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一句话经典语录网
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当前位置:一句话经典语录 > 读后感 > 努尔哈赤读后感1oo字

努尔哈赤读后感1oo字

时间:2017-01-17 04:05

勿忘国耻 振兴中华演讲稿(2分钟能讲完的)

同学们:  你们好

  我们永远不能忘记,清朝政府签下的一个又一个不平等的条约,使中国从一个泱泱大国变成了一只任人宰割的肥羊;我们永远不能忘记,八国联军火烧圆明园,让这座世界上最辉煌壮丽的建筑顷刻间变成一片焦土和瓦砾;我们永远不能忘记,1931年9月18日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使3000多名万东北三省的父老成了亡国奴;我们永远不能忘记,1937年7月7日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了卢沟桥事变,使中国人民进入了艰苦卓绝的八年抗战;我们永远不能忘记,1937年12月13日,日本法西斯对我国手无寸铁的同胞进行了长达6周惨绝人寰的大规模屠杀……  为了重整河山,多少志士仁人、革命先辈抛头颅,撒热血,以钢铁般的意志和无所畏惧的气概,以顽强不屈的精神打败了帝国主义侵略者。

  沧海桑田,风雨坎坷,伟大的祖国历尽磨难。

我们肩负着跨世纪的历史使命。

我们不甘心落后于前人,要继承和发扬先行者留给我们的不怕困难的精神。

  从七七事变开始,中国一直处于风雨飘摇之中,中国人民一直在战火中苦苦挣扎。

如今,中国已走出了血雨腥风的阴霾,华夏大地处处洋溢着欢歌笑语。

我们现在的丰衣足食又是靠什么换来的呢

是用革命英雄的生命与血泪换来的,是用中国人民的双手和汗水换来的。

今昔对比,我们怎能不感叹呢

不要忘记我们中国曾有过的一段屈辱,不要忘了我们肩挑着振兴中华的重任。

  我们要更加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和平,“少年强则国强”,我们是祖国的花朵,更是祖国的希望。

周恩来总理说过:“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中国的命运掌握在所有中国人的手上,更掌握在我们青少年手上

我们一定要努力学习,让祖国更加强大。

“不忘国耻,振兴中华

”让这句话永远记在我们的心里,激励我们奋发图强。

  我的演讲完毕,谢谢大家

努尔哈赤是清国开国皇帝吗

努尔哈赤不是清朝开国皇帝。

他是后金政权的建立者,清朝的奠基人和实际缔造者。

1616年,建州女真部首领努尔哈赤称汗,建立后金。

1626年,努尔哈赤驾崩,皇太极继父登汗位。

1636年,皇太极称帝,改国号为清,追尊努尔哈赤为清太祖。

一年级小学生以第一人称介绍苗族

1《中华上下五千年》读后感我翻开书册,好像面对着汹涌澎湃的大海,历史的浪潮滚滚而来。

民族的文化,在这里凝聚;民族的精神,在这里显现。

我阅读,我与历史人物共席对话。

我阅读,我和时代风云同声呼唤。

我思,我问:是谁推动着历史的车轮

我掩卷沉思,我若有所悟。

从孔夫子到孙中山,有多少英雄豪杰匡扶正义,有多少志士仁人追寻真理。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屈原,“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李白,“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范仲淹,“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文天祥……他们为着民族利益呕心沥血,他们为着民族尊严而献身成仁。

他们是民族的英雄,他们在为民族的生死存亡而战

然而,这就是答案么

历史,就是英雄好汉的演兵场吗

伟人的话在我耳旁回响: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历史的真正动力。

是那些无名的平民,在大泽乡揭竿而起,在虎门湾引水销烟……是那些朴实的百姓,将心血熔炼成兵马俑,用汗水铸就万里长城……是的,是人民的意愿造就了英雄,是人民的力量推动着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

我感慨,我赞叹,那些威名远扬的英雄豪杰,因为他们演示着人民的壮举,所以他们才在历史的画卷上书写浓重的一笔;那些流芳百世的志士仁人,因为他们呼喊着人民的心声,所以他们才在历史的柱石上镌刻下深沉的印记。

在《中华上下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我认识了不少历代有名的英雄,当然也有人们唾弃的小人。

就象是自己亲身经历了一个个精彩的历史瞬间,让我更进一步感受到中华民族的辉煌历史

2《中华上下五千年》读后感我出生在这个有五千年历史的国家——中国,因而我对这五千年的历史充满了好奇,充满了疑惑。

今天,酷爱历史的我终于一睹了她的风采——读《中华上下五千年》。

翻开这本书,我仿佛随时光倒流至上古,跟随黄帝大战蚩尤,目睹秦始皇统一全国,追随戚继光抗击倭寇......让我对中国的历史有了进一步的了解。

海瑞的刚正不阿,包公的清正廉明令我钦佩不已;五代十国连年征战不断,八王之乱战火绵延令我痛心;李灵甫的佞臣骗国,宋真宗的软弱无能使我恨之入骨;康熙三征噶尔丹,袁崇焕炮轰努尔哈赤让我拍手称快......中国悠悠五千年的历史全集中在这本书中,打开了,你会发现从古猿至人类,从夏初至清末的社会演变,这无尽的历史令我沉迷,让我醉在《上下五千年》,醒在《上下五千年》。

中国五千年历史,让我陶醉。

四大发明使中国在科学文化上遥遥领先;唐诗、宋词、元曲成为中国文学史上一颗颗璀璨的明珠;成吉思汗率蒙古铁骑横扫欧亚大陆,让欧洲人闻风丧胆....在我陶醉、沉迷于这悠悠历史长河中时,八国联军用洋枪洋炮打破了我的美梦。

在天津保卫战中,僧格林沁的二万余精锐骑兵被洋枪洋炮打得只剩七人七骑......妄自尊大的清朝终于在西洋炮火中衰败了。

中国从此走上了半封建半殖民地的社会......作为一个中国人,生在中国,长在中国,我对这个文明古国充满了热爱,充满了敬佩。

虽然我们的祖国饱经沧桑,历经磨难,但她的儿女为了她的振兴而努力奋斗。

21世纪,祖国在腾飞,秦始皇、唐太宗、康熙等早已从华夏大地上淡出,我们作为祖国的新一代,要争分夺秒,努力学习,早日成为栋梁之材,让我们的祖国重新走在世界前列,跨入世界先进国家之列,成为不朽的东方巨龙。

帮忙写几个qq韩文昵称,要好听的比较时尚的,适合女生用的。

稥氺を萢萢 独特之oοΟ o拾囿叭勼oοΟ 兲丄嘚訫图 絮尘倾恬 灵之 柠檬草精灵 冰蓝水蜜 紫月幽魔灵 ぺ灬cc果冻ル 淹死的鱼oO 逝水无痕 寂寞的cd机 ☆会飞的鱼☆ ∑═爱═→ ゅ≈小鱼≈ゅ (_少钩鈏我 ﹎懿切瀡缘 Ψ子皿diom ~浪漫☆樱花~ ぷ爱以ぶ欠费 ロ│└占 ┢┦aΡpy舞 ┆緈諨海东┆ ⊙∫⊙星期八 (

这是个讲历史的 胖子 戴眼镜 但是不知道他叫什么

哪位朋友知道 告诉一声啊

石国鹏

中国历史600年前是什么朝代

有哪些皇帝

600年前是1413年,当时中国是明朝明成祖朱棣统治时期明朝传十六帝:1.明太祖朱元璋 2.明惠帝朱允炆 3.明成祖朱棣 4.明仁宗朱高炽 5.宣宗朱瞻基 6.明英宗朱祁镇 7.明代宗朱祁钰 8.明宪宗朱见深 9.明孝宗朱佑樘 10.明武宗朱厚照 11.明世宗朱厚骢 12.明穆宗朱载后 13.明神宗朱翊钧 14.明光宗朱常洛 15.明熹宗朱由校 16.明思宗朱由检  清朝,从1636年皇太极建立清朝始,到1912年溥仪退位止,共存在276年

车牌中间的那个点怎么打出来

七年级下学期历史复习提纲七年级历史(下)复习提纲第一部分 选择 填空题1. 581年,杨坚建立隋朝,定都长安,杨坚就是随文帝,589年,隋灭陈,统一南北。

2. 618年,李渊建立唐朝,定都长安,李渊就是唐高祖。

李世民就是唐太宗,年号贞观。

3. 唐太宗任命富于谋略的房玄龄和善断大事的杜如晦做宰相,人称“房谋杜断”。

4. 武则天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5. 唐太宗时最著名的谏臣是魏征。

6. 唐玄宗任用富于改革精神的姚崇当宰相。

7. 世界三大饮料是指:茶、咖啡、可可。

我国是茶的故乡,饮茶之风在全国盛行是在唐朝。

8. 唐朝时发明的生产工具有耕作工具曲辕犁、灌溉工具筒车。

9. 唐朝的商业繁荣,大都市有:长安、洛阳、扬州和成都。

10. 长安城内分为坊和市,坊是居民住宅区,市为商业区。

11. 唐朝的都城长安既是个民族交往的中心,又是一座国际性的大都市。

12. 隋炀帝时正式设置进士科,我国科举制正式诞生。

科举制选拔官员的方式是分科考试。

13. 唐朝科举考试科目以进士、明经两科最重要。

进士科考第一名的,称为状元。

14. 明朝政府规定,科举考试只能在四书、五经范围内命题,答卷的文体必须分为八个部分,成为“八股文”。

15. 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时完善科举制的关键人物。

唐太宗扩充了国学的规模,增加学员,武则天首创殿试和武举,唐玄宗时,诗赋成为进士科主要的考试内容。

16. 唐太宗以较为开明的民族政策赢得各族的拥戴,尊他为天可汗。

17. 唐太宗和武则天在今新疆地区先后设立了管辖西域的最高行政和军事机构分别是安西都护府和北庭都护府。

18. 统一青藏高原的杰出的吐蕃首领是松赞干布,唐太宗把文成公主嫁给他。

19. 吐蕃赞普尺带珠丹上书唐朝皇帝说,吐蕃和唐朝已经“和同为一家”。

20. 南诏建筑艺术的代表是千寻塔。

21. 唐朝初年,回鹘(hu)这个名称还没有出现,后来,回纥(he)改名为回鹘,回鹘政权瓦解后,部众大部分西迁到今甘肃、新疆等地。

22. 因为唐朝在世界上享有很高的声望,所以当时各国称中国人为“唐人”。

23. 隋唐时期中日交往密切,日本派了十多批遣唐使到中国,中日交往的著名人物是鉴真,他设计的唐招提寺,被日本视为艺术明珠。

24. 新罗物产居唐朝进口的首位,朝鲜的音乐也传入中国,在唐朝宫廷演出。

25. 玄奘西游天竺,在那烂陀寺游学,回国后,以亲身见闻写成《大唐西域记》一书,这部书成为研究中亚、印度半岛以及我国新疆地区历史和佛学的重要典籍。

26. 隋唐时期的建筑特点有:规模宏大,气魄雄浑,整齐而不呆板,华美而不纤巧。

27. 隋朝杰出工匠李春设计的赵州桥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一座石拱桥,700多年以后,欧洲人才建成类似的桥。

28. 唐朝都城长安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城北的大明宫含元殿,气势宏伟、富丽堂皇。

29. 印刷术是我国四大发明之一,隋唐时期,已有雕版印刷的佛经、日历和诗集等,唐朝印制的《金刚经》,是世界现存最早的雕版印刷品。

30. “诗仙”是李白,“诗圣”是杜甫,画圣是吴道子,“药王”是孙思邈(miao),“茶神”是陆羽,他著成了世界上第一部茶叶专著《茶经》;杜甫的诗被后人称为“诗史”。

31. 隋唐最著名的书法名家有颜真卿和柳公权,后人把颜书和柳书并称为“颜筋柳骨”。

32. 世界艺术宝库莫高窟坐落在甘肃敦煌。

莫高窟被称为世界最大的艺术宝库之一,主要因为:有大量精美的彩塑和壁画。

33. 隋唐时期的乐舞,吸收了西域各族的传统乐舞,著名的有歌颂唐太宗武功的《秦王破阵乐》,唐玄宗参与编纂的《霓裳羽衣舞》,舞蹈家有公孙大娘。

34. 960年,后周大将赵匡胤(yin)在陈桥驿(yi)发动兵变,建立北宋,都城在东京。

1127年,赵构建立南宋,都城在临安。

35. 南宋抗金名将岳飞在郾(yan)城大败金军,岳飞后来被秦桧杀害。

36. 澶(chan)州之战中北宋的主战派大臣是寇准,澶渊之盟是北宋与辽之间的盟约。

37. 南宋与金对峙局面形成的标志是:南宋与金议和。

双方以东起淮水,西至大散关一线划定分界线。

38. 北宋时为提高粮食产量,从越南引进占城稻,水稻在宋朝跃居粮食产量首位。

当时民间流传着“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说明当时苏州、湖州等地的粮食产量大,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棉花的种植,由两广、福建扩展到长江流域,茶树的栽培也有很大发展。

39. 宋代时蜀地(四川)的丝织品“号为冠天下”,从海南岛兴起的棉织业,南宋时已发展到东南沿海地区。

40. 北宋兴起的景德镇,后来发展成为著名的瓷都,南宋时,江南地区已成为我国制瓷业重心,其中以浙江哥窑烧制的冰裂纹瓷器最为著名。

41. 宋朝的造船业居世界首位,东南沿海的广州、泉州等地,有发达的造船业。

42. 宋朝的海外贸易繁荣,广州、泉州是闻名世界的大商港。

南宋最大的商业都市是临安。

43. 宋朝设立的管理对外贸易的机构是:市舶司;清朝时管理贸易的机构是:广州十三行。

44. 北宋前期,四川地区出现的交子,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45. 经济重心南移从唐朝中后期开始,到南宋最后完成。

46. 宋代劳动者多穿袖小狭身的短衣,主要是受少数民族的影响,宋代的妇女有缠足的陋习。

47. 宋朝的旅店称为“邸(di)店”,北宋东京城内有许多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叫做“瓦子”。

48. 瓦子在宋代城市的盛行,主要是因为市民阶层的不断壮大。

49. 成吉思汗的主要功绩是:统一蒙古。

50. 成吉思汗死后,忽必烈即汗位,于1271年定国号为元,定都大都,忽必烈就是元世祖。

51. 为了便利南粮北运,元世祖下令开凿了两段新的运河:通惠河、会通河。

52. 意大利旅行家马可 波罗来华并写了《马可波罗行纪》,描绘了大都的繁华景象。

53. 元世祖在中央设立中书省,地方设立行省。

我国省级行政区的设立,始于元朝。

54. 西藏成为中央政府的正式行政区是在元朝。

55. 列举台湾在历史上的名称变化:三国时期:夷洲;隋唐时期:流求;元朝:琉球。

56. 唐朝以来,定居中国的波斯人、阿拉伯人信仰伊斯兰教,他们同汉、蒙等族,杂居相处,逐渐融合,形成的一个新的民族——回族。

57. 世界上最早的指南仪器是司南,司南发明于战国时期。

北宋时制成了指南针,南宋时,指南针广泛用于航海事业,还由阿拉伯人传入欧洲。

58. 火药是我国炼丹家发明的,唐朝末年,火药开始用于军事,宋元时期,火药武器广泛用于战争。

59. 我国四大发明中在北宋时期发明的是活字印刷术和指南针。

60. 沈括和郭守敬成就共同点表现在天文领域。

北宋科学家沈括写成了《梦溪笔谈》,还创制了“十二气历”,比英国早800多年,元朝天文学家郭守敬编成《授时历》,比现行公历的确立早300年。

61. 元曲是由杂剧和散曲组成,元朝最优秀的剧作家是关汉卿,他的代表作是悲剧《窦娥冤》。

62. 宋元时期绘画艺术题材广泛,突出地体现在山水画、花鸟画、风俗画的创作中。

63. 元代最著名的画家是赵孟 (fu),当时人称他的画属于“神品”,代表作《秋郊饮马图》。

64. 宋元时期盛行随意挥洒的行书,明朝的书法比以前普及,当时的书法以行书、草书见长。

65. 1368年,朱元璋建立明朝,定都南京,朱元璋就是明太祖。

66. 燕王朱棣发动“靖难之役”,后迁都北京,目的是加强对北方的控制。

67. 厂卫特务机构的设置,是明朝君主专制高度强化的一种表现,明太祖设立的是锦衣卫,明成祖设立的是东厂。

分封藩王不利于君权的加强。

68. 军机处创设于雍正时期。

军机处的设立,标志着我国封建君主集权的进一步强化。

69. 元末明初,对倭寇之患影响最大的是日本的武士、商人和海盗、我国的奸商。

“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表明他立志抗倭的决心,他指:戚继光。

70. 1553年,葡萄牙殖民者攫取了在我国澳门的居住权,澳门于1999年12月20日回归。

71. 女真族在明朝前期属奴儿干都司管辖,1616年,女真首领努尔哈赤建立后金。

72. 皇太极改女真族名为满洲,1636年,改国号为清。

1644年,清军入关,迁都北京,建立起对全国的统治。

73. 清朝初期,中央政府机构采用明朝制度,设置内阁和六部。

74. 在清朝初期,掌握一切军国大事决定权的是:议政王大臣会议,到乾隆时撤销。

75. 清朝大兴文字狱的目的是加强君主专制。

明清君主专制加强说明封建制度走向衰落。

76. 17世纪中期,沙俄侵入我国黑龙江流域,把雅克萨和尼布楚作为侵略据点。

康熙帝两次打败沙俄侵略军的地点是:雅克萨。

77. 顺治帝册封五世达赖为“达赖喇嘛”,康熙帝册封五世班禅为“班禅额尔德尼”。

78. 乾隆帝平定回部大小和卓的叛乱,迎接土尔扈特部回归祖国。

土尔扈特部是蒙古的一支,其首领是渥巴锡。

79. 清朝时,为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谱写了光辉的篇章的事件:土尔扈特部回归祖国。

80. 清朝时中央设立的掌管少数民族事务的机构是:理藩院,清政府把全国划分为18个省,5个将军辖区,西藏、西宁两个办事大臣辖区,共25个省级行政区。

81. 代表清朝中央政府同达赖和喇嘛共同管理西藏事务的是驻藏大臣,驻藏大臣是雍正时设立的,驻藏大臣的设立,表明了清政府:对西藏的管辖大大加强了82. 清朝设置的管辖包括巴尔喀什湖在内的整个新疆地区的机构是:伊犁将军。

83. 明代从国外引进的高产粮食作物有:甘薯、玉米。

84. 明代的丝织业中心是苏州,景德镇是全国的制瓷中心,所产的青花瓷,畅销海外。

85. 明清时期,商品经济活跃,北京和南京是全国性的商贸都市。

86. 清朝统一台湾后,只留一个港口对外通商,这个港口是广州。

87. 强调人类要和自然相协调、人力要与自然力向配合的科学家是:宋应星。

88. 反映了明代我国手工工场生产面貌,总结了明代农业和手工业生产技术,被称为“中国17世纪工艺百科全书”的著作是:《天工开物》。

89. 被译为外文,流传世界的古代科技著作有:《本草纲目》、《天工开物》。

90. 我国农学史上最早传播西方近代科学知识的书籍是:《农政全书》。

91. 《千金方》和《本草纲目》是属于同一领域的科技成就。

92. 汤显祖是明朝后期最负盛名的戏剧家,他的代表作是《牡丹亭》,清朝中后期,在北京已徽剧、汉调为基础,形成一种新的剧种——京剧。

93. 明朝书法家董其昌的书法,吸收古人书法的精华,兼有“颜骨赵姿”之美。

94. 明朝的绘画,以上水画、花鸟画居统治地位。

明末的著名画家徐渭,善用泼墨;清朝的“扬州八怪”,进一步发展徐渭的笔墨纵横手法,流传下来的作品很多,如:郑板桥《兰竹图》。

二、材料分析题部分1.材料一: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谁能载舟,亦能覆舟。

材料二: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如一。

材料三: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

⑴这几句话出自哪一位皇帝之口

⑵材料一是什么意思

说明了他认识到什么问题

⑶材料二反映了什么样的民族政策

这种政策具体体现是什么

⑷材料三中的镜子是谁

它重用的人才还有哪些

答案:⑴唐太宗⑵君主好比是船,百姓好比是水;水能载船行走,也能把船掀翻。

他认识到人民群众力量的伟大⑶反映了比较开明的民族政策,体现在北方各族尊奉他为“天可汗”。

⑷镜子指魏征,他重用的人才还有房玄龄、杜如晦。

2.材料一:“贞观之风,一时复振。

”材料二:“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

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

”问题:⑴材料反映的内容是什么时期

⑵材料二中诗的作者是谁

⑶说一说这一时期的主要改革措施及其影响。

答案:⑴唐玄宗统治的开元时期的繁荣景象。

⑵杜甫《忆昔》⑶唐玄宗励精图治,重视人才重视地方吏治,把中央优秀的官员下放到地方任职,并戒奢从简,对外开放。

这些改革措施,是开元年间的政局为之一新,经济繁荣,仓库充实,人口明显增加,唐朝进入全盛时期,历史上称为“开元盛世”。

3.材料一:“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

”——唐太宗。

材料二:“我们所知的最早的考试制度,是中国所采用选举制度,及其定期举行的考试。

”问题:⑴材料二中的“ 选举制度指什么制度

它的完善、兴废是在什么时期

⑵材料一的意思是什么

⑶这一制度(科举制)的影响。

⑷科举制度选拔官员的方式是

⑸隋唐以来历代统治者都沿用科举制的原因。

答案:⑴科举制度,完善在唐朝时期,兴起于隋朝隋炀帝时,到清朝末年被废除⑵天下的有才之士,都被我收罗了⑶科举制度改善了用人制度,使有才识的人有机会进入各级政府任职;科举制促进了唐代文学艺术的发展,有利于唐诗的繁荣;科举制推动了教育的发展,士人用工读书的风气盛行。

科举制度在我国封建社会延续了1300多年,直到清朝末年才被废除⑷分科考试选拔⑸有利于巩固专制统治4.材料一:“大唐国者,法式备定,真国也,常须达。

”——《日本书记》材料二:课本30页图。

问题:⑴材料一反映了哪个国家对中国的看法

并派了很多什么人到中国

⑵这个国家受唐朝的影响表现在哪些方面

⑶唐玄宗时,有一位大师先后六次东渡到这个国家,为传播唐文化做出了重大的贡献,并在这个国家设计一座寺庙,至今仍被视为一书明珠

答:⑴日本、遣唐使⑵日本仿效唐朝的政治制度,日本人受唐朝文化影响很大,他们参照汉字创制了日本文字,在社会上至今还保留着唐朝人的某些风尚,日本的城市和铜钱样式也和唐朝的相似。

⑶鉴真、唐招提寺5.材料一:“国家根本,仰给东南”。

——《宋史》 材料二:“苏湖熟,天下足”。

问题:⑴材料放映了当时的什么现象

⑵这种现象出现的原因是什么

⑶这种现象是何时开始,何时结束

答:⑴南方农业超过北方,经济重心南移⑵南方战乱较少,社会相对安定;中原人南迁,带来先进的劳动力和生产技术;南方自然条件优越⑶唐朝中后期开始,到南宋完成。

6.材料:“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户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问题:⑴这是谁的诗

⑵反映了什么节日,有什么习俗

⑶宋代时还有什么传统节日

⑷今天的春节在宋代的时被称为什么

答:⑴王安石⑵春节;习俗有:祭祀祖先,挂年画、贴桃符,喝屠苏酒,守岁,燃放鞭炮,穿新衣,拜年⑶元宵节、端午节、中秋节⑷元旦7.材料:“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过零丁洋》问题:⑴这是谁的诗句

它有什么英雄事迹

⑵诗的意思是什么

⑶我们要学习他什么样的精神

答:⑴文天祥,他被元军俘虏后仍然坚贞不屈,拒绝投降⑵自古以来,人都不免一死,但要死得有价值,有意义,要名垂青史。

⑶不畏强暴、坚贞不屈的高尚气节。

8.材料一:“舟师识地理,夜则观星,昼则观日,阴晦则观指南针。

”材料二:课本57页图“出土于福建泉州的南宋海船,有13个密封的船舱” 问题:⑴材料一反映了什么现象

⑵材料二反映了什么现象

⑶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南宋海外贸易具备的条件。

⑷宋朝海外贸易发达的表现。

答:⑴指南针在航海中的作用⑵宋代的造船技术发达⑶南宋海外贸易具备的条件:指南针的应用,造船业发达具备了技术条件;经济重心南移,农业、手工业发展具备了物质条件;航海经验的积累;南宋地处东南沿海,地理位置优越⑷宋朝是当时世界上从事海外贸易的重要国家,广州、泉州市闻名世界的大商港;对外贸易东达朝鲜、日本,西达阿拉伯和非洲东海岸;政府设置市舶司管理对外贸易,贸易收入占重要地位。

9.材料一:郑君描述船队远航的情景:“观夫海洋,洪涛接天,巨浪如山……而我之云帆高张,昼夜星驰,涉波狂澜,若履通衢(qu)……。

”材料二:清乾隆帝致英国国王乔治三世的信中说:“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籍外夷货物以通有无。

”问题:⑴材料一中的“郑君”指谁

他的主要事迹是什么

他最远到达哪些地方

⑵他此举得目的是什么

有何影响和意义

⑶材料反映了明清两朝采取了怎样不同的对外政策

⑷材料二种所反映的清朝实行这种政策的原因是什么

⑸这两种政策产生了什么不同的结果

⑥联系当前现实,谈谈你从中得到的启示。

答:⑴郑和,他从1405年至1433年率船队七次下西洋;他最远到达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⑵为了加强同海外各国的联系;郑和下西洋,促进了中国和亚非各国的经济交流,加强了中国同亚非各国的经济交流,加强了中于亚非各国的联系,扩大了中国在国际上的影响。

⑶明朝采取对外开放的政策,而清朝采取闭关自守的政策。

⑷原因是受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和外来侵略两方面的影响,统治者坚持以农为本的传统观念和妄自尊大。

⑸后果:对外开放有利于经济文化的发展;闭关锁国,与世隔绝,既看不到世界形势的变化,也未能及时向西方学习先进科学知识和生产技术,使中国在世界上逐渐落伍。

⑥启示:对外开放,有利于经济文化的发展,使国家强盛;闭关锁国使国家落后。

、5.材料一:“国家根本,仰给东南”。

——《宋史》 材料二:“苏湖熟,天下足”。

问题:⑴材料放映了当时的什么现象

⑵这种现象出现的原因是什么

⑶这种现象是何时开始,何时结束

答:⑴南方农业超过北方,经济重心南移⑵南方战乱较少,社会相对安定;中原人南迁,带来先进的劳动力和生产技术;南方自然条件优越⑶唐朝中后期开始,到南宋完成。

6.材料:“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户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问题:⑴这是谁的诗

⑵反映了什么节日,有什么习俗

⑶宋代时还有什么传统节日

⑷今天的春节在宋代的时被称为什么

答:⑴王安石⑵春节;习俗有:祭祀祖先,挂年画、贴桃符,喝屠苏酒,守岁,燃放鞭炮,穿新衣,拜年⑶元宵节、端午节、中秋节⑷元旦7.材料:“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过零丁洋》问题:⑴这是谁的诗句

它有什么英雄事迹

⑵诗的意思是什么

⑶我们要学习他什么样的精神

答:⑴文天祥,他被元军俘虏后仍然坚贞不屈,拒绝投降⑵自古以来,人都不免一死,但要死得有价值,有意义,要名垂青史。

⑶不畏强暴、坚贞不屈的高尚气节。

8.材料一:“舟师识地理,夜则观星,昼则观日,阴晦则观指南针。

”材料二:课本57页图“出土于福建泉州的南宋海船,有13个密封的船舱” 问题:⑴材料一反映了什么现象

⑵材料二反映了什么现象

⑶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南宋海外贸易具备的条件。

⑷宋朝海外贸易发达的表现。

答:⑴指南针在航海中的作用⑵宋代的造船技术发达⑶南宋海外贸易具备的条件:指南针的应用,造船业发达具备了技术条件;经济重心南移,农业、手工业发展具备了物质条件;航海经验的积累;南宋地处东南沿海,地理位置优越⑷宋朝是当时世界上从事海外贸易的重要国家,广州、泉州市闻名世界的大商港;对外贸易东达朝鲜、日本,西达阿拉伯和非洲东海岸;政府设置市舶司管理对外贸易,贸易收入占重要地位。

9.材料一:郑君描述船队远航的情景:“观夫海洋,洪涛接天,巨浪如山……而我之云帆高张,昼夜星驰,涉波狂澜,若履通衢(qu)……。

”材料二:清乾隆帝致英国国王乔治三世的信中说:“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籍外夷货物以通有无。

”问题:⑴材料一中的“郑君”指谁

他的主要事迹是什么

他最远到达哪些地方

⑵他此举得目的是什么

有何影响和意义

⑶材料反映了明清两朝采取了怎样不同的对外政策

⑷材料二种所反映的清朝实行这种政策的原因是什么

⑸这两种政策产生了什么不同的结果

⑥联系当前现实,谈谈你从中得到的启示。

答:⑴郑和,他从1405年至1433年率船队七次下西洋;他最远到达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⑵为了加强同海外各国的联系;郑和下西洋,促进了中国和亚非各国的经济交流,加强了中国同亚非各国的经济交流,加强了中于亚非各国的联系,扩大了中国在国际上的影响。

⑶明朝采取对外开放的政策,而清朝采取闭关自守的政策。

⑷原因是受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和外来侵略两方面的影响,统治者坚持以农为本的传统观念和妄自尊大。

⑸后果:对外开放有利于经济文化的发展;闭关锁国,与世隔绝,既看不到世界形势的变化,也未能及时向西方学习先进科学知识和生产技术,使中国在世界上逐渐落伍。

⑥启示:对外开放,有利于经济文化的发展,使国家强盛;闭关锁国使国家落后。

10.材料:撤销中书省,从此不再设丞相,由六部分里朝政,直接对皇帝负责,由于政务繁忙,另设殿阁大学士,已备顾问。

问题:⑴这是哪一朝代官制的变化

文中的皇帝只谁

⑵材料中的六部是指那六部

⑶上述材料中叙述的机构变化,起了什么作用

答:⑴明朝、明太祖(朱元璋)⑵吏、户、礼、兵、刑、工⑶全国的军政大权都集中到黄帝手里。

11.材料:(16世纪前期)番彝拂郎机假朝贡,占据屯门海澳,时肆剽掠,屠食婴儿。

”问题:①文中记载了哪国殖民者的侵略行径

②这个国家在我国沿海的侵略活动主要有哪些

③与郑和下西洋活动相比,两者之间有什么不同

答:①葡萄牙②以欺骗手段攫取了在我国澳门的居住权,在沿海掠夺、屠杀人民。

③郑和下西洋属于友好交往,葡萄牙进行殖民掠夺,属于侵略。

12.材料一:郑成功致荷军总督揆一招降书:“台湾者,中国之土地矣,久为贵国所据,今余既来索,则地当归我。

”材料二:康熙八年,郑经(郑成功之子)要求台湾与版图之外别力乾坤,为康熙帝拒绝。

问题:①“台湾者,中国之土地也”结合学过得知识加以说明。

②简述郑成功是如何从荷兰殖民者手中收复台湾的

③材料二种郑经要求的本质意图是什么

④康熙帝拒绝郑经后采取的措施是什么

⑤郑成功收复台湾和清政府对台湾的措施有何意义

答:①三国时期,吴国卫温率船队到达台湾,当是称夷洲;隋炀帝派人到流求;元朝设澎湖巡检司,加强对琉球的管辖。

②1661年,郑成功率将士从金门横渡台湾海峡,在台湾人民的支持下,1662年打败了荷兰殖民者,台湾重新回到祖国怀抱。

③本质是想把台湾从祖国分裂出去。

④1683年,清军进入台湾,郑成功后代归顺清朝;1684年,清朝设置台湾府,隶属福建省。

⑤维护了国家领土主权和领土完整,加强了台湾同祖国内地的联系,巩固了祖国的东南海防,促进了台湾的开发和发展。

13.材料一:两块北京的城墙砖被运往美国的一所著名大学,安放在该校博物馆的突出位置。

旁边的牌子上写道:这两块城墙砖的历史比美国的历史还要长。

材料二:西安北京等城市具有悠久的历史。

有人说:“一千年看西安,五百年看北京。

”问题:①写出以北京为都城的主要封建王朝及北京当时的名称。

②北京的故宫是什么时候修建的,在建筑史上有何地位

③西安在隋唐时期称什么

当时的标志性建筑是什么

答:①金:中都;元朝:大都;明朝:北京;清朝:京师②明成祖时,紫禁城(故宫)是我国也是世界建筑之林的瑰宝。

③长安,大明宫含元殿。

14.材料:天覆地载,物数号万,而事亦因之,曲成而不遗,岂人力也哉。

问题:①材料出自哪一部著作

阐明了什么观点

②这本书还有哪些主要内容

③这本书有何影响

答:①《天工开物》,阐明了人类要与自然相协调,人力要与自然力相配合。

②这本书总结了明代农业和手工业生产技术,反映了明代我国手工工场的生产面貌。

③被译成多种外文,外国学者称它为“ 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15.十九世纪初年的流行语:开谈不说《红楼梦》,读尽诗书也枉然。

“问题:①《红楼梦》的作者是谁

什么时候创作的

②《红楼梦》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③《红楼梦》在文学史上有何价值

答:①曹雪芹,清朝②描写了贾、王、史、薛四大封建家族的衰亡和贵族青年贾宝玉与林黛玉的爱情悲剧,深刻鞭挞了封建制度和封建礼教的的罪恶,揭示了封建社会必然崩溃的历史趋势。

③具有高度的思想性和艺术性,在世界文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联系xxxxxxxx.com

Copyright©2020 一句话经典语录 www.yiyyy.com 版权所有

友情链接

心理测试 图片大全 壁纸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