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重庆的导游词
介庆的导游词重庆,简称巴或渝,位国西南部,是人民共和国直辖市、国家中市、超大城市、国际大都市,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介绍重庆的导游词,以供参考。
介绍重庆的导游词篇一:大家好,欢迎来到美丽的山城——重庆。
我是你们的导游。
首先,我带大家去参观解放碑。
解放碑是重庆的标志。
解放碑虽然面积不广,但是它是重庆最繁华的地方:商品琳琅满目、小吃样样俱全、楼房高耸入云……至于人呢,大街上、商场里、书店里、广场上、小吃屋里……到处都是人,成千上万、人山人海,走路也是摩肩接踵。
若你站在“摩天大楼”向下望:无论是人还是车,都像是小蚂蚁!但还是川流不息……逛了繁华的解放碑,我们再去看看朝天门。
朝天门是两江交汇的地方,两江是指——嘉陵江和长江,一座大城市里有两江交汇的地方是特别稀少的哟!黄、蓝色的江水交汇在一起,可真壮观啊!在江上架着一座座雄伟的大桥,因此,重庆也好称桥都。
重庆的夜景是公认的,比上海和香港还要漂亮!你可以登高俯瞰两江夜景,也可以游江观夜景。
每当夜幕降临,万家灯火高低辉映,如漫天星汉,极为瑰丽。
登上著名的“一棵树”观景台,或者乘坐重庆著名的满江红游船,环游重庆市区,都别有一番风味……夜幕中的重庆,江中点点灯光,犹如闪烁的星星掉在水里,亦真亦幻!重庆,还有很多与众不同的地方。
重庆的山、重庆的火锅、重庆的人,重庆的美女等等,来了都会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 介绍重庆
西江千户苗寨导游词
位于贵州省雷山县东北部的雷公山麓,距离县城36km,距离黔东南州州府凯里35km,距离省会贵阳市约260km。
由十余个依山而建的自然村寨相连成片,是目前中国乃至全世界最大的苗族聚居村寨。
据统计,在清朝咸丰年间(1729年)有600多户,1964年第二次人口普查为1040户,1990年增至1227户,1997年为1115户。
据2005年的最新统计,现共有住户1258户,人口5326人,其中苗族人口占99.5%。
西江千户苗寨所在地形为典型河流谷地,清澈见底的白水河穿寨而过,苗寨的主体位于河流东北侧的河谷坡地上。
千百年来,勤劳勇敢的苗族同胞在这里日出而作,日落而归,在苗寨上游地区开辟出了大片的梯田,形成了浓郁的农耕文化与优美的田园风光。
由于受耕地资源的限制,生活在这里的苗族居民充分利用这里的地形特点,在半山建造独具特色的吊脚楼,上千户吊脚楼随着地形的起伏变化,层峦叠嶂,鳞次栉比,蔚为壮观。
这里的苗族居民根据自己的信仰和习俗,在每个村寨的坡头都种植了成片的枫树林作为护寨树,成为当地重要的自然景观之一。
西江苗族是黔东南苗族的重要组成部分,现主要居住的是苗族的“西”氏族。
作为全世界最大的苗寨,西江千户苗寨拥有深厚的苗族文化积淀,这里的苗族建筑、服饰、银饰、语言、饮食、传统习俗不但典型,而且保存较好。
西江苗族过去穿长袍,包头巾头帕,颜色都是黑色的,故称“黑苗”,也称“长裙苗”。
西江苗族的语言属于苗瑶语族苗语支中部方言的北部次方言,这里现使用的文字是通用的汉语言文字,尽管汉语言是西江苗族与外界交流的必备语言工具,但苗族人之间的交流仍然使用苗语。
在清雍正开辟“新疆六厅”以前,西江基本处于化外之地,地方事务多由自然领袖管理,与汉族地区有显著差别,实行自主管理内部事务。
西江苗族的自然领袖主要包括“方老”、“寨老”、“族老”、“理老”、“榔头”、“鼓藏头”、“活路头”等,不同性质的自然领袖其职责也不同,相互之间具有分工协作的性质,共同维护苗寨的安全与利益。
“方老”是自然地方的最高领袖,每个自然地方下辖若干相互有密切联系的村寨,“寨老”是每个苗寨的最高领袖,“族老”则是某一家族的领袖,“理老”一般由德高望众、学识丰富的人担任,主要负责民间纠纷的调解、裁断,“榔头”主要负责刑罚,维持地方治安,“鼓藏头”负责召集和主持祭祀、祭祖活动,“活路头”则主持安排农业生产。
其中,鼓藏头和活路头是世袭的,而其他自然领袖一般是群众选举出来的。
“议榔”是苗族社会为了维护地方治安和社会秩序,由方老、寨老、榔头等组织的群众议事会,以对内部的各种重要纠纷和外敌入侵进行商议、决断。
议榔大会一般每年举行一次,如果社会安定,无争无议,也可两、三年举行一次,遇外敌来犯时则临时召开。
西江的议榔一般是分头在各寨子的风景林中举行。
清政府在苗疆实施“改土归流”后,西江苗寨接受中央政府的管辖,方老、寨老等自然领袖已基本不存在了,但负责祭祀和生产的鼓藏头与活路头仍得以世袭保留。
长期以来,农业一直在西江千户苗寨产业结构中占据着绝对的优势地位。
刀耕火种的农业生产方式虽能养活生活在这里的数千人口,人们过着自给自足的生活,但社会经济发展速度十分缓慢。
1982年,西江被省人民政府列为贵州东线民族风情旅游景点,1992年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04年被列为全省首期村镇保护和建设项目5个重点民族村镇之一,2005年11月“西江千户苗寨馆”在此挂牌,西江千户苗寨的旅游知名度不断提高,前来观光旅游的游客日益增多。
近年来,随着旅游业的兴起,西江千户苗寨的后发优势开始显现,为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带来了新的契机。
西江的苗族是以“西”氏族为主的多支苗族经过多次迁徙融合后形成的统一体。
距今5000多年以前,生活在黄河中下游平原地区的九黎集团在向北扩张的过程中,与东进和南下的炎帝、黄帝部落发生了剧烈的武力冲突,经过长时间的征战,以蚩尤为首的九黎集团在涿鹿地区被击败,蚩尤被黄帝擒杀。
大部分苗族先民被迫开始第一次大迁徙,放弃了黄河中下游地区而退回到长江中下游平原,并于洞庭湖和鄱阳湖之滨建立了“三苗国”。
随着三苗部落的日渐强大,尧、舜多次对“三苗”进行征剿。
舜帝即位后,“南巡狩猎”,对不服舜帝管制的“三苗”进一步攻掠,苗族先民再次被迫向西南和迁徙,其中被迫向西北迁徙的这支苗族先民一部分融合于“羌人”,成为西羌的先民,一部分则因人口增多,耕地少而向平原地区迁徙,从青海往南到四川南部、云南东部、贵州西部,有的更向南、向西深入老挝、越南等地。
而往西南迁徙的苗族先民则与楚人和睦相处,成为后来“楚蛮”的主要成员。
战国时期,秦灭楚以后,一部分苗族背井离乡,长途跋涉西迁,进入武陵山区的五溪一带,形成历史上著名的“武陵蛮”。
到西汉时期,这部分苗族先民在这里较快地发展起来,形成了与汉王朝相抗衡的一股势力。
公元47年,汉王朝派出军队征剿“武陵蛮”,迫使苗族再次离乡背井,一部分进入黔东北地区(今铜仁一带),一部分则南下广西融水,后又溯都柳江而上到达今天的榕江、雷山、台江、施秉等地。
苗族在数次大迁徙中,分化成了许多不同的分支。
其中,柳氏族、西氏族、尤氏族、苟氏族等几乎是同时到达贵州榕江,由于西氏族在榕江多处辗转,到达西江的时间晚于柳氏族。
西氏族到达西江的年代约在600多年以前,但在西氏族到达以前,这里已经居住着苗族“赏”氏族。
西江地名中的“西”指西氏族,“江”通“讨”,即西江是“西”氏族向“赏”氏族讨来的地方,“西江”因此而得名。
“西”氏族到达并定居在西江以后,陆续又有其他苗族分支迁来,形成以“西”氏族为主体的苗族融合体。
传说西江有千年以上历史。
西江苗族和苗族先祖蚩尤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
根据中记录的西江苗族子连父名的世系谱,从蚩尤到1732年间共有284代,说明生活在西江的苗族是蚩尤的直系后裔。
清乾隆年间,清政府为了管理苗疆,对苗族人民实行编户定籍,强行取消了苗族子连父名的传统,用苗名的谐音来定汉姓,目前西江境内苗族的蒋、唐、侯、杨、董、宋、顾、龙、陆、李、梁、毛、陈、金、吴等姓就是由此而来。
,雷山属牂牁国与且兰国之边地,战国时属大夜郎国,秦时属象郡且兰县边境,西汉时处且兰、毋敛两县之间,东汉时属毋敛县,三国属蜀国之牂牁郡辖之边地,魏晋时期属牂牁郡宾化县境,唐朝时属于罗恭县,五代至宋朝属夔州路绍庆府羁縻州,元初属“管外苗族地区”,元朝中期属湖广省播州宣慰司,明属管外苗族地区。
从秦汉到元、明、清初,雷公山大山区朝廷的设置虽有涉及,但郡县制、羁縻州对这一地区的统治极弱,甚至没有直接治理,在历史上多被称为“蛮荒之地”、“生苗”、“生界”等。
雍正七年(1729年),贵州巡抚张广泗开辟苗疆,设“新疆六厅”,置丹江厅,下辖丹江卫和凯里卫,西江属丹江卫。
乾隆三年(1738年),丹江卫设置了分土司,包括黄茅岭司、鸡讲司、乌叠司,鸡讲司就位于现西江西南附近的营上村,从此西江才被列入中原政权的治理范围。
1914年,丹江改厅称县,西江属其辖内,1945年,丹江撤县,西江改归台江县管辖。
1944年,置雷山设置局,西江复归雷山管辖,改为西江镇。
1950年,雷山设立县人民政府,西江属于第二区公所。
1954年,建立雷山县苗族自治区,西江千户苗寨所在地属西江区,1959年,雷山、炉山、丹寨、麻江并入凯里大县,西江属于凯里县的雷山片。
1961年,恢复雷山县,建丹江、西江、大塘、永乐四区、44个公社,千户苗寨当时属于西江区西江镇。
1992年,撤区并乡后,千户苗寨属于西江镇管辖至今。
西江千户苗寨是典型的山区农业村寨,虽然近年来不少村民外出务工或就地从事旅游接待,但绝大多数居民主要的经济来源仍然是农业生产,依然沿袭着小农经济的生产方式。
苗寨上游的大片耕地是全寨居民主要的生活来源,主要种植水稻、玉米、土豆、红薯以及辣椒等。
西江千户苗寨已合并,根据原资料统计,各村的基本社会经济状况如下: 原羊排村:下辖12个村民小组,345户,1308人,2005年国内生产总值259.94万元,1510元,其中农业收入900元,劳务收入400元,旅游收入210元。
全村现有耕地面积1346亩,其中水田1225亩,旱地121亩,农民人均占有粮食412kg。
原东引村:下辖7个村民小组,308户,1318人。
2005年国内生产总值243.30万元,为1460元,其中农业收入810元,劳务收入470元,旅游收入180元。
现有耕地面积769亩,其中水田面积692亩,旱地77亩。
农民人均占有粮食381kg。
原南贵村:下辖8个村民小组,235户,899人。
2005年国内生产总值159.92万元,为1458元,其中农业收入790元,劳务收入490元,旅游收入178元。
现有耕地面积640亩,其中水田面积564亩,旱地76亩,农民人均占有粮食371.2kg。
原平寨村:下辖10个村民小组,397户,1495人。
2005年国内生产总值230.9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为1380元,其中农业收入750元,劳务收入510元,旅游收入120元。
全寨现有耕地面积824亩,其中水田面积767亩,旱地57亩,农民人均占有粮食366.5kg.西江千户苗寨属亚热带湿润山地季风气候,年降水量约1300~1500mm,年平均气温14~16℃,冬无严寒,夏无酷暑。
当北京、上海、广州、重庆、长沙等城市炎热难耐之时,这里却清凉宜人,是消夏避暑的好去处。
西江千户苗寨所在地为一断层谷地,清澈见底的白水河在谷底蜿蜒穿寨而过。
谷地两侧山地并不对称,相对高度达数百米。
西南侧山高坡陡,宛若一道高大的屏风,护卫着千户苗寨千百年来宁静的田园生活;东北侧的山地则舒缓得多,鳞次栉比的吊脚楼依山而建,顺着地势的起伏呈现出多样的变化。
苗寨东南侧,是白水河长期侧向侵蚀塑造成的一个山间盆地,盆地虽然不大,却是西江苗族同胞世代耕作、赖以为生的地方,盆地底部是成片的水田,北面山地已被开垦为梯田和旱地。
西江千户苗寨四周的山地上,森林植被保存较好,尤其是苗寨西南部的山坡上,尚保留着大片的乔木林。
苗寨内的也东、羊排、南桂等自然村寨内零星分布着小片的枫树林,呈现出苗族居民和自然和谐共处的景象。
相对封闭的地形条件、和谐安宁的苗寨、清澈诱人的白水河、茂盛的植被覆盖、成片的梯田景观,构成了一幅优美的苗岭山水田园风光,极具旅游美学和开发价值. 西江千户苗寨的苗族建筑以木质的吊脚楼为主,为穿斗式歇山顶结构。
分平地吊脚楼和斜坡吊脚楼两大类,一般为三层的四榀三间或五榀四间结构。
底层用于存放生产工具、关养家禽与牲畜、储存肥料或用作厕所。
第二层用作客厅、堂屋、卧室和厨房,堂屋外侧建有独特的“美人靠”,苗语称“阶息”,主要用于乘凉、观景和休息,是苗族建筑的一大特色。
第三层主要用于存放谷物、饲料等生产、生活资料。
西江吊脚楼不但造型美观实用,而且在以下几方面表现出很高的科学文化价值。
1、西江苗族吊脚楼源于上古居民的南方,是中华上古居民建筑的活化石。
这种建筑已有数千年的历史,距今7000年的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的干栏式建筑已达到了较高的水平。
苗族最早的文明发源于长江中下游一带,西江苗族就是传承了这种古老的建筑风格。
2005年,西江千户苗寨吊脚楼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西江吊脚楼结构严谨,建筑工匠巧妙运用力学原理,运用长方形、三角形、菱形等多重结构的组合,柱柱相连,枋枋相接,构成了三维空间的网络体系。
这种建筑看似上实下虚,但牢实坚固,非常实用,在建筑学方面具有较高的价值。
3、一栋栋的吊脚楼沿山坡依次第上,上千栋吊脚楼相连成片,形成一个整体的环形,形成了单个吊脚楼所不具备的视觉效果。
吊脚楼群与周围的青山绿水和田园风光融为一体,和谐统一,相得益彰,使得西江吊脚楼具有很高的美学价值。
4、西江苗族将吊脚楼建在斜坡上,将农业生产条件较好的平地用于耕作,反映了苗族居民珍惜土地、节约用地的民族心理,在我国当前人多地少的形势下具有积极的教育意义。
5、西江苗族在建房时,对发墨、中柱、正梁有一套讲究和禁忌,特别是上梁的祝辞和立房歌,具有浓厚的苗族宗教文化色彩。
因此,苗族的吊脚楼不但具有较好的美学和建筑学价值,而且还是苗族传统文化重要的承载者。
除了吊脚楼外,风雨桥也是西江千户苗寨的重要建筑之一。
出于改善村寨风水条件和方便居民生活考虑,多数苗寨都在自己村寨附近建有风雨桥,以关风蓄气和挡风遮雨。
西江以前有风雨木桥,主要有平寨通往欧嘎的平寨风雨桥和南桂村关锁整个西江大寨风水的南寿风雨桥。
由于是木质结构,几经修复又被洪水冲毁。
现在西江唯一的风雨桥是连接大寨和西江中学的弓形水泥桥,是在过去风雨桥的基础上恢复重建的,由于采用水泥和木材的混合结构,使得风雨桥的坚实性和抵御洪水的能力大大增加。
虽然农业依然是西江千户苗寨的主导产业,但在过去十余年间,大量慕名而来的旅游者陆续前来观光,推动了西江旅游业的发展。
调查表明,除了本省游客以外,前来西江旅游的国内游客主要来自重庆、广东、广西、湖南、湖北、北京以及上海等全国各地,国外游客主要来自美国、法国、日本、英国、西班牙和比利时等。
由于旅游接待设施不够完善,目前主要以一日游游客为主,一般上午到达,下午离去。
少部分多日游的客人,主要为前来写生的艺术专业大学生和从事西江研究的专家学者。
统计表明,在过去六年间,西江千户苗寨的游客数量持续增长。
2000年至2005年0.75万人、1.2万人、2.4万人、2.15(非典)、3.5万人,2006年猛增至7.5万人,国外游客也从2000年的200人发展到2006年的3000人。
目前,西江千户苗寨已有苗家乐100余家,旅游商品店铺30余家,已经开发出的旅游商品主要有银饰系列、苗族服装、刺绣系列等。
随着旅游开发的深入,旅游接待设施和旅游纪念品的发展还有较大的空间。
描写铜仁景色的导游词(60字)
我帮你找了几篇 或许对你有用 国庆节的夜晚,天上下着蒙蒙细雨,我走在解放碑的步行街上,五光十色的霓虹灯把解放碑打扮得更加绚丽多彩,五颜六色喷泉,有红的、有黄的、有绿的、还有蓝的,它们绽放在步行街的中央,像银河从天而降,周围是生机勃勃的花花草草。
解放碑穿上节日的盛装。
尽管是雨夜,解放碑依旧十分热闹。
看:坐在木椅上的人们聊着天欣赏着节日的解放碑,年青的情侣手挽着手,在说悄悄话;老人们牵着小孩在步行街上散步,顽童们手拿着气球相互追逐;逛商场的人们提着大包小包的东西,脸上露出满足的笑容;照相的人们站在解放碑前欢快地留下美好的一瞬间……就在我尽情欣赏这一切时,一回头看见极不和谐的一幕,发现有几个可怜老人家愁眉苦脸地跪在地上,希望得到路人施舍…… 看着这场景我陷入沉思:为什么节日中会有这不和谐之景
我多希望生活在同一片蓝天下的每一个人都永远是笑脸。
清晨,云雾环绕,几缕轻云盘旋在天空之上。
解放碑的全称是“人民解放碑”,它代表着和平与解放。
从蔚蓝的天空的背影下看解放碑,碑体绝大部分呈白色,有些地方是肉色,上端有几架大钟,朝着四面八方,每到整点时,便会响起那高阔又洪亮的声音。
塔是八角形的,最顶端有几根天线。
此时,解放碑显得特别宁静、庄严、郑重。
中午,阳光普照。
太阳不断地向外喷射无穷无尽的金色的光辉,到处都被照得像撒了满满一层金子,无留一点儿空隙。
解放碑自然也不例外。
整个解放碑被笼罩在一层薄薄的金罩中,碑的影子被照得清晰无比,使解放碑显得更加明艳,更加庄重,更加美丽。
周围的景物簇拥着这富有革命意义的建筑,别具一格,十分与众不同。
天渐渐黑了下来,解放碑却永垂不朽。
四处的灯光亮起来,有红的、黄的、蓝的、绿的、紫的、青的,照亮了这辉煌的解放碑。
黑色的天空与多彩的灯光将解放碑那朴实无华的白色与肉色衬托出了真真正正的庄严,实实在在的郑重,皎洁的月光见证这辉煌 ... .. 我的家乡,重庆,她风景优美,物产丰富,是个美丽又可爱的地方。
人们一提到重庆,肯定会想到解放碑。
解放碑的中心,矗立着一座雄伟壮观的纪念碑,就是解放碑。
它是解放的时候修建的,因此而得名。
我还知道关于这个碑的小笑话呢。
据说,有一天,很多外国人来到解放碑的脚下,四处张望,解放碑在哪儿呢
这时,一位懂外语的中国人走过来告诉他们:你们身边的石碑就是解放碑呀!那些外国人惊呆了,碑在周围高楼的衬托下,显得格外渺小。
说到解放碑的高楼,人们可能最熟悉的就是新华书城了。
只要你一乘扶梯到五楼,就能听到六楼的欢笑声了。
到了六楼,各种各样、五花八门的书就会展现在你眼前,让你不知道该往哪里走。
同时,解放碑的夜景也很美。
夜幕降临,解放碑就成了灯的海洋。
有的灯在变色,有的等忽隐忽现,还有的灯一闪一闪,犹如天上的点点繁星。
因此,重庆才有小香港的美称。
美丽的重庆,是我们祖祖辈辈生长的地方。
随着祖国建设事业的发展,可爱的重庆必将变得更加美丽,更加富饶。
求关于重庆的英文导游词、需要2分钟左右的时间演讲。
请附上翻译,谢谢。
在线等
evening scenes of Chongqing The red star pavilion in the pipasha park, the Kansheng pavilion in the eling park, and a place called Yikeshu on the Nanshan mountain are vintage points for observing the nocturnal scenes of the mountain city of Chongqing. At night the entire city is inundated in an ocean of lights, which form a colorful three-dimensional painting, with waves of the Yangtze and Jialing rivers glistening against the moonlit, star spangled sky. sites of the provisional capital Chongqing figured importantly in modem chinese history. During the war of resistance against Japan, it was the provisional capital of China under the Kuomintang rule from november 1937 to october 1945. Vestiges of that period are still there in and around the city. These include the red crag village and 50 Zengjiayan, as well as chiang kai-shek’s mansion, Guiyuan garden, Linyuan garden, and the mansion of c.c. kong, the embassies of various countries to China, as well as former residences of important politicians, generals and cultural figures. martyrs’ mausoleum at Mount Gele The former headquarters, radio station and prison of the bureau of investigation and statistics of the military council (a colossal secret service of the Kuomintang) at the foot of the gele mountain in Shapingba district have become the mausoleum for those who died a martyr’s death there in china’s dark days. In the dying years of world war 11, it was the site of the sino0us institute for cooperation in special technology. Dazu Grottoes The Dazu Grottoes in the county of the same name is best known for the stone carvings on the Baodingshan and Beishan mountains, which are fine example of grotto sculpture in the late years of Chinese feudalism. The sculptures, done in fastidious chisel work and gracious imagery, are marked by a new sculptural language that eschews religious taboos and espouses true life. Yangtze river’s three gorges Sailing down the Yangtze from Chongqing to Yichang allows visitors to see the spectacular scenery of the three gorges along with its splendid cultural heritage and fabled local folklore. The cruise, which combines sightseeing with scientific, artistic and folklore exploration, is a national-caliber tourist program. The 193-km-long three gorges, consisting of the majestic Qutangxia, statuesque Wuxia and ferocious Xilingxia gorges, is one of and ferocious Xilongxia gorges, is one of the world’s major canyons. along the way there are such scenic attractions as the Fengdu mountain. Baidi city, Shibao village, Zhang fel’s temple, Qu yuan’s temple, and the three gorges dam. lesser three gorges The Daning river is the largest Yangtze tributary, which rises in the southern side of the Daba mountain and flows for 250km before emptying itself into the Yangtze at the western entrance to the Wuxia gorge. The lesser three gorges on the Daning river, a 50km-long affair covering the Longmenxia, Bawuxia and Dicuixia gorges in the lower reaches of the river, is billed as one of China’s 40 best scenic resorts thanks to its gorgeous mountains, elegant peaks, turbulent rapids, limpid water, exotic rock imagery and serene scenery. Diaoyu city, Hechuan Established in 1242, or the 2nd year of the Chunyou reign of the southern song, Diaoyu city covers 2.5 square km up the Diaoyu mountain on the southern shore of the Jialing river in Hechuan city’s Heyang town. In 1258, the mongols launched a three-way attack on the song, and in february the next year Diaoyu city found itself besieged. The song army mounted a valiant counterattack that last3ed for 36 years, and made world war history by rebuffing a strong enemy with a weak force. This prompted some european historians to laud Diaoyu city as the mecca of the east and where god broke his whip. The ruins of the ancient battlefield of Diaoyu city are well kept there. Jinyun mountain Nicknamed less mount emei, Jinyun mountain is a national scenic resort 55km from downtown Chongqing. Furong cave, Wulung The Furong (hibiscus) cave is located by the Furong river in Wulung county. The main part of the cave is 2,700 metres in length and 3.7 square metres in area. The splendid cave is the most impressive. Housed in it are nearly 30 varieties of stalactites chiseled into every manner of exotic imagery by the cunning labor of nature. Major attractions are gold throne hall, leifeng pagoda and sky-reaching jade pillar. Chongqing Museum Located at Pipashan street, the Chongqing Museum is in the possession of more than 100,000 cultural artifacts, including 10,000 or so valuable ones. Chongqing Nature Museum Local natural history and fauna and flora samples are on display in the Chongqing Nature Museum in Beibei district, which includes a display room for dinosaurs that have been founding sichuan. other scenic attractions Other scenic attractions include the south and north hot springs, red crag village, Simian (four-face) mountain, Jinfo (golden buddha) mountain, earth’s chasm at Tianjing gorge, and heavenly crate at Xiaozhai village. three gorges tourist festival Time: June every year What’s on: Cruise on the three gorges of the Yangtze river, the ghost city at Fengdu, Dazu grottoes, Shibao village, Zhang fei’s temple, Baidi city at Fengjie and lesser three gorges. Other activities include float parade, full-length variety show and tourist business talks. 重庆的夜景 在红星亭pipasha公园,在鹅岭公园Kansheng亭,还有南山一个叫Yikeshu的地方都是晚上观察重庆山城夜间场景的最好去处,晚上,整个城市被淹没在一个灯的海洋里,形成了丰富多彩的三维立体画面,随着月光下的长江和嘉陵江,天空中闪耀金光闪闪的波流。
临时陪都旧址 重庆在中国的现代史上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
从1937年11月至1945年10月的抗日战争时期,是中国国民党统治下的“临时首都”。
这一时期的遗迹依然保存这个红色的城市。
这些遗址包括红岩村和50 Zengjiayan,以及蒋介石的官邸,桂圆花园,林园花园,和香港CC大厦,各国大使馆,中国重要的政治家、将军和文化名人的故居。
歌乐山烈士陵园 在重庆市沙坪坝区的歌乐山脚下,依然保存着早期的司 令 部遗址、电 台以及军 统(一个庞大的国民党特务机关)的监 狱。
已成为帝陵为那些谁死了是烈士的死亡有在中国的黑暗的日子。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那是“为特殊的技术合作sino0us学院“的旧址。
本人英文太差,见谅。
求以前小学一年级的课文《杨家岭的早晨》
外The Bund),位于上海市中心区的黄浦江畔,上风景线,是到上海观光的游到之地。
外滩又名中山东一路,全长约1.5公里。
东临黄浦江,西面为哥特式、罗马式、巴洛克式、中西合壁式等52幢风格各异的大楼,被称为“万国建筑博览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