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一句话经典语录网
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当前位置:一句话经典语录 > 导游词 > 月季花海的导游词

月季花海的导游词

时间:2018-11-26 13:34

文峰公园樱花道导游词可以怎样写

三元桥东,文峰塔南,有一座以田园神韵取胜的公园,这就是1989年建成的文峰公园(原名长春园)。

此园三面临水,东边与纺织博物馆相连。

占地近10公顷,除园畔流过的濠河外,园内与濠河相通的河面就有3.3公顷,可谓水包园,园包水。

文峰公园以植物造园为主,借鉴传统的造园手法,仿山摹水再现自然山水之灵,依地形、山体之势,巧妙布局,显出幽远与开阔明朗相兼的景观。

  文峰公园的北门,与文峰塔隔濠河相望。

走过横跨于濠河上的塔影桥,迎面便可看一座宽阔的塑石假山,高约10米,面积约 450平方米。

整座假山东高而西低,通体自然浑圆,峻峭处则显得峥嵘。

假山顶上有一?quot;飞来石,状似蘑菇,颇为奇特。

山洞隐现流泉,奔涌而下,山下成一碧潭。

有山有水,有静有动,构思精巧,野趣天成。

山上有石刻二处,一为书法家顾廷龙先生的古篆长春二字,一为园林艺术家、同济大学陈从周教授的手迹鸟啼花落,山石流泉。

名人题字更增添了山水的风采。

山脚处,有一洞,游人经此入园,寻奇觅胜。

  由石洞入园后,一幅高4米、宽8米的石崖浮雕呈现眼前。

此浮雕赭白壁,人物形象生动,颇具情趣。

浮雕名为生命在于运动图,亦名青春浮雕,由三部分组成。

第一部分为原始渔猎图,再现远古代体育运动的原始初态,一轮红日高挂天空,下有飞禽走兽与游鱼,男子或弯弓射箭,或追逐奔鹿,女子细腰丰臀,似正为收获而翩翩起舞。

第二部分为“老少练功图”,左侧有一少年,正欲举石担,右侧一老者,正练太极拳,展现白鹤亮翅之势。

第三部分为少女练功图,有两位现代少女,一位亭亭玉立,双手握剑于臂后,一位仰坐,双臂后撑,昂首挺胸,正做自由体操,形态十分优美。

整座浮雕充满青春活力,游人见之,精神陡增。

此浮雕在园中起分隔作用,将其前后有关景观分隔开来,避免游人一览无遗。

  欣赏毕入口处的石崖浮雕,转身入园,但见芳草如茵。

在150平方米的草坪东边,有一组白色羊雕。

走近观看,见一只公羊、一只母羊和一只小羊羔亲昵相依。

羊雕高2.5米,宽3米。

三只白羊,栩栩如生,神态各异。

公羊昂昂竖角,目光警惕地注视着林间小径,母羊及小羊,温驯地依在其身边,似在寻求保护。

这组三羊开泰雕塑,温馨可人。

在羊雕北边有一座六角亭,上有张绪武题写的匾额圣萱亭。

系由旅日华侨日本大阪学院经济教授圣萱亭。

系由旅日华侨日本大阪学院经济学教授邢生为其母九十寿辰而捐建的。

羊群雕塑表现了公羊、母羊对小羊羔的呵护、慈爱;而此亭则表达了游子对慈母的一片孝心,可谓相得益彰,发人深思。

  向前走去,在河边有一座引人注目的建筑物,这就是文峰公园中的主体建筑长春楼(又名茗憩楼)。

此楼临水而建,韵味甚浓,造型独特,别有情趣。

大坡度、尖钻式、不规则的几何形状的屋面,简洁而新奇。

整座楼中有亭、院、廊,保留了中国园林传统的特色。

此楼在设计方面别具匠心,如楼底面低于水平面1.5米,涉水感强;外廊到长廓之间,有水相隔,采用五块古典规则式的丁步石作过渡,使游人如在水中走过;楼内水泥磨石子地饰以甲骨文图案......长春楼内外无一处景致相雷同,移步转景,俯仰皆令人赏心悦目。

尤其是在楼前有宽阔的水面,若在楼上玲珑而雅洁的茶座中品茶、观景,乃一大乐事。

  园内遍值花木,有牡丹园、杜鹃园、樱花园、桂花园、梅园、月季园等,四季有花。

在东南南角有一座掩映于一片竹丛之中的映竹精舍,内设有棋室及蓝印花布艺术展览馆。

牡丹园内数百株牡丹,春日花开,雍容华丽,秀韵多姿。

由牡丹园向南至梅园,须经一条小河,河面上有大小不一的圆形鹅卵石丁步作桥,河中塑有白色群鹅,或展翅欲飞,或仰天长鸣,姿态生动。

在河边还塑造一位綄纱女,神态优美,仿佛在迎接前来的游人。

梅园占地9亩,有300多棵梅花,开花时节,艳如彩霞。

梅园四周树林葱茏,种有广玉兰、雪松、水杉、香檀、石楠、合欢、紫薇、绣球,环境幽雅。

常有新郎新娘特来此佳境摄影留念。

  在文峰公园西边,沿河的建筑有中日友谊石碑。

碑上刻中日友好四字。

1986年10月日本丰桥庆祝建市80周年时,与南通市建立友好城市,立此碑以资纪念。

园内西南角濠河边的中日友谊阁,建于1989年8月,部分资金由日本丰桥契狮子俱乐部捐赠。

阁楼高14.5米,共3层,它具有日本传统建筑风格,与北边的文峰塔遥相呼应。

在园内水池边还有一双吉亭,为1995年5月名古屋银行日中友好协会所赠建。

两座四方亭相连,别具一格。

旁竖一快2米多高的巨石,上镌刻双吉亭三字,由南通书法家仲贞子所书。

亭中柱上有楹联两副,一为文峰园兼容两国旖旎景,濠河水浇灌千秋友谊花,另一为湖映新亭晴后月,楼伴古塔大同风。

  园的最南端有中心岛,南北两面临水,岛上香樟丛树使人流连忘返,即使炎炎夏日,游人至此仍有凉爽之感。

一座三孔石桥,将园中东西两边的景物相连,使园中景色浑然一体。

  %寒山寺导游词 ·江苏周庄导游词 ·扬州瘦西湖导游词 ·淮安市导游词 ·夫子庙导游词%  文峰公园内还设有南通地区规模最大的动物园,华南虎、非洲狮、金钱豹、孔雀、棕熊等30余种珍奇禽兽,令游人大开眼界。

  在文峰园的西边另有一门,亦濒濠河,有精美的石拱桥架于河上,与外面的公路相通。

  文峰公园受人喜爱,不但是由于地理位置正处于半村半廓的濠河东南风景区,而且它本身造园艺术具有魅力,故而能吸引四方游人,给人以美的享受。

寻找泉城公园导游词

大概就是以下这些,自己在加工加工吧.  泉城公园位于济南市区中部,千佛山西侧,经十路以南,是一座风景植物园,地理位置优越,自然环境优美。

泉城公园是按照科研、科普内容与园林外貌相结合的规划进行布局,实行植物科研、科普教育与游览参观三统一。

依照这一原则,公园分为植物游览区、观赏温室区和引种驯化区。

  泉城公园前身为济南植物园,始建于1986年,1989年9月建成开放, 园区占地面积46.7公顷,植物分类采用克朗奎斯特系统进行植物配置,共有植物89科450种近20万株。

1997年9月根据市委市政府指示,免费向社会开放。

  植物游览区位于园东部,分为裸子植物区、被子植物区。

该区按照植物进化过程中观赏价值较高的类群,建有松柏、牡丹、月季、竹、柳、菊、丁香等园,通过植物的分类向人们展现各种植物在不同季节中奇特的树姿、丰硕的花果和绚丽多姿的色彩。

观赏温室区位于该园西部,是由热带、亚热带、沙生多浆类植物温室和盆景园组成的大型建筑群。

温室是由三个互相衔接的大型立体三角造型建筑构成,室内种植了大王椰子、假槟榔、鱼尾葵、酒瓶棕、香蕉、龙眼、番石榴等珍贵的植物。

游人不出温室就可以观赏到不同气候、不同地理环境条件下生长的各种植物。

盆景园展出的盆景造型新颖、意境深远。

引种驯化区担负着引进外地植物和拯救培育珍奇濒危植物的任务,为绿化科研提供服务。

园内还设有茶点服务部、摄影部,并组织大型花展、盆景根雕艺术展,丰富群众的游览内容。

  2004年3月济南市委、市政府决定对园区及其周边环境进行综合改造,总体方案由上海华东建筑设计研究院规划设计,计划总投资7000万元。

项目主要包括:三个大门改造、三组服务建筑改造、新建生态栈桥、生态广场,并对园区的水系、道路、广场、绿化等进行全面改造,改造后的植物园充分体现了市委、市政府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以人为本”的理念。

改造后新增了许多休闲、娱乐设施,进一步增强了植物园的健身、休闲、娱乐功能,其原有的植物科普、科研、示范功能逐渐弱化。

这样,植物园已由原来的“植物王国”逐渐转变成了城市中央公园。

由于这一性质的变化,济南植物园的名字已不再合适,无法准确传递出其现有的功能和定位。

  济南植物园的新功能、新变化,迫切需要一个新的、能反映目前植物园功能、特点的名字来匹配。

在为期一周的植物园新名评选公众投票活动落下大幕,植物园征名办设立的五大投票平台共收到有效选票6801票,其中“泉城公园”以2677票的总得票数位列植物园五个候选名称之首。

  改造建设的主要内容有:  1、三个大门:原有北门、东门、东南门拆除,新建具有现代气息的大门,以飘板式大门作为入口通道,大门广场设置大型景观灯柱,使夜景与城市主干道融为一体。

  2、生态栈桥:总长820米,平均宽2.7米,主体为钢结构,西起植物园西南角玉绣河广场,东至东南角的生态广场,空间格局上呈“S”形,蜿蜒穿过植物园南半部。

生态栈桥所赋予的主题是连接园内南区各景点、设施和水系,补充和完善原有步行系统,扩大空间景观布局,起到移步换景的效果,即节省了地面空间,又保留原有绿化面积和园林景观,使城市生态更加完善。

  3、三组服务建筑:主体均为钢结构,外观装饰是玻璃幕墙。

东门服务建筑位于植物园东侧,地下一层地上局部二层,建筑面积约2200m2 ;映日湖服务建筑是园内映日湖的滨水建筑,面积近2500m2,生态栈桥自建筑二层穿过,既是景观地又是观景地;西南角服务建筑是三层钢结构,面积约1200m2,西临玉绣河,通过六顺门到玉函路,把园区景观与玉绣河广场融为一个统一的整体。

  4、生态广场建设:新建的生态广场,是一处以绿色植物为主体的大型室外演艺广场,设计新颖,造型优美,六株大型塑树使人造景观与自然植物溶为一体,外围以厚重的绿色植物做背景以加重广场的生态比重,配套设施完备,能同时容纳5000余人,满足各种文艺演出,看台下附设了1200平米的商业铺面,不仅是整个园区最精典的休闲娱乐空间,也为我市增添了一处环境优雅的露天公共集会场所。

  5、玉绣河介绍:2004年市政府决定对玉绣河进行改造。

中水站的建设是济南市玉绣河综合治理的重点项目,是济南市节水保泉的重要措施之一。

  整个工程包括玉绣河沿岸景观改造和中水再利用工程。

玉绣河沿途分设四个中水处理站,采用国际先进的ETS处理系统分三级进行处理,除去水中的、氮、氨、磷、有害细菌及有机物等,日处理能力7500吨。

使处理后的污水能够重新用于喷泉、景观的布置,绿化灌溉,补充河道等,节约了大量的水资源。

玉绣河及其周边环境的改造,改变了玉绣河周边的自然环境,为市民提供了又一休闲、游玩的场所,成为济南新的风景线。

  6、园林景观:主要包括经十路景观带、舜耕路景观带和园内水系改造:景观带平均宽25米,由大型林荫树组成主要骨架,营造城市大山水的概念,将树林、山丘、木质小品等原生态景观与开放公园相结合,达到人与自然统一。

水系改造主要包括映日湖、蔷薇池、荷花池三处水面,共扩大水面4500m2,铺设道路、广场近5000m2,使水系景观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图) 经过这次大面积的综合改建,与经十路拓宽、玉绣河综合治理及体育中心周边环境整治后的景致相映成辉,并成为泉城市民及国内外游客乐此不疲的又一处绝佳胜地。

  7、植物园在综合改造后,其功能发生了一定的改变,由原来的科研科普与游览为重点的植物园转向市民游玩、休憩、锻炼身体的公共开放绿地,市政府决定在济南东郊新建植物园,为原植物园进行更名。

从2006年3月开始向广大市民征名,于9月22日,确定将济南植物园更名为泉城公园。

郭沫若纪念馆导游词怎么写

郭沫若纪念馆导游词:千竿胡同往北大约30来米,前海西街18号,这里便是一代文化名人郭沫若晚年居住过的地方。

1963年秋天,郭沫若迁居此处,在什刹海西畔这座古朴的北京四合院里走完了人生最后14个年头。

走进纪念馆,草地上,郭沫若的铜像安坐在藤萝架前,双手轻轻放在膝头、目光平静而坦然。

驻足绿荫下,闹市里久违的鸟鸣声,不绝于耳。

院内最为显眼的当数郭沫若夫妇亲手种植的银杏和牡丹,那些曾经与主人朝夕相处的一草一木,浸润在主人真诚与博大的情感世界中。

人垂花门进四合院,东西两厢已辟为陈列室,以图片和实物展示着诗人、学者兼战士不平凡的一生。

正房的客厅、办公室、卧室依旧是主人在世时的陈列。

暖郎环绕小小的月季园,通向最北面的房间,正中的一间是郭沫若夫妇研磨书法的地方。

伟人已去,故园依旧。

一卷卷书稿,一幅幅书法佳作,保留着他的神韵。

介绍青岛的导游词

青岛,最具有代表形容就是“红瓦绿树,碧海蓝天”。

黄海之滨是非常有名的避暑胜地。

另外,青岛所特有的欧洲风情同样令人神往。

漫步在金色的沙滩上、蔚蓝的大海边和苍翠的松树下,实在令人神清气爽。

青岛自古以来就是文人贤士所留恋的地方,留下了许多名人的痕迹。

青岛的崂山被誉为“海上名山第一”,山海相依的景象曾让无数游客为之惊叹。

并且同样充满了浓郁的文化气息和神秘的传奇色彩。

尚湖风景区导游词

苏州是一个重要的历史文化名城,著名的旅游城市,也是中国最早的优秀旅游城市。

苏州位于长江三角洲中部,中国东部最大的工业,金融和贸易中心,上海,浙江南部,西太湖,北靠长江。

总面积

8488平方公里,人口5.839亿,2.124亿人在城市地区。

现在下辖张家港,常熟,昆山,太仓,吴江市,吴中区,相城区,平江区,沧浪区,金阊区,以及苏州工业园区,苏州新区。

苏州气候温和,土地肥沃,物产丰富,自古素有“人间天堂”。

苏州是一个古老的城市,始建于公元前514年,距今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仍坐落在春秋的网站,基本上保持着“并行的土地和水,河街道相邻“的双棋盘格局和”小桥流水,水,人“,古代风格的。

有487文物领土,其中包括15个国家级,省级101。

中国唯一保存最完整的水门 - 面板门坐在南部古城苏州盘门景区。

苏州东方水城。

星罗棋布的湖泊和河流,中国的4淡水湖泊之一,在其境内,东山,西山,光福,石吴玉山,尚湖和其他风景名胜区在水域的五分之四的水域,总面积的42%,分布,世界著名的京杭大运河贯穿南北。

苏州是一座花园城市。

古典园林城市是世界的文化和艺术珍品,集中体现了东方园林艺术的精髓。

现在保存完好的古典园林有60余家,四大名园在中国,有拙政园的花园,留园2。

拙政园,留园,网师园,狮子林,耦园,园林艺术山庄,沧浪亭,退思园9古典园林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苏州是吴文化的发源地。

历史,文学精英男士,绘画,书法,篆刻,诗歌流派。

评弹,歌剧,话剧,被称为苏联苏州文化,“三花”,昆曲是“人类口述和非物质遗产”;刺绣,缂丝,玉雕,泥塑,木,宋锦和真正精美的工艺品;寺庙,宝塔,桥梁和其他古典建筑具有很高的历史地位。

苏州江南镇是一个模型,其中有相当代表性的昆山周庄,锦溪,吴中木渎,角度直,吴江同里。

该镇完成,大量保留了明,清两代的老房子,保持原有的乡村风格,水景,风俗和田园风光,具有很高的文化价值,社会价值和人文研究古代建筑艺术价值。

苏州古城的保护,开发和利用的七里山塘致力于正在恢复原有的历史风貌,挖掘和整理分布在古村落。

内置戏剧,手工艺,民俗,园林,刺绣,石雕,丝绸等12个博物馆。

同时,河进行全面整治,打开一个独特的水上旅游航线,并形成了一批金融旅游,文化,商业和贸易于一体的特色街区。

旅游到苏州,吴文化,不仅可以享受过去一步一景,你也可以享受美好时光的深刻体会。

用移步换景的方法写一篇作文300字左右。

.上有天堂,下有苏杭.天堂就是杭州,而杭州的西湖更是举世闻名的.春天西湖绿水本无忧,因风皱面.湖水绿绿的,清清的.犹如一面明亮的大镜子,照着蓝天白云,湖水在阳光下一闪一闪的,真好看.风儿轻轻一吹,水面上就泛起了层层波浪.小草在风婆婆的带领下频频点头,好象在说:欢迎,小朋友、大朋友们来欣赏这儿的美景.花儿们对着游客弯腰跳舞的,脸上露出了灿烂可爱的笑脸.仿佛在说:哇!这么多人啊!初夏,石堤垂柳飘舞,满地的荷叶相互依傍着遮住了湖面,鱼儿们躲在大伞下自由自在地嬉戏.青蛙在荷面上蹦来蹦去.满湖的荷花象婷婷玉立的少女翩翩起舞.六月的西湖是令人陶醉的.深秋,湖面,似乎变得平静了.没了春夏的生机.湖滨路上满是飘落的梧桐叶,金黄黄的一片,十月的西湖最迷人的.冬天下雪后的清晨,树上草地上都披上了银杏色的衣裳.湖面闪着点点波光,游船也变成了银色的了,寒风一吹.树上飘下朵朵银花.远远飘来阵阵淡淡的清香,再仔细一看,粉红的梅花傲立在雪中.这就是西湖,令人心醉,让人留恋忘返的西湖.美丽的绿色长廊——校园的一处景物我们学校的风景特别优美,尤其是绿色长廊更加令人神往.绿色长廊位于操场东边,只要你细细观察,一定会领略到它的美.长廊入口处有一棵挺拔粗壮的梧桐树,像一位威武的战士守卫着长廊.春天,梧桐树点点鹅黄,片片嫩绿.夏天,它枝叶繁茂,仿佛把它的全部生命力展示给我们看.那么多的绿叶,一簇堆在另一簇上面,不留一点缝隙,就像一把绿色的大伞给我们遮挡阳光.秋天,几场秋雨,几阵秋风,把它的叶子染成金黄色.忽如一夜秋风来,黄叶纷纷落下来,我和小伙伴经常在这大自然铺就的金黄的地毯上互相追逐嬉戏.冬天,梧桐粗壮的树干和光秃秃的枝桠倔强地挺立在那儿,顶严寒,斗风雪,缩颈袖手的人看到它,也会油然而生敬意,不由自主得挺起胸来.走进长廊,你会闻到一股淡淡的木头的清香,原来整个长廊是由天然木头搭建的.站在教学楼上看,长廊那高低起伏的屋部就如同大海里此起彼伏的波浪.长廊的下部,左右两侧是供我们休息的条形长凳,在长凳之间,大约每隔5米,有一根方形的柱子,在每一根柱子的中部都有一盆形态各异的盆栽植物,青翠欲滴,给长廊增添了勃勃生机.长廊的右墙上有许许多多栩栩如生的壁画,每幅壁画都告诉我们一个道理:有的告诉我们要团结友爱;有的告诉我们要尊老爱幼,有的告诉我们要互相宽容……让我受益匪浅.绿色长廊不仅让我们有一个恬静的休息场所,还让我们懂得了一些做人的道理,因此我和小伙伴都喜欢到那儿玩.

周至楼观台的导游词

呵 虽然你不给分 看在是同仁的份上 给你答吧呵呵 很长呦 背上一阵子了  楼观台位于西周至县城东南15公里处的终南山北边,东距西安约70公里,是我国著名的道教圣地,被誉为中华文化之魂所在地,有 “天下第一福地”美称。

另外,它还有 “仙都”、“洞天之冠”的美誉。

  楼观台得名于西周,古代圣哲老子曾在此著《道德经》五千言,并在楼南高岗筑台授经,留下楼观台这一名称。

公元前5世纪的某一天,周康王时期的大夫尹喜正在草堂和夫人弈棋,忽听门外吵吵嚷嚷,接着便有下人神色慌乱地跑进门来,语不成句地说:“大夫大夫,大事不好!”尹喜将手中举着的棋子稳稳地落在棋盘上,扭过脸来不慌不忙地问:“什么事,如此慌张,这样大惊小怪,”下人说:“东方天空忽然涌出一股紫色云霞,形状奇异得很,活似龙蛇邀游太空,滚滚西来,势不可挡。

下人们想,如今战乱四起,这股紫色云霞,不知主何吉凶?请大夫上楼观望!”尹喜听说有这等事情,便站了起来,随同下人外出,登上草楼,举目远望。

果然见一股紫气如蚊龙腾舞,自东西迈。

尹喜观后,掩不住心头兴奋,连声赞道:“妙哉,妙哉!此乃祥瑞之气,真人将至矣!”于是便上书朝廷愿为函谷关令,遂蒙恩准。

到关,敕门吏曰:“若有名翁从东来,乘青牛,勿让过关,当禀我知。

”关令尹喜计算时日将至,便令下人全部斋戒,恭候迎接。

至期,果见一老者,天庭饱满,鹤发童颜,两耳垂后,眉长三寸,目光炯炯射人。

青牛迈着有节奏的步伐,老者坐在牛背上,逍遥自在,悠然自得。

尹喜见之,赶紧迎上前去,再三稽首参拜:“圣人来矣,有请!”原来,这骑青牛的老者,便是太上老君。

老君姓李名老聃,宇伯阳,系东周守藏史。

因周室内乱,便辞去官职,准备西行,路过函谷关。

他见面前这位官员,清奇不俗,气度非凡,便问道:“你是何人?为何得知老夫将至

”尹喜恭恭敬敬地回答道:“我乃函谷关令尹喜,去年冬天,我看见天理星西行,今春又见紫气东来,状如龙蛇,知真人将西行,故于此迎接。

”老君日:“吾亦知子之奇”。

遂相携入关。

尹喜辞却关令,同回草楼,请老君讲经传道。

这就是 “紫气东来”的故事。

后人以“紫气东来”表示祥瑞。

老子为什么会选择这个地方作为他的传经授道、著书讲学之地?这个问题提得好。

现在,我来回答这个问题。

那是因为这里风水好。

《陕西志》载:“关中河山百二,以终南为最胜;终南千峰耸翠,以楼观为最佳。

”宋代文学家苏轼也说:“此台一揽秦川小,不待传经意已空。

”宋代大书法家米芾更是赞美楼观台为天下“第一山”。

的确,这里的自然景观美不胜收,有“十里瀑声”的野牛河飞瀑,“仰首一线天”的四十里峡,“可观黄河日出,能看行云雾海;风鸣林啸,五月飞雪”的首阳山以及溶洞、风井、石林带等。

而且,这里森林繁茂,山清水秀,有一种“古、秀、幽、静”的绝妙意境,而这种环境特别适合老子的想法。

因此,他老人家就选中了我们楼观台。

  为了让大家对楼观台有一个更加清晰的认识,我现在把楼观台的建造历史给大家做一个简单的介绍。

  楼观台从西周函谷关关令尹喜在此结楼计算起,距今已有3000年的历史了。

其间,它经历无数次兴衰。

据史料记载,周穆王曾来此游乐,并建造“楼观宫”;秦始皇在观南建清庙,亲来求拜神仙;汉武帝在观北建祠;东汉之后,老子被依托为道教开山祖师,楼观台由此成为道教祖庭;晋惠帝在此植树10万余株,迁来居民300多户专门维护建筑和园林;南北朝时期,北方著名道士大多集中在这里,并形成了著名的“楼观派”;唐高祖李渊认老子为祖宗,亲来楼观台,改楼观台为“宗圣宫”;唐玄宗以夜梦老子为名,改 “宗圣宫”为 “宗圣观”,并扩建规模。

一时间,这里殿宇豪华,道士众多,盛极一时。

这之后,楼观台渐渐走向衰败,真可谓 “盛极而衰”。

不过,楼观台的鼎盛时代也是我国古代历史最为辉煌的时期,因此,这里保存的各种文化遗存多达60余处,展示的文化类型更是丰富多彩。

楼观台既有周秦遗迹、汉唐古迹,又有幽室园林,也是历代文人墨客聚集的地方。

唐代的王维、李白、白居易、李商隐,宋代的欧阳修、苏轼等都在这里留下了大量优美诗章。

这里既有老子说经台、宗圣观 (宫)遗址、尹喜观星楼、秦始皇清庙、汉武帝望仙宫、大秦寺塔、老子墓等著名景观,又有炼丹炉、吕祖洞、十老洞、迎阳洞、老子词、栖真亭、元始台、上善池、化女泉、延生观、吾老洞、王母宫、西楼观等文化古迹及遗址。

楼观台现在还遗存有历代古树名木367株,其中千年以上古树16株,具有重要的观赏、保护和研究价值。

另外,现存历代碑碣178通,保留的名人赞美楼观台的诗词有95首,论著、绘画、乐章150余篇。

在楼观台,各位还可以听到悦耳动听的道家音乐、烩炙人口的历史典故和民间传说故事。

这些文化遗产可都是咱们中华民族重要的文化瑰宝。

有学者说:“陕西的黄帝陵是中国文化的根,楼观台是中国文化的魂。

”  说经台  现在就来到了楼观台中的说经台。

说经台,也叫授经台,是春秋时期伟大的哲学家老子李聃讲授《道德经》五千言之地。

说经台位于海拔594米的山冈上,虽处山之阴,但却尽得其阳,翠竹环抱,古木参天,秀峦葱郁,悦目赏心,历来是帝王、道众朝拜之仙都,文人墨客云集之圣地。

说经台始建于公元619年,公元1236年重新扩建,明、清均有修葺。

现今保存的主体建筑为明清古建筑,经修葺和重建,占地面积9432平方米。

有正殿、偏殿、碑厅、厢房、回廊等古建筑146间,为楼观台道教中心建筑群。

我们现在所处的地方是山门口。

山门口左右的碑厅内,有欧阳询的隶书碑石《大唐宗圣观记》碑。

欧阳询是唐代著名的书法家,被称为“结构大师”。

碑厅前各有六角亭一座。

两亭间原有池水,名为“上善池”,左边亭内竖有赵孟頫隶书“上善池”碑,碑阴为草书。

提起上善池,还有一段优美动人的故事呢!相传,元世祖忽必烈至元二十年 (1283年)春,周至一带遭千年不遇的时疫,死亡者众多,百姓处于惶恐不安之中。

当时的楼观台监院张致坚梦见太上老君告诉他说:“山门前有块石板,石板下有一眼泉水,泉内有吾炼成之仙丹,可治时疫。

”张监院醒来觉得奇怪,就命小道士在山门外西边找到石板,揭开石板,果然有一泉,就用此水治好了30多名道士的疫病。

凡喝此水者,只要两个时辰,其病自愈。

消息传出,远近百姓皆来取水。

凡饮此水者,时疫即退,简直是“药到病除,圣水回春”。

三年之后,翰林院学士、大书法家赵孟頫来楼观游览,听到泉水治疫之事深感奇异,很受感动,就以《道德经》中有“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之意,挥笔题写了“上善池”三个字,并刻石立碑于此,以示纪念。

后来,四方善男信女多来此取水治病。

古往今来,多少诗人学士来楼观游览,吟诗作赋,铭石留言,抒发情怀。

“丹砂久窑井水赤”、“汲尽阶前井水浑”之句,就记述了当年取水治病的盛况,上善池也因此而名扬四方。

有诗云“清泉虽小来历奇,诗人雅士多咏题。

楼观台下一胜景,游览莫忘上善池。

”这棵树叫银杏。

银杏树,又名白果树、公孙树。

其果、叶均可人药。

相传,太上老君为炼长生不老金丹,需要白果这味药,才在楼观台栽了两株银杏树。

他栽雌雄银杏树,是为了炼的金丹内阴阳二气相通,阴极生阳,阳极生阴,因为阴阳二气相通,才能生出万物。

说经命的这棵古银否树,树龄有2000多年。

  老子祠  老子祠,创建于唐代,明代重修,这里是老子讲学的地方,老子就是在这里写下了著名的《道德经》五千言。

大家注意,院内门两旁立的碑石就是 《道德经》碑,共四通,东边两通刻于唐代,西边两通刻于元代。

其中,东厢一组两通碑石用楷书书写,称为唐正本 《道德经》, 楼观道坛认为这是最标准的《道德经》版本。

西厢一组两通碑石是元朝刻立的,民间称之为梅花篆字《道德经》,是元代著名书法家高文举用古篆书写的,故亦称为《古老子》。

所谓“道”是指宇宙万物之间存在的共同的客观自然规律;“德”是指人们在社会生活中的行为准则,道德是道教的理论基础和圣典。

凡是一种宗教,都必有一种信仰,这种信仰也需有一个理论作为依据。

老子的《道德经》就是道教的“教理”。

《道德经》阐述了一些朴素的辩证法观点。

并且指出“天下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的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民之饥以其上食税的多”;“民不畏死,奈何以死俱之!”老子本人虽不信神鬼之说,但同时又承认鬼神的存在,并不是极端的无神论者。

这正符合东汉张道陵创立道教的思想。

张道陵创教的本意是要和儒佛二教相抗衡。

因此将孔子的老师、威望较高的老子奉为教祖,尊其为太上老君,并说他的道法是老君所传授的。

楼观台便成了道教的圣地。

另外,《道德经》主张“知足”、“寡欲”,迎合了封建统治阶级的利益,受到封建皇帝的推崇。

由于此书具有很强的逻辑性和很深的哲理性,故成为春秋时诸子中重要的一个学派,并普遍受到尊重。

秦始皇首先在这里修建了老子祠庙,汉武帝曾进行过大规模的修葺。

唐初,高祖李渊甚至将老子尊为其远祖。

对楼观台进行了大规模充建,名声为之赫然。

  启玄殿  这座大殿叫启玄殿,是供奉老子的正殿,启玄之意指赞扬老子著说《道德经》揭示了社会的奥秘,阐述了万事万物的根本规律。

老子祠启玄殿后,有一八角形石碾盘,是太上老君碾药的工具。

敲击此石可发出金属响声,如钟、如磐。

民间传说敲此石可以去灾免病。

由于用木棒敲击会发出清脆的音响,所击部位不同,其音韵各异,故又名 “响石”。

相传在远古时代,开天辟地混浊初分,女蜗氏炼石补天,余下响石五块。

其中4块送给了四海龙王,作为镇海之宝,剩下一块,女蜗氏把它藏在海市蜃楼中。

一天,老君由天宫下界,发现蜃楼中霞光万道,紫气千条,直冲霄汉。

老君按住灵光,闭目存神,知道这是响石该出世了,便施法力将响石带回说经台,做了一个碾盘子,用来碾碎炼长生不老丹之药。

这碾盘一直留到今天。

说也奇怪,游人用棒或手拍击此石,就会发出悠扬动听的声响,音域宽广,声波远播,久久不息,比有些金属乐器的声响还洪亮,世人无不称奇,难怪它这样吸引游客。

有诗曰:“女娲炼石曾补天,留下一块赠老聃。

玉炉烧炼延年药,响石碾药可炼丹。

”各位朋友,我们现在就站在了说经台的顶端,站在台顶极目四望,千峰叠翠,曲水环青,尽在云烟变化中。

  宗圣宫  在说经台到宗圣宫的这段路上,有两处景观可供大家欣赏:一处是衣钵塔。

该塔全称昆山律师衣钵塔,位于说经台西,山门外路北之山脚下。

塔建于1824年,为平面六角形三层阁楼式实心砖塔,高10米。

每层塔角有砖雕斗拱,檐下有雕花图案,攒尖顶。

底层南侧正中嵌有楷书石刻铭记二方,记述了楼观道士朱教先等为其师刘合仓建造祝寿塔之缘故及经过等。

另外一处是化女泉。

化女泉位于说经台以西约1000米的前东明村南,有古泉2眼,四季不变,清澈甘洌,爽心沁脾。

当地人说泉水可治胃病、眼疾,视此泉为 “神泉”,常来汲水治病。

泉边有道院,始建于1236年。

今尚存清代所建老君庙3间,内有老子塑像尊,其高徒文始真人、白骨真人侍立两侧。

《神仙通鉴》记载:老子由楚西游去秦,在道旁发现一具白骨。

他慧眼独识骨旁有魂魄飘游,乃是一位阵亡的将军,便起了侧隐之心,于是对准白骨吹了一口仙气,用手一指,白骨跃然而起,变成了一位英俊的少年。

老子遂收其为弟子,取名徐甲,命他牵上青牛随老子西去,来到周大夫古宅草楼观,并在楼南设台讲授《道德经》。

老子觉察出徐甲萌生了还俗思凡之心,为使他改掉邪念,终成正果,就施法力试他。

老子用吉祥草,口吹仙气,变成了亭亭玉立的美女,边哭边说:“我上无父母,下无兄弟,今后日子怎么过呀

”徐甲见此非常动心,上前对那美女说:“我来管你。

”说罢背上女子正要向别处去,猛然发现老子站在他对面。

徐甲见事不妙,放下女子,低头不语,老子面带怒容,用手一指,徐甲又现白骨原形。

尹喜见此情景,立即跪地哀求,请老子宽恕徐甲。

老子见尹喜苦苦哀求,就用手一指,使白骨又变为徐甲。

同时,生气地用拐杖向地上一点,美女忽然不见了,地上出现一泉清水。

这泉水一直保留到今天,化女泉也因此而得名。

徐甲悔悟皈依,后来也得道成仙,仙名“白骨真人”。

相传,秦始皇时,徐甲又转世出生,名叫徐福。

秦始皇命他带500童男童女去海外,寻长生不老药,一去再不复还。

我们现在就到了宗圣宫。

宗圣宫位于楼观台森林公园大门以北的西巷村东。

原系尹喜故宅草楼观,因老子来此讲授《道德经》五千言而闻名。

魏、晋、南北朝至隋代,一直名“楼观”,颇具古朴之风。

唐代整修扩建,诏赐“楼观”改名为“宗圣观”。

宋初,奉旨改名 “顺天兴国观”。

元代扩建,1266年6月,易名“宗圣宫”,沿袭至今。

据《重建宗圣宫记碑》记载:宗圣宫占地18150平方米,气势宏伟,富丽堂皇。

明清之际宗圣宫遭受地震、山洪之灾,毁坏严重,现仅存三大殿台基遗址。

这株古柏叫系牛柏,树龄约2000年,树高14米,胸围3.6米,主干中空,基部有两个洞,古貌苍苍,枝叶繁茂。

相传,老子来此讲学时,曾在这棵树上拴青牛,故名系牛柏。

  大秦寺  宗圣宫的参观就在这里。

下面我将带领大家参观楼观台景区内另一个著名的景点,它就是大秦寺塔,该塔位于化女泉之西的塔峪村南,俗称“镇仙宝塔”。

此塔建于公元781年,塔身正八角形,8层砖塔,高约35米,塔基周长44米。

塔顶完好,底层有塔心室。

现塔身己向西北倾斜。

2001年10月,该塔入选《世界纪念性建筑遗产保护名录》。

楼观大秦寺,始建于公元650年,时称景教寺,公元745年改名大秦寺。

公元781年,郭子仪副使、景教徒伊斯重建大秦寺,成为全国四大景教寺之一。

新寺竣工后,教士信徒开会庆贺50天。

公元845年,唐武宗下诏废除异教,景教也被禁止。

后大秦寺被佛教徒占用,明、清时禅房如林,佛事繁盛。

1798年,白莲教义军在集贤一带激战,大秦寺惨遭焚毁,唯这一座古塔幸存。

1622年,大秦寺出土《大秦景教流行中国记》碑。

碑文记述了景教传入中国的始末及教义,系大秦寺传教士景净义刻立于公元781年。

该碑今存西安碑林博物馆,是研究中外文化交流的珍贵文物。

  炼丹峰  炼丹峰位于说经台之南,海拔888米。

相传,原有丹炉两座,一个是金炉,一个是银炉,皆为老君炼丹的八卦炉。

每个炉边都有一个烧火的仙童,据说 《西游记》中的妖怪金角大王、银角大王,就是以这两个烧火童子为创作原型的。

  今峰顶之炉是明代所建,砖砌炉形建筑,坐北向南,南边有砖拱券门,炉内原有老君石像,今已不复存在。

由说经台登炼丹峰路旁有丹井,旁有晒丹石,老君炼丹在此取水、晒丹。

  仰天池  现在我们所处的地方叫仰天池。

仰天池位于田峪河口东侧山峰,海拔1180米,是一天然水池,面积1300平方米,水深2米,池水澄明,仰面朝天,蓝天白云映入池内,故称 “仰天池”。

据说仰天池是太上老君炼长生不老丹蘸火的池子。

民间传说仰天池有一泉眼,可直通东海,虽几遇大旱,但从未干涸。

相传,仰天池还是西王母的洗衣池,每年农历七月七日, 有七位仙女来此为王母洗涤仙衣,仙女手持彩衣当空舞,雨后天晴,天上就飞起一道七彩飞虹。

  楼观台自然风光  楼观台的自然风光更是一绝,人们常用 “野、幽、秀、奇、古”来形容楼观台的美景。

关于 “古”,大家已经领略到了。

我现在给大家讲讲其他四个特点。

野——林野物丰,山林野趣浓郁,野生植物资源丰富。

这里山大林密,人口稀少,基本保持着原始和半原始的自然环境。

幽——幽谷深遂,环境清幽。

这里有多处峡谷风光。

除山麓和主要峪道有少量居民外,中后山人迹罕至,空气清新,水体清澈,保持着清推幽静的森林生态环境。

秀——这里山清水秀,景色秀丽,山川秀美,构成一幅幅秀丽的天然山水画卷。

奇——这里奇峰怪石有25个,有溶洞石洞14个,园内有野生植物2000余种,属国家重点保护的珍稀濒危植物和珍贵野生动物55种,可谓物种多而珍奇。

正因为上述特征,楼观台在1982年就被林业部列入最早批建的全国12个森林公园之一,这可是西北地区首家森林公园。

1992年,又被林业部定为国家级森林公园,1997年被评为“西安市十大景观之一”。

  百竹园  我们现在来到了百竹园。

这里是林业部“南竹北移”的试验基地。

1980年建立,是世界上纬度最高、中国第二大竹类品种园。

1989年,共引进竹子141个品种,经过多年的驯化淘汰,至1992年,竹类品种园内栽植竹子103种,成活留存101种,是进行竹子品种鉴赏和科学研究的重要基地。

楼观台竹林,历史久远,早在西汉时,司马迁在 《史记》中就有“渭川千亩竹”的记载。

汉魏以来,历代都在周至设“司竹”官职,专司竹子的管护、栽植和采伐。

至今,紧邻楼观的司竹乡,仍然家家植青竹,村村有竹园。

翠竹神化了楼观,引得无数文人骚客到这里赏竹、画竹、咏竹。

在周至当过县尉的白居易曾经吟出过“日暖爱行深竹里,月明多在小桥头”的名句。

苏辙也在西楼观写诗赞竹:“拄杖行穷径,围堂尚有林。

飞禽不惊处,万竹正当心。

”元代诗人李道谦在他的《楼观》诗中写道:“白云深锁烧丹灶,翠霉高横望气楼。

山鸟飞鸣穿野竹,岩花零落逐水流。

”观竹赏竹,夸竹赞竹,亲竹爱竹,古今皆然。

苏东坡说:“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

无肉使人瘦,无竹使人俗。

”谁敢说竹子没有魅力?这种魅力,来源于竹子的特殊气质。

昆明斗南花市几点开市

天津(Tianjin),这个名字最早出现于永乐初年(公元1403年),为燕王朱棣所起,因这里是他到京城夺取帝位时的渡口,所以起名为天津,意为天子渡河的地方,自永乐二年(公元1404年)正式设卫建城。

翌年设天津左卫,转年又增设天津右卫。

清顺治九年(1652年),三卫合一,归并于天津卫。

  天津,中华人民共和国四个中央直辖市之一,是中国仅次于上海、北京的第三大城市;中国北方经济中心,国际港口城市和生态城市。

中国五大中心城市之一,是中国大陆经济、金融、贸易和航运的三大中心之一,是中国北方国际航运中心和北方国际物流中心。

  经历600余年的沧海桑田,特别是近代百年,造就了天津中西合璧、古今兼容的独特城市风貌。

“近代百年看天津”,成为世人共识。

天津市地处华北平原东北部、海河流域下游、环渤海湾的中心,东临渤海,北依燕山,扼守京畿。

天津位于我国大陆海岸线北部的渤海湾,拥有中国第四大的工业基地、第三的外贸港口。

有超过1000万人居住和生活在天津地区。

天津解放前为亚洲第二大城市,新中国成立后百废待兴的天津得到了进一步发展,但随着改革开放,天津逐渐背上了过去的包袱,没有及时实现发展的转型。

在经济上一度落后于其他城市。

  自从2006年滨海新区发展上升为国家政策,2008年10月国务院批复天津滨海新区为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后,天津重新走上了高速发展的道路。

  2009年11月10日,国务院批复同意天津市调整滨海新区行政区划,使得天津经济进入高速发展时代。

天津将承办2012年第九届全国大学生运动会和2013年第六届东亚运动会。

  拼音:Tiānjīn   注音:ㄊ一ㄢ ㄐ一ㄣ ㄕˋ   经纬度   位于北纬38°34'至40°15',东经116°43'至118°04'之间。

市中心位于北纬39度10分,东经117度10分。

  国家   中华人民共和国(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辖区   16个。

天津市共辖13个区、3个县(静海县、宁河县、蓟县)。

   天津行政区图  乡镇240个   政府 地铁站的风景  天津市政府位于河西区。

市委书记张高丽,市长黄兴国。

  面积   全市面积11,760.26平方公里(中国省级行政区第30名)。

市区面积4334.72平方公里。

建成中心城区面积530平方公里,滨海新区城区面积350平方公里。

天津市南北长189公里,东西宽117公里,海岸线长156公里。

  海拔   天津市是我国海拔最低的城市,全市一般海拔2-5米。

最北部燕山南麓的低山丘陵区海拔在100-500米之间。

九山顶为天津市最高点,海拔1078.5米。

  人口   全市常住人口1293万(2010年,中国省级行政区第27名),其中本市户籍968.87万。

人口密度861人\\\/平方公里(中国省级行政区第5名)。

城镇人口783.83万人,占全市人口75.15%。

全市人口出生率8.13‰,人口死亡率5.94‰,人口自然增长率2.19‰(2008年末)。

  民族   天津市拥有中国56个民族中的50个。

人口最多的为汉族,占全市人口的97%。

少数 民族人口30.38万人,少数民族主要为回族(2%,172358人)、满族(0.6%,56555人)、蒙古族(11331人)、朝鲜族(11041人)。

50人以下的少数民共有26个。

  宗教   天津市主要宗教为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天主教和基督教。

全市教徒共26.7万人,宗教职业人员近200人。

  时间   北京时间(中国标准时间)。

UTC+8。

  汽车号牌   津A、B、C、D、E(出租车)、F、G、H、J、K、L、M、N、   O(政府牌照)。

  地区生产总值   初步核算,2010年天津全市实现生产总值9108.85亿元,比上年增长17.4%。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49.48亿元,比上年增长3.3%;第二产业增加值4837.57亿元,比上年增长20.2%;第三产业增加值4121.78亿元,比上年增长14.2%。

按常住人口计算全市人均生产总值突破1万美元。

  新天津站(3张)  人类发展指数   0.855(高,2005年,中国省级行政区第6名,次于香港、台湾、上海、澳门、北京)。

  市花   月季   市树   绒毛白蜡  编辑本段天津市情  地处华北平原的东北部,海河流域下游,东临渤海,北依燕山,西靠首都北京。

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春季多风,干旱少雨;夏季炎热,雨水集中;秋季气爽,冷暖适中;冬季寒冷,干燥少雪。

天津全景  [1]天津是华北一大工业城市,油气、海盐资源丰富,又有一定的工业技术基础,现有工业门类多达一百五十四个,综合性较强。

天津又是华北重要商业中心和口岸城市,许多产品销往全国,而以华北,华东,西北为主销地区。

国外同一百五十多个国家和地区有贸易往来。

天津还是我国北方重要港口,是首都北京的出海门户。

由铁路、公路、水路、航空和管道五种运输方式构成了四通八达的交通运输网络;具有先进的电信通信网和便利的邮政网。

[2]天津是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

现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5处,包括独乐寺、大沽口炮台、望海楼教堂、义和团吕祖堂坛口遗址等。

天津的城市建筑独具特色,既有雕梁画栋、典雅朴实的古建筑,又有众多新颖别致的西洋建筑。

有英国的中古式、德国的哥特式、法国的罗曼式、俄国的古典式、希腊的雅典式等,天津人通常把这些西洋建筑称之为“小洋楼”。

故天津素有万国建筑博览会之称。

  天津,位于东经117.2°,北纬39.1°,海拔2~5米。

在华北平原东北,北屏燕山,东临渤海。

是华北平原的最低点和海河水系的汇流处,素有“渤海明珠”之称。

属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气候,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在13℃以上,年降雨量为500~700毫米。

一般认为天津是中国第三大城市。

接邻省市:河北、北京。

隔海与山东、辽宁相望   天津是北方大端口,世界十大港口之一,环渤海地区的经济、金融中心,三北(东北西北华北)的主要出海口,首都的海上门户,工商业都市。

工业产值次于上海,居全国第二。

电子、冶金、石化、汽车、纺织等轻重工业发达。

2002年天津的国内生产总值达2051.2亿元。

  天津人口  根据《天津市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 ,天津市常住人口为1293.8224万人。

其中,男性人口为6906858人,占53.38%;女性人口为6031366人,占46.62%。

总人口性别比(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0-14岁人口为1267508人,占9.80%;15-64岁人口为10568370人,占81.68%;65岁及以上人口为1102346人,占8.52%;具有大学(指大专以上)程度的人口为2261628人;具有高中(含中专)程度的人口为2672299人;具有初中程度的人口为4935959人;具有小学程度的人口为2205871人(以上各种受教育程度的人包括各类学校的毕业生、肄业生和在校生)。

  编辑本段语言特点  天津方言,不是天津地区的方言,而是特指以天津旧城为中心的一个尖朝南,底朝北的三角形方言岛内人们所说的土语,即天津话。

这个方言岛以北的居民,语言接近北京话,东北一带接近唐山一带方言,西南和东南则接近静海方言。

因此,这个方言区内的语言与“岛”周围的天津土语有很明显的区别。

  天津是中央四大直辖市之一,简称津,又称津沽、沽上、直沽、丁沽、津门、三津、瀛津等。

天津市位于北纬38°34'至 40°15',东经 116°43'至118°04'之间,地处我国华北平原的东北部, 海河流域下游。

它东临渤海,北依燕山,南北长189  公里,东西宽117公里,总面积11919.7平方公里。

从市中心计算,天津距北京137公里,为首都之门户。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联系xxxxxxxx.com

Copyright©2020 一句话经典语录 www.yiyyy.com 版权所有

友情链接

心理测试 图片大全 壁纸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