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一句话经典语录网
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当前位置:一句话经典语录 > 导游词 > 蒙山景区导游词

蒙山景区导游词

时间:2016-08-01 22:18

以《天蒙山导游词》写一篇日记移步换景的

定作文基本内容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就知道了自己要写什么,这样作文的标题就出来了.标题是作文的核心,作文是围绕标题而写的,有了标题立意,写起来就顺手了,就像迷失方向的时候看到指南针一样,朝着那个方向奔跑吧.  构思.当弄清试题的要求,知道该写什么后,就要开始构思了.构思可以在脑子中进行,如果思绪太乱,就拿笔在草稿上列出提纲.首先想好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原因、结果,确定开头写什么,中间写什么,结尾写什么.回忆自己经历或听说的人与事,看到的物与景,按作文要求巧妙穿插与结合,把每一段落该写什么都列在提纲上,一段一段的写.这样,写的时候每一段落都可以是一篇单独的作文,思路清晰,一气呵成.

蒙山大佛导游词

素材给你:自行编辑。

蒙山大佛:蒙山在太原西南约20公里处,晋祠以北的寺底村,主峰高1325米,蒙山晓月为旧太原八景之一。

北齐高洋帝于天保二年( 551)将东魏大庄严寺扩建为开化寺,开凿了高 200尺的摩崖大佛,称为西山大佛,比目前全国最大的乐山大佛略高。

隋文帝时新建了庇盖大佛的殿阁,唐高宗和武则天曾来此礼佛,赐宫内袈裟。

由于寺毁阁倾,大佛淹没于乱石瓦砾之中,仅见胸颈部分,胸宽25米,高17.5米,颈部直径宽五米。

目前做为旅游资源正在规划开发之中。

蒙山大佛,也称晋阳西山大佛,是一尊位于山西省太原市晋源区寺底村西北的蒙山中的摩崖大佛,现为太原市文物保护单位。

蒙山大佛开凿于北齐天保年间,本是蒙山开化寺后的摩崖佛像。

唐高祖李渊、唐高宗李治与皇后武则天、后唐武皇帝李克用、后汉高祖刘知远都曾来此礼佛。

元朝末年,蒙山大佛被毁。

1980年的太原市地名普查中,蒙山大佛被重新发现,发现时佛头已不知去向,佛身埋在土石之中,风化严重。

古籍记载,蒙山大佛高二百尺(合今制59米)。

根据实际测量,蒙山大佛两腿底部至颈部高约30米,按比例估计原来的佛头高约10米,加上后世重修时补筑的基座高6米,蒙山大佛原本的高度大约为46米。

2007年起,太原市对蒙山大佛进行了保护和开发,加固了佛身,并参考太原出土的北齐佛头新修了高12米的佛头。

2008年10月,蒙山大佛景区向公众开放。

蒙山大佛本是开化寺后的佛像。

开化寺建于北齐天保二年(公元559年),北齐文宣帝高洋赐额“开化寺”。

寺后凿石修路,在寺后一里处依山凿刻佛像,即蒙山大佛。

当时太原被称为晋阳,是北齐王朝的陪都。

北齐太祖高欢在此创业,击败尔朱荣,后来实际掌控东魏朝政,为北齐的建立打下基础。

此后北齐各代帝王常往来于首都邺城和别都晋阳之间,相当重视对晋阳的建设。

按照五代苏禹圭《重修蒙山开化寺庄严阁记》中的记载,《北齐书》等史料中北齐后主高纬“凿晋阳西山为大佛像,一夜然油万盆,光照宫内”说的就是蒙山开化寺大佛。

因此,蒙山大佛有时也被称为“晋阳西山大佛”。

蒙山大佛开凿的年代存在争议。

一种观点根据《永乐大典》中《太原志·太原县》的记载,认为蒙山大佛的开凿始于北齐天保二年。

另一种观点根据明嘉靖《太原县志》、明成化《山西通志》的记载,认为蒙山大佛的开凿在开化寺建寺之后,即晚于天保二年。

有研究者根据五代苏禹圭《重修蒙山开化寺庄严阁记》中所述“北齐文宣帝天保末年,凿石通蹊,依山刻像”,认为蒙山大佛的开凿始于天保十年(公元559年)。

研究者据《北史》中后主高纬“凿晋阳西山为大佛像,一夜然油万盆,光照宫内”的记载,认定蒙山大佛完工于后主高纬时;又根据宋人记载中蒙山曾有北齐天统五年三月撰《蒙山碑》、《北史》天统五年三四月间北齐后主身在晋阳且有重要佛事举行,推定蒙山大佛的完工时间就是北齐天统五年(公元569年)。

蒙山大佛为利用陡直崖壁开凿而成,位于蒙山近山顶处。

佛龛为摩崖敞口式,宽29.60米,进深17米,平面大约为半椭圆形。

佛像头部已经遗失,山与颈部平齐,研究者推测当时此处很可能有自然突起的岩石,开凿时将它刻成佛头。

佛像背后的山崖有大片平地上有寺院遗址,散落有残碎砖瓦,还有刻着“杭州天目山峰彻禅师”的断碣。

蒙山大佛为单体佛像,龛内外没有胁侍像的遗迹。

大佛头部遗失。

颈部直径5米,高2米余,有三条阴刻项线。

颈部至腹部高22米,两肘间距22.70米。

两肩平而宽,胸胛肥厚, 身形壮硕。

由于大佛的岩体为疏松的砂岩,风化、崩塌相当严重,佛像衣纹服饰已无法辨认。

佛像的胸部存有若干排小方孔,据推测为重修大佛时留下的遗迹。

佛像小臂长12米、宽2.80米,保存较为完好。

佛像施禅定印。

右手长3.10米,手掌及小指尚存;左手已残。

两手之下为条石补砌的双腿,高3米,结跏趺坐式。

腿下为条石台基。

双腿和台基均为重修大佛时砌。

研究者认为,佛像原来的坐姿虽未必是重修时的结跏趺坐,但是由两手的禅定印判断很可能就是结跏趺坐式。

宿白根据清理前的遗迹推断蒙山大佛是倚坐的弥勒佛。

然而,清理之后的佛像施禅定印,结跏趺坐,并不是倚坐的佛像。

后来的研究者认为,蒙山大佛可能是释迦佛。

理由之一是《重修蒙山开化寺庄严阁记》提到“成招提之胜因,侔释迦之真相”;另一个理由是北魏开凿的云冈石窟第20窟的释迦佛也施禅定印,结跏趺坐,与蒙山大佛相同。

蒙山大佛自双腿下部至颈高约30米。

研究者按照双肩宽度18米估计佛像头部高度大约十米左右,即蒙山大佛通高为40米,加上后世重修时增砌的6米高的基座,总高度大约46米。

这与史籍的记载有所不同。

唐代的《冥报记辑书》记载蒙山开化寺大佛高二百尺。

按唐代一尺合现代0.295米,唐代记载中蒙山大佛的高度为59米,比蒙山大佛的实际高度多十几米。

一些媒体按现代一尺合0.33米计算,得出蒙山大佛的高度为66米;也有媒体计算为63米;还有媒体称蒙山大佛“通高(大佛站立高度)66米”。

这些媒体由此认定,蒙山大佛比55米高的阿富汗巴米扬大佛还要高。

甚至有媒体声称,蒙山大佛与乐山大佛、巴米扬大佛齐名,并根据三者的高度关系(认为蒙山大佛高66米)将蒙山大佛称为“世界第二大石佛”。

大佛前的平台上存有面阔三间(约15米)的建筑遗迹,门墩石和地栿尚在,研究者判断建筑年代可能晚于五代。

建筑遗迹北面存有一龟趺,碑已失。

佛龛西侧壁上存有若干小石洞,是修建佛阁时嵌入梁檩所用。

大佛龛外东侧,崖面上还有一块摩崖碑刻和二个洞窟的遗存。

摩崖碑刻大约处在大佛胸部的高度上,为长方形,高2.50米,宽1.85米,是预先雕刻成之后嵌在山崖上的,文字已漫漶不清,只能判断出刻的是佛经,无法确知是哪一部经。

摩崖碑刻东侧的小窟高、宽都在1米左右,因岩石崩塌,此窟已被破坏。

小窟的东边是一平面为方形的大窟,面阔2.97米,进深2.99米,高2.94米,四角攒尖顶。

长方形的窟门高1.74米、宽0.97米、深0.52米,门两侧雕有石柱,石柱上雕出栌斗,栌斗之上是雕刻的阑额,阑额的斗栱为一斗三升式,柱间斗栱为人字形叉手。

叉手为弧形,向外撇出,尾端微微上翘。

结合四角攒尖顶、人字形叉手尾端上翘两个特征,研究者认为此窟可能开凿于北齐。

窟内为素壁,并无龛像,属于禅窟,窟内残存有清康熙四十六年的题记。

另据《嘉靖太原县志》载:“法华寺在县西北十五里,北齐天保二年(551年)建,赐额开化,寺后凿石通蹊一里,依山刻佛像,隋仁寿初(601年)建佛阁,改额净明。

唐武德三年(620年)李渊自守河东来游于禅之后,复改为开化寺。

会昌甲子岁(844年)佛阁废毁,乾宁二年(895年)重修。

宋淳化元年(990年)修释迦如来舍利塔二座,塔高二丈。

元末(1368年)废毁,只存僧房舍利塔。

明洪武十八年(1385年)晋恭王重建。

”五代后汉高祖刘知远称帝前,于后晋自运二年(945年)曾在此修建佛阁,名曰“庄严阁”,高五层,每层十三楹,将高200尺石刻大佛,庇盖于内,同时建“雁塔蜂台”,修“鹿苑鸡园”。

大阁凌云,气势非凡,豪华之极。

元至正二十八年(1368年)“庄严阁”等建筑塌毁,从此大佛便被掩埋于山石、残砖、碎石、泥沙之中。

明晋恭王朱棡镇守太原,重修开化寺,实际是只修了前寺院,即现在的开化寺,后寺院未修,大佛亦因湮埋不为后人所知。

1980年太原市南郊区地名办公室在地名普查中,发现大佛遗迹。

1982年顺势探索“大肚岩”一名的来历时,实地勘测实为大佛胸部,其高有五丈多,宽约8丈,头部尚未找到,仅现找到的颈部高达五尺,真经一丈五,胸以下部分仍埋于山石碎瓦斜坡中。

整个大佛还有待发掘现已露面佛身及其周围发现的建筑遗迹,经与史籍记载相吻合。

目前已引起国内有关史学界的关注。

山东蒙山都有啥旅游景点呀?

蒙山,又名“东山”、“东蒙”。

是泰沂山脉的分支,位于山东中南部,地跨平邑、蒙阴、费县、沂南四县,东西绵延百余里,主峰海拔1156米,为山东省第二高峰,素称亚岱。

森林植被覆盖率达95%以上,据中国科学院生态研究中心监测,景区内空气中负离子含量为北京地区的195倍,居全国之首,被誉为“天然氧吧”、“超洁净地区”。

蒙山现为国家AAAA级旅游区。

  蒙山自然风光秀丽,兼有泰山之雄壮、黄山之秀美、华山之险峻、雁荡山之奇绝。

春天层峦叠翠,林海花潮,夏季飞瀑流水,云雾飘渺,秋时漫山碧透,红叶映照,冬日银装素裹,分外妖娆。

  蒙山亦是历史文化名山。

二千余年来,一直为文人骚客、帝王将相所瞩目。

孔子曾多次登临蒙山,有“孔子登东山而小鲁”之说。

楚国老莱子、战国纵横家鬼谷子、汉朝史学家蔡邕等曾隐居此山。

唐代大诗人李白、杜甫曾结伴游蒙山,杜甫写下“余亦东蒙客,怜君如弟兄。

醉眠秋共被,携手同日行”的佳句。

唐玄宗曾率群臣登临蒙山;北宋文学家苏轼登蒙山写有“不惊渤海桑田变,来看龟蒙漏泽春”的名句,清帝康熙的《蒙阴晓雪》和乾隆的《望蒙山雪色》等诗篇,都对蒙山颂扬备至。

  由于蒙山地跨四县,景区管理部门没有统一,各县为争夺旅游资源,对外宣传时仅片面强调本行政区域内的景点,导致游客的迷惑。

而实际上,蒙山目前有四处开发较完备,可供游览的风景区:一是平邑境内以龟蒙顶为核心的龟蒙旅游区,龟蒙顶是蒙山主峰,而且只能由此攀登到顶。

二是费县境内的天蒙旅游区,以塔山森林公园为核心。

三是沂南境内的彩蒙旅游区,以五彩山为核心。

四是蒙阴境内的云蒙旅游区,以蒙山国家森林公园为核心,是开发最完备的风景区。

一般讲游览蒙山,往往是指这里。

  龟蒙风景区  在平邑县境内,为蒙山的南麓。

有三条道路可以攀登到蒙山主峰龟蒙顶,均以万寿坊为起始点。

  中路为步游线,万寿宫至东天门一段。

这里是平邑旅游管理当局重点开发的风景区,也是游客选择最多的游览线。

著名景点有:胜境门、试刀石、寿桃石、枕流泉、忘忧谷、龙虎门、白云岩、鹰窝峰、东天门、老虎石、快活林等。

自然风光雄奇壮丽,径幽谷深,怪崖嶙峋,树木茂盛,溪流汩汩,风光迷人。

  西路也是步游线,又称“东蒙古道”。

古代孔子、康熙、乾隆就是沿着条路登山的,因此文化底蕴深厚,古代遗迹较多。

沿途山重水复,道路险峻,峻崖森罗,鸟兽出没,情趣无穷。

主要景点名胜有:迎仙桥、承天宫、桃花峪、泰山行宫、回马岭、黑风口、小风门、大风门、快活岭、南天门、九龙宫观音殿、圣憩石等。

此路在二仙桥与中路汇合。

  东路可乘旅游公交车直达龟蒙顶。

沿途也有许多景点:苇林茶社、闻天台、沙家浜、读景壁、览胜亭、望峰亭、林海卧龟等。

但坐在车里,匆匆掠过,只能走马看花,留不下深刻印象。

东路在东天门与中路汇合。

  天蒙风景区  在费县境内,距县城21公里。

景区中望海楼、玉皇顶、塔山三峰鼎立。

望海楼海拔1001米,山顶有观日望海楼。

玉皇顶有玉皇庙。

塔山因山峰陡峭形状如塔,故名。

山体由太古界泰山群麻岩构成。

草木茂盛,峰奇石怪,山泉流泻,是不可多得的避暑胜地。

  塔山森林公园以怪石奇峰取胜。

景区现有树种58科,170余种。

1894年德国传教士华德胜营造的落叶松和黑松林密集茁壮、枝繁叶茂、遮天蔽日。

其中的落叶松是我国最早从日本引进的树种,生态环境保护良好。

主要景点有:华得胜当年建造的三层欧式别墅、塔山水库、葫芦崖、棋盘山、烂镢庵、掌枢院、朝阳洞、情人谷、仙人脚、蜘蛛石、神佛石、青蛇石、白蛇石、挂心橛子等。

  彩蒙风景区  位于蒙山东部,沂南县东南部与费县交界处。

景区主体五彩山主峰海拔762.8米。

本区生态环境良好,植被茂密,阳坡和缓,阴坡陡峭,山势连绵,四时有景,春华、夏绿、秋实、冬雪皆有特色。

目前开发方向为山林休闲区,现有主要景点:金蟾迎宾、山村访俗、溪潭跌水、龙潭幽谷、峭壁石洞、笑石群松、步步生险、云天彩阁。

  云蒙风景区  位于蒙阴县境内,蒙阴意为“蒙山之阴”。

这里地处蒙山北麓,景区以蒙山国家森林公园为主体,细分为水帘洞、雨王庙、云蒙峰、百花峪、老龙潭、望海楼六片景区。

拥有蒙山叠翠、蒙山花潮、蒙山飞瀑、蒙山云海、蒙山日出、蒙山听涛、蒙山秋色、雪峰玉谷八大自然景观。

现已开发水帘洞、雨王庙、大小云蒙峰、天壶峰、栖凤山、蒙山卧佛、蒙山猿人、邵家寨、蒙山巨龙、百丈崖、浴人,仙池等180余个景点。

  水帘洞瀑布,因所挂崖壁酷似中国版图,亦称中国瀑布。

瀑布为江北极为罕见的三叠式瀑布,上下落差高达60米,飞泄时如银河倒挂,气势磅礴,蔚为壮观。

叠瀑左上方百丈悬崖上端自然开成一拱形洞门,传说此洞五百年开启一次,开时地裂天崩。

传说鬼俗仙师王禅老祖当年就在洞内修炼纵横之术。

战国时期的军事家孙膑、魏国大将庞涓,就是在这里跟王禅老祖学艺的。

  雨王庙坐落于海拔850余米的山坳,始建于金代明昌年间,香火旺盛,钟声悠悠,为道教文化胜地。

庙内存有三件珍宝:千年何首乌,建庙时已在,根茎长于庙基,直径如脸盆口大,如人形,雌雄成对;江北第一杉,三百年前由道人植入,在江北绝无仅有,现为林业院科研项目;八百年古井,从未干枯过,水质清洌甘爽,因集日月之精华,聚天地之灵气,能祛病除灾,延年益寿,奉为“神水”。

  云蒙峰,有三峰、二峰组合,均以东南、西北方向排列。

三座山峰作“山”字型耸立如柱,人称山东的“山”字之源。

明朝大文学家公鼐仰坐云蒙极顶赞曰:“蒙山最高是双峰,上有烟云几万重,我与峰头一伫立,却从天外数芙蓉”,“双峰”便是大小云蒙峰。

而且大云蒙峰酷似巨大的寿星面东南而仰卧,小云蒙峰极象巨猿面东南而长啸。

风景区内景象万千,一年四季,景色变幻:春季层峦叠翠,林海花潮;夏季飞瀑流水,云雾飘缈;秋季漫山碧透,红叶映照;冬季银装素裹,玉琢冰雕。

荟江南江北山水之隽秀。

蒙山游玩怎么走(山东蒙山景区)

你是说的坐车,还是进入蒙山怎么走

如果坐车去蒙山,直接去蒙阴汽车站,也就十块钱。

到蒙山,门票上有地图,上山可以走正道(地图上中间的一条线路),旁边还有小溪,途中可以经过瀑布,寺庙,如果想继续,就上天下第一木步道,上去就回不了头了,得翻过几个山头,不过景色很美,绵延的山。

下山就改一下线路,走原始森林,那条路很少有人走,景色很美,觉得像探险。

听说山上有狼,还是小心一点。

希望你玩的尽兴。

蒙山上有哪些著名景点

(一)万寿宫 这里是攀登龟蒙顶的起点,前面的这片建筑群称为万寿宫,它最早为颛臾王祭祀蒙山的场所,北魏郦道元的《水经注》称蒙祠。

宋雍熙年间改祀颛臾王,俗称颛臾王庙。

宋神宗年间,守庙高士贾成笃信道教,广收门徒,香火甚盛。

宋宣和元年(公元1119年),宋徽宗诏见贾成,赐以“紫衣象笏”,仍归道观,是时,蒙祠改称“玉虚观”,主祀玉皇。

明朝改称万寿宫,并一直沿用至今,清康熙年间最盛,庙地达4000余亩,道众达300 多人。

现存玉皇殿、观音殿等建筑。

玉皇殿前有一型奇石,嶙峋古拙“形如山峰”,称“蒙山祠石”,宋人镌“玉华峰”三字于其上,此石已被宋代金石名家赵明诚收入《金石录》书。

附: 1、有关史料 (1)“任、宿、须句、颛臾”风姓, 为春秋时的东方四国。

颛臾国故城遗址就在万寿宫附近的固城村,城址近正方形,南北长600米,东西宽550米。

(2)位于万寿宫附近的柘沟村, 曾是共山东省委机关驻地。

1938年3月3日,时任省委书记的黎玉及赵杰、程照轩等带领共山东省委机关进驻万寿宫。

现在尚存黎玉 等住过的房屋。

(3)1940年11月22日,日军田联队400余人及刘桂堂匪部千余人侵占武安,企图修筑“环蒙公路”,封锁蒙山抗日根据地。

八路军一一五师教导二旅四团包围敌人,经两天一夜激战,打退敌人数次增援,歼敌300余人。

2、祸起萧墙 《论语·季氏》曾记述了春秋鲁国夫季孙氏欲伐 颛臾而引起孔子师徒辩论的故事。

当时担任季氏家臣的冉 英季路将季孙氏欲伐颛臾的事告诉了老师孔子,孔子认为他俩不去劝阻季孙氏是一种过失。

冉有说:“颛臾固而 近于费,今不取,后世必为子孙忧”。

孔子驳斥说,你们两人“相夫子而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邦分崩离析而不 能守也,而谋动干戈于邦内,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 在萧墙之内也”。

这就是成语“祸起萧墙”的出处。

文 提到的颛臾国,为公元前11世纪,周成王封太昊后裔所建,其都城就在万寿宫附近的固城村,现仍存颛臾国旧城墙遗址。

3、药王传奇 药王姓甚名谁,无从可考,但在当地百姓,他的故事广为流传,万寿宫附近原有药王殿一座。

据说药王头上长有两角,他什么药草都敢尝,一旦吃到毒草,只需摇一下角就没事了。

他一生吃了无数毒草、毒蛇、毒虫都平安无事,然而“一代药王”却被一种红色千脚虫药死,连摇角也不灵了。

药王有生之年,行医乡里,医治病痛,在百姓威望极高。

他死后,人们为了纪念他的德行,修建了药王殿以祭祀这位“民间神医”。

(注:它处药王殿多祀药王孙思邈) 4、剑池 万寿宫东北约4公里处,有一池名曰:“剑池”, 当地百姓又称之为“剑汪”。

池子约有两丈见方,池水清澈甘甜,历经几千年而不见干涸。

池有宝剑一把,斜插于石缝,宝剑光芒夺目,冷华泛泛。

平日微风吹拂,波浪起处,宝剑颤动,发声若龙呤虎啸,霎是神奇。

相传此剑为轩辕黄帝时,隐居于蒙山的“蒙山老人”所铸,乃绝世好剑、旷世之神兵利器。

据传此剑的铸造需经3000年火燧炼,3000年清水浸泡方能铸成、 “蒙山老人”在蒙山得道成仙时,此剑尚未完成3000年浸泡,故被遗于此“剑汪”,继续吸取天地之灵气,日月之光华。

说到这里,家也许会心生疑问,为什么这么多年一直没有人来拔取此神剑呢

唉,你可别说,还真有许多人曾潜到水去拔,但无论如何也拔不出。

此剑还有奇怪之处,坐在池旁,用脚触剑柄,可见剑身上下颤动,仿佛一触即倒,可就是拔不出来,真是气煞人也]说,在一个雷电交加的夜晚,有人见“剑池”附近,电闪雷鸣,地动山摇,声震数里。

第二天,到剑池观看的人都吃一惊,但见池旁巨石俱焚,神剑已不翼而飞,概3000年水浸泡已成,乃升空而寻主人去了吧

(二)翠竹园 翠竹园,正式建园于1972年春。

先后从福建武夷山,南京林业学等地引进竹子30多个品种,现在竹园已被势委列为全省“南竹北引”的科技示范园。

竹园内生长着毛竹、淡竹、刚竹、紫竹、凤尾竹、孝顺竹、鹅毛竹、茶杆竹、斑竹、地毯竹等品种。

其毛竹占了这片竹林的多数,毛竹又叫南竹、江南竹,可用于家具、工艺美术品加工,笋可食用。

毛竹适应性强,引种潜力,占全国竹林总面积的70%左右。

淡竹又名红淡竹、青竹,它用途广泛,笋味鲜美,可食用。

刚竹抗性很强,能耐-18℃低温,在PH值8.5的碱性土壤也能生长,它的笋味苦,水漂后也可食用。

紫竹通体发紫,高雅迷人,为典型的观赏竹。

凤尾竹犹如凤凰的尾巴一样,洒脱不羁,也很漂亮。

孝顺竹生长繁殖起来井井有序,是做行道竹的好材料。

鹅毛竹的竹叶,象反转的鹅毛,别致而有情趣,可做盆景。

斑竹身上带有斑点,与湘妃竹相象,看起来也别有情调。

国的竹文化源远流长,自古至今,文人墨客,才子佳人,多有吟颂。

竹子以其坚韧挺拔、耐寒、高雅的风格,与梅、兰、菊并称为“花四君子”,同时又位涟岁寒三友”(松、竹、梅)之一,可谓是植物王国的一颗奇葩

郑板桥在《竹石》描写竹子是“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千磨万击还艰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任七品县令时,又曾题诗曰“夜阑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

”把自己的一身傲骨与忧国忧民的真挚感情表现的淋漓尽致。

寄兴良也曾写诗曰:“居不可无竹,无竹令人俗”。

竹园内有桥一座,名为玲珑桥,取宋代诗人苏舜钦《沧浪亭怀贯之》的名句“日光穿竹翠玲珑”之意。

玲珑桥巧古拙,下有水渠,潺潺流水缓缓流过,更衬托出江南“桥流水人家”的优美意境。

每到冬季的傍晚,成群的喜鹊由四面八方纷纷聚栖竹园,可观赏到夕阳余辉下,群鹊归巢的奇丽景观。

山东蒙山景点中路导游词 (一)胜境坊 胜境坊位于翠竹园之北,是登游龟蒙顶三条路的交会点。

坊为仿明风格建筑,正面两侧联为“天开图画,观东鲁;地毓灵秀,德行华”。

额题“蒙山胜境”。

由胜境坊向西可进入古道沧桑、怪石嶙峋的西路。

西路为古人登山步行路,全长8公里。

沿途主要景点有迎仙桥、承天宫、泰山行宫、桃花峪、回马岭、乾隆行宫、黑风口、九龙宫观音殿、戏台等。

由胜境坊向东,沿路前行为蒙山车行东路,东路全长11公里。

沿途主要景点有沙家浜、读景壁、揽胜亭、望峰亭、虎踞龙蟠、群龟探海,然后到达蒙山极顶龟蒙顶。

从胜境坊直接前行,即入步游路,路全长7公里,有5888级石阶铺成,约需攀登3时左右,才能到达主峰龟蒙顶。

沿途景点众多,如试刀石、寿桃石、蒙古包、圣仙石、引路龟、山神庙、天书石、玉泉枕流、金银滩、白云岩、鹰窝峰、气浴清新等,家千万可别错过,提醒家:紧跟导游是不错的选择

(二)试刀石 沿胜境门前行不远,穿过一片火炬松林,可见左侧山涧有一巨石从间裂开,裂隙上宽下窄,如利器所劈一般,名为“试刀石”。

传说当年关羽让徒弟周仓为他磨“青龙偃月刀”,为了试试徒弟刀磨的怎样,关羽便用宝刀劈开了这块巨石,此事在当地百姓 传为佳话。

(三)拦路泉 由试刀石上行,来到一处桨林道桥”的地方,桥边有泉,命名为拦路泉。

概行人至此,已感口喝,有泉拦路,希望家解解渴吧

蒙山泉水清凉爽口,含有多种矿物质,是天然“绿色饮料”。

现在,蒙山矿泉水已逐渐进入千家万户。

(四)寿桃石 寿桃石为一天然石桃,位于胜境坊北约1 公里处。

石桃之上题有一“寿”字,该字是陕西人任新昌的作,曾经获国际金奖。

此“寿”字远观象一长尾猴,又称“猴寿”。

该桃相传为,有一年三月三,仙妇麻姑给西王母娘娘祝寿时,遗落至此石化而成。

从此,“麻姑献寿”的故事,在民间广为流传。

晋葛洪《神仙传》记载,仙妇麻姑见王方平曰:吾与汝自上次会面以来,东海已三为桑田矣

沧海桑田的典故也由此而来。

(注:传说汉朝丰都山王方平和阴长生修炼成仙。

人们称二人为“阴王”,讹传为“阴间之王”。

重庆丰都城,被称为“鬼城”。

过去,晚上店铺门前都放有一盆清水,若是有鬼拿冥间钱来买东西,钱放到水就会变成火纸,当然店主就不会收这样的钱啦

) (五)蒙古包 寿桃石前面不远处,在路左侧松林,有一巨石象蒙古人居住的帐蓬,名为“蒙古包”。

该石表面浑圆光滑,最顶有青苔覆盖,与真蒙古包维妙维肖,宛若天成。

(六)圣仙石 “圣仙石”又名“双星石”,相传李白、杜甫结伴游蒙山,曾在此徜徉吟哦。

据记载:唐天宝三年,李白被赐金放还,东过洛阳,与杜甫结交,同游梁、宋、齐、赵各地。

翌年(天宝四年)结伴同游蒙山。

留佣与李十二白同寻范十隐居》诗,诗写道:“……余亦东蒙客,怜君如弟兄,醉眠秋共被,携手日同校”(杜甫,字子美,诗自称为少陵野老”。

) (七)引路龟 山神庙下方石岗上,有一石龟引颈前行,龟背上花纹林林总总,斑斑驳驳,此龟神态栩栩如生,其模样好像在为游客指引上山的道路。

这不,乌龟的头部所指,正是我们要前行的方向。

(八)山神庙 此山神庙为仿宋风格的建筑,是单檐歇山式 宫式建筑,又叫式建筑。

歇山式为国古代建筑风格的一种。

另外还有悬山式、硬山式、庑殿式、笔顶式等风格的建筑。

山神庙内供奉三座神像,间为蒙山山神,两侧分侍土地神和牛王神。

每年三月三为万寿宫传统庙会,届时,山上游人如织,众多的善男信女到山神庙来烧香许愿。

据传蒙山山神非常灵验,有求必应。

(九)天书石 从山神庙沿路上行不远处,可见路左侧有石崖一座。

崖壁上有石头凹痕形成一“蒙” 字,此字笔画如行云流水,极尽行书之妙。

相传数术之崇偶、纵横家之祖鬼谷子,曾隐居蒙山修炼,共授徒五人,即茅蒙、苏秦、张仪、孙膑、庞涓,其间鬼谷子曾留下“无字天书”让众徒去读,“天书”共有两字,都写在蒙山天书石上,谁若能读懂,便可君临天下。

然而几个徒弟都只看出其的一字,所以,苏秦虽挂六国相印,张仪虽纵横天下,但终究不能如秦皇汉武一样,一统九州,君临天下。

⊥请家找找看,如果找不出也别着急,在天书“蒙”的右边,还有一寿星像,您如果能看出,就可以增寿。

(十)天外来客 沿天书石旁继续前行,在路左侧山石之上,可见一石和美国好莱坞塑造的外星人极为相似,那有趣的面孔,古怪的表情,也只有在银河系之外,才有这号人物,此石被命名为“天外来客”,以和地球上的面孔相区别。

(十一)回眸 天书“蒙”前方不远处,路右侧有一海豹似的动物正回着头,好像在给后边的动物们报信:“嘿,别吱声,来人了,千万藏好,可别给逮着,否则,那可不是闹着玩的

” (十二)卧虎 告别“海豹”继续前行,来到一片空阔地带,但觉山风渐,路边林木交错,乱石千奇百怪,颇有点景阳岗之风。

果然路左侧山石之上正卧着一只“吊睛白额猛虎”,还好老虎正眯着眼睛睡觉呢,咱们就先把它当成是病猫吧,不过,还是快点走为妙

(十三)冰山企鹅 从卧虎石刚向上走一段,你会发现路右侧,有一只憨态可掬的企鹅,正展翅急行呢

这家伙,我就不多介绍了,家在电视上常见,她最拿手的,就是走路的姿态“潇洒、漂亮”,比鸭子散步有过之而无不及,能倾倒一片哩

(可模仿一下).

你游览过哪些地方

如果让你当导游,写一段导游词,介绍你游览过的一处名胜古迹

首先要有一段的自我介绍和,然后是对某个熟悉的景点的讲解,可依次介绍景点历史和发展现状,发生过的著名事迹,一步一步带领着大家感受景点的独特之美。

大家好,欢迎大家来到美丽的黄山,我是某某旅行社导游。

我姓刘,我们即将要开始今天的旅行了,请大家注意安全不要脱离队伍。

黄山最著名的美当然要数他的奇峰之多,对于奇峰到底有多少个还真没有一个确切的数字可以来统筹,这里竞秀,峰峰称其,各有特色,各具神韵。

历史上曾先后命名的36大峰,36小峰。

而随着旅游景观的不断开发,又有10座名峰人选,总结起来这80多座山峰高度绝大多数都在海拔千米以上,其中在我右手边的最高可达1846米次之(1841米),排行老三(1829.5米),这三大峰和风姿独秀(1683米),是黄山的朋友,哪怕登上这四座奇峰中的一个,也算不虚此行了。

游客朋友们可以看一下周边石雕上面的介绍,每一座峰都有他独特的历史文化,希望大家玩的开心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联系xxxxxxxx.com

Copyright©2020 一句话经典语录 www.yiyyy.com 版权所有

友情链接

心理测试 图片大全 壁纸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