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玉虚宫的导游词该怎么写
乃是元始天尊的道场~玉京金阙中的金阙。
玉京金阙:玉京指的是昆仑山,金阙就是指玉虚宫。
三大无上仙宫之一(玄都紫府:大罗山~八景宫、玉京金阙:昆仑山~玉虚宫、仙域真境:蓬莱岛~碧游宫)[1] 。
位于大罗天之巅,昆仑山之顶,麒麟崖之上。
乃是享有“奉天承运御道统,总领万仙镇八方”之美誉的元始阐教的法脉祖庭。
玉虚宫内门人、散仙众多,其中根行深厚者不计其数。
封神之战结束不久,鸿钧老祖敕令诸天六圣离开洪荒世界。
元始天尊在敕令门下弟子各自在洪荒开辟洞府延传阐教道法后,便将整座昆仑山迁移至大罗天。
介绍古官的导游词
第1篇:布达导游词女士们、先生们: 欢迎你们来拉萨观光旅游,在这个旅程中,你们将能愉快地领略到西藏独特的风光和文化。
今天将陪同大家参观举世闻名的布达拉宫。
布达拉概念 “布达拉”是藏语译音,即“普陀罗”。
相传,藏传佛教徒认为红山可与观世音的圣普陀罗山媲美,就把它比作第二个殊胜的普陀罗,布达拉宫由此得名。
布达拉宫是一座融宫堡和寺院于体的古建筑群,它由红山南麓奠基,缘山而上,依势而起,从地平直达山顶。
主楼高13层,高113米,面积约12万平方米。
远望宫宇叠砌,巍峨耸峙,近看气势磅礴,壮丽渔业,登观俯瞰全市,傲视群山。
布达拉宫相传始建于7世纪的松赞干布时期,当时叫“颇章玛尔布赤子”,修建殿室999间,连同原有建筑红楼共1000间。
宫堡之间复道行空,甚为壮观。
东宫门外,有宽18丈,长300丈的跑马场,砌砖为基,铺木而就,马行其上蹄声嚣嚣,虽仅一马或数马飞驰,却有万马奔腾之势。
后被雷电及战乱毁坏,成为一般寺庙,一直未得到认真的恢复。
1645(藏历木鸡年)五世达赖在青海蒙古酋长因始法武力扶持下取得了政权,为巩固政孝合一的封建农奴制度,扩大自己的政治影响,宣布重建布达拉宫,并由第悉•索朗热登主事。
重建时,拆毁了吐蕃王朝时期的古遗址,保存了松赞干布时期的修法洞和本尊观音佛堂,并以此为中心向东向西光建白宫,从此,布达拉宫就作为历代达赖喇嘛生活起居和从事政治活动的场所,是旧西藏政教合一的统治权力中心,直到1959年。
五世达赖以后的摄政修建了红宫和灵塔,以后布达拉宫又多次增修与改建,始具今日规模。
如果说7世纪的“布达拉宫”,作为宫堡建筑,政治的象征,主要显示了人间奴隶主至高无上的权力和所向披靡的武功,那么,五世达赖重建的布达拉宫就由人间变成佛域,整个建筑就是一座神权的偶像崇拜。
布达拉宫城包括四大部分:红山之一的红宫、白宫、山后的龙王潭和山脚下的“雪”。
红宫为历世达赖灵塔殿和各类佛堂,位于整个建筑的中心和顶点,显然是须弥佛土的境界,宇宙中心。
白宫合抱红宫,有历世达赖的宫殿、大经堂、噶厦政府机构和僧官学校等。
达赖的寝宫位于白宫最高处,又称日光殿。
龙王潭为布达拉宫后园,方圆公里,中为湖,湖中有小岛,岛上建有龙王宫和大象房等。
“雪”在布达拉宫脚下,安置有噶厦政府的监狱,印经所、作坊、马厩,周围是宫墙和碉堡。
在藏传佛教中宣传的有“三界”之说。
三界即:“欲界”、“色界”和“无色界”。
我们可以看到布宫的整体布局,把红宫、白宫和“雪”由上而下分作三个层次段纵向排列,充分体现了藏传佛教的“三界”之说。
布宫又通过建筑艺术体积的无限夸张和极度渲染,布局的强烈对比和互相陪衬,尽情表现了佛法神威,告诫人们,惟有超脱尘世,皈依佛门,才是通向天国的境地。
在下面的参观过程中,我将分不同景点向大家作详细讲解。
曲结竹普与帕巴拉康 我们现在去参观曲结竹秋和帕巴拉康。
曲竹普和帕巴拉康是布达拉宫建筑群中吐蕃时期保留下来的仅的建筑。
曲结竹普建于7世纪,是布达拉宫最古老的建筑之一,里边保存有松赞干布、文成公主和尼泊尔公主及其大臣的塑像,是吐蕃时期的雕塑品。
这些塑像表情生动,衣褶流畅,手法与风格与晚期松赞干布及妃臣像迥异,极有可能是吐蕃时期留下的艺术珍品。
这个室净高3.7米,原有的两柱现保存完好,柱上正面的兽面雕刻有明显的吐蕃时代的风格,为加固梁椽屋顶,后世先后添加了粗细不等的9根柱子,从而使这间不足27平方米的建筑内竟密布11根柱子,但整个建筑却留下较多的原貌。
(由此再上一层楼)这便是帕巴拉康。
帕巴拉康也是早期建筑,已经维修已失原貌。
主供像是帕巴•洛桑夏燃佛,相传为松赞布的本尊佛像,亦是布达拉宫的主要供佛。
殿内四面的佛橱内供的是五世、八世、九世达赖、宗喀巴的造像以及莲花生、宗喀巴、幼年十二世达赖的脚石印。
佛殿前挂的是“福田妙果”的匾额,乃清朝同治皇帝亲笔题书所赐。
萨松朗杰和其美甘丹我们现在已上到布达拉宫最高的殿堂,这里被称为萨松朗杰(意为胜界),宫殿内供的是乾隆皇帝的画像,画像前供有皇帝“万岁”的牌位,牌位用汉、藏、满、蒙4种文字书写。
自七世达赖桑嘉措起,各世达赖每年藏历正月初三凌晨到这里向皇帝牌位进行朝拜,以表明对皇帝的臣属关系。
(由萨松朗杰向西便到其甘丹)这个殿堂叫其美甘丹,此殿建于1690年,是六世达赖仓央嘉措的经堂。
六世达赖是西藏历史上的著名人物,他出生在门隅拉沃宇松,从小资质聪颖,曾拜五世班禅为师,落发受戒,取法名罗桑仁青结嘉措的直接培养下,学习天文历法、医学、文学等,对诗的造诣很深。
25岁时,成为上层统治阶级争权牺牲品的仓央嘉措,开始了自己的流浪生活。
先后流浪到青海、甘肃、蒙古、四川、印度、尼泊尔等地,曾当过乞丐,送过尸体,生活极为艰苦。
由于接触过广大的劳动人民,有丰富的生活实践,他从而写出著名的《仓央嘉措情歌》,情歌优美动人,广为流传,已被译成英、法、俄、日、印地等文字。
再见,布达拉 观过萨松朗杰其美甘丹,我们现在对布达拉宫的主体建筑的功能、历史背景及其地位、文化价值都有了大致的了解,相信会给大家留的印象是深刻的。
事实上,以布达拉宫价值论,几乎是用金子堆起的宫殿,它的整体布局显示了佛法的神威,鼓励人们回避现实矛盾,一心追求超脱尘世,飞向佛国的境界,那么它的空间组合向人们宣传禁欲主义,它的装饰设置更向人们展示了佛教中的极乐世界。
它综合了一切艺术手段,都是为了形容彼岸世界的富丽堂皇,佛境福泽的极乐胜事,用人间的财富诱惑人们向天国祈求幸福。
布达拉宫的建筑艺术,主要显示了藏族传统的建筑形式和石木结构等风格,同时也吸收了汉族方面的梁架、斗拱、金顶、藻井等特色。
它不仅是藏族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也是藏汉人民团结协作的佐证。
为了更好的保护布达拉宫这一民族文化遗产,1961年国务院把它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每年拨款维修,特别是1989年,国家对布达拉宫进行历史性的维修,历时5年,先后投资5300万元,派出10多个省、区的150多位专家技术人员直接参加维修工程,维修部位100余处,维修规模是布达拉宫重建后(300年来)最大的一次。
工程本着整旧如旧的原则,对这一民族遗产进行及时有效抢救,使古老的布达拉宫更具魅力。
第2篇:布达拉宫导游词各位亲爱的朋友,我们现在就到达了著名的布达拉宫脚下。
举世闻名的布达拉宫是西藏的标志性建筑,同时也是宝贵的世界文化遗产之一。
布达拉宫作为昔日历代达赖喇嘛的“冬官”和西藏地方政教合一政权的中心,是西藏地区现存最大最完整的宫堡式建筑群,也是地球上海拔最高的大型古代宫殿。
布达拉宫坐落在拉萨市中心的玛布日山上,因该山岩体及土壤略呈红色,所以汉语称为红山。
它占地面积36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3万平方米,高119米,共13层,大小房问2000多间,红宫与白宫是它的重要组成部分。
布达拉宫始建于公元7世纪忉松赞干布时期。
想必大家对松赞干布这个名字并不陌生,在这小陆还是简单地介绍一下他吧。
6世纪初,吐善的第三十二代赞普松赞干布继承了王位。
这位赞普生下来就有很多殊异的地方:他的头上生就一个阿弥陀佛,因此有人称他“双头王”。
双头王生下就会说话,不过最为人所津津乐道的应该是他与文成公主的千古爱情了。
各位亲爱的朋友,现在我们开始参观布达拉宫。
眼下我们跨过平措堆朗大门的门槛,就可见到门廊两边绘制的“护法四天王(四大天王)”巨幅壁画,他们分别是:东方持国天王,身白色,持琵琶;南方增长天王,身青色,执宝剑;西方广目天王,身红色,执绢索;北方多闻天王,身绿色、执宝幢。
这里原来有一根用整棵树干做的门闩,曾令许多人惊讶不已,可惜现在巳不见踪影。
这是从布达拉宫正面人宫的必经之路。
现在我们要经过这个窄窄的廊道,这儿没有窗户,只有几个深邃的墙洞,透过墙洞,大家可以看见厚达数米的宫墙,宫墙是用三合土堆制,石头砌边而成,值得一提的是这种建筑工艺在1300年前非常少见。
现在出现在我们眼前的是面积1600平方米、离地面六七十米高的宽阔广场,这就是专供达赖喇嘛在节日期同观赏跳神、藏戏表演的场所,藏语称“德阳夏”,意即东欢乐广场。
每逢藏历十二月二十九,在此举行布达拉宫跳神节,届时广场人山人海,气氛十分热闹。
大家请看德阳夏的正西面有三排并列的木质扶梯。
中间的扶梯是专供达赖喇嘛上下的。
一般僧众官员和游览者,只能从两边扶棒进出。
现在请大家小心攀扶上下梯,因为木梯有些陡峭。
上了木梯我们就进入白宫了,白宫是历世达赖喇嘛的寝宫和施政之地,历代摄政王,达赖经师的寝室、办公之地,地方政府的办公用房,集会大殿等均在此宫。
简而言之,这是一座具有地方政府政权性质的建筑物。
现在我们已进入白宫,这是松格廓门厅,首先映入我们眼帘的是周围四壁许多精美艳丽的壁画,有轮回图、坛城图、民俗图等,最著名和引人注目的是东壁的壁画,长安风貌图、文成公主入藏图,生动再现了唐都长安的一派繁华景象和“唐皇五难吐蕃婚使”的故事。
北壁上则描绘了公元641年唐太宗远嫁文成公主,松赞干布在拉萨为文成公主举行隆重的欢迎仪式等历史故事和喜庆场面。
参观过德阳夏和达松格括之后,接下来我们到措钦夏和日光殿看一看。
措钦夏建于1645年,是白宫最大的宫殿,可容喇嘛500多名,是达赖举行坐床、亲政等重大宗教政治活动的地方。
接下来小陆将带各位登上白宫最高处,也就是日光殿,这里是达赖常住的两套寝宫,由于终日阳光照耀,就算是冬天仍觉得温暖如春,因此称为日光殿。
至此可以感受到一种强烈的反差,从布达拉宫的外观形态看,依傍山势,利用地形,使其气魄宏伟,令人仰慕,而内部除了大经堂和佛堂还有我们将要参观的达赖宫殿等以外,其余房间都是狭小拥挤的间隔构造,开间小而布局错综复杂,这是佛教意识的自觉体现,无穷大与无穷小的结合,令人目眩神迷。
下一站我们将踏入红宫,相信各位一定能收获一份不一样的感悟。
罗浮山导游词
[]各位游客:大家好
欢迎你们来到 “罗浮仙境”,寻觅仙人的胜迹,接受仙气的熏陶,探索大自然绿色宝库的奥秘。
下面让我们一同走进罗浮,畅享罗浮仙路之旅吧
人间仙境(您现在所游览的景点是人间仙境)罗浮山是,,中国道教十大名山之一,大家知道罗浮山名字的由来吗
据记载,罗浮山是罗山、浮山二者的合称。
传说浮山是中的一个小岛,随着风浪从东海飘浮到南海,最后停在罗山旁,两山合为一山,这山就取名罗浮山。
罗浮山在很早以前就被认为是神仙的洞府、南海的“蓬莱”,给人们留下了许多神奇的传说,吸引着历代文人隐士前来游览或栖隐。
东晋时,道教著名人物葛洪就曾经来这里修炼传教,并修建了一些道观,使这里逐渐成为岭南地区的道教圣地。
此后,历代朝廷都很重视罗浮山的人文历史研究,并给予大力支持,这里逐渐成为全真派的中心之一。
罗浮山与道教有着不解之缘,道教里的第七大洞天,第三十四福地就在罗浮山,大家现在所在的位置就是这第七大洞天——朱明洞天,洞天就是能够通达上天的洞室,罗浮山有十八个,朱明洞天最为有名,是十之首,朱明洞天意为“朱明耀真之天”,洞内大洞套小洞,有桃源洞、蓬莱洞、蝴蝶洞、青霞洞、两仪洞、泉源洞、梅花洞7个小洞天。
石洞形态各异,各自成趣,相信大家一定迫不及待去探究一番了。
大家先别着急,不妨从这里向远处望一下,大家看远处的山峰,那里有、象山、马山和狮子峰,山上郁郁葱葱,其中有高大雄挺的云杉()和以及漫山苍翠的杜鹃林,还有大家可能见所未见、闻所未闻的珍奇植物呢,这里气候舒适,植物繁密,按照风水学说法,正是具备了天地安和、物种丰富的特征。
也难怪历来有不少名士仙翁常来这里,使这里成为一个山清水秀,仙缘永在的道教之胜地,人间之仙境。
请大家停下脚步,大家现在所在的这个小园子就叫人间仙境感觉,你们看,这里山环水绕,曲尽通幽,亭廊四立,钟鼓对偶,楼阁精雕。
周围种植奇花异卉,树木成荫。
当云烟吞吐,呈现清流奇石,望之如垂练,跳珠溅玉真仙境之胜。
元代四大家之一王蒙,曾以葛洪移居罗浮为主题,创作过两幅画,其中《稚川移居图》描绘的就是葛洪带着家人入罗浮山的情景。
这幅画在2011年北京保利春季竞拍会上最终以4.25亿人名币落槌。
文明总是经历的时间越久越能体现它的价值,人们对《稚川移居图》的高度重视充分说明葛洪移居罗浮山炼丹的重要影响,也昭示罗浮山是一座天地安和,万物苏生,消灾纳福,宜居宜游的仙山,是一块养生延寿的风水宝地。
沿着“通天行” 旁边的石梯往前走就是观赏罗浮“第七大洞天”、“ 第三十四福地”的最佳位置。
“洞天”意山中有洞室通达上天之意。
“福地”是指得福之地,多为真人所主宰,是次于洞天一级的仙境。
洞天福地是东汉以后确立的,其实是指人迹罕至、景色秀丽的山脉或岛屿,认为此中有神仙主治,乃众仙所居,道士居此修炼则可得道成仙。
可以帮我写一篇去清远的天子山的导游词吗
清远天子山瀑布为一组天然梯级瀑布群,位于清远市清新县高田镇西坑山区,清新县第一峰天子山(俗称大罗山,海拔998米)南麓,距高田碧水滩漂流3Km,离清远市区19Km,距广州68 Km,东距飞来峡水利枢纽工程8 Km,毗邻飞霞旅游风景区。
清远特产: 主要有清远鸡、骆坑笋、连州白茶、黄精、猴头菇、红薯干、沙田柚、英德红茶等。
清远地处亚热带,独特的地理位置、奇特的地形地貌,造就了丰富的旅游资源,形成清远众多的名优特产: 清远三黄鸡、乌棕鹅、连山麻鸭、英德红茶、连州黄精、蜜枣、白茶、北江冬菇、骆坑笋、板栗、山楂、沙田柚、英石和众多出自高山、森林、凝聚天地精华的名贵中药材等。
三黄鸡:是广东省内盛名赫赫的优质鸡种,以皮黄、嘴黄、脚黄、毛色黄中带麻点的三黄麻鸡方是正宗。
它是走地放养,体小脚细、肉质鲜滑,最适合做白切鸡。
当年美国总统尼克松、日本首相田中角荣等访华,国宴上均有清远鸡一菜,由此可见其至尊地位。
乌棕鹅:在田间塘边走地放养,吃草和谷物长大,肉食味鲜,长期销往香港,广州、香港深井的上等烧鹅均选用清远乌鬃鹅作原料,深受欢迎。
英德红茶:英德红茶“英红”、是与“祁红”、“滇红”并列的约中国三大红茶之一
布达拉宫导游词400
这里就是美丽又圣洁的布达拉宫,请让我为大家介绍一下吧。
布达拉宫始建于公元7世纪,是藏王松赞干布为远嫁西藏的唐朝文成公主而建。
布达拉宫是当今世界上海拔最高、规模最大的宫殿式建筑群,海拔3700多米,占地总面积36万余平方米。
在布达拉宫的每一座殿堂的四壁和走廊里,几乎都可以看到壁画。
布达拉宫分为两大部分:红宫和白宫。
居中央是红宫,主要用于供奉佛神和宗教事务,红宫内安放前世达赖遗体的灵塔,在这些灵塔中,以五世达赖的灵塔最为壮观;两旁的是白宫,达赖喇嘛生活起居和政治活动的主要场所就是在这里。
布达拉宫内部绘有大量的壁画,构成一座巨大的绘画艺术长廊,先后参加壁画绘制的近有二百人,先后用去十余年时间。
壁画的题材有西藏佛教发展的历史,无世达喇嘛生平,文成公主进藏的过程,西藏古代建筑形象和大量佛像,金刚是一部珍贵的历史画篆。
布达拉宫中各座殿堂中保存有大量的珍贵文物和佛教艺术品。
无世达的灵塔,座落在灵塔殿中。
塔高14.85米,是宫中最高的灵塔,塔身用黄金包裹,并嵌满各种珠宝玉石,建造中耗费黄金11万两。
其它几座灵塔虽不如达赖喇嘛灵塔高大,其外表的装饰同样使用大量黄金和珠宝,可谓价值连城。
宫内珍藏大量佛像、壁画、藏经册印、古玩珠宝,具有很高的学术和艺术价值。
是西藏最宝贵的宗教和文化宝库,已经被列入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布达拉宫整体为石木结构宫殿外墙厚达2~5米,基础直接埋入岩层。
墙身全部用花岗岩砌筑,高达数十米,每隔一段距离,中间灌注铁汁,进行加固,提高了墙体抗震能力,坚固稳定。
屋顶和窗檐用木制结构,飞檐外挑,屋角翘起,铜瓦鎏金,用鎏金经幢,宝瓶,摩蝎鱼和金翅乌做,脊饰。
闪亮的屋顶采用歇山式和攒尖式,具有汉代建筑风格。
屋檐下的墙面装饰有鎏金铜饰,形象都是佛教法器式八宝,有浓重的藏传佛教色彩。
柱身和粱仿上布满了鲜艳的彩画和华丽的雕饰。
内不廊道交错,殿堂杂陈,空间曲折莫测,置身其中,步入神秘世界。
布达拉宫坐落于红山,它起基于山的南坡,依据山势蜿蜒修筑到山顶,高达110多米。
全部是石、木结构,下宽上窄,镏金瓦盖顶,结构严谨。
从山脚仰望,更觉其建筑巍峨雄伟,气势磅礴。
宫墙由花岗岩砌成,洁白的白宫环护上座的红宫,在蓝天雪山的陪衬上,显得格外壮丽,仿佛是圣洁和庄严的化身。
好像有一首打油诗,远看泰山黑乎乎,上头细来下头粗,有朝一日调过来,下头细来上头粗。
有什么涵义
民国年间,军复渠出任山东省主席人不学无大字认识不了一罗筐,闹不清的笑话,可是他却浑然不觉,喜欢百姓称他为“韩青天”,并以此而自鸣得意。
下面是他的诗作: 1、咏泰山 远看泰山黑乎乎 上头细来下头粗 有朝一日倒过来 下头细来上头粗类似的还有:2、咏闪电 忽然天空一火燫 可能神仙要抽烟 如果不是要抽烟 为何又是一火燫3、大明湖 大明湖 明湖大 大明湖里有荷花 荷花上面有蛤蟆 一戳一蹦达 韩复渠,河北霸县人,系民国时期的一个风云人物,曾任山东省主席七年之久,成为蒋介石统治时代在位时间最长的省主席。
他任山东省主席时,军政、财经、司法一把抓,俨然是个割据一省的“土皇帝”,成为一代枭雄。
一、叛冯投蒋 韩复渠最初在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入伍,投入到冯玉祥门下,并成为冯玉祥的一员得力干将。
随着冯玉祥势力的不断强大,韩复渠的职位也不断上升,到一九二○年,韩复渠已当上了旅长。
且当时冯玉祥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大量培养军事人才,还保送韩复渠到北京陆军大学旁听。
到了一九二八年时,韩复渠已成为冯玉祥辖下的第三方面军总指挥了,与此同时他还被任命为冯玉祥势力范围中的河南省省主席,可见冯玉祥对韩复渠的看重了。
一九二九年,冯玉祥与蒋介石因为国民革命军“编遣”问题矛盾激发,达到不可调和的地步,战争一触即发。
在当时的蒋桂战争一结束,蒋冯战争就开始酝酿,冯玉祥集中兵力,令部下通电讨蒋。
此时,蒋介石获悉冯玉祥靡下的韩复渠、石友三两人对冯玉祥心存不满。
原来,冯玉祥一向治军很严,对于犯了错误的部下毫不留情,都要严厉处罚,象韩复渠这样的高级将领也不能例外,有时犯了小错,也要受到“罚立正、战门岗”的处分,使韩复渠感到面子上很难看,于是对冯玉祥日渐不满。
蒋介石得知这个消息后,便乘机派人收买韩复渠、石友三二人,当即送给他们二人军费各一百万元,并许诺韩复渠的河南省主席职务不变,同时在以后的每个月将给他们二人军费六十万元。
韩复渠接受了蒋介石的条件,立即投向了蒋介石,一瞬间,讨蒋的主力便变成了蒋介石的生力军,冯玉祥逼迫无奈,只好通电下野,末战先败。
二、“韩青天德政”面面观 一九三0年,蒋介石调韩复渠到山东省任主席。
到了山东后,韩复渠被人们戏称为“韩青天”。
因为他经常坐在省政府大堂上审问盗窃犯、毒犯、赌徒等各种刑事案件,对司法越俎越庖,而且他审案并不根据法律,全凭个人喜怒,任意胡为。
他审案时,两旁站立着执法队军法官等,他点名让犯人站在堂口,定睛看一、二分钟,给犯人相面,观气色,不多开口。
他用右手向下一掳,再把手向右边一伸摆,执法队兵士就把这个犯人拉到右边站着,用准备好的行刑汽车拉去枪毙。
如果他右手向上一掳,再把手向左边伸摆,执法队就把这个犯人拉到左边站着,这是被认为无罪,准备释放的。
不管有多少犯人,他都这样相面、观气色、掳手示意完事。
有一次,山东省政府参议沙月波雇用的一个叫小道的听差,当时才十五岁,沙参议派他去省政府给秘书长张绍堂送信,当时正值这位“韩青天”坐堂审问一批盗犯。
小道一时好奇,站到大堂右边看。
执法队竟把这个看审案子的小听并差也居然推上行刑汽车。
这个孩子吓得大声喊叫:“我是送信的
”韩复渠听见就问什么事
执法兵说:“报告主席,他说他是送信的。
”韩立即回答说:“送信的也该枪毙
”原来“韩青天”错误地认为是他是给土匪送信的。
孩子吓得再也说不出话来,就这样被糊里糊涂地被拉出去枪毙了。
事后,沙月波等到吃午饭时,还不见小道回来,就向省政府秘书长张绍堂询问,正值这个时候,军法处核对死者名单,却多了一具尸首,经查明之下,证明是误将小道杀了。
沙月波获悉后,连忙带同小道的母亲哭到了省政府找韩复渠,说执法队误将小道推上汽车枪毙了。
“韩青天”笑了一笑说:“现在他是小道,如不杀掉他,将来就是大盗
我也不叫沙参议为难,给他娘五百块钱过日子吧。
”事情竟然就这样了结了。
韩常常出外巡视各地,美其名曰“视察民间疾苦”,其实是到处滥杀一阵,草菅人命。
有一次,“韩青天”到了临沂县,又照例升堂查案,那天审讯的是一件两姓相互仇杀的案子。
有唐姓一家在一九二五年时被王姓杀死六口之多;一九三0年,唐姓复仇,把王姓杀死七口人。
原来鲁南人民强悍,在打官司花不起钱时,因此多采取直接行动,互相仇杀,并不报官。
谁知这位“韩青天”在一九三五年秋天巡视到那里,当时闻悉临沂的这起仇杀事件,大为震怒,随即下令传来王、唐两家,他只简单地一问,便问姓唐的全家还有多少人
唐姓说:“家有十一口人,老的已八十四岁,小的才十二岁。
”韩毫不思索地说道:“把唐姓全家十一口人全部抓起来,一律枪毙
”当时临沂县长对提醒韩复渠:“王姓也杀了人。
”他却说:“民国十四年我没有来山东作主席,当时的事我不管;民国十九年我作了山东省主席,唐姓敢于乱杀人,那不成
你不要多说话
”吓得县长再不敢声响了。
当时顾问张联升在旁劝说:“请主席把八十四的老头子放了吧。
”韩却表示:“留着他也会哭死的,还是一齐杀掉了好。
”于是唐姓一家老小十一口人全被杀光。
三、 抗日战场的“飞腿将军” 在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军队里出了两个震惊全国的“飞腿将军”,一个是刘峙,另一个就是韩复渠。
“八一三”事变后,韩复渠被委为第五战区副司令长官兼第三集团军总司令,负责在山东方面对日作战,并担任防守日军不得越渡黄河的责任。
十月日军侵入山东,蒋介石命令韩复渠拨两个师归第六战区司令长官冯玉祥指挥,起初颇为得手。
当时韩复渠部展玉堂率领第八十一师在冯玉祥的指挥下,自禹城反击日军,连克复德州、桑园等地,正要乘胜追击时,却接到韩复渠的电令,要求他们停止进攻,在十小时内撤回禹城。
韩复渠的命令令所有官兵都莫明其妙。
原来,韩复渠在接受了守黄河的任务后,要求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配发三十门重炮在黄河南岸,李宗仁满口答应,然而当蒋介石得知后,心中却不以为然,竟将已到位的重炮旅调走了。
韩复渠知道后,愤怒得破口大骂蒋介石,说蒋介石这样做,不是抗日,而是想牺牲他韩复渠的实力,消灭他的军队,于是,他韩复渠也只好保存实力了。
因此,他便要求他的所有部队撤退。
当这些队伍撤走后,日军大批增援反攻,并渡过黄河,与韩复渠部谷良民的第二十二师发生激战。
韩复渠闻知后,以没有大炮挡不住为由命令谷良民率第二十二师撤退。
同时,韩复渠又命令他的其它部队向泰安、兖州方面相机撤退。
蒋介石知道后,给韩复渠发了一个万分火急的电报,命令韩不得撤退,但韩复渠已退到了泰安,蒋又命令他必须固守泰安,可韩复渠却置若罔闻,又退到了兖州,继而退到济宁,最后退到了曹县,这才停了下来,成了一个不折不扣的“飞腿将军”。
随着韩复渠的逃跑,日军没有得到什么抵抗就把山东侵占了,大面积国土随着“飞腿将军”的脚步声沦丧了。
四、韩复渠之死 其实,自从韩复渠投靠蒋介石后,两人就存在着不可调和的矛盾,在韩复渠投蒋后不到几个月,韩就有了反蒋的预谋。
韩任山东省主席时,他又一再打击蒋介石在山东的亲信,试图将蒋的势力排出齐鲁大地,这就招致了蒋的痛恨,蒋也就进一步想杀韩以后快,在韩复渠为保存实力坐视国土沦陷事情发生后,蒋介石终于找到了杀韩的借口。
一九三八年一月十一日,蒋介石在河南省政府召开高级将领机密军事会议,并预先通知说为避免日本飞机扰乱,会议在夜晚举行。
韩复渠也被通知到会,到了开会的时候,韩复渠坐车到了河南省政府门口,即看见电灯旁贴着一张写着“参加会议的将领请在此下车”的通知,并有军警宪兵在指挥车辆,把车辆排列到旁边的空地上,韩当时和很多与会的将领,一样下车向里走。
到了第二道门口,左旁屋门上贴着“随员接待处”,于是韩带去的三个卫士都被留在接待处。
韩复渠同一些参加会议的将领,一路说说笑笑地来了“副官处”,看见贴有一张通知,上面写着:“奉委座谕:今晚高级军事会议,为慎重起见,所有到会将领,不可携带武器进入会议厅,应将随身自卫武器,暂交副官长保管,给予临时的收据,待会议完毕后凭收据取回。
”看到不少将领纷纷将手枪从腰间掏出来交给副官处,韩也不疑有他,就将自己身上带的两支手枪,也掏出来交给副官处,然后跟着大家一齐进入会议厅。
开会时,韩的左边坐着刘峙。
蒋介石亲自主持会议,他开口便说:“我们抗日是全国一致的,这个重大的责任应该说是我们每一个将领义不容辞的责任,可是,竟有一个高级将领放弃山东黄河天险的阵地,违抗命令,连续失陷数大城市,使日寇顺利地进入山东,影响巨大,继而放弃济南、泰安、使后方动摇,这个责任,应当有人负担
”韩复渠也是有胆量的,他听了蒋介石的话,毫不客气地顶上去说:“山东丢失是我应负的责任,南京丢失是谁负的责任呢
”韩的话还未说完,蒋介石声色俱厉地截住韩的话说道:“现在我问的是山东,不是南京;南京丢失,自有人负责。
”韩正想开口反驳,刘峙就拉着韩地手说“向方(韩的号),委座正在冒火的时候,你先到我办公室室里休息一下吧
”于是他拉着韩从会议厅边门走了出来。
刘峙握着韩的手走到院内,来到一辆早预备好的小车边,刘峙说:“坐上吧,这是我的车子
”韩那里知道这个汽车就是逮捕他的工具。
他上了车,刘峙却说:“我还要参加会议去。
”说时就车门关上了,在这个时候,汽车前坐上有两个人爬到后车箱里来,分左右坐在韩的两旁,并出示预先写好的逮捕令,对韩说道:“你已经被捕了。
”韩起先还以为前坐上两个人是刘峙的随从副官,看见了逮捕令,至此才知道这两个人是军统特务,又向外边一看,沿途布满了宪兵岗哨。
汽车飞快地开驶到了火车站月台上,由两个特务拉着韩的双手,并肩登上了预先备好的一列升火待发的专车,并有大批荷枪实弹的宪兵、特务等分布在车箱内,直达汉口车站。
然后用专车将他押送到武昌,即把韩交“军法执行总监部”管理押在军事委员会办公厅一座二层楼上。
这时已到了一月十二日夜晚, 一直到一月十九日,国民党才组织高等军法会审,何应钦任审判长,鹿钟麟、何成任审判长官,贾焕臣任军法官。
然而,在审讯中,韩只昂着头微笑,一句也不答复,也不请求宽恕。
法官再问,还是一言不发。
这个审问,其实就等于宣判,因为在逮捕令上,已注明了韩罪状和革除韩的二级上将及本兼一切军政职务。
因此,韩已拿定主意见,一句话也不回答,到了二十四日晚上七时左右,有一个特务走到韩的面前说:“何审判长请你谈话,跟我就去
”韩当时还以为真的是何应钦找他谈话,就随着下楼。
到楼梯半腰中一看,院子里满布了持枪待放的哨兵,他方知道自己死将临头,当时便说:“我脚上的鞋小骨些挤脚,我回去换双鞋再去。
”他边说边回头,就在他回头上楼的脚刚迈了一步,站在楼梯边的特务已开枪向韩头上打去,韩一回头,说了一句:“打我……”此时连续的枪已打倒了他,歪在楼梯血泊中。
他头部中两弹,身上中五弹,计打七枪而死。
一代枭雄就此完结。
930年,韩复榘被蒋介石封为国民革命军第三路军总指挥兼山东省政府主席,至“七·七事变”韩复梁在鲁七年,多次来济宁视察工作。
现将其在济宁的轶闻趣事,辍选几则: 商民怒告官 韩复榘以一介武夫成为封疆大吏,掌握山东全省军政大权,可谓青云直上。
在当时社会,一人得道,鸡犬升天。
他的亲信随从、至亲好友也随着他的高升而飞黄腾达。
韩的马弁(随从警卫、侍从)李玉瓒被韩派来济宁县任警察局长。
李走马上任后,本着“千里为官只为财”,应大捞一—把的信条,对商号、群众派夫派捐,横征暴敛,弄得民不聊生,怨声载道。
当时济宁商民同业公会会长袁绍光带头,联合济宁知名人士、商民代表共13人签名,撰写呈文,历述李玉瓒在济宁的罪状,上告到济南韩复榘处,请求处理。
不几日韩派他的政法处长到济宁,通知原、被告——齐去济南,说韩主席将亲自审理此案。
原告整理好李玉瓒在济宁派夫派捐、贪污受贿的证据材料,并把他公开张贴的派捐布告拍成照片带上,一起去济南打官司。
在省府大堂,韩亲自审案,省府大堂警卫森严,气氛紧张,韩复榘坐在大堂后面的太师椅上。
文书递上状纸,韩看后说:“带袁绍先”,下面无回话,文书上去更正:“没有袁绍先,是袁绍光”。
韩大为不悦:“不管什‘么袁绍光袁绍先的,将原告一齐带—亡来”。
众人心中暗笑,堂堂省府主席竟把“光”字错读成“先”字。
韩发问:“你们告李玉瓒,有什么凭据?”大家把证据材料、照片等交上。
韩看后陡然色变,大喊:“把李玉瓒带上来1”质问李:“这些材料是否属实?”李看到人证物证俱在,实难抵赖,只得低头认罪。
韩命 令:“拉下去枪毙!”军警错以为都拉下去,故一拥而上,两人架一人,将原告、被告等十数人拉了就走。
这时韩方觉说得过于笼统,就指着李玉瓒说:“把他一人拉下去”。
军警方撕掉李的胸章、警徽,将其拉了下去。
这样原告等14人才得以无事放开。
审理结束,大家感到这是一次死里逃生的告状,虽然胜诉,犹心有余悸。
回到住处,大家才松了一口气。
据事后闻知,韩虽然表面上做出“清官为民”、“大公无私”的样子,但李玉瓒终究是他的亲信,在李被拉下去之后,韩即暗中指使把李放走。
民女拦车告状 1933年韩复榘来济宁巡视,发现一青年女子拦车喊冤,状告其弟杀害其母。
这位自称“韩青天”的大人物,责令县长林开泰立即调卷,他要亲自问案。
原来,被告叫程吉人,是南门外偏东莲亭附近的民众教育馆办事员。
程家住在西门大街路南、济宁县政府对过。
程父有一妻一妾,其妻生程寿人、程吉人兄弟二人,其妾生有一女即拦车告状人,是被告的同父异母姐。
由于两房互相嫉妒,动辄恶语相加,终至矛盾激化,程吉人受其生母指使用磨快的菜刀连砍其庶母十三刀,将其活活杀死。
因县长及山东省高等法院第一分院仅判处程有期徒刑,所以其姐不服而上告。
韩重审后,认为原判太轻,杀人理当偿命,遂命政警(俗称衙役)将程吉人五花大绑,枪决在土山城根,此事一时震动鲁西南。
逃亡济宁 抗日战争爆发后,当北路侵华日军进攻济南时,韩复柒却公开说:“我们有这些部队,到哪里都可以自立。
带着民生银行,到哪里都有花的,也有吃的”。
并认为:“只要有了枪有了钱到哪里都可以做土皇帝”。
正是在这种思想支配下,在日军进攻面前,韩复榘不是率兵积极抗日,而是保存实力,弃地逃跑。
1937年12月22日,日军有1000多人从周林以北黄河渡口和济 阳河过了黄河。
蒋介石得知韩复榘有撤退的迹象后,给韩复榘发了十万火急的电报,命令他不得放弃济南。
但就在蒋介石发电报之时,韩复榘已经逃到了泰安。
随即日军占领了济南。
12月 28日,韩复榘得知济南失守和日军乘胜追往泰安的消息后,仍继续逃跑。
蒋介石又发急电,要韩“死守泰安”,但韩已经逃到了济宁,龟藏在济宁潘家大楼。
不仅如此,韩复榘还给从南京迁到武汉的国民党统帅部发了“南京已失,何守泰安”的电报。
这次事件以后,蒋介石与韩复榘的矛盾进一步公开化。
1936年1月11日,蒋介石策划了一个诱捕韩复榘的骗局,就是所谓的河南开封“北方抗日将领会议”,将其骗至开封。
会议以后,控制了韩复榘,将其直接押至汉口国民党“军法执行总监部”,并组织了审讯,判处死刑。
1月24日晚,在关押小楼的楼梯上,将其乱枪打死,时年48岁。
显赫一时的军阀土皇帝韩复渠就此呜呼。
尸体后来埋葬于豫南鸡公山。