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 描写赞美蓬莱仙境的诗词
逍遥缥缈,触摸仙迹神踪——游人间仙境蓬莱阁有感“丹崖琼阁步履逍遥,碧海仙槎心神飞跃”,这是初踏入“人间仙境”彩绘坊,费新我老先生帮我留下的对于这个神秘而又向往已久的地方的最初记忆.带着过多的期许,夹杂丝丝的后怕,脚步在忐忑与激动中踏上了仙境之旅的台阶.九曲回环的石阶引领旅人的脚步游走在蓊蓊郁郁的苍松翠柏之中,娓娓引荐介绍着一处处饱经沧桑的古刹名胜,耳畔不时飘荡着淡淡的古筝以或扬琴之类的天外之音,若即若离,轻柔缥缈,我曾奋力的挥一挥手,闭上眼睛,深吸一口气,似曾想把握什么,似曾已经把握了什么,却总也找不到一个合适的词语来形容,那时的脑中真是一片空白,可能只要略用一下思维,调用几个词语的工夫和行为就会打破这里的美好的一切.如果非要形容一下当时的感觉,就像忽然发现一朵盛妍的鲜花,花蕾与带着清香而又纯净的露珠悄然相伴,很想仔细靠前欣赏一下,闭上眼睛的同时慢慢深呼吸着靠近,品味它的香甜,但是却又不敢靠的太近,因为她们都是一触即碎的.彼情彼景,由不得你有一丝一毫的放肆与张扬,你会心甘情愿的放轻脚步,调匀呼吸,生怕打破这最初也是固有的神境意味.还未曾真正踏上烟云缭绕的人间仙阁,却已分明嗅到了仙人的气息,尝到了仙境的味道,这里真的如此神奇!转过绿树掩映的八角十六柱万民感德碑亭,抚摸着碑身上微凉却火热的语句,还没来得及从万民百姓颂扬康熙的音容中转过神来,已经来到了丹崖仙境坊,从导游小姐那里得知,跃过此坊,即可真正的进入仙境了,所有的期待和渴望在这一刻慢慢膨胀到了极点,我不知当时是怎样从人间跨入神界的,或许是飞了过去,以或更准确的说是飘了过去.穿过古朴而略带威严的白云宫、显灵门,完全进入了另一个世界,环套式的古建筑群,龙王宫、天后宫、三清殿、吕祖殿……飞檐走栋,参差错落,光影相合,苍青厚重的古墙上不时爬着绿油的爬墙虎,行走于期间的青石古道,仿佛轻踏远古时代久远的脉搏,时间空间在这里有了一种模棱两可的搭配和交融,头脑中忽然会跃出一个词语——“无间道”.从这个宫飘到那个殿,从一个园林转入另一处景致,携带着目不暇接的景、物和人,感受着从海上慢慢泛来的海雾和海的咸腥味道,真有自己已飘然成仙,与众仙家聚于厅堂院舍、奇峰俊树之间,谈天论世的精妙感觉,分不清何者为我,何者为他.随着神游的深入,人间仙境蓬莱阁的神秘面纱也慢慢被一层一层撩开,一排径直的蹲狮石阶之上,在一千多年的古槐和苍松陪护下,让很多仙人都钟情的蓬莱阁主阁终于露出了她的面目,她坐北朝南,为双层木结构楼阁,底层四面回廊,正门上方高悬清代书法名家铁保亲手所书“蓬莱阁”三个大字,字体雄强浑厚,再加“碧海清风”、“海不扬波”、“寰海镜清”等大型碑刻楹联,使其具有了超凡厚重的人气和沧桑.蓬莱阁就这样清幽而傲气的高踞在褚红色的丹崖山巅,临风抚海,以碧海蓝天为衬托,以田横峻岭为屏障,北望长山列岛,南依刀鱼水寨.至此我恍然顿悟为何传说中的八仙对此情有独钟了,不愧为“碧海春融”、“神州胜境”.登上蓬莱阁后,扶栏远眺苍茫碧海,真有“九千仞天,登梯得路;三万里海,破浪乘风”的感慨油然而生.无怪1984年越南友人黄文欢游览此处时,即兴题联“八仙过海,传闻如此多奇;万事由人,风景这边独好.”再将目光跳过暗灰的古城墙,你会惊奇的发现,黄海和渤海千里相会于此,交换着各自的颜色和往事;清幽静谧、蜿蜒的石子小路游走在凝翠滴绿的碧草红花之间,忽隐忽现;银白色的海鸥在霓裳似的海雾中起落飞翔,随心所欲地在金黄温润的沙滩上留下自己的足印;厚重沉稳的古港码头,传达出来自很久以前的声音;浩瀚苍茫的大海亲切地拍打着礁石的脊背、沙滩的肚皮,诉说着潮起潮落中的故事……,直到此时,心中还苟存的最后一丝忐忑和后怕也被涤荡殆尽,取而代之的是激动和超然逍遥的感觉,这时才会明白,原来的顾虑总是多余,仙境就是仙境,蓬莱阁果真名不虚传.在心满意足中,迈出了白云宫,也即迈出了天界,我再次回到了凡间,“留恋处,蓝舟催发……”再次不舍地回望仙坊古刹的倩影,再次品味天上人间的各种滋味,坐在宽敞的旅游巴士中,思绪还在不断的飞转,为何此处有如此的魅力,仅仅由于其得天独厚的自然地理优势和历史古韵?还是由于美丽动人的“八仙过海”神话传说,使其充盈仙气,真应了刘禹锡的“山不在高,有仙则名”?还是……?但总觉理由不够充分,缺少了什么,哦,对了,是不是由于售票窗口和检票口服务人员那浅浅的微笑和关切的话语,导游小姐那娓娓而又深入浅出、旁征博引的讲解,还有那在不经意间回头时看到的默无声息的环卫保洁人员?……我终于明白,原来这里除了具有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优势外,更重要的是有这样一批执著而又默默无闻的仙境制造者和守护者,是他们给了仙境以灵气和活力,也是他们为游客创造了最超值的享受氛围,在这里我们领略的不只是自然造化的神奇馈赠,更主要的是一种“以人为本”的服务和管理理念.终于在脑海中搜寻到这个令自己还算满意的答案,“海市蜃楼皆幻影,身到蓬莱即是仙”.我们的车又兴奋地向民族英雄戚继光故居和田横山风景区奔去,耳畔不知何时又响起了韦翰章长恨歌中的几句话,“香雾迷蒙,祥云掩拥,蓬莱仙岛清虚洞,琼花玉树露华浓.却笑他,红尘碧海,几许恩爱苗,多少痴情种,离合悲欢,枉作相思梦.参不透,镜花水月,毕竟总成空……”.
山东有哪些文化遗迹 为山东某历史文化遗迹写一段导游词
1.孔府 山东济宁曲阜 2.泰山 山东泰安泰山 3.蓬莱阁 山东烟台蓬莱 4.趵突泉公园 山东济南历城 5.崂山 山东青岛崂山 6.青岛海滨 山东 青岛 市北 蓬莱:蓬莱阁是古代登州府署所在地,管辖着九个县一个州,是当时中国东方的门户。
久负盛名的登州古港,是中国古代北方重要的对外贸易口岸和军港,与我国东南沿海的泉州、明州(宁波)和扬州,并称为中国四大通商口岸,并且是我国目前保存得最完好的古代海军基地。
蓬莱依山傍海,所以又以“山海名邦”著称于世,山光水色堪称一绝。
孔府:曲阜孔庙孔庙(本庙)位于山东省曲阜市南门内,是第一座祭祀孔子的庙宇,初建于公元前478年,以孔子的故居为庙,以皇宫的规格而建,是我国三大古建筑群之一,在世界建筑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另外在福州、北京、衢州、德阳等地都有孔庙。
名人:姜尚孔子 晏婴孟子 庄子 荀子 诸葛亮 王羲之 王献之 颜真卿 李清照 辛弃疾 戚继光王尽美 张海迪 秦琼人物介绍:王粲(177 - 217)汉末文学家,“建安七子”之一。
字仲宣,山阳高平(今山东邹县西南)人。
少年便负才名,深得著名诗人蔡邕的赏识。
17岁因避战乱,到荆州依附刘表,历15年未受重用。
刘表死,归依曹操,被任命为丞相掾,赐爵关内侯,转迁军谋祭酒,官至魏国侍中。
建安二十一年(216)随军征吴,翌年于途中病故。
想去山东蓬莱阁景区游玩,有没有什么攻略
越详细越好
戚继光(1528年11月12日-1588年1月5日),字元敬,号南塘,晚号孟诸,卒谥武毅。
汉族,山东蓬莱人(一说祖籍安徽定远,生于山东济宁微山县鲁桥镇)。
明朝抗倭名将,杰出的军事家、书法家、诗人、民族英雄。
崇武古城 坐落于福建省泉州市惠安县东南海滨,濒临台湾海峡是1387年(明洪武二十年)江夏侯周德兴经略海防时为抵御倭寇所建。
崇武古城坐落于福建省泉州市惠安县东南海滨,濒临台湾海峡是1387年(明洪武二十年)江夏侯周德兴经略海防时为抵御倭寇所建,是中国现存最完整的丁字型石砌古城,是明政府为抗击倭患,在万里海疆修筑的60多座卫所城堡中仍保存完好的一座。
1988年被国务院列为第三批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为福建省首批“国防教育基地”,泉州市首批“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国防教育基地”。
同时,崇武还有被誉为“中国八大最美海岸线”之一的崇武海岸。
崇武古城地处福建省泉州市沿海的突出部、泉州湾和湄州湾之间、惠安县境东南24公里的崇武半岛南端,濒临台湾海峡,亦称“莲岛”,始建于1387年,是一处集滨海风光、历史文物、民俗风情、雕刻艺术于一体的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被誉为“天然影棚”、“南方北戴河”。
崇武古城是中国仅存的一座比较完好的明代石头城,也是中国海防史上一个比较完整的史迹,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我是青岛的 想去蓬莱玩
我是青岛的~~暑假去的蓬莱玩~~一般去那边都是两天或三天~~我认为你可以跟个旅行团 青岛这样的团天天都有~~
四年级逢莱仙洞作文250字导游词
中国十大名胜古迹是指1985由《中国旅游发起并组织全国人民经年多的评比,于当年9月9日评选出的万里长城、桂林山水、杭州西湖、北京故宫、苏州园林、安徽黄山、长江三峡、台湾日月潭、避暑山庄、西安秦陵兵马俑十个风景名胜区。
这十个景区分布于中国南北东西各个区域,包括自然景观,历史建筑,人文景观和文物古迹等。
桂林山水位置处广西壮族自治区东北部,南岭山系的西南部,以“山青、水秀、洞奇、石美”为主要特点。
桂林诸山虽都是石质山体,极少土质,但因为气候温和湿润,利于植物生长,加上桂林人非常注重石山绿化,故岩石缝隙间会顽强地生长出许多的灌木、乔木和藤类植物,将一座座石峰罩得严严实实的,显得青翠而富有生机。
桂林是典型的岩溶地貌。
桂林景色岩溶地貌的最重要特点就是在流水的长年侵蚀下,一方面会形成各种奇形怪状的洞穴,并不断地改变着形态,另一方面又会生长出各种不同的石笋、石幔、钟乳石,两者构成了奇妙的岩溶洞穴奇观。
杭州西湖位于浙江省杭州市西部, 杭州市市中心,旧称武林水、钱塘湖、西子湖,宋代始称西湖。
西湖处处有胜景,历史上除有“钱塘十景”、“西湖十八景”之外,最著名的是南宋定名的西湖十景”和1985年评出的“新西湖十景”。
在以西湖为中心的60平方公理的园林风景区内,分布着主在风景名胜40多处,重点文物古迹30多处。
概括起来西湖风景主要以一湖、二峰、三泉、四寺、五山、六园、七洞、八墓、九溪、十景为胜。
新西湖十景是1985年经过杭州市民及各地群众积极参与评选,并由专家评选委员会反复斟酌后确定的。
北京故宫,又名紫禁城,是明清两代的皇宫,位于北京市中心。
故宫东西宽750米,南北长960米,面积达到72万平方米,为世界之最;故宫的整个建筑被两道坚固的防线围在中间,外围是一条宽52米,深6米的护城河环绕;接着是周长3公里的城墙,墙高近10米,底宽8.62米。
城墙上开有4门,南有午门,北有神武门,东有东华门,西有西华门,城墙四角,还耸立着4座角楼,角楼有3层屋檐,72个屋脊,玲珑剔透,造型别致,为中国古建筑中的杰作。
黄山处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内,由于山高谷深,气候呈垂直变化。
同时由于北坡和南坡受阳光的辐射差大,局部地形对其气候起主导作用,形成云雾多、湿度大、降水多的气候特点。
黄山还兼有“天然动物园和天下植物园”的美称,有植物近1500种,动物500多种。
黄山气候宜人,是得天独厚的避暑胜地,是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和疗养避暑胜地。
苏州园林有:拙政园、留园、网师园、环秀山庄、狮子林、怡园、沧浪亭、耦园、艺圃。
[4]作为苏州古典园林典型例证的拙政园、留园、网师园和环秀山庄,产生于苏州私家园林发展的鼎盛时期,以其意境深远、构筑精致、艺术高雅、文化内涵丰富而成为苏州众多古典园林的典范和代表。
长江三峡:中国长江上游瞿塘峡、巫峡和西陵峡的合称,简称三峡。
是中国10大风景名胜之一,也是中国40佳旅游景观之首。
长江三峡西起重庆奉节的白帝城,东到湖北宜昌的南津关,是瞿塘峡、巫峡和西陵峡三段峡谷的总称,是长江上最为奇秀壮丽的山水画廊,全长192公里,也就是常说的“大三峡”。
日月潭是台湾的“天池”,湖周35公里,水域9平方公里多,为全省最大的天然湖泊,也是全国少数著名的高山湖泊之一。
承德避暑山庄地处内蒙古高原与华北平原的过渡带,属温带大陆性季风型山地气候,四季分明。
冬天虽然寒冷,但由于四周环山,阻滞了来自蒙古高原寒流的袭击,故温度要高于同纬度其他地区;夏季凉爽,雨量集中,基本上无炎热期,是旅游避暑胜地。
关帝庙俗称武庙,位于避暑山庄丽正门西南侧宫墙外20米处,始建于清雍正十年(1732年),是中国唯一的皇家关帝庙。
秦陵兵马俑位于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区东5公里处的骊山北麓,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皇帝秦始皇(公元前259年~前210年)陵墓的陪葬坑,被称为世界第八大奇迹之一。
秦始皇兵马俑陪葬坑,是世界最大的地下军事博物馆。
在兵马俑一号坑址上建成的拱形展厅,设立了“秦始皇陵兵马俑博物馆”,向中外广大旅游者开放。
关与长城的信息
万里长城是中华民族的骄傲与象征,是世界伟大的古代建筑奇迹之一。
雄伟壮观的万里长城是人类建筑史上罕见的古代军事防御工程,是中华民族的骄傲与象征,它凝聚着我们祖先的血汗和智慧。
它以悠久的历史,浩大的工程,雄伟的气魄著称于世。
它早就和埃及的金字塔,印度的泰姬陵,伊斯坦布尔的圣•索非亚教堂等一起被誉为世界的奇迹。
长城始建于春秋战国时期,历时达2000多年,总长度达5千万米以上。
我们今天所指的万里长城多指明代修建的长城,它西起中国西部甘肃省的嘉峪关,东到中国东北辽宁省的鸭绿江边,长635万米。
它象一条矫健的巨龙,越群山,经绝壁,穿草原,跨沙漠,起伏在崇山峻岭之巅,黄河彼岸和渤海之滨。
古今中外,凡到过长城的人无不惊叹它的磅礴气势、宏伟规模和艰巨工程。
长城是一座稀世珍宝,也是艺术非凡的文物古迹,它象征着中华民族坚不可摧永存于世的意志和力量,是中华民族的骄傲,也是整个人类的骄傲。
长城(英文名称: The Great Wall)于1987年根据文化遗产遴选标准C(I)(II)(III)(IV)(VI)被列入《世界遗产目录》(编号: 200-001 )。
世界遗产委员会评价:约公元前220年,一统天下的秦始皇,将修建于早些时候的一些断续的防御工事连接成一个完整的防御系统,用以抵抗来自北方的侵略。
在明代(公元1368~1644年),又继续加以修筑,使长城成为世界上最长的军事设施。
它在文化艺术上的价值,足以与其在历史和战略上的重要性相媲美。
长城认识与评价 万里长城是中华民族的骄傲与象征,是世界伟大的古代建筑奇迹之一。
雄伟壮观的万里长城是人类建筑史上罕见的古代军事防御工程,是中华民族的骄傲与象征,它凝聚着我们祖先的血汗和智慧。
它以悠久的历史,浩大的工程,雄伟的气魄著称于世。
它早就和埃及的金字塔,印度的泰姬陵,伊斯坦布尔的圣•索非亚教堂等一起被誉为世界的奇迹。
长城始建于春秋战国时期,历时达2000多年,总长度达5千万米以上。
我们今天所指的万里长城多指明代修建的长城,它西起中国西部甘肃省的嘉峪关,东到中国东北辽宁省的鸭绿江边,长635万米。
它象一条矫健的巨龙,越群山,经绝壁,穿草原,跨沙漠,起伏在崇山峻岭之巅,黄河彼岸和渤海之滨。
古今中外,凡到过长城的人无不惊叹它的磅礴气势、宏伟规模和艰巨工程。
长城是一座稀世珍宝,也是艺术非凡的文物古迹,它象征着中华民族坚不可摧永存于世的意志和力量,是中华民族的骄傲,也是整个人类的骄傲。
在我们看来,无论如何都要首先承认,我国古代的万里长城,是整个人类建筑史和军事史上的奇迹。
我们的先民们,在极端落后的生产力条件下,凭借着较为原始的工具,完成了极为艰巨复杂的长城施工,付出了巨大的牺牲,他们所表现出来的聪明才智与坚韧不拔的毅力,是应当给予肯定的。
其次应当看到,长城修筑的直接原因虽是军事的,但其深层原因却是文化和经济的,在它们那巍巍的身躯之上,不仅鲜明地体现出了构筑者们的思想感情、思维方式和价值取向,寄托着人们的向往与追求,而且还反映着许多时代的社会风貌和人文信息。
在这种情况之下,我们应当注意区分长城历史作用的主流与支流,避免简单化与片面化的倾向。
无可否认,确实有人希望把长城变为所谓的“胡汉天堑”,表现出了极为狭隘的民族主义倾向。
我们认为,长城的修筑并不是我国古史上的哪一个或哪一些统治者的个人意志所决定的,归根到底,长城的修筑是受中国古代的社会生产力水平,社会经济类型及民族关系发展等因素所制约的。
就某一历史时期修筑长城的具体的、直接的目的而言,当然都是出于军事方面的考虑,但其侧重点也并不一致。
有的是服务于扩张领土的需要,如汉武帝的河西长城;有的是为了炫耀武力,如隋炀帝所修的长城,但更多的是侧重于防守。
我们还应看到,长城在历史上实际发挥的客观作用,在许多方面都突破了长城修筑者们原来的主观愿望和单一的功能,因而具有多方面的积极效应。
长城是保卫中原农业文明与和平生产环境的屏障。
长城就其本质而言,只是在“有备则制人,无备则制于人”3战略思想指导下产生的战略防御措施,这是修筑长城最直接和最明显的作用,它在军事方面的巨大功效,始终是古代社会最基本的功能。
两千多年来,围绕城墙展开的攻防之争,构成了古代军事活动的主要内容,一系列的守城战略战术体系也由此而产生。
纵观全部长城的修筑史,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长城作为军事防御工程,其目的是为了尽可能地防止和避免战争,以求得人们有一个安定的生产、生活环境,最本要的是用于抵御北方游牧民族的南下。
但是,我们也不否认,长城在军事上所能发挥的作用并不是无限的。
交战双方的物质基础、力量的对比和官兵的素质、装备,战略战术的应用,更重要的是战争的性质,正义与非正义,是否赢得广大人民的支持等,都是决定战争胜负的因素。
但从总体上看,中国历代王朝在用将得人、用兵得法的前提下,长城对于抗御北方游牧民族入侵,那不可替代的防卫价值,我们还是应该充分肯定的。
长城是一条民族融合的纽带。
长城不但起到了防御和促进北方经济发展的作用,而且还促进了汉族与北方各族在封建文明基础上的凝聚和融合,在我们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起到了不容忽视的纽带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