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一句话经典语录网
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当前位置:一句话经典语录 > 广告词 > 骨汤砂锅广告词

骨汤砂锅广告词

时间:2015-11-04 02:55

麻辣烫的广告词

串串香,香香香

谁知道有一种砂锅,叫劝君上当,上当一回,蜀王砂锅的做法

你好

蜀锅有三绝博采众长赢美誉帝乐轩以骨汤面成就了特色美名,技术发明人涂忠义先生基础上,又新推出了蜀王砂锅系列。

鲜香的奇味骨汤、独特的配锅选料、秘制的酱香绝活使得蜀王砂锅面无论在技艺上、口感上,还是配方上都达到了完美的极至。

其门头招牌上的“劝君上当、上当一回,3元蜀王砂锅、够辣、够味、吃了忘不了”的广告语更是别具匠心,使人过目不忘。

蜀王砂锅凭其三绝,才能够迅速红遍大江南北。

蜀王砂锅面的头一绝便是汤鲜,因为它的高汤一贯秉承着奇味骨汤的熬汤绝技,不但油而不腻、营养丰富,而且浓郁的奇香更是不言自明。

蜀王砂锅面的第二绝便是锅绝,因为涂忠义先生一律精选江苏宜兴的紫砂为器皿,这种砂锅不但透气、保温,而且传热均匀,入味效果极佳,砂锅内壁的胶泥里面还含有人体所需的多种微量元素,属于真正的“绿色炊具”,经紫砂砂锅煮制出的面和粉,根根筋道爽滑、柔润透亮。

蜀王砂锅面的第三绝便是香辣牛肉酱的酱绝,因为涂忠义在制作香辣肉酱的过程中,一律精选牛肉,而且在酱制的过程中还加入了八角、肉蔻、花椒、草果等17味的中香料,经过三个小时的稳火熬制,真正做出了辣而不躁,香而不腻,肉嫩酱香的独特口味。

用涂先生的话说,虽然香辣酱基础的原料也不外乎居家常见的油、盐、酱、醋,但经过几十道工序的特殊处理,却令食客深感鲜香四溢、精神振奋、食欲大增谢谢

麻辣烫的广告词

广东生滚粥:即滚即食,新鲜热辣  粥,不仅自身营养丰富,更是其它营养食物的绝佳载体。

任何食物与粥为伍,都会立刻变得亲切温暖,让人百食不厌,且利于营养的消化和吸收。

  不管是什么食材,爱吃的广东人拿来就往滚粥里一“丢”,这就是最常见的广东“生滚粥”。

用小砂锅先把白粥煲得滚烫,然后把调好味腌制过的新鲜肉料投入粥中,滚后片刻即离火,放进切碎的生菜粒便可食用。

食时佐以胡椒粉,味道更美。

  肉骨、大地鱼或江珧柱熬制白粥作粥底;肉料有鱼片、内脏、牛肉片、鸡块等,先用油、盐、糖、酒、味精、酱油腌制,再加姜丝拌匀。

芫茜鱼片粥、及第粥、滑鸡粥、牛肉粥、粉肠粥、水蛇粥、水蟹粥、黄鳝粥……粥与食材浑然一体,香浓味美,食之难忘,久久留香。

  生滚粥粥底:细绵醇香  广东粥以细绵著称,粥底对一碗生滚粥来说至关重要。

从外观上来说,粥底比一般的粥要稀,要水米交融,米必须完全看不出一粒粒的形状,几乎是全溶到水里,只看到些许絮状的米花。

必须得粥底喝起来绵软顺滑清爽,和材料融合为一个有机整体,才能算是一碗好粥。

  从生滚粥的粥底来看,含有丰富的淀粉、蛋白质、钙质等,加上不同粥品不同的材料含有其它丰富的营养成分。

一碗生滚粥通常含有淀粉、蛋白质、维生素C、纤维、钙、铁、锌、碘等各种丰富的营养。

根据健康食品金字塔,生滚粥材料都应该适量食用或尽量多吃。

而生滚粥的做法既保存了素材原来的鲜美度,又不会破坏其营养物质。

如果作为夜宵,据营养学专家介绍,则尤以味道清淡的粥水最佳。

因为粥里面有大量的水分,容易有饱胀感,不至于过量,油脂量也不高,属于健康又暖身的正餐及夜宵。

  注意事项:  1、一定要采用,一般米和水的比例是1:20;  2、米要隔夜浸泡;加入陶瓷勺子会让粥底更细绵,而且没那么容易粘底;  3、粥煮1小时后要时常搅动一下粥底,不然会粘底;  4、若刚开始粘底,还没有气味,可把粥倒进另一个锅里再煮;若有气味就只有重新煮过了。

  进阶粥底做法:  与以上过程一样,在加入米的时候,加入“飞”了水的斩件猪脚筒骨和20克左右的珧柱粒,用大纱布袋装着,吊在锅边,放在粥底里煮,或者加入浸泡好的腐竹,煮出来的粥底更加绵软甘香。

  生滚粥食材:重新鲜,事先腌入味。

  生滚粥对肉料的要求很高,新鲜与否,一下粥,一入口,立竿见影,与清蒸、白灼同样是素面朝天的一种烹法。

烹制的关键是原料新鲜,调味准确,吃时一般佐以薄脆片或油条段、葱花和胡椒粉。

  正宗粥底:  材料:300克,水6000克,花生油适量、盐适量、陶瓷勺子3至4个。

  制作过程:  1、洗干净,隔夜浸泡;  2、把米用适量油、盐腌制半小时左右;  3、烧开水,加入腌制好的米和陶瓷勺子煮开;  4、再改文火煮2小时即成。

  教你两款简单生滚粥  :  鲩鱼(草鱼)连皮切成双飞状,拌入少许盐和生粉,取适量鱼片放在汤中,淋上滚粥洒上葱花即成。

鱼片不要腌太久,要多少腌多少。

  生菜鲮鱼球粥:  鲮鱼肉用盐、味精、麻油、胡椒粉、生粉调味挞至起胶,取一碗粥放入小煲内煮滚,放入四粒鲮鱼球滚熟,汤碗中放入少许生菜碎片、葱花,淋上滚粥即成。

  如今,吃腻了,山珍海味,食遍了南北大菜世界美味,人们的口味又回到了简单的粥上面。

粥的妙不可言,在于它介于饭、菜和汤三者之间,有饭的饱腹之功,有菜的美味爽口,也不乏汤的营养开胃。

粥既适合做早餐,也适合做夜宵,因为,粥中的淀粉充分地与水分结合,既提供热能,又不乏大量水分,极易消化。

爱吃的你,此刻是不是也想来一碗生滚粥呢

谚语大全。

大全谚语大全(1):学语大全一、朋友与敌人1、有享,有难同当2、邻居好,赛金宝。

3、仇人相见,分外眼红。

4、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

5、岁寒知松柏,患难见交情。

6、宁喝朋友的白水,不吃敌人的蜂蜜。

7、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

8、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

9、酒逢知己千杯少,话不投机半句多。

10、有缘千里来相会,无缘对面不相识。

11、远亲不如近邻,近邻不抵对门。

12、人多计谋广,柴多火焰高。

13、交人交心,浇花浇根。

14、弱敌不可轻,强敌不可畏。

15、多个朋友多条路,多个冤家多堵墙。

16、朋友千个少,敌人一个多。

二、时间与金钱1、时刻像生命,一刻值千金。

2、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

3、机不可失,时不再来。

4、今朝有事今朝做,莫将忙事待明天。

5、追赶时刻的人,生活就会宠爱他;放下时刻的人,生活就会冷落他。

6、花儿凋谢不再开,光阴一去不再来。

7、不怕慢,就怕站。

8、浪费时间,等于缩短生命。

三求知与学艺1、台上三分钟,台下十年功。

2、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

3、活到老,学到老,一生一世学不了。

4、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

5、早起多长一智,晚睡多增一闻。

6、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7、不怕学不成,只怕心不诚。

8、精益求精,艺无止境。

9、平时不烧香,临时抱佛脚。

10、水不流会发臭,人不学会落后。

11、钟不敲不鸣,人不学不灵。

12、内行看门道,外行看热闹。

13、无事不登三宝殿。

14、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四、学习方法1、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多读)2、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多读)3、拳不离手,曲不离口。

(多练)4、好学深思,心知其义。

(多思)5、好记性不如烂笔头。

(多记)6、学问学问,边学边问。

(多问)7、书本不常翻,犹如一块砖。

(多读)8、三人行,必有我师。

(多问)9、常说嘴里顺,常写手不笨。

(多写)五、美好与丑恶1、家丑不可外扬。

2、三分像人,七分像鬼。

3、多行不义必自毙。

4、老鼠过街,人人喊打。

5、人过留名,雁过留声。

6、人中吕布,马中赤兔。

六、勤劳与懒惰1、一勤生百巧,一懒生百病。

2、天上掉下馅饼来。

3、勤人睡成懒人,懒人睡成病人。

4、饭来张口,衣来伸手。

5、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6、鸟美在羽毛,人美在勤劳。

7、细水长流,吃穿不愁。

8、勤劳是个宝,一生离不了。

9、不怕家里穷,只怕出懒虫。

10、勤是摇钱树,俭是聚宝盆。

七、诚实与虚伪1、当面是个人,转脸是个鬼。

2、挂羊头,卖狗肉。

3、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

4、猫哭老鼠假慈悲。

5、明人不做暗事,真人不说假话。

6、真的假不了,假的真不了。

八、谦虚与骄傲1、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2、痒要自我抓,好要别人夸。

3、好汉不提当年勇。

4、强中自有强中手,能人背后有能人。

5、人非圣贤,孰能无过

6、满招损,谦受益。

7、取人之长,补己之短。

8、满瓶不动半瓶摇。

九、礼貌与修养1、江山易改,本性难移。

2、学文化,从字母开始;讲礼貌,从小事做起。

3、上梁不正下梁歪。

4、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

5、好话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

6、大人不记小人过,宰相肚里能撑船。

7、静坐常思己过,闲谈莫论他非。

8、君子一言,驷马难追。

9、吃人家的嘴软,拿人家的手短。

10、喊人不蚀本,舌头打个滚。

十、生活哲理1、当家才知柴米贵,养儿方知父母恩。

2、山中无老虎,猴子称大王。

3、心慌吃不成热粥,骑马看不好《三国》。

4、众人1条心,黄土变成金。

5、人在人前闯,刀在石上荡。

6、办酒容易请客难。

7、离家十里路,各处各乡风。

8、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

9、树挪死,人挪活。

10、不怕一万,就怕万一。

11、人心齐,泰山移。

12、人无横财不发,马无夜草不肥。

13、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

谚语大全(2):谚语大全1、文官动动嘴,武官跑断腿。

2、常赌无赢家。

3、槽里无食猪拱猪,分脏不均狗咬狗。

4、不怕山高,就怕脚软。

5、吃过的馍馍不香,嚼过的甘蔗不甜。

6、秀才饿死不卖书,壮士穷途不卖剑。

7、学问勤中得,富裕俭中来。

8、路有千条,理只1条。

9、三分种,七分管。

10、男怕入错行,女怕嫁错郎。

11、玩物丧志。

12、千方易得,一效难求。

13、开头饭好吃,开头话难说。

14、要捕鱼,先织网;要搭桥,先打桩。

15、药不治假病,酒不解真愁。

16、打不干的井水,使不完的力气。

17、秤能称轻重,话能量人心。

18、不怕一万,只怕万一。

19、不怕少年苦,只怕老来穷。

20、儿大不由爷,女大不由娘。

21、事怕合计,人怕客气。

22、官不贪财,狗不吃屎。

23、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24、好事不出门,恶事传千里。

25、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

26、一个巧皮匠,没有好鞋样;两个笨皮匠,彼此有商量;27、解铃还须系铃人。

28、戒酒戒头一盅,戒烟戒头一口。

29、十帮一易,一帮十难。

30、水涨船高,风大树摇。

31、有事叫公公,无事脸朝东。

32、近河莫枉费水,近山莫枉烧柴。

33、朋友千个少,冤家一个多。

34、积善三年人不知,作恶一日远近闻。

35、夏吃大蒜冬吃姜,不用医生开药方。

36、忘掉这天的人将被明天忘掉。

37、人怕悲哀,树怕剥皮。

38、天无二日,人无二理。

39、美不美,家乡水;亲不亲,故乡人。

40、人急投亲,鸟急投林。

41、若要断酒法,醒眼看醉人。

42、有车就有辙,有树就有影。

43、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44、吃一堑,长一智。

45、宁走封江一指,不走开江一尺。

46、满招损,谦受益。

47、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48、不怕家里穷,只怕出懒汉。

49、人怕话多,活怕人做。

50、是好说不坏,是坏说不好。

51、常在有时思无时,莫到无时想有时。

52、圆木平不稳,方木头不滚。

53、一回经蛇咬,三年怕草绳。

54、树怕剥皮,人怕护短。

55、越坐人越懒,越吃口越馋。

56、画人画虎难画骨,知人知面难知心。

57、说归说,笑归笑,动手动脚没家教。

58、土中生白玉,地内出黄金。

59、千人千脾气,万人万模样。

60、十个钱要花,一个钱要省。

61、单丝不成线,独木不成林。

62、乖子看一眼,呆子看到晚。

63、知识不存在的地方,愚昧就自命为科学。

64、礼多人不怪,油多不坏菜。

65、疮怕有名,病怕没名。

66、捉奸捉双,捉贼捉脏。

67、家有千口,主事一人。

68、不怕路长,只怕心老。

69、吃饭打湿口,洗脸打湿手。

70、一针不补,十针难缝。

71、人强人欺病,人弱病欺人。

72、顺的好吃,横的难咽。

73、吃饭吃米,说话说理74、食鱼要肥,食肉要瘦。

75、爆饮爆食易生病,定时定量保康宁。

76、姜是老的辣,醋是陈的酸。

77、有一兴必有一败,有一利必有一弊。

78、人多出正理,谷多出好米79、静时常思己过,闲谈莫论人非。

80、年纪不饶人,节令不饶天。

81、有上坡必有下坡,有进路必有出路。

82、口说不如身到,耳闻不如目赌。

83、浪再高,也在船底;山再高,也在脚底。

84、妻贤夫祸少,子孝父心宽。

85、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

86、一日练,一日功,一日不练十日空。

87、吸不张口,呼不闭口。

88、冬天既然已经到了,春天还会远吗

89、远亲不如近邻,近邻不如对门。

90、千里不捎针,万里没轻担。

91、从俭入奢易,从奢入俭难。

92、有理的想着说,没理的抢着说。

93、猫跟饭碗,狗跟主人。

94、蜂多出王,人多出将。

95、言者无罪,闻者足戒。

96、日长事多,夜长梦多。

97、吃人家的嘴短,拿人家的手短。

98、砂锅不捣不漏,木头不凿不通。

99、云彩经不起风吹,朝露经不起日晒。

100、人合心,马合套。

101、经常用的钥匙总是闪光的。

102、鸟美在羽毛,人美在勤劳。

103、瓜无滚圆,人无十全。

104、读书不想,隔靴挠痒。

105、水停百日生虫,人闲百日生病。

106、嘴上无毛,办事不牢。

107、山里孩子不怕狼,城里孩子不怕官。

108、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109、人各有心,物各有主。

110、秤砣虽小,能压千斤111、无事田中走,谷米长几斗。

112、大处着眼,小处着手。

113、过了芒种,不可强种。

114、有病早治,无病早防。

115、天不严寒地不冻,人不悲哀泪不流。

116、男要俏,一身皂;女要俏,三分孝。

117、贮水防旱,积谷防荒。

118、大意失荆州,骄傲失街亭。

119、不懂装懂,永世饭桶。

120、赌钱众人骂,读书众人夸。

121、百闻不如一见,百见不如一干。

122、驴骑后,马骑前,骡子骑在腰中间。

123、买时得买,卖时得卖。

124、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

125、长江不拒细流,泰山不择土石。

126、宁可锅里放坏,不可肚里硬塞。

127、勤是摇钱树,俭是聚宝盆。

128、宁苦干,不苦熬。

129、手怕不动,脑怕不用。

130、要得惊人艺,须下苦功夫。

131、人误地一时,地误人一年。

132、好客的朋友多,好说的废话多。

133、六月不热,五谷不结。

134、日里不做亏心事,半夜敲门心不惊。

135、用人不疑,疑人不用。

136、三里不一样乡,五里不一样俗。

137、好事不瞒人,瞒人没好事。

138、送君千里,终须一别。

139、人是铁,饭是钢,地里缺肥庄稼荒。

140、有菜半年粮,无菜半年荒。

141、老猫不在家,耗子上屋爬。

142、立如松,坐如钟,卧如弓,行如风。

143、山大压不住泉水,牛大压不死虱子。

144、泻药轻煎,补药浓熬。

145、宁叫嘴受穷,不叫病缠身。

146、饭前一碗汤,气死好药方。

147、它山之石,能够攻玉。

148、三个臭皮匠,胜过诸葛亮。

149、物离乡贵,人离乡贱。

150、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151、豆腐多了一泡水,空话多了无人信。

152、小人自大,小溪声大。

153、河有两岸,事有两面。

154、火烧一大片,水流1条线。

155、贪别人个花,误自我个家。

156、宁叫顿顿稀,不叫一顿饥。

157、只有上不去的天,没有过不去的山。

158、痘要结,麻要泄。

159、帮忙别人要忘掉,别人帮己要记牢。

160、鼓不敲不响,理不辩不明。

161、有时省一口,缺时当一斗。

162、近山知鸟音,近水知鱼性。

163、一叶遮目,不见泰山。

164、夏走十里不黑,冬走十里不亮。

165、智养千口,力养一人。

166、虎瘦雄心在,人穷志不短。

167、买卖不懂行,瞎子撞南墙。

168、一顿省一口,一年省一斗。

169、边学边问,才有学问。

170、好狗不咬鸡,好汉不打妻。

171、不怕不识货,只怕货比货。

172、擒龙要下海,打虎要上山。

173、莫吃过头饭,莫说过头话。

174、挨金似金,挨玉似玉。

175、打鱼的不离水边,打柴的不离山边。

176、天不生无用之人,地不长无名之草。

177、骄傲来自浅薄,狂妄出于无知。

178、卖主怪脚,买主怪鞋。

179、人怕信心齐,虎怕成群。

180、好种出好苗,好树结好桃。

181、打鱼靠网,打狼靠棒。

182、火越烧越旺,人越干越壮。

183、草若无心不发芽,人若无心不发达。

184、天不言自高,地不语自厚。

185、君子动口,小人动手。

186、秀才谋反,三年不成。

187、失败是成功之母。

188、人心齐,泰山移。

189、有山必有路,有水必有渡。

190、病从口入,祸从口出。

191、好马不停蹄,好牛不停犁。

192、有福同享,有难同当。

193、水大漫但是船,手大遮不住天。

194、不当家不知柴米贵,不养儿不知父母恩195、当断不断,反受其乱。

196、胆大走遍天下,胆小寸步难行197、磨刀不用看,全仗一身汗。

198、谋官如鼠,得官如虎。

199、打虎要力,捉猴要智。

200、白米饭好吃,五谷田难种。

201、人哄地皮,地哄肚皮。

202、闲人叫冷,忙人叫热。

203、人越嬉越懒,嘴越吃越馋。

204、过头话少说,过头事少做。

205、一羽示风向。

一草示水流。

206、不怕天寒地冻,就怕手脚不动。

207、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208、常骂不惊,常打不怕。

209、路湿早脱鞋,遇事早安排。

210、事大事小,身到便了。

211、隔行如隔山。

212、眼是孬汉,手是好汉。

213、人不在大小,马不在高低。

214、母大儿肥,种好苗壮。

215、不见兔子不撒鹰。

216、自满是进步的退步。

217、刀不磨要生锈,人不学要落后。

218、不怕百事不利,就怕灰心丧气219、不怕学不成,就怕心不诚。

220、迟干不如早干,蛮干不如巧干。

221、杨柳发青,百病皆生。

222、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223、船头坐得稳,不怕风来颠。

224、刮风走小巷,下雨走大街。

225、小病不治,大病难医。

226、抓鱼要下水,伐木要如林227、擒贼先擒王。

228、不到江边不脱鞋,不到火候不揭锅。

229、撒网要撒迎头网,开船要开顶风船。

230、眼不见,差一半。

231、越吃越馋,越困越懒。

232、拳不离手,曲不离口。

233、十里认人,百里认衣。

234、坐吃山空,立吃地陷。

235、小洞不补,大洞叫苦。

236、天下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237、有钱三十为宰相,无钱八十做长工。

238、自在不成人,成人不自在。

239、团结1条心,黄土变成金。

240、心要常操,身要长劳。

241、鞭打的快马,事找的忙人。

242、龙无云不行,鱼无水不生。

243、井越掏,水越清;事越摆,理越明。

244、长兄如父,老嫂比母。

245、行百里者半于九十。

246、虎死不变形,狼死不变性。

247、一天省一把,十年买匹马。

248、欲速则不达。

249、不怕慢,就怕站;站一站,二里半。

250、有粮当思无粮难,莫到无粮思有粮。

251、钥匙不能劈柴,斧子不能开锁。

252、千补万补,不如饭补。

253、熟能生巧,巧能生精。

254、骂人骂脏口,打人打伤手。

255、南方吃雁,北方吃蛋。

256、文戏靠嘴,武戏靠腿。

257、水满自流,人满自夸。

258、靠山吃山,靠水吃水。

259、山大无柴,树大空心。

260、清官难断家务事。

261、只中不管,打破金碗。

262、吃米带点糠,老小都安康。

263、庄稼一枝花,全靠肥当家。

264、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

265、三年不上门,当亲也不亲。

266、劳动出智慧,实践出真知。

267、清明忙种麦,谷雨种大田。

268、少不惜力,老不歇心。

269、眼见为实,耳听为虚。

270、山中无老虎,猴子称大王。

271、知足得安宁,贪心易招祸272、谦虚的人学十当一,骄傲的人学一当十。

273、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274、走路不怕上高山,撑船不怕过限滩275、好处着手,坏处着想。

276、放虎归山,必有后患。

277、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278、双手是活宝,一世用不了。

279、武官会杀,文官会刮。

280、不给规矩,不成方圆。

281、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

282、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283、宁可做过,不可错过。

284、滴水成河,粒米成箩。

285、山外有山,天外有天。

286、朝里有人好做官,家里有狗好看门。

287、只要肯劳动,一世不会穷。

288、信了肚,卖了屋。

289、一有百有,一穷百穷。

290、莫看强盗吃肉,要看强盗受罚。

291、百日连阴雨,总有一朝晴292、广交不如择友,投师不如访友。

293、人要实心,火要空心。

294、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

295、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296、宁做蚂蚁腿,不学麻雀嘴297、在家不避父母,出嫁不避丈夫,有病不避大夫。

298、一言既出,驷马难追。

299、一人传虚,百人传实。

300、天才和懒惰结伴,等于一事无成。

满意的请采纳哦

什么是过桥米线

跟普通米线有什么区别

过桥米线汤是用大骨、老母鸡、云南宣威火腿经长时间熬煮而成的具有浓郁鲜香味的一类高汤. [编辑本段]过桥米线的由来 过桥米线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

相传,清朝时滇南蒙自县城外有一湖心小岛,一秀才到岛上读书,秀才贤慧勤劳的娘子常常弄了他爱吃的米线送去给他当饭,但等出门到了岛上时,米线已不热。

后来一次偶然送鸡汤的时候,秀才娘子发现鸡汤上覆盖着厚厚的那层鸡油有如盖盖一样,可以让汤保持温度,如果把佐料和米线等吃时再放,还能更加爽口。

于是她先把肥鸡、童子骨等熟好清汤,上覆厚厚鸡油;米线在家烫好,而不少配料切得薄薄的到岛上后用滚油烫熟,之后加入米线,鲜香滑爽。

此法一经传开,人们纷纷仿效,因为到岛上要过一座桥,也为纪念这位贤妻,后世就把它叫做“过桥米线”。

过桥米线源于滇南蒙自。

传说蒙自县城的南湖旧的风景优美,常有文墨客攻书读诗于此。

有位杨秀才,经常去湖心亭内攻读,其妻每饭菜送往该处。

秀才读书刻苦,往往学而忘食,以至常食冷饭凉菜,身体日渐不支。

其妻焦虑心疼,思付之余把家中母鸡杀了,用砂锅炖熟,给他送去。

待她再去收碗筷时,看见送去的食物原封未动,丈夫仍如痴如呆在一旁看书。

只好将饭菜取回重热,当她拿砂锅时却发现还烫乎乎的,揭开盖子,原来汤表面覆盖着一层鸡油、加之陶土器皿传热不侍,把热量封存在汤内。

以后其妻就用此法保温,另将一些米、蔬菜、肉片放在热鸡汤中烫熟,趁热给丈夫食用。

后来不少都仿效她的这种创新烹制,烹调出来的米线确实鲜美可口,由于杨秀才从家到湖心亭要经过一座小桥,大家就把这种吃法称之过桥米线。

麻辣鸭过桥米线 经过历代滇味厨师不断改进创新,过桥米线声誉日著,享誉海内外,成为滇南的一道著名小吃。

[编辑本段]过桥米线的做法 所属菜系:滇菜 原料: 鸡脯肉 、猪肚头、猪腰子、乌鱼肉、水发鱿鱼、油发鱼肚、火腿、香菜、葱头、鹌鹑蛋、净鸡块各20克 ,水发豆皮、白菜心、碗豆尖、葱、豆芽菜、蘑菇各50克,米线200克。

制法: 1.把肉料分别切薄片,有味的焯水后漂凉装盘; 2.其余各料另锅焯水,漂凉后切段装盘; 3.香菜、葱切碎和油辣椒及烫过的米线一同上桌; 4.鸡油烧至7成热时装入碗中,倒入烧开的清汤,加调料上桌; 5.食时先将肉片烫至白色,下绿菜稍烫,再下米线,撒少许葱花、香菜即成 。

再填补三种做法: 过桥米线的做法一 米线配料: 米线200克,鸡脯肉 、猪肚头、猪腰子、乌鱼肉、水发鱿鱼、油发鱼肚、火腿、香菜、葱头、净鸡块各20克,水发豆皮、白菜心、碗豆尖、葱、豆芽菜、蘑菇各50克。

制作过程: 1.把肉料分别切薄片,有味的焯水后漂凉装盘; 2.其余各料另锅焯水,漂凉后切段装盘; 3.香菜、葱切碎和油辣椒及烫过的米线一同上桌; 4.鸡油烧至7成热时装入碗中,倒入烧开的清汤,加调料上桌; 5.食时先将肉片烫至白色,下绿菜稍烫,再下米线,撒少许葱花、香菜即成。

过桥米线的做法二 米线配料: 光肥母鸡半只(约750克),光老鸭半只(约750克),猪筒子骨3根,猪脊肉、嫩鸡脯肉、乌鱼(黑鱼)肉或水发鱿鱼各50克,豆腐皮1张,韭菜25克,葱头10克,味精1克,芝麻油5克,猪油或鸡鸭油50克,芝麻辣椒油25克,精盐1.5克,优质稻米400克,胡椒粉、芫荽、葱花各少许。

制作过程: 1.将鸡鸭去内脏洗净,同洗净的猪骨一起入开水锅中略焯,去除血污,然后入锅,加水2000克,焖烧3小时左右,至汤呈乳白色时,捞出鸡鸭(鸡鸭不宜煮得过烂,另作别用),取汤备用; 2.将生鸡脯肉、猪脊肉分别切成薄至透明的片放在盘中,乌鱼(或鱿鱼)肉切成薄片,用沸水稍煮后取出装盘,豆腐皮用冷水浸软切成丝,在沸水中烫2分钟后,漂在冷水中待用,韭菜洗净,用沸水烫熟,取出改刀待用,葱头、芫荽用水洗净,切成0.5厘米长的小段,分别盛在小盘中; 3.稻米经浸泡、磨成细粉、蒸熟,压成粉丝,再用沸水烫二三分钟成形,最后用冷水漂洗米线,每碗用150克; 4.食用时,用高深的大碗,放入20克鸡鸭肉,并将锅中滚汤舀入碗内,加盐、味精、胡椒粉、芝麻油、猪油或鸡鸭油、芝麻辣椒油,使碗内保持较高的温度,汤菜上桌后,先将鸡肉、猪肉、鱼片生片依次放入碗内,用筷子轻轻搅动即可烫熟,再将韭菜放入汤中,加葱花、芫荽,接着把米线陆续放入汤中,也可边烫边吃,各种肉片和韭菜可蘸着作料吃。

米线特点: 汤烫味美,肉片鲜嫩,口味清香,别具风味。

过桥米线的做法三 米线配料: 排骨300g,鲜鸡1\\\/2只,鲜鸭1\\\/2只,云南火腿100g,老姜1块(50g),盐2茶匙(10g),熟米线200g,鲜草鱼80g,鲜猪里脊80g,鹌鹑蛋1枚,韭菜30g,香葱30g,榨菜30g,绿豆芽30g,盐1茶匙(5g),白胡椒粉1\\\/2茶匙(3g)。

制作过程: 1.排骨、鲜鸡、鲜鸭洗净,斩成大块,分别放入沸水,滚去血沫,捞出冲洗干净; 2.把上面材料和拍散的姜块、云南火腿一同放入高压锅(或大砂锅),加入约为固体材料4-5倍的水,先大火烧开,再转为小火,煨制一小时以上; 3.调入盐,最后成品应该是浓浓白白的汤汁,表面飘着一层明油; 4.将鲜草鱼肉和鲜里脊肉,分别切成极薄的肉片待用(为防表面变干,可以先码好,蒙上保鲜膜); 5.将沸腾的浓汤盛入保温的大碗,依次平放入鲜鱼肉片、鲜里脊肉片、绿豆芽、榨菜和韭菜,放入生鹌鹑蛋,放盐和白胡椒粉; 6.放置2分钟后,再放入沸水烫过的米线,撒上香葱即可。

米线原料的制作方法 将大米倒入木桶,用凉水浸泡半小时,放掉水,控干,将米碾成面,或用粉碎机将米粉碎成面。

将米面加凉水合成耙。

水、面比例以和好后面耙表面能自然聚成平面为宜,面不成疙瘩,比和元宵面稀一些。

将和好的耙送入米线压榨机(旧法手工操作,使用十分笨重、庞大的压米线器械)。

15分钟后即成熟米线。

将主线晾24小时,使之回生,用水浸泡散开。

制汤方法 将猪排骨斩马,大骨斩断,与鸡、鸭、火腿一同下锅煮熟。

先急火烧开,然后慢火煨煮,但不要把各种汤料煮化。

火腿早些捞出,鸡、鸭分别捞出,仍可作冷盘用料。

大骨继续煮熬,以敖出骨油,溶出钙质。

汤里可放胡椒粉、味精、盐巴。

也可只放盐巴。

鲜料制法:远用淡水鱼,以嫩无腥气者为佳,洗净,片成极薄的生鱼片,与片切得薄如纸的生鲜里脊片同摆在大盘内,将豆腐皮、玉米片(或鲜笋片)、水发木耳都洗净改刀放入盘内,香菜、葱切花(如用其它鲜灵小料如豌豆苗等均切小花)、熟芝麻,撒入汤碗内。

吃时米线、汤碗、鲜料分装在三件餐具内一剂上桌,把鲜料夹地热汤碗(汤面必须有一层封面油,汤温较高)烫熟,再夹进米线配鲜料吃。

[编辑本段]过桥米线的吃法及特点 吃法:过桥米线由汤、片和米线、佐料三部分组成。

吃时用大磁碗一只,先放熟鸡油、味精、胡椒面,然后将鸡、鸭、排骨、猪筒子骨等熬出的汤舀入碗内端上桌备用。

此时滚汤被厚厚的一层油盖住不冒气,但食客千万不可先喝汤,以免烫伤。

要先把鸽鸡磕入碗内,接着把生鱼片、生肉片、鸡肉、猪肝、腰花、鱿鱼、海参、肚片等生的肉食依次放入,并有筷子轻轻拨动,好让生肉烫熟。

然后放入香料、叉烧等熟肉,再加入豌豆类、嫩韭菜、菠菜、豆腐皮、米线,最后加入酱油、辣子油。

吃起来味道特别浓郁鲜美,营养非常丰富,常常令中外食客赞不绝口。

过桥米线集中地体现了滇菜而丰盛的原料,精湛的技术和特殊的吃法,在国内外享有盛名。

特点:鲜嫩可口,别有风味。

人们常说到云南不吃过桥米线等于白去一趟。

过桥米线就是在煨好的鸡汤中加入米线和其他食品的一种独特的吃法。

初去云南吃此小吃的人如不向别人请教会闹出笑活:鸡汤是滚烫的,由于表面有一层鸡油,一点热气也没有,初食者往往误认为汤并不烫,直接用嘴去喝,这样很容易烫伤嘴皮。

因此,千万不能用嘴直接去喝鸡汤。

在食用时应先食鹌鹑蛋,再食生片,趁汤是最高温的时候将生片烫熟。

有人不知其中奥妙,先烫蔬菜和米线,等到后来,汤的温度下降,不可生食的食物也烫不熟了。

过桥米线是严格进行分食的,每人面前生片、鸡汤、蔬菜、米线各一碗。

这样既卫生,又不至浪费。

过桥米线在各类风味小吃中滋味独特,品格高雅,可谓是各路传统小吃之首。

有人说“过桥米线”是中式西餐,值得大大提倡。

米线营养丰富,食用简便,深受国内外人士的欢迎。

过桥米线,以其制汤考究,吃法特异,滋味鲜甜清香,咸淡相宜而成为云南特有风味小吃。

过桥米线主要以汤、肉片、米线再加佐料做成。

汤用肥鸡、猪筒子骨等熬制,以清澈透亮为佳;将鸡脯、猪里脊、肝、腰花、鲜鱼等切成薄片,摆入小碟;米线则以细白、有韧性者为好;同时备有豌豆尖、黄芽韭菜、嫩菠菜等。

吃时,以大“海碗”盛汤,加味精、胡椒、熟鸡油,汤滚油厚,碗中不冒一丝热气。

汤上桌后,将鸽蛋搕入碗内,继将肉片氽入汤中,轻轻一搅,霎时变得玉兰片似的雪白、细嫩。

然后放入鲜菜、米线,配上辣椒油、芝麻油等,便可食用。

碗中红白黄绿相交辉映,奇香沁人,使人胃口大开(注:一般封顶的油为鹅油)! [编辑本段]过桥米线馆共享文化品牌 云南米线的种类 云南米线可分两大类,一类是大米经过发酵后磨粉制成的,俗称“酸浆米线” 工艺复杂,生产周期长。

特点:米线筋骨好,滑爽回甜,有大米的清香味,是传统的制作方法。

另一类是大米磨粉后直接放到机器中挤压成型,靠摩擦的热度使大米糊化成型,称为“干浆米线”。

干浆米线晒干后即为“干米线”,方便携带和贮藏。

食用时,再蒸煮涨发。

干浆米线筋骨硬,咬口,线长,但缺乏大米的清香味。

过桥米线的爱情 广州石牌东就有一家“正宗云南过桥米线”,里面有葫芦丝的音乐,是“月光下的凤尾竹”,有傣族风格的壁挂,小姐都穿着有椰树、棕榈图案的云南风味的服装,它墙上的广告词把过桥米线与爱情联系起来,它的菜单上有一种过桥米线叫“美满”,一切都与爱情丝丝入扣,除了温度可能没有170℃那么威猛。

可是顾客当中,一家子团圆而来的大有人在,恋人联袂而来的倒不多见,毕竟,过桥米线温吞之下的热力,只有家人之间才能体会到。

而且,过桥米线的汤汤水水,只会破坏恋爱中人的情调,年轻人更喜欢一起去吃哈根达斯,“爱她,就请她吃哈根达斯。

”因为哈根达斯不需要细心地长期保温,而需要速战速决、以免融化,却正与过桥米线相反。

过桥米线已被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

2008年5月9日 由昆明市政协常务副主席张建伟接待来访的文史委员及文史专家,论题集中在昆明市建城千年以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上,从接待现场获悉,过桥米线已经列入昆明市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这是昆明市首个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经济类项目。

过桥米线列入昆明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有何意义

昆明市文化馆民族民间传统文化部主任徐刚认为,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对于昆明经营过桥米线的企业来说,增加了一个对外推介的品牌。

过去,我们只知道昆明的过桥米线从蒙自传入后,深受昆明人的欢迎,过桥米线的来历中有赶考的传说,但是对过桥米线的制作技艺和规范,研究还不足,列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后,对过桥米线这一昆明饮食文化背后的传统技艺,要有更多的研究和规范,食客在吃下一碗过桥米线的同时,也得到文化上的享受。

而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品牌,不归某一家过桥米线馆独有,它是昆明共有的品牌,曾经有方便过桥米线进入昆明一说,如果是方便过桥米线要使用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一品牌,那它必须经过保护机构的允许。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联系xxxxxxxx.com

Copyright©2020 一句话经典语录 www.yiyyy.com 版权所有

友情链接

心理测试 图片大全 壁纸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