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阳楼导游词
各位游客大家好,欢迎来到之一的岳阳楼参观游览。
岳阳楼是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首批4A级旅游区,岳阳楼景观特色可以概括为四个方面,一是历史悠久,岳阳楼的前身为鲁肃修建的阅军楼,始建于东汉建安十九年(公元214年),乾元二年()开始被成为岳阳楼。
在中岳阳楼的历史最为悠久;二是风景独特,岳阳楼胜景由江、湖、山、城构成,“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好好荡荡,横无际涯,,气象万千”。
三是它的文化深厚,岳阳楼诗文集,收录千余篇名篇佳作以及大量的楹联匾屏和书画碑刻,大多数都是贯穿着中华名族的,如杜甫的,其的情怀溢于言表,的更是将这个优秀传统发挥到了顶峰。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出世哲理,,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融汇的精神使苏东坡发起了“虽圣人复起不易斯言”的感慨;四是文物珍贵,江南三大名楼中,唯有岳阳楼是保持原址原貌,具有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国家级历史文物,现在大家所见的岳阳楼为纯木结构,1983年按“整旧如旧”的原则落架大修而成,全楼没有一块砖石没有一颗铁钉,全部用木料构成,门缝对榫,工艺十分巧。
好,朋友们,现在各位面前的就是岳阳楼。
横匾上“岳阳楼”三个字是由郭沫若先生题写的,现已编入《中国名匾》一书。
大家请看,整个大楼由四根楠木大柱支撑,自楼底直贯楼顶,再以12根金柱为内圈支撑二楼,周围则绕以20根木柱,彼此牵制门缝对榫,连接为整体。
岳阳楼三层三檐,盔顶式木结构,盖黄色琉璃瓦。
盔顶是岳阳楼建筑的突出特色。
大家请看,它形似古代将军的头盔,威武雄壮,配以飞檐,曲线流畅,给人势欲凌空之感。
大家再看盔顶下的如意斗拱,它形似蜂窝,层叠相称,饰以龙头、凤头、云头纹饰,既承托盔顶重力,又使整个建筑更为精美、庄重、和谐。
因此,岳阳楼的建筑在美学、力学、建筑学和工艺学方面都有惊人成就。
进入主楼,首先引入大家眼帘的是大家神驰已久的这《岳阳楼记》的雕屏,这幅雕屏由12块紫檀木组成,岳阳楼真正开始名扬天下,是在北宋滕子京重修岳阳楼,范仲淹作《岳阳楼记》以后,庆历四年,滕子京被贬为岳州知府,他上任后便重修岳阳楼,并请好友范仲淹写下了千古名篇《岳阳楼记》这篇文章全文虽然仅有368个字,但是内容博大、哲理精深、气势磅礴、语言铿锵,成为千秋绝唱,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则更成为传世名句,成为中华民族优秀知识分子崇高人格文化的积淀。
《岳阳楼记》以其至高至上的思想内容和艺术魅力,流传千古而不朽滋养着人们的心灵。
一楼所悬挂的古今名家吟咏岳阳楼的楹联。
我们现在登上的岳阳楼的顶层三楼,站在这,凭窗远眺,可领略到“衔远山,吞长江”的磅礴气势,欣赏“朝晖夕阴,气象万千”的湖光山色。
大家可以看到洞庭湖水天相接,浑成一色,清风朗月,无边无际,山色湖光荟萃一楼,得到的感觉不正是“水天一色,风月无边”吗
中间是手书杜甫《登岳阳楼》的条屏,你看它布局严谨,笔意奔放,铁画银钩,雄健挺拔,深得怀素狂草遗风,且又自成一格,这真是一件难得的艺术珍品,悬挂于此,使岳阳楼更是锦上添花。
岳阳楼的介绍我就给诸位讲解道这里,欢迎大家再到这来,谢谢大家
岳阳楼导游词200字左右
为你奉上,请你参考: 岳阳楼导游词:岳阳楼坐落在洞庭湖岸。
(位置)风景优美,文化悠远。
(总写环境)三国时曾为吴国的阅兵台,宋朝后滕子京被贬官在这里,重新修建了岳阳楼。
(历史)宋代著名的文学家滕子京的朋友范仲淹曾写下千古美文《岳阳楼记》。
(链接教材)欢迎大家光临。
(套话)
岳阳城区有哪些旅游景点,最好是在岳阳楼附近
有岳阳文庙,在保利西街旁边,岳阳市二中里面
就在岳阳楼附近
还有文昌阁,在金鹗山公园
也不是很远
你可以打的过去
再就是对河的君山
大半天肯定是逛不完的
《岳阳楼记》导游词300字
岳阳楼位于湖南省岳阳市古城西门城墙之上,下瞰洞庭,前望君山,自古有“洞庭天下水,岳阳天下楼”之美誉,与湖北武昌黄鹤楼、江西南昌滕王阁并称为“江南三大名楼”。
1988年1月被国务院确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岳阳楼主楼高19.42米,进深14.54米,宽17.42米,为三层、四柱、飞檐、盔顶、纯木结构。
楼中四根楠木金柱直贯楼顶,周围绕以廊、枋、椽、檩互相榫合,结为整体。
作为三大名楼中唯一保持原貌的古建筑,其独特的盔顶结构,更是体现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智慧和能工巧匠的精巧的设计和技能。
北宋范仲淹脍炙人口的《岳阳楼记》更使岳阳楼著称于世。
岳阳楼简介
2001 年 1 11 日,岳阳楼景区被中国局评为 AAAA 级旅。
参考网站:
给岳阳楼旅游景点拟一条宣传标语
给岳阳楼这楼、文化圣地拟宣语,对适合不过了,这里给你一参考:欧阳修撰联: 我每一醉岳阳,见眼底风波,无时不作; 人皆欲吞云梦,问胸中块磊,何时能消
清人王褒生所撰: 放不开眼底乾坤,何必登斯楼把酒; 吞得尽胸中云梦,方许对古人言诗。
还有一联:不知为谁撰写,但高挂在此楼正厅: 四面湖山归眼底, 万家忧乐到心头。
南极潇湘千里月; 北通巫峡万重山。
?(清,张照撰) 苍茫四顾,俯吴楚剩山残水,今古战争场,只合吹铁笛一声,唤醒沧桑世界; 凭吊千秋,问湖湘骚人词客,后先忧乐事,果谁抱布衣独任,担当日夜乾坤
(清,李秀峰撰) 把笔又登楼,愧学逊希文,才非工部; 披襟频依栏,正风来水面,日到天星。
(清和著名书法家,何绍基撰) 春暮偶登楼,上下鱼龙,应惜满湖绿水; 酒醉休说梦,关山戎马,未如一枕黄梁。
(李澄宇撰) 舟系洞庭,世上疮痍空有泪; 魂归洛水,人间改换已无诗。
(著名楚辞学家,吴丈蜀撰) 湘灵瑟,吕仙杯,坐揽云涛人宛在; 子美诗,希文笔,题笔雪壁我重来。
后乐,先忧,范希文庶几知道; 昔闻,今上,杜少陵始可言诗。
洞庭天下水,岳阳天下楼。
清代窦序所撰之联: 一楼何奇?杜少陵五言绝唱,范希文两字关情,滕子京百废俱兴,吕纯阳三过必醉。
诗耶?儒耶?吏耶?仙耶?前不见古人,使我怆然涕下; 诸君试看,洞庭湖南极潇湘,扬子江北通巫峡,巴陵山西来爽气,岳州城东道崖疆。
潴者,流者,峙者,镇者,此中有真意,问谁领会得来。
岳阳楼里的有什么著名景点
岳阳楼与江西南昌的滕王阁、湖北武汉的黄鹤楼并称为江南三大名楼。
三国时,东吴大将鲁肃奉命镇守巴丘,操练水军,在洞庭湖接长江的险要地段建筑了巴丘古城。
东汉建安二十年(公元215年),鲁肃在巴陵山上修筑了阅军楼,用以训练和指挥水师。
阅军楼临岸而立,登临可观望洞庭全景,湖中一帆一波皆可尽收眼底,气势非同凡响,这座阅军楼就是岳阳楼的前身。
阅军楼在两晋、南北朝时被称为巴陵城楼,到唐朝时期方始称岳阳楼。
宋庆历四年(公元1044年),滕子京被贬至岳州,当时的岳阳楼已坍塌,滕子京于庆历五年在广大民众的支持下重建了岳阳楼。
楼台落成,滕子京又委人画了一幅《洞庭晚秋图》和一封求记书寄给当时的大文学家、政治家、军事家范仲淹,请他为楼作记。
当时范仲淹正被贬到河南邓州戌边,见其书信后,欣然奋笔疾书,写下了名传千古的《岳阳楼记》。
《岳阳楼记》全文360余字,字字珠玑,文章情景交融,内容博大,气势磅礴,语气铿锵,尤其其中“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之句,哲理精深,体现了中华民族之伟大精神,为人们广为传诵。
自此《岳阳楼记》名传千古,岳阳楼也名满四方。
岳阳楼在1700余年的历史中屡修屡毁又屡毁屡修。
现在的岳阳楼沿袭了清朝光绪六年(公元1880年)所建时的形制。
新中国成立以后,人民政府多次拨款对岳阳楼进行了维修,还修建了怀甫亭、碑廊,重建了三醉亭和仙梅亭等古迹。
1983年,国务院拨专款对岳阳楼进行了为期一年半的以“整旧如旧”为宗旨的落架大修。
1984年5月1日,岳阳楼大修竣工并对外开放,修复后的岳阳楼保存了清朝的规模、式样和大部分的建筑构件。
岳阳楼高21.35米,三层四角,占地251平方米。
楼体为纯木结构,中部以四根直径50厘米的楠木大柱直贯楼顶,承载楼体的大部分重量。
岳阳楼的楼顶为层叠相衬的“如意斗拱”托举而成的盔顶式,这种拱而复翘的古代将军头盔式的顶式结构在我国古代建筑史上是独一无二的。
岳阳楼是江南三大名楼中唯一的一座保持原貌的古建筑,它的建筑艺术价值无与伦比。
1988年1月被国务院确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同年8月被列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保护区。
2001年元月核准为首批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是长江黄金旅游线上湖南境内的唯一景点,是岳阳市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和岳阳旅游业的龙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