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五台山的句子
五台山是中国四大佛教名山之首,位于山西省五台县,太原市北230公里。
五台山由东西南北中五峰组成。
五台山曾经有360座寺庙,到1956年时还有124处,现存寺庙四十余处。
五台山据传是文殊菩萨的道场,这里众多寺庙的正殿都以供奉文殊菩萨为主。
文殊菩萨是释迦牟尼的左胁侍,最流行的说法是他出身于舍卫国的婆罗门家庭,因有慈爱之心,后随释迪牟尼佛出家,成为佛的大弟子,帮助佛化导苔艺众生。
他在诸大菩萨中智慧辩才第一,故专司佛的智慧,有大智文殊的尊号。
文殊的坐骑丸请狮,表示智慧威猛,他手持宝剑,表示智慧锐利。
文殊菩萨因智慧第一,所以被推为众菩萨之首。
五台山位于山西省东部海拔624至3061米,横跨忻州5个县,周围逶迤500余里。
与浙江的普陀山、四川的峨眉山和安徽的九华山并称中国四大佛教名山。
五台山由5座山峰组成,分别是东台望海峰、西台桂目峰、南台锦绣峰,北台叶头峰、中台翠岩峰。
举目台山如五瓣莲花。
(明王思任《游五台山记》)山上有台,台上有峰。
峥嵘接势,献态呈奇,幽靓曰绝,高峰对峙,俱如仙掌插天。
寺宇幽丽,高下如图画。
(《徐霞客游记》)清徐天叙《五台山奇胜》诗又记:屈指奇峰数,清凉绝尘埃。
山上有大小寺庙68座。
在众多的菩萨之中,以大普文殊和大行普贤、大悲观普贤最为显赫。
登上五台山,只见寺庙星罗棋布,高低错落有致。
无寺不树,无山不林。
(梁衡《清凉世界五台山》)游览之余,有优哉游哉的清凉感受。
山西的山一般都干燥缺水,黄沙弥漫,但一进五台山,却是满眼碧绿,莽莽苍苍,空气清新湿润,截然另一片天地。
导游小姐说,五台山树木繁茂,乾隆皇帝怕藏匿刺客,便张弓四周放箭,箭到之处,树木全砍掉。
于是五台山又有了郁郁葱葱的牧场,膘肥精壮的骡马牛羊,成了五台山特有的产物。
山上有马道,专供骑马上下山的旅客用。
五台山是佛教四大名山之一,与峨眉山普陀山九华山齐名,五台山座落于华北屋脊上,海拔3058米,面积2837平方公里,导游小姐张开手掌,伸着五个指头说:有东、西、南、北、中五个台顶,为五方文殊的殿堂。
又说,登上一处台顶,坐小车需要大半天时间,到顶上得穿棉衣。
五台山是文殊菩萨的道场,庙宇繁多一座挨着一座。
台怀镇是寺庙最集中的地方,显通寺、塔院寺、菩萨顶、殊像寺和罗侯寺并称为五台山五大禅林。
一般游人都只围着塔院寺的白塔转。
华夏有四大佛教名山,依次是,五台山、峨眉山、九华山、普陀山。
他们分别是文殊菩萨、普贤菩萨、地藏菩萨、观音菩萨的道场。
虽然佛教进入华夏的时间说法不定,但大多数还认为是东汉初年。
史载,汉明帝曾派使臣迎奉天竺高僧前来传法,回来后敕建了号称中华第一寺的洛阳白马寺,几乎同时,建造了五台山的古刹显通寺。
据传,显通寺的地址,是天竺高僧选定的,因为,这里的山势奇伟气象不凡,与释迦佛祖在印度修行的灵鹫山极为相似。
寺院建成后,寺以山名,汉明帝为了表示信佛,敕封大孚灵鹫寺,大孚是弘信的意思,这也是现今显通寺的前身。
于是,五台山从那时起就确立了佛法传入华夏最早建寺的地位。
五台山寺庙从始建开始,历朝历代都在修茸扩建,史载,最鼎盛时达到三百六十多座,虽历经战火屡遭破坏,但解放初期统计仍存一百二十多座寺院。
历史长河的演绎,真实的展现了寺院群如此集中的宏大场面,人们诚服的把五台山称之为佛国,奠定了它在佛教界的历史地位。
到了宗教信仰自由的年代,五台山更是全力打造发展已经存在的辉煌,凭借历史,凭借五台山的人文与自然优势,现在已经跨入了世界自然文化遗产的序列。
五台山的寺庙分布很广,最集中的地方在台怀镇。
这里的寺庙,无论从规模还是样式,都称得上是佛国的精华所在。
这里的寺庙分为两大类,一种是青庙,一种是黄庙,青庙住的是和尚,黄庙住的是喇嘛,信仰相同,分支有别。
在天子皇帝为此为大的年代,青庙黄庙谁来主持五台山的佛教事务,还得皇帝老子说了算,当然,现在五台山不分青庙黄庙,由佛教协会来领导主持。
台怀镇的寺庙集中。
相邻之近,飞檐几近勾心斗角,寺内古树,一墙之隔枝叶交汇,平地古寺,金顶红墙相互辉映,山巅古刹,隐在林间海市蜃楼。
塔院寺的大白塔雄伟壮观,藻瓶形状,方圆搭配,粗细相间,高耸入云。
它通高56.3米,周长83.3米,上束252个风铃,微风吹来清音入耳,塔身巍峨令人仰慕,人们通常把大白塔看成是五台山的标志。
这里有喇嘛宫之称的菩萨顶,开花现佛的罗睺寺,五爷庙,善财洞,东山顶上的黛螺顶……当然,这里是文殊菩萨的道场,闻名的殊像寺就坐落在紧邻的塔院寺南边。
这里的庙宇有的顺山走势,有的平地拔起,有的建在山巅。
近视大德威坐法相庄严,远眺庙宇巍峨肃穆庄严。
这里随处可听朗朗经声,不时飘来阵阵梵音,旺盛的香火青烟飘渺缭绕,做功课的出家人念经打坐,信众居士烧香礼佛与师傅不时的交谈,更多的是游人摩肩擦踵,虔诚的观摩佛国建筑,驻足倾听佛家佛事。
台怀镇之外,五台山的寺庙还广布延绵在附近的村庄,山间,相隔远近不同,建庙年代不同,建筑风格不同,拜佛游览可根据个人情况酌定。
走在台怀镇的街上,随处可见青庙黄庙的和尚庵尼,或三五成群或单独而行,紧邻的村庄里,遍住着从全国各地来的拜佛求经的僧尼。
行车的路上,一名七十多岁的僧人搭乘了我们的车,据他讲,最多的07年,一个村子就住了2700名僧众,可见佛国强大的吸引力与高深的佛法。
在这些求经或行脚的僧尼中,不乏戴着眼镜,穿着旅游鞋,拖着皮箱风度翩翩的年轻佛子。
僧尼在素食馆就餐,用手机打电话,用数码相机拍照是到处可见的风景。
西来佛法已经融进华夏的历史,五台山大德修行向善的故事比比皆是,一件法器一件雕塑蕴含的禅机人们也会娓娓道来。
庙宇的建筑展现着不同朝代的辉煌,'无梁殿'虽阔真无梁,'黄铜殿'精巧真铜铸。
听不完皇家与佛家的传说故事,理不清佛家与红尘的你来我往,真实的,虚幻的,传说的,神话的,发生的,口传心授的典故,把个佛国罩上了一层又一层神秘的面纱。
顺治出家,人们可以说出他在哪个庙宇,杨五郎避祸确实有他的庙堂,鲁智深大闹五台山有过这样的曾经,当今曾红极一时的著名歌手李娜,也确实在一个尼庵佛学院出过家。
五台山位于山西省忻州市五台县东北部。
因由东台望海峰、南台锦绣峰、西台挂月峰、北台叶斗峰五座山峰环抱而成,所以称之为五台山。
五峰遥对;相互映衬;浑然一体。
五台又以五峰所环为界,分台内、台外,但不论台内还是台外,这里大小寺庙星罗棋布;历史悠久;规模宏大;文物宝贵。
它与四川的峨眉山、浙江的普陀山、安徽的九华山合称中国四大佛教名山,它集道、佛、喇嘛教与一体,名列四山魁首。
台内的显通寺是五台所有寺庙中最大的寺院,左右连院,七座大殿前后排列,占地百亩,殿堂四百余间。
它不但是一座历史文物宝库,更是一座艺术宝库。
金代诗人元好问曾这样抒发对五台山的感受;此景只应天上有,岂知身在妙高峰。
显通寺整个殿院由南到北一条中轴线上,前后排列着观音殿、大文殊殿、大雄宝殿、无量殿、千钵文殊殿、铜殿和后高殿。
七座大殿各具特色,无一雷同。
观音殿位于七殿之南,俗称南殿。
殿内供主像三尊,由东而西为文殊菩萨、观音菩萨、普贤菩萨。
故此殿佛界称三大士殿殿内两侧摆满经架,藏放经书又称藏经殿。
三尊主像正中为观音菩萨,该殿也被称为观音殿。
传说浙江普陀山上的不去观音像正是此处原物。
怎样写一篇佛教寺庙导游词 是从门开始介绍 然后介绍 佛的...
各位游客:说起寒山寺,大家都会想起唐代诗人张继写的《夜泊》诗:“月落鸟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这是当年张继进京考试名落孙山,归途中夜泊枫桥,写下的千古绝唱。
寒山寺的钟声使他消除了烦恼,继续寒窗苦读,后来再次赴京应试,终于得中了进士。
因而,苏州寒山寺的钟声能消除人们心中的烦恼,启迪心灵的智慧,寄托幸福的期望,给您带来美好吉祥的预兆。
下面请大家跟我一起前往寒山寺游览。
【照壁前】 照壁又称“影壁”或“萧墙”,一般建在大户人家的正门前,既可形成视觉上所谓遮挡,又可起到辟邪的作用。
这块照壁上的“寒山寺”三个字,是由浙江东湖名土陶浚宣所写,字体古朴苍劲,给历经千年风霜的古刹增添了庄重感。
大家可以在此拍照留念。
照壁前这条从北向南流去的河流是京杭运河的一部分,各位看到面前的这座石拱古桥就是江枫桥,桥的另一边就是江枫洲,现在已建成江枫洲公园。
大家发现没有,寒山寺的山门是朝西的。
通常的民居建筑或寺院建筑都以坐北朝南为最佳,而寒山寺的庙门为何要朝西呢
原来苏州是水乡,来寒山寺的多为坐船而来,为方便香客们来此朝拜进香,庙门便朝两靠河边开了。
【山门殿】 下面让我们进内参观。
各位请看:这块“古寒山寺”的匾额,是清末江苏巡抚程德全的手笔。
进入山门,迎面是笑容可掬的弥勒佛坐像,背面是韦驮的威武立像。
山门殿的两侧,分别供奉着四大天王的雕像,俗称四大金刚,传入我国时,被汉化成了能够保佑风调雨顺的中国虎将的形象,宝剑取其“锋”,琵琶去其“调”,宝伞取其“鱼”,赤索取其“顺”,意思是“风调雨顺”。
【前院】 寒山寺寺内建筑以山门——大雄宝殿——藏经阁——普明宝塔为中轴布局,寺院分为前院、后院和塔院三部分。
前院正中主体建筑是大雄宝殿,两侧是罗汉堂和大悲殿。
园中有一花坛,花坛两面嵌有两块石刻,一为明代崇祯年间刻的“寒拾遗踪”;另一为程德全写的“妙利宗风”。
妙利指的是初建时的寺名“妙利普明塔院”。
这两块石刻概括了寒山寺的历史渊源。
【罗汉堂】 接着我们来看看左侧的五百罗汉堂。
这些都是清代留下的小型香樟木雕成的镀金五百罗汉,在罗汉堂中央矗立着一尊于1995年落成的观音铜像,是由日本宗教画院和禅宗画家协会赠送的。
与罗汉堂相对的是供奉观音菩萨的大悲殿,殿内供奉着三尊神态各异的观音菩萨。
【大雄宝殿及露台】 首先我们来看下这只黑色铁香炉,上面刻有“大化陶熔”四字,意为佛的教化可以造就信徒成为大器。
大殿前的一对石柱,称为“露盘”,是和尚用斋前,放饭盛水以供游魂的。
殿内正中供奉的是释迎牟尼佛金身像,左边长者为迦叶,右边年轻的叫阿难。
大殿两侧沿墙分列着从山西五台山请来的铁铸十八罗汉金身坐像。
释迪牟尼佛像背后墙上嵌有清代扬州八怪之一罗聘所画的寒山、拾得石刻。
寒山右手指地,拾得担胸笑颜,画面上还有讲述寒山、拾得劝人和好欢颜的诗篇:“我若欢颜少烦恼,世间烦恼变欢颜。
”寒山拾得两位高僧传说是文殊普贤菩萨的化身。
南墙上嵌有清代佛教居士郑文焯于1880年在枫桥船中用手指划得人物画像。
大殿南侧悬挂的这口大铜钟就是由日本山田寒山赠送的,周围铸有汉字《姑苏寒山寺钟铭》,为1905年的日本首相伊藤博文所写。
娥眉山顶四面佛神像的来历
答复 共 2 条河南嵩山—少林寺导游词各位游客:大家好
现在我们是在驶往少林寺的途中,在到达目的地之前,我先向大家介绍一下少林寺的概况。
想必大家都看过《少林寺》这部影片吧
片中少林弟子精湛的武艺及少林寺庙古朴的风味一定给您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自从这部影片一炮打红,少林寺名声大振,海内外游客络绎不绝,近年来我们河南以武为媒,大力发展旅游,每两年还举办一次“少林国际武术节”,不仅吸引海外众多武术团体前来参加,还带动了地区经济的发展。
少林寺位于登封市西北约13公里处的嵩山西麓,公元495年,北魏孝文帝为安顿印度僧人跋陀传播佛教而建此寺,因为它坐落在少室山的密林从中,所以得名“少林寺”。
32年之后(527年),另一位印度高僧达摩到少林寺,他信奉大乘佛教,主张普渡众生,他在少林寺广集信徒,首传禅宗,后来,禅宗播及全国,少林寺被称为禅宗的祖庭。
隋末唐初,少林寺因13棍僧救助唐王李世民有功,收到朝廷推崇,少林武术从此名扬天下,寺院也发展很快,号称“天下第一名刹”,这些就是少林寺出名的原因,如果用两个自来概括,就是“禅”和“武”。
禅宗是佛教中一个重要的派别,他是融合了中国本土的宗教和儒家思想而形成的,对中国文化影响很大。
“禅”就是平常心,情不附物,排除一切杂念,不执着的意思。
有一个故事很能说明这个道理,赵州禅师一生去游天下,传播禅法,他自己说:“小孩子如果能胜过我,我便拜他为师,老人如果不如我,我便教诲他。
”一天,一批僧人前来礼拜,赵州问其中一位“你到这儿来过吗
”“来过”。
赵州说:“吃茶去。
”又问第二位,回答说:“我还没来过.”赵州也说:“吃茶去。
”院主就不明白了,问师父,来过的没来过的,你为什么都叫他们吃茶去
赵州禅师仍说:“吃茶去
”这就是说,禅在日常生活之中,禅不是学来的,是悟出来的,挑水砍柴,吃饭喝茶,无不有禅机。
日常生活中的平常心,淡泊宁静的情怀,才是人生的真谛,这时所有的人都是一样的。
好,刚才我们所讲的是禅的意思,那么禅宗的修行方法是什么呢
对,是静坐修心,就是面壁静坐来排除杂念,传说禅宗初祖达摩经面壁9年,以至他的影子深印在对面一块石壁上。
可是一个人坐的久了自然会很疲乏,精神不振,于是达摩就创造了一套体操,教给徒弟们锻炼身体,当时少林寺地处深山老林,野兽出没,所以又加进了一些实战招术来防身,经过千百年的演变,又融进了中国各大武术门派的精华,就行成了独一无二名震天下的少林武术了。
咱们今天到少林寺,一是领悟“禅”,二是欣赏“武”,相信在游览之后大家不但会了解佛教禅宗,也会来个三招两式的。
好,少林寺的概况就为大家介绍到这儿,关于少林寺常住院的情况待会到了之后,少林寺的导游将为大家作详细的讲解。
好,游客们,少林寺马上就要到了,情大家携带好自己的物品,准备下车。
五台山的讲解词
简单的:各位团友,经过了钟楼、鼓楼,现在我们进入全寺的主体建筑——大雄宝殿,这里是举行宗教仪式的主要场所。
殿的正中供奉着三宝佛,中间为现世佛----释迦牟尼如来佛,左为未来佛-----西方极乐世界的阿弥陀佛,右为过去佛----东方净琉璃世界的药师佛。
大殿的四壁上塑有五百罗汉相,五百罗汉神态各异,来自社会各阶层,其中最精妙的是南壁西窗下的济公——知觉罗汉,左看为哭,右窥为笑,中观则啼笑皆非;而东壁上的文殊骑狮,象征着菩萨“智慧如旋风”;西壁上的普贤骑象,手持莲花、莲花之上有佛经,显示菩萨为佛教理论家。
现在就请大家随我过来看看。
在殿的后面供奉的是“观音菩萨”,观音左右为“龙女”和“善财童子”,上方是塑有金身王子相的观音原身。
(转)
导游词的格式
一、【导游词的定义】导游词是导游人员引导游客观光游览时的讲解词,是导游员同游客交流思想,向游客传播文化知识的工具,也是应用写作研究的文体之一。
二、【导游词的特点】其主要特点是口语化,此外还具有知识性、文学性、礼节性等特点。
三、【导游词的结构】一篇完整的导游词,其结构一般包括习惯用语、概括介绍、重点讲解三个部分。
1.见面时的开头语开头语包括问候语、欢迎语、介绍语、游览注意事项和对游客的希望五个方面,放在导游词的最前面。
如:来自×地的朋友们:大家好!大家辛苦了!首先请允许我代表我们××旅行社欢迎各位朋友来我市观光旅游。
我姓桂,是××旅行社的一名导游,大家叫我“桂导”好了。
这位是我们的司机×师傅。
在我市旅游期间就由×师傅和我为大家提供服务,我们十分荣幸!大家在此旅游,可以把两颗心交给我们:一颗是“放心”,交给×师傅,因为他的车技娴熟,有12年的驾龄,从未出过任何事故;另一颗是“开心”,就交给桂导我好了。
旅游期间,请大家认清导游旗的标志,以免跟错队伍。
请大家记清集中和游览时间,以免因一人迟到而影响大家的活动。
大家有什么问题和要求请尽量提出来,我将尽力解决。
最后祝大家这次旅游玩得开心、吃得满意、住得舒适。
谢谢!2.概括介绍概括介绍是用概述法介绍旅游景点的位置、范围、地位、意义、历史、现状和发展前景等,目的是帮助旅游者对景点先有个总体了解,引起游览兴趣,犹如“未成曲调先有情”。
概括介绍应根据时间和游客情况,可长可短,可详可略。
3.重点讲解重点讲解是对旅游线路上的重点景观从景点成因、历史传说、文化背景、审美功能等方面进行详细的讲解,使旅游者对旅游目的地有一个全面、正确的了解。
这是导游词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后面最好写上让游客自由活动!)4、离别时的告别语告别语包括感谢语、惜别语、征求意见语、致歉语和祝愿语五个方面,放在导游词的最后面。
范文大家好!今天就由我带着你们去去游。
它是重庆目前唯一的世界文化遗产,现存唐宋摩岩造像万余尊,与敦煌、云岗、龙门、麦积山四大着名石刻相对,大足石刻不仅保存完好,艺术精湛,而且达到了中国石刻艺术的巅峰。
在参观前,我们先认识大足这个地方。
四川的大足是石刻之乡。
全县有40多处石刻,造像达5万多个。
它规模宏大,内容丰富,造像集中,技艺精湛,表现“神的人化,人的神化”的特点,有北敦煌,南大足之说。
其中最着名、规模最大的有两处,一处叫宝顶山,一处叫北山。
据说,北山的石刻造像近万。
这些石刻像的特点是刻工精细,形象生动,其中最精彩的是几座观音、文殊和普贤的造像。
可惜,时间太短,我们没有前往。
大家跟我往前走,去参观宝顶山的石刻。
看,这就是宝顶山的石刻。
它是我国石窟艺术中罕见的。
在风格上和北山很不相同。
这里的刻像,大都是用一组一组的雕像来连续表达一个或几个不同内容的佛经故事,不仅内容丰富,而且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
行先让我们看看充满农村生活情趣的牧歌式的石刻《牧牛道场》。
这是一个精彩的故事。
它所表现的是牧童驯牛的全过程。
你一幅一幅看,一看就明白意思的。
牛的犟劲和牧童在驯服牛后的悠然自得的神情都刻画得非常真切、生动。
下面,我们再看看另一组。
这叫《父母恩重经变像》的石刻。
它把父母养育儿女的过程,从怀孕、临产、哺乳到儿女长大成人,婚嫁、离别等,分别用十一组雕像来表现。
每一组表现一个主题,人物形象和思想感情都刻画得相当生动、细腻,并都刻有文字说明。
我们观看这里的石刻,仿佛在欣赏古代的连环图画。
你们有这个感觉吗?哈哈,小朋友都点头了!大家慢走,要上台阶了,注意安全。
大家再看看这组啊!这《释迦降生图》是颇有趣味的。
释迦降生后,半身端坐于石盆内,旁边有两个力士手扶石盆。
上面雕有九条龙的龙头,正中的龙头口中吐水洗濯太子,名为“九龙浴太子”。
水从何来?原来在这片崖壁上有一水池,根据这种地形是不适于崖刻的,因为日久天长会把崖壁浸蚀。
但是精明的古代石匠,巧妙地利用雕刻把水池积水从龙头排走,变不利条件为有利条件,这种匠心独运,不能不使人感到钦佩吧?此外,里面还有的故事也很有教益,如:酗酒有罪,劝酒更有罪;会做事的人听大事,不听小事,看大事不看小事等等。
你们看了一定收益匪浅的!我就讲解到这里了,请大家自由参观,也请大家注意保护文物和保持环境卫生。
延伸阅读:特点:其主要特点是口语化些,此外还具有知识性、文学性、礼节性等。
和蔼,亲切,自然轻松。
易出现的问题:1. 缺乏鲜明主题和观点2. 内容太单薄。
3. 结构层次不清楚,逻辑性不强,条理不清晰。
4. 导游词不是散文,书面语太重介绍,口语化注意不够;5. 应该有自我介绍以及导游惯用语,同时要注意与游客进行交流,尽量有互动节目。
6. 没有处理好“景”与“事”的关系,讲故事或者事理往往游离景点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