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宝琛的家庭成员
=================================================================== 很高兴在网上遇上罗姓。
向您推荐一个网站---------罗氏通谱网,网址是 希望对您有用。
=========================================================== 广西罗氏源流考 时间:2003-11-6 20:08:47 来源:罗氏通谱网 阅读4390次 (1)容县罗氏基祖 容州市境内罗氏基祖,是自宋、元、明间,陆续从广东徒迁入容定居的。
目前有不同基祖宗支十多支。
分布在容州境内八十多个村落,后发人丁计不少于19000多人,裔衍人口超过2000者有沙棵罗、长河罗、大鹏罗、六王罗、泗关罗等基祖。
其它宗支:如黎村罗、菠萝塘罗、三窝水罗、西章罗、绿荫罗裔发人丁累计也有800以上。
沙棵罗氏,先祖从广东嘉应州宁县东厢地迁居罗定东安川心白石社。
入容始祖仕旺公于明末崇祯年间到自良圩谋生,于清初移迁顺里太平沙棵垌开居创业。
二世显贵,配刘氏,生六子:名威、名亮、名广、明兴、明秀、明发。
现黄蟮堂、平坡、中信、旧洲棒射村均属沙棵基祖后裔。
台湾、南洋各国亦有仕旺公后裔客居经商。
名誉 、名秀、名发子嗣有待查实。
仕旺公裔今已衍发至十五代。
松塘、长河、白饭三处罗氏,同属来自粤东韶州英里,信务社黎垌。
四世祖时诸兄弟各自谋生,淑仕公由黎垌移居水边鸟石垌。
六世祖英玉于清乾隆初年由广东到长河街对面香塘入赘黄家江氏。
七世祖昌鼎也迁籍容县长河街。
昌武公迁至长河冲松塘。
八世清汉公由长河街移居白饭口。
清洋公居白饭冲肚。
从此形成四大房永世长兴。
六王罗氏-远祖始于隋朝末年由福建汀州宁化县石壁垌葛藤村,迁广东南雄府保昌县沙水村白石社珠玑巷定居。
宋淳熙年间,因战乱,吾祖特公,名国器,举家逃至广西梧州府岑邑荔王(即今南渡镇荔王村)沙梨化定居。
后裔大经公于明末清初年间,迁容六王镇维村定居。
距今已300多年,大经公乃容县六王始祖。
后裔分居维村、大公、六位、六槐、谭螺、谭禾、双头、座塘、上垌等村镇。
大鹏罗氏-是洪德公后裔。
其分支文享公移居福建漳州,生四子,三子德成、四子德昭迁兴宁铁罗坑开基。
数年后德成公迁南雄珠玑巷白石社,配陈氏,生二子:章麟、章恒;章恒长子纪公移籍顺德;次子纲公迁居罗定;三子绩公迁居阳春;四子继公迁居岑溪西乡黄荔花梨地居焉。
数年后,继公之次子第元迁居顺里长奇,约于明末移居风水宝地十里大鹏创业。
入容至今裔发到十九代,丁旺势强。
后裔散居各地,或居台湾、马来西亚等地,民国文官司武将曾称誉容州。
泗关罗氏入容始祖贵仲公,祖籍广东德州合龙村五府社,于明朝天顺七年迁籍容县,先在东华瓜村暂住,后迁泗关雍塘定居。
后裔发展到二十三代。
莲塘罗、长兴罗、石寨罗、松山罗、县底镇罗、东瓜罗、平山罗、北流小一里塘头罗均源于贵仲公宗派。
(2)贺州地区罗氏 贺州市信都地区包括信都、甫门、仁义、灵峰等乡镇,古称封阳县,为罗姓聚居地,有“无罗不成县”之谓。
有罗氏人丁六万多,占当地人口三分之一。
* 十甲始祖为珠系47世孙彦政,于明朝洪武初年因避乱,自金陵(今南京)徙迁广西平乐封阳县芦冈(今贺州甫门三元村)开基,为最早迁居广西桂东地区罗氏开基祖之一。
600多年,繁衍25代,七传元绅,开基贺县桂岭白泡罗屋寨,元轸分迁桂岭黄寨,八传辅明移居公庆,健儒占籍贺街,九传万殊分迁大宁杨梅,万兴分居桂岭莲花,启运移迁桂岭平安,元谓移籍门楼等。
彦政后裔播迁贺州甫门、信都、仁义、灵峰、步头、贺街、鹅街、桂岭、公会、莲塘、大平、水口、沙田等乡镇、柳州、梧州及广东封开县南丰等地。
其班衍诗日: 彦福显荣化,富元焕英昌,祥应泽润色,品超益世扬,义厚渊源久,仁深对誉香。
* 三甲仁义渭河罗氏始祖47世彦邦生四子:仁通、仁祥、仁富、仁贵,分四大房,其后裔57世子茂为仁义渭河开基祖,配黄氏,生子仲回→复诚→宗经→贤重→璧,字东晟,浙江会稽县令,升靖江府事,配张氏,生七子:一龙、一凤、一麒、一麟、一鲲、一鸿、一鹄。
* 一龙,字子云,配卢氏,生三子:大顺、大化、大治;大顺子孙居石龙,分支苍梧沙头横江大片村;大化子孙居渭河;一麒配陈氏,生子大本,后裔居大荣、牛坪头;一麟,字瑞书,配冯氏、祝氏、黎氏、陈氏,生二子:大相、大魁;大相子孙居渭河、大荣、勒竹、西辇、官坡;大魁子孙居渭河、浮莲、百福;一鲲,字云衡,配蒙氏、黎氏,生五子:大观、大焕、大彰、大壮、大霖;大焕子孙居渭河寨荔枝根、旺民寨;大彰子孙居渭寨;大壮之孙显杰自仁义渭河移居新田、獭窝、西辇、双桥、关塘坪、渭河;一鹄,字云隐,生三子:大宾、大卿、大年,后裔居渭河、林洞。
* 48世礼三公,由南京移居三甲仁义村开基。
生二子:以良、以才,分二大房,已繁衍25代,传至十六传碧龙,支分本坊东冲东庆村开基。
* 甫门三冲桂洞开基祖彦从公,于明洪武三年跟随权叔祖朝秀(时任桂林临桂县知县)到衙议事。
叔祖解组回京,彦从公则来封阳县沙田寨升科开垦,其后移迁三桂洞立籍,至今已600多年。
* 甫门笛口村开基祖彦兴,字兴诗,明洪武初年因避乱,自南京迁此定居。
生三子:福经、福缘、福红。
至今历600余年,世传二十四代。
* 莲塘基祖65世纬经公,清乾隆庚寅岁生于广东兴宁,与弟纬卓迁广西贺县莲塘。
兄配林氏,生二子:胜奇、凤奇;弟配林氏、生子:爵奇,已延衍九代。
* 大拱桥罗氏基祖应为52世9公后裔。
因族谱被虫蛀,先祖名讳失考。
十传至福林、福炳、福康兄弟;福林配陈氏,生五子:仲弼、仲昭、仲兰、仲径、仲八;福康配刘氏,生子魁英、仲广;福康偕侄仲兰于清同治三年自长乐县棉洋镇坑口迁贺县莲塘大拱桥立业,至今已衍八代。
* 沙田基祖为南秀、应良和昌火、昌旺兄弟。
南秀自惠州归善县青潭约何洞社三坑杉子园迁贺县沙田逸石开基;至今已七代;应良自广东徙广西昭平县水源冲,后移籍贺县沙田帽山,已生息七代;另有庚先、桂福、苟秘先祖,分别由广东嘉应州或公会、钟山羊头迁入,上世欠详。
* 南乡基祖为法政、法旺兄弟。
于明朝成化二年二月初八随带湖南乌石庙祖宗香火,自湖南江华县金田洞锁枝寨徙迁贺县南乡竹根寨落籍,至今已传23代,子孙分居初洞、大汤、杉木、大宁、螺石等地。
配黎氏、陈氏,生子玉和、元春、元光;车地基祖穆汉公,则由贺州桂岭白泡迁入。
* 大平古那基祖尊明公,原籍广东怀集石东乡大村,于清咸丰元年携妻、子启文、启成迁入,已传六代;另一支现和公则于清咸丰戊午岁,从苍梧到沙头深塘雅运冲迁入,已衍六代;大平街文韬公,由广东清远迁广西苍梧沙头,迁移居贺县大平,已传十代。
* 沙田道西基祖57世经凤公,是昭远-友臣后裔,原籍广东兴宁县黄塘里,生子统仑;统仑,妣余氏,生二子:炳臣、伟臣;炳臣生子元洪、元习;元洪,生五子:传秀、接秀、立秀、春秀;立秀与弟春秀于清末由广东兴宁县黄塘里龙坑堡,以沿途补鞋为生,迁来广西贺县沙田道西开基立业,妣梁氏,生二子:世琳、世兰;世琳妣黄氏,生三子:永福、永禄、永章;世兰妣彭氏,生四子:永利、永祥、永礼、永龄;春秀妣国氏,生子世球;世球生子永安。
* 三川坡罗氏基祖为元善公后裔:50世元善→51世洪进→52世铭9→53世9→54世才胜、才利、才荫。
▲才胜→55世赫恕→56世福进→57世应聪→58世鸣→后裔元琳由龙川迁贺县三圳坡开基。
▲才利→55世友全→56世福孙→57世应养→58世龙→后裔元琳由龙川迁贺县石龙湾开基。
▲才荫→55世先聪→56世文晋→57世经一郎→58世日化→后裔作成迁贺县桂岭上咸开基。
贺州地区人杰地灵,罗氏后裔昌盛,崇文重教之风浓炽,贤人英才辈出。
明朝有藩内府六镇正统兵,官都督府兼提督锦衣卫锦鼎公;广东 万州通判罗毓;清朝出过进士罗易赞等共十八人;民国有第一届国大代表、广西省政府咨议罗世泽、曾任两广总督卫戌警备司令、广西省辛亥革命军统领,授六等文虎勋章罗世甫、国民革命军第七独立团司令、陆军少将罗传扬等;今有留美博士罗宇、留德博士罗三胞兄弟及一批多才博学后昆。
(3)钟山罗氏基祖-支分太平、上洲表塘等地 * 清塘江和基祖启鸣公原籍江西吉安,于明朝迁湖南承德居焉,后转迁清塘开基,迄今历300多年,廷衍十五代。
五村岭基祖福位公携子正明、侄正祥,于清咸丰年间由湖南衡阳府清泉县塘河皂入,迄今历150余年,世传九代。
大埠屯基祖时稳公,原是富川红花古楼元金公之苗裔,移居大埠屯至今已繁。
* 同古路底基祖善武公,因生活亿迫,于清康熙年间从广东流浪到钟山公安新妇山暂住,后移籍同古路底村,迄今世传十五代。
裔孙罗锦新留学美国,现为广西师范大学教授。
同古板桥基祖赞胜公,于清康熙年间从湖南迁入,已世传十八代。
* 英家东平门楼竹村基祖广通、广英、广兴兄弟因逃荒,于清咸丰年间从广东阳春县梆井寨移居该地,迄今有150多年,世传九代。
溪波基祖正纪,又名元祥,于清康熙年间由红花古楼村移居牛庙,后又携子自会、自学入籍古楼开基,迄今已300余年,传十四代。
* 上洲基祖上科、上达、上美兄弟,于清朝中叶从外地迁居于此,迄今250多年,世传十二代,并分支立头村、大平村、羊头街、同古等地。
* 东乐街基祖道和,其先祖永芳,从江西逃兵荒到湖南永州喜塘乡陡村立籍,十六代至道和公于清光绪年间,再迁东乐立业。
笋塘基祖庆进公,于明朝末叶,从湖南入迁于此,迄历400多年,传廿一代。
(4)藤县罗氏基祖-支分木依、梅冲、木花咀 * 木依基祖舜一、舜二兄弟,其先祖于清顺治十六年自广东翁源县醉翁岭九牛铺迁梧州居焉。
三传舜一、舜二兄弟迁瓦窑大屋垌开基。
其后舜二公以卖墨砚为生走江湖,走向不明。
其长子振亨,于清乾隆五年迁石桥乡木依村开基。
已衍十四代,有红丁2500多人,并支分和平雷庙、韩冲、大心坡、大平瓦厂、大塘、平福古凭,古龙大村、合龙、上寨、四竟、水儿冲、东荣夏垌村等地。
* 新庆梅冲基祖喜振公,其先祖居金鸡秀成村,生三子:长子移籍容县,次子居天平乡,三子迁梅冲开基,支分巢垌,延衍十二代。
* 金鸡木花咀基祖仁慈公兄弟,于清康熙年间从广东龙川县宁都耙卡社迁藤县北流河口后,兄弟分手,一溯浔江而上,后下落不明。
一沿北流河、义昌江走,到达金鸡大平、白藤山、文帝等地暂住数年,最后定居木花咀开基。
已历300余年,传十二代,后裔1000多人,分支打铁咀、扶泥垌、学沙村、古相、旺国、苍梧夏郢、倒水暨南宁、柳州、梧州及云南等地。
(5)富川罗氏基祖-支分竹稍、观音塘、大田寨 * 竹稍基祖文富公,于清康熙年间,由湖南江华县涛圩枧头村迁入,迄今世传十七代,裔孙朝才公分支本榔寨亦已繁衍十一世传。
* 观音塘基祖芳盛公,清末从湖南江华县塘下洞迁入,到今已繁衍七代。
*柳家乡大田寨基祖万盛公,于清乾隆年间从湖南道州流浪至此定居。
(6)、苍梧罗氏基祖-支分京南纯涌、夏郢沙路、分界村 * 京南纯涌基祖显真公,明朝中叶由广东南友珠玑巷迁广西永淳县,后于正德初年移居纯涌开基,迄今历400余年,繁衍二十代。
其十四传孙罗栋材,登清光绪庚寅恩科进士,授广东川县正常兼理化州府职;罗梁材,中同治十年举人第一名,任广东封开县正堂,擢封开府府台。
* 京南城洞 冲尾基祖文敬公,于清顺治年间由广东迁入定居,迄今已历300多年,世传十七代。
二传法通、法纲;三传芝英、芝杰。
裔孙分居多贤、龙江水、立蛤、狮寨、古东、文科等地。
* 夏郢沙路村基祖海真,原籍江西。
相传于明朝洪武年间由南雄珠玑巷迁思委喜祚村定居,迄今已历400余年,世传21代。
清乾隆年间,八传罗锦灿赠文林郎,其子瑶光、孙秉学父子荣登进士。
* 分界村基祖志统,于清康熙年间由广东罗定县连滩村拭携妻史氏、子君相、君锡、君荣迁入,迄今已历200多年,世传十二代,君荣后裔支分梧州珠品村定居。
(7)、柳城罗氏基祖-支分古仁、西安村 * 沙埔古仁罗家屯基祖华公,由贺县莲塘长岭迁入,至今已衍七代。
另一基祖新福、新德、新全兄弟,于清光绪三年,从昭平巩桥对步村迁入开基。
* 西安村基祖朝瑾公,为洪德大六公后裔。
于清同治年间,朝瑾公后裔其恩由广东恩平西路坪塘上村迁柳城县西安村西岸屯定居,迄今120余年,世传六代。
(9)、兴安罗氏基祖-支分升坪、白竹园、铁炉村等地 * 升坪大神岭基祖春益公,原籍湖南湘乡,由于兵灾,移居广西兴安华江升坪村开基。
裔孙分居升坪三条糟、大岭老、老街等地。
* 白竹园基祖能公,于明 弘治成戊午年由江西吕仑县蜈蚣坝迁徙湖南东安井头圩鲁家田,后迁广西甸村、花桥罗家、曾家园、白竹园、全州炭棚、杨家庄等地。
* 畔村基祖庭华公,于明万历年间由江西瑞金迁入,迄今历400余年,世传十六代。
* 莲塘新村基祖兴辅公,祖父贤佐,原籍江西吉安府理民县急水滩鹅经大丘,进士出身。
于明永乐乙未年升授湖南永州知府,落籍城北石马塘。
至七世祖仁卿公迁居零陵县辛兴里九甲小板田,繁衍至二十代。
清乾隆庚申年由臣廉公升授广西安县正堂,而定籍西乡大营村。
支分娘娘庙、通济、戴花铺、大溶陆家凸等地。
始祖圣授公迄今660多年,传世30多代。
*湾岭基祖必富公,原籍江西广陵府(今吉安市)赣江上游之罗家头,于胆正统四年迁湖南新宁县金石田中。
妣彭氏,生四子:荣、贵、铭;荣迁居西蜀;贵迁云南立业;华、铭兄弟随祖居金石镇石湾田中。
华公传十代,至正满公,其子:成成柏从湖南移居广西全州县蕉江乡石桥村。
于明正统戊午年,我祖时王、时相由湘迁入,而进显移居洞江司门台背,迄今历562年,繁衍二十四代。
(9)、灵山罗氏基祖-支分那案、大竹麓等地 *太平镇那案基祖贵松公,乃是洪德-大一公十二传裔孙。
于清康熙丙午年从广东高州府石城县丹竹水村迁入。
迄今已衍传十五代,1,000多人。
后裔支分那案、那露、平天、那雾塘等地。
*太平镇大竹麓基祖光松光,是洪德-大一第十二代裔孙。
于清康熙丙午年,从广东高州府石城县丹竹水村,与贵松史弟同迁广西灵山县,光松公占籍大竹籍大竹麓开基。
后裔分居大山村等地,已传十五代,100多人。
(10)、合浦罗氏基祖-支分总江口、上那隆、白沙湖口 *总江口基祖世雄,号茅坡。
于明正德年间,随母曾氏淑兰从福建汀州府迁徙灵山大山,后又移到合浦 总江口开基创业。
迄今已传十八代,20,000多人。
后裔支分西场、岑屋寮、北海、南康、乌家、沙岗、星岛湖乡、那丽等地。
*上那隆基祖尹赞公,生于清康熙庚子年七月肝广东潮州瘁大埔县大麻乡。
于康熙年间迁徙广合浦西场上那隆立业。
至今已传十四代,1,500多人,分布西场圩、马屎沟等处。
*白沙湖山罗氏,源于广东大埔湖寮洪德-大一公后裔。
于清乾隆年间,德垂公十七世系罗上凤 湖寮三塘辰、唇随主考官览廉州府,慕恋山清水秀,携妻儿卜居白沙镇开开基创业。
二百多年来蕃衍十代:上凤生五子:书登、标登、榜登。
书登嗣子公缵(诗登长子过继)生子安喜(失考)。
诗登生三子:公赞、公硕、公乘(失考)。
标登嗣子长庚(揖登长子过继,失考)揖登生八子:长庚、长宁(失考)、长寿、长发(失考0。
长寿生三子:安谦、安埠(失考)、安澜。
安谦生子宪斌、安澜生四子:宪敏(失考)、宪淳(失考)、宪明、宪达。
(11)、钦州罗氏基祖-支分板城 板城基祖宥广公,乃洪德-小六公九传裔孙。
于明嘉靖年间,与同乡古屋村兄弟一起从广东嘉庆州松口溪南下寨迁钦州板城立业。
迄今已传传二十三代,繁衍15,000多人,分布于小董、大寺、贵台、久隆、大番坡、明阳等地。
(12)、横县罗氏基祖-支分南岸、中团村等地 *新福南岸村基祖元广公,字振扬,乃洪德-小九-新翰第十世代裔孙。
于清代嘉庆二十年,由广东归善县梁化屯水井乡迁入。
迄今已传十代,繁衍500多人。
*校椅镇中团村先祖枝通、枝发、枝旺三兄弟,明朝年间人氏,从何处迁入待考。
繁衍至今已廿一代,1200余人,是横县大姓之一。
其衍为;枝有朝惠,明传国宝,金玉文中,圣法思达,士居正大,广其仁声。
至“广”字辈为廿一代。
(13)、邕宁罗氏基祖-刘圩班岭 刘圩镇班岭罗村基祖海好公,于元朝末年,由广东南雄珠玑巷迁广西南宁苏罗安吉,后移籍邕宁罗村落业。
至今传世二十四代,6,000多人,后裔分播于百济板罗、屯元、佃肥、灵元、山尾、罗屋、长滩殿城、小董老罗岭等处。
(14)、马山县罗氏祖先来自多路。
其中一路来自山东。
传山东祖先罗彪生四子二女。
长子罗洪周、次子洪胜、三子罗洪忠、四子罗洪昌。
洪周、洪忠、洪昌三兄弟于明随王守仁南下广西。
战事结束。
洪昌留在马山。
现在的百龙滩镇的弄昌、大隆 、大完、在球各村罗氏大都是洪周子孙;现在的合群、乔利等乡的罗氏大都是洪忠的子孙。
另有加方、古寨一带的罗氏,部分是从河池一带迁来的洪昌子孙。
加上从广西各地迁来的罗氏子孙,其人数在马山,已有万人左右。
(15)、岑溪中村基祖 岑溪南渡中村始祖罗第合是洪德公后裔。
先祖由福建移居广东南雄珠玑巷白石社。
明末期间因世乱,其斗恒公之四子各分散谋生:长子纪公一支迁至顺德;次子纲公一支迁至罗定;三子绩公一支迁至阳大;四子继公携子第荣、第源、第合同避难至广西梧州府岑涨县西乡黄荔花梨启。
越数年,第荣迁北流鸭榔;第源迁容县鹏冲;而第合则留居黄荔花梨启。
妣廖氏,生一子:嘉现;嘉现妣陈氏,生子锡俊;锡俊妣廖氏,生子大任;大任由花梨启再迁现止中村。
迄今千300余年,世传十五代。
八世孙罗桂中已丑科举人;十三世孙罗宗南毕业于政法大学,行广西自治区荣改局书记;罗桂松(女)毕业于广西大学,任自治区物资厅副厅长。
(16)、昭平古盘等地基祖 *仙回古盘始祖罗任才,原籍广东翁源县。
于清朝中叶期间携子罗新仔现址而居,迄今已历200余年,传世十三代。
其八世孙罗绍徽北京大不毕业,民国时期曾任《梧州日报》社长和广西恭城、都字、永淳、荔蒲、花梧等县县长及平乐专员兼保安司令、昭平县国大代表。
*古袍花罗村罗氏,是花梧县京南纯冲开基祖罗显真的后裔搬迁来此定居,迄今已繁衍十九代。
*走马坪大坡罗氏,是该县北陀黄竹阁开基祖罗天赋的后裔,迄今世传十一代。
(17)、宾阳罗氏基祖 始祖华爵公,号义勇,行罗四郎,祖籍福建漳州府平和县延藤村人,于明朝崇祯年间任广东高州石城县都闻府副总兵,擢广西南宁左江总戎,莅任而终。
妣曾氏,生一子:奕乾,号大郎,年方九岁,难回福建,祖妣携子卜居广西思源府宾州马村团居焉,即今宾阳县芦圩镇大罗村。
生殁未详,塟于马坡岭二龙岗。
妣钟氏,生三子:大郎(妣蔡氏三娘)、七郎(妣范氏一娘)、十郎(妣江氏三娘)。
后裔已衍二千多人,分布于宾阳、上林、鸣武、来宾、田东、龙州、都安、海南等地。
由于世远年湮,族谱残缺,只知派衍。
华乾元国广汉正焕世承,先锡儒仁本,书声日庆明。
(18)、东兰丹州基祖 邕祖罗海玉、原籍山东。
于宋元9七年随狄青将军南下,后定居东兰丹州。
至第八代孙罗世贵在九里府做官,世贵之子罗国才从军,入王守仁部。
后定居忻城县新圩弄岑村板老屯。
罗国才生九男一女,具后裔散居于忻城、来宾、上林、马山等县地。
(19)、忻城新圩基祖 始祖罗国才,原籍山东。
于明朝洪武年间(公元1368-1398年)随同王守仁督师广丁。
而后解甲归田,卜籍忻城县新圩乡弄海村。
生九男一女,公将其宝剑折为九段,分给九子各持节,作为久后相认作凭证。
公殁后塟上泵。
从鲁至桂已有600多年,子孙繁衍至“士”字辈,世传十六代矣。
(本基祖史料由罗敬波、罗绍彰 罗斌、罗森 罗宾、罗仁甫 罗居殿、罗居俐提供)
李煜的全部诗词
南唐后主李煜存诗十六首 九月十日偶书晚雨秋阴酒乍醒,感时心绪杳难平。
黄花冷落不成艳,红叶飕飗竞鼓声。
背世返能厌俗态,偶缘犹未忘多情。
自从双鬓斑斑白,不学安仁却自惊。
秋 莺残莺何事不知秋,横过幽林尚独游。
老舌百般倾耳听,深黄一点入烟流。
栖迟背世同悲鲁,浏亮如笙碎在缑。
莫更留连好归去,露华凄冷蓼花愁。
病起题山舍壁山舍初成病乍轻,杖藜巾褐称闲情。
炉开小火深回暖,沟引新流几曲声。
暂约彭涓安朽质,终期宗远问无生。
谁能役役尘中累,贪合鱼龙构强名。
送邓王二十弟从益牧宣城且维轻舸更迟迟,别酒重倾惜解携。
浩浪侵愁光荡漾,乱山凝恨色高低。
君驰桧楫情何极,我凭阑干日向西。
咫尺烟江几多地,不须怀抱重凄凄。
渡中江望石城泣下江南江北旧家乡,三十年来梦一场。
吴苑宫闱今冷落,广陵台殿已荒凉。
云笼远岫愁千片,雨打归舟泪万行。
兄弟四人三百口,不堪闲坐细思量。
挽辞二首其一珠碎眼前珍,花凋世外春。
未销心里恨,又失掌中身。
玉笥犹残药,香奁已染尘。
前哀将后感,无泪可沾巾。
其二艳质同芳树,浮危道略同。
正悲春落实,又苦雨伤丛。
秾丽今何在,飘零事已空。
沉沉无问处,千载谢东风。
悼 诗永念难消释,孤怀痛自嗟。
雨深秋寂莫,愁引病增加。
咽绝风前思,昏濛眼上花。
空王应念我,穷子正迷家。
感怀二首其一又见桐花发旧枝,一楼烟雨暮凄凄。
凭阑惆怅人谁会,不觉潸然泪眼低。
其二层城无复见娇姿,佳节缠哀不自持。
空有当年旧烟月,芙蓉城上哭蛾眉。
梅 花殷勤移植地,曲槛小栏边。
共约重芳日,还忧不盛妍。
阻风开步障,乘月溉寒泉。
谁料花前后,蛾眉却不全。
失却烟花主,东君自不知。
清香更何用,犹发去年枝。
书灵筵手巾浮生共憔悴,壮岁失婵娟。
汗手遗香渍,痕眉染黛烟。
书琵琶背侁自肩如削,难胜数缕绦。
天香留凤尾,余暖在檀槽。
病中感怀憔悴年来甚,萧条益自伤。
风威侵病骨,雨气咽愁肠。
夜鼎唯煎药,朝髭半染霜。
前缘竟何似,谁与问空王。
病中书事病身坚固道情深,宴坐清香思自任。
月照静居唯捣药,门扃幽院只来禽。
庸医懒听词何取,小婢将行力未禁。
赖问空门知气味,不然烦恼万涂侵。
题金楼子后 梁元帝谓:王仲宣昔在荆州,著书数十篇。
荆州坏,尽焚其书,今在者一篇,知名之士咸重之,见虎一毛,不知其斑。
后西魏破江陵,帝亦尽焚其书,曰:文武之道,尽今夜矣。
何荆州坏焚书二语,先后一辙也。
诗以慨之。
牙签万轴裹红绡,王粲书同付火烧。
不于祖龙留面目,遗篇那得到今朝。
残 句迢迢牵牛星,杳在河之阳。
粲粲黄姑女,耿耿遥相望。
──见《癸辛杂识》莺狂应有恨,蝶舞已无多。
──题《落花》。
《老学庵笔记》注云:作此未久,亡国。
揖让月在手,动摇风满怀。
──题《咏扇》。
《石林燕语》注云:宋太祖尝因曲宴,使煜诵其得意诗,举此,太祖曰:“好一个翰林学士
” 病态如衰弱,厌厌向五年。
──此句以下见《瀛奎律髓注》衰颜一病难牵复,晓殿君临颇自羞。
冷笑秦皇经远略,静怜姬满苦时巡。
鬓从今日添新白,菊是去年依旧黄。
──此句以下见《翰府名谈》万古到头归一死,醉乡葬地有高原。
──有注云:煜岁暮乘醉书此于牖,醒而见之,大悔,不久谢世。
人生不满百,刚作千年画。
──见《野客丛谈》日映仙云薄,秋高天碧深。
──见《海录碎事》乌照始潜辉,龙烛便争秉。
──此句以下见《孔帖》 凝珠满露枝。
游飏日已西,肃穆寒初至。
九重开扇鹄,四牖炳灯鱼。
忌觞无算酌。
倾碗更为寿,深卮递酬宾。
南唐后主李煜词及存疑词等凡五十题 浣溪沙红日已高三丈透,金炉次第添香兽,红锦地衣随步皱。
佳人舞点金钗溜,酒恶时拈花蕊嗅,别殿遥闻箫鼓奏。
浣溪纱转烛飘蓬一梦归,欲寻陈迹怅人非,天教心愿与身违。
待月池台空逝水,荫花楼阁谩斜晖,登临不惜更沾衣。
玉楼春晚妆初了明肌雪,春殿嫔娥鱼贯列。
凤箫吹断水云闲,重按霓裳歌遍彻。
临风谁更飘香屑,醉拍阑干情味切。
归时休放烛花红,待踏马蹄清夜月。
【注】此词又传为曹勋作,见《松隐文集》。
又《南唐二主词》原注云:“传自曹功显节度家。
”又云:“墨迹旧在京师梁门外李王寺。
”疑曹勋尝书此词,后人遂以为勋作也。
王国维辑本录入《南唐二主词》。
《全唐诗·附词》作“木兰花”,注:“一名‘玉楼春’,一名‘春晓曲’,一名‘惜芳容’。
” 更漏子金雀钗,红粉面,花里暂时相见。
知我意,感君怜,此情须问天。
香作穗,蜡成泪,还似两人心意。
珊枕腻,锦衾寒,觉来更漏残。
【注】此词一作温庭筠词,见《花间集》。
《尊前集》归入李王。
后人遂据以辑入《南唐二主词》中,作李煜词。
更漏子柳丝长,春雨细,花外漏声迢递。
惊塞雁,起城乌,画屏金鹧鸪。
香雾薄,透重幕,惆怅谢家池阁。
红烛背,绣帏垂,梦长君不知。
【注】一作温庭筠词。
菩萨蛮·之一花明月暗笼轻雾,今宵好向郎边去。
剗袜步香阶,手提金缕鞋。
画堂南畔见,一向偎人颤。
奴为出来难,教郎恣意怜。
【注】《尊前集》作“子夜啼”。
《词综》作“子夜”。
《本事词》作“子夜歌”。
《词统》调下有题:“幽欢”。
《花草粹编》调下有题“与周后妹”。
《词的》调下有题“闺思”。
菩萨蛮·之二蓬莱院闭天台女,画堂昼寝人无语。
抛枕翠云光,绣衣闻异香。
潜来珠锁动,惊觉银屏梦。
脸慢笑盈盈,相看无限情。
菩萨蛮·之三宫 词铜簧韵脆锵寒竹,新声慢奏移纤玉。
眼色暗相钩,秋波横欲流。
雨云深绣户,来便谐衷素。
宴罢又成空,魂迷春梦中。
喜迁莺晓月坠,宿云微,无语枕边倚。
梦回芳草思依依,天远雁声稀。
啼莺散,余花乱,寂寞画堂深院。
片红休扫尽从伊,留待舞人归。
长相思·之一云一緺,玉一梭,澹澹衫儿薄薄罗,轻颦双黛螺。
秋风多,雨相和,帘外芭蕉三两窠,夜长人奈何
【注】此词又传为孙霄作,见曾慥辑《乐府雅词》。
又传为刘过作,见沈愚本《龙洲集》。
依王国维辑本《南唐二主词》录入。
长相思·之二一重山,两重山,山远天高烟水寒,相思枫叶丹。
鞠花开,鞠花残,塞雁高飞人未还,一帘风月闲。
【注】此词又传为邓肃作,见王鹏运刻《宋元三十一家词》本《栟榈词》及陈钟秀校《草堂诗馀》。
宋泽元校本、类编、汲古阁本《草堂诗馀》均题作李后主作。
王国维辑本《南唐二主词》列为补遗。
一斛珠咏美人口 晚妆初过,沉檀轻注些儿个。
向人微露丁香颗,一曲清歌,暂引樱桃破。
罗袖裛残殷色可,杯深旋被香醪涴。
绣床斜凭娇无那,烂嚼红茸,笑向檀郎唾。
子夜歌人生愁恨何能免
销魂独我情何限
故国梦重归,觉来双泪垂。
高楼谁与上
长记秋晴望。
往事已成空,还如一梦中。
【注】 吕远本《南唐二主词》 中题作“菩萨蛮”。
《尊前集》题作“子夜”。
词苑英华本《尊前集》注:“即《菩萨蛮》。
” 词牌“子夜歌”,一名“菩萨蛮”。
子夜歌寻春须是先春早,看花莫待花枝老。
缥色玉柔擎,醅浮盏面清。
何妨频笑粲,禁苑春归晚。
同醉与闲平,诗随羯鼓成。
【注】《历代诗馀》作“菩萨蛮”。
后庭花破子玉树后庭前,瑶草妆镜前。
去年花不老,今年月又圆。
莫教偏,和月和花,天教长少年。
【注】此词又传为元好问所作,见于明弘治高丽刊本《遗山乐府》。
《花草粹编》收此词,未标作者姓名,四印斋本《阳春集》补遗后附注:“《词辨》上卷引陈氏《乐书》云:‘《后庭花破子》,李后主、冯延巳已相率为之。
’此词李作冯作,惜未载明。
各本选录李词,亦无此阕。
”《词谱》亦云:《后庭花破子》调创自金元,与《乐书》所谓“李后主、冯延巳已相率为之”之语又不相符。
王国维辑本《南唐二主词》列在补遗中,兹依王辑本收入。
渔父·之一题供奉卫贤春江钓叟图浪花有意千重雪,桃李无言一队春。
一壶酒,一竿纶,世上如侬有几人
渔父·之二一棹春风一叶舟,一纶茧缕一轻钩。
花满渚,酒满瓯,万顷波中得自由。
蝶恋花暮 春 遥夜亭皋闲信步,乍过清明,早觉伤春暮。
数点雨声风约住,朦胧澹月云来去。
桃李依依春黯度,谁在秋千笑里低低语
一片芳心千万绪,人间没个安排处。
【注】人间没个安排处:“间”,另作“闲”。
当为间。
概作“闲”者,缘于古本繁体“闲”字,而“闲”同“闲”又同“间”。
【注】此词又传为李冠(世英)作,见杨绘《时贤本事曲子集》。
又传为欧阳修作,见《欧阳文忠公爱体乐府》。
而《尊前集》、《花草粹编》《全唐诗》、《历代诗馀》均作李后主作。
当从之。
柳 枝赐宫人庆奴风情渐老见春羞,到处芳魂感旧游;多谢长条似相识,强垂烟穗拂人头。
清平乐忆 别别来春半,触目柔肠断。
砌下落梅如雪乱,拂了一身还满。
雁来音信无凭,路遥归梦难成。
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
开元乐 心事数茎白发,生涯一片青山。
空山有雪相待,野路无人自还。
【注】依邵长光辑录《南唐二主词》稿本。
此词又传为顾况作,见《万首唐人绝句》卷二十六。
【注】苏轼《东坡全集·跋李后主“开元乐”词》云:“李主好书神仙腾遁之词,岂非遭罹多故,欲脱世网而不得者耶
” 此词诸本《南唐二主词》及总集皆未收录,惟邵长光辑录《南唐二主词》稿本,据东坡题跋录之,兹依邵辑本收入。
阮郎归呈郑王十二弟东风吹水日衔山,春来长是闲。
落花狼籍酒阑珊,笙歌醉梦间。
佩声悄,晚妆残,凭谁整翠鬟
留连光景惜朱颜,黄昏独倚阑。
【注】调名下吴讷《百家词》旧抄本、吕远本、侯文灿本、萧江声抄本《南唐二主词》均注:“呈郑王十二弟”。
篇末注:“后有隶书‘东宫书府’印。
” 【注】此词又传为冯延巳作,见《阳春集》。
又传为欧阳修作,见《欧阳文忠公近体乐府》。
侯文灿本《阳春集》在此词篇末注:“《兰畹集》误作晏同叔(晏殊),舛乱殊甚。
”前人云此词有“吴郑王十二弟”,又有“东宫书府”印,则当为李煜之作无疑。
采桑子·之一春 思亭前春逐红英尽,舞态徘徊。
细雨霏微,不放双眉时暂开。
绿窗冷静芳音断,香印成灰。
可奈情怀,欲睡朦胧入梦来。
采桑子·之二秋 怨辘轳金井梧桐晚,几树惊秋。
昼雨新愁。
百尺虾须在玉钩。
琼窗春断双蛾皴,回首边头,欲寄鳞游,九曲寒波不溯流。
【注】宋泽元校本《草堂诗馀》、玄览斋本《花间集》,作“丑奴儿令”,《类编草堂诗馀》注:“一名‘罗敷令’”。
《花草粹编》调下有题“秋怨”。
《全五代诗》题作“罗敷艳歌”。
此词一作牛希济作,见《词林万选》卷四。
《古今词统》注云:“一刻晏小山。
”然今传本晏几道《小山词》未载此词。
侯文灿本《南唐二主词》将此词与《虞美人》并列,注其后云:“以上二词墨迹在王季宫判院家。
”则此词既有后主墨迹,当为李煜所作无疑。
捣练子令·之一秋 闺深院静,小庭空,断续寒砧断续风。
无奈夜长人不寐,数声和月到帘栊。
捣练子令·之二闺 情云鬓乱,晚妆残,带恨眉儿远岫攒。
斜托香腮春笋嫩,为谁和泪倚阑干
【注】此词见杨慎《词林万选》。
王国维辑本《南唐二主词》列于补遗中。
《花草粹编》载此词,不著撰人姓名。
三台令不寐倦长更,披衣出户行。
月寒秋竹冷,风切夜窗声。
【注】此词沈雄《古今词话》引《教坊记》作后主词。
又传为唐无名氏所作,见郭茂倩《乐府诗集》,题作《上皇三台》。
又传为韦应物作,见明嘉靖本《万首唐人绝句》卷七及《全唐诗》卷二十六;而韦集(汲古阁本《韦苏州集》《四部丛刊》本《韦江洲集》)均不收此词。
或以《乐府诗集》此首前为韦应物《三台》两首,洪迈《万首唐人绝句》及《全唐诗》遂误以此首亦韦所作,一并收入乎
王国维辑本《南唐二主词》列入补遗,兹依王辑本收入。
谢新恩·之一(残句) 金窗力困起还庸。
…… ……谢新恩·之二 秦楼不见吹箫女,空余上苑风光。
粉英金蕊自低昂。
东风恼我,才发一襟香。
琼窗梦醒留残日,当年得恨何长
碧阑干外映垂杨。
暂时相见,如梦懒思量。
【注】王国维辑本《南唐二主词》校勘记:此首实系《临江仙》调。
谢新恩·之三樱花落尽阶前月,象床愁倚薰笼。
远似去年今日,恨还同。
双鬟不整云憔悴,泪沾红抹胸。
何处相思苦
纱窗醉梦中。
【注】刘继增《南唐二主词笺》注云:此阕字句脱误,无别本可校。
谢新恩·之四 庭空客散人归后,画堂半掩珠帘。
林风淅淅夜厌厌。
小楼新月,回首自纤纤。
春光镇在人空老,新愁往恨何穷
金窗力困起还慵。
一声羌笛,惊起醉怡容。
【注】原本下句为:(上缺)春光镇在人空老,新愁往恨何穷。
(下缺)一声羌笛,惊起醉怡容。
【注】王国维辑本《南唐二主词》校勘记:此亦《临江仙》调。
此首“春光”以下应作另一首。
谢新恩·之五樱桃落尽春将困,秋千架下归时。
漏暗斜月迟迟,在花枝。
□□□□□□□,□□□□□。
彻晓纱窗下,待来君不知。
谢新恩·之六 冉冉秋光留不住,满阶红叶暮。
又是过重阳,台榭登临处,茱萸香坠。
紫鞠气,飘庭户,晚烟笼细雨。
嗈嗈新雁咽寒声,愁恨年年长相似。
【注】刘继增《南唐二主词笺》注云:此阕既不分段,亦不类本调,而他调亦无有似此填者。
以上六词,原注谓出孟郡王家墨迹,疑当时纸幅断烂,录者谨依,错简如此。
临江仙 樱桃落尽春归去,蝶翻轻粉双飞。
子规啼月小楼西,玉钩罗幕,惆怅暮烟垂。
别巷寂寥人散后,望残烟草低迷。
炉香闲袅凤凰儿。
空持罗带,回首恨依依。
破阵子 四十年来家国,三千里地山河。
凤阁龙楼连霄汉,玉树琼枝作烟萝。
几曾识干戈。
一旦归为臣虏,沉腰潘鬓消磨。
最是仓皇辞庙日,教坊犹奏离别歌。
垂泪对宫娥。
虞美人·之一春 怨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注】陆游《避暑漫钞》:李煜归朝后,郁郁不乐,见于词语。
在赐第,七夕命故妓作乐,闻于外。
又传“小楼昨夜又东风”。
并坐之,遂被祸。
虞美人·之二风回小院庭芜绿,柳眼春相续。
凭阑半日独无言,依旧竹声新月似当年。
笙歌未散尊前在,池面冰初解。
烛明香暗画楼深,满鬓清霜残雪思难任。
【注】吴讷《百家词》之旧抄本《南唐二主词》、词苑英华本《尊前集》作“虞美人影”。
宋泽元校本《草堂诗馀》、《啸馀谱》、《古今诗馀醉》调下有题“感旧”。
望江梅·之一闲梦远,南国正芳春。
船上管弦江面渌,满城飞絮滚轻尘,忙杀看花人
望江梅·之二闲梦远,南国正清秋。
千里江山寒色远,芦花深处泊孤舟。
笛在月明楼。
【注】以上二首《望江梅》,王国维辑本《南唐二主词》并为一首,分为上下两阕。
其韵脚不合,且此调宋以前并无双调。
兹依管效先《南唐二主全集》分为两首。
第二首,又传为晏殊作。
见《全宋词》。
望江南·其一多少恨,昨夜梦魂中。
还似旧时游上苑,车如流水马如龙;花月正春风
望江南·之二多少泪,断脸复横颐。
心事莫将和泪说,凤笙休向泪时吹;肠断更无疑
相见欢·之一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
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相见欢·之二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
胭脂泪,相留醉,几时重。
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
乌夜啼昨夜风兼雨,帘帏飒飒秋声。
烛残漏断频倚枕。
起坐不能平。
世事漫随流水,算来一梦浮生。
醉乡路稳宜频到,此外不堪行。
浪淘沙·之一在汴京念秣陵作往事只堪哀,对景难排。
秋风庭院藓侵阶。
一任珠帘闲不卷,终日谁来
金剑已沉埋,壮气蒿莱。
晚凉天净月华开。
想得玉楼瑶殿影,空照秦淮
【注】]《草堂诗馀续集》调下有题“感念”。
《古今词统》调下有题“在汴京念秣陵作”。
侯文灿本《南唐二主词》在词后注:“传自池州夏氏”六字。
浪淘沙·之二春暮怀旧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
罗衾不耐五更寒。
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
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
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注】吕远本《南唐二主词》作“浪淘沙令”。
其他各本《南唐二主词》作“浪淘沙”。
《草堂诗馀》、《词的》、《古今诗馀醉》调下有题“怀旧”。
《啸馀谱》调下有题“春暮怀旧”。
青玉案·山林集雪 梵宫百尺同云护,渐白满苍苔路。
破腊梅花李蚤露。
银涛无际,玉山万里,寒罩江南树。
鸦啼影乱天将暮,海月纤痕映烟雾。
修竹低垂孤鹤舞。
杨花风弄,鹅毛天剪,总是诗人误。
【注】依明潘游龙《古今诗馀醉》录入。
考证:此词未见诸集收录,惟潘游龙《古今诗馀醉》题作李后主作。
兹依其说而收入。
南歌子云鬓裁新绿,霞衣曳晓红。
待歌凝立翠筵中,一朵彩云何事下巫峰。
趁拍鸾飞镜,回身燕扬空。
莫翻红袖过帘栊,怕被杨花勾引嫁东风。
【注】依世界文库本《南唐二主词》录入 考证:此词世界文库本《南唐二主词》引云南杨氏刻《三李词》,作李后主,兹依其说收入。
此词又传为苏轼作,见汲古阁六十名家词本《东坡词》。
浣溪沙 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
还与韶光共憔悴,不堪看。
细雨梦回鸡塞远,小楼吹彻玉笙寒。
多少泪珠无限恨,倚阑干。
【注】此首为李璟词。
见王国维辑本《南唐二主词》。
宋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云:“《南唐二主词》一卷,中主李璟、后主李煜撰。
卷首四阕:《应天长》、《望远行》各一,《浣溪沙》二,中主所作。
重光尝书之,墨迹在盱江晁氏。
题云:‘先皇御制歌词’。
余尝见之,于麦光纸上作拨镫书,有晁迂观题字。
今不知何在矣。
馀词皆重光作。
”依此,此词当为李璟作,诸家亦从之。
独李廷机《新刻朱批注释草堂诗馀评林》列作李煜,不确。
残 句 别易会难无可奈,……(据吴曾《能改斋漫录》引收入) 附李煜诔辞一则 昭惠周后诔天长地久,嗟嗟蒸民。
嗜欲既胜,悲欢纠纷。
缘情攸宅,触事来津。
赀盈世逸,乐尠愁殷。
沉乌逞兔,茂夏凋春。
年弥念旷,得故忘新。
阙景颓岸,世阅川奔。
外物交感,犹伤昔人。
诡梦高唐,诞夸洛浦。
构屈平虚,亦悯终古。
况我心摧,兴哀有地。
苍苍何辜,歼予伉俪
窈窕难追,不禄于世。
玉泣珠融,殒然破碎。
柔仪俊德,孤映鲜双。
纤秾挺秀,婉娈开扬。
艳不至冶,慧或无伤。
盘绅奚戒,慎肃惟常。
环佩爰节,造次有章。
会颦发笑,擢秀腾芳。
鬓云留鉴,眼彩飞光。
情漾春媚,爱语风香。
瑰姿禀异,金冶昭祥。
婉容无犯,均教多方。
茫茫独逝。
舍我何乡
昔我新婚,燕尔情好。
媒无劳辞,筮无违报。
归妹邀终,咸爻协兆。
俯仰同心,绸缪是道。
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今也如何,不终往告
呜呼哀哉
志心既违,孝爱克全。
殷勤柔握,力折危言。
遗情盼盼,哀泪涟涟。
何为忍心,览此哀编。
绝艳易凋,连城易脆。
实曰能容,壮心是醉。
信美堪餐,朝饥是慰。
如何一旦,同心旷世
呜呼哀载
丰才富艺,女也克肖。
采戏传能,奕棋逞妙。
媚动占相,歌萦柔调。
兹鼗爰质,奇器传华。
翠虬一举,红袖飞花。
情驰天际,思栖云涯。
发扬掩抑,纤紧洪奢。
穷幽极致,莫得微瑕。
审音者仰止,达乐者兴嗟。
曲演来迟,破传邀舞,利拨迅手,吟商呈羽。
制革常调,法移往度。
翦遏繁态,蔼成新矩。
霓裳旧曲,韬音沦世,失味齐音,犹伤孔氏。
故国遗声,忍乎湮坠。
我稽其美,尔扬其秘。
程度馀律,重新雅制。
非子而谁,诚吾有类。
今也则亡,永从遐逝。
呜呼哀哉
该兹硕美,郁此芳风,事传遐禩,人难与同。
式瞻虚馆,空寻所踪。
追悼良时,心存目忆。
景旭雕薨,风和绣额。
燕燕交音,洋洋接色。
蝶乱落花,雨晴寒食。
接辇穷欢,是宴是息。
含桃荐实,畏日流空。
林雕晚箨,莲舞疏红。
烟轻丽服,雪莹修容。
纤眉范月,高髻凌风。
辑柔尔颜,何乐靡从
蝉响吟愁,槐凋落怨。
四气穷哀,萃此秋宴。
我心无忧,物莫能乱。
弦乐清商,艳尔醉盼。
情如何其,式歌且宴。
寒生蕙幄,雪舞兰堂。
珠笼暮卷,金炉夕香。
丽尔渥丹,婉尔清扬。
厌厌夜饮,予何尔忘
年去年来,殊欢逸赏。
不足光阴,先怀怅怏。
如何倏然,已为畴曩
呜呼哀哉
孰谓逝者,荏苒弥疏。
我思姝子,永念犹初。
爱而不见,我心毁如。
寒暑斯疚,吾宁御诸
呜呼哀哉
万物无心,风烟若故。
惟日惟月,以阴以雨。
事则依然,人乎何所
悄悄房栊,孰堪其处
呜呼哀哉
佳名镇在,望月伤娥。
双眸永隔,见镜无波。
皇皇望绝,心如之何
暮树苍苍,哀摧无际。
历历前欢,多多遗致。
丝竹声悄,绮罗香杳。
想淡乎忉怛,恍越乎悴憔。
呜呼哀哉
岁云暮兮,无相见期。
情瞀乱兮,谁将因依
维昔之时兮亦如此,维今之心兮不如斯。
呜呼哀哉
神之不仁兮,敛怨为德;既取我子兮,又毁我室。
镜重轮兮何年,兰袭香兮何日
呜呼哀哉
天漫漫兮愁云曀,空暧暧兮愁烟起。
峨眉寂寞兮闭佳城,哀寝悲气兮竟徒尔。
呜呼哀哉
日月有时兮,龟蓍既许,萧笳凄咽兮旂常是举。
龙輀一驾兮无来辕,金屋千秋兮永无主。
呜呼哀哉
木交枸兮风索索,鸟相鸣兮飞翼翼。
吊孤影兮孰我哀,私自怜兮痛无极。
呜呼哀哉
夜寤皆感兮,何响不哀
穷求弗获兮,此心隳摧。
号无声兮何续,神永逝兮长乖。
呜呼哀哉
杳杳香魂,茫茫天步,抆血抚榇,邀子何所
苟云路之可穷,冀传情于方士
呜呼哀哉
关于三坊七巷的征文
我.........................................................................................................................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