲发明了二进位制。
《周易》就是五经之一的《易经》,它是我国最古老的经典之一。
《周易》相传是由约公元前3000年的伏羲画卦、周文王重卦、周公作爻(yao)辞,并经过孔丘修订而成为《易经》。
当代的电子计算机用的不是十进制而是二进制。
二进制是谁发明的
《周易》中的“易数”用的就是二进制。
换句话说就是伏羲发明了二进制,伏羲就是神农。
传说神农尝百草才有五谷,我国才有原始农业。
伏羲对我国社会的进步可谓大矣
我国北京的先农坛就是为了祭奠神农(即伏羲)而建造的,这里表达炎黄子孙对他的敬佩之情。
3、绳索: 公元前2800年,中国人已经掌握了创造麻绳的技术。
我国人民开始用大麻纤维制绳。
到公元纪元开始时,用大麻纤维已成为世界上大多数地区的主要制绳材料。
1775年,英国发明家马虚发明制绳机,结束了手工制绳的时代。
从1950年开始用人造纤维制造绳索,直径约2毫米的马尼拉绳受到5512公斤的拉力便会折断,而同样粗的尼龙绳则能承受13227公斤的拉力。
4、指南针: 相传公元前2700年中国的轩辕黄帝发明了指南针。
黄帝用指南针,在大雾中辨别方向,打败了蚩尤。
根据史书记载,中国人早在战国时代已使用指南针。
公元前3世纪的《韩非子》中说,战国时代已有人用“司南”(指南针)。
宋代沈括《梦溪笔谈》对此记载更详。
1090年,中国和阿拉伯航海家开始在船上装设了指南针。
作导航工具。
欧洲在11世纪左右,才用浮在水上的磁针制成指南针。
1250年左右,在地中海地区指南针的磁制已装在有度的卡片上面,并以中央旋轴保持平衡。
16世纪时把指南针镶在带平架上,在船上发挥作用。
19世纪铁船用指南针要装上一片弗林德斯顿铁,以校正船的磁力所引起的误差。
20世纪制成的船和飞机用陀螺罗盘仪指南针。
根据旋转顶点稳定姿态与星体有关的原理,陀螺罗盘有两大优点:既不因接近金属而偏转,双指向真正北而不是磁北。
1908年德国制成世界上第一台此类实用仪器。
最优良的指南针是美国人斯波里所制。
1910年在“德拉威”号船上试验成功,很快就被美国海军采用。
总之,指南针是我国四大发明之一,后来传遍全世界为全球航海业等方面的发展做出了很大贡献。
5、养鱼法: 公元前2500年中国人已经懂得养鱼。
那时我国人民能用人工孵化鱼卵,把它养大食用。
1960―1970年代,欧美才用人工养殖蛙鱼等鱼类。
英国等西欧国家现在每年由养鱼场生产淡水养鱼约有10万吨。
6、赤道式天文仪: 公元前2400年,中国人发明了赤道式天文仪。
7、十进计数制: 中国人于公元前14世纪,发明了十进计数制。
在现代科学中是十分重要的,欧洲人正式采用它的最早时间的证据,是公元976年的一份西班牙手稿中发现的,而中国早在公元前14世纪的商朝,便已经采用了。
在出土的公元前13世纪的甲骨文中,见有中国人用十进制记述了“547天”的实例。
8、印刷术: 公元前1324年,中国人已会雕刻印章,用墨水印在文件上,印刷术是世界上第一种传播媒介,有了它才可把资料信息传播出去。
印刷术是我国的四大发明之一。
我们中国人从古时候起就使用印章,刻上人名或官衔。
印章本来是官衔的标职,到公元 前1324年,又开始用来加盖在文件上;最初是用墨水,到公元五、六世纪才开始用红色印泥。
中国印章大多用皂石、玉石、竹子甚至象牙雕刻而成。
中国人认为,有印章为凭的文件书信和票据经签字更可靠。
现在的印刷书籍中,最古老的是《金刚经》,由中国人王 印刷,如今已成孤本。
868年中国人发明了雕版印刷术,《金刚经》是凸版印刷,它是一幅5.25米的卷轴,用多块长91厘米,宽36厘米的刻版印的。
后来落在英国人手中,现藏于伦敦大英博物馆。
1040年代中国刻字工人毕升在北京历年间发明了活字印刷术,泥六面体活字模,加热变硬,按韵排在转盘上。
印时把活字铺在有松脂、腊等粘合物的铁板上,周围用铁框扎紧,放在火上加热使粘合物熔化,冷却后活字就粘在铁板上了。
印完后烤热铁板取出活字,以备日后再用。
1403年朝鲜的李太宗创办了最早的金属铸字工厂(当时朝鲜也用方块字),又过了30年朝鲜参照古印度的梵文,创造了一套拼音字母以代替方块字。
现在的朝鲜文有40个字母,只需要少量字母就可拼出所有的字。
1438年在德国梅茵兹城古腾堡居住的根弗第谢(德国人)创造了一套浇涛金属字母活字的模具。
用硬金属雕出凸模字,再用锤字把凸模字压在软铜上,制出凹模,用凹模排在框架上印刷。
到15世纪时大概已开始采用铅锡合金。
他在1451年印出欧洲第一本用活字印刷的书――《多纳托斯拉丁文法》。
约在1453年开始印刷拉丁文圣经。
他的印刷机是用普通的螺旋压榨机改装的。
把一页为一个印版面上放在印刷的印台上,刷上油墨,铺上纸张,用装在螺旋下的压印板加压。
一天才能排一页,每小时只能印16张左右。
1457年,福斯特和舒奥佛发明了多色印刷,印出第一本双色书――拉丁圣诗。
1461年,班堡的靠士特把木刻版与活字印刷结合起来,印出第一本有插图的书――德文的寓言,共有101张插图。
1470年法国人让森在威尼斯设计出第一批罗马活字。
1477年托雷米绘制了《世界地图》,用凹版印刷术印出,共26幅铜版印制。
不易仿制,纸面上的油墨稍微鼓起,特点较多,易辨真伪,所以仍用于印刷钞票、邮票和有价证券等。
1501年意大利人格里福出了一套斜体字;1561年他把这些字缩小印出袖珍本书籍。
(西方的斜体字主要用于强调字句。
)1620年,荷兰的伯靳奥发明了收字方便印刷术,每小时可印150份。
1642年德国的赛根发明了镂刻凹版印刷法,最适于印画,首幅画是德国伊利莎伯爵夫人的肖像。
1107年,中国人还发明了彩色印刷术。
600多年后,1719年,德国的勒布朗设计的彩色印刷机取得了专利权。
印出第一部书是《油画色彩之调和》。
1727年英国苏格兰金匠格特发明了浇铸铅版法。
1775年法国人迪多制订了量度活字大小的单位。
1798年德国的逊纳菲尔德发明平版印刷法,最适于印插图。
1875年英国首先使用胶印法,把图像印到橡皮布上,然后正式印到弹性所需的材料上。
1800年,英国的斯坦贺制成第一台铁架印刷机代替了木制印刷机。
每小时可印250张。
1810年德国 人在伦敦工作的哥尼格取得了蒸汽印刷机的专利权(机械化的手动印刷机),每小时可印400页。
1812年德国人哥尼格和鲍尔设计出滚筒式滚压印刷机。
《泰晤士报》卖了这台机器,每小时可印1100张。
后来哥尼格还设计了每次能印两面的印刷机。
1839年英、美、俄三国分别发明了电铸版。
用电铸金属板来代替木刻印板。
1845年纽约的荷奥取得了第一架实用轮转印刷机专利。
费城的《纪事报》购买了这台机器。
1848年伦敦《泰晤士报》的工程师阿普斯和考珀设计了一台轮转印刷机,在此报运用,每小时能印8000张。
1861年美国荷奥采用纸型制出的曲面铅版,从此有了完全圆形的印刷版面。
1852年,英国照相技术先驱塔尔博特发现了钢线凸版印刷的原理,1880年首先采用这种办法在纽约《画报》上复印一张照片,标题是“纽约贫民窟一景”。
1886年德国人默根索勒在美国工作发明了高速自动排字的策诺整排机,此机用于《纽约时报》。
两年后正式投产,每小时可排字模6000个左右,速度是最熟练工人的四倍。
1887年英国公务员兰斯顿发明了排字精良的莫诺铸排机,此机于1897年正式投入生产。
在此之前,1477年前人们就知道雕刻铜凹版印刷法;1895年奥地利人克利克发明了照相凹版法;1839年,许布约在美国发明了照相排字机。
从此印刷商不要金属活字,并改用平板印刷代替传统的凸版印刷。
此法是把字母相继投射到照相纸上面,然后冲洗出来,贴到一页样本上。
这张拼好的版用照相机转拍在金属板的感光膜上,经过酸蚀,使这块印版具有1798年逊纳菲尔德发明的石印版的性能;油墨只附着于版上有图形的地方。
现在,照相排字法已经取代了绝大多数传统的排字方式。
1965年德国发明了电子照相排字机之后,开始了用电脑控制排字时代。
先进印刷厂是整页版面可在电脑屏幕上设计,设计者一页版面编排妥当之后,就用电脑记忆装置把全部内容存贮起来,包括文字、标题、图片位置等等。
然后,由电脑控制的激光器在照相纸上扫描,把整个版面的图像印出来,再用照相法制成印版进行印刷,这叫激光照排法。
当今世界上很多大型报刊都用先进方法进行排印,例如我国的《科技日报》、《中国电视报》和《北京晚报》等,都采用了此先进的印刷技术。
9、漆――世界第一种塑料: 中国人最迟在公元前13世纪已经发明使用了漆。
1976年在河南省安阳市发掘出的“妇好”墓(葬于公元13世纪),她的上过漆的棺木就是证明。
李约瑟说:“漆可能是人类所认识的最古老的工业塑料。
”在古代中国,油漆业的组织和管理很有章法,有私人的油漆作坊,也有国家的制作中心。
巴黎东方艺术博物馆存有一只油漆的木酒杯,杯上雕刻的铭文除说明该杯制作于公元四年外,还刻有参加制作的七名工匠和制作中心的五位官员的名字。
这个木酒杯表现了中国人两千年前就有对制造工艺的看法;另一方面,这个杯子还表明当时的生产很可能已使用现代的工业生产的流水线那样的工艺流程。
早在公元前二世纪,中国人已发现了漆的重要化学性质,发现了通过漆的蒸发过程使其变质的方法,发现了通过在漆中放几只螃蟹壳,漆就会保持液状,不会变干。
公元前120年的《淮南子》一书和公元12世纪的李氏都提到螃蟹壳能使漆保持液态的特殊功能。
现代科学家化验证实,甲壳体组织内确有抑制某些酶的活动的化学成份,其中一种酶就是漆变硬的酶。
漆可以通过化学作用保持长久的液态,这使中国的这项生物化学工艺具有不衰的工业雏形模式。
10、铜镜: 约公元前12世纪中国人发明了铜镜。
中国人于公元5世纪还发明了魔镜;英国结晶学家威廉·布莱格到1932年,系统地阐明了魔镜的理论,比中国晚了一千五百年左右。
魔镜是世界上最奇异的物品之一。
魔镜有何奇妙之处呢
在魔镜的反面铸有青铜图案――图像或文字,或二者兼而有之。
反射光线的一面为凸状,是由经抛光处理的青铜制成用作镜面。
在大多数照明情况下,这种镜子看上去与其它的普通镜子无异。
但是,在明亮的阳光下使用魔镜时,它反光的一面就能被“看透”。
用镜面将阳光反射到暗色的墙上,人们就能从投在墙壁上的影像中看到镜面的图案或文字。
坚实的青铜制品变得透明了,这种令人感到神秘不解的现象使中国人给魔镜取了透光镜名称。
青铜是不透光的,然而实际使人感到透光,这是为什么
这奥妙之深让中外学者探讨了几百年,中国的科学家沈活和外国科学家威廉·布莱格爵士都发表过高见。
威廉·布莱格爵士于1932年发现这一奥妙时说:“正是反射的放大作用使图案清楚地显现出来。
”李约瑟正确地将这一切称为“是在通向掌握金属表现微细结构道路上迈出的第一步。
” 11、伞: 公元前1100年,中国人已经使用伞,那时已经用伞表示身份。
伞骨用竹或檀香木制成,上面覆以树叶或羽毛做的伞面。
公元12世纪英语才出现“伞”这个词。
以前一直只有阳伞,到1733年代,巴黎人用油布做伞面,才制成雨伞。
1750年,英国的汉威到外国旅行后带了一把伞面回伦敦,轰动一时。
1874年雪靠耳附近迪卡地区的金属拉丝工霍克斯取得弧形钢质伞骨的专利权。
有了此伞骨,伞可以收紧,从此成为英国绅士常用的雨具。
1930年柏林人豪普特发明了伸缩伞。
在学术界也有人说,公元4世纪三国时期中国人才发明了伞。
12、风筝: 公元前1000年,中国人最先放风筝。
早在信史之前,传说中国人已会放风筝。
相传公元前四世纪,中国著名工匠鲁班(即公输班)做了一只风筝,升空三日而不坠。
还有一个故事说一名将军包围了王宫,利用风筝测量宫墙与己方军队的距离。
风筝可用于送砖上屋或在风筝尾部系上鱼钩钓鱼。
公元1600年,东方的风筝(菱形)由荷兰人传到了欧洲。
19世纪英国发明家克雷由风筝产生灵感而发明滑翔机。
德克萨斯州演员科迪“上尉”,曾利用风筝拖动折叠式小艇,横渡英伦海峡;1901年再接再励,乘坐双箱形风筝飞行,使英国陆军部大感兴趣。
不久,飞机取代了军用风筝,而科迪“上尉”也在1913年驾驶他的新双翼飞机时失事遇难。
1970年,美国太空计划设计了各种“飞行翼”,使风筝再次成为成年人的玩意儿,例如罗格乐乐折叠飞行翼,本是专为水星号太空船仓安全着陆而设计的,后来被降落伞取代了;但这种折叠翼,结果成为今日悬挂式滑翔机的机翼。
风筝飞上天空为飞机飞上天空提供了原理和灵感。
13、米酒: 公元前1000年,中国人发明了米酒。
14、弓箭: 中国人于公元前8世纪发明了弓箭。
公元前200年中国人已发明了弩弓。
它主要用于打仗和狩猎,可卧射、立射、骑射,威力甚大。
而欧洲的意大利在公元10世纪才使用弓,比我国晚了一千二百年。
15、古代机器人: 公元前770年至公元前256年东周时期,中国人就已发明了古代机器人。
当今世间,只要谈及机器人,言必欧美、东洋;然而可曾知道世界上最早制出古代机器人的,是我们中国人。
我国制出的古代机器人不仅精巧,而且用途也很广泛,有各式各样的机器人。
会 跳舞的机器人、会唱歌吹笙的机器人、持赚钱的机器人和会捉鱼的机器人……等,应有尽有。
会跳舞的机器人。
我国唐朝的段安希说:西汉时期,汉武帝在平城、被匈奴单于冒顿围困。
汉军陈平得知冒顿妻子阏氏所统的兵将,是国中最为精锐骠悍的队伍,但阏氏具有妒忌别人的性格。
于是陈平就命令工匠制作了一个精巧的木机器人。
给木机器人穿上漂亮的衣服,打扮得花枝招展,并把它的脸上擦上彩涂上胭脂,显得更加俊俏。
然后把它放在女墙(城墙上的短墙)上,发动机关(机械的发动部分),这个机器人就婀娜起舞,舞姿优美,招人喜爱。
阏氏在城外对此情景看得十分真切,误把这个会跳舞的机器人为真的人间美女,怕破城以后冒顿专宠这个中原美姬而冷落自己,因此阏氏就率领她的部队弃城而去了。
平城这才化险为夷。
会唱歌吹笙的机器人。
唐代的机器人更为精巧神奇,唐朝人张骛在《朝野全载》中说:洛州的殷文亮曾经当过县令(相当于“县长”),性格聪巧,喜好饮酒。
他刻制了一个木机器人并且给它穿上用绫罗绸缎做成的衣服;让这个机器人当女招待。
这个“女招待”酌酒行觞,总是彬彬有礼。
会赚钱的机器人。
唐朝时,我国杭州有一个叫杨务廉的工匠,研制了一个僧人模样的机器人,它手端化缘铜钵,能学和尚化缘,等到钵中钱满,就自动收起钱。
并且它还会向施主躬身行礼。
杭州城中市民争着向此钵中投钱,来观看这种奇妙的表演。
每日它竟能为主人捞到数千钱,真可称为别出心裁,生财有道。
会捉鱼的机器人。
唐代的机器人还用于生产实践。
唐朝的柳州史王据,研制了一个类似水獭的机器人。
它能沉在河湖的水中,捉到鱼以后,它的脑袋就露出水面。
它为什么能捉鱼呢
如果在这个机器人的口中放上鱼饵,并安有发动的部件,用石头缒着它就能沉入水中了。
当鱼吃了鱼饵之后,这个部件就发动了,石头就从它的口中掉到水中,当它的口合起来时,它衔在口中的鱼就跑不了啦,它就从水中浮到水面。
这是世界上最早用于生产的机器人。
此外,在《拾遗录》等书中,还记载了古代机器人登台演戏、执灯伴瞎等机巧神妙。
16、分行栽培与精细耕地法: 公元前6世纪,中国人发明了分行栽培与精细耕地法;欧洲人到1731年才使用此项技术,比中国晚了二千四百年左右。
17、铁犁: 公元前6世纪,中国人发明了铁犁。
欧洲人到17世纪才使用铁犁,比中国晚了二千三百年左右。
公元1050年,中国人还发明了犁镜,给犁装上犁镜,便于翻土,从而提高了农业产量。
大约公元前3500年,米索不达米亚平原农夫发明了牛拉犁具。
犁是人类早期开始耕地的农具,中国人大约自商代起已使用耕牛拉犁,木身石铧。
公元前500年,欧洲农夫造出了铁犁,犁前有二个轮了和一个犁刃(即犁铧)。
中国战国时期在木犁铧上套上了V形铁刃,俗称铁口犁。
犁架变小,轻便灵活,更可以调节深浅,大大提高了耕作效率。
欧洲人于1700年代开始用先进的罗瑟兰犁、兰塞姆金铁犁和播种机。
1830年美国移民开始用迪尔铜犁,其他各大洲也开始用铜犁。
总之,犁的发明、应用和发展,凝聚了中国人和世界其他各位发明家的心血,并显现了他们的智慧。
18、大定音钟: 中国人于公元前6世纪发明了大定音钟;欧洲人到公元1000年才有定音钟,比中国晚了一千六百年左右。
19、长明灯: 大约在公元前589年,中国人发明了长明灯。
灯蕊为石棉;灯油为海豹油或鲸油。
20、算盘: 公元前550年中国人发明了算盘,用于计算,也是自古以来商业上广泛应用的计算工具,后来传到世界各地,到12世纪才逐渐被现代阿拉伯数字所取代。
到20世纪前苏联和远东地区很多人仍然使用算盘,生塑算盘代替木竹算盘。
目前世界上电子计算器和电子计算机有代替算盘的趋向,但因为算盘价格低廉,所以,用电子计算机在全世界完全代替算盘,至少还需要十年。
51、密封实验室: 公元前1世纪,中国人发明并建造了密封实验室。
52、传动带: 公元前15世纪,中国人发明了传动带。
欧洲人用传动带是1430年,比中国晚了一千四百多年。
53、滑动测绘仪: 中国人于公元5年发明了滑动测绘仪。
而西方到1638年才使用滑动测绘仪,比中国晚了一千六百多年。
同年,中国人还发明了十进位小数。
随着十进位制在中国的确立,十进位小数也出现在中国。
公元5年刘歆在一标准量器所作的铭文中,提到了一个长度准确到9.5个单位。
公元3世纪刘徽对《九章算术》注释中,记述了一个1.355尺的直径。
在运用十进位小数中扬辉和秦九韶两位卓越的数学家有很大贡献。
后来,十进位小数概念由我国逐渐传给了西方。
在这方面欧洲要晚于中国1600年。
54、水力风箱: 公元31年中国人发明了水力风箱。
《后汉书》记载了南阳太守杜诗发明以水为动力、用于铸造铁制农具的水力风箱(鼓风水排)的事情。
并精辟评价说:它“用力少而建功多,百姓便之。
”。
后来发明家杜预对这种风箱作了大量改进,鼓风水排代代流传,越来越广泛地传遍了全中国。
而欧洲直到公元13世纪,才开始使用鼓风水排,这比中国晚1200年。
在大规模工业加工过程中,中国人利用水利的创举是现代社会以前能源供给中最有意义的突破之一。
它是朝工业革命迈出的重大步伐之一。
55、龙骨水车: 公元80年,中国人发明了龙骨水车;而欧洲第一架方形板叶的龙骨水车制于16世纪,是直接以中国的设计为模式而制作的,比中国晚了一千五百年左右。
56、船尾舵: 公元1世纪,发明了船尾舵;而西方到公元1180年才在教堂的雕刻上出现了舵,比中国晚了一千一百年左右。
57、瓷器: 中国人于公元1世纪发明了瓷器。
西晋时期的人,用高岭土、长石和石英为原料,烧制成洁白细密的饮食器皿。
西方到18世纪才有瓷器,比中国晚了一千七百年左右。
58、地动仪: 公元132年中国人张衡发明了地震探测器――地动仪。
张衡是一位东汉时期的皇家天文学家,他写过很多书,其中一本是《浑仪》。
他曾设想地球是与九个大陆一起是在无限空间的球。
在中国他第一个介绍了地理上经线与纬线的交叉网络。
这时,张衡还发明了浑天仪。
浑天仪显示了宇宙中各主要星球的相对位,地动仪则可预测地震发生的地区,甚为精巧。
外国人德拉·奥特弗耶于1703才设计出第一台现代地震仪。
这比张衡发明的古代地震仪――地动仪要晚1571年。
59、催泪弹: 公元2世纪,中国人发明了催泪弹。
60、船中水密舱: 中国人于公元二世纪发明了船中水密舱。
至少从公元2世纪以来,无论传统的中国航船的船壳被碰破一个多么大的洞,船也是不会沉没的。
这是何种绝技产生这样良好效果
这是因为中国人运用舱壁原理建造船壳的结果。
舱壁又称隔壁,它是一种把船的底层舱分隔成若干个水密的立式隔板。
一般典型的中型船有16个水密舱,一旦出现了什么意外情况,其中一个舱进了水,那么其他舱是不会进水的,因为水密舱彼此是隔开的并密封着,因此这船是不会沉没的。
中国人这种造船绝技由客缪尔·本瑟姆爵士从中国传到了欧洲。
马可·波罗在1295年也写文章介绍过中国人的上述造船技术。
但欧洲的造船者和水手非常保守,以致水密舱原理传到西方500年之后才被普遍采用。
中国人是从观察竹杆的结构获得启示而首创舱壁理论的。
舱壁的建造明显地为船壳提供了许多坚固的横木,这些横木能够承受的桅杆的重量,这也就是当时在航船上采用的多样的桅杆的关键所在。
在中世纪,这不仅使西方人感到惊奇,而且促使了欧洲人船体上多种多样桅杆的出现。
61、平衡四角帆: 公元2世纪中国人发明平衡四角帆。
这时中国已经有了使用四角帆的纵向帆装。
公元2世纪万震写的《南州异物志》中已经清楚地记载了使用这帆装的船。
例如有些船承载700人和200吨货物,这真令人惊讶
这时中国已有四根桅杆的船。
62、定量制图法: 中国古代著名的发明家张衡在公元2世纪发明了定量制图法,从而使制图科学向前迈进了一大步。
张衡最先把矩形网格座标的方法应用于地图,这样可以用一种更科学的方法去计算和研究方法、距离和路程。
他写的《算网论》一书中明显地含有精确使用地图座标的基本原理。
张衡的矩形网络座标成功地应用于缩小地图的尺寸,在手法上类似于照相微缩技术。
纵观整个历史,有无精确的地图,是能否在政治和军事上取胜之关键因素;由此可知中国人发明定量制图法的意义是何等之大啊
然而西方直到15世纪才出现有相当价值的地图,这比张衡发明定量制图法晚了一千三百年左右。
63、纺车: 中国人于公元121年发明了纺车;而西方到公元1280年才用纺车,比中国晚了一千一百多年。
64、纯硫提炼法: 中国人于公元2世纪发明了纯硫提炼法。
在《神农本草经》中提到了此事。
在公元11世纪之前得到纯硫的方法是通过焙烧硫铁矿,用升华法收集硫晶体。
因为硫和硝石都是制造火药的重要原料,所以1067年皇帝发布圣旨禁止把硫和硝石卖给外国人,而且也禁止这种矿产品的私人交易。
这个时期,中国名医张仲景于公元200年还发明了营养缺乏症治疗法。
张仲景在其著作《金匮要略》中对营养缺乏症作了生动的记述,并提出了饮食疗法,他推荐的具有丰富维生素食物,吃完之后对治疗营养缺乏症确实有效。
后来营养学家勿思瑟在其《饮膳正要》中,详细地用开处方的方法,来说明治疗因缺少维生素B,而患脚气病的方法。
他提出治“湿脚气”的方法之一是“以马齿苋洗净取汁和粳米煮汤,空腹服之。
”他并且还开了治“干脚气”处方。
而西方医务人员直到19世纪末,才认识到脚气等缺乏症的方法。
由此可知:中国人发明的营养缺乏症治疗法比西方领先了一千七百年左右。
65、七根桅杆船: 公元260年中国人发明了七根桅杆船,泰康写的书中记述这一事实。
我们确信,早在公元2世纪,在广州附近的南方地区,我们中国人已经知道避免船因无风而停止不动的最好办法是在桅杆后面再竖立一根桅杆。
他们并不是简单地沿着船心的纵长竖立一排桅杆,而是横向交错地在两边竖立桅杆。
这一杰出的做法西方从来未采用过。
66、车前横木: 公元3世纪中国人发明了车前横木,最初用于两头牛拉的车上,后来应用于马车。
这时中国人还发明了用于骑士骑马夜间行驶时照明用的马灯(它不是玩具走马灯)。
67、马蹬: 公元3世纪,中国人发明了马蹬。
西方到公元5世纪才制出马蹬,比中国晚了二百年。
68、自动控制机: 中国人于公元前3世纪发明自动控制机。
69、人造金: 中国人葛洪于公元3世纪发明了人造金。
70、初级砷提炼法: 公元3世纪,中国著名炼丹家葛洪发明了初级砷提炼法。
砷是制造火药的原料之一,西方比我国得到提炼法砷晚了几百年。
71、卷线钓鱼器: 中国人于公元3世纪发明了卷线钓鱼器,当时它叫做“钓车”,它在《列仙传》书中所记载。
而西方到1651年,才开始在鱼杆上使用卷线轮,比中国晚?\\\/pre>
飞是什么感觉?
从100楼跳下~就知道飞是什么感觉了1
跟着贝尔去冒险的明星有谁
贝尔·格里尔斯 编辑英国英国怀特岛本布里奇城1974年6月7日同义词 贝尔(英国探险家兼电视节目主持人)一般指贝尔·格里尔斯贝尔·格里尔斯(Bear Grylls),1974年出生于英国怀特岛本布里奇城,探险家、主持人、作家、演讲家,空手道黑带、前英军特种兵。
2006年加入《发现》频道,并因其在发现频道主持节目《荒野求生》中所食用的东西太过惊人,而被冠以“站在食物链顶端的男人”的称号。
[1] 974年出生,在英国的威特岛长大,年轻时就跟随父亲在当地登山。
[2] 1994年——1997年,服役于英国第21空降特勤团的特种兵。
通过英国特种兵选拨,成为尖兵。
训练包括徒手搏击、沙漠及寒地作战、生存技能、医疗、跳伞、信号、规避驾驶法、攀登和爆炸。
曾两次去北非。
1996年底,在非洲南部一次自由跳伞中背部受伤。
[2] 1997年,作为年轻的英国登山者到达了喜马拉雅山的阿玛达布拉姆峰(曾经被新西兰登山家埃德蒙·希拉里描述为“不可攀登的”)。
1998年,作为最年轻的登山手到达珠峰顶。
[2] 演艺经历编辑2000年,贝尔引领了他的队伍驾驶水上电单车环绕英伦岛(为了帮助英国皇家全国救生艇协会)。
出版《面对》一书,在书中贝尔讲述了攀登珠峰的过程,这本书曾获销量前十的佳绩。
荒野求生封面 (2张)2001年,《面对》一书获得了包德曼·塔斯克文学奖的提名。
2002年,贝尔以登珠峰的形象成为Sure for Men除臭剂的全球品牌代言人。
获得伦敦大学的学士学位,在西班牙研修一段时间。
由威尔士王子授予“亲王慈善信托大使”。
2003年贝尔带领他的队伍乘坐硬底橡皮艇跨越结冰的北大西洋。
2004年,贝尔的第二本书《面对冰封的海洋》出版。
这本书获得了威廉姆·希尔体育图书奖。
在英国四频道黄金时段播出了贝尔的一个四集系列片,关于法国军队的真实生活节目,名为《军队大逃亡》。
贝尔·格里尔斯生活照 (64张)2005年,贝尔同环球水手艾伦·麦克阿瑟一同获得了第一海务大臣和英国皇家海军部授予的中尉称号。
由英女王认可为英皇家海军服务。
同年6月,贝尔打破世界纪录,在高空举办晚宴,餐桌就悬吊在24,500英尺高处的热气球下方。
他从热气球的篮子垂降至餐桌旁,身穿全套海军制服吃完三道菜,然后举杯向女王致敬,并跳伞降落地面。
他希望藉此颂扬王子信托基金会及爱丁堡公爵奖学金的慈善义行。
2006年,贝尔主持了《探索频道》(DiscoveryChannel)的子栏目——《荒野求生》('Man Vs Wild'),贝尔借助电影和广告来帮助启发课程(Alpha Course)在全球的发动。
在《荒野求生》中,贝尔携带单薄的装备深入到了世界上最人迹罕至的地区。
向人们演示如何生存。
去过的地方包括:哥斯达黎加丛林、犹他州沙漠、太平洋群岛、内华达山脉、阿尔卑斯山脉、肯尼亚还有阿拉斯加。
2007年,在GKN的赞助下,贝尔和帕拉杰特公司的杰罗卡佐成为第一个成功使用动力滑翔伞飞越珠峰的人。
此次挑战所筹集的100万美元捐献给了全球天使(Global Angels)和其它慈善机构,用来关爱世界上最贫困的儿童。
贝尔为英国四频道做了八个系列节目(同全球探索频道合作而成),节目名为《天生求存者,贝尔格里尔贝尔·格里尔斯斯》。
一经播出,即在英国大受欢迎。
伴随电视节目的播出,也出版了一本关于“男孩自我”的求生书,名为《天生求生者》。
本书连续十周在《周日泰晤士报》上位列最佳销量前十。
开始着手《荒野求生》横跨美国的第二季。
2008年,贝尔继续进行《荒野求生》和《天生求生者贝尔格里尔斯》,涉及全球16个地区,从非洲沙漠到印度尼西亚、伯利兹、加拿大育空、伊拉克等等。
贝尔携同他为数不多的队友去攀登南极洲一个遥远且难以企及的高峰。
所筹集的资金将会捐献给全球天使(Global Angels)儿童慈善基金,此次探险在强风下进行风筝滑雪,用喷气乙醇发动喷射滑雪撬,用电力发动滑翔降落伞同时要控制好步法。
在这次征途中,由于风筝滑雪伞的速度达到每小时50公里,贝尔被卷入了空中,当他落地时,摔伤了肩部。
贝尔和家人的合影 (9张)2009年,9月出版《with love ,papa》(因为爱 爸爸);同年,贝尔·格里尔斯成为新一届英国童子军总会的主席。
2011年,全纪实频道首播贝尔新的纪录片《绝境求生手册》。
2012年3月13日,因为长期与雇主《发现》频道就一个新节目没有达成一致意见而被解聘,因此他失去了参加该频道为他准备的两个节目的机会。
[3] 同年6月15日伦敦奥运火炬随贝尔从纽卡斯尔的泰恩河上飞过。
2013年1月末,贝尔·格里尔斯(Bear Grylls)自己说 他要回到英国第四频道重新排演 《周末求生》;4月,Discovery探索频道宣布,被称作“食物链顶端的男人”求生专家贝尔·格里尔斯(Bear Grylls)将携一档全新系列节目《极限重生》(Ultimate Survivors)回归。
该系列是全球热播节目《荒野求生》的进化版。
贝尔将讲述平凡人不平凡的故事他们曾被困在极度可怕的险境中。
结合当事人的档案镜头和人物访谈,贝尔也将置身于同样的危险和场景中,还原他们的求生经历。
2013年主持全新节目求生大作战(又名:《生者为王》)“Get Out Alive with Bear Grylls是一部具有传奇色彩的冒险竞技系列真人秀节目。
2015年贝尔参加中国东方卫视真人秀节目《跟着贝尔去冒险》,和韩雪、大张伟等八位明星合作,节目于10月16日开播。
[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