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一句话经典语录网
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当前位置:一句话经典语录 > 导游词 > 台儿庄西城门导游词

台儿庄西城门导游词

时间:2018-10-29 15:01

导游旬阳特色作文400字

旬阳县位于陕西省东南部,秦巴山区东段,居东经103°58′至109°48′,北纬32°29′至33°13′之间。

东邻白河县、湖北省郧西县,南接平利县和湖北省竹山县、竹溪县,西连汉滨区;北与镇安县、湖北省郧西县相壤。

县境南北长约82公里,东西宽约79公里,周长约390公里。

县城位于汉江、旬河交汇处,新城区沿旬河西岸向上扩展延绵几公里,北段为县城老城区,因旬河入汉江处呈“S”形,故今又称“太极城”。

襄渝铁路在县城西北刘湾社区设站,由此经襄樊、郑州、石家庄至北京西全程1518公里,西经安康、达州至成都全程799公里,至重庆562公里,至汉中284公里;西康(西安至安康)铁路贯旬阳北区,在城北白柳镇设旬阳北站,由北经镇安、柞水至省会西安213公里,向西至安康46公里;西康高速公路横穿旬北,在小河镇设出入口,由此至西安158.9公里;十天(十堰至天水)高速纵贯旬阳南部,在吕河镇设出入接口。

全县总面积3554平方公里,辖21个镇,是陕西省政府批准的革命老区县,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全国文明村镇建设示范县,全国文化工作先进县,省级治安模范县。

商朝末年,武王伐纣之时,其联军中的“庸”人,就活动在今湖北省郧阳西部的堵水盆地及包括今旬阳在内的陕西省安康地区。

春秋时期,庸人一度为大巴山区先进的族落之一,之后,随着熊绎受封,楚国日益强盛,庸人逐渐衰弱。

公元前611年楚国大饥,庸人叛逃,楚人依蒍贾之计,联合秦人、巴人,攻灭了庸国。

从此,旬阳地区归属楚国。

旬阳县旬阳县公元前312年,秦楚战于丹阳,楚败,秦乘机夺楚汉水上游之地,新置汉中郡,旬阳地区遂归于秦。

公元前305年(秦昭襄王二年)秦楚和好,第二年,楚怀王与秦昭王结盟,秦归还原属于楚国的上庸六县,旬阳地区又重归于楚。

公元前280年,秦伐楚,楚败,割上庸及汉水以北之地予秦,此后,旬阳地区复归于秦。

公元前221年,秦朝建立,分全国为三十六郡,旬阳地区属汉中郡。

公元前209年,刘邦部下郦商遣将攻克旬关,公元前202年,汉朝建立,始置旬阳县。

公元8年,新都侯王莽代汉立新,曾改汉中郡为新成郡,旬阳属之。

公元25年,东汉建立,今安康地区为公孙述势力范围。

30年,光武帝刘秀遣李通攻克西城县(今安康市),旬阳地区归于东汉。

东汉时期,废旬阳县,以其地并入西城县,隶于汉中郡(治今汉中市)。

191年,张鲁攻取汉中郡,旬阳地区归属张鲁。

211年,曹操打败张鲁,于西城县治置西城郡,旬阳地区属之。

219年,旬阳地区为益州牧刘备所有。

220年(东汉延康元年),关羽兵败身死和孟达投降曹魏,西城郡归属曹魏。

三国时期,旬阳地区一直属于曹魏。

魏文帝曹丕即位初,并西城、上庸诸郡置上庸郡(治今湖北省竹山县上庸故城),由孟达任郡太守。

不久复于原西城郡地设魏兴郡,移治洵口(今旬阳县城)。

魏兴郡在三国时,隶属于魏之荆州(治今河南省新野县)。

265年,晋王司马炎代魏称帝,建立晋朝,史称西晋。

280年(太康元年),复置洵阳县,并于洧溪口(今蜀河镇)置兴晋县,洧溪(蜀河)以西属旬阳县,淯溪以东属兴晋县。

旬阳、兴晋二县,在西晋时,先属荆州(治今湖北省江陵县),继属凉州(治今陕西省汉中市),一直隶于魏兴郡(治今湖北省郧西县上津)。

西晋末年,巴氐族豪强李特率领蜀地流民起义,占据益、凉二州,旬阳地区一度归属李特及其子李雄的成国(十六国之一)。

317年,东晋建立。

东晋时期,旬阳、兴晋二县,仍属晋魏兴郡(移治西城县)。

379年,前秦(十六国之一)帝苻坚大将韦锺攻陷魏兴郡,旬阳地区归属前秦汉中郡。

384年,东晋车骑将军桓冲部将郭宝北伐,收复魏兴郡。

旬阳地区重归于晋。

420年,刘裕代晋称帝,改国号为宋。

不久,北魏统一北方,中国出现了南北两个政权对峙的局面,即所谓南北朝时期。

这个时期,旬阳地区归属多变,沿革纷繁。

420~479年(宋),旬阳的南区、中西区、北区为旬阳县,东区属兴晋县,均隶于魏兴郡(治西城县)。

479~502年(齐),旬阳境内的旬阳县和兴晋县仍隶于魏兴郡。

502年,萧衍乘齐内乱,夺取帝位,改国号为梁。

自宋至梁,旬阳地区一直归属南朝的梁州(治南郑县,即今汉中市)。

503年(梁天监二年),梁州刺史翟远投降北魏,旬阳地区改归北朝,属北魏之东梁州(以安康郡治置,治今石泉县东南石泉嘴)。

535年(梁大同元年),北魏东梁州刺史元罗降梁,旬阳地区又归于南朝。

梁不久改东梁州为南梁州。

552年(梁承圣元年),西魏大冢宰宇文泰遣大将王雄侵略山南(秦岭以南),攻陷魏兴郡(治西城县),以其地置东梁州,旬阳地区复归北朝。

552年,西魏于洧溪口置洧阳县,又以洧阳县置洧阳郡,并于淯阳县西16公里之汉江南岸黄土山西置黄土县。

同时,以洵州为洵阳县,并以洵阳县治置洵阳郡。

554年(西魏废帝三年)改东梁州为金州(州治及西城县治由今安康市汉江北岸移至南岸今址)。

洵阳郡及洧阳郡均属之。

556年(西魏恭帝三年),宇文氏代西魏称天王,建国号为周,史称北周。

北周初,改洧阳郡为长冈郡,并改洧阳县为长冈县,翌年废长冈郡及长冈县,将赤石县、甲县、临江县(均在今湖北省郧西县及陕西省白河县之间)并入黄土县,移黄土县治于原长冈郡地,隶于甲郡(治今郧西县甲河关)。

北周时期,洵阳郡所辖之洵阳县及甲郡所辖之黄土县,均隶于新置之金州总管府(治金州)。

581年隋朝建立,罢天下郡,洵阳郡和甲郡俱废。

607年,以郡统县,洵阳、黄土二县分隶于西城郡、上津郡。

617年底,唐王李渊遣李孝恭为山南遭招慰使,占领西城郡。

618年,李渊逼恭帝杨侑让位,建立唐朝,当年(武德元年)改西城郡为金州,洵阳县属之,改上津郡为上州,黄土县属之。

624年,废洵州,其地隶属金州。

925年,后唐中宗灭蜀,洵阳、淯阳二县归于后唐,隶属金州戎昭军节度使。

936年,石敬瑭灭后唐,建号为晋,洵阳、洧阳二县改属后晋。

947年,刘知远代后晋称帝,建号为汉,洵阳、洧阳二县归于后汉。

951年,刘知远部将郭威代汉,建号为周,洵阳、清阳二县又归于后周。

后晋、后汉、后周时,洵阳、淯阳二县均隶属金州怀德军节度使。

960年(后周显德七年),掌握兵权的宋州归德军节度使赵匡胤策动“陈桥兵变”,代周称帝,建立宋朝,是为北宋。

966年,省洧阳县入洵阳县,今旬阳县境域盖从此略定。

北宋时期,洵阳县一直隶于金州,属京西南路,改昭化军节度。

南宋时,洵阳县仍一直隶于金州,先后属利州路金均房州镇抚使、京西南路、西川宣抚司、金房开达宣抚使及利州路。

南宋末年,洵阳县为蒙古所有。

1271年,蒙古大汗忽必烈改国号为元,是为元朝。

1279年,南宋灭亡。

元朝灭宋之后,因洵阳县境民居寥落,遂废县,设洵阳巡检司,隶于金州,属陕西行中书省兴元路总管府。

1368年,明朝建国之后,派邓愈率军由均州、房州一路西进,攻下洵阳县东部牛心石诸山寨,在蜀河迫使陈友谅“汉”政权平章张子贵投降,占领洵阳。

1370年(洪武三年),复置洵阳县。

1372年,洵阳还属陕西等处行中书省汉中府金州。

1376年,改陕西等处行中书省为陕西承宣布政使司。

1476年,以洵阳县白河堡析置白河县,析洵阳县东部汉江以北金钱河流域入新置之郧西县。

第二年,以金州兼属郧阳巡抚。

1583年(万历十一年)以水毁州城,改金州为兴安州。

1595年(万历二十三年),改兴安州为直隶州,直隶于陕西承宣布政使司,不再属汉中府。

1644年,明朝灭亡,清朝建立。

明清之际,洵阳地区抗清斗争彼伏此起,接连不断,直至1646年(顺治三年)前后,清军才占领兴安州及所属的洵阳县。

1662年,兴安州不再兼属郧阳巡抚。

1673年(康熙十二年)吴三桂起兵反清。

1675年,清兴安游击王可成起兵响应,洵阳县遂为吴三桂所有。

1679年冬,侵略者清抚远大将军图海率兵由商州旧县关南下,在洵阳两河关出其不意,一举攻破吴三桂部将韩晋卿七营,乘胜侵略占领了洵阳县及兴安州。

兴安州于1782年升为兴安府,洵阳县属之。

旬阳县旬阳县1911年辛亥革命胜利,清朝的最后一位洵阳县知事白玉昆(满族)被逐。

民国初年,洵阳县隶属陕西省汉中道。

1933年(民国二十二年)废道,直隶于省。

1935年设陕西省第五行政督察专员公署,后改为陕西省安康行政督察专员公署,洵阳县属之。

1934年底至1936年间,洵阳县东北部圣驾河、竹筒河一带,曾为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十五军开创的鄂豫陕革命游击根据地的一部分。

1948年4月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洵阳县东区,中共上关县委、上关县政府迁至蜀河镇。

1948年8月至1949年5月,东区蜀河、双河一带是共产党和国民党武装力量激烈争夺的地区。

1949年5月,洵阳县民主政府在湖北省郧西县境成立。

7月13日,中国人民解放军由湖北西进,再次解放洵阳县东区,8月10日,洵阳县民主政府由郧西移治蜀河。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同年11月26日,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十九军五十七师解放洵阳县城。

洵阳县民主政府随之迁至县城,隶于陕甘宁边区安康分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

1950年陕西省人民政府成立,洵阳县改隶于陕西省安康分区专员公署。

1959年改属陕西省安康地区。

“文化大革命”中,地、县行政机构改称革命委员会。

1980年,旬阳县革命委员会改为旬阳县人民政府,安康地区革命委员会改称安康地区行政公署,旬阳县属之至今。

寻找泉城公园导游词

大概就是以下这些,自己在加工加工吧.  泉城公园位于济南市区中部,千佛山西侧,经十路以南,是一座风景植物园,地理位置优越,自然环境优美。

泉城公园是按照科研、科普内容与园林外貌相结合的规划进行布局,实行植物科研、科普教育与游览参观三统一。

依照这一原则,公园分为植物游览区、观赏温室区和引种驯化区。

  泉城公园前身为济南植物园,始建于1986年,1989年9月建成开放, 园区占地面积46.7公顷,植物分类采用克朗奎斯特系统进行植物配置,共有植物89科450种近20万株。

1997年9月根据市委市政府指示,免费向社会开放。

  植物游览区位于园东部,分为裸子植物区、被子植物区。

该区按照植物进化过程中观赏价值较高的类群,建有松柏、牡丹、月季、竹、柳、菊、丁香等园,通过植物的分类向人们展现各种植物在不同季节中奇特的树姿、丰硕的花果和绚丽多姿的色彩。

观赏温室区位于该园西部,是由热带、亚热带、沙生多浆类植物温室和盆景园组成的大型建筑群。

温室是由三个互相衔接的大型立体三角造型建筑构成,室内种植了大王椰子、假槟榔、鱼尾葵、酒瓶棕、香蕉、龙眼、番石榴等珍贵的植物。

游人不出温室就可以观赏到不同气候、不同地理环境条件下生长的各种植物。

盆景园展出的盆景造型新颖、意境深远。

引种驯化区担负着引进外地植物和拯救培育珍奇濒危植物的任务,为绿化科研提供服务。

园内还设有茶点服务部、摄影部,并组织大型花展、盆景根雕艺术展,丰富群众的游览内容。

  2004年3月济南市委、市政府决定对园区及其周边环境进行综合改造,总体方案由上海华东建筑设计研究院规划设计,计划总投资7000万元。

项目主要包括:三个大门改造、三组服务建筑改造、新建生态栈桥、生态广场,并对园区的水系、道路、广场、绿化等进行全面改造,改造后的植物园充分体现了市委、市政府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以人为本”的理念。

改造后新增了许多休闲、娱乐设施,进一步增强了植物园的健身、休闲、娱乐功能,其原有的植物科普、科研、示范功能逐渐弱化。

这样,植物园已由原来的“植物王国”逐渐转变成了城市中央公园。

由于这一性质的变化,济南植物园的名字已不再合适,无法准确传递出其现有的功能和定位。

  济南植物园的新功能、新变化,迫切需要一个新的、能反映目前植物园功能、特点的名字来匹配。

在为期一周的植物园新名评选公众投票活动落下大幕,植物园征名办设立的五大投票平台共收到有效选票6801票,其中“泉城公园”以2677票的总得票数位列植物园五个候选名称之首。

  改造建设的主要内容有:  1、三个大门:原有北门、东门、东南门拆除,新建具有现代气息的大门,以飘板式大门作为入口通道,大门广场设置大型景观灯柱,使夜景与城市主干道融为一体。

  2、生态栈桥:总长820米,平均宽2.7米,主体为钢结构,西起植物园西南角玉绣河广场,东至东南角的生态广场,空间格局上呈“S”形,蜿蜒穿过植物园南半部。

生态栈桥所赋予的主题是连接园内南区各景点、设施和水系,补充和完善原有步行系统,扩大空间景观布局,起到移步换景的效果,即节省了地面空间,又保留原有绿化面积和园林景观,使城市生态更加完善。

  3、三组服务建筑:主体均为钢结构,外观装饰是玻璃幕墙。

东门服务建筑位于植物园东侧,地下一层地上局部二层,建筑面积约2200m2 ;映日湖服务建筑是园内映日湖的滨水建筑,面积近2500m2,生态栈桥自建筑二层穿过,既是景观地又是观景地;西南角服务建筑是三层钢结构,面积约1200m2,西临玉绣河,通过六顺门到玉函路,把园区景观与玉绣河广场融为一个统一的整体。

  4、生态广场建设:新建的生态广场,是一处以绿色植物为主体的大型室外演艺广场,设计新颖,造型优美,六株大型塑树使人造景观与自然植物溶为一体,外围以厚重的绿色植物做背景以加重广场的生态比重,配套设施完备,能同时容纳5000余人,满足各种文艺演出,看台下附设了1200平米的商业铺面,不仅是整个园区最精典的休闲娱乐空间,也为我市增添了一处环境优雅的露天公共集会场所。

  5、玉绣河介绍:2004年市政府决定对玉绣河进行改造。

中水站的建设是济南市玉绣河综合治理的重点项目,是济南市节水保泉的重要措施之一。

  整个工程包括玉绣河沿岸景观改造和中水再利用工程。

玉绣河沿途分设四个中水处理站,采用国际先进的ETS处理系统分三级进行处理,除去水中的、氮、氨、磷、有害细菌及有机物等,日处理能力7500吨。

使处理后的污水能够重新用于喷泉、景观的布置,绿化灌溉,补充河道等,节约了大量的水资源。

玉绣河及其周边环境的改造,改变了玉绣河周边的自然环境,为市民提供了又一休闲、游玩的场所,成为济南新的风景线。

  6、园林景观:主要包括经十路景观带、舜耕路景观带和园内水系改造:景观带平均宽25米,由大型林荫树组成主要骨架,营造城市大山水的概念,将树林、山丘、木质小品等原生态景观与开放公园相结合,达到人与自然统一。

水系改造主要包括映日湖、蔷薇池、荷花池三处水面,共扩大水面4500m2,铺设道路、广场近5000m2,使水系景观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图) 经过这次大面积的综合改建,与经十路拓宽、玉绣河综合治理及体育中心周边环境整治后的景致相映成辉,并成为泉城市民及国内外游客乐此不疲的又一处绝佳胜地。

  7、植物园在综合改造后,其功能发生了一定的改变,由原来的科研科普与游览为重点的植物园转向市民游玩、休憩、锻炼身体的公共开放绿地,市政府决定在济南东郊新建植物园,为原植物园进行更名。

从2006年3月开始向广大市民征名,于9月22日,确定将济南植物园更名为泉城公园。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联系xxxxxxxx.com

Copyright©2020 一句话经典语录 www.yiyyy.com 版权所有

友情链接

心理测试 图片大全 壁纸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