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一句话经典语录网
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当前位置:一句话经典语录 > 导游词 > 台湾姊妹谭导游词

台湾姊妹谭导游词

时间:2016-09-15 10:03

姊妹潭的导游词100字

各位朋友,欢迎大家来到风光如画的阿里山,假如你乘着古色的小火车,穿过莽莽林海,就会看雾弥漫、幽深恬静的景象,进入阿里山站,穿过迂回曲折的林区,呈现在你眼前的是清澈如镜的姊妹潭,你还可以在水里照个影儿呢。

置身于宁静的原始林区,让你拥有原生态的古典美感,踏上山间的青苔路,仿佛是踩着软绵绵的地毯,那种感觉真是妙不可言。

漫步在汪洋似的林海中,让你精神振奋的是那参天耸立、八面威风木,它是阿里山的标志,更是中华民族的象征。

怎么样

如何你有机会,你一定要去阿里山饱餐那里的秀色啊

阿里山如一首含蓄隽永的诗,如一杯醇香甘甜的酒,如一幅优美的画,如一首动听的歌。

什么时候我们也能去看看拔地参天、威风八面的神木

让我们共同期盼祖国早日统一,台湾早日回到祖国的怀抱。

姊妹潭的导游词100字

各位朋友,欢迎大家来到风光如画的阿里山,假如你乘着古色的小火车,穿过莽莽林海,就会看雾弥漫、幽深恬静的景象,进入阿里山站,穿过迂回曲折的林区,呈现在你眼前的是清澈如镜的姊妹潭,你还可以在水里照个影儿呢。

置身于宁静的原始林区,让你拥有原生态的古典美感,踏上山间的青苔路,仿佛是踩着软绵绵的地毯,那种感觉真是妙不可言。

漫步在汪洋似的林海中,让你精神振奋的是那参天耸立、八面威风木,它是阿里山的标志,更是中华民族的象征。

怎么样

如何你有机会,你一定要去阿里山饱餐那里的秀色啊

阿里山如一首含蓄隽永的诗,如一杯醇香甘甜的酒,如一幅优美的画,如一首动听的歌。

什么时候我们也能去看看拔地参天、威风八面的神木

让我们共同期盼祖国早日统一,台湾早日回到祖国的怀抱。

姐妹潭的导游词80字

版本一:  自古以来,关于山的传说有很多很多,阿里山也不例外,它的传说也一样那么生动、那么引人入胜。

很久很久以前的一天,有个叫阿巴里的高山族首领,为了追逐一只白鹿来到了一座他从没来过的大山里。

正当他紧迫不舍的时候,忽然白鹿不见了,眼前却出现了一片云雾笼罩、鸟语花香、郁郁葱葱的大山林。

他被这迷人的景色吸引住了,这里丰富的物产更让他着迷,他想族人们又有了一个赖以生存的好地方了。

于是,他叫来了部落的族人,将这片山林开辟成新的猎场。

可是,就在他们为新的猎场给他们带来的丰收而狂欢时,却惹怒了这里的两条恶龙。

恶龙的本领可大了,它们一打呼噜,顿时狂风呼啸,飞禽走兽都被吓跑了;恶龙一喷气,顿时白雾茫茫,使人辨不清东南西北。

这给希望过安定生活的高山族人民带来了灾难。

阿巴里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他决心要与恶龙斗争。

于是,他就带领部落里的一批年轻人,天天在山林中舞刀练箭,练就了一身好武艺。

一天晚上,誓与恶龙斗争到底的一群小伙子在阿巴里的带领下,来到高山之巅,在此等候恶龙的到来。

第二天早晨,启明星刚刚从东边升起,只听见天边响起了呼呼声,转瞬间,两条恶龙腾云驾雾,一前一后呼啸而来。

阿巴里眼看恶龙离他们只有一百来步了,突然拉响弓弦,只见一道金光直奔前边的恶龙飞去。

紧接着,小伙子们的一支支利箭也一齐向恶龙射去。

受伤的恶龙扭头就跑,后边的恶龙还没反应过来,它那又长又大的尾巴就被茂密的树丛绊住了。

就在这时,阿巴里闪电般地拔出腰刀,一个箭步冲上前去,只听“咔嚓”一声,恶龙的尾巴被砍了下来。

两条恶龙从此再也不敢到山里为非作歹了。

高山族同胞为了表示对自己勇敢首领的尊敬,就把这座山命名为阿里山。

  版本二:  从前,阿里山上没有花草树木,没有飞禽走兽,名叫秃山。

在秃山里住着一个名叫阿里的青年猎人。

一天,他到北山上打猎,从虎口里救出两个姑娘和一只孔雀。

这两个姑娘是天宫的仙女,她俩带着孔雀偷偷来到这儿看风景,不料却碰上了老虎,多亏阿里救了她们。

但躲过了老虎的一劫,却没能瞒过玉帝。

因私自下凡,五帝派老寿星下凡来捉拿她们回天宫问罪。

阿里为救两个姑娘,不惜得罪神通广大的玉帝,将老寿星的龙头拐杖夺下,并把他赶走。

玉帝果然发怒了,下令雷神用雷火烧死秃山一带的生灵。

两个仙女劝阿里赶快躲避,可是阿里却不顾两个仙女的阻拦,毅然登上秃山顶。

这时,雷神正好来到秃山上空。

阿里朝雷神喊道:“雷神,老寿星是我打跑的,那两个仙女是我放开的,祸是我惹的,与别人无关

你那雷火就朝我身上烧吧

”雷神被激怒了,二话没说,举起雷钻和闪电,朝着阿里放了一个惊天动地的沉雷,阿里被击得粉身碎骨,他周围的山上也燃起了熊熊大火,因为这座山是秃山,雷火还没烧到半山腰就熄了。

阿里虽然被雷神击死了,但从此后这座秃山上却长出了满山遍野的花草树木。

人们都说:这些花草树木是阿里的皮肉和头发变的。

而阿里山上的那棵神木就是老寿星那根龙头拐杖变的。

那两个仙女被阿里舍身为他人的壮举感动了,她们不顾五帝的劝说,毅然留在阿里的身边,变成了两江碧绿的姊妹潭,永远同阿里作伴。

而那只孔雀也就变成了一条流淌在阿里身边的小溪。

几个勇于献身的年轻人为人间留下了美丽的山水。

为了纪念阿里,人们把这座碧绿的山改名叫阿里山。

  其他传说  原来台湾中部阿里山下住着一位老人叫阿冬。

有一天,他走到小溪边,看见青草丛中有一个圆圆的蛋,蛋壳上有九条五彩的花纹。

他心想:这蛋可能是凤凰蛋,俗话说,家里有凤凰,幸福满厅堂。

于是他捧着蛋就回家了,恰巧家里的鹅正在窝里“抱蛋”,阿冬老人就将彩色蛋放到鹅的肚子下。

鹅孵了一个月,五个鹅仔都破壳出来了,黄茸茸的,非常可爱。

又过了九天,那个彩色蛋也破壳了。

老人一心盼着凤凰,可孵出来的却是一条小花蛇。

阿冬老人心肠软,他想:蛇也是小生命,那就养着它吧。

他把小蛇放在瓦钵里养,每天还找蝌蚪和蚜虫来喂它。

小蛇长得很快,瓦钵很快就装不下它了。

于是老人又把它捧进一个大水缸中。

又养了几天,蛇头上长出了两只角来,嘴边还长出了许多胡须,身上也长出片片的五彩鳞。

啊! 原来这是一条龙

小龙在水缸中舞动着身子,非常可爱。

阿冬老人更开心了。

龙一天天地长大了,水缸也装不下了。

老人又把它抱到屋后的水塘中。

龙到了水塘里,更活跃了,它翻腾着身体,总想跃出水面。

老人为了让它吃好,就给它买猪血来喂。

龙的胃口很大,几口就把猪血喝光了,抬起上身向老人点点头,意思是说:老爷爷,多谢你啊

老人抖着胡子呵呵大笑。

龙越来越大了,水塘里也容不下了。

阿冬老人对龙说:“龙啊,你到阿里山下的大岩洞里住吧,我天天照样买猪血送给你吃。

’龙点点头,爬出水塘,溜进山下大岩洞去住了。

邻村有个瞎老奶奶,她只有一个小孙女在身边。

有一天,小姑娘穿着红衣裙经过龙住的岩洞洞口时,龙误认为是阿冬老人送来的猪血,把头伸出岩洞,一口吞下了小姑娘。

阿冬老人知道了非常生气,他拿起一把菜刀,就冲入洞中,高声骂道:“你这个不知好歹的龙,你犯了大罪了,你吃掉了瞎奶奶的小孙女,瞎奶奶今后怎么过日子呀

你把尾巴伸出来,我要砍掉你的尾巴来惩罚你!”龙知道自己做错了事,只好把尾巴伸出来,阿冬老人一刀砍下了龙的尾巴。

那龙的尾巴一跳一跳的,带着血迹跳到东海去了。

龙忍痛继续听老人的训诉:“你吃了人,我本要砍死你,一命偿一命。

但瞎奶奶没有人照顾了,今后,你要去照顾老奶奶,让老人家好好过晚年,你绝不可以偷懒

” 被砍掉尾巴的龙,成了秃尾龙,却反而会说话了。

它爬到瞎奶奶的大门口,连连叩头说:“老奶奶,从今后我做你的儿子,我叫你做娘吧。

娘啊,我错了

你的小孙女穿着红衣裙走过我的山洞口,我错认为是阿冬老爹送来的猪血,就一口吞下了。

阿冬老人已经处罚了我;他砍掉了我的尾巴,我就成了秃尾龙。

娘啊,你的一切生活由我来照顾。

我想我不能到别人家偷鸡、鸭、粮食给你吃,也不能拿别人的金银给你花,我要去海里衔些金银放在家后面又大又深的岩洞里。

你就到岩洞中取金银,让村上的人买米买肉给你吃,买布请人家给你做衣服。

你如果需要我,就用木棒敲几下铜盆。

娘啊,我知道你的眼睛还可以模模糊糊地看到一些东西的影子。

你扶起拐杖到岩洞里取金银,你扶起拐杖请村上人帮你做事,他们会帮你的。

娘啊,屋后岩洞中的金银,你千万不能告诉别人,以防坏人来偷。

娘啊,你安心过晚年吧!” 瞎奶奶听说小孙女被龙吃掉了,心痛得恨不能把龙杀掉,她的眼泪流啊,流了三大盆。

听着龙的表白,又是左一声娘右一声娘地叫着,她的心又软了下来,阿冬老人已经处罚它了,小孙女死了不能复活,龙又愿意做儿子来照顾自己,于是老奶奶也就不再哭了,她抹抹眼泪说:“孩子,我们娘俩好好过日子吧。

” 就这样,秃尾龙每天钻进海底,衔起金块银块来到阿里山下,藏进老奶奶屋后的山洞里。

村上有个好心的小姑娘自愿来照顾老奶奶,她并不知道金银的事。

于是老奶奶晚年过得很舒适。

秃尾龙天天下海衔金银。

瞎奶奶屋后那又大又深的岩洞堆满了上万两的金银。

老奶奶每次都是自己扶拐杖悄悄去拿金银,不让小女孩知道,怕她说出去让坏人知道。

瞎奶奶越来越老了。

秃尾龙说:“娘呀,天上的玛祖婆叫我去天上替她守天宫的大门。

你坐在我背上一同去天宫吧,到天宫,你的眼睛会亮起来的,身体也会健康起来。

”瞎奶奶说:‘小女孩照顾我很好,我舍不得离开她。

”秃尾龙说:“把她也带上天宫吧。

” 秃尾龙的秃尾巴向阿里山一扫,瞎奶奶家屋后的大深岩洞被石头和泥巴全部遮住了。

瞎奶奶抱着小女孩骑在秃尾龙的腰上,飞上天空,穿过白云,进到天宫去了。

瞎奶奶屋后的大深岩洞里的金银,是秃尾龙从海底衔来的,所以沾了许多龙口水。

那金银逐渐膨胀,把原来低矮的阿里山拱得高高的,成了台湾中心长长、大大、高高的大山。

这里还流传着一首民谣:秃尾龙山里吐泡沫,阿里山腹金很多。

手挥锄头挖山坡哟,锄小力弱无奈何

姐妹山  平江有两座大山,一座叫幕阜山,一座叫连云山。

幕阜山又叫昌山,连云山又叫纯山。

传说这两座山是姐妹山。

  很古很古的时候,平江可没有这么多山。

洞庭湖的浪头一直打到江边上。

平江的老百姓也不是象现在这样种田。

倒有一大半靠打鱼为生。

  就在那个时候,湖边上住着一对打鱼的老人。

这对老人风里来雨里去,靠打鱼捞虾维持生活。

老俩口为人善良、忠厚,四面八方的人们也都敬重他们。

可是有一件事使老俩口心中不快活:就是他俩年近六十,老婆婆久不生育。

眼见得一日日离天远、离地近了,一旦有一天不能动了,靠谁来招呼呢

为了这件事,老俩口天天祷拜天地,盼望送子娘娘给他们送来儿女。

  怪得很,老婆婆到了六十岁,果然怀上孕,而且不到四个月就分娩了,生下一对漂漂亮亮的女伢,落地会说话,转眼就要吃饭,而且是日长三寸月长三尺。

不到一年工夫就长成了一对十七八岁般的大姑娘了。

这下子可把老俩口喜眯了

他们给先下地的取名昌姐,后下地的取名纯妹。

从此一家四口你敬我爱,和和美美过日子。

  昌姐、纯妹长得如花似玉。

她俩帮妈妈去送菜,天上的鸟儿见了都忘了扇翅膀。

她俩帮爸爸划船,水里的鱼儿见了都忘了摇尾巴。

天上的王母娘娘听说凡间有这样一对美丽的姑娘,却要接她俩上天当八仙女、九仙女。

昌姐、纯妹却不愿离开凡间,她们情愿伴着父母在洞庭湖上打鱼划船,安安宁宁地过着清贫的日子。

  姐妹俩美貌惊人,名声越传越远。

许许多多的青年,跋山涉水从很远很远的地方赶来看望。

提亲的、作媒的踏破了门坎。

要是穷人家的小伙来了,姐妹俩请他们坐下喝茶,笑着告诉他们说:我们姐妹要一辈子在父母身边,永不分开。

要是土豪劣绅家作媒的来了,姐妹俩就把房门关得紧紧的,见都不愿见他们。

  有一天,湖边上吹吹打打地来了一队人马,前头一个婆婆子穿红着绿,带着后边的人背的背,抬的抬,一直朝昌姐纯妹家走来。

原来,知府的公子派人说亲来了,姐妹俩一见,连忙躲到房里去了。

  那个媒婆碰了门,就提了个箱子,一屁股坐在坪里,隔着窗子吹起牛皮来:她说知府衙门里势比山高,财比水多,只要昌姐纯妹一起嫁给他家公子,他家愿将老俩口接进衙门,享不尽荣华富贵……  昌姐纯妹不理睬知府公子,爷娘也不受那万贯家财,情愿在湖上风吹雨打。

媒婆灰溜溜地走了。

  知府家的人碰了一鼻子灰,心里很不痛快,想来想去,生出一条毒计来。

  第二天,他派了个心腹家丁,带上一坛陈年老酒到了昌姐纯妹家。

他假装说是当年在湖上落难,被老渔翁救了。

如今又路过这里,特地来感谢的。

老渔翁信了他的话,又见他来意诚恳,就收下了这坛酒。

渔家多好酒,当晚,老渔翁打开坛子,一股清香扑鼻而来,确实是上好陈酒。

老父母一时高兴,便杯来杯往喝起来,谁知,酒一入喉,肚子里就翻肠倒肚地痛起来。

只痛得老俩口翻来覆去,大汗淋漓。

不到天亮,俩公婆双双一命呜呼

原来,知府公子在酒里下了砒霜,正是要害老公婆的命。

  一夜之间,昌姐纯妹死了父母。

姐妹二人哭得死去活来,那哭声好惨啊

就是石头听了也会掉泪来。

哭着哭着,有个好心的乡亲跑来报信,说是知府公子带着人马抢亲来了

叫她俩快跑

正说着,只见远处灯火通亮、马蹄得得,知府家人马真的来了。

昌姐纯妹匆匆在父母面前磕了个头,手拉着手朝外面跑去。

  深更半夜,天黑路不平。

姐妹俩跌跌绊绊,不晓得跑了好远。

只见前边湖水茫茫,再无去路。

回头一看,知府家人马越来越近了。

昌姐含泪对纯妹说:“妹妹呀,再这样跑下去,我们两个会一起被他们抓去。

不如分开来跑,不管谁跑脱了,将来不要忘记为爷娘报仇

”纯妹点点头,于是,姐妹俩一个向北,一个向南分头跑去。

  知府公子见两人分开跑了,心里就作了难,向北追昌姐吧,舍不得纯妹;向南追纯妹吧,又舍不得昌姐。

他仗着自己带的人多,就下令兵分两路分头追赶。

  昌姐沿着湖岸向北一直跑啊

跑啊

一直跑了30里,忽然看到眼前已经没有路了。

只见一片火光向自己追来。

心想妹妹一定逃脱了,自己的心愿也满足了。

于是她大叫一声:“爹爹,妈妈啊,昌儿来了

”就一头栽进了洞庭湖。

  谁知道,昌姐的身子刚栽进湖里,哗一声大雷,溅起了一个几十丈高的水花。

水花一落,忽啦啦从水底下升起一座大山。

山顶上托着昌姐,一眨眼功夫升得有天高了。

山脚下,湖水翻腾,哗哗地朝岸上冲,把知府公子带着的人马全部卷进浪花里去了。

  再说纯妹一直往南跑啊

跑啊

一直跑了30里,忽然看见前面一片湖水茫茫,再没路走了。

转身一看,昌姐已经不见影子了。

只见一队人马呼嚎乱叫(下转第43页)(上接第41页)着朝自己追过来。

心想,知府家人一定是被自己引过来了,将来姐姐一定会报仇的。

于是她大叫一声:“姐姐啊

莫忘了报仇

”就一头栽进了湖里。

纯妹的身子刚一沾水,“唰”

一声炸雷,湖面上溅起一个几十丈的水花。

忽啦啦

水里长出一座大山。

山顶托着纯妹,一霎眼上了天。

山脚下湖水滚着浪头急急地往北冲,把知府家人全冲到水里淹死了。

南北两股水一直冲到一起,才慢慢地退了回去。

从此,我们平江这一带才有了这两座大山,北面的是昌姐变的,叫昌山,又叫幕阜山;南面的是纯妹变的,叫纯山,又叫连云山。

这两座大山脚底下大大小小的山,据说都是知府家人变的。

  姐妹两个变成了大山,中间相隔60里路,她俩常常借风谈话,请鸟传书,十分不方便。

后来,姐妹两个为了便于来往,就向王母娘娘借了一条彩虹,在山间搭了一座桥。

两人常常走到虹桥上面相会,所以现在平江县还有“虹桥”这个地方。

阿里山导游词

位朋友好

我是你们的导游。

我们现在已经到了著名的旅游胜地——阿里山了,接下来的时间就让我陪伴各位一起去领略阿里山的美丽景色吧

阿里山的登山铁道、云海、森林、日出、樱花,被称为“阿里山五奇”。

首先,我们来观赏登山铁道。

阿里山的登山铁道建于1912年,呈螺旋形。

铁路好像一个大弹簧圈,一半露出山坡,另一半埋在山的隧道中,往往过一座山要转几个圆圈。

车既要绕山,又要钻洞,忽进忽退,十分惊险。

再来看看云海。

阿里山云海名列台湾八景之一,通常出现于晴朗天气。

层层云雾波浪起伏,时而像连绵起伏的冰峰从山谷中冒出,时而像波涛汹涌的大海从天外滚滚而来,我们置身其间,真有飘飘欲仙的感觉。

下面我们要看的是姊妹潭。

姊妹潭是二个大小不同的邻近湖泊,姊潭呈长方形,占地160坪、妹潭略呈圆形,占地20坪,相传有二位山地女孩在此双双殉情,故后人附会而称姊妹潭;姐潭湖区还设有一座以桧木为基座的相思亭,姊妹潭周边更设有全长180公尺的环潭步道,可让游客游览全湖是观赏姊妹潭最佳的方式;夏季为满水期,冬季则为枯水期。

受镇宫奉祀玄天上帝、福德正神和注生娘娘,香火非常鼎盛,传说以往每年3月都有三只神蝶飞来朝拜,不吃不飞一周后就不见踪影,传为神迹;三代木同一根株,能枯而后荣,重覆长出祖孙三代的树木。

阿里山国家森林游乐区内还有许多著名的景点如慈云寺、贵宾馆(蒋公行馆)、树灵塔、高山植物园、塔山断崖、石猴、三代木、三兄弟、象鼻木、光武桧、高山博物馆及眠月支线铁路也是到阿里山旅游不可错过的景点。

阿里山 姊妹潭的传说是什么

版本一:  自古以来,关于山的传说有很多很多,阿里山也不例外,它的传说也一样那么生动、那么引人入胜。

很久很久以前的一天,有个叫阿巴里的高山族首领,为了追逐一只白鹿来到了一座他从没来过的大山里。

正当他紧迫不舍的时候,忽然白鹿不见了,眼前却出现了一片云雾笼罩、鸟语花香、郁郁葱葱的大山林。

他被这迷人的景色吸引住了,这里丰富的物产更让他着迷,他想族人们又有了一个赖以生存的好地方了。

于是,他叫来了部落的族人,将这片山林开辟成新的猎场。

可是,就在他们为新的猎场给他们带来的丰收而狂欢时,却惹怒了这里的两条恶龙。

恶龙的本领可大了,它们一打呼噜,顿时狂风呼啸,飞禽走兽都被吓跑了;恶龙一喷气,顿时白雾茫茫,使人辨不清东南西北。

这给希望过安定生活的高山族人民带来了灾难。

阿巴里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他决心要与恶龙斗争。

于是,他就带领部落里的一批年轻人,天天在山林中舞刀练箭,练就了一身好武艺。

一天晚上,誓与恶龙斗争到底的一群小伙子在阿巴里的带领下,来到高山之巅,在此等候恶龙的到来。

第二天早晨,启明星刚刚从东边升起,只听见天边响起了呼呼声,转瞬间,两条恶龙腾云驾雾,一前一后呼啸而来。

阿巴里眼看恶龙离他们只有一百来步了,突然拉响弓弦,只见一道金光直奔前边的恶龙飞去。

紧接着,小伙子们的一支支利箭也一齐向恶龙射去。

受伤的恶龙扭头就跑,后边的恶龙还没反应过来,它那又长又大的尾巴就被茂密的树丛绊住了。

就在这时,阿巴里闪电般地拔出腰刀,一个箭步冲上前去,只听“咔嚓”一声,恶龙的尾巴被砍了下来。

两条恶龙从此再也不敢到山里为非作歹了。

高山族同胞为了表示对自己勇敢首领的尊敬,就把这座山命名为阿里山。

  版本二:  从前,阿里山上没有花草树木,没有飞禽走兽,名叫秃山。

在秃山里住着一个名叫阿里的青年猎人。

一天,他到北山上打猎,从虎口里救出两个姑娘和一只孔雀。

这两个姑娘是天宫的仙女,她俩带着孔雀偷偷来到这儿看风景,不料却碰上了老虎,多亏阿里救了她们。

但躲过了老虎的一劫,却没能瞒过玉帝。

因私自下凡,五帝派老寿星下凡来捉拿她们回天宫问罪。

阿里为救两个姑娘,不惜得罪神通广大的玉帝,将老寿星的龙头拐杖夺下,并把他赶走。

玉帝果然发怒了,下令雷神用雷火烧死秃山一带的生灵。

两个仙女劝阿里赶快躲避,可是阿里却不顾两个仙女的阻拦,毅然登上秃山顶。

这时,雷神正好来到秃山上空。

阿里朝雷神喊道:“雷神,老寿星是我打跑的,那两个仙女是我放开的,祸是我惹的,与别人无关

你那雷火就朝我身上烧吧

”雷神被激怒了,二话没说,举起雷钻和闪电,朝着阿里放了一个惊天动地的沉雷,阿里被击得粉身碎骨,他周围的山上也燃起了熊熊大火,因为这座山是秃山,雷火还没烧到半山腰就熄了。

阿里虽然被雷神击死了,但从此后这座秃山上却长出了满山遍野的花草树木。

人们都说:这些花草树木是阿里的皮肉和头发变的。

而阿里山上的那棵神木就是老寿星那根龙头拐杖变的。

那两个仙女被阿里舍身为他人的壮举感动了,她们不顾五帝的劝说,毅然留在阿里的身边,变成了两江碧绿的姊妹潭,永远同阿里作伴。

而那只孔雀也就变成了一条流淌在阿里身边的小溪。

几个勇于献身的年轻人为人间留下了美丽的山水。

为了纪念阿里,人们把这座碧绿的山改名叫阿里山。

  其他传说  原来台湾中部阿里山下住着一位老人叫阿冬。

有一天,他走到小溪边,看见青草丛中有一个圆圆的蛋,蛋壳上有九条五彩的花纹。

他心想:这蛋可能是凤凰蛋,俗话说,家里有凤凰,幸福满厅堂。

于是他捧着蛋就回家了,恰巧家里的鹅正在窝里“抱蛋”,阿冬老人就将彩色蛋放到鹅的肚子下。

鹅孵了一个月,五个鹅仔都破壳出来了,黄茸茸的,非常可爱。

又过了九天,那个彩色蛋也破壳了。

老人一心盼着凤凰,可孵出来的却是一条小花蛇。

阿冬老人心肠软,他想:蛇也是小生命,那就养着它吧。

他把小蛇放在瓦钵里养,每天还找蝌蚪和蚜虫来喂它。

小蛇长得很快,瓦钵很快就装不下它了。

于是老人又把它捧进一个大水缸中。

又养了几天,蛇头上长出了两只角来,嘴边还长出了许多胡须,身上也长出片片的五彩鳞。

啊! 原来这是一条龙

小龙在水缸中舞动着身子,非常可爱。

阿冬老人更开心了。

龙一天天地长大了,水缸也装不下了。

老人又把它抱到屋后的水塘中。

龙到了水塘里,更活跃了,它翻腾着身体,总想跃出水面。

老人为了让它吃好,就给它买猪血来喂。

龙的胃口很大,几口就把猪血喝光了,抬起上身向老人点点头,意思是说:老爷爷,多谢你啊

老人抖着胡子呵呵大笑。

龙越来越大了,水塘里也容不下了。

阿冬老人对龙说:“龙啊,你到阿里山下的大岩洞里住吧,我天天照样买猪血送给你吃。

’龙点点头,爬出水塘,溜进山下大岩洞去住了。

邻村有个瞎老奶奶,她只有一个小孙女在身边。

有一天,小姑娘穿着红衣裙经过龙住的岩洞洞口时,龙误认为是阿冬老人送来的猪血,把头伸出岩洞,一口吞下了小姑娘。

阿冬老人知道了非常生气,他拿起一把菜刀,就冲入洞中,高声骂道:“你这个不知好歹的龙,你犯了大罪了,你吃掉了瞎奶奶的小孙女,瞎奶奶今后怎么过日子呀

你把尾巴伸出来,我要砍掉你的尾巴来惩罚你!”龙知道自己做错了事,只好把尾巴伸出来,阿冬老人一刀砍下了龙的尾巴。

那龙的尾巴一跳一跳的,带着血迹跳到东海去了。

龙忍痛继续听老人的训诉:“你吃了人,我本要砍死你,一命偿一命。

但瞎奶奶没有人照顾了,今后,你要去照顾老奶奶,让老人家好好过晚年,你绝不可以偷懒

” 被砍掉尾巴的龙,成了秃尾龙,却反而会说话了。

它爬到瞎奶奶的大门口,连连叩头说:“老奶奶,从今后我做你的儿子,我叫你做娘吧。

娘啊,我错了

你的小孙女穿着红衣裙走过我的山洞口,我错认为是阿冬老爹送来的猪血,就一口吞下了。

阿冬老人已经处罚了我;他砍掉了我的尾巴,我就成了秃尾龙。

娘啊,你的一切生活由我来照顾。

我想我不能到别人家偷鸡、鸭、粮食给你吃,也不能拿别人的金银给你花,我要去海里衔些金银放在家后面又大又深的岩洞里。

你就到岩洞中取金银,让村上的人买米买肉给你吃,买布请人家给你做衣服。

你如果需要我,就用木棒敲几下铜盆。

娘啊,我知道你的眼睛还可以模模糊糊地看到一些东西的影子。

你扶起拐杖到岩洞里取金银,你扶起拐杖请村上人帮你做事,他们会帮你的。

娘啊,屋后岩洞中的金银,你千万不能告诉别人,以防坏人来偷。

娘啊,你安心过晚年吧!” 瞎奶奶听说小孙女被龙吃掉了,心痛得恨不能把龙杀掉,她的眼泪流啊,流了三大盆。

听着龙的表白,又是左一声娘右一声娘地叫着,她的心又软了下来,阿冬老人已经处罚它了,小孙女死了不能复活,龙又愿意做儿子来照顾自己,于是老奶奶也就不再哭了,她抹抹眼泪说:“孩子,我们娘俩好好过日子吧。

” 就这样,秃尾龙每天钻进海底,衔起金块银块来到阿里山下,藏进老奶奶屋后的山洞里。

村上有个好心的小姑娘自愿来照顾老奶奶,她并不知道金银的事。

于是老奶奶晚年过得很舒适。

秃尾龙天天下海衔金银。

瞎奶奶屋后那又大又深的岩洞堆满了上万两的金银。

老奶奶每次都是自己扶拐杖悄悄去拿金银,不让小女孩知道,怕她说出去让坏人知道。

瞎奶奶越来越老了。

秃尾龙说:“娘呀,天上的玛祖婆叫我去天上替她守天宫的大门。

你坐在我背上一同去天宫吧,到天宫,你的眼睛会亮起来的,身体也会健康起来。

”瞎奶奶说:‘小女孩照顾我很好,我舍不得离开她。

”秃尾龙说:“把她也带上天宫吧。

” 秃尾龙的秃尾巴向阿里山一扫,瞎奶奶家屋后的大深岩洞被石头和泥巴全部遮住了。

瞎奶奶抱着小女孩骑在秃尾龙的腰上,飞上天空,穿过白云,进到天宫去了。

瞎奶奶屋后的大深岩洞里的金银,是秃尾龙从海底衔来的,所以沾了许多龙口水。

那金银逐渐膨胀,把原来低矮的阿里山拱得高高的,成了台湾中心长长、大大、高高的大山。

这里还流传着一首民谣:秃尾龙山里吐泡沫,阿里山腹金很多。

手挥锄头挖山坡哟,锄小力弱无奈何

姐妹山  平江有两座大山,一座叫幕阜山,一座叫连云山。

幕阜山又叫昌山,连云山又叫纯山。

传说这两座山是姐妹山。

  很古很古的时候,平江可没有这么多山。

洞庭湖的浪头一直打到江边上。

平江的老百姓也不是象现在这样种田。

倒有一大半靠打鱼为生。

  就在那个时候,湖边上住着一对打鱼的老人。

这对老人风里来雨里去,靠打鱼捞虾维持生活。

老俩口为人善良、忠厚,四面八方的人们也都敬重他们。

可是有一件事使老俩口心中不快活:就是他俩年近六十,老婆婆久不生育。

眼见得一日日离天远、离地近了,一旦有一天不能动了,靠谁来招呼呢

为了这件事,老俩口天天祷拜天地,盼望送子娘娘给他们送来儿女。

  怪得很,老婆婆到了六十岁,果然怀上孕,而且不到四个月就分娩了,生下一对漂漂亮亮的女伢,落地会说话,转眼就要吃饭,而且是日长三寸月长三尺。

不到一年工夫就长成了一对十七八岁般的大姑娘了。

这下子可把老俩口喜眯了

他们给先下地的取名昌姐,后下地的取名纯妹。

从此一家四口你敬我爱,和和美美过日子。

  昌姐、纯妹长得如花似玉。

她俩帮妈妈去送菜,天上的鸟儿见了都忘了扇翅膀。

她俩帮爸爸划船,水里的鱼儿见了都忘了摇尾巴。

天上的王母娘娘听说凡间有这样一对美丽的姑娘,却要接她俩上天当八仙女、九仙女。

昌姐、纯妹却不愿离开凡间,她们情愿伴着父母在洞庭湖上打鱼划船,安安宁宁地过着清贫的日子。

  姐妹俩美貌惊人,名声越传越远。

许许多多的青年,跋山涉水从很远很远的地方赶来看望。

提亲的、作媒的踏破了门坎。

要是穷人家的小伙来了,姐妹俩请他们坐下喝茶,笑着告诉他们说:我们姐妹要一辈子在父母身边,永不分开。

要是土豪劣绅家作媒的来了,姐妹俩就把房门关得紧紧的,见都不愿见他们。

  有一天,湖边上吹吹打打地来了一队人马,前头一个婆婆子穿红着绿,带着后边的人背的背,抬的抬,一直朝昌姐纯妹家走来。

原来,知府的公子派人说亲来了,姐妹俩一见,连忙躲到房里去了。

  那个媒婆碰了门,就提了个箱子,一屁股坐在坪里,隔着窗子吹起牛皮来:她说知府衙门里势比山高,财比水多,只要昌姐纯妹一起嫁给他家公子,他家愿将老俩口接进衙门,享不尽荣华富贵……  昌姐纯妹不理睬知府公子,爷娘也不受那万贯家财,情愿在湖上风吹雨打。

媒婆灰溜溜地走了。

  知府家的人碰了一鼻子灰,心里很不痛快,想来想去,生出一条毒计来。

  第二天,他派了个心腹家丁,带上一坛陈年老酒到了昌姐纯妹家。

他假装说是当年在湖上落难,被老渔翁救了。

如今又路过这里,特地来感谢的。

老渔翁信了他的话,又见他来意诚恳,就收下了这坛酒。

渔家多好酒,当晚,老渔翁打开坛子,一股清香扑鼻而来,确实是上好陈酒。

老父母一时高兴,便杯来杯往喝起来,谁知,酒一入喉,肚子里就翻肠倒肚地痛起来。

只痛得老俩口翻来覆去,大汗淋漓。

不到天亮,俩公婆双双一命呜呼

原来,知府公子在酒里下了砒霜,正是要害老公婆的命。

  一夜之间,昌姐纯妹死了父母。

姐妹二人哭得死去活来,那哭声好惨啊

就是石头听了也会掉泪来。

哭着哭着,有个好心的乡亲跑来报信,说是知府公子带着人马抢亲来了

叫她俩快跑

正说着,只见远处灯火通亮、马蹄得得,知府家人马真的来了。

昌姐纯妹匆匆在父母面前磕了个头,手拉着手朝外面跑去。

  深更半夜,天黑路不平。

姐妹俩跌跌绊绊,不晓得跑了好远。

只见前边湖水茫茫,再无去路。

回头一看,知府家人马越来越近了。

昌姐含泪对纯妹说:“妹妹呀,再这样跑下去,我们两个会一起被他们抓去。

不如分开来跑,不管谁跑脱了,将来不要忘记为爷娘报仇

”纯妹点点头,于是,姐妹俩一个向北,一个向南分头跑去。

  知府公子见两人分开跑了,心里就作了难,向北追昌姐吧,舍不得纯妹;向南追纯妹吧,又舍不得昌姐。

他仗着自己带的人多,就下令兵分两路分头追赶。

  昌姐沿着湖岸向北一直跑啊

跑啊

一直跑了30里,忽然看到眼前已经没有路了。

只见一片火光向自己追来。

心想妹妹一定逃脱了,自己的心愿也满足了。

于是她大叫一声:“爹爹,妈妈啊,昌儿来了

”就一头栽进了洞庭湖。

  谁知道,昌姐的身子刚栽进湖里,哗一声大雷,溅起了一个几十丈高的水花。

水花一落,忽啦啦从水底下升起一座大山。

山顶上托着昌姐,一眨眼功夫升得有天高了。

山脚下,湖水翻腾,哗哗地朝岸上冲,把知府公子带着的人马全部卷进浪花里去了。

  再说纯妹一直往南跑啊

跑啊

一直跑了30里,忽然看见前面一片湖水茫茫,再没路走了。

转身一看,昌姐已经不见影子了。

只见一队人马呼嚎乱叫(下转第43页)(上接第41页)着朝自己追过来。

心想,知府家人一定是被自己引过来了,将来姐姐一定会报仇的。

于是她大叫一声:“姐姐啊

莫忘了报仇

”就一头栽进了湖里。

纯妹的身子刚一沾水,“唰”

一声炸雷,湖面上溅起一个几十丈的水花。

忽啦啦

水里长出一座大山。

山顶托着纯妹,一霎眼上了天。

山脚下湖水滚着浪头急急地往北冲,把知府家人全冲到水里淹死了。

南北两股水一直冲到一起,才慢慢地退了回去。

从此,我们平江这一带才有了这两座大山,北面的是昌姐变的,叫昌山,又叫幕阜山;南面的是纯妹变的,叫纯山,又叫连云山。

这两座大山脚底下大大小小的山,据说都是知府家人变的。

  姐妹两个变成了大山,中间相隔60里路,她俩常常借风谈话,请鸟传书,十分不方便。

后来,姐妹两个为了便于来往,就向王母娘娘借了一条彩虹,在山间搭了一座桥。

两人常常走到虹桥上面相会,所以现在平江县还有“虹桥”这个地方。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联系xxxxxxxx.com

Copyright©2020 一句话经典语录 www.yiyyy.com 版权所有

友情链接

心理测试 图片大全 壁纸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