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吴起二年级的导游词
吴起(前440年-前381年),中国战国初期军事家、政治家、改革家,兵家代表人物。
卫国左氏(一说今山东省菏泽市曹县,一说今山东菏泽市定陶区)人。
[1] 吴起一生历仕鲁、魏、楚三国,通晓兵家、法家、儒家三家思想,在内政、军事上都有极高的成就。
唐肃宗时将吴起等历史上十位武功卓著的名将供奉于武成王庙内,被称为武庙十哲。
宋徽宗时追尊吴起为广宗伯,位列宋武庙七十二将之一。
公元前412年,齐宣公发兵攻打鲁国[3] 。
鲁穆公想任用吴起,但吴起妻子是齐国人,穆公疑。
吴起渴望功成名就,于是杀掉妻子表示不偏向齐国。
鲁穆公任命吴起为将,率军大败齐军。
后来鲁穆公对吴起产生了怀疑,免去了吴起的官职。
而吴起的主公季孙氏也因懈怠宾客被杀,经人劝说,吴起离开鲁国投奔魏国。
经过吴起变法后的楚国国力强大,向南攻打百越,将楚国疆域扩展到洞庭湖、苍梧郡一带。
[38] 公元前381年,楚国出兵援助赵国,与魏军大战于州西(今河南省武陟县西南以西)。
楚军穿越梁门(位于大梁西北的关塞),驻军林中(位于梁门以北),饮马于黄河,切断魏国河内郡与首都安邑(今山西省夏县西北)的联系。
赵国借助楚国的攻势,火攻棘蒲(今河北省魏县南),攻克黄城(今山东省冠县南),楚、赵两国大败魏军。
[39-41] 诸侯都畏惧楚国的强大,但吴起的变法招致了楚国贵族的怨恨,也为自己埋下了杀身之祸。
吴起的军事思想主要集中于《吴子兵法》。
在《吴子兵法》中,吴起主张把政治和军事结合起来,对内修明文德,对外做好战备,两者必须并重,不可偏废。
[52] 在政治、军事并重的前提下,吴起更重视政治教化,[53] 用道、义、礼、仁治理军队和民众。
[54] 吴起还从战争起因上将战争分为义兵、强兵、刚兵、暴兵、逆兵等不同性质,主张对战争要采取慎重的态度,反对穷兵黩武。
描写五龙口景区的作文400
那条贯古今,串未来的长廊;那条莹莹光无尽的长廊。
——题记天下着淅淅沥沥的小雨,走在泥泞的路上,心里不由得有些阴霾:三坊七巷,真的有那么好吗
为什么要花这样的时间徘徊在这条似乎跟不上时代脚步的街上呢
疑惑与不理解的思绪溢满了整个心房。
雨还是不停地下着,撑着伞走路,雨丝就这样肆无忌惮地打在脸上。
冷冷清清的马路,载着同学们的欢声笑语,也载着我独自的沉默——为什么他们的心充满喜悦
拐过一个转角,却忽然感到眼前一亮,这条修复过的街道,竟是如此清新、明亮。
跨过那个大门洞,仿佛进入了时光长廊,我慢慢地走着,抬头看那火红的大灯笼挂在二楼房间的窗前,与竖立在巷口的电线杠子打着招呼;老字号的店牌端端正正地架在那些仿古建筑的房梁上,正眯着眼睛望着对面的奶茶店。
我似乎看到,在两者眼神交际的那一瞬间,天空中擦出了古与今的火花;一个小孩儿光着屁股,蹒跚地走向“刻板印书”的雕塑,伸出那只胖嘟嘟的小手,轻轻触摸着,随即“咯咯咯”地笑了起来。
雨渐渐小了,我们沿着宽达十几米的石板路向前,认真品读着右边的三坊:衣锦坊、文儒坊、光禄坊;左边的七巷:郎官巷、塔巷、黄巷、安民巷、宫巷、吉庇巷、杨桥巷。
也许没有人会想到,衣锦坊这片房子已经拥有252年历史了,当时房子四周是厚达80厘米的鞍形风火墙,墙上方的雕塑生动形象,一组“吴刚嫦娥”,一组“张生红娘”,这曾让住在这里的欧阳家族骄傲了很久很久。
衣锦坊还有个著名的景点——水榭戏台,在清水池塘之上,在轻风细雨之中,闽戏就在这里飞翔着。
不知不觉间,我站在了文儒坊前,细细聆听,仿佛听见一百多年前那些达官鸿儒谈笑往来的脚步声,仿佛听见一百多年前那些学子琅琅的读书声,仿佛听见《陈若霖斩皇子》的声音,仿佛看见当年李鸿章在这奋笔疾书,写下“冠盖今螺渚,诗书古颖川”的楹联。
光禄坊在上世纪三十年代与吉庇巷一起被辟为马路,其旧貌已是现代高科技不能复原了的,于是带着一点点失望,我转过身子,往回走去。
映入眼帘的是入口处的郎官巷,那里是近代著名思想家、翻译家严复老人的居所。
那居所在当时看来,颇具现代化:门斗两侧山墙紧连着侧墙,突出了其门面排场的气氛;走廊、栏杆上的花纹也均为民国时期流行的仿西方建筑纹饰。
出三坊七巷向左拐,在那条最先被改建成马路的地方,还存在着两个名人深深的脚印。
林觉民、谢婉莹,这两个闪亮亮的名字,都出自杨桥路17号。
在那“风光月霁襟怀”之间,在那“红紫青蓝白绿黄城”之里,无不洋溢着谢家人对自己居所的热爱与赞美。
这些就是冰心奶奶所眷恋的老屋,所眷恋的回忆吧。
也许是在这喧嚣的大城市里生活了太久太久,以至于感觉到寻找那纯净的一小方土地好难好难;也许是沉浸在繁忙的生活里,似乎早已失去了对福州城的热情,以至于没有发现,就在市中心的这条长廊可以让疲倦的人们重新获得对过去的悸动与沉醉。
它,连接着这座城市的过去与将来,连接着那些纯真的回忆与憧憬,慢慢地品,慢慢地在细雨中,回味着。
三坊七巷,这个伫立在城市中心的古建筑群,这个回响着福州人世代梦想的地方,在这条时光长廊里,我沉醉了。
皇城相府是哪个朝代流传下的
清朝康熙时期陈廷敬修建的。
在陈廷敬的故居,留下了总面积近4万平方米的建筑群,当地人称之为“皇城相府”。
皇城相府原名皇城村再早称中道庄,皇城相府其名字的来历是导游津津乐道的说词:据民间流传,陈廷敬在京城做了大官以后,其母亲想到北京看看皇宫,陈绝不能违反大律例而将母亲带到皇宫,侍母至孝的陈廷敬又不想忤逆母亲的意愿,于是不惜巨资在中道庄内城之外另建设新城,并将仿皇宫景点点缀其间。
面对新城,陈母理解儿子的孝心便住进新城,活的十分快乐。
中道庄的村民十分自豪争相以“小北京”夸赞自己的家园,并相信真正的皇城也不过如此,于是以“皇城”自居,后又演变成皇城村,经口口相传有小人借机向朝廷打小报告,说陈廷敬大逆不道,私盖皇城,图谋造反,陈廷敬听风声之后,虽然胸襟坦荡,但老百姓的称呼“皇城”却实在是犯大忌,不做预防难免被追究责任。
于是命人火速返乡将内外城墙全部涂为黄色,并干脆称其村名为“黄城”,城楼上甚至悬挂了“黄阁青山”的匾额。
朝廷派专人赴实地调查,村名“黄城”名实相符,如此山村可印证康熙盛世的太平写照,于是朝廷所派专人据实上报,不但没有参奏陈廷敬谋逆反,反而多是称赞之词,最后还陈廷敬以清白,“黄城”村名由此有了法定的意义。
皇城相府导游讲解词
皇城相府是中国清朝康熙大帝的老师、《康熙字典》的总裁官、文渊阁大学士光禄大夫陈廷敬的故居,位于山西省阳城县北留镇皇城村,枕山临水、城墙雄伟、雉堞林立,房屋则朴实典雅、错落有致,是一座别具特色的城堡式建筑群。
建筑群分内城、外城两部分,有院落16座,房屋640间,总面积36580平方米。
内城始建于明崇祯五年(公元1632年),有大型院落八座,为明代建筑风格。
尤其是七层百尺河山楼及附属建筑107间藏兵洞,是明代建筑中的珍品,也显示出古老古堡风格。
外城完工于康熙四十二年(公元1703年),建有前堂后寝、左右内府、书院、花园、闺楼、管家院、望河亭等,布局讲究、雕刻精美。
康熙御赐的“午亭山村”匾额及对联“春归乔木浓荫茂,秋到黄花晚节香”至今保存完好。
整个皇城相府的建筑特征是:依山就势、随形生变、层楼叠院、错落有致、古朴庄严、浑厚坚固。
在河山楼内还有井、碾、磨,并有暗道直通城外,聚甲藏弩、护城保庄、抵御外侵。
皇城相府的礼制建筑,也给中华民族留下了一笔丰厚而值得研究的历史文化遗产。
外城城门外有高达8米的御书楼,康熙帝御赐的“午亭山村”石刻匾额及对联“春归乔木浓荫茂,秋到黄花晚节香”至今保存完好。
外城内有大小石牌坊两座,铭刻着“德积一门九进士、恩荣三世六翰林”之功德。
同时,保存完整的康熙帝在陈廷敬病重期间和病故后亲赐的御碑,表达了康熙对陈庭敬的敬重,是对陈廷敬生荣死贵的最好记录。
这里,御碑之多、御书之富、保留之完整,为国内少见。
专家介绍,整座建筑反映了明末社会状态及清初政治面貌和宗教信仰,有极高的观赏价值和研究价值。
陈家从陈廷敬的祖父起兴盛五代,败落后,故居陆续住进了1000多户村民。
自1998年5月以来,当地政府将村民迁出,并筹资2000万元对建筑群进行了修缮。
同时,有关部门根据史书记载恢复了一些已经坍塌毁坏的建筑,并对环境进行了整治。
皇城村已先后成功地举办了“名相陈廷敬暨皇城古建学研讨会”、“皇城相府首届文化艺术旅游节”。
皇城相府不仅游客、考古学者云集,还被一些影视剧组看中。
在这里开拍了《我认识的鬼子兵》和《康熙帝国》两部电视剧。
求最近去北京旅游后的感悟文章
感悟北京 作为一个中国人,对首都北京的向往,是与生俱来的,随着年龄的增大,憧憬之情更是强烈。
前久请了有薪事假,和亲人一同奔赴北京,开始了为期一周的北京之旅。
感悟不断…… 一、古文化的宏伟气势 作为几朝之都,京城的宏伟气势单从那些闻名的古建筑群里便能寻出端倪。
穿行于故宫,径深于南北。
虽说最华丽的金銮宝殿——太和殿目前正在修葺,整体掩盖在围掩之中,这座当今最大的历史博物馆,却无处不在彰显着它的磅礴大气、富丽堂皇。
导游说,且不说封建王朝当日赤巨资修建园林装点寝宫是多么的奢华,单从眼前留给后人的却是一笔珍贵的财富。
看居住南城的的清官纪晓岚,他的破旧宅院无人问津;而当日大贪官和绅的宅地、如今的“恭王府”,却因其“三绝”闻名于世,并成为珍贵的历史文物被后人保护起来。
二、党的光辉满地 毛主席率领我们打江山,成立新中国,就是在北京建了都。
想必正因为此,北京这座城市更为感恩。
一路上,所有人提起主席,都是敬仰的称呼着“毛主席他老人家”。
这一声呼唤,似乎他就是居住在邻家大院的长辈,倍感亲切。
去主席纪念堂的一路上,我们压抑不住内心的激动,奔跑起来,就想早点见到中国人民心中这位伟大的“神”。
北京是祖国的政治文化中心,它能迅速及时的传递着中央当下最热门的政治话题。
漫步北京街头,随处可见的“八荣八耻”的宣传专栏和人民群众驻足学习的身影,就是最好的证明。
三、现代文明的高智商底蕴 人们常说,在北京别比谁的官大。
此次北京之行参加了一次同学聚会,我才知道,这个同为政治中心与经济中心的城市,千万别比谁的学历高。
北京高校云集,全国大多学子均有“不到北京非好汉”的念头。
且不说清华、北大这样的顶级院校,人大、中财、北外、北航等等在全国也是鼎鼎有名。
而正是因为高素质人才济济,城市更能吸引全球各大企业在这里投资建厂开辟发展领域,其中更不乏大量技术含量高的IT信息产业。
在这座城市里,女生丝毫不畏惧担当“第三类人”,她们清楚的知道,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只会有利于打造个人核心竞争力,以利于自主选择,并逐步推动城市现代文明的建设,没有任何负面效益。
在左一个博、又一个硕的北京同学圈中,我不禁羞愧形于颜面。
四、北京人民的博大 在“ABO”血型系统中,我不禁感叹O型血同仁的博大。
他们可以为这个系统的全部人员输送血液,却不能从他们那里回馈一丁点。
这样的博大,我在北京人民身上看到了影子。
北京话是普通话的母版。
导游说,北京话讲究字正腔圆。
在整个行程中,他就是用最标准的普通话与我们一起分享着北京的种种。
我们的团队来自祖国各地,人们都操持着母语与导游交流,他也颇为耐心的讲解。
待一位来自东北某地的大爷用当地土语反反复复的问导游一个问题很久他都不能领会时,导游傻眼了:“我真的听不懂~” 2008年奥运在即,北京人民将代表华夏儿女展示着中国人的博大。
希望那字正腔圆的普通话可以成为一个缩影,将中华儿女在共产党的领导下那种的自豪感幸福感传递给大家,将中国的古文化,现代文明等等最最美好的东西奉献给大家……
烟台南山旅游景区。
山旅游风景区是国家首批授187处之一,它位于省烟台龙口市境内景色秀丽的之中,景区内的南山禅寺、香水庵、灵源观、文峰塔、南山古文化苑等景点均系晋、唐、宋、元、明、清代遗迹,千年古刹,可谓圣地重光,更添新颜。
古建筑群中的亭榭廊塔,山林水系,依山构造,古朴典雅,迤逦壮观,气势宏伟。
景区内的南山大佛,高38.66米,重380吨,这座举世罕见的锡青铜释迦牟尼大坐佛,堪称目前世界第一铜铸大坐佛。
大佛莲花座下建有功德堂、万佛堂、佛教历史博物馆。
万佛堂内陈列着9999尊造型逼真、栩栩如生的金铜佛像,与大坐佛共同构成了万尊佛象的宏大阵容。
佛教历史博物馆内展示了佛教文化兴起兴盛的历史记载,馆内还陈列展出了牟尼佛舍利等数十件文物和佛教文化艺术珍品。
烟台南山大佛自驾车路线: 1、济南到烟台南山大佛:----潍莱高速----威乌高速----南山出口下高速;距6公里,时间20分钟;旅游区附近开通了105南山专线,还有5路公交车 2、从烟台到:先从从车到龙口的黄县,下车后坐105路车到终点站,要是打TAXI的话最多给他30元。
从105路终点站下了后,有直达景区的专线1元就到,不过1小时一趟,如果不想等的话山下有电瓶车10元就拉你上去了
3、青岛到自驾路线:“到了烟台市再往黄城走;从烟台到黄城开车大概1个半小时,到了黄城随便问个人在哪就行了,当地人都知道的,我在上学,我们学校就在景区旁边,出了校门坐车十分钟就是
” 4、从芝罘区到:可以先做到龙口的车到6公里,时间20分钟;旅游区附近开通了105南山专线,还有5路公交车。
烟台南山大佛乘车路线: 乘坐5路、105路车终点站下车即到 玩法:渡假、休闲、旅游、节庆活动:跑旱船亦称旱龙船、船灯、彩莲船。
多扮成一对渔家夫妇或父女,女在船中,男在船外撑篙或划桨,表演水中行船或捕鱼的劳动生活。
烟台是我国八大菜系之首枣鲁菜的发祥地,素有“烹饪之乡”之美誉。
在烟台,您一定要品尝一下正宗的原滋原味的鲁菜。
鲁菜的起源可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南北朝时发展迅速,经元、明、清三代被公认为一大流派。
原料多选禽畜、海产、蔬菜、善用爆、扒、烤、锅、拔丝、密汁等烹调方法,偏重于酱、葱、蒜调味,善用清汤、奶汤增鲜,口味咸鲜。
名菜有“、、”等。
菜的风格大方高雅,适应性强。
烟台900公里长的海岸线上盛产名贵的海参、扇贝、鲍鱼、海螺、大对虾、加吉鱼等,这就决定了烟台烹饪以海味原料为主的特点。
烟台菜以清鲜、脆嫩、原汤原味见长,烹调技法以炸、溜、爆、炒、蒸、煎、扒为主。
上菜顺序要求先冷后热,先咸后甜,每席必有鱼,没有海参不算大席。
主要名菜有、、芙蓉干贝、炸蛎黄、白扒鱿鱼、苜蓿蛏子、削丽大虾、芫爆乌鱼花、韭菜炒海肠子等。
以小海物制名菜佳肴,是烟台风味的一大特色。
烟台的名师高手对这些稀有的小海物之烹调,多具绝招,烹调出的海味不仅清鲜脆嫩,汤清味爽,而且菜形也千姿百态,使食者不仅饱享口福,也得到美的愉悦。
烟台风味除了菜肴以外,面点也享有盛誉。
福山拉面、蓬莱小面、硬面锅饼等都闻名中外。
烟台苹果、葡萄酒、金锡镶工艺茶具、莱州玉雕、莱州毛笔、草编、莱阳梨、天鹅蛋、麻布绣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