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一句话经典语录网
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当前位置:一句话经典语录 > 广告词 > 发明小物品写广告词

发明小物品写广告词

时间:2015-10-04 06:29

写我的小发明

篇一:我的小发明多功能电风扇 在人们的生活中,有许多不便的事情。

比如夏天天气炎热,回到家里会筋疲力尽,大汗淋漓,如果打开普通电风扇,夏天的气温高,吹的还是热风。

冬天 天气寒冷,有的家庭没有空调,在家里会很冷…… 现在我发明了一种先进的多功能电风扇,下面我就来告诉你它的用途: 夏天,天气炎热,只要回到家,对多功能电风扇说:“冷气。

”多功能电风扇就开始运转,放出冷气,不一会儿,屋子里就会凉爽如秋。

还能省下买空调的钱,真是一举两得呀。

冬天,天很冷,人们不愿出门,早上也不想起床,躲在被窝里,现在用了我的发明多功能电风扇,那可方便多了,把电风扇对着你,说:“热气。

”十分钟之内,你的家里就会温暖如春。

它还有一个用途,如果家里液化气发生泄露,它会发出奇怪的声音,提醒主人尽快打开窗户,让空气对流,消除危险。

多功能电风扇是由磁铁、扇叶及轴组成,用声音来控制。

它没有插头,可以随意搬动,只需一个小小的高能蓄电池,充一次电就可以使用一个星期左右。

多功能电风扇,也不是一两天可以做成功的,这必须要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不过我会完成它的。

我的得意之作——多功能电风扇一定会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便利。

篇二:我的小发明 我有一个小小的梦想,就是发明新式手表。

我发明的新式手表里有特殊的东西,可以变来一座屋子,可以带我们到游乐园,还可以变来一台电脑……看了这些特殊的东西,你们是否很想拥有它

它还可以把变来的东西放大缩小。

我发明的手表里面有三个键,分别是红、黄、蓝。

如果按红键,手表就会变大;如果按黄键,手表就会帮你买需要的东西。

如果按蓝键,手表就会帮你扫地。

神奇吧

我带着新发明的手表,去游乐园里玩。

它的三大特点是大、远、高。

你要记住千万别乱按红、黄、蓝这三个键。

我发明的手表可方便了

它随时可以带我去别的地方玩,可以把房子变大,还可以帮我打扫卫生,是不是很好用啊

也可以带来美丽的世界。

我从小就发明了新式手表,从小就玩这个手表,就能展开知识,也能带来你以后发明的东西,也就是说它可以解开我们解不开的谜。

我能解开的谜都少了,我还有许多解不开的谜了。

我发明的手表,还能帮我把解不开的谜解开了。

我很想进一步改进新式手表,让它帮我把解不开的谜全部解开。

篇三:我的小发明 每当我切洋葱的时候,常常会流眼泪,还会使自己模模糊糊,真难受

可是有什么办法呢

忽然我想到:上课时,因为我近视看不到黑板,所以要戴眼镜。

如果能把眼镜改成塑料眼镜,那么在切洋葱的时候,就不用流泪啦

于是我找来一些包装用的塑料,再找来剪刀和尺子,还有双面胶。

我先把尺子放到塑料的上面,再拿起剪刀,小心翼翼地把它剪下来,然后把剪下来的眼镜塑料配件,都用双面胶粘起来,这样就完成啦

我迫不及待地戴上,只听见“嘶”的一声,啊

我新发明的眼镜烂了,白白浪费了我多大的心思啊

我痛苦难忍,不顾一切地冲进了自己的房间,无精打采地躺在床上……不知什么时候,一张突如其来水果包装纸皮袭击了我的头部,我把它拿起来一看,好像知道了什么似的……对了

要是把纸皮粘在眼镜架上,那不就使眼镜坚固,还有立体感了吗

说干就干,我把纸皮像镜架大小剪下来,接着把剪下来的纸皮粘到塑料眼镜的配件,再把颜色涂上。

果然,跟我想到的一样,眼镜真的坚固了,我试着戴来看,别提我多高兴了,还有很有风格哩

切起洋葱又不会流眼泪,既方便又环保。

有了塑料眼镜的帮助,我们的生活又多了一分色彩

篇四:我的小发明 “喂!爸爸,我已经到学校了!”这时,你们可能在想小学生怎么会有移动电话呢?哦,忘记告诉你们了,这是我发明的超级文具中的文具盒。

这个文具盒跟别的文具盒不一样,它的右上方有一个小方框,这个小方框是台微型计算机,它可以储存文字信息。

如果你有哪个字不会写,只要轻轻一点这个字就会出现,更奇妙的是你能够打电话,你只要说出电话号码,它就变成了一台可视电话。

打开文具盒,里面摆放着各种文具,每种都有自己的特点。

就自动铅笔来说吧,你不管用了多少根笔芯,它还能往外送,因为它有自造笔芯的本领;再说钢笔,它好象总有“吐”不完的墨水;尺子更是了不得,别看它在文具盒里只有20厘米长,若要把它伸长,足足可以达到50厘米,够长了吧;还有圆珠笔,它的两边分别有两个小型电灯,就是在停电的晚上,它也能帮你写作业;最后是橡皮了,普通的橡皮只能擦掉铅笔字,而它还能擦掉钢笔、圆珠笔等多种墨迹。

这就是我发明的超级文具,还不错吧!篇五:我的小发明 每当我切洋葱的时候,常常会流眼泪,还会使自己模模糊糊,真难受

可是有什么办法呢

忽然我想到:上课时,因为我近视看不到黑板,所以要戴眼镜。

如果能把眼镜改成塑料眼镜,那么在切洋葱的时候,就不用流泪啦

于是我找来一些包装用的塑料,再找来剪刀和尺子,还有双面胶。

我先把尺子放到塑料的上面,再拿起剪刀,小心翼翼地把它剪下来,然后把剪下来的眼镜塑料配件,都用双面胶粘起来,这样就完成啦

我迫不及待地戴上,只听见“嘶”的一声,啊

我新发明的眼镜烂了,白白浪费了我多大的心思啊

我痛苦难忍,不顾一切地冲进了自己的房间,无精打采地躺在床上……不知什么时候,一张突如其来水果包装纸皮袭击了我的头部,我把它拿起来一看,好像知道了什么似的……对了

要是把纸皮粘在眼镜架上,那不就使眼镜坚固,还有立体感了吗

说干就干,我把纸皮像镜架大小剪下来,接着把剪下来的纸皮粘到塑料眼镜的配件,再把颜色涂上。

果然,跟我想到的一样,眼镜真的坚固了,我试着戴来看,别提我多高兴了,还有很有风格哩

切起洋葱又不会流眼泪,既方便又环保。

有了塑料眼镜的帮助,我们的生活又多了一分色彩

篇六:我的小发明 当你做作业时,你还会因为坐姿不正确伤到眼睛而烦恼吗?你还会因为碰到难题而绞尽脑汁吗?你还会因为季节的变换而影响你做作业的速度吗?

科学小制作的说明书和广告词

作为一个中国人,我认为你应该感到自豪,不要总是去看到事物的表面, 你只看到飞机大炮,但他们是用什么组成的你有深入探究吗,就拿大炮来说,没有中国的火药术,能发展到现在的子弹,烈性武器吗

再说航母,没有当年的中国指南针,能发展到现在的声纳探测吗

所有东西都是在循序渐进的。

多的不说啦,给你列举点中国发明吧  1、鼓:  传说公元前3500年中国人已有人造的鼓。

公元前3000年,做鼓的方法是用兽皮蒙在框架或容器上。

到公元前1000年,米索不达米亚的苏默人制成了一人高的圆鼓,鼓身还绘有图画。

后来有了小铜鼓和大铜鼓。

15世纪骑兵用的大铜鼓,17世纪时开始为乐团采用。

1692年蒲塞尔为“仙后”所作的配乐中就用上了。

这种鼓现在叫定音鼓,19世纪有了低音大鼓。

鼓声可使节拍鲜明,粗犷有力。

公元前2世纪中国人发明了定音鼓。

  2、二进位制:  相传在公元前3000年伏羲发明了二进位制。

《周易》就是五经之一的《易经》,它是我国最古老的经典之一。

《周易》相传是由约公元前3000年的伏羲画卦、周文王重卦、周公作爻(yao)辞,并经过孔丘修订而成为《易经》。

当代的电子计算机用的不是十进制而是二进制。

二进制是谁发明的

《周易》中的“易数”用的就是二进制。

换句话说就是伏羲发明了二进制,伏羲就是神农。

传说神农尝百草才有五谷,我国才有原始农业。

伏羲对我国社会的进步可谓大矣

我国北京的先农坛就是为了祭奠神农(即伏羲)而建造的,这里表达炎黄子孙对他的敬佩之情。

  3、绳索:  公元前2800年,中国人已经掌握了创造麻绳的技术。

我国人民开始用大麻纤维制绳。

到公元纪元开始时,用大麻纤维已成为世界上大多数地区的主要制绳材料。

1775年,英国发明家马虚发明制绳机,结束了手工制绳的时代。

从1950年开始用人造纤维制造绳索,直径约2毫米的马尼拉绳受到5512公斤的拉力便会折断,而同样粗的尼龙绳则能承受13227公斤的拉力。

  4、指南针:  相传公元前2700年中国的轩辕黄帝发明了指南针。

黄帝用指南针,在大雾中辨别方向,打败了蚩尤。

根据史书记载,中国人早在战国时代已使用指南针。

公元前3世纪的《韩非子》中说,战国时代已有人用“司南”(指南针)。

宋代沈括《梦溪笔谈》对此记载更详。

1090年,中国和阿拉伯航海家开始在船上装设了指南针。

作导航工具。

欧洲在11世纪左右,才用浮在水上的磁针制成指南针。

1250年左右,在地中海地区指南针的磁制已装在有度的卡片上面,并以中央旋轴保持平衡。

  16世纪时把指南针镶在带平架上,在船上发挥作用。

19世纪铁船用指南针要装上一片弗林德斯顿铁,以校正船的磁力所引起的误差。

20世纪制成的船和飞机用陀螺罗盘仪指南针。

根据旋转顶点稳定姿态与星体有关的原理,陀螺罗盘有两大优点:既不因接近金属而偏转,双指向真正北而不是磁北。

1908年德国制成世界上第一台此类实用仪器。

最优良的指南针是美国人斯波里所制。

1910年在“德拉威”号船上试验成功,很快就被美国海军采用。

总之,指南针是我国四大发明之一,后来传遍全世界为全球航海业等方面的发展做出了很大贡献。

  5、养鱼法:  公元前2500年中国人已经懂得养鱼。

那时我国人民能用人工孵化鱼卵,把它养大食用。

1960―1970年代,欧美才用人工养殖蛙鱼等鱼类。

英国等西欧国家现在每年由养鱼场生产淡水养鱼约有10万吨。

  6、赤道式天文仪:  公元前2400年,中国人发明了赤道式天文仪。

  7、十进计数制:  中国人于公元前14世纪,发明了十进计数制。

在现代科学中是十分重要的,欧洲人正式采用它的最早时间的证据,是公元976年的一份西班牙手稿中发现的,而中国早在公元前14世纪的商朝,便已经采用了。

在出土的公元前13世纪的甲骨文中,见有中国人用十进制记述了“547天”的实例。

  8、印刷术:  公元前1324年,中国人已会雕刻印章,用墨水印在文件上,印刷术是世界上第一种传播媒介,有了它才可把资料信息传播出去。

印刷术是我国的四大发明之一。

我们中国人从古时候起就使用印章,刻上人名或官衔。

印章本来是官衔的标职,到公元 前1324年,又开始用来加盖在文件上;最初是用墨水,到公元五、六世纪才开始用红色印泥。

中国印章大多用皂石、玉石、竹子甚至象牙雕刻而成。

中国人认为,有印章为凭的文件书信和票据经签字更可靠。

现在的印刷书籍中,最古老的是《金刚经》,由中国人王 印刷,如今已成孤本。

868年中国人发明了雕版印刷术,《金刚经》是凸版印刷,它是一幅5.25米的卷轴,用多块长91厘米,宽36厘米的刻版印的。

后来落在英国人手中,现藏于伦敦大英博物馆。

  1040年代中国刻字工人毕升在北京历年间发明了活字印刷术,泥六面体活字模,加热变硬,按韵排在转盘上。

印时把活字铺在有松脂、腊等粘合物的铁板上,周围用铁框扎紧,放在火上加热使粘合物熔化,冷却后活字就粘在铁板上了。

印完后烤热铁板取出活字,以备日后再用。

1403年朝鲜的李太宗创办了最早的金属铸字工厂(当时朝鲜也用方块字),又过了30年朝鲜参照古印度的梵文,创造了一套拼音字母以代替方块字。

现在的朝鲜文有40个字母,只需要少量字母就可拼出所有的字。

1438年在德国梅茵兹城古腾堡居住的根弗第谢(德国人)创造了一套浇涛金属字母活字的模具。

用硬金属雕出凸模字,再用锤字把凸模字压在软铜上,制出凹模,用凹模排在框架上印刷。

到15世纪时大概已开始采用铅锡合金。

他在1451年印出欧洲第一本用活字印刷的书――《多纳托斯拉丁文法》。

约在1453年开始印刷拉丁文圣经。

他的印刷机是用普通的螺旋压榨机改装的。

把一页为一个印版面上放在印刷的印台上,刷上油墨,铺上纸张,用装在螺旋下的压印板加压。

一天才能排一页,每小时只能印16张左右。

  1457年,福斯特和舒奥佛发明了多色印刷,印出第一本双色书――拉丁圣诗。

1461年,班堡的靠士特把木刻版与活字印刷结合起来,印出第一本有插图的书――德文的寓言,共有101张插图。

1470年法国人让森在威尼斯设计出第一批罗马活字。

1477年托雷米绘制了《世界地图》,用凹版印刷术印出,共26幅铜版印制。

不易仿制,纸面上的油墨稍微鼓起,特点较多,易辨真伪,所以仍用于印刷钞票、邮票和有价证券等。

1501年意大利人格里福出了一套斜体字;1561年他把这些字缩小印出袖珍本书籍。

(西方的斜体字主要用于强调字句。

)1620年,荷兰的伯靳奥发明了收字方便印刷术,每小时可印150份。

1642年德国的赛根发明了镂刻凹版印刷法,最适于印画,首幅画是德国伊利莎伯爵夫人的肖像。

  1107年,中国人还发明了彩色印刷术。

600多年后,1719年,德国的勒布朗设计的彩色印刷机取得了专利权。

印出第一部书是《油画色彩之调和》。

1727年英国苏格兰金匠格特发明了浇铸铅版法。

1775年法国人迪多制订了量度活字大小的单位。

1798年德国的逊纳菲尔德发明平版印刷法,最适于印插图。

1875年英国首先使用胶印法,把图像印到橡皮布上,然后正式印到弹性所需的材料上。

1800年,英国的斯坦贺制成第一台铁架印刷机代替了木制印刷机。

每小时可印250张。

1810年德国 人在伦敦工作的哥尼格取得了蒸汽印刷机的专利权(机械化的手动印刷机),每小时可印400页。

1812年德国人哥尼格和鲍尔设计出滚筒式滚压印刷机。

《泰晤士报》卖了这台机器,每小时可印1100张。

后来哥尼格还设计了每次能印两面的印刷机。

  1839年英、美、俄三国分别发明了电铸版。

用电铸金属板来代替木刻印板。

1845年纽约的荷奥取得了第一架实用轮转印刷机专利。

费城的《纪事报》购买了这台机器。

1848年伦敦《泰晤士报》的工程师阿普斯和考珀设计了一台轮转印刷机,在此报运用,每小时能印8000张。

1861年美国荷奥采用纸型制出的曲面铅版,从此有了完全圆形的印刷版面。

1852年,英国照相技术先驱塔尔博特发现了钢线凸版印刷的原理,1880年首先采用这种办法在纽约《画报》上复印一张照片,标题是“纽约贫民窟一景”。

1886年德国人默根索勒在美国工作发明了高速自动排字的策诺整排机,此机用于《纽约时报》。

两年后正式投产,每小时可排字模6000个左右,速度是最熟练工人的四倍。

1887年英国公务员兰斯顿发明了排字精良的莫诺铸排机,此机于1897年正式投入生产。

在此之前,1477年前人们就知道雕刻铜凹版印刷法;1895年奥地利人克利克发明了照相凹版法;1839年,许布约在美国发明了照相排字机。

从此印刷商不要金属活字,并改用平板印刷代替传统的凸版印刷。

此法是把字母相继投射到照相纸上面,然后冲洗出来,贴到一页样本上。

这张拼好的版用照相机转拍在金属板的感光膜上,经过酸蚀,使这块印版具有1798年逊纳菲尔德发明的石印版的性能;油墨只附着于版上有图形的地方。

现在,照相排字法已经取代了绝大多数传统的排字方式。

  1965年德国发明了电子照相排字机之后,开始了用电脑控制排字时代。

先进印刷厂是整页版面可在电脑屏幕上设计,设计者一页版面编排妥当之后,就用电脑记忆装置把全部内容存贮起来,包括文字、标题、图片位置等等。

然后,由电脑控制的激光器在照相纸上扫描,把整个版面的图像印出来,再用照相法制成印版进行印刷,这叫激光照排法。

当今世界上很多大型报刊都用先进方法进行排印,例如我国的《科技日报》、《中国电视报》和《北京晚报》等,都采用了此先进的印刷技术。

  9、漆――世界第一种塑料:  中国人最迟在公元前13世纪已经发明使用了漆。

1976年在河南省安阳市发掘出的“妇好”墓(葬于公元13世纪),她的上过漆的棺木就是证明。

李约瑟说:“漆可能是人类所认识的最古老的工业塑料。

”在古代中国,油漆业的组织和管理很有章法,有私人的油漆作坊,也有国家的制作中心。

巴黎东方艺术博物馆存有一只油漆的木酒杯,杯上雕刻的铭文除说明该杯制作于公元四年外,还刻有参加制作的七名工匠和制作中心的五位官员的名字。

这个木酒杯表现了中国人两千年前就有对制造工艺的看法;另一方面,这个杯子还表明当时的生产很可能已使用现代的工业生产的流水线那样的工艺流程。

早在公元前二世纪,中国人已发现了漆的重要化学性质,发现了通过漆的蒸发过程使其变质的方法,发现了通过在漆中放几只螃蟹壳,漆就会保持液状,不会变干。

公元前120年的《淮南子》一书和公元12世纪的李氏都提到螃蟹壳能使漆保持液态的特殊功能。

现代科学家化验证实,甲壳体组织内确有抑制某些酶的活动的化学成份,其中一种酶就是漆变硬的酶。

漆可以通过化学作用保持长久的液态,这使中国的这项生物化学工艺具有不衰的工业雏形模式。

  10、铜镜:  约公元前12世纪中国人发明了铜镜。

中国人于公元5世纪还发明了魔镜;英国结晶学家威廉·布莱格到1932年,系统地阐明了魔镜的理论,比中国晚了一千五百年左右。

魔镜是世界上最奇异的物品之一。

魔镜有何奇妙之处呢

在魔镜的反面铸有青铜图案――图像或文字,或二者兼而有之。

反射光线的一面为凸状,是由经抛光处理的青铜制成用作镜面。

在大多数照明情况下,这种镜子看上去与其它的普通镜子无异。

但是,在明亮的阳光下使用魔镜时,它反光的一面就能被“看透”。

用镜面将阳光反射到暗色的墙上,人们就能从投在墙壁上的影像中看到镜面的图案或文字。

坚实的青铜制品变得透明了,这种令人感到神秘不解的现象使中国人给魔镜取了透光镜名称。

青铜是不透光的,然而实际使人感到透光,这是为什么

这奥妙之深让中外学者探讨了几百年,中国的科学家沈活和外国科学家威廉·布莱格爵士都发表过高见。

威廉·布莱格爵士于1932年发现这一奥妙时说:“正是反射的放大作用使图案清楚地显现出来。

”李约瑟正确地将这一切称为“是在通向掌握金属表现微细结构道路上迈出的第一步。

”  11、伞:  公元前1100年,中国人已经使用伞,那时已经用伞表示身份。

伞骨用竹或檀香木制成,上面覆以树叶或羽毛做的伞面。

公元12世纪英语才出现“伞”这个词。

以前一直只有阳伞,到1733年代,巴黎人用油布做伞面,才制成雨伞。

1750年,英国的汉威到外国旅行后带了一把伞面回伦敦,轰动一时。

1874年雪靠耳附近迪卡地区的金属拉丝工霍克斯取得弧形钢质伞骨的专利权。

有了此伞骨,伞可以收紧,从此成为英国绅士常用的雨具。

1930年柏林人豪普特发明了伸缩伞。

在学术界也有人说,公元4世纪三国时期中国人才发明了伞。

  12、风筝:  公元前1000年,中国人最先放风筝。

早在信史之前,传说中国人已会放风筝。

相传公元前四世纪,中国著名工匠鲁班(即公输班)做了一只风筝,升空三日而不坠。

还有一个故事说一名将军包围了王宫,利用风筝测量宫墙与己方军队的距离。

风筝可用于送砖上屋或在风筝尾部系上鱼钩钓鱼。

公元1600年,东方的风筝(菱形)由荷兰人传到了欧洲。

19世纪英国发明家克雷由风筝产生灵感而发明滑翔机。

德克萨斯州演员科迪“上尉”,曾利用风筝拖动折叠式小艇,横渡英伦海峡;1901年再接再励,乘坐双箱形风筝飞行,使英国陆军部大感兴趣。

不久,飞机取代了军用风筝,而科迪“上尉”也在1913年驾驶他的新双翼飞机时失事遇难。

1970年,美国太空计划设计了各种“飞行翼”,使风筝再次成为成年人的玩意儿,例如罗格乐乐折叠飞行翼,本是专为水星号太空船仓安全着陆而设计的,后来被降落伞取代了;但这种折叠翼,结果成为今日悬挂式滑翔机的机翼。

风筝飞上天空为飞机飞上天空提供了原理和灵感。

  13、米酒:  公元前1000年,中国人发明了米酒。

  14、弓箭:  中国人于公元前8世纪发明了弓箭。

公元前200年中国人已发明了弩弓。

它主要用于打仗和狩猎,可卧射、立射、骑射,威力甚大。

而欧洲的意大利在公元10世纪才使用弓,比我国晚了一千二百年。

  15、古代机器人:  公元前770年至公元前256年东周时期,中国人就已发明了古代机器人。

当今世间,只要谈及机器人,言必欧美、东洋;然而可曾知道世界上最早制出古代机器人的,是我们中国人。

我国制出的古代机器人不仅精巧,而且用途也很广泛,有各式各样的机器人。

会 跳舞的机器人、会唱歌吹笙的机器人、持赚钱的机器人和会捉鱼的机器人……等,应有尽有。

  会跳舞的机器人。

我国唐朝的段安希说:西汉时期,汉武帝在平城、被匈奴单于冒顿围困。

汉军陈平得知冒顿妻子阏氏所统的兵将,是国中最为精锐骠悍的队伍,但阏氏具有妒忌别人的性格。

于是陈平就命令工匠制作了一个精巧的木机器人。

给木机器人穿上漂亮的衣服,打扮得花枝招展,并把它的脸上擦上彩涂上胭脂,显得更加俊俏。

然后把它放在女墙(城墙上的短墙)上,发动机关(机械的发动部分),这个机器人就婀娜起舞,舞姿优美,招人喜爱。

阏氏在城外对此情景看得十分真切,误把这个会跳舞的机器人为真的人间美女,怕破城以后冒顿专宠这个中原美姬而冷落自己,因此阏氏就率领她的部队弃城而去了。

平城这才化险为夷。

  会唱歌吹笙的机器人。

唐代的机器人更为精巧神奇,唐朝人张骛在《朝野全载》中说:洛州的殷文亮曾经当过县令(相当于“县长”),性格聪巧,喜好饮酒。

他刻制了一个木机器人并且给它穿上用绫罗绸缎做成的衣服;让这个机器人当女招待。

这个“女招待”酌酒行觞,总是彬彬有礼。

  会赚钱的机器人。

唐朝时,我国杭州有一个叫杨务廉的工匠,研制了一个僧人模样的机器人,它手端化缘铜钵,能学和尚化缘,等到钵中钱满,就自动收起钱。

并且它还会向施主躬身行礼。

杭州城中市民争着向此钵中投钱,来观看这种奇妙的表演。

每日它竟能为主人捞到数千钱,真可称为别出心裁,生财有道。

  会捉鱼的机器人。

唐代的机器人还用于生产实践。

唐朝的柳州史王据,研制了一个类似水獭的机器人。

它能沉在河湖的水中,捉到鱼以后,它的脑袋就露出水面。

它为什么能捉鱼呢

如果在这个机器人的口中放上鱼饵,并安有发动的部件,用石头缒着它就能沉入水中了。

当鱼吃了鱼饵之后,这个部件就发动了,石头就从它的口中掉到水中,当它的口合起来时,它衔在口中的鱼就跑不了啦,它就从水中浮到水面。

这是世界上最早用于生产的机器人。

  此外,在《拾遗录》等书中,还记载了古代机器人登台演戏、执灯伴瞎等机巧神妙。

  16、分行栽培与精细耕地法:  公元前6世纪,中国人发明了分行栽培与精细耕地法;欧洲人到1731年才使用此项技术,比中国晚了二千四百年左右。

  17、铁犁:  公元前6世纪,中国人发明了铁犁。

欧洲人到17世纪才使用铁犁,比中国晚了二千三百年左右。

公元1050年,中国人还发明了犁镜,给犁装上犁镜,便于翻土,从而提高了农业产量。

大约公元前3500年,米索不达米亚平原农夫发明了牛拉犁具。

犁是人类早期开始耕地的农具,中国人大约自商代起已使用耕牛拉犁,木身石铧。

公元前500年,欧洲农夫造出了铁犁,犁前有二个轮了和一个犁刃(即犁铧)。

中国战国时期在木犁铧上套上了V形铁刃,俗称铁口犁。

犁架变小,轻便灵活,更可以调节深浅,大大提高了耕作效率。

欧洲人于1700年代开始用先进的罗瑟兰犁、兰塞姆金铁犁和播种机。

1830年美国移民开始用迪尔铜犁,其他各大洲也开始用铜犁。

总之,犁的发明、应用和发展,凝聚了中国人和世界其他各位发明家的心血,并显现了他们的智慧。

  18、大定音钟:  中国人于公元前6世纪发明了大定音钟;欧洲人到公元1000年才有定音钟,比中国晚了一千六百年左右。

  19、长明灯:  大约在公元前589年,中国人发明了长明灯。

灯蕊为石棉;灯油为海豹油或鲸油。

  20、算盘:  公元前550年中国人发明了算盘,用于计算,也是自古以来商业上广泛应用的计算工具,后来传到世界各地,到12世纪才逐渐被现代阿拉伯数字所取代。

到20世纪前苏联和远东地区很多人仍然使用算盘,生塑算盘代替木竹算盘。

目前世界上电子计算器和电子计算机有代替算盘的趋向,但因为算盘价格低廉,所以,用电子计算机在全世界完全代替算盘,至少还需要十年。

  51、密封实验室:  公元前1世纪,中国人发明并建造了密封实验室。

  52、传动带:  公元前15世纪,中国人发明了传动带。

欧洲人用传动带是1430年,比中国晚了一千四百多年。

  53、滑动测绘仪:  中国人于公元5年发明了滑动测绘仪。

而西方到1638年才使用滑动测绘仪,比中国晚了一千六百多年。

同年,中国人还发明了十进位小数。

随着十进位制在中国的确立,十进位小数也出现在中国。

公元5年刘歆在一标准量器所作的铭文中,提到了一个长度准确到9.5个单位。

公元3世纪刘徽对《九章算术》注释中,记述了一个1.355尺的直径。

在运用十进位小数中扬辉和秦九韶两位卓越的数学家有很大贡献。

后来,十进位小数概念由我国逐渐传给了西方。

在这方面欧洲要晚于中国1600年。

  54、水力风箱:  公元31年中国人发明了水力风箱。

《后汉书》记载了南阳太守杜诗发明以水为动力、用于铸造铁制农具的水力风箱(鼓风水排)的事情。

并精辟评价说:它“用力少而建功多,百姓便之。

”。

后来发明家杜预对这种风箱作了大量改进,鼓风水排代代流传,越来越广泛地传遍了全中国。

而欧洲直到公元13世纪,才开始使用鼓风水排,这比中国晚1200年。

在大规模工业加工过程中,中国人利用水利的创举是现代社会以前能源供给中最有意义的突破之一。

它是朝工业革命迈出的重大步伐之一。

  55、龙骨水车:  公元80年,中国人发明了龙骨水车;而欧洲第一架方形板叶的龙骨水车制于16世纪,是直接以中国的设计为模式而制作的,比中国晚了一千五百年左右。

  56、船尾舵:  公元1世纪,发明了船尾舵;而西方到公元1180年才在教堂的雕刻上出现了舵,比中国晚了一千一百年左右。

  57、瓷器:  中国人于公元1世纪发明了瓷器。

西晋时期的人,用高岭土、长石和石英为原料,烧制成洁白细密的饮食器皿。

西方到18世纪才有瓷器,比中国晚了一千七百年左右。

  58、地动仪:  公元132年中国人张衡发明了地震探测器――地动仪。

张衡是一位东汉时期的皇家天文学家,他写过很多书,其中一本是《浑仪》。

他曾设想地球是与九个大陆一起是在无限空间的球。

在中国他第一个介绍了地理上经线与纬线的交叉网络。

这时,张衡还发明了浑天仪。

浑天仪显示了宇宙中各主要星球的相对位,地动仪则可预测地震发生的地区,甚为精巧。

外国人德拉·奥特弗耶于1703才设计出第一台现代地震仪。

这比张衡发明的古代地震仪――地动仪要晚1571年。

  59、催泪弹:  公元2世纪,中国人发明了催泪弹。

  60、船中水密舱:  中国人于公元二世纪发明了船中水密舱。

至少从公元2世纪以来,无论传统的中国航船的船壳被碰破一个多么大的洞,船也是不会沉没的。

这是何种绝技产生这样良好效果

这是因为中国人运用舱壁原理建造船壳的结果。

舱壁又称隔壁,它是一种把船的底层舱分隔成若干个水密的立式隔板。

一般典型的中型船有16个水密舱,一旦出现了什么意外情况,其中一个舱进了水,那么其他舱是不会进水的,因为水密舱彼此是隔开的并密封着,因此这船是不会沉没的。

  中国人这种造船绝技由客缪尔·本瑟姆爵士从中国传到了欧洲。

马可·波罗在1295年也写文章介绍过中国人的上述造船技术。

但欧洲的造船者和水手非常保守,以致水密舱原理传到西方500年之后才被普遍采用。

中国人是从观察竹杆的结构获得启示而首创舱壁理论的。

舱壁的建造明显地为船壳提供了许多坚固的横木,这些横木能够承受的桅杆的重量,这也就是当时在航船上采用的多样的桅杆的关键所在。

在中世纪,这不仅使西方人感到惊奇,而且促使了欧洲人船体上多种多样桅杆的出现。

  61、平衡四角帆:  公元2世纪中国人发明平衡四角帆。

这时中国已经有了使用四角帆的纵向帆装。

公元2世纪万震写的《南州异物志》中已经清楚地记载了使用这帆装的船。

例如有些船承载700人和200吨货物,这真令人惊讶

这时中国已有四根桅杆的船。

  62、定量制图法:  中国古代著名的发明家张衡在公元2世纪发明了定量制图法,从而使制图科学向前迈进了一大步。

张衡最先把矩形网格座标的方法应用于地图,这样可以用一种更科学的方法去计算和研究方法、距离和路程。

他写的《算网论》一书中明显地含有精确使用地图座标的基本原理。

张衡的矩形网络座标成功地应用于缩小地图的尺寸,在手法上类似于照相微缩技术。

纵观整个历史,有无精确的地图,是能否在政治和军事上取胜之关键因素;由此可知中国人发明定量制图法的意义是何等之大啊

然而西方直到15世纪才出现有相当价值的地图,这比张衡发明定量制图法晚了一千三百年左右。

  63、纺车:  中国人于公元121年发明了纺车;而西方到公元1280年才用纺车,比中国晚了一千一百多年。

  64、纯硫提炼法:  中国人于公元2世纪发明了纯硫提炼法。

在《神农本草经》中提到了此事。

在公元11世纪之前得到纯硫的方法是通过焙烧硫铁矿,用升华法收集硫晶体。

因为硫和硝石都是制造火药的重要原料,所以1067年皇帝发布圣旨禁止把硫和硝石卖给外国人,而且也禁止这种矿产品的私人交易。

这个时期,中国名医张仲景于公元200年还发明了营养缺乏症治疗法。

张仲景在其著作《金匮要略》中对营养缺乏症作了生动的记述,并提出了饮食疗法,他推荐的具有丰富维生素食物,吃完之后对治疗营养缺乏症确实有效。

后来营养学家勿思瑟在其《饮膳正要》中,详细地用开处方的方法,来说明治疗因缺少维生素B,而患脚气病的方法。

他提出治“湿脚气”的方法之一是“以马齿苋洗净取汁和粳米煮汤,空腹服之。

”他并且还开了治“干脚气”处方。

而西方医务人员直到19世纪末,才认识到脚气等缺乏症的方法。

由此可知:中国人发明的营养缺乏症治疗法比西方领先了一千七百年左右。

  65、七根桅杆船:  公元260年中国人发明了七根桅杆船,泰康写的书中记述这一事实。

我们确信,早在公元2世纪,在广州附近的南方地区,我们中国人已经知道避免船因无风而停止不动的最好办法是在桅杆后面再竖立一根桅杆。

他们并不是简单地沿着船心的纵长竖立一排桅杆,而是横向交错地在两边竖立桅杆。

这一杰出的做法西方从来未采用过。

  66、车前横木:  公元3世纪中国人发明了车前横木,最初用于两头牛拉的车上,后来应用于马车。

这时中国人还发明了用于骑士骑马夜间行驶时照明用的马灯(它不是玩具走马灯)。

  67、马蹬:  公元3世纪,中国人发明了马蹬。

西方到公元5世纪才制出马蹬,比中国晚了二百年。

  68、自动控制机:  中国人于公元前3世纪发明自动控制机。

  69、人造金:  中国人葛洪于公元3世纪发明了人造金。

  70、初级砷提炼法:  公元3世纪,中国著名炼丹家葛洪发明了初级砷提炼法。

砷是制造火药的原料之一,西方比我国得到提炼法砷晚了几百年。

  71、卷线钓鱼器:  中国人于公元3世纪发明了卷线钓鱼器,当时它叫做“钓车”,它在《列仙传》书中所记载。

而西方到1651年,才开始在鱼杆上使用卷线轮,比中国晚?\\\/pre>

生活中的语文现象(10种)

商店门口的匾额,春节用的对联,平常说的顺口溜和谜语,形形色色的广告和标语,绿化带边的告示牌1.孩子吃饭的时候``掉了个饭粒``你就交他“悯农 锄禾”、2.买家用电器的时候``带着一本说明书3.去饭店吃饭得看菜单4.电视广告不少都运用诗词5.墓碑上刻的也都是6.正月十五猜灯谜7.不少歌里也都是诗词的8`,广告牌上的广告篡改成语9,吵架的时候会用到语文修辞10商店门口的匾额,春节用的对联,

古代的广告形式。

古代的广告形式由于受当时经济条件的限制,古代的广告形式简单,技术手段也很落后。

然而,许多古老的广告形式至今仍在许多地方继续使用并发挥着作用。

古代广告的形式主要有口头广告、实物广告、音响广告、旗帜广告、悬物广告、招牌广告、彩楼广告和粗糙的印刷广告等等。

(一)口头广告口头广告又称叫卖,是最原始最简单、也是至今仍最常见的广告形式。

相传辅佐周文王建立霸业的姜太公在未被起用时曾隐居市井,操屠宰之业。

他在铺子里“鼓刀扬声”,高声叫卖以招徕主顾。

古希腊的奴隶市场和牲畜市场也是通过有节奏的吆喝作广告宣传。

还出现过诗歌形式的口头广告。

中国古代的叫卖广告也很发达,商贩叫卖时往往采用不同的腔调,使人一听便知小贩在卖什么东西。

如今偶尔在大街小巷听到的具有特殊韵味的叫卖声,如扬州调的“磨剪子来锵菜刀”,大抵还是远古遗风。

(二)实物广告实物广告也是一种古代的广告形式,它是靠陈列商品样式来招徕顾客。

为了出卖商品,商贩就摆出商品,让买者观看挑选。

《诗经》里就有过对这种广告形式的描述:“氓之蚩蚩,抱布贸丝。

”这说明了当时以物换物展示商品的形式。

实物广告至今仍是商业广告中的最基本形式,只是在展示设计水平上比过去要高超得多。

(三)音响广告所谓音响广告,是利用工具所发出的音响来代替口头叫卖,如收破烂的人鸣锣为号,招徕顾客。

这也是自古有之的广告形式。

《诗经》中有商人在卖麦芽糖时吹箫为号的记载。

南宋时茶摊子往往敲响盏唱卖,以响盏作为音响广告工具。

在我国,旧时各行各业都有自己的音响工具,如布贩子摇拔浪鼓,货郎敲小铜锣,补锅的敲大铜锣,卖油的敲油梆子等等,不胜枚举。

这种原始的音响广告至今偶尔还能见到。

(四)旗帜广告旧时用旗帜作广告,在一定的历史时期里曾经十分流行,尤以酒旗最多,以致诗人有“酒旗风”之说。

这种旗帜又叫幌子。

远在春秋战国时期的韩非子,即在其《外储说右上》中有过对酒旗的记载:“宋人有沾酒者,升概甚平,遇客甚谨,为酒甚美,悬帜甚高。

”可见远在春秋战国以前,即已出现旗帜广告,而时至今日,北方地区还有以酒旗作为小酒店招牌者。

(五)悬物广告有些商店,尤其是现时南方一些经营饮食的小店,往往在门前悬挂与其经营特征有关的物品(如山货野味)或习惯性标志(如灯笼)作为广告。

这种习惯也已有很悠久的历史。

《史记??司马相如列传》记载“相如买一酒舍沽酒,而令文君当垆”,就是在酒店前垒土为垆,安放酒瓮,卖酒者坐在垆边卖酒。

舍就是以垆作为酒店的标志。

这样的情况顺手还可举数例,如中药店前的药葫芦、铁匠铺的锄头镰刀等。

(六)招牌广告招牌悬挂在店门前,能起广告的作用,也是古代广告的一种形式。

招牌有横额、竖牌和挂板之分,一般用文字写出店名,也有图文并用的,如铁匠铺的广告除写上店名外,还画上钳、刀等图案。

此外,还有用对联形式的,如旅店对联:  “未晚先投宿,鸡鸣早看天。

”明清时代,酒楼用对联较多,如九江浔阳楼就有一付这样的对联:“世间无此酒,天下有名楼。

”在1000多年前张择端画的《清明上河图》中,宋朝汴州城内十字街口的商店已广泛地出现各种横的和竖的招牌,可见招牌的出现远在宋朝以前。

时至今日,无分中外,凡是商店企业都有招牌。

(七)彩楼广告古代商店已有彩楼,它的实质是商店的门面装潢,使商店的装饰门面别具一格,便于人们识别,起到招牌广告的作用。

旧时彩楼广告主要用在酒店,《东京梦华录》中介绍宋时汴京酒店时写到:“凡京师酒店,门首皆彩楼、欢门。

”彩楼是永久性的广告设施,一般在节日时重新加以修饰。

(八)印刷广告印刷广告是古代广告中比较先进的一种广告形式。

我国最先发明了印刷术和纸,其后发展出雕版印刷工艺。

据考证,雕版印刷工艺始于隋朝,在唐朝便开始流行,到宋代时已发展到极为精湛的水准。

在宋代,毕升发明了活版印刷术,印刷广告的历史由此而展开。

印刷广告的出现使中西方广告的发展都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我国现存最早的印刷广告是北宋时期(公元960—1127年)济南刘家针铺的广告铜板。

铜板四寸见方,上面雕刻有“济南刘家功夫针铺”的字样,中间是白兔抱铁杵捣药的图案,在图案的左右各有四字:“认门前白兔儿为记。

”在铜板的下半部刻有说明商品质地和销售办法的文字:“收买上等钢条,造功夫细针,不误宅院使用;客转为贩,别有加饶。

请记白。

”该铜板现存上海博物馆,是迄今为止所发现的世界上最早的印刷广告物。

  国外的第一张印刷广告是英国的第一个出版商为宣传宗教内容的书籍而印制的,于1473年印成并广泛张贴于伦敦街头。

这张广告大约比北宋的刘家针铺广告晚三四百年。

起泡胶是谁发明出来的

导购该如何把包包卖出去嘞

最早的广告是什么

广告是商品经济的产物,自从有了商品生产和交换,广告也随之出现。

世界上最早的广告是通过声音进行的,叫口头广告,又称叫卖广告,这是最原始、最简单的广告形式。

早在奴隶社会初期的古希腊,人们通过叫卖贩卖奴隶、牲畜,公开宣传并吆喝出有节奏的广告。

古罗马大街上充满了商贩的叫卖声。

古代商业高度发达的迦太基——广大地中海地区的贸易区,就曾以全城无数的叫卖声而闻名。

  商标字号也是古老的广告形式之一。

商店的字号起源于古城庞贝。

在古罗马帝国,人们用字号标记来做角斗和马戏团表演的广告。

商标字号都是象征的,如古罗马的一家奶品厂就以山羊作标记;一条骡子拉磨盘表示面包房;而一个孩子被鞭子抽打则是一所学校采用的标记。

在中世纪的英国,一只手臂挥锤表示金匠作坊;三只鸽子和一只节杖表示纺线厂。

伦敦的第一家印地安雪茄烟厂的标记,是由造船木工用船上的桅杆雕刻出来的。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拥有广告的国家之一。

早在西周时期,便出现了音响广告。

《诗经》的《周颂·有瞽》一章里已有“萧管备举”的诗句,据汉代郑玄注说: “萧,编小竹管, 如今卖饧者吹也。

”唐代孔颖达也疏解说:“其时卖饧之人, 吹萧以自表也。

”可见西周时,卖糖食的小贩就已经懂得以吹萧管之声招徕生意。

  在我国古代继音响广告之后而出现的则是“悬帜”广告。

《韩非子·外储说》说到“宋人有诂酒者,升概甚平,遇客甚谨,为酒甚美,悬帜甚高著。

”这是我国酒家和酒旗最早的记录。

酒店开设在固定场所,为了招徕顾客,抛出“一面酒旗,这也就是吸引主顾的广告形式。

这种形式后来沿用不断,如唐代张籍有“高高酒旗悬江口”,杜牧有“水林山郭酒旋风”等诗句。

《水浒传》里也有这样描绘:“武松在路上行了几日……望见前面有一个酒店,挑着一面招旗在门前,上头写着五个字迹:‘三碗不过岗’。

”《元曲·后庭花》中“酒店门前三尺布,过来过往寻主顾”,不但说明了酒旗的尺寸,还说明了酒旗的作用。

除了酒旗外,其他行业也有各种标志性的广告形式。

据《费长房》中说“市有老翁卖药,悬壶于肆头”。

就是用胡芦作为药铺的象征性标志,悬挂街头或药铺的门前。

这里的“悬旗”、“悬壶” 给人以非常醒目的视觉效果,用现代话说,就是“招牌广告”。

◇印刷术的发明开创了广告的新纪元  我国毕升最先发明了活字印刷术,最早的工商业印刷是北宋时期(公元960年—l127年)济南刘家针铺的广告铜版,现存于上海博物馆。

这是至今发现的世界最早的印刷广告物。

印刷术从中国传到西方后,使西方广告进入了新的阶段。

  1473年英国第一个出版人威廉·坎克斯印刷了许多宣传宗教内容的印刷广告,张贴在伦敦街头,这是西方最早的印刷广告,比我国北宋刘家针铺印刷广告晚三、四百年。

  1622年英国尼古拉斯·布朗和托玛斯·珂切尔创办了第一份英文报纸《每周新闻》(Weekly News)在伦敦出版。

在这一年中,有一则书借广告。

1650年在有关“国会的几则诉讼程序”一栏里,登出某家12匹马被盗的寻马悬赏启事。

以后,在1710年阿迪逊和斯提尔又在《观察家》杂志中刊登了有关推销茶叶、咖啡、巧克力、书刊、房产、成药拍卖物品、以及转让物品的广告。

  美国独立前,于1704年4月24日创办的第一家报纸《波士顿新闻通讯》(Boston News Letter)就刊登了一则向广告商推荐的报纸为宣传媒介的广告。

被认为是美国广告业之父的本杰明·富兰克林, 1729年创办的《宾夕法尼亚日报》,把广告栏放在创刊号第一版社论的前头。

首次刊登的是一则推销肥皂的广告。

在整个殖民地时代美国的报纸中,《宾夕法尼亚日报》的发行量和广告量上都居首位。

在这家报纸上我们经常可以看到有推销船舶、羽毛制品、书籍、茶、等商品的广告。

富兰克林既是一个广告作家,又是广告经理和推销员,他所选写的一篇最著名的广告作品要算为宾夕法尼亚壁炉厂所作的推销广告了。

这种壁炉后来定名为“富兰克林炉”。

  广告是这样写的:   带有小通风孔的壁炉能使冷空气从每个孔源钻进室内,所以坐在这通风孔前是非常不舒服并且是危险的——而尤其是妇女,因为在家里静坐的时间比较长,经常因为上述原因致使头部受风寒、鼻流清涕,口眼歪斜,终至延及下颌、牙床,这便是北国好多人满口好牙过早损坏的一个原因。

  从上述的广告里可以看到:富兰克林和当代巧妙的广告作家一样,强调使用产品的收益,而不是单纯介绍产品。

  到1830年,美国已有l200种报纸,其中65种是日报。

许多报纸第一版大部或整版都是广告。

从1830年—1850年间是便士报时代,因为每份售价一便士,价格低廉,销路增加,对广告的效力,也相应提高。

在报纸广告盛行的同时,杂志广告也不断增加,并出现了广告代理商和广告公司。

◇现代广告业的发展  随着资本主义大生产的出现,商品生产的高度发展,交换规模庞大,市场扩展到世界范围,市场竞争异常激烈,加上科学技术的昌盛,广告可以利用各种先进媒体与技术传递经济信息、促进销售,已成为发达国家工商企业的重要推销手段。

但在广告中也不断出现弄虚作假、欺骗消费者的现象,因此,各国制订了有关法令,建立了有关组织加以监督。

1938年创立的国际广告协会,是一个国际性组织,有来自70多个国家和地区2640名个人会员和大批企业会员。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由于竞争进一步加剧和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推动了广告业的迅速发展。

电视机、录象机、玻璃屏幕投影电视、印刷油墨、纸张、复印技术和彩色印刷方面的重大改进,各种杂志、报纸的大量增加,电子广告、霓虹广告、路牌广告、街车广告、售点广告、邮递广告及广告书刊大量涌现,使现代广告业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

美国人说:“你随便拿起一份报纸或杂志,打开电视,拆阅邮件,甚至走在路上,接一个电话,都会受到广告的疲劳轰炸”。

仅 1946到1959年,美国广告业就增加了2倍,这个时期广告业务的增长速度超过了整个国民收入增长的速度,购买广告工具的资金有了明显的增长。

七十年代以后发展更快,据统计,美国1977年在广告上的费用高达370亿美元,在每一元销售额中约有三分钱是用于广告费用。

目前,美国注册的广告公司有3800 多家,工作人员20万,占全国人口的千分之一,总投资额153亿美元,占全世界广告业的首位。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联系xxxxxxxx.com

Copyright©2020 一句话经典语录 www.yiyyy.com 版权所有

友情链接

心理测试 图片大全 壁纸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