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一句话经典语录网
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当前位置:一句话经典语录 > 广告词 > 儿童节肯德基活动广告词

儿童节肯德基活动广告词

时间:2013-07-10 12:10

关于六一儿童节和父母去看电影和吃肯德基的场景描写怎么写

篇一:六一儿童节作文50字 快乐六一 今天是六一节,是我们儿童的节日。

今天我们看表演,看电影。

几乎不知道时间流逝了,直到看完电影,老师宣布放学时才醒悟过来。

篇二:快乐的六一 今年的六一又要到了,我感到好开心

在这个六一,我又能和小伙伴们一起快乐地玩了。

我在这个六一,最希望能和妈妈一起,在外面一起好好玩一次,就算一会儿也可以呀

(我的妈妈上班要晚上10点才能回家。

)篇三:快乐的 六一 今天是我们儿童的节日,我过的很快乐,爸爸妈妈和叔叔阿姨都送我礼物了.有游戏机,小玩具,卡片和吃的......这些东西我都喜欢.所以我决定在期末得到一个好成绩.  这个 六一 你过的快乐吗

篇四:六一真幸福 六一节来了,也是我们的幸福日。

妈妈准备中午11点带我去肯德基吃,想点什么就点什么。

下午还会和姐姐一起去海洋公园。

真希望天天都是六一节。

篇五:六。

一 明天就是六一儿童节了

我真高兴,我和姐姐一起去超市买了许多好吃的,有薯片、果冻、口香糖、火腿肠、鸡腿等等的东西,可馋死我了

六一儿童节可真好呀

可以吃东西,如果天天都是六一儿童节就好了

篇六:“六一”要到了 六一儿童节准备到了,我打算这样过自己的节日,去南宁动物园看动物。

因为,那里有许多珍贵的动物,有孔雀、老虎、狮子、黑熊,还有海豚表演。

所以,我想去南宁动物园看珍贵的动物.

求 肯德基 宅急送 最近的广告一个

电视上我看见的也。

是这个吗

儿童乐园都有哪些营销方式

一个乐园之所以能够取得成功,除了有利的地理地段、鲜明的主题定位、科学组合的设备搭配等因素之外,营销运营系统也是关键性之一。

一、免费体验营销在开业期间,我们可以开展免费体验活动,邀请当地没有办理会员制度的家长带领孩子免费体验。

通过潜在客户真实试玩,可以增加对品牌的好感度,二、节庆促销活动抓住节庆做商品或门票上的促销,更能带动门票以外的商品及餐饮的消费,多方面的节庆促销活动能为乐园带来更为丰富的收益。

做节庆促销活动策划时,需要依据不同的节日策划特有活动。

圣诞节、万圣节等各种西洋节日在室内儿童游乐园的活动策划中越来越多的被运用。

三、淡季折扣促销室内儿童游乐园在客流量少、设备利用率不高时,可以实行门票打折的策略,以吸引顾客上门,顾客因门票折价吸引来到儿童乐园。

花在餐饮、娱乐或购买旅游商品上的消费却不一定会降低;这也是刺激游客消费欲的又一个营销策略。

大量事实证明,淡季门票折价促销策略能够有效缓解淡季营业额降低的状况。

四、与其他品牌联营在前面已谈到室内儿童游乐园本身若达到一定的规模、特色、品质、形象以后,事实上就已经具备了无形的资产,可以考虑和相关行业做联合营销,一起达到双赢、多赢的效果。

大成食品是否有给KFC及麦当劳配送鸡肉

若是有那么配送量是多少

天津大成是KFC的供应商,具体的量我这里没有数据,

关于童装店

生活的变迁——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 神舟七号胜利返航了,三位航天员满面笑容走出返回舱。

神舟七号载人航天飞行圆满成功,实现了我国空间技术发展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大跨越,是中国人民攀登世界科技高峰的又一伟大壮举,也是献给伟大祖国60岁华诞的珍贵礼物和诚挚祝福。

今年,在新中国的发展史上很不寻常。

面对严峻挑战和困难,我国经济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发展,各项社会事业稳步向前推进,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顽强拼搏,共克时艰,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道路上迈出了新(来自公\\\\文:有约)的步伐,取得了新的成就。

今年以来,我国相继发生雨雪冰冻灾害、四川汶川大地震等重大自然灾害。

特别是四川汶川大地震发生后,全国人民展开了气壮山河、感天动地的斗争,形成了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不畏艰险、百折不挠,以人为本、尊重科学的伟大抗震救灾精神。

这种精神弥足珍贵,激励着灾区人民坚定信心勇气,重建美好家园;鼓舞着全国人民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而努力奋斗。

北京奥运会和残奥会的成功举办,实现了中华民族的百年梦想。

中国运动员以出色的竞技能力和顽强的拼搏精神夺得金牌总数第一,创造了历史最好成绩。

开、闭幕式表演、赛事组织工作、志愿者服务、场馆设施和中国人民的精神风貌,给世界留下深刻美好的印象,赢得了国际社会的高度评价,更收获了一笔丰厚的物质精神财富。

北京奥运会,使世界进一步了解中国,中国进一步走向世界。

北京奥运会和残奥会的成功举办,标志着中华民族以崭新的姿态屹立世界的东方,中国人民正满怀豪情走向更加光明灿烂的未来。

在这不寻常的一年里,有多少悲壮,有多少感动,有多少梦想,有多少光荣,铭记在中国人民的心里,写进了共和国的历史画卷。

我们深深地感受到,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坚定沉着,统揽全局,驾驭各种困难和复杂的局面,克服各种艰难险阻,是我们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

我们深深地感受到,改革开放是中国实现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回首30年,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以一往无前的进取精神和波澜壮阔的创新实践,谱写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顽强奋进的壮丽史诗,中国人民的面貌、社会主义中国的面貌、中国共产党的面貌发生了历史性变化。

神七一飞冲天,奥运成功举办,这些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辉煌成就,令中国人民倍感自豪,人们发自内心地赞叹:共产党好,社会主义好,改革开放好。

我们已经取得了光荣伟大的成就,我们必将书写更加雄伟壮美的篇章。

中国正站在一个新的发展起点上。

对中华民族来说,抓住并用好重要的战略机遇期,促进科学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符合亿万人民的根本利益,也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大战略任务。

我们要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努力在继续解放思想上迈出新步伐,在坚持改革开放上实现新突破,在推动科学发展上取得新进展,在促进社会和谐上见到新成效,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局面、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

祝愿伟大的祖国繁荣富强,祝愿全国各族人民幸福安康 近代中国社会生活的变化 一、近代民俗变迁的基本脉络 近代民俗变迁是近代社会变迁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与近代社会转型相始终。

近代民俗变迁涉及到社会各个角落、各个层面。

以下从礼仪、消费、服饰、饮食、居住、出行、节日、婚丧等八个方面进行概括,大致可以窥见近代民俗变迁的基本脉络。

1.礼仪习俗的变化:在鸦片战争以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传统的社交礼俗和祭典礼俗,包括称谓、见面礼等仍在社会上占据主导地位。

人们见面要行作揖、拱手、跑拜、请安等礼。

跪拜本是互相致意的姿势,但在封建时代成为敬重、臣服的一种礼节,以体现封建社会的等级尊卑,跪拜主要对尊长,最隆重的是行三跪九叩大礼,平辈之间一般用作揖、拱手方式即可。

与此相适应还有一套“大人”、“老爷”、“太太”、“老太太”等称谓。

然而,开国以后,在沿海通商地区,受西方平等观念影响,先是在新式知识分子内部,逐渐采用握手、鞠躬等见面方式,并且用“先生”、“女士”、“小姐”、“同志”取代了先前的称谓。

1912年民国成立后,明令祭孔时“除去拜跑之礼,改行三鞠躬,祭服则用便服。

”(注:《丁祭除去拜跪》,〔上海〕《申报》1912年3月5日。

)不久,又明令废除社交中实行的叩拜、相揖、请安、拱手等旧礼节,改行鞠躬礼为主。

同年8月17日,民国政府公布了《礼制》,用法律的形式,确立了新式礼节的合法地位(注:《东方杂志》第9卷第4号,1912年9月。

)。

行鞠躬礼,使用“先生”、“君”的称呼,反映出近代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平等关系。

总之,脱帽、靶躬、握手、鼓掌等新礼俗逐渐成为中国通常的“文明仪式”、“文明礼”,反映出社会礼俗的进步趋向。

此外,在城市中交际舞的流行、生日聚会以及同事宴请等,都反映出近代交际习俗的新变化。

2.消费习俗的变化:近代西方资本主义的侵入以及中国新式商业的产生和迅速发展,对传统消费习俗产生巨大冲击,并直接导致了消费习俗的变迁。

在鸦片战争后的道光年间,享用洋货在上层社会已渐成时尚,不过开始仅限于通商口岸等少数地区和官僚富裕之家,到19世纪末,随着通商口岸增加到70余个,于是洋货消费遍及各阶层,即使在云南交通偏僻之地的商店里,也可见到不少洋货,包括各种哈剌呢、哔叽、羽纱、法兰绒、钟表、玻璃等,一应俱全,而且其售价“并非贵得惊人”(注:姚镐编:《中国近代对外贸易史料》,〔北京〕中华书局1962年版,第1106-1107页。

)许多“农民亦争服洋布”,中产之家更是“出门则官纱纺绸不以为侈”,“一般青年均羔裘如膏矣”(注:宋延斋:《蒲圻乡士志》,转引自严昌洪:《中国近代社会风俗史》,浙江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第82页。

)。

此外,赛马、赛船、网球、足球、西餐、啤酒、西式点心、西式饮料、业余剧社、公园、室内音乐会、电影、电灯、电话、自来水、邮政、电车等西式生活方式无不影响到中国人消费方式的改变,使中国人消费结构、消费内容均发生重大改变。

此外,以上海为例,色情消费、游乐消费也成为商人、富人等消费方式中的重要内容。

3.服饰习俗的变化:中国服饰习俗源远流长,各时代都有绚丽多彩的服饰。

至清代中国服饰则多以长袍马褂为主,女子则穿旗袍。

民谚有“孔雀翎,马蹄袖”之说。

服饰具有体现等级森严、褒衣博带特点,这些弊端与近代人的平等要求以及日益加快的生活节奏很不协调。

为此,部分中国人开始接受西式服饰。

在19世纪50年代,香港、广州即有人模仿洋人打扮,华商更多有穿洋装者。

戊戌时期康有为力倡“易服”。

20世纪初,当时青年穿西服的人渐多起来。

1903年胡汉民任教的广西梧州中学允许学生可以在岁时年节“披洋衣揖孔孟”(注:《胡汉民自传》,〔北京〕《近代史资料》1981年第2期。

),可见在学生中穿洋服的人已不在少数。

当时的出“洋”留学生更多着洋装。

清亡后,曾出现过“洋装热”,在通都大邑,人们“趋改洋服洋帽,其为数不知凡几”(注:《潘月樵请用国货》,〔上海〕《申报》1912年3月4日。

),在偏远小城,“文武礼服,冠用毡也,履用革也,短服用呢也,完全欧式”(注:民国《慈利县志》卷17,风俗。

)。

此外,洋式衬衣、绒衣、针织衫、西裤、纱袜、胶鞋、皮鞋等都渐渐普及推广,总之,中国服饰中的西方因素不断增加。

值得一提的是,中山装则是近代中西服饰合璧的最典型标志。

在广义的服饰民俗中,穿着和“打扮”是有机的统一体。

例如纹身、化妆、发式、饰物、缠足等。

鸦片战争前后,西方人到中国,首先看到的就是蓄着长辫子的男人和裹着小脚的女人,“许多年来,全欧洲都认为中国人是世界上最荒谬最奇特的民族;他们的剃发、蓄辫、斜眼睛、奇装异服以及女人的毁形的脚,长期供给了那些制造滑稽的漫画家以题材”(注:〔英〕哈利:《太平天国革命亲历记》,王维周等译,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年版,第51页。

)。

男人拖着大辫子、穿着宽大的褂袍,女人裹着小脚,这是清代中国人的基本装束。

然而,19世纪80年代以后,中国人这种装束形象有了显著改观。

首先,一批来华的传教士中有人首先提倡天足。

维新派人士更率先反对缠足,主张放足,1883年康有为在广东南海县成立不缠足会,1896年又在广州成立不缠足会,1897年梁启超等人在上海成立不缠足会,不久不缠足会遍及东南沿海地区。

戊戌变法期间,光绪皇帝还发出上谕禁止缠足。

1901年慈禧太后下达了劝禁缠足的懿旨,1912年民国成立后,临时大总统孙中山下令内务部通饬各省劝禁缠足。

从反对传统道德,争取妇女解放的角度看,不缠足运动带有反封建的政治意义,是一场深刻的社会革命。

辫发虽系清代男人的形象标志,但却是满族习俗同化汉族的结果,在外国人面前,却又成为中国人的民族标志了,而这种民族标志,在近代又成为与开化世界趋向短发的世界大潮相背驰的“落后”、“不开化”的标志而体现的。

戊戌时期康有为在给光绪皇帝的《请断发易服改元折》中公开要求清政府“断发”易服,一般开明人士也发出了剪辫的呼声。

清政府更在1911年允许官民自由剪发了。

辛亥革命爆发后,辫子陆续剪掉。

当时甚至出现了众多的理发店取代了众多的“剃头匠”。

连袁世凯也剪掉了辫子。

民国的成立更带来了短发的普及。

4.饮食习俗的变化:中国是世界上饮食文化发达的国家,至清代已逐渐形成了川、粤、鲁等各种菜系以及其它各地方风味菜肴及小吃。

至鸦片战争以后较长的一段时间里,中国社会的饮食习惯并未发生明显的变化,但随着西方文化的进一步渗入,西方的一些饮食也逐渐传入中国,至19世纪中叶以后西式饮食开始在一些沿海通商城市流行。

1876年葛元煦注意到,开设在上海虹口一带的西餐馆有“华人间亦往食焉”(注:葛元煦等:《沪游杂记·淞南梦影录·沪游梦影》,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年版,第30页。

)。

到八、九十年代,天津、北京的西餐馆也相继开设,名声愈来愈大。

翻阅这一时期的《大公报》,常可看到“品升楼”、“德义楼”等“番茶馆”的广告,称它们专办“英法大菜”、“请得巧手外国厨房精调西菜”(注:《大公报》光绪二十八年5月25日、8月23日。

)。

北京的西餐饭店档次很高,象“六国饭店、德昌饭店、长安饭店,皆西式大餐矣”(注:胡朴安编:《中华全国风俗志》下篇卷一,上海书店1986年版,第2页。

),以至官商各界人士每每出入其间。

辛亥之后,在一些大城市,吃西餐成为一种时髦。

海昌太憨生在《淞滨竹枝词》中写道:“番菜争推一品香,西洋风味睹先尝,刀又耀眼盆盘洁,我爱香槟酒一觞”(注:顾柄权:《上海风俗古迹考》,〔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第412页。

)。

总之,在以“洋”为时尚中,具有西方风味的食品渐受中国人的欢迎,如啤酒、香槟酒、奶茶、汽水、冰棒、冰淇淋、面包、西点、蛋糕等皆被国人接受。

说明西式饮食已引起了中国饮食习俗的较大变化,丰富了我国人民的日常生活。

5.居住习俗的变化:中西居住习俗差异较大,这里既有都市化程度问题,也有不同的风俗问题。

皇家建筑是中国古代建筑中的杰出代表,不过它与民居存在着明显的等级差别。

北京的四合院、西北高原的窑洞、南方的天井院落、西南少数民族的吊脚楼和土楼、北方草原的毡包等,都是中国传统民居的典型形态。

通常中国传统民居以平房为主,这主要与中国有广阔的土地以及建筑材料、建筑技术落后有关。

在近代,由于受西式建筑风格的影响以及都市化程度的提高,在一些通商口岸,中国人也开始建筑西式或半西式住宅,出现“huán①huì②多仿西式”的风尚。

邓子琴在《中国风俗史》中称,“晚清园亭,亦参以西式建筑,而通都大邑,几于触目皆是矣”。

在天津,小洋楼渐渐取代北方的四合院而成为当地居室建筑的新潮流;在沈阳“建筑宏丽,悉法欧西,于是广厦连云,高甍丽日,绵亘达数十里”(注:《奉天通志》卷97,礼俗三、居室。

);在青岛,“市内住屋多属欧式建筑”(注:袁荣叟:《胶澳志·民社志》,第72页。

);在汉口,“尺地寸天,huán①huì②日密,中西厂肆,角胜争奇”(注:民国《夏口县志·序》。

);在上海除了兴建了大量西式建筑外,还出现了西洋建筑风格影响下的中国民居——里弄房屋。

受上海影响,汉口、南京、福州、天津、青岛等地也相继在租界、码头、商业中心附近建成了里弄住房。

此外,与西式建筑的引进,钢铁、水泥、机制砖瓦、建筑五金、自来水、电灯等也大量应用。

使近代中国居民尤其城市居民的居住习俗发生重大变化。

6.出行习俗的变化:出行习俗是与交通工具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在传统社会,代步工具主要是马车、牛车、肩舆(轿子)、木船以及骑马、骑驴、骑骆驼等。

其共同特点是多用畜力、人力或自然力,速度慢、活动范围小。

交通落后,必然造成社会的落后。

在近代,随着西方的火车、轮船、电车、汽车、自行车、摩托车等的引入,逐渐导致了中国传统交通工具的变革。

人们出行一下子就由“乡人”而变成“国人”。

汽车兴起后,“男女授受不亲”的陈腐观念被打破了“男女杂坐不以为嫌”(注:民国《夏口县志》卷二,风土志。

)。

使传统的交往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

7.节日习俗的变化:中华民族的节日习俗独具特色,近代的岁时令节从总体上仍然沿袭自古以来的民间形成的节庆习俗,如元旦(春节)、元宵节、端午节、中秋节、腊八节等,但这些节日是依据传统历法而来,属于封建农业文明的产物,且多有传统民间信仰色彩,因此,它有不适应近代工业社会的落后性也是非常明显的。

清末已有改历的呼吁,梁启超于1910年就撰写《改用太阳历法议》一文,主张采用太阳历代替阴历(注:梁启超:《饮冰室合集》文集25,〔北京〕中华书局1989年版,第1-2页。

)。

民国政府成立后,断然于1912年1月2日宣布全国改用阳历,以求与国际上通行历法相一致。

改历后,必然引起岁时节日习惯的变化。

首先就是一些有意义的新式节日、纪念日相继出现在人们的政治生活和日常生活之中。

民国初年的新纪念日除了民国成立日(元月1日)和国庆(10月10日)纪念以外,还有革命先烈纪念日(3月29日)、国耻日(5月9日)、植树节(清明节)等,二三十年代又有了国际妇女节(3月8日)、儿童节(4月4日)、国际劳动节、学生运动纪念节(5月4日)、教师节(8月27日)等等。

特别是受西俗影响,圣诞节、情人节等也在城市中普及。

这些都为中国的节日时令习俗增添了异彩。

8.婚丧习俗的变化:婚礼是标志与庆贺结婚的民俗形式。

近代汉族主要的婚姻形态仍然是封建包办买卖婚姻。

受男女平等观念以及西方婚俗的影响,19世纪五六十年代,少数与外国人交往密切的士大夫中有用西礼结婚的现象,“前日为春甫婚期,行夷礼”(注:上海人民出版社编:《清代日记汇抄》,上海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第250页。

)。

光绪年间,在经济较为发达的地区出现了婚姻论财不问门第的现象,西式婚礼渐有影响。

19世纪末20世纪初,文明结婚形式在大城市及沿海通商口岸开始流行,“光宣之交,盛行文明结婚,倡于都会商埠,内地亦渐行之”(注:徐珂:《清稗类钞》第5册,〔北京〕中华书局1984年版,第1987-1988页。

)。

文明结婚,除婚礼地点不在教堂,不用牧师主婚外,许多仪式大致从西礼中移植过来,虽然杂有中国传统婚礼的某些内容,但精神和形式上基本上是西方化的。

总之,近代在通商口岸及沿海城镇“文明结婚”的流行,毕竟反映出中国婚俗的变化,代表着晚清婚俗变化的正确方向。

我是幸运的,生活在一个科学技术发达的现代化社会里,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给我们的生活、学习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方便和快捷,我们的生活每天都在发生着新的变化。

那么二十年前,甚至三十年前的生活是怎样的呢

那得从父母的回忆中去寻找答案。

听说爸爸小时候,家里唯一的家用电器是爷爷当时视若珍宝的半导体收音机。

家里没有自来水,每天要到两公里远的大河边挑水。

电灯每天只能用两三个小时,光线弱得跟萤火虫差不多。

一到夏天,各家各户都会到大街口乘凉,因为当时根本就没有电风扇。

说到穿就难以想象了,爸爸说当时买衣服,买布料都要凭一种叫“布票”的东西,只有到过年的时候,才能穿上新衣服,而且只有蓝和绿两种颜色。

去县城一天只有一趟车,拥挤得像插笋子。

吃的东西更简单,每天基本上都是蔬菜一个月能吃上三、五次肉就已经很不错了,粮食不够的时候就加点红薯丝之类的杂粮。

听到这里,我不由得感慨:爸爸妈妈的生活怎么会是那样的呢

我们现在的生活又是怎样的呢

就说说我家吧。

我家住的是三层楼的楼房,我从小就有了子己的小书房,书房里有宽敞的书桌,明亮的台灯,还有我心爱的电子琴和各种学习用品。

家里的彩电、冰箱、空调、音响、微波炉、电风扇、全自动洗衣机一应俱全。

在我要查学习资料的时候,我只要打开电脑,天下尽在眼底。

同学生日,或有事联系,我只用点几下鼠标,一封电子贺卡或电子邮件就搞定了。

我最喜欢的就是逛超市,妈妈会给我买回一大堆的零食和漂亮的衣服。

前几天,爸爸妈妈还带我去吃了自助餐和肯德基,味道真是好极了。

我还听爸爸说,我们家以后还要买家用小汽车,到那时候,我们出门游玩就会更方便了。

我们家只是社会的一个缩影,时代在飞速发展着,未来的生活一定会更加美好。

今天我观看了录影形势大课堂,看到了中国的新变化,生活的新面貌。

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中国的变化实在太大了,变得让人难以置信,变得让人大吃一惊。

有着五千年文明历史的中国,如今已成了科技发达的国家。

我们首先说说火车的事吧。

如今,中国的火车已经进行了六次大提速,今天的中国铁路位居世界第三位。

其中青藏铁路是世上海拔最高,路线最长的铁路。

大家都知道,青藏高原是一个特别缺氧的地方,修路工人为了祖国的繁荣昌盛,冒着生命危险终于把青藏铁路修好了,青藏铁路的诞生可是一大奇迹。

火车开到了外国人断言开不到的地方。

中国人是有志气,有信心,有能力的人。

一个外国朋友曾经说过:中国人从不可能变成了可能。

现在中国物资丰富,因为我们可以通过铁路运往全国各地。

现在中央人民政府还给农村的孩子免除了学杂费,现在的农村家长用不为孩子的学杂费担心了,也用不着担心孩子上不了学了。

现在的孩子就是幸福,水泥路都修到家门口了,并且用不着再住冬天漏风,雨天漏雨的棚户区了,如今已有212万平方米的棚户区消失了。

俗话说得好,要致富,先修路。

看吧,路修好了,从此人们都走上了致富路,奔上了小康之路。

在一些偏僻的山村,现在都实行村村通,偏僻的小山村也不例外,人们家家都买了大彩电,让那些山村的孩子也看看外面的世界吧,让那些一辈子都没出过山村的老人也感受感受外面的气息吧。

世界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

中国的前途掌握在我们的手中,为了中国能有一个好的未来,在此,我向全中国的学生发出宣告:奋斗吧,努力吧,让我们这个有着五千年历史的中国再一次的创造奇迹,让那些瞧不起中国的人,从此对我们中国刮目相看,努力奋斗吧

现在哪个台演爱情悠悠寸草心

辽宁电视台。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联系xxxxxxxx.com

Copyright©2020 一句话经典语录 www.yiyyy.com 版权所有

友情链接

心理测试 图片大全 壁纸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