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增强效果,广告词往往也运用各种修辞手法。
下列广告修辞手法辨别正确的一项是①长城电扇,电扇长城。
D吧 3是拟人有点牵强 但只能选这个了双关就是一个词或一句话有两个含义比如句中 联想既有想象本意 又有那个牌子的意思
歌词赏析,广告词赏析,招牌赏析(ps:赏析格式:运用……的修辞手法,表现了……突出了……
“默默无蚊”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写出了蚊香功效的神奇。
通感的修辞手法的句子
1、他说的话听起来象蜜糖一样甜!2、月夜,清冷的月光铺满一地,淡淡的光辉似乎带有一种清冷的香味,而且可以感觉到那质地还是相当的光滑.3、荷塘边,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4、紫藤萝瀑布仿佛在流动,在欢笑,在不停地生长.5、紫藤萝的香气似乎也是淡紫色的,梦幻一般轻轻地笼罩着我.6、我听见了她那闪闪烁烁的笑声 7、远处隐约飘来阵阵香味,似有似无,如有悠扬的乐声,时断时续.8、天上的星星越聚越多,闪闪亮亮的,特别闹.9、她大大的眼睛忽闪忽闪的,我对她说:“你的眼睛真闹啊,别眨了.” 10、夜晚的彩灯亮,这边红、那边绿,这边明、那边暗,整个城市奏响了一曲欢腾的乐曲.11、那些芦苇高高低低地晃动着,如同鼓点有节奏的击打.
请你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写一个句子
1. 那骄阳真热,就像一个硕大的火球似的,烤得人喘不过气来。
2. 爷爷家的小院子种满了花花草草,犹如彩色的锦缎。
3. 飘落的花瓣,犹如一只只飞舞的彩蝶。
拟物修辞手法是什么意思
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手法(一)第1套1.写一张生日或节日贺卡。
要求感情真挚自然,语言连贯得体,至少使用一种修辞手法,不出现真实姓名。
正文50个字左右。
答: [考场错解] 没有使用修辞于法,或者用得生硬、别扭。
[专家把脉] 运用上欠功夫。
对各种修辞手法的灵活运用没有掌握适当的方法,只会背诵概念是不行的。
2.请拟一条以“说普通话”为内容的公益广告词。
要求主题鲜明,态度真诚,构思新颖,语言简明。
(在10~20个字之间)答: [考场错解] (1)方言诚可贵,外语价更高,若为普通话,二者皆可抛。
(2)今年过节不说话,说话就说普通话。
(3)嘿,说了普通话还真对得住咱这张嘴。
[专家把脉] 从阅卷的角度看,这一类广告词还真,不少,说它错,其实没有错,只不过经不起推敲,或者说不精炼、不完美。
句(1)太长了,不合广告词简明的特点,句(2)表面上看似乎过得去,但仔细分析,不太合乎事理,过节怎么能不说话呢?有失真诚。
句(3)模仿痕迹太浓,当然,我们不是说不让人模仿,这种只注重形式的模仿,不是考查的本意。
第2套1. 请拟一条以“公民义务献血”为内容的公益广告词。
要求主题鲜明,感情真挚,构思新颖,语言简明。
(在10——20个字之间)答: [考场错解] (1)请公民义务献血。
(2)献血是公民,的义务。
(3)平时献出一滴血,乱时拥有太平洋。
[专家把脉] “主题鲜明”这一点应该说做得还行,但感情真挚,构思新颖就做得不好。
没有对广告内容进行深加工,只是围绕内容组成一句话,没什么文味。
更谈不上广告词的特点。
2.在国际民俗交流会上,要做中华民族传统节日的宣传,请你任选一个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为该节日写一段宣传语,要求语言简洁得体,主题鲜明,构思新颖。
(不超过30字)答案: 第3套1. 某市文联《小、草》杂志有一个“校园作家”栏目,设置该栏目的主要目的是展示学生佳作,培养未来作家。
请你根据栏目要求写一句推介词,要求运用对偶和比喻的修辞手法,不超过20个字。
答: 2.对下列语句中运用的修辞方法及其表达作用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那些文字拙劣的、词不达意的、欠通顺的语句密密麻麻,作者有点像是骑在“文字”这匹未驯的马上,马乱蹦乱跳,把他掀下来了。
“‘文字’这匹未驯的马”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给抽象的事理以形象的解说,增强了语言的生动性,同时也耐人寻味,给人以艺术享受。
B.南面,则是苍茫无垠的渤海,这万里长城,从燕山支脉的角山上直冲下来,一头扎进了渤海岸边,这个所在,就是那有名的老龙头,也就是那万里长城的尖端。
这句话中运用了比拟的修辞方法,用“直冲下来”“一头扎进”给静态的“万里长城”以动态的描写。
语言表达既生动优美,新奇鲜活,又简洁明快,直截了当,激发了读者的艺术联想。
C.你看那黑土呵,黑得这样油光光,乌亮亮,真叫人看不够,爱不够!我忽然想起一民谚,这样的土地,种上车杠能发芽,插下扁担会结瓜。
语段中引用的民谚运用了夸张和对偶的修辞方法,既生动地突出了土地的肥沃、能种好庄稼的特征,又抒发了作者对黑土地挚爱的情怀,同时还增强了语言的对称美。
D.不是有无数人在讴歌那光芒四射的朝阳、四季常青的松柏、庄严屹立的山峰、澎湃翻腾的海洋吗?不是有好些人在赞美那挺拔的白杨、明亮的灯火、奔驰的列车、崭新的日历吗?这里连用两个反问,并套用了排比,既起到强调语意、强化语势的作用,又使语言表达跌宕有致,同时也抒发了强烈的感情。
此外,还使语言富有整齐美和节奏感。
[考场错解] D或A项。
[专家把脉] 选D是因为对反问和设问分辨不清,反问是无需回答的,是肯定语气的加强,设问是作者为了引起读者的注意,设定一个问题,答案是根据作者的目的来确定的,后文必须有答案。
选A是因为对比喻中的暗喻这种比喻形式认识不清。
第3套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的题目。
土地 韩少功 吃着自己种出来的瓜菜,觉得它们每一样都有来历,每一样都有故事。
什么时候下的种,什么时候发的芽,什么时候开的花……往事历历在目。
虫子差点吃掉了新芽,曾让你着急。
一场大雨及时解除了旱情,曾让你欣喜。
转眼间,几个瓜突然膨胀了好几圈,胖娃娃一般藏在绿叶深处不知天高地厚地大乱家规,大哭大笑又大喊必定让你惊诧莫名。
有时候,瓜藤长袖飘飞,羽化登仙,一眨眼就缘着一根电线杆攀向高高蓝天,在太阳或月亮那里开花结果,让你搬来椅子再加上梯子,仍然望天兴叹。
你看见一条弯弯的丝瓜挂在电线上,像电信局悬下来的一个野外的话筒:刚才是谁在这里通话而且是与谁通话?或者说这么多电话筒从瓜藤下来,从土地里抛撒出来,一心想告知我们远古的秘密却从奉无人接听? 你想象根系在黑暗的土地下滋滋地伸长,真正侧耳去听,它们就屏住呼吸一声不响了。
你想象枝叶在悄悄地伸腰踢腿挤眉弄眼,猛回头看,它们便各就各位一本正经若无其事了。
你从不敢手指瓜果,怕它们真像邻居老吴伯说的那样一指就谢,怕它们害羞和胆怯于是气呼呼地不再合作,总之,它们是有表情的,有语言的,是你生活的一部分,最后,来到餐桌上进入你的口腔成为你身体的一部分。
这几乎不是吃饭而是游子归家,是你与你自己久别后的团聚,也是你与土地一次交流的结束。
你会突然想起以前在都市菜市场里买来的那些瓜菜,干净、整齐而且陌生,就像兑换它们的钞票一样陌生。
它们也是瓜菜,但它们对于享用者来说是一些没有过程的结果,就像没有爱情的婚姻,没有学习的毕业,于是能塞饱你的肚子却不能进入你的大脑,无法填注你感情的空空荡荡。
难怪都市里的不少孩子都不识瓜菜了,鸡蛋似乎是冰箱生出来的,白菜似乎是超级市场里长出来的,看见松树就说是“圣诞树”,看见鸭子就说是“唐老鸭”。
在一个工业化和商品化的时代,人们正在越来越远离土地上的过程。
这真是让人遗憾。
什么是生命呢?什么是人呢?人不能吃钢铁和水泥,更不能吃钞票,而只能通过植物和动物构成的食品,只能通过土地上的种植与养殖,与大自然进行能量的交流和置换。
这就是最基本的生存,就是农业的意义,是人们在任何时候都只能以土地为母的原因。
英文中culture指文化与文明,也指种植和养殖,显示出农业在往日文化与文明中的至尊身份和核心地位。
那时候的人其实比我们洞明。
总有一天,在工业化和商品化的大潮激荡之处,人们终究会猛醒过来,终究会明白绿遍天涯的大地仍是我们的生命之源,比任何东西都重要得多。
那才是人类culure又一次伟大的苏醒。
(1)本文主要采用了哪种叙述人称?其作用是什么?(2)本文主要采用了哪种修辞手法?其作用是什么? [考场错解] (1)第二人称(2)设问、对比、比喻等。
使文章生动活泼。
[专家把脉] 对语言运用的好处不能说出,或者说得不具体。
主要原因是对语言的感受能力不够。
2.《水浒传》写武松打虎之前,有这么一段话:“当日晌午时分,走得肚中饥饿,望见前面有一个酒店,挑着一面大旗在门前,上面写着五个字:‘三碗不过岗’。
”从现代商品经济的观点来看,“三碗不过岗”是绝妙的广告词。
它究竟蕴含着酒店主人怎样的用心?请回答三点:(1) (2) (3) (3)借猛虎之威劝客人留宿,以增加收入。
解析:应该多角度多方位的去考虑。
可以从店主的角度、语言运用的角度以及效果方面进行分析。
第4套1.举一段(或自己拟一段)具有地方特色的食品广告词,并就广告词的特点作简要解说。
例如,有关“王致和臭豆腐”妁一则广告词是:“臭名远扬,香飘万里。
”这则广告从人的切身体验入手,用对比的手法,整齐的句式,生动地表现了王致和臭豆腐闻起来奇臭无比,吃起来香意绵绵的特点。
又如,(1) (2) 2.下面两题都是春联的上联,请选择其中一题对出下联。
第一题①爆竹声声脆, ②满园春色好, 第二题爆竹声声旧风俗旧习惯随旧岁离去 [考场错解] (1)锣鼓咚咚响\\\/春联对对红\\\/(2)大地风光足\\\/到处气象新 [专家把脉] 浅显无味,只对上了词义和词性,没有从对联的本质上去考虑,根本原因是不动脑筋,或者考虑过了,但没有从写景和抒情的角度去对,思维形式单一,上联写景,下联还写景。
一般说来,上联写景,下联抒情。
第5套1.下面都是春联的上联,请选择其中一题对出下联。
第一题扫千年旧习, 祖国江山好, 第二题冬去春来千条杨柳迎风绿, [考场错解] 在阅卷过程中,常见的有两种错误做法,一是后半部也从时间上去写旧事,比如对:万年陈钡\\\/图一时之快。
咋一看,还象那么回事,但从对联的角度来看,索然无味。
另一种错误的做法就是上下两联分类不清,比如对:扫千年旧习,华夏人人喜气洋\\\/祖国江山好,神州处处气象新,像这样一种对法,有人有不同意见,认为能够对成这样,还不错,我们也承认,如果从低要求的角度来评判,马马虎虎,但从对联本身来讲,上下联还应该有一种严格的分类,这样对出来的对联才叫绝。
[专家把脉] 不明白对联除了形式上有要求外,还会有意义上这个更高层次的要求。
2.下面都是春联的上联,请选择其中一题对出下联。
第一题①春晖盈大地 ②科学能致富 第二题国兴旺家兴旺国家兴旺 第6套1.下面两题都是春联的上联,请选择其中一题对出下联。
第一题①处处春光好, 。
②一代园丁乐, 。
第二题东风送暖大江南北春光好, 。
2.湖北省名胜众多,黄鹤楼、武当山、三游洞、西塞山、琴台、赤壁……每一处名胜都蕴含着丰富的文化。
请任选湖北省的两处名胜分别为上下联的写作对象,拟写副对联。
上联: 下联: 第7套1.对下列古诗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月下飞天境,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天境”、“海楼”写荆门一带的奇妙美景,是比喻写法。
)B.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赋予“青天”以生命,直接同他对话,是拟人写法。
)C.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
声名从此大,泪没一朝伸。
(“惊风雨”、“泣鬼神”赞扬李白诗才出众,是夸张写法。
)D.轻舟短棹西湖好,绿水逶迤,芳草长堤,隐隐笙歌处处随。
(“轻舟短棹”写泛舟湖上,景色迷人,是借代写法。
)【解析】 首先应该掌握各种修辞手法的具体特征。
其次是认真分析句子中内容,不能被解说所迷惑。
D项“轻舟短棹”写泛舟湖上,景色迷人,不错,但这句没有用借代。
2.对下面这首宋词所用的修辞手法,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
玉勒雕鞍游冶处,楼高不见章台路。
雨横风狂三月暮,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
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A.“庭院深深深几许?”用了反问的手法。
B.“玉勒雕鞍游冶处”用了借代的手法。
C.“泪眼问花花不语”用了拟人的手法。
D.“乱红飞过秋千去”用了借代的手法。
【解析】 读懂词是关键,“庭院深深深几许?”用的是设问,不是反问,因为后面作了回答。
反问语气要强烈些,也无须回答。
第8套1.填入下文横线处最恰当的一个比喻句是( )熏风阵阵,一望无际的麦田翻滚着,扑打着公路上的汽车, 。
A.像铁骑驰骋在无边的草原。
B.像海浪涌着一艘艘的舰船。
C.像正在草坪上穿梭的剪草机。
D.像列队正在扬帆出海的小船。
【解析】选用最恰当的一句,应该从比喻的贴切、形象和生动来考虑。
2.以“梨花院落溶溶月”为上句,下面四个句子,哪一个能作为下句与它相对组成偶句?选出最恰当的一句( )A.柳絮池塘淡淡风B.榆荚临窗片片雪C.带露芙蓉点点雨D.丁香初绽悠悠云【解析】.此句是考查对偶的运用,与写对联差不多,但相对对联来说要简单得多,可以根据内容和形式进行分析推敲,从而确定答案。
第9套1.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做题。
在鄂西山区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有户姓卓的人家,大儿子娶媳妇,请一位乡间学究写一副婚联。
或许是招待不周,这位老学究竟写下一副丧气的对联:“流水夕阳千古恨,春露秋霜百年愁”。
乡亲们看了无不摇头,但这时鼓乐齐鸣,新娘花轿已到,要换副对联已来不及了。
新娘下轿看到此联,很不高兴,幸亏她急中生智,毅然将上下联中的的一个字涂去,联意顿时显佳,众人拍手叫好。
请写出新娘巧改后的对联。
2.下面将原有一副对联的下联的句序和结构打乱了,请你做适当的调整,让其成为一副好联。
南京名园瞻园中有一副对联,其下联的句序、结构已被打乱,请根据所给出的上联进行适当的调整。
上联: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英雄,问楼外青山,山外白云,何处是唐宫汉阙?下联的内容(已被打乱):红雨树边,小苑西回,一庭佳丽莺唤起,看池边绿树,此间有尧天舜日。
第10套1.今年以来,上海各媒体努力探索,使新闻报道贴近实际、贴近群众、贴近生活,推出了“文明从我做起”等一批为群众所喜闻乐见的栏目和报道。
为了拯救患白血病的留美学子余健,文汇报举办了骨髓捐献志愿者验血活动,得到社会各界的积极响应。
请你用对联形式为上面新闻拟一则标题。
2.元宵节是中华民族重要的传统节日。
请你以元宵节作为话题,撰写一副对联。
到2019年为止成语活用到广告的广告语有哪些
广告语中成语活用的类型一、形式上的活用(一)仿拟。
更换其中某一个语素,新创出一种与原成语貌似而内容并不相同的说法。
这种用法叫做仿拟。
在进行仿拟时更换的语素一般是根据表意的需要来更换语素。
⑴饮“乳”思源。
(台湾思源牌牛奶广告词)仿成语“饮水思源”, 意味深长, 富有情趣, 引人联想。
⑵妙笔生辉。
(化妆笔广告)仿成语“妙笔生花”,改“花”为“辉”,用来说明该化妆笔的妙用是可使人容颜增色生辉。
在仿拟中,还有的运用谐音语素,有的运用反义语素1.谐音仿拟。
更换语素与原来的读音相同。
⑶烧胜一筹。
(燃气具广告)成语原意是:比较起来,稍微好一些。
广告中改“稍”为“烧”使与产品性能相联系,语义亦随之变成:在燃烧功能方面,它比别的产品更优异些。
⑷高仕香精, 心馨相印。
(上海高仕香精有限公司广告词)“馨”与“心”同音, 广告词运用谐音双关, 形容高仕香精与消费者的思想境界和感情完全一致, 高仕香精是信得过的好商品。
2.反义仿拟。
仿拟后的成语与原成语意义相反。
⑸一举两“失”, 蚊虫污垢两消失。
与原成语“一举两得”成反义关系。
⑹“六神‘有’主, 全家无忧”。
(六神牌花露水)借用成语“六神无主”。
广告中的“六神”特指六神牌花露水, 原成语中的“六神”指器官;广告中的“主”是指买主, 原成语中的“主”是指主意、主见。
广告运用了反义仿拟增加了广告辞的情趣,表达效果更好。
(二)扩展。
根据广告创意, 在原成语中间插入某些词语, 拉开原成语的结构, 这种用法是扩展。
扩展除了可以满足广告辞的表意需要外, 还可以使广告辞在语言形式上达到音节匀称、节奏和谐, 读起来朗朗上口。
⑺杏仁露露一到, 众口不再难调。
(杏仁露露广告)在“众口难调”中插入了“不再”两个词, 一满足了广告主题的表达, 二使前后两个分句音节对称,形成对偶句。
⑻夜阑人未静,N IKKO , 万户共鸣。
(九龙大昌贸易行有限公司N IKKO 音响放大器广告词)“夜阑人静”扩展后加上“未” , 暗示该音响放大器之美妙, 众人都爱不释手, 夜深了仍乐此不疲。
(三)删减。
为了使成语与广告辞中其它语句在音节、韵律上相配合,省去成语中的某一语素, 是删减的用法。
⑼食龙丰, 万事通。
例子中“万事通”显然是“万事亨通”的删减。
⑽铁笔能操, 宁同刻鹄; 金章可琢, 莫笑雕虫。
(刊刻社广告词)“刻鹄”、“雕虫”分别是“刻鹄不成”、“雕虫小技”的节缩。
(四)变序。
指根据广告创意改变成语原有的词语顺序。
(11)行空“天马”, 进入万家。
把成语“天马行空”换序后成为“行空天马”, 主要是为了与下句“进入万家”的“家”押韵。
(12)“口服”“心服”。
(台湾矿泉水广告词)变换“心服口服”的正常顺序, 构思新颖, 由“口服”之后到心悦诚服, 启人联想, 富有幽默色彩。
二.意义上的活用(一) 双关。
根据成语中某些词语的多义性, 或利用广告辞特定的语境使成语中某些词语的意义产生临时的新义, 在成语的书写形式和读音形式都不改变的情况下, 使成语新生的临时意义与原有意义相映成趣, 表达的中心是新生的临时意义。
(13) 神“机”妙“算”。
( 某计算机广告)成语的原义是“神奇的心智有巧妙的筹划”, 改变后新的意义是“神奇的机器会作出精妙的计算”, 新义准确地表现了广告的创意。
(14)不打不相识。
(美国佳友牌英文打字机广告词)“打”可指打斗,又可指打字。
将“打斗”移就来指“打字” , 用双关风趣地告诉顾主: 只有用这种打字机打出的清晰无误的字, 人们才会认识; 而且, 谁要是用了这种打字机, 谁就会同它交上朋友。
(二)易色。
广告中有时为了表达的需要,故意改变成语的色彩意义,贬词褒用。
由于它故意反话正说,出人意料之外,所以往往带有强烈的幽默感。
(15)臭名远扬,香飘万里。
(臭豆腐广告)这则广告巧妙地利用贬义词“臭”,一方面紧扣产品,突出产品特征,另一方面贬义褒用,以臭衬香,闻着臭吃着香,寓庄于谐,含蓄风趣,回味无穷,给人以极深的印象。
(16)一毛不拔。
(梁新记牙刷广告)原成语本是形容极端吝啬自私,本是贬义。
可用在牙刷广告上,却是赞扬牙刷刷毛紧固,质量过硬。
寓褒于贬,贬中含褒,内涵丰富,耐人寻味。
再配上广告词旁的一幅漫画,画面上一个大孩子正用尽力气去拔一根牙刷毛,结果“一毛不拔”的画面,更是令人忍俊不禁、拍案叫绝了。
(三)降用。
广告语言里,有时将成语降用,所谓降用是指“由于表达的需要,偶尔把一些分量‘重’的‘大’的词语降作一般词语用,也就是词语的‘降级使用’。
也即是大词小用。
(17)四大皆空-------无色、无味、无菌、无尘。
(台湾三味矿泉水广告)“四大皆空”本为佛教用语,所谓“四大”,指的是构成世界的四种物质地、水、火、风。
“四大皆空”就是指世界上的一切都是空虚的,说的是有关世界观的事,这里却用来指矿泉水的洁净卫生,大词小用,令人哑然失笑,印象深刻。
(18)挺身而出,展露女性最美的线条。
(台湾孕妇服装广告)“挺身而出”的本意是指在遇到为难时,勇敢的站出来,担当重任。
语言庄重严肃。
而广告用这一成语的字面义,生动的描绘出穿着孕妇装、挺着大肚子的妇女形象。
语言色彩幽默诙谐,一庄一谐,大词小用,孕妇装特点的主题得以生动展示。
广告语中成语活用的功效及规范化一、广告中成语活用的功效(一)新颖、 巧妙, 引人注意广告人要想使自己的作品成功, 首先就要使自己的广告具有较强的吸引力, 引起受众的关注。
成语不失为一种推陈出新的好方法。
如“百闻不如一键”(打字机广告)“千里‘音’缘一线牵(中国电信)”等, 都是很好的活用成语的广告, 在受众已有的成语知识背景下, 让人感到似曾相识又耳目一新, 具有较强的吸引力。
(二)具有汉民族文化的亲和力民族文化深深地影响着广告语的创作及效果, 反映本民族文化内涵的广告辞更易于消费者接受, 对受众更具亲和力。
成语广告对受众的亲和力源于成语自身所蕴含的汉民族文化色彩。
成语大多反映了中华民族的社会生活和精神世界, 具有浓郁的汉民族文化风格正是由于成语有如此厚重的汉民族文化内涵, 不仅中国的产品在设计广告时喜欢运用成语, 即便是外国商品, 在进入中国市场时也尽力运用成语去设计广告辞, 以求与中国消费者的文化取向保持一致, 达到吸引中国消费者购买的目的。
(三) 语言简短, 音韵谐美, 易读易记活用成语进入广告辞, 语言结构简单, 句子短小, 同时又具有音韵之美的特点。
如:(12)“口服” 心服。
例( 12)是对“ 心服口服” 的变序运用, 同时把“ 口服” 的意义由“ 嘴上服气”改变为“从口中饮入” , 构成了多义双关。
总之,现代与古典结缘孕育的成语广告以其自身的魅力广泛活用于当今广告语中,把广告语言园地装扮得五彩缤纷, 绚丽多姿,长期以来已成为人们喜闻乐见的语言形式。
但其实,使用成语广告的背后也是隐藏着一些问题的,尤其是对于小学生和文化程度低的人来说。
他们要么年纪太小要么知识太浅,对成语的丰富内涵还缺乏理解,分辨不清成语整体义同在特定语境下临时活用义的区别与联系,这样就给他们在学习成语上造成了很大的困扰。
因此,对当前广告中活用成语要正确对待,一方面要留心社会生活对语言的影响,肯定运用变异手法所引起的积极作用;另一方面也要注意一定的“度”,切不可使人误把活用义当作原义,陷入认识上的误区。
二、广告中成语活用的规范成语可以在广告语中活用,但对于它的弊端我们也必须要重视,所以对广告中活用成语的现象必须要加以规范,以扬长避短。
为此,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要慎重。
吕叔湘先生曾说:“成语之类的东西当然有用,可是要用得恰到好处……第一,要在非用不可的时候才用,用了确实能使整段文字生色……第二,不能接二连三的用,海参鱼翅是美味,吃多了也要腻味。
”成语的运用尚且如此,化用自然更要谨慎。
二要合语境。
语境是成语化用成功的基础和先决条件,离开了特定语境,活用无异于误用。
只有在合适的语境中,读者才能体会到活用的意义和创作者的良苦用心,才能收到出人意表又入人意中,令人品味叹服从而加深印象的广告效果。
如“默默无‘蚊’的奉献”之所以比较成功,正因为前面有“华力牌电蚊香”作铺垫,尤其是电蚊香的“蚊”字,表明“默默无‘蚊’”的“蚊”是由此而来。
三要讲规则。
即化用后的成语内部结构要合理,否则就不好说化用成功。
首先要符合语法规则。
如“吉‘象’如意,名不虚‘船’”(象船牌踏花被广告语),则不合结构规则,很难讲清楚“名不虚船”是一种什么类型的结构。
其次,还要符合生活逻辑,即在事理上要讲得通。
如“‘闲’妻良母”(洗衣机广告),买了洗衣机,“闲”了妻子,的确不假,但“良母”怎么理解
说洗衣机是孩子的良母
不合适。
充其量不过是一个洗衣的保姆而已。
是丈夫的良母
更不合适。
若说是有了洗衣机,妻子就变成了良母,也不妥。
总之是让人琢磨不透。
四要自然天成。
如“‘咳’不容缓”,咳嗽当然要及时治疗,容不得拖延。
既是实情,又是忠告,自然妥贴。
而为祝贺“金诚大酒店”开业把“精诚所至,金石为开”改成“金诚所至,精食为开”,就显得生硬别扭。
自然天成,同时还应该符合人们长期形成的审美习惯,否则,也让人从感情上难以接受。
如“以‘帽’取人”(帽子公司广告语),原型“以貌取人”指用人只看外表,不看实质,带有贬义色彩。
化用后意思是“根据‘帽子’来‘取人’”,也不容易使人们认同。
五要注意书写格式。
即使上面几条都做到了,具体书写时还要讲究格式。
最主要的就是要用引号把改换或增添的字引起来以示区别,提醒读者不要与原字混淆。
这是消除化用对学习理解成语造成不良影响的最简便实用而又常常被人们忽略的方法。
如“灵机一动,码到成功”(某打字机广告语)、“胖胖减肥,心宽体不胖”(某电脑减肥治疗仪),若能分别写成“‘码’到成功”和“心宽体‘不’胖”,则既可避免对实用成语的“误导”,又能突出重点,展示作者匠心,可谓一举两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