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台山广告语
佛有灵气聚五台,人存善心献八方
五台山导游词
五台山位于山西省东北部五台县境内。
五台山方圆约300公里,因五峰如五根擎天大柱,拔地崛起, 巍然矗立,峰顶平坦如台,故名五台。
又因山上气候多寒,盛夏仍不知炎暑,故又别称清凉山。
五台山是驰名中外的佛教胜地,是文殊菩萨的道场,而五台山又以其建寺历史之悠久和规模之宏大,而居佛教四大名山之首,在日本、印度、斯里兰卡、缅甸、尼泊尔等国享有盛名。
五台山寺庙始建于汉明帝,唐代因“文殊信仰”的繁盛,寺院多达360多处。
清代,随着喇嘛教传入五台山,出现了各具特色的青、黄二庙。
五台山五座台顶合围的地区,称为台内,其外围则称台外。
现五台山寺庙尚存43处,其中台内37处,台外6 处。
五台山众多的佛寺皆聚集在台内台怀镇。
这里寺庙林立,殿宇鳞次栉比,圣景圣迹荟萃一处,其中显通寺、塔院寺、殊像寺、罗寺和菩萨顶被称为五台山五大禅处。
台外的寺庙比较分散,其中以南禅寺、佛光寺最著名。
五台山是文殊菩萨的道场,所以这里众多寺庙的正殿都以供奉文殊菩萨为主。
文殊菩萨是释迦牟尼的左胁侍,关于他的来历,说法很多,而最流行的说法是他出身于舍卫国的婆罗门家庭,因有慈爱之心,后随释迦牟尼佛出家,成为佛的大弟子,帮助佛化导芸芸众生。
他在诸大菩萨中智慧辩才第一,故专司佛的智慧,有“大智文殊”的尊号。
文殊的坐骑为一青狮,表示智慧威猛。
他手持宝剑,表示智慧锐利。
文殊菩萨因智慧第一,所以被推为众菩萨之首,后因对观音信仰流传,逐渐被取而代之。
转自:
写一份五台山的导游词
游客们大家好 五台山位于山西省东北部,忻州地区五台县,距太原240公里,是我国著名的四大佛教名山之首,以天下第一佛教名山享誉中外,有此殊荣,一是,这里是我国最早建寺的地区之一,而且从古至今,这里的寺僧在规模上都是第一;二是,佛典有记载,这里是佛教四大菩萨之首文殊菩萨的道场;三是,历朝历代,凡信奉佛教的帝王,都特别关注这里,这里是我国唯一的青庙和黄庙共生荣的佛教圣地。
五台山是我国著名的四大名山之一,也是一个融自然风光,历史文物,古建,艺术,佛教文化为一体的旅游区。
“五百里道长风风雨雨,依然日出东台。
月挂西峰,花放南山,雪霁北巅。
两千年香火断断续续,又是晨钟悠扬,晚罄清澈,香烟缭绕,胜幡翩跹。
”写出了五台山的悠久历史和奇异风光。
今天我们要参观的是显通寺,在五台山寺院当中,显通寺的规模最大,历史最古和洛阳的白马寺同为中国最早的寺庙,是五台山佛教界最为尊崇的领袖寺庙。
首先,我们看到的是钟楼,这是五台山最大的一口铜钟——长鸣钟,重达9999.5斤。
显通寺没有天王殿,只有两通石碑,就是我们现在看到的龙虎二碑,此二碑寓意为龙虎把门,不劳驾四大天王。
显通寺,占地120亩,殿堂楼舍400多间,正院内中轴线排列七座大殿,依次为:观音殿,大文殊殿,大雄宝殿,无量殿,千钵文殊殿,铜殿和后高殿。
现在我们来到了观音殿,殿内供奉着三尊菩萨.中间为观音菩萨,两边分别为文殊菩萨和普贤菩萨,所以又叫”三大士殿”.由于两侧摆满了经书,故也称藏经殿. 观音殿外边一左一右两座碑亭.里面各有一碑,一通有字,刻着<<御制显通寺碑文>>,一通无字,无字碑.这通无字碑是康熙皇帝立下的,似乎在赞美显通寺的雄伟,壮丽和佛教的博大精深,难以用文字表达. 参观完了观音殿,我们就来到了,大文殊殿,五台山是文殊菩萨的道场,寺庙中大都建有文殊殿,而这座文殊殿却加了个”大”字,这个大字有四层含义:显通寺是五台山最古老的寺院,是五台山寺院中建筑面积最大之一,是五台山保存最完整之一,是供奉文殊菩萨最多的文殊殿,由于在这里可以同时拜到五方文殊,当地人称其为方便朝台. 好,现在我们去全寺的中心,显通寺的重要建筑,大雄宝殿,它是五台山殿宇之最,重顶飞檐,巍峨宽大,占地一亩二分,里面供奉横三世佛.中间为婆娑世界的释迦牟尼,左侧为东方净琉璃世界的药师佛,右侧是西方极乐世界的阿弥陀佛;大雄宝殿即释迦牟尼的尊称,寓意像大勇士一样,英勇无畏,无畏一切,殿堂采用108根木柱支撑整个大殿,进到大殿感到十分宽敞,此殿,是五台山最大的大雄宝殿,也是寺里举办盛大佛事活动的场所 这是显通寺的第一大特色---------全木结构 现在我们眼前的这座白色全砖建筑是无梁〔量〕殿,由于它全部用砖垒砌而成.没有用梁柱,所以叫无梁殿,又因为它代表的是佛法的无量,所以我们称之为无量殿,从外观看,似欧洲建筑,并且涂成了白色,白色在西方代表纯洁,在这里象征佛教的无限光明。
整个大殿从外看是7间,实际为3间,外观2层,内为1层。
殿内中间供奉佛祖的抱身像卢舍纳佛,体现修成正果而得到佛境的光明智慧
赞美五台山诗词
金秋明月几时有,银玉水晶寄相愁。
喜欢我,就戴我走吧
赞美“五台山”的句子有哪些
山西醋,山西汾酒,历史名城和煤城大同,运城海,境内有著名的谷地,大同、太原、运城、上盆地,恒山、太行山、吕梁山、中条山有佛教名山五台山,著名关隘娘子关、雁门关等,山西面食,刀削面、拉面、刀拨面、擀面、剔尖、猫耳朵、河捞等各种面食。
红楼梦中鲁智深大闹五台山戏曲
寄生草·漫揾英雄泪 漫揾英雄泪,相离处士家。
谢慈悲,剃度在莲台下。
没缘法,转眼分离乍。
赤条条,来去无牵挂。
那里讨,烟蓑雨笠卷单行
一任俺,芒鞋破钵随缘化
这首曲子出自清代戏曲《鲁智深醉闹五台山》(又叫《山门》、《醉打山门》)。
该戏见于邱圆《虎囊弹》一剧中,收入《缀白裘》集子,也见于《忠义璇图》,演的是《水浒传》中鲁智深打死恶霸郑屠后,为避祸在五台山为僧,因醉酒打坏寺院和僧人,被他的师父智真长老遣送往别处的故事。
“寄生草”,曲调名,是剧中鲁智深辞别师父时所唱。
曹雪芹《红楼梦》第二十二回中引用过这首曲子,曲文与各个版本略有差异。
鲁智深破坏佛门清规,不为周围的人们所容。
曲中表现的是他在现实中“碰壁”之后,想用逃避现实的方法来寻求精神上的“解脱”。
《红楼梦》原文: 第二十二回 听曲文宝玉悟禅机 制灯谜贾政悲谶语 至上酒席时,贾母又命宝钗点,宝钗点了一出《山门》。
宝玉道:“你只好点这些戏。
”宝钗道:“你白听了这几年戏,那里知道这出戏,排场词藻都好呢。
”宝玉道:“我从来怕这些热闹戏。
”宝钗笑道:“要说这一出‘热闹’,你更不知戏了。
你过来,我告诉你,这一出戏是一套《北点绦唇》,铿锵顿挫,那音律不用说是好了,那词藻中有只《寄生草》,极妙,你何曾知道
”宝玉见说的这般好,便凑近来央告:“好姐姐,念给我听听。
”宝钗便念给他听道: 漫揾英雄泪,相离处士家。
谢慈悲剃度在莲台下。
没缘法转眼分离乍。
赤条条来去无牵挂。
那里讨烟蓑雨笠卷单行
一任俺芒鞋破钵随缘化
宝玉听了,喜的拍膝摇头,称赞不已;又赞宝钗无书不知。
黛玉把嘴一撇道:“安静些看戏吧
还没唱《山门》,你就《妆疯》了。
”说的湘云也笑了。
于是大家看戏,到晚方散。
五台山凭什么是佛教圣地之首
菩萨的道场在山西五台山,由于文殊是众菩萨之首,所台山的地位也是四大名山之首。
当然五台山文化底蕴不止如此,它还是与尼泊尔的蓝毗尼园、印度的鹿野苑、印度的菩提伽耶和印度的拘尸那并列的五大世界佛教圣地之一。
据说,在东汉明帝永平十一年,印度两位高僧摄摩腾、竺法兰在中国传播佛教。
当他们来到五台山,见五座台顶拱围台怀腹地,这里的山形地貌与释迦牟尼佛的修行地灵鹫山几乎相同,于是,他们在返回洛阳后就奏请汉明帝去五台山修建寺院。
据传,五台山曾经拥有寺庙128座,现存寺院共47处。
其中佛光寺和南禅寺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两座木结构建筑,均建于唐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