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森豪威尔总统的幽默读后感
副总统= =... 这本书跟1963年美国总统肯尼迪遇刺身亡很像... 尽管也有个人被当做了替罪羔羊,但是真正的幕后凶手都说是副总统约翰逊...
人物传记读后感
[人物传记读后感]不要以为星星很渺小,只是你离它太遥远,人物传记读后感。
——题记 最近三个月,利用闲暇时间看了四本人物传记:《麦克阿瑟》、《马歇尔》、《巴顿》、《艾森豪威尔》。
尽管对辽海出版社称为“布老虎传记文库——巨人百传丛书”之扛鼎之作的编辑质量很是不齿与遗憾,但是根据了解一战、二战历史的原有基础,还是品出了一些滋味。
尤其是对中西方人们不同的人生理念、不同的道德观点、不同的思维方式有了较为深刻的认识,它甚至动摇和改变了自己以往对西方国家及其风云人物的传统的、根深蒂固的看法,也可以说是达到了颠覆的程度。
感触一深,情绪就会不稳定,思绪也很紊乱,写起来倒觉得有些无从下笔,所以写到最后好象也没有把意思真正表达出来。
正如毛主席所说:在阶级社会中,每一个人都在一定的社会地位中生活,各种思想无不打上阶级的烙印。
毕竟,这种烙印已经被打上了几十年。
它让我感到,一个人与一个时代的结合,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眼界,打开了眼界,自然就打开了心胸。
一、优良的品学 l 道格拉斯·麦克阿瑟(Douglas MacArthur,1880.01.26~1964.04.05) 麦克阿瑟1899年考入美国军事学院(西点军校)。
在校期间既刻苦攻读,又注重体育锻炼。
4年之后以98.43分西点军校第一名的成绩毕业,成绩是西点军校创办一百年来最好的。
麦克阿瑟是美国著名军事家,五星上将军衔。
曾被称“西点之父”,是历史上最年轻的西点军校校长。
第一次世界大战时任美军第四十二师参谋长;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历任美国远东军司令,西南太平洋战区盟军司令;战后出任驻日盟军最高司令和“联合国军”总司令等职。
麦克阿瑟一生都把读书作为自己的高雅嗜好,在颠沛流离的战场上,他仍然拥有7000册个人藏书。
l 乔治·卡特里克·马歇尔(George Catlett Marshall,1880.12.31~1959.10.16) 1897年不满17岁的马歇尔考入维吉尼亚军事学院, 1901年9月,马歇尔以全校第8名的成绩毕业。
院长希普将军认为;“如果乔治马歇尔被任命为陆军军官,将会青云直上,远远超过西点军校的一般毕业生。
”是美国历史上从未亲自带兵打仗而仅仅凭藉在作战图上挥动小小一支红蓝铅笔, 就众望所归地获得了五星上将的的军人。
马歇尔一身正气、知人善任,在二战期间,他大胆启用了一批年富力强的优秀军官,这批军官用战场上卓越表现和战绩,回报马歇尔的知遇之恩。
在马歇尔将军的葬仪上,已经卸任的美国总统杜鲁门说;“他是我们这一时代伟人中的伟人,我衷心地希望,当我跨入另外一个世界,马歇尔能收留我当他的部下,从而我得以努力报答他为我们所做的一切。
” l 乔治·巴顿(George Smith Patton,1885.11.11~ 1945.12..21) 乔治·巴顿出生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毕业于西点军校。
巴顿不仅是将军也是文人,他的知识面相当宽阔, 具有政治、军事、哲学头脑,更是一个最具个性、人性和智慧的人。
巴顿酷爱读书,他的个人藏书数量有6000多册,在同时期尽次于麦克阿瑟。
巴顿是美国陆军四星上将,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著名的美国军事统帅。
他指挥作战勇猛顽强、屡建奇功, 重视坦克作用,强调快速进攻,有“热血铁胆”、“血胆老将”之称。
是第二世界大战中唯一能让希特勒的纳粹军队闻风丧胆的指挥官,具有“战神”之誉。
l 德怀特·戴维·艾森豪威尔(Dwight David Eisenhower, 1890.10.14~1969.3.28) 艾森豪威尔出生在美国可萨斯州的一个贫寒之家,少年立志,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于西点军校,最后成长为美国历史上最为显赫的将领和总统,从而使他的一生充满了戏剧性和传奇性。
在美军历史上,他曾获得很多个第一:军衔晋升得“第一快”;家庭出身 “第一穷”;美军统率最大战役行动的第一个指挥官;第一个担任了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盟军的最高统帅;美军退役高级将领担任哥伦比亚大学校长的第一人;美国惟一的一个当上总统的五星上将。
二、崇高的理想 四位将军当中除了马歇尔以外,都曾经就读于以培养合格的陆军人才为宗旨的西点军校,他们都非常尊崇“责任、荣誉、国家”的校训,具有超强的纪律观念、荣誉观念和责任意识。
l 1902年7月4日的西点军校百年校庆上,作为唯一上尉军衔学员的麦克阿瑟第 一个领取《毕业证书》时,看到那么多杰出的老校友,他就暗暗发誓报效国家:将来一定要把自己的名字刻在美国“伟大公民的光荣册”上。
l 马歇尔立志报国从不气馁,表现在工作上的一丝不苟。
在他34岁仍是中尉军 衔的时候,不管在什么工作岗位上,能够得到上下级的一致称赞,获得广泛的威信。
马歇尔在繁忙的机关里,是一个优秀的在带兵和组织部队的军事演习中,是一名出色的战术家;在情况危急时刻,是一位足智多谋、值得信赖和坚如磐石的核心人物,读后感《人物传记读后感》。
马歇尔时刻以国家利益为重,慧眼识才。
早在步校的时候,他就建立了一个学员档案——黑色笔记本,把他认为有才华的青年军官的名字一一记在上面,后来马歇尔担任陆军参谋长之后,这个笔记本便成了无价之宝,他常据此选派指挥官。
l 巴顿的勇敢来自于军人职业光荣而崇高的信念。
为了打败法西斯,巴顿建立了 人类历史上第一个坦克训练基地。
而作为美国的第一坦克手、坦克部队创始人,他曾感慨:我的生命和荣誉与坦克是紧紧相连的,不久的将来,美国必将拥有一支世界上所向披靡的坦克部队。
1941年6月22日,苏德战争爆发,夏威夷也燃起战火。
当时已是军长的巴顿将军竟被忧心忡忡的艾森豪威尔吩咐“低就”作战,但是巴顿并没用过多地考虑个人的得失,而是以国家的需要为己任,他斩钉截铁地说:只要国家需要我,并给我为国出力的机会,让我参加战斗,我甘愿当一名少尉。
l 最能说明艾森豪威尔理念信条的,是当美国一家报纸指责盟军司令是一个好战 将军的时候,艾森豪威尔亲笔写下的一段文字:至于那些口口声声憎恨战争的“和平主义者”,我怀疑他们是否真能象我这样痛恨战争。
和平主义者也许没有看到过战场上的滚滚硝烟,没有闻到过战死者的尸体腐烂后发出的恶臭,没有到过挤满伤员的野战医院。
我同和平主义者的区别是,我憎恨纳粹更甚于战争。
我对战争的憎恨,永远比不上这样的信念——那就是每当出现了战争危险时,我们每个人都有责任去执行我们政府的命令。
三、无限的魅力 美国有一种基本的生存理念:永远没有完美的事物,一种缺陷的存在才是真实的。
即便是总统,作为一个普通人,仍然有他的缺点和不足。
纵观四位将军的一生,抛出阶级、信仰等政治因素,确实觉得他们的人格都各具无限的魅力。
他们都具有较高的情商,但是却不计私利;他们始终竭尽全力地办好事,并有着高昂的热情和伟大的献身精神;他们永远不会与那些麻木不仁、胆小如鼠,既不懂胜利、也不懂失败的人为伍。
l 大义凛然 无畏的献身精神 太平洋之战初期,面对失利局面,美国总统从人性化角度考虑派护卫交通工具接回菲律宾战场的军官家属。
作为战区最高司令官的麦克阿瑟,在把中下级军官的家属一一送走之后,给罗斯福总统写到:非常感谢总统的关怀,但是请原谅我没有执行您的这项命令,因为作为战区最高指挥官,我和我的妻儿要与阵地共存亡
而事实也确实如此,在战争中出生的儿子与妻子是跟随麦克阿瑟转战了12年后,才踏上自己的国土。
功成名就的马歇尔,在理所应当地应该享受安静晚年生活的时候,为响应国家的召唤,几次放弃平静的生活,再度出山,勇挑工作重担。
巴顿在军事指挥中有“两多”,即在地面上的时间比乘车的时间多,跑步的时候比走步的时候多,他是战场负伤次数最多的一位将军。
然而就在欧洲的硝烟刚刚散去,本来应该居功享受的时候,巴顿却主动向白宫申请说自己愿意马不停蹄地转战太平洋战场。
他说,为了早日结束太平洋战争,只要允许我与日本侵略者作战,哪怕给我指挥一个师的权力,我也没有任何怨言。
在欧洲战区,为了掌握主动权、正确决策,艾森豪威尔多次亲临前线地形、乘战机穿越敌区上空进行勘察。
在担任总统期间,艾森豪威尔以处变不惊的外交手段,饱满旺盛的工作热情,超群不凡的预见能力,带领美国人民度过了种种难关,从而赢得了美国人民的尊敬和爱戴。
l 克己为国 无私的奉献精神 事例太多,不可枚举,只谈感受。
与我们大不同的是,也是我感触最深的,是在个人与国家和民族利益矛盾之中,他们都仿佛没有半点私欲可言。
而更让我们永远也无法理解的是,他们当中并没有一个人会认为自己的为政清廉、克己奉公、不枉私情是一种值得称颂的高尚品德。
真的很奇怪,那些在我们看来是领导干部做出的感天动地的事情,他们从来都都觉得稀松平常。
l 平易近人 兵民的精神领袖 在即将发起菲律宾登陆总攻的前一天,看着新闻记者及其观察人员掩饰不住的等待胜利的喜悦,麦克阿瑟的脸上始终挂着一种忧郁的表情。
他说,我渴望胜利,但是我现在想得更多的却是,当发起总攻的冲锋号响起的时候,又有多少优秀的美国青年将会长眠在登陆战斗的沙滩上。
一位曾在参谋部工作过的中尉深情地说:“马歇尔将军对所有在他手下服务的人都很有人情味。
不论他们的职位高低,他总是不厌其烦地去向他们表示他的真诚、尊敬、体贴、关心和友爱。
我有很多他关心我的美好回忆,那纯粹是他本性的一部分。
” 就是曾经因“打耳光事件”而两度引起轩然大波的巴顿将军,也会经常到战地医院去看望伤病员,他在浑身打满绷带、深度昏迷的士兵的床前默默伫立的场景,使在场的医护人员深受感动。
而艾森豪威尔在士兵当中更是从来不摆官架子,他时常出入士兵宿舍、食堂,了解士兵们的生活情况,一有问题就立即解决。
对于他的热情,他的坚强个性,士兵们都很钦佩,甚至崇拜。
艾森豪威尔在给他的妻子玛咪的私人信件中曾经这样写道:“我们的士兵真好。
我总觉得,越是靠近前线,士气越好。
没有人了解我多喜欢在他们中间转来转去。
我和真正的战士们在一起呆上一天,我的精神就会振奋起来。
” 历史,真的就是一坛醇酒,她会无情地浇醉沉沦的时光。
然而有时,她又如一枚从地层深处绽放的花,姹紫嫣红,如歌飘于野,如诗落于世。
10个字的读后感怎么写
1,龟兔赛跑读了这事,我明白了努力向上的人才会胜过那些骄傲自满的人的道理。
学习也是如此,我们不能一有好的成绩就骄傲自满,自以为是,要继续努力,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2,葡萄园里的珍宝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有多少付出就有多少收获。
有辛勤的耕耘才有丰硕的成果。
老农夫面对懒惰成性的三个儿子,没有正面教育,而是采取了一种“点铁成金”的教育方法,终于是他的儿子们明白了勤劳致富的道理。
3, 蚊子与狮子这则寓言告诉我们骄傲是没有好下场的,有些人虽然击败过比自己强大的人,也会被比自己弱小的人击败。
强中自有强中手,能人后面有能人。
4,金鸡蛋这岂不都是贪婪惹的祸吗
这对杀鸡“取金”的夫妻,表面上看来是一种愚蠢的行为,其实他们是过分的“聪明”。
而这种“过分的聪明”,也正是来源于他们狭隘的心里和贪婪的本性!用这种的卑鄙的手段不劳而获,成为富翁,坐享富贵。
5, 狮子和老鼠读了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弱小的动物同样也有厉害的一面,我们要时刻对着别人谦虚的态度,同样也要学习别人的长处,弥补自己的短处,这样你跟别人比,别人能做到什麽你也能. 6,放羊的孩子读完这个故事,我明白了诚实的重要性,经常戏弄别人最终只能伤害自己,对自己一点好处都没有。
真诚与信赖是连接人间友谊的纽带,一个品格正直诚恳的人,必然会受到人们的敬重和信赖,当他需要帮助的时候,人们都会去帮助他。
而那些不诚实,喜欢说慌的人,人们不喜欢他,他遇到困难时,没有人愿意帮助他。
7,熊和旅人读了这个故事,我懂得我:那种整天把友谊挂在嘴上的人,也会随时把友谊踩在脚底下。
轻而易举就海誓山盟的人,一遇风吹草动就逃之夭夭。
真正的友谊是永恒的,它必须经受实际生活的考验。
8, 弄巧成拙的驴子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做什么事都要老老实实,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地干,决不能投机取巧,那样只会弄巧成拙,最终害了自己。
我们的学习也是一样,只有认认真真的学才能取得好成绩,那些平时不努力,光想着偷懒是不行的。
,9,狼和小绵羊
艾森豪威尔将军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LV.15 推荐于 2017-12-16艾森豪威尔是个戎马半生,战功卓著的美国总统。
现代战争需要各方面的知识和人才。
要使各方面的作用充分发挥,而不互相摩擦、自我消耗,就要有人从中协调。
读后感的结尾怎么写
十个字。
总结全文,感点。
围本观点联系实际。
一篇好的读后感应当有时代气息,有真情实感。
要这一点,必须善于联系实际。
这实际可以是个人的思想,言行,经历,也可以是某种社会现象。
联系实际时也应当注意紧紧围绕基本观点,为观点服务,而不能盲目联系,前后脱节。
结既可以回应前文,强调感点;也可以提出希望,发出号召。
不管采用哪种方式结尾,都必须与前文贯通,浑然一体。
读后感始终要受“读”的约束,开头要引“读”.中间还要不时地回扣“读”的内容,结尾也要恰当回扣“读”的内容不放松。
求一篇《马歇尔传》的读后感,至少400字,高悬赏哦
学霸们帮帮忙吧
马歇尔1959年10月16日,经旷日的病痛折磨之后,乔治·马歇于停止呼吸,悄然离世艾森豪威尔总统当即宣布全国举哀一日。
凡是真正了解马歇尔对国家和国际事务所做贡献的真正价值的人,无不对这样一位伟人的谢世表示惋惜和哀悼。
丘吉尔在伦敦把人们的心情归结为一句话:“他是(当代)美国最后的一位伟人。
”杜鲁门加上一句:“他是我们这一时代伟人中之伟人。
我衷心希望,当我跨进另一个世界时,马歇尔能收我为他的部下,这样我就能够报答他为我们所做的一切以及他为国家所做的一切。
”葬礼的筹备工作已在进行之中。
人们不会忘记,长年以来,马歇尔曾先后为哈定总统、罗斯福总统、他的挚友英国陆军元帅迪尔爵士和他最崇拜的楷模和良师潘兴将军办丧葬。
现在该轮到别人为他举行葬礼了,然而,这次则要遵照马歇尔的遗嘱进行操办。
1959年10月17日,适逢周末,马歇尔长眠棺中,停放在华盛顿的伯利恒教堂,供人瞻仰。
不同年龄、不同身份的人络绎不绝,以表达对他的崇敬和哀思,并最后看一眼这位伟人那非凡气质的面孔。
弗吉尼亚军校学员和三军的代表一起参加护灵。
随后的一切,都一丝不苟地遵照马歇尔个人的吩咐进行,即“简葬于我,一如美国陆军为自己祖国光荣尽职的每一位普通军官。
切勿铺张,力戒盛典。
葬仪从简,仅限亲属参加。
不事声张,尤为重要。
”尽管如此,政府还是决定为他举办一个尽可能简短的仪式。
10月20日,机动灵车载着灵柩前往迈尔堡大教堂,在那里举行简单仪式。
在亲属进入教堂之前,前总统杜鲁门和他的军事助理哈里·沃恩、现任总统艾森豪威尔和他的助理罗伯特·舒尔茨先后步入教堂,局促不安地并肩坐在第一排,交谈着惟一共同的话题:乔治·马歇尔的优秀品德。
在他们两旁,一边是凯瑟琳和她的子女,另一边是马歇尔将军战时的助手和部下,其中两个人不为外人所知。
其一是曾跟随马歇尔去中国和莫斯科的勤务兵温中士;另一个是马歇尔战时的理发师托塔洛,他曾在开罗、德黑兰、波茨坦和五角大楼为将军操刀整容。
仪式就像马歇尔所希望的那样简短。
多年为马歇尔服务的教士卢瑟·D·米勒知道他的主人不要悼词,他在祈祷中惟一提到马歇尔将军的一句话是:“请带走您忠实的仆人乔治。
”简短的圣公会仪式结束后,灵柩被放在炮车上,护灵队、亲属、执绋者一同前往无名英雄墓山下的一块墓区,在那里埋葬着莉莉和她的母亲。
人们听到了护灵队施放的尖厉的排炮声,随后是缓慢而悲凉的安息号声。
乔治·马歇尔在他第二次结婚29周年后五天,他79岁生日的前两个月,结束了他尽职尽责的一生。
一切都悄然无息,简朴无华,毫无排场,其井然有序和朴实无华,一如乔治·卡特莱特·马歇尔一生之为人处事和组织指挥历次作战。
坚强才能成功读后感300字
读了这篇文章,我想:你在做某件事情,而危难就像狂风暴雨一样袭来。
你是像艾森豪威尔一样坚毅不屈,还是像懦弱者一样坐以待毙、束手无策呢
肯定有很多人像懦弱者一样吧
其实,危难就像一个翻卷而来的浪潮,每当它出现的时候,许多人都会措手不及,没有勇气去挡住它、战胜它。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做任何事都应该坚强,提起勇气去把它打败。
人的一生肯定都不是一帆风顺的,艰难险阻很难避免,我们不能一味退缩,要做个像艾森豪威尔那样奋起抗争的勇敢者,因为他战胜了自己,战胜了自己就会有机会战胜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