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山水导游词150字
亲爱的游客朋友们: 好
我是你们这会桂林游的导游,感谢大了我这次锻炼自己的机会,我会尽自己的所能为你们讲解的
好了,我们言归正传。
俗话说“桂林山水甲天下。
”桂林这一带的山有个特点,就是在平坦的大地上和江边,一座座拔地而起,危峰兀立,各不相连。
我们现在在桂林市的市中心,这边有一座危峰。
它叫独秀峰,奇峰突起,犹如一支擎天大柱,被称为“南天一柱”。
接下来呢
我带领大家乘着木舟去观赏桂林最美的一条江,叫漓江。
大家能看出漓江的水有什么特点吗
对,漓江的水是出奇的静,静的我们根本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清澈见底,可以看见有许多美丽的鱼儿游来游去:漓江的水还非常的绿,绿的简直可以与无暇的翡翠相媲美。
大家请看,这一个景点就是“象山水月”。
它就是象山与本身水月洞的合成。
这个象山又叫象鼻山,因为它酷似一只正在江边吸水的大象。
这个象鼻山那探入水中的长鼻,与其山体形成了一个圆圆的洞穴,名“水月洞”。
洞内十分的光滑。
千岛湖的导游词
各位团友:您们好
首先非常欢迎大家到风景秀丽的千岛湖来游览观光
秀丽的千岛湖,是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之一,它坐落在浙江省淳安县境内。
凡来千岛湖观光过的人,都说千岛湖美得像一幅多彩的山水画。
千岛湖是一个非常年轻的湖泊,是在1959年为了修建我国第一座自行设计自行建造的大型水利水电站-----新安江水电站的时候形成的一个水库.1982年之前都被称为是新安江水库。
千岛湖这个迷人的名称是怎样来的呢?据淳安县地名委员会普查,新安江水库在108米高程水位,面积在3.75亩以上的岛屿共有1078个,一直到1982年之后才正式更名为千岛湖。
湖旖旎的湖光山色是一个绿的世界,山是绿的,水也是绿的,所以人们又爱称它为绿色千岛湖。
千岛湖山峦青翠,湖水澄碧,旅游资源丰富。
湖周群峰环拱,曲折崎岖。
多姿多态的山峦和岛屿把整个湖区分隔成中心、东南、西北、西南、东北五个各具特色的景区,称为“五大湖区”。
湖区以自然和人文景观为主,主要景点有梅峰观岛、龙山岛、五龙岛、孔雀园、温馨岛等,水域辽阔,岛屿众多,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在中心湖区,可以乘舟畅游,可以探奇考古,可以凭吊先贤,也可以去岛上野炊、水中冲浪,还可以尽兴品尝鱼味和野生绿色食品。
首先,请大家跟我游览中心湖区。
各位团友,我们现在来到梅峰观岛。
梅峰景区距千岛湖镇12公里,总面积20平方公里。
该景点因自然风光优美、生态环境绝佳而被誉为千岛湖风景区的精华。
在这里可以充分体会到“千岛碧水画中游”的意境。
现在我们眼前照壁上刻的是1963年郭沫若先生畅游干岛湖时留下的“西子三千个,群山已失高;峰峦成岛屿,平地卷波涛”的诗句。
这里是观松台。
大家请看前方小岛上那株如同盆景一般的马尾松,是否像一件匠心独具的杰作?它冬迎风雪、夏顶酷暑、枯水期受旱、汛期被水淹,可仍然郁郁葱葱,生机勃勃。
当地人都说这是一棵神奇的树,是“风水宝树”。
各位游客如有兴趣,可到前面的“山门”处与这棵“宝树”合影,说不定会给您带来好运! 各位团友,现在我们来到了“松风岭”。
因这儿的阵阵松涛常常令人驻足静听,所以我们给它取了个别名叫“闻涛”。
不信,各位可以试试,只要你用力大喊一声,山神会立即给您回音。
并徐徐送来涛声。
各位朋友,观景台到了。
这里集中体现了干岛湖风光的精华。
现在展现在大家眼前的是一片秀丽的岛屿风光。
在这片广阔的湖面上,300多个大小岛屿星罗棋布。
俯首近观,只见众多岛屿高低错落,山重水复,港湾纵横;纵观全景,青山绿水,蓝天白云,有动有静,变幻多端,韵味无穷。
对眼前这群岛屿有各种各样的说法,有的说这像一群蜂蝶在戏梅,有的说这像璀璨的珍珠摆在碧玉盘中,还有的说这是天女撒下的绿色花朵在水中漂荡。
在这片水域里,岛间的航道曲折多变,似隔多连,船行其中,有的地方似乎没有去路,稍一转折又觉得没有尽头,形成了别具一格的“水上迷宫”。
我们现在到达的是孔雀 孔雀园林木繁茂,空气清新,良好的自然景色和生态环境,是孔雀栖息繁衍的理想之地。
孔雀园内现有花孔雀、白孔雀、蓝孔雀、绿孔雀四个品种的孔雀1000余只,并建有良雏园、幼鸟园、大观园、衍生园、美井泉、聚宝泉、风翔桥等景观和游览项目。
就孔雀的品种、数量、规模而言,这个景点在全国也首屈一指。
在孔雀园里大家可以尽情观赏孔雀开屏、孔雀群飞、孔雀觅食的壮丽景观,聆听孔雀高傲的欢叫声。
大家也可以买上一杯孔雀饲料逗喂孔雀,还可以与孔雀合影留念,当一次“孔雀王子”或“孔雀公主”。
求一篇龙源峡导游词
龙源峡位于国家风景名胜区云居山的深处,距南昌车程约一个半小时,是近年开发出来的绝美的景点。
到过龙源峡的游人,无不为其美丽的景色所倾倒,誉其为东方“亚马逊”、南国“九寨沟”。
龙源峡不是世界上最美的地方。
但是,像龙源峡这样美丽的地方在世界上也不多见。
在离景区二十多公里的地方,就见群山郁郁葱葱、田野青翠欲滴,村庄美丽有致。
一进巍峨的景区大门,在浩大的草坪停车场停车,进入景区大门后,只见遍地山花绽放,漫山桐花烟雨,水车伊呀转动,溪流哗哗流淌,亭榭廊桥争辉,山峦白云飘动,林间薄雾弥漫。
登上南岩峰顶,极目远眺,是连绵不断起伏的山峦。
山坳之中岩壁上,有飞流直下的“绿痕”,称“静瀑布”。
山峦之间形成一条长长的九十九道弯的峡谷,谷内有流水潺潺,是流向龙门湖的源头之水,故称“龙源峡”。
龙源峡绵延数里,像一条巨龙蜿蜒起舞。
人们又称其为“金锁峡”,从整个山形地貌上看,一座座丹霞山峰相连,像一条条金锁链,似乎锁住了满峡的春光。
龙源峡像一个神奇的迷宫,如不识途,很难走得出去。
古人有诗:“寺古由来僻,山名不是仙。
花分法乳润,杖锡石梁悬。
磴削尘无迹,壑深龙有渊。
漫将高卧计,长此抑珠潜。
”还有“宏渊可列三军阵,高广能撑百尺竿。
鸟韵花香无限趣,风摇秋竹似鸣峦”的诗句。
1、景色奇美:春如梦、夏如滴、秋如醉、冬如玉春天,走进她的怀抱,万树萌芽、千草吐绿、百花争艳,一条被誉为东方“亚马逊”的河流飞过峡谷,越过险滩,穿过古木森森、藤蔓攀援的原始森林,加上山中经常雾气弥漫,使人觉得进入了如诗如梦的境界。
夏天,目睹她的芳容,万木青翠欲滴,溪流穿林越崖,湖水波光邻邻,就像一个刚刚出浴的美丽少女,芳容挂珠,娇艳动人。
秋天,远观近眺她的身姿,松杉青、枫叶红、乌桕橙、檫木黄、木荷紫……层林尽染,美景如霞;双燕海上,碧水现彩林,彩林映碧水,令人心醉。
冬天,无论您走进龙源峡的那个区域,远山银妆素裹,近树玉枝银花,溪流白浪微翻,湖面皓白如镜,整个景区就是玉的世界、银的家乡。
2、建筑精美:已建成的近5000多平方米的徽派风格的形态各异、造型优美、做工精良、布局合理的牌楼、办公室、亭廊、榭、廊桥以及散布在原始森林中的二十多座原木栈桥,座座是精品,处处可入画。
3、森林特美:沿龙源峡林彩源溪流两旁的原始森林,一片片参天大树中常常弥漫着淡淡的薄雾,那种亚马逊河般的幽深、神秘显出她诗画般的美丽;景区中部双燕海畔水中大森林中游鱼绕古树,百鸟飞林间,水在林中,林在水间,处处透露出她的梦幻般的美丽。
4、水景优美:溪流:峡谷中的溪水穿过片片原始森林,流过一片片山间大草地,跃过一级级断崖,或静静流淌,或细浪翻滚,或小瀑层叠。
湖水:到双燕海,抬头望,绿树白云在海上;低头看,海中又现绿树和白云。
春夏海面碧波荡漾,秋天海面红粼层层,冬天海面静白如镜。
瀑布:龙源峡溪流上游的四处瀑布区,飞瀑越过几米、十几米、上百米的断崖山涧,有的如仙女下凡,妸娜多姿;有的如白练垂空,飘飘洒洒;有的如纽带绕崖,忽隐忽现;有的自天而降,气势恢宏。
5、村庄秀美:景区内有几个小村庄,那或灰砖青瓦,或木壁土瓦的房屋散落在如诗如画的林海中、溪流旁,加上竹篱小桥、古树老藤,又有鸡鸭相鸣,更显她桃花源般的静谧美丽。
1、百姓乐拓展冲关:在景区入口处溪流两旁的百姓乐游乐场(明皇练兵场),踩踏农家水车让人享受田野的乐趣,走过水上梅花桩让人体会亲水的舒心。
更有水上晃桥、水上链桥、水上秋千桥、水上独木桥、水上滑轮、水上滚筒、水上踏板飞人、水上滚筒飞人、水上浮筒飞人、水上过江龙和草地滚筒、草地胜利墙、草地背甩、草地攀高晃梯、草地攀高爬杆、草地翘翘板等几十种有惊无险,刺激无限的游乐设施,让人体会挑战自我、拓展冲关的豪气。
2、双燕海亲朋乐游:在诗画般美丽的双燕海(明皇水兵操练场),游客们走过有惊无险的凌空索桥,或走过舒心怡然的水上浮桥,经过神圣的万寿山去千福滩不仅可体会原始森林的神圣神奇神秘,游客还可邀集亲友乘上竹筏,在双燕海上荡浆,在情人桥下竞渡,在水中森林探秘,在三星岭旁嬉水,在逶迤海岸垂钓。
同时,春赏桐花烟雨,夏纳海面凉风,秋观层林尽染,冬览玉树银花是不可多得的享受。
3、千福滩探秘溯溪:古木森森、紫藤攀援、溪流潺潺、百鸟云集的千福滩原始森林,不仅有东方“亚马逊”的美景美誉,也有一批林中斜步飞板、铁链弹桥、秋千侧桥、悬梯等或刺激或悠闲的游乐设施让游人体会森林体育的刺激与快乐,游客还在可以在清澈见底的溪流中踩踏和软细沙,捡拾七彩卵石、捕捉水中虾蟹、观看戏水游鱼,聆听百鸟欢唱。
4、蝴蝶谷观蝶捕蜓:茂盛的森林,温润的气候,使龙源峡具有大量的适宜蝴蝶生长繁育的寄主植物和蜜源植物,造就了成千上万的蝴蝶在这里生长、繁衍、飞翔、嬉戏;同时又有成千上万的蜻蜓在林间、在草地、在水边、在花丛翩翩起舞。
在美丽的蝴蝶谷,观蝶追蝶、捕捉蜻蜓更是孩子们在任何景区都难于体验到的特有乐趣。
九江龙源峡5、溪流边露营烧烤:在神圣神奇神秘的千福滩原始森林旁,山环水回的百禄湾畔野花草地中,亭榭争辉的百姓乐游乐场上,到处都有大片大片的草地,流水潺潺的溪流。
在这些地方,邀上亲朋知己,支帐篷、吃烧烤、弹琴弦、唱情歌、烧篝火、跳劲舞、数星星、看月亮、洗泉水、沐清风、听鸟叫、闻蝉鸣、捕小虫、抓虾蟹,是龙源峡能给游人的独有享受。
6、十里溪峡谷漂流:美丽的十里溪位于龙安河上游。
河床忽宽忽窄、忽陡忽缓、怪石林立、杨柳依依。
河岸树木森森、紫藤攀援、芭茅摇曳、鸟叫蝉鸣。
驾驶着皮筏艇穿行其间,沿飞瀑凌空而下有惊无险,遇怪石左冲右突刺激异常,入窄道急速穿越风驰电掣,进宽道荡浆闲游舒心怡然。
德化唐寨山导游词
唐寨山森林公园位于福建省德化县城关西北侧,公园东西宽达4.2公里,南北长7.9公里,建设总面积23100亩,总投资1.36亿元。
森林覆盖率达91%。
2002年2月起开始动工建设,8月经省林业厅批准建立省级森林公园。
经过近几年来的建设,公园已初具规模,现基本完成唐寨怡情、浐溪亲水、彩溪溯源、西山踏云四大景区共37个景点的配套工程建设。
现在森林公园可分为“三区”、“六园”和“三林”。
“三区”分别是南大门景区、博物馆区、西华岩寺景区; “六园”分别是百花园、百竹园、百果园、珍稀植物园、亚热带植物园、动物园; “三林”分别是桉树林、杨树花灌木林、鸟语林。
同时,公园还建有游乐园、度假山庄、森林木屋、观景亭以及观景水库等设施。
公园的总体布局因地制宜,适意成筑,采用“辐射状”平面设计,以 “南大门”景区为中心,向“百竹园”景区、“西华岩寺”景区、博物馆景区、“珍稀植物园”景区、“亚热带植物园”景区、杨树花灌木林景区、“动物园”景区、“观光果园”景区辐射展开,集观赏、娱乐、休闲为一体,系功能较齐全、内涵丰富的现代城郊型森林公园。
公园的建设主要以陶瓷文化、宗教文化为内涵,以绿色森林、连绵群山、碧绿溪水、清新的空气为依托,以唐寨怡情、浐溪寻水、西山踏云、彩溪溯源等四大景区37个主要景点为总体布局,重点构筑“唐寨红叶、名瓷博览、浐溪湖光、西山仙境、彩溪流韵”等五大景观精品。
其中?南大门景区、陶瓷博物馆区、西华岩寺景区构成风格各异的“三区”;百花园、百竹园、百果园、珍稀植物园、亚热带植物园、动物园组成的“六园”点缀着公园的斑驳绚烂;桉树林、杨树花灌木林、鸟语林等“三林”更是情景交融。
“瓷都披绿装,佳景惠人间”。
“倚红轩”景观长廊依偎着水上广场,音乐喷泉、瀑布、池塘、假山、露天电影、湖泊;木栈道边的青草坡及湖边的杨柳、灯树及杨柳掩映下鹅卵石铺就的小路……在夏夜里,在莲花中泛舟,看天上的月亮与沿岸的霓虹灯的倒映于湖中,连成一片,仿佛海市蜃楼,加上微风习习、水波荡漾,“唐湖泛月”真叫人流连忘返。
爬过五百台阶的好汉坡,来到佳美亭。
该亭位于唐寨山顶林海碧波之中,是园内重要的制高点之一。
站在亭子上,千年瓷都,尽收眼底。
左边的陶瓷博物馆与陶瓷技术学院相互辉映;浐溪穿城而过,岸上多少陶瓷人家。
远处青山如黛、连绵不断,美丽的瓷都就像一艘白色的希望之船,在茫茫的绿色海洋之中乘风破浪
浐溪亲水景区的景点主要有:名驹饮泉、神龟盗笋、石笋问天以及登龙桥、曾宏墓、浐溪湖光、石笋攀岩、横江溜索等景点,其中浐溪湖光包括碧水晨色、浐溪腾浪,鸳鸯戏水三种不同风格的水体,来满足各层次游人的戏水、亲水、乐水的要求。
西山踏云景区景点布局有西天仙境、西天迷雾、西山草场、西山牌楼、动物之家、森林浴场、赛天堂、丘岩古枫等。
彩溪溯源景区的主景彩溪因溪中有一块五彩缤纷的七彩石而得名。
主要景点有七彩石、孙子练兵、彩溪流韵、登龙古道、仙境瀑布、亘古水车、忘忧谷、绿野仙踪、日月湖等。
91%以上的森林覆盖率?使这里成了天然“氧吧”,更成为动物的天堂。
从林中走过,成群的小猴子不时逗得游人阵阵发笑,那些不知名的小鸟,竞比歌喉,洒下一路的歌声。
在山中留连,但见浐溪两岸炊烟袅袅,正是小桥流水人家
不经意间,又有一行白鹭,悠悠地从青山绿水间飞向天边。
唐寨山森林公园的建设是德化县构筑现代化绿色瓷都、改善人居环境、建设生态强县、提高城市品位的重要举措,也是“大城关”发展战略的一项重要配套工程。
目前,德化县正努力将公园建设成为一个景观优美、环境幽雅、设施基本完善的森林公园。
周至楼观台的导游词
呵 虽然你不给分 看在是同仁的份上 给你答吧呵呵 很长呦 背上一阵子了 楼观台位于西周至县城东南15公里处的终南山北边,东距西安约70公里,是我国著名的道教圣地,被誉为中华文化之魂所在地,有 “天下第一福地”美称。
另外,它还有 “仙都”、“洞天之冠”的美誉。
楼观台得名于西周,古代圣哲老子曾在此著《道德经》五千言,并在楼南高岗筑台授经,留下楼观台这一名称。
公元前5世纪的某一天,周康王时期的大夫尹喜正在草堂和夫人弈棋,忽听门外吵吵嚷嚷,接着便有下人神色慌乱地跑进门来,语不成句地说:“大夫大夫,大事不好!”尹喜将手中举着的棋子稳稳地落在棋盘上,扭过脸来不慌不忙地问:“什么事,如此慌张,这样大惊小怪,”下人说:“东方天空忽然涌出一股紫色云霞,形状奇异得很,活似龙蛇邀游太空,滚滚西来,势不可挡。
下人们想,如今战乱四起,这股紫色云霞,不知主何吉凶?请大夫上楼观望!”尹喜听说有这等事情,便站了起来,随同下人外出,登上草楼,举目远望。
果然见一股紫气如蚊龙腾舞,自东西迈。
尹喜观后,掩不住心头兴奋,连声赞道:“妙哉,妙哉!此乃祥瑞之气,真人将至矣!”于是便上书朝廷愿为函谷关令,遂蒙恩准。
到关,敕门吏曰:“若有名翁从东来,乘青牛,勿让过关,当禀我知。
”关令尹喜计算时日将至,便令下人全部斋戒,恭候迎接。
至期,果见一老者,天庭饱满,鹤发童颜,两耳垂后,眉长三寸,目光炯炯射人。
青牛迈着有节奏的步伐,老者坐在牛背上,逍遥自在,悠然自得。
尹喜见之,赶紧迎上前去,再三稽首参拜:“圣人来矣,有请!”原来,这骑青牛的老者,便是太上老君。
老君姓李名老聃,宇伯阳,系东周守藏史。
因周室内乱,便辞去官职,准备西行,路过函谷关。
他见面前这位官员,清奇不俗,气度非凡,便问道:“你是何人?为何得知老夫将至
”尹喜恭恭敬敬地回答道:“我乃函谷关令尹喜,去年冬天,我看见天理星西行,今春又见紫气东来,状如龙蛇,知真人将西行,故于此迎接。
”老君日:“吾亦知子之奇”。
遂相携入关。
尹喜辞却关令,同回草楼,请老君讲经传道。
这就是 “紫气东来”的故事。
后人以“紫气东来”表示祥瑞。
老子为什么会选择这个地方作为他的传经授道、著书讲学之地?这个问题提得好。
现在,我来回答这个问题。
那是因为这里风水好。
《陕西志》载:“关中河山百二,以终南为最胜;终南千峰耸翠,以楼观为最佳。
”宋代文学家苏轼也说:“此台一揽秦川小,不待传经意已空。
”宋代大书法家米芾更是赞美楼观台为天下“第一山”。
的确,这里的自然景观美不胜收,有“十里瀑声”的野牛河飞瀑,“仰首一线天”的四十里峡,“可观黄河日出,能看行云雾海;风鸣林啸,五月飞雪”的首阳山以及溶洞、风井、石林带等。
而且,这里森林繁茂,山清水秀,有一种“古、秀、幽、静”的绝妙意境,而这种环境特别适合老子的想法。
因此,他老人家就选中了我们楼观台。
为了让大家对楼观台有一个更加清晰的认识,我现在把楼观台的建造历史给大家做一个简单的介绍。
楼观台从西周函谷关关令尹喜在此结楼计算起,距今已有3000年的历史了。
其间,它经历无数次兴衰。
据史料记载,周穆王曾来此游乐,并建造“楼观宫”;秦始皇在观南建清庙,亲来求拜神仙;汉武帝在观北建祠;东汉之后,老子被依托为道教开山祖师,楼观台由此成为道教祖庭;晋惠帝在此植树10万余株,迁来居民300多户专门维护建筑和园林;南北朝时期,北方著名道士大多集中在这里,并形成了著名的“楼观派”;唐高祖李渊认老子为祖宗,亲来楼观台,改楼观台为“宗圣宫”;唐玄宗以夜梦老子为名,改 “宗圣宫”为 “宗圣观”,并扩建规模。
一时间,这里殿宇豪华,道士众多,盛极一时。
这之后,楼观台渐渐走向衰败,真可谓 “盛极而衰”。
不过,楼观台的鼎盛时代也是我国古代历史最为辉煌的时期,因此,这里保存的各种文化遗存多达60余处,展示的文化类型更是丰富多彩。
楼观台既有周秦遗迹、汉唐古迹,又有幽室园林,也是历代文人墨客聚集的地方。
唐代的王维、李白、白居易、李商隐,宋代的欧阳修、苏轼等都在这里留下了大量优美诗章。
这里既有老子说经台、宗圣观 (宫)遗址、尹喜观星楼、秦始皇清庙、汉武帝望仙宫、大秦寺塔、老子墓等著名景观,又有炼丹炉、吕祖洞、十老洞、迎阳洞、老子词、栖真亭、元始台、上善池、化女泉、延生观、吾老洞、王母宫、西楼观等文化古迹及遗址。
楼观台现在还遗存有历代古树名木367株,其中千年以上古树16株,具有重要的观赏、保护和研究价值。
另外,现存历代碑碣178通,保留的名人赞美楼观台的诗词有95首,论著、绘画、乐章150余篇。
在楼观台,各位还可以听到悦耳动听的道家音乐、烩炙人口的历史典故和民间传说故事。
这些文化遗产可都是咱们中华民族重要的文化瑰宝。
有学者说:“陕西的黄帝陵是中国文化的根,楼观台是中国文化的魂。
” 说经台 现在就来到了楼观台中的说经台。
说经台,也叫授经台,是春秋时期伟大的哲学家老子李聃讲授《道德经》五千言之地。
说经台位于海拔594米的山冈上,虽处山之阴,但却尽得其阳,翠竹环抱,古木参天,秀峦葱郁,悦目赏心,历来是帝王、道众朝拜之仙都,文人墨客云集之圣地。
说经台始建于公元619年,公元1236年重新扩建,明、清均有修葺。
现今保存的主体建筑为明清古建筑,经修葺和重建,占地面积9432平方米。
有正殿、偏殿、碑厅、厢房、回廊等古建筑146间,为楼观台道教中心建筑群。
我们现在所处的地方是山门口。
山门口左右的碑厅内,有欧阳询的隶书碑石《大唐宗圣观记》碑。
欧阳询是唐代著名的书法家,被称为“结构大师”。
碑厅前各有六角亭一座。
两亭间原有池水,名为“上善池”,左边亭内竖有赵孟頫隶书“上善池”碑,碑阴为草书。
提起上善池,还有一段优美动人的故事呢!相传,元世祖忽必烈至元二十年 (1283年)春,周至一带遭千年不遇的时疫,死亡者众多,百姓处于惶恐不安之中。
当时的楼观台监院张致坚梦见太上老君告诉他说:“山门前有块石板,石板下有一眼泉水,泉内有吾炼成之仙丹,可治时疫。
”张监院醒来觉得奇怪,就命小道士在山门外西边找到石板,揭开石板,果然有一泉,就用此水治好了30多名道士的疫病。
凡喝此水者,只要两个时辰,其病自愈。
消息传出,远近百姓皆来取水。
凡饮此水者,时疫即退,简直是“药到病除,圣水回春”。
三年之后,翰林院学士、大书法家赵孟頫来楼观游览,听到泉水治疫之事深感奇异,很受感动,就以《道德经》中有“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之意,挥笔题写了“上善池”三个字,并刻石立碑于此,以示纪念。
后来,四方善男信女多来此取水治病。
古往今来,多少诗人学士来楼观游览,吟诗作赋,铭石留言,抒发情怀。
“丹砂久窑井水赤”、“汲尽阶前井水浑”之句,就记述了当年取水治病的盛况,上善池也因此而名扬四方。
有诗云“清泉虽小来历奇,诗人雅士多咏题。
楼观台下一胜景,游览莫忘上善池。
”这棵树叫银杏。
银杏树,又名白果树、公孙树。
其果、叶均可人药。
相传,太上老君为炼长生不老金丹,需要白果这味药,才在楼观台栽了两株银杏树。
他栽雌雄银杏树,是为了炼的金丹内阴阳二气相通,阴极生阳,阳极生阴,因为阴阳二气相通,才能生出万物。
说经命的这棵古银否树,树龄有2000多年。
老子祠 老子祠,创建于唐代,明代重修,这里是老子讲学的地方,老子就是在这里写下了著名的《道德经》五千言。
大家注意,院内门两旁立的碑石就是 《道德经》碑,共四通,东边两通刻于唐代,西边两通刻于元代。
其中,东厢一组两通碑石用楷书书写,称为唐正本 《道德经》, 楼观道坛认为这是最标准的《道德经》版本。
西厢一组两通碑石是元朝刻立的,民间称之为梅花篆字《道德经》,是元代著名书法家高文举用古篆书写的,故亦称为《古老子》。
所谓“道”是指宇宙万物之间存在的共同的客观自然规律;“德”是指人们在社会生活中的行为准则,道德是道教的理论基础和圣典。
凡是一种宗教,都必有一种信仰,这种信仰也需有一个理论作为依据。
老子的《道德经》就是道教的“教理”。
《道德经》阐述了一些朴素的辩证法观点。
并且指出“天下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的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民之饥以其上食税的多”;“民不畏死,奈何以死俱之!”老子本人虽不信神鬼之说,但同时又承认鬼神的存在,并不是极端的无神论者。
这正符合东汉张道陵创立道教的思想。
张道陵创教的本意是要和儒佛二教相抗衡。
因此将孔子的老师、威望较高的老子奉为教祖,尊其为太上老君,并说他的道法是老君所传授的。
楼观台便成了道教的圣地。
另外,《道德经》主张“知足”、“寡欲”,迎合了封建统治阶级的利益,受到封建皇帝的推崇。
由于此书具有很强的逻辑性和很深的哲理性,故成为春秋时诸子中重要的一个学派,并普遍受到尊重。
秦始皇首先在这里修建了老子祠庙,汉武帝曾进行过大规模的修葺。
唐初,高祖李渊甚至将老子尊为其远祖。
对楼观台进行了大规模充建,名声为之赫然。
启玄殿 这座大殿叫启玄殿,是供奉老子的正殿,启玄之意指赞扬老子著说《道德经》揭示了社会的奥秘,阐述了万事万物的根本规律。
老子祠启玄殿后,有一八角形石碾盘,是太上老君碾药的工具。
敲击此石可发出金属响声,如钟、如磐。
民间传说敲此石可以去灾免病。
由于用木棒敲击会发出清脆的音响,所击部位不同,其音韵各异,故又名 “响石”。
相传在远古时代,开天辟地混浊初分,女蜗氏炼石补天,余下响石五块。
其中4块送给了四海龙王,作为镇海之宝,剩下一块,女蜗氏把它藏在海市蜃楼中。
一天,老君由天宫下界,发现蜃楼中霞光万道,紫气千条,直冲霄汉。
老君按住灵光,闭目存神,知道这是响石该出世了,便施法力将响石带回说经台,做了一个碾盘子,用来碾碎炼长生不老丹之药。
这碾盘一直留到今天。
说也奇怪,游人用棒或手拍击此石,就会发出悠扬动听的声响,音域宽广,声波远播,久久不息,比有些金属乐器的声响还洪亮,世人无不称奇,难怪它这样吸引游客。
有诗曰:“女娲炼石曾补天,留下一块赠老聃。
玉炉烧炼延年药,响石碾药可炼丹。
”各位朋友,我们现在就站在了说经台的顶端,站在台顶极目四望,千峰叠翠,曲水环青,尽在云烟变化中。
宗圣宫 在说经台到宗圣宫的这段路上,有两处景观可供大家欣赏:一处是衣钵塔。
该塔全称昆山律师衣钵塔,位于说经台西,山门外路北之山脚下。
塔建于1824年,为平面六角形三层阁楼式实心砖塔,高10米。
每层塔角有砖雕斗拱,檐下有雕花图案,攒尖顶。
底层南侧正中嵌有楷书石刻铭记二方,记述了楼观道士朱教先等为其师刘合仓建造祝寿塔之缘故及经过等。
另外一处是化女泉。
化女泉位于说经台以西约1000米的前东明村南,有古泉2眼,四季不变,清澈甘洌,爽心沁脾。
当地人说泉水可治胃病、眼疾,视此泉为 “神泉”,常来汲水治病。
泉边有道院,始建于1236年。
今尚存清代所建老君庙3间,内有老子塑像尊,其高徒文始真人、白骨真人侍立两侧。
《神仙通鉴》记载:老子由楚西游去秦,在道旁发现一具白骨。
他慧眼独识骨旁有魂魄飘游,乃是一位阵亡的将军,便起了侧隐之心,于是对准白骨吹了一口仙气,用手一指,白骨跃然而起,变成了一位英俊的少年。
老子遂收其为弟子,取名徐甲,命他牵上青牛随老子西去,来到周大夫古宅草楼观,并在楼南设台讲授《道德经》。
老子觉察出徐甲萌生了还俗思凡之心,为使他改掉邪念,终成正果,就施法力试他。
老子用吉祥草,口吹仙气,变成了亭亭玉立的美女,边哭边说:“我上无父母,下无兄弟,今后日子怎么过呀
”徐甲见此非常动心,上前对那美女说:“我来管你。
”说罢背上女子正要向别处去,猛然发现老子站在他对面。
徐甲见事不妙,放下女子,低头不语,老子面带怒容,用手一指,徐甲又现白骨原形。
尹喜见此情景,立即跪地哀求,请老子宽恕徐甲。
老子见尹喜苦苦哀求,就用手一指,使白骨又变为徐甲。
同时,生气地用拐杖向地上一点,美女忽然不见了,地上出现一泉清水。
这泉水一直保留到今天,化女泉也因此而得名。
徐甲悔悟皈依,后来也得道成仙,仙名“白骨真人”。
相传,秦始皇时,徐甲又转世出生,名叫徐福。
秦始皇命他带500童男童女去海外,寻长生不老药,一去再不复还。
我们现在就到了宗圣宫。
宗圣宫位于楼观台森林公园大门以北的西巷村东。
原系尹喜故宅草楼观,因老子来此讲授《道德经》五千言而闻名。
魏、晋、南北朝至隋代,一直名“楼观”,颇具古朴之风。
唐代整修扩建,诏赐“楼观”改名为“宗圣观”。
宋初,奉旨改名 “顺天兴国观”。
元代扩建,1266年6月,易名“宗圣宫”,沿袭至今。
据《重建宗圣宫记碑》记载:宗圣宫占地18150平方米,气势宏伟,富丽堂皇。
明清之际宗圣宫遭受地震、山洪之灾,毁坏严重,现仅存三大殿台基遗址。
这株古柏叫系牛柏,树龄约2000年,树高14米,胸围3.6米,主干中空,基部有两个洞,古貌苍苍,枝叶繁茂。
相传,老子来此讲学时,曾在这棵树上拴青牛,故名系牛柏。
大秦寺 宗圣宫的参观就在这里。
下面我将带领大家参观楼观台景区内另一个著名的景点,它就是大秦寺塔,该塔位于化女泉之西的塔峪村南,俗称“镇仙宝塔”。
此塔建于公元781年,塔身正八角形,8层砖塔,高约35米,塔基周长44米。
塔顶完好,底层有塔心室。
现塔身己向西北倾斜。
2001年10月,该塔入选《世界纪念性建筑遗产保护名录》。
楼观大秦寺,始建于公元650年,时称景教寺,公元745年改名大秦寺。
公元781年,郭子仪副使、景教徒伊斯重建大秦寺,成为全国四大景教寺之一。
新寺竣工后,教士信徒开会庆贺50天。
公元845年,唐武宗下诏废除异教,景教也被禁止。
后大秦寺被佛教徒占用,明、清时禅房如林,佛事繁盛。
1798年,白莲教义军在集贤一带激战,大秦寺惨遭焚毁,唯这一座古塔幸存。
1622年,大秦寺出土《大秦景教流行中国记》碑。
碑文记述了景教传入中国的始末及教义,系大秦寺传教士景净义刻立于公元781年。
该碑今存西安碑林博物馆,是研究中外文化交流的珍贵文物。
炼丹峰 炼丹峰位于说经台之南,海拔888米。
相传,原有丹炉两座,一个是金炉,一个是银炉,皆为老君炼丹的八卦炉。
每个炉边都有一个烧火的仙童,据说 《西游记》中的妖怪金角大王、银角大王,就是以这两个烧火童子为创作原型的。
今峰顶之炉是明代所建,砖砌炉形建筑,坐北向南,南边有砖拱券门,炉内原有老君石像,今已不复存在。
由说经台登炼丹峰路旁有丹井,旁有晒丹石,老君炼丹在此取水、晒丹。
仰天池 现在我们所处的地方叫仰天池。
仰天池位于田峪河口东侧山峰,海拔1180米,是一天然水池,面积1300平方米,水深2米,池水澄明,仰面朝天,蓝天白云映入池内,故称 “仰天池”。
据说仰天池是太上老君炼长生不老丹蘸火的池子。
民间传说仰天池有一泉眼,可直通东海,虽几遇大旱,但从未干涸。
相传,仰天池还是西王母的洗衣池,每年农历七月七日, 有七位仙女来此为王母洗涤仙衣,仙女手持彩衣当空舞,雨后天晴,天上就飞起一道七彩飞虹。
楼观台自然风光 楼观台的自然风光更是一绝,人们常用 “野、幽、秀、奇、古”来形容楼观台的美景。
关于 “古”,大家已经领略到了。
我现在给大家讲讲其他四个特点。
野——林野物丰,山林野趣浓郁,野生植物资源丰富。
这里山大林密,人口稀少,基本保持着原始和半原始的自然环境。
幽——幽谷深遂,环境清幽。
这里有多处峡谷风光。
除山麓和主要峪道有少量居民外,中后山人迹罕至,空气清新,水体清澈,保持着清推幽静的森林生态环境。
秀——这里山清水秀,景色秀丽,山川秀美,构成一幅幅秀丽的天然山水画卷。
奇——这里奇峰怪石有25个,有溶洞石洞14个,园内有野生植物2000余种,属国家重点保护的珍稀濒危植物和珍贵野生动物55种,可谓物种多而珍奇。
正因为上述特征,楼观台在1982年就被林业部列入最早批建的全国12个森林公园之一,这可是西北地区首家森林公园。
1992年,又被林业部定为国家级森林公园,1997年被评为“西安市十大景观之一”。
百竹园 我们现在来到了百竹园。
这里是林业部“南竹北移”的试验基地。
1980年建立,是世界上纬度最高、中国第二大竹类品种园。
1989年,共引进竹子141个品种,经过多年的驯化淘汰,至1992年,竹类品种园内栽植竹子103种,成活留存101种,是进行竹子品种鉴赏和科学研究的重要基地。
楼观台竹林,历史久远,早在西汉时,司马迁在 《史记》中就有“渭川千亩竹”的记载。
汉魏以来,历代都在周至设“司竹”官职,专司竹子的管护、栽植和采伐。
至今,紧邻楼观的司竹乡,仍然家家植青竹,村村有竹园。
翠竹神化了楼观,引得无数文人骚客到这里赏竹、画竹、咏竹。
在周至当过县尉的白居易曾经吟出过“日暖爱行深竹里,月明多在小桥头”的名句。
苏辙也在西楼观写诗赞竹:“拄杖行穷径,围堂尚有林。
飞禽不惊处,万竹正当心。
”元代诗人李道谦在他的《楼观》诗中写道:“白云深锁烧丹灶,翠霉高横望气楼。
山鸟飞鸣穿野竹,岩花零落逐水流。
”观竹赏竹,夸竹赞竹,亲竹爱竹,古今皆然。
苏东坡说:“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
无肉使人瘦,无竹使人俗。
”谁敢说竹子没有魅力?这种魅力,来源于竹子的特殊气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