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一句话经典语录网
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当前位置:一句话经典语录 > 导游词 > 天洞导游词作文

天洞导游词作文

时间:2015-06-08 09:03

阿庐古洞的导游词

各位游客,您知道“云南第一洞”吗?这就是我们即将前去参观的阿庐古洞。

  乍一听这个名字,就感到十分新奇。

不仅名字奇特,而且洞内景观也扑朔迷离,随着游览的深入,所有谜团将会逐渐揭晓。

  从昆明出发,行进约200公里,抵达滇东南泸西县以西5公里的阿庐山麓,就是阿庐古洞了。

阿庐古洞是一组典型的喀斯特地貌的地下溶洞群,海拔有1700米,它的主洞体由庐源洞、玉柱洞、碧玉洞、玉笋河组成,三洞一河全长3000多米,洞外有泉,洞中有洞,洞中有天,洞下有河,还有各种石笋、石钟乳、石柱、石幔、石帘、石瀑、石花等;被人们称为亚洲最壮观的天然洞穴之一。

说了这么多,我们还是抓紧时间前去游览吧。

  阿庐古洞的成因→阿庐的名称来历→民间传说  游客们,进阿庐古洞之前,还是要先来介绍它的形成。

阿庐古洞约成型于二亿年前,当时此地曾是一片汪洋大海,后来地壳隆起,海水退位,古海上升为陆地。

海中含有钙质的大量物质沉淀为石灰岩,其主要成分是碳酸钙。

含有二氧化碳的雨水,溶解了碳酸钙,石灰岩表面被溶化出无数的小孔、凹坑和裂隙。

长期岩溶的结果,使石灰岩的孔洞和裂隙不断扩大。

经过数百万年的风化,地下的石灰岩则成为无数千奇百怪的溶洞和通道。

溶洞在发展变化中有时彼此相连,构成了一连串的溶洞群。

阿庐古洞就是这样一组溶洞群。

  各位一定很想知道“阿庐”这两个字的来源,因为从发音上来看,大家可以猜出这不是汉语。

其实“阿庐”二字为彝族的语言,意为“有山有水的山洞”。

彝族是云南人口最多的一个少数民族,阿庐是古代彝族的一个部落的名字,阿庐古洞就是宋、元时云南三十七蛮部之一“阿庐部”的穴居点。

  阿庐古洞这么美,民间当然赋予了它动人的传说:泸西境内素有九峰十八洞之称,阿庐古洞就是其中的一部分。

在部落战争期间,阿庐部落酋长阿庐率领9员大将和众多男女,从五曹来到杨梅山,不料竟被山下一片浩瀚的海洋挡住去路,大家只得住下来休息,突然敌兵从后追来,阿庐一面抵抗敌兵,一面派出9员大将和18位姑娘,连夜砍树、扎排,架设过海浮桥36道,造最后一道桥的时候,9员大将和18位姑娘不幸落人海中,等到阿庐杀敌率部来到海边时,海水已经干涸,9员大将和18位姑娘变成了9峰18洞。

从此阿庐部落就在9峰18洞定居下来。

“阿庐古洞”也由此而得名。

  阿庐古洞全长3000多米,分为三个旱洞一个水洞。

所谓水洞就是旱洞下面有一条地下河,它们分别是庐源洞、玉柱洞、碧玉洞和玉笋洞。

阿庐古洞的景色可以用四个字来描述,那就是“古、朴、绝、奇”。

同时它具有四大特点:“第一,洞外有泉,泉水从洞里地下河流出洞外。

第二,洞内有天,洞内的天窗有三个,在深深的洞中可从窗上看到外面的天空。

第三,洞中有洞。

第四,洞中有河,指洞中的地下河。

  游客们,游览阿庐古洞,大约需要两个半小时到三个小时的时间。

现在就请大家下车,随我游览第一个洞——庐源洞。

  庐源洞全长760米,洞内聚集着岩石洞穴地貌的多种景观:有石瀑、石笋、钟乳石、石帐幔、石柱、石花、石珠等。

这些景观是怎样形成的呢?每年雨季,雨水中含有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渗入石灰岩的缝隙中。

二氧化碳和岩石表层的碳酸钙溶解后生成重碳酸钙随着水滴流到洞顶,二氧化碳随着水分的蒸发而散失,重碳酸钙又重新还原为碳酸钙,堆积在洞顶。

天长地久,一个小小的钟乳石便生成了。

有的水珠没有在洞顶蒸发,滴到地上,便沉淀为石笋,钟乳石和石笋渐渐长大,最后连接起来,就成石柱;石笋相连就成石帐幔;水顺岩壁流下,就形成石瀑,像冰冻起来的瀑布。

当然,钟乳石和石笋生成的速度是非常慢的,它的形成需要几百万年几千万年的时间。

现在我们停留在庐源洞的第一个景点一彩霞迎宾』匝着彩霞迎宾一路走下去,将会游览到双蛇出洞、古莲仙鹤、幽谷神钟、飞龙戏瀑、潭影映画、阿庐仙山、泸源汇景、石龟望月、女娲补天、仙人讲经、仙壶幻景等等。

有道是,三分形象,七分想象,请大家发挥想像力,慢慢欣赏这大自然的瑰丽奇观。

  各位游客,现在我们已进入阿庐古洞的第二个洞——玉柱洞。

玉柱洞以钟乳石和石笋为主,故称玉柱洞。

请看:这是洞内最具有代表性的景观“擎天玉柱”,柱高8米,直径约为0.3米,从地上直撑大厅顶端,粗细均匀,很像一根人工雕成的龙柱。

接着请大家随我一一游览此洞的其他景观,有唐仙大殿、碧海迎客、天狗望月、八仙过海、定海神针、龙门瀑布、猫鹰争鱼、神壁画海、犀牛赏月、阿细跳月、龙王点兵、天然大壁画,等等。

  游完两个旱洞之后,我们将坐船游览玉笋河,领略另一番景致;玉笋河在玉柱洞下面,是玉柱洞下层溶洞里的一条地下河流。

岩溶地貌一般都有许多大大小小的落水洞、漏斗、岩沟、裂隙等,雨水从地面渗透下去,直到下层较牢固的地层,称为地下暗河,再向更低的地方缓缓流去。

玉笋河就是这样形成的,长达八百多米的玉笋河,水流缓慢,清澈见底,常年不枯。

玉笋河的水流速度每分钟只有0.1—0.2米,大家请看,这里有一种特别的鱼,全身透明得像玻璃,看得见骨刺和内脏,这就是玉笋河特有的透明鱼。

它的出现,更为玉笋河增添了新奇的色彩。

  游客们,从玉笋河上岸,我们参观的最后一个溶洞是碧玉洞。

碧玉洞全长780米,是典型的峡谷式溶洞,洞中的钟乳石,石质既薄又脆,用手都能敲出钟声,被称为石鼓、石钟。

石盾是岩溶洞穴的又一天然奇观。

一般情况下,石盾原是与洞壁岩石生在一起的,后来因为岩石中出现裂隙,日久便因断裂而塌下来,盾上堆积了许多石笋,盾边又挂满了新生的钟乳石、石幔,形成了一种独特的岩溶景观,碧玉洞里就有许多这样的石盾。

最绝的是洞里的钟乳石与其他溶洞不一样,它们洁白如玉、晶莹透亮,这就是碳酸镁结晶石。

洞中最珍贵奇绝的是一根纯碳酸镁的结晶石,颜色白里透蓝,经鉴定为水晶石。

这根水晶纯洁无瑕,晶莹透亮,被称为碧玉洞之宝——碧玉簪。

碧玉洞中的代表性景观有独角倒挂、巨象足迹、古船远航等。

  好了,游罢碧玉洞,阿庐古洞的主要景点也就参观完了,在即将结束阿庐古洞的游览之前,我还想告诉你,阿庐古洞不仅景观浑然天成,而且历代名人也曾在此留下足迹:三国时称雄一方的孟获曾在此与诸葛亮斗智斗勇,明代的地理学家徐霞客曾两次入洞考察,写下了留传千古的文章。

历史与现实,神话与传说,名人与美景在阿庐交相辉映,使得阿庐古洞折射出一片神奇的光辉和色彩。

正是这片神奇的光辉,使阿庐古洞名扬天下,成为全国35个王牌景点和16条A级旅游专线之一。

四年级小学作文广南县城区一小导游词

一篇完整的导游词,其结构一般包括习惯用语、概括介绍、重点讲解三个部分。

1.习惯用语 习惯用语又分为两个部分——见面时的开头语和离别时的告别语。

开头语包括问候语、欢迎语、介绍语、游览注意事项和对游客的希望五个方面,放在导游词的最前面。

如: 来自×地的朋友们: 大家好

大家辛苦了

首先请允许我代表我们××旅行社欢迎各位朋友来我市观光旅游。

我姓桂,是××旅行社的一名导游,大家叫我“桂导”好了。

这位是我们的司机×师傅。

在我市旅游期间就由×师傅和我为大家提供服务,我们十分荣幸

大家在此旅游,可以把两颗心交给我们:一颗是“放心”,交给×师傅,因为他的车技娴熟,有12年的驾龄,从未出过任何事故;另一颗是“开心”,就交给桂导我好了。

旅游期间,请大家认清导游旗的标志,以免跟错队伍。

请大家记清集中和游览时间,以免因一人迟到而影响大家的活动。

大家有什么问题和要求请尽量提出来,我将尽力解决。

最后祝大家这次旅游玩得开心、吃得满意、住得舒适。

谢谢

告别语包括感谢语、惜别语、征求意见语、致歉语和祝愿语五个方面,放在导游词的最后面。

如: 各位朋友: 眼看火车站就要到了,桂导我也要和大家说再见了。

常言道“相见时难别亦难”,“送君千里终有别”。

在此,桂导我非常感谢各位朋友对我工作的支持。

短短几天时间,大家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谢谢大家的合作

在几天的游览过程中,若有不尽人意之处,还请各位批评指正,您的意见将是我们努力的方向,您的建议将是我们改进的目标。

在返程途中,如果有什么不足之处,还请多谅解。

希望大家有机会能再来我市,欣赏我们的春季湖水、夏日荷香、秋天红叶和冬季的雪光。

一年四季的美景等着您,到时桂导我再来给各位当导游。

最后祝愿大家一路平安

合家欢乐

身体健康

2.概括介绍 概括介绍是用概述法介绍旅游景点的位置、范围、地位、意义、历史、现状和发展前景等,目的是帮助旅游者对景点先有个总体了解,引起游览兴趣,犹如“未成曲调先有情”。

概括介绍应根据时间和游客情况,可长可短,可详可略。

3.重点讲解 重点讲解是对旅游线路上的重点景观从景点成因、历史传说、文化背景、审美功能等方面进行详细的讲解,使旅游者对旅游目的地有一个全面、正确的了解。

这是导游词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介绍息烽玄天洞的导游词

玄天洞的出名始于明朝末年,时有四川道人半月(号月天)云游此,见此古洞,认为是一个修仙炼道的好地方,便不离去,就地请人在洞内修建两间小屋,利用剥下的树皮盖顶,取了一个很随意的名字:木皮庵,供奉的是道家祖师之一的玄武大帝(亦称真武大帝),故也叫玄帝庙。

自此,玄天洞香火日盛,并不断扩修,最盛时,这个3400平方米的洞内,有玉皇宝殿5间,三官殿(即三清殿)3间,上殿7间,下殿3间,外加厨房、居室等共有大小房屋30多间。

洞内供奉神像数十尊,前殿供道家三仙师:玄武大帝、李老君、邱祖(邱处机),后殿供玉皇大帝,玉皇两侧为金童玉女及四大天王。

玄天洞是位于息烽县城东8公里南望山麓的一个天然溶洞,洞顶高处15米,宽54米,深130米,洞内总面积3400平方米,仅有一条小路与外界相通。

洞前和洞内原有明朝以来修建的玉皇殿、三清宫、地母庙等建筑。

抗日战争期间,玄天洞成为“息峰集中营”的监牢之一,1938-1946年,抗日爱国虎将杨虎城将军与家眷被密秘囚禁于洞中,与世隔绝近8年。

玄天洞前方是一座大山,两山中间形成一个峡谷,中有一条小溪。

玄天洞至谷底高差103米,原有毛石小路,2000年后已修成石阶梯,有570多级。

后来又在离玄天洞洞口约300米处发现一个溶洞,深300余米,洞中立着一钟乳石,活像一个老妇人,人们把它尊为地母,在洞前修了一座大庙,名地母庙。

由于香火旺盛,游客日增,一到谷底就必须爬山,很不方便,又在山脚平处修了一座长五间带厢房的庙,内供道家三清,所以取名三清宫,因上玄天洞从这里起步,所以人们又把这里称为“踏脚寺”,士人认为太俗,改称“塔脚寺”。

从远处看,玄天洞像山张着一张嘴;从洞内看,又像一口反扣着的锅。

洞口有一棵古樟,树龄500多年了,仍枝繁叶茂。

这个古洞在深山中沉睡了亿万年,直到明朝末年才被四川道人半月(号月天)发现。

半月云游至此,看见此洞,认为是一个修炼的好地方,便在洞内修了两间小屋,因无需遮雨,所以只用建屋时剥下的树皮盖顶,故名木皮庵。

半月道人在洞内供玄帝像,此洞因此得名“玄天洞”。

半月开始布道后,玄天洞香火日盛,方圆数百里都有人来进香听道。

清乾隆年间,地方人士集资重修,后又不断扩建,到民国时期,洞内3400多平方米的地方已有玉皇宝殿5间、三官殿3间、上殿9间,加上厨房、居室等共有大小房屋30多间。

洞底有一眼小泉,用竹笕引入厨房,可供数百人饮用。

洞口处有一幅石刻对联,上联是“玄机活泼”,下联是“天理自然”,横批“玄天石洞”。

洞内正殿有两道高1米左右的石堡坎,石坎上有花鸟图案和神仙人物故事均精雕细刻。

人物大小不过数寸,但形态逼真,是难得的石雕珍品。

洞内有石雕神像数十尊,前殿供道家三仙师:真武大帝、李老君和邱祖(邱处机),后殿供玉皇,玉皇两侧除金童玉女外,还立着横眉怒目的四大王,象征风、调、雨、顺。

石门坊导游词

石门坊风景区是山东省重点风景名胜区。

石门坊山川秀丽,景色怡人,历史悠久,文物古迹众多。

临朐石门坊风景名胜区位于山东省临朐县西北部,距县城12公里,为城关街道办事处、五井镇与青州市的交汇地带,以石门坊为中心,面积约15平方公里,是省级风景名胜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

石门坊风景区山川秀美,历史悠久,名胜古迹众多。

石门红叶为齐鲁一绝,它因为山势结曲向南,山峰耸立对峙如门而得名。

这里的山川秀丽,景色迷人,尤其是每值深秋重阳节来临之际,这里的黄栌树叶就会经霜变红,漫山红叶,如火如荼,非常的美丽。

石门坊的红叶属于落叶灌木,它的学名又称黄栌、栌木,欧洲人又称为烟树,因为烟树是因烟花盛开时如烟似雾而得名,而我们石门坊的红叶与北京香山的枫叶是不同的,北京香山的枫叶形状是三角形的,而且它们生长的比较稀疏,而石门坊的红叶的叶片是椭圆形状的,由于它们生长的比较密集,所以当叶子全部变红的时候,看起来要比北京香山的枫叶还要红,尤其是每当夕阳西下的时候,那万道金色的霞光洒在那晶莹透亮的红叶上,加之山中山径旁山榆点缀,顿时整个石门坊就像被一盏巨大的霓虹灯所笼罩,那景象仅用“壮观、美丽”是体现不出来的,只有身临其境的人才能感受到它的神韵,若是哪位朋友有兴趣,傍晚时分就来体验这奇观吧

这些红叶的叶片本是绿色的,叶片中除了含有叶绿素之外,还含有能使叶子变成红色的花青素和叶黄素。

每值春夏两季,气温暖和,叶片之中的叶绿素就大量增加,所以在春夏时节,我们看到的叶子是绿色的。

但入秋以后,气温逐渐下降,此时叶片中的叶绿素就减少并在阳光下分解、消失,而花青素则大量的增加,所以我们到秋季看到的叶子就是红色的。

这些黄栌树木都是天然生成的,它最早生长在明朝的崇祯年间,已有350年的历史了,现在在我们南山坡上还有生长在明代崇祯年间的黄栌树祖,它们的树叶已是非常茂盛了,我们大家现在看到的红叶林区已经达到了3000多亩。

那我们就沿着这座石门桥登山吧

石门坊自古就有“山奇、水秀、洞险”的美称。

这里的山陡峭险峻,壁立千仞,古有“神州千峰比石秀,嶙峋奇石数石门”的诗句。

石门坊的水清澈甘甜,有另天池、小天池等几处泉眼,泉水趵突,奇观天成。

在山中还有十五个天然的洞穴,它们的洞势各异,惊险诱人。

过会儿我们登大门山间就可以观赏到这些天然洞穴。

石门坊的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早在殷商时期,山中就建有逄公庙,距今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了。

到了唐代,佛教发展,这里便僧侣会聚,石门坊就形成了一个规模较大的佛教中心。

在唐朝的天宝年间,崇圣寺的倚山石壁上就刻有了数十尊的佛像,那儿在1992年已被列入山东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我们过会儿就会看到这些佛像的。

在其后的宋、元、明、清等各个朝代,人们都在此建寺立庙,这里形成了一个规模较大的全石古建筑群,现在在我们的南山上还保存着完好的太平崮、魁星楼等古建筑,奇特的是这些古建筑的建造竟无用一砖一瓦,全部用石块砌成,真的是鬼斧神工。

著名诗人梦熊曾用这样的诗句来赞美它们:“石门红叶二月春,太平仙境更诱人,造物鲁班匠心巧,游子抵回复登临。

”人们观看后都会惊叹叫绝,大家若是有兴趣,还有就是不怕艰险,可以到南山去一览,只因我们现在对南山的道路还未开凿,所以在今天的游玩中我只给大家介绍一下。

近几年,我们临朐正在大力的开发旅游资源,现在在山中投资建设了红叶山庄、迎宾楼以及各种娱乐场所。

在以后的建设中我们准备往南延伸,那时的石门坊将会成为一个以民俗、游乐、休闲、赏叶为一体的综合娱乐场所。

我们石门坊将以一个全新面貌迎接五湖四海的朋友前来观光

石门坊的半山腰耸立着两座古老的佛塔,它们都是建在明代,我们现在看到的这座佛塔,称为“宣德塔”,它建在明朝宣德七年,是为石门坊的主持僧志善禅师觉修和尚所修建的,这座塔的高为7.5米,直径为2.4米,虽经历了500年的风雨,依然耸立石门山中,与石门红叶相映成趣。

这座塔的底下就是和尚的坟墓,古人说“和尚无儿指着塔(它)”,就是说和尚没儿子,所以他死后就为他建一座佛塔,以示尊敬。

下面的一座佛塔,我们称之为“天顺塔”,它建在明朝的天顺五年,是为一个名为志善禅师隐庵和尚所修建,它的体积要略小于宣德塔,这座塔虽已微微倾斜,但它的碑文还依然清晰可见,而志善觉修与隐庵和尚都是我们石门坊崇圣寺的住持长老,也是附近州县的佛门领袖。

沿山阶蜿蜒上行,路旁的树木枝叶茂盛,黄栌树叶随着山势的增高,红色越浓,景色也越美。

它的美是一种内涵美,自古至今,有很多文人墨客都曾在山中题词作赋,在怡然亭下巨石上有著名书画家尹瘦石题写的“观景台”,书法家朱学达题写的“朱谷丹岗”。

登至怡然亭,放眼四望,你会有种入仙境的感觉,正眼望红叶加白塔相称,红白相间,美不胜收,远望去层层红叶、翠松,变化飘渺,所有的美景都会收入眼底。

怡然亭的东北处便是“碧霞祠”,登过泰山的朋友都知道在泰山上有“碧霞祠”的庙宇,我们石门坊的“碧霞祠”与泰山的是一样的。

因为碧霞祠里供奉霞元君是东岳大帝的女儿,她的老家在山东,所以在我们华东一带非常的受尊敬,在好多山中都有她的庙宇。

登上碧霞祠的路比较崎岖,它共有九十九级台阶,祠里正中央供奉的便是碧霞元君,我们又称她为“泰山娘娘”、“泰山老母”。

两边还有“眼光娘娘”与“送子观音”的塑像,“泰山娘娘”是一位非常灵验的女神,所以来此地求子拜佛的人非常多。

石门坊自古便有“洞天福地”之称,山中共有十五处天然洞穴。

在北边山坡上就有知府洞、串门洞、织女洞。

其中知府洞是江南有一知府来石门坊游玩,被石门坊的秀丽景色所吸引,后来隐居的地方,知府洞的洞壁前方有一小洞口犹如天窗,此知府迷恋此地,所以我们称之为“知府洞”。

串门洞有两个洞口,真是鬼斧神工。

织女洞便是织女所住的地方,一年一度与牛郎在七月七日相会。

南行便可观赏到盼僧洞与尼姑庵。

相传在这里还发生了一段非常美丽的爱情故事呢。

传说有一农家女子,长的容貌秀丽,但她的家境贫寒,在她13岁那年,父母便将她卖出,来到了石门坊的崇圣寺做了尼姑,取名为慧明,慧明尼姑整日打坐修行,但她对当时男女授受不亲的现状十分不满。

有一日,慧明去佛堂的路上遇到了和尚贤和,两人谈话间非常投机,不久便相爱盟誓,他们两人以后经常约定在这茂密山林中幽会,这边的盼僧洞便是两人幽会之处。

大家看这个洞,它非常的奇特:此洞高不过两米,上边有一小口,下边有一大口,中间用石块砌接,人从下面的大口进去,里面有一石做的座位,人坐在里面,可以从上面的小口看到外面的人,而外边的人则丝毫看不到里面的人。

在当时看来,两人在此地幽会是非常隐蔽的。

这个洞的天然形成与这个爱情故事非常的巧合,只可惜的是这个美丽的爱情故事没有好的结局,他们的私会还是被住持僧发现了,他们把贤和和尚抓去,笞臀五十,逐出山门,贤和憎恨佛法,又思念慧明,遂生了绝世的念头,最后跳入波涛汹涌的大海中丧生,住持僧又把慧明尼姑囿禁起来,要她悔过自新,慧明因终日思念情郎,也萌生了死的念头,多亏天上的仙鹤相救才得以逃生。

以后人们为了纪念这对有情人,就把他们曾幽会的洞取名为“盼僧洞”,人们又在盼僧洞的旁边人工开凿了“尼姑庵”,就是尼姑慧明休息的地方。

大家听完了这段美丽的爱情,我们继续前行,石门坊的故事还很多很多,每一处景点都有一段耐人寻味的故事。

看,我们现在就要过仙人桥了。

在这里也有一段有趣的故事呢。

首先,我先给大家讲讲“仙人桥”这个名字的来历吧。

“仙人桥”是相传八仙之一的吕洞宾为东海龙王祝寿后返回峨眉山路过的途径,所以后来就有了“仙脚踏开一线天,世人此过见神仙”的诗句。

在明朝的宣德年间,我们临朐出了个状元叫马愉,他的家乡就是现在的七贤镇朱位村,他少年的时候跟他的老师、同学一块来石门坊游玩,当他们路过仙人桥的时候,对面来了一个砍柴的樵夫,这樵夫挡住了他们的去路,老师让樵夫给他们让路,樵夫不肯,说:“只要你能对上我的对子,我就给你们让路。

”老师心想:你一个砍柴的樵夫能有什么学问

老师就点头答应了,于是樵夫就出了他的上联:“此木为柴山山出”,老师一听,一时回答不上来,其他的同学也都面面相觑,这时马愉同学略加思索,对出了他的下联:“因火成烟夕夕多”。

樵夫一听连连点头称赞,转眼之间,化作一团烟不见了。

原来是天上的神仙下山来指点。

以后,马愉同学进京赶考,考中了状元 ,还封了礼部尚书,人们就说马愉同学考中状元是因为在仙人桥上遇上仙了。

所以,凡到我们石门坊的人都想过仙人桥,因为在仙人桥上不仅能遇仙,而且还能进官、吉祥。

这边的三元洞便是明末青州知府河永清弃官隐居的地方,他在此洞虔诚修道了十几年,由于他的虔诚修道,头发都脱没了。

后来,他的虔诚感动了天上的王母娘娘,王母娘娘就派她的金乌鸟来给何永清送仙丹,何永清一吃完,头发马上变黑,他非常高兴,于是提笔在山石壁上写下了“但能留的金乌在,谁向石门看晚晖”的诗句。

那边有个通天洞,它便是金乌鸟给何永清送仙丹破开山石留下的痕迹。

紧挨通天洞的便是龙洞,相传东海的一条虬龙犯了龙规,被赶出了龙宫,此龙无奈,漫游天空,无处着身,到处寻觅栖身之地,当游到石门坊时,见此地丛林翠木,奇石秀峰,景色绝佳,便一头扎在这里形成龙洞。

“龙洞”也由此得名,龙洞非常的深,它的洞壁层鳞曲动,宛如一条巨龙身卧其中,看洞之深,就可知此龙的身躯有多大。

西行还有悬天洞,悬天洞又称鹁鸽洞,它因为有成群的十色飞鸽栖息处而得名,这十色的飞鸽是我们石门坊的警卫。

我们沿山路下行,不知大家发现了没有

我们石门坊的山路形状是一层一层的,每一层都有不同的观赏特色,我们经过夕阳桥,夕阳桥这地方只有傍晚夕阳才能照射此地,夕阳桥的名字也由此而取。

这边比较静一些,只有从山涧中流出山水的声音。

我们看这边山上有著名书画家武中奇题写的“滴水穿石”四个刚劲有力的大字,这些水流常年不息,冬天天冷,这些水流便形成一根根冰柱,那时来此观光就会有身临冰山的境地。

这边便是奇观天成的石门“晚照”了。

“晚照”两字刻于清康熙四年,是由朐人衣于帝在此书刻的,由于这里地处山冈峡谷,平时很少有阳光照射到这里,只有在每年重阳节前后几天少数日子的傍晚,残阳才能透过群山照在“晚照”两字上,这时残阳把“晚照”两字反射于这边的另天池中,再加上山中红叶倒映池中,绚丽多彩,别有洞天。

“骈邑石门晚照残”的诗句也由此而得。

这边另天池中的水清澈甘甜,泉水中含有人体所必需的多种矿物元素,常喝极益人体健康。

相传,崇圣寺里的住持长老每天都派他的弟子来这里取水沏茶,他曾经作诗称赞它:“佛心静似山藏玉,书味清香水养鱼,神茶冲破正觉梦,不窘情思兴有余。

”看来,当时老和尚在石门坊山中过的是多么怡然自得啊

走进崇圣寺寺院,里面有两座庙宇,它们分别是逄公庙与文昌殿。

逄公庙最早建在殷商时期,距今已是三千多年的历史了,逄公庙里供奉的是逄伯陵大将军的塑像,逄伯陵将军是殷商时期一位好将军,有一年,朝廷叛乱,出了一位叫杨骥的叛军,杨骥想一举攻下商都,朝廷就派逄伯陵平叛,而杨骥则利用我们石门坊的有利条件,利用“悬羊击鼓,饿马咆槽”,使的逄伯陵中了他的“金蝉脱壳”之计,让叛军逃之夭夭了,逄伯陵将军深知难向朝廷复命,就跳进了南边的逄山自尽了,这便是“逄山留影万古传”的故事。

由于逄伯陵是一位好将军,所以人们为了纪念他,就为他建了这座逄公庙,称逄伯陵为逄山爷爷。

现在庙里墙上的壁画讲的就是这样一个故事。

逄公庙的西边便是文昌殿了,文昌殿里供奉的是文昌帝君。

它是一个人间俸禄的全国性大神,他的两旁是“天聋、地哑”的神像。

神像形象逼真生动,望子成龙的人都回来此地瞻仰膜拜,尤其是每年的二月初三是文昌帝君的诞辰日,那时四乡父老、学子文人都会纷纷登台膜拜,香烟成云,庙若闹市,非常的热闹。

崇圣寺的门口处有棵母子槐,它生长在殷商时期,这棵母子槐已有3000岁的高龄了,但她的树叶还是非常的茂密。

旁边的小树是以后自然生长出来的,它与母树的根部是连着的。

在石门坊崇圣寺的山石壁上刻有了很多的摩崖造像,这些佛像大都刻于唐朝天宝年间,这些佛像刻的形象逼真,栩栩如生,可惜的是到了唐朝末年发生了“会昌法难”,就是佛教与道教两派发生的战争,这些佛像全部被道教的人砸了头顶,不过这些造像为研究我国古代历史提供了宝贵的资料,也是研究我国唐代社会背景的资料,在1992年,这里被山东省人民政府列为“省级重点保护文物单位”。

紧挨佛壁的便是三石龛了,这三个石龛自左至右我们分别称它为坐化龛、卧化龛与三盘炕。

其中卧化龛是石门坊崇圣寺第一代主持僧法正禅师生前的斋舍,也是他死后的寿堂,他临终前叮嘱他的弟子说他生在洞里,要死卧龛室,他的弟子就遵照师傅的遗言封了龛门,行了葬礼。

坐化龛是石门坊崇圣寺第二代主持僧聚公禅师生前的斋舍,也是他死后的寿堂,他为了效法师父,因为师父是卧于龛中圆寂的,所以他要坐于龛中圆寂,时间是大元元贞的十年五月一日。

这两位禅师因为圆寂不朽,人们就说两人的灵魂已升天成仙了。

右边的石龛是三盘炕,它因为龛中有三块石炕而得名,它是为一个名为道明的和尚所凿建的,它的时间是明朝的嘉靖十五年。

石门坊被群山环抱,优越的地理环境,形成了独特的小气候,这样的气候极利于植物生长,这里生产的柿子、苹果、山揸与药材非常盛名。

这里的柿子已有600多年的栽培历史。

这些柿子以果大、色鲜、味美而闻名,它们加工成柿饼、柿霜、煎饼畅销国内、出口国外,香誉四方。

这里的苹果个头大,含糖量高,比其他地方的苹果都要甘甜,水分多。

这里的核桃产量也很高,而且壳碎肉多,营养丰富。

山中盛产多种药材,有元胡、柴胡、全蝎、仙鹤草、益母草等百种药材,正因如此,石门坊有中药库之称。

我们沿着这边的山路就要下山了,为让大家的心情愉快,我再为大家讲一个发生在石门坊中的故事吧

这个故事的名字叫“贪财欺子十丧命”。

大家还不知道吧,我们石门坊又称石门房。

传说,石门房是天上财禄大神藏宝的地方,为了嘉奖人间善事,凡是家中生有十个男孩,而且品行端正,不生邪念的人就能到石门坊中开门取宝。

在山下有一个叫崇财的人他自小就死了父母,家境非常贫苦,但他勤劳做工,省吃俭用,不几年他的生活也有些富裕了,也就娶了媳妇,他的媳妇厉氏为他生了九个男孩一个女儿,他们夫妻勤劳耕织,小日子过的也算不错了,但是他们却不满足。

有一日,他的妻子对他说:“咱们孩子多,光靠死力气挣钱太难了,咱们人多力大,谁怕谁家

咱们要教孩子出小力,挣大钱,然后成为大财主,过荣华富贵的日子该多好

”崇财一听,也认为老婆的话有理,于是夫妻两人就教唆十个孩子不务正业,赚不义之财。

有一日,他的大儿子玉儿偷了邻居的一只羊,到集市上卖了两吊钱,当他接过儿子手中的钱时,心中很是高兴,当着十个孩子的面表扬了大儿子一番,他的妻子也随从赞不绝口的夸奖,而且还把十个熟鸡蛋赏给大儿子。

对其他孩子说:“你们以后要学哥哥,只要能弄到钱来,爹娘就满意。

”从此,他们的孩子就更加放纵,四处打劫、行盗,不多时日,他们家的财物大增,夫妻两人心中高兴,进一步放纵十个孩子。

这天,他们的四儿子偷了邻居永正家的牛,被永正发现便找他算帐,他们家不但不讲理,反而仗着人多势大,出手殴打永正致死,酿造了一场官司。

但崇财行贿买通了官方,使得案子早早了结。

这件事情过后,崇财一家人便无法无天了,整日放肆行为,仗势欺人,不几年,他们的家业增加了十几倍,一家人过着花天酒地的日子。

但是人心无足,一天,他的妻子厉氏对他说:“如果我们能开放石门,取到金银珠宝,那咱们就什么也不愁了。

”崇财说:“我也这样想过,但是咱们却只有九个男孩,缺一个没法去取啊

”他的妻子说:“这好办,咱们把女儿扮成男孩不就行了吗

”丈夫听了妻子的话也同意,两人喜形于色。

次日,他们便率领十个孩子来到石门房,到了石门房前,他们双膝跪地请求天上的财禄大神开门,说罢,门真的开了,他们一家人一见房中满满的金银珠宝,耀的眼都发亮,他们便赶快放下手中的担筐,往担筐中拼命拿取珠宝,不一会儿,他们九个儿子的筐中已是满满的,只因女儿力薄,拿的慢,急的他父亲催促说:“闺女,你快拿……”。

话还没说完,只听“砰”一声,石门紧闭了,贪得无厌、欺诈妄为的崇财一家人被关在房内,最终因窒息而死。

这件事惹怒了天上的财禄大神,从此为了防止贪婪之徒,石门房便永闭不开了。

故事讲完了,大家是不是都明白了贪婪、胡作非为的人是不会有好结果的,这也教育了我们一定要堂堂正正做人,好人有好报,恶人有恶报。

石门房讲解到此结束了!朋友们,再见

济源黄河三峡玄天洞导游词

构造奇特、玄妙莫测的玄天大溶洞位于黄河三峡凤凰山的半山崖中,与王母洞、娘娘龛和夫子堂毗邻。

该洞是2009年河北一驴友在黄河三峡景区登山探险中意外发现的。

两年来,景区根据玄天大溶洞保护开发方案,在地质、洞穴、美学等方面专家的现场指导下,累计投资2000余万元,使玄天大溶洞打造成为集地质科普、上古文化与现代科技相融合,集科普性、观赏性和娱乐性于一体的大型景观溶洞。

玄天大溶洞全长2000余米,有大小12个厅。

120万年前黄河漂天时在这里留下了很多泥沙,早期人类在此居住留下了多处遗骨、遗物。

洞内起伏跌宕,构造奇特,拟人状物,玄妙无限,是远古时期罕见的一处地下暗河奇观。

全洞以道文化为主线,将天龙地龙文化、王母寿文化、娲皇文化、风水文化及忠孝仁义文化等相串连。

洞中景点繁多,意趣盎然,探游此洞,可使游客达到地质科普认知、文化感悟心灵、参与体验快乐之感受的一处大型溶洞,为王屋山世界地质公园的精品地质奇观。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联系xxxxxxxx.com

Copyright©2020 一句话经典语录 www.yiyyy.com 版权所有

友情链接

心理测试 图片大全 壁纸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